民国军阀派系 作者:陈贤庆
第 11 章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回到广州向孙中山复命。当时,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骨干,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创建一所革命军官学校,因地址高在广州黄埔,故简称黄埔军校。由于蒋介石深得孙中山的信任,于1月24日,被孙中山指派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月26日,正式组织筹备委员会,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委会委员。1月2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大本营秘书长,协助筹划军校开办事宜。苏联顾问鲍罗廷将军等也参加了筹备工作。2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始各项工作。
黄埔军校机构由校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其编制序列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顾问鲍罗廷(苏)、军事顾问加伦(苏)、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育长胡谦、军事战术总教官何应钦、军需部主任周骏彦、军医部主任宋荣昌。
蒋介石虽然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但他还嫌官小无实权,竟于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几天,即2月21日私自跑到上海。孙中山叫他回广州,他回信说:“中正如果回粤,焉能专心办学而不过问军事政治?”于是,5月3日,孙中山又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才肯回校。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学习。6月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致开学辞,指出:“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二
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起家的。黄埔军校是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一共开办了六期,有不少国共两党著名的人物都在军校工作过。
在共产党人中,如周恩来、熊雄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过政治部秘书;叶剑英担任过教授部副主任;肖楚女、恽代英、李富春等担任过政治教官。而这六期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日后也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如徐向前元帅(一期)、林彪元帅(四期)、陈毅元帅(六期)、陈赓大将(一期)、许光达大将(五期)、罗瑞卿大将(六期)、周士第上将(一期)、陈奇涵上将(学生队队长)、杨至成上将(五期)、陈伯钧上将(六期)、郭天明上将(六期),以及项英、左权、周逸群、卢德铭、刘志丹、朱云卿、袁国平、王尔琢等。
而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的过程中,更是依靠了一批跟随他的“黄埔系”军人,这批黄埔系军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支柱。从下列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实:
在黄埔军校中担任过领导人、军事教官、学生队队长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何应钦、顾祝同、陈诚、周至柔、刘峙、蒋鼎文、俞飞鹏、张治中、钱大钧、严重、陈继承、王俊、陈焯、张静愚、卢浚泉、王懋功等。
在黄埔军校前六期毕业,以后担任国民党集团军副总司令、兵团副司令官以上职务的有:
(一期)丁德隆、王仲廉、王敬久、王叔铭、邓文仪、甘丽初、关麟征、孙元良、刘戡、刘嘉树、李文、李玉堂、李仙洲、李及兰、李延年、李良荣、李铁军、李默庵、张镇、张世希、张雪中、张耀明、陈铁、陈武、陈大庆、陈明仁、何绍周、杜聿明、宋希濂、罗奇、周振强、郑洞国、范汉杰、胡宗南、贺衷寒、侯镜如、袁朴、袁守谦、桂永清、宣铁吾、俞济时、夏楚中、黄杰、黄维、黄珍吾、梁华盛、彭善、曾扩情、董钊、霍揆彰。
(二期)方天、毛邦初、李士珍、覃异之。
(三期)王耀武、方先觉、石觉、刘安祺、康泽。
(四期)文强、刘炜、刘玉章、李弥、沈向奎、胡长青、胡琏、罗列、周志道、钟彬、高吉人、高魁元、蒋坚忍。
(五期)陈克非、郭汝瑰、唐守治、彭孟辑。
(六期)唐纵、廖耀湘、戴笠。
(潮州分校一期)毛人凤等。
此外,在国民党中央军中担任军长以下职务的,还有大批都是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毕业生。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以“左派”的面目再现,给黄埔学生作了数十次的演讲。另一方面,他又在学校秘密组织“孙文主义学会”,监视共产党,培养右翼政治势力。由于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不敢也不能公开反对革命。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蒋介石承担了孙中山交给的率领黄埔学生平叛的任务。10月15日,在一天之间,黄埔学生就将商团在广州的据占全部攻占,学校首树军威。同年11月,孙中山北上,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时,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1925年2月,黄埔军校的学生组织东征部队进行第一次东征,取得了胜利。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6月初,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举行叛乱,占领广州。东征的学生军奉命撤离东江,回师平叛。6月12日,回师校军和其他革命军队一起,向叛军全线进攻,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击溃滇、桂联军,收复广州,杨希闵、刘震寰逃往香港。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遭到暴徒袭击,中弹身亡。当天,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查处。后查明这次刺杀廖仲恺是由国民党右派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人策划的。这些人有的是胡汉民的老部下,有的是许崇智管辖下的现役军人。蒋介石乘机把刺廖的罪名推到胡汉民、许崇智的身上,派学生军包围了他们的公署,逼迫胡汉民出国,许崇智逃亡上海。8月24日,蒋介石当上了广州卫戍司令。26日,蒋介石把黄埔军校的两团学生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自任军长。这样,蒋介石利用廖案扩大了权力,掌握了军队。
1925年10月,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等进行第二次东征。当时,周恩来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和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教官和毕业学生,担任第一军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经过激战,东征军攻占陈炯明老巢惠州,其他残余部队也很快被肃清,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蒋介石羽翼渐丰以后,开始露出他反动的真面目。1926年3月16日,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名义,传令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共产党员),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派系随即散布谣言,诬陷“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介石宣布全城戒严,命令解除中山舰武装,逮捕李之龙,派军队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所,强迫在第一军工作的周恩来等共产党员退出该军。中山舰事件(也称“三·二O”事件)是蒋介石阴谋夺取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重要步骤。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主张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发动工农群众,联合国民党左派和其他各军,声讨蒋介石,逼其下台,但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采取让步政策,结果,共产党员全部退出第一军。同时,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排挤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将事件诿过于汪精卫,说汪精卫挑拨国共关系,迫使汪精卫离开广州出国。4月16日,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联席会议,改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进一步掌握了国民党军政大权。
数天后,蒋介石又提出“整理党务案”,共九条内容,规定共产党人不能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限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者,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额权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权三分之一等。此案于5月15日获得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借此改组中央党部。当上了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委员长一职由张静江代理,中央政治会议席由谭延闓代理,张、谭二人均受蒋介石操纵,至此,蒋介石把国民党的党权也抓到手。
三
1926年初,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广西李宗仁、湖南唐生智等也加入了革命阵营,武装讨伐北洋军阀的条件基本具备。同时,北洋军阀联合进攻北方冯玉祥国民军并准备南伐,国共两党及时决定出兵北伐。1926年5月,第七军钟祖培第、蔡元培、李石曾、古应芬等十余人在上海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上,蒋介石等人力主马上实行反共清党,汪精卫虽同意反共,但在具体方法和时间上持异议,而主张于4月15日在南京召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党事纠纷”问题。4月5日,汪精卫离开上海去武汉。而蒋介石与李宗仁等则在龙华北代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在上海清党。英、美帝国主义、上海大资产阶级虞洽卿等,以及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表示支持配合蒋介石的“清党”。4月9日,以白崇禧、周凤岐为正副司令的淞沪戒严司令部成立,并发布“战时戒严条例”十二条。蒋介石在一切布置就绪之后,于当天离开上海去南京。
4月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军队和青红帮分子的配合下,大肆逮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查封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据不完全统计,在事变后的三天中,共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三百多人,拘捕一千多人,流亡失踪者五千多人。
4月15日,蒋介石发布了《清党布告》和《清党通电》,下达“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指令,下令通辑著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百九十余人。4月15日当天,留守广州的李济深、古应芬、钱大均等亦在广州戒严,开始大屠杀,中共党员、工人积极分子总计被杀害二百多人,包括邓增、肖楚女、熊雄、李启汉、刘尔崧等中共领导人。此外,有二千多人被捕。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亦相继“清党”,白色恐怖笼罩了蒋、桂军阀控制的地区。
4月17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开除蒋介石党籍,免去他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与武汉的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相对抗,这样,便出现了宁汉分裂的局面。
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宁汉同时存在两个相对立的政权。武汉国民政府受到四面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汪精卫、唐生智等认为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中帮,再北联阎锡山共讨奉张,最后解决宁汉对立问题较为有利。1927年4月19日,武汉北伐军在武昌南湖誓师,以唐生智为总指挥,分三路进行北伐。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受到北方孙传芳残部及直鲁联军的威胁,蒋介石为了解除北方的威胁,以及想先于武汉北伐军抢占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也决定进行北伐。1927年5月1日,蒋介石制定了三路渡江北伐的计划:第一路军总指挥为何应钦,率部由镇江攻扬州,直趋淮海;第二路军总指挥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白崇禧代理),陈调元为前敌总指挥,担任津浦铁路正面作战;第三路总指挥为李宗仁,率部由芜湖渡江袭击北面之敌。此外,海军舰队司令陈绍宽亦率军舰七艘相机作战。
6月1日,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6月2日,占领开封。奉军全部撤出河南。唐生智会见冯玉祥,希望联冯倒蒋。而冯玉祥主张停止宁汉之争,共同北伐。6月10日,汪精卫等与冯玉祥召开郑州会议,决定北伐军一律撤回武汉,河南让与冯玉祥。
与此同时,南京北伐军亦节节胜利。6月2日,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占领了徐州,其他各部也相继推进到陇海路南侧苏北皖北一带,直鲁联军退守山东。6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邀冯玉祥举行徐州会议。蒋介石极力拉拢冯玉祥,当冯玉祥到徐州时,蒋介石亲自到黄口车站远迎,立即馈赠五十万硬币犒军,并一再表示“继续北伐”。冯玉祥对蒋介石产生了好感。6月21日,蒋冯联合发出通电,“决定清党及贯彻北伐大计”;攻击武汉地区的工农运动;呼吁宁汉“通力合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集团也加快了蜕变的进程,开始限制工农群众活动,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势力。5月21日,在三十五军军长何健的阴谋策动下,该军驻长沙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反革命事变。武汉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此事严肃查办,许克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马日事变(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是武汉国民政府走向蜕变将与南京国政府合流的信号。7月15日,汪精卫集团终于公开宣布“分共”,背叛革命,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加以血腥屠杀。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李宗仁等通电欢迎武汉重要分子到南京“炳权”。但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以国民党“正统”自居,力主倒蒋。8月,唐生智通电讨蒋,发兵进逼,沿长江两岸东进。蒋介石急令白崇禧率军回击武汉东征军,但白崇禧拒绝接受命令,反与不满蒋介石的分子谋划和武汉方面妥协,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其时,蒋介石亲临徐州作战,又惨遭失败,何应钦则与桂系串通,寻机向蒋介石发难。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集团,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外之机,武装控制了南京。蒋介石内外交困,不得不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解脱困境。
8月12日,蒋介石辞去总司令职,当晚离开南京去上海。13日在上海发表下野宣言,谓:“环顾四周情况,党国呈分裂之兆”,“然政治同志等不查真因,诽谤集余一人。余之存在既非党之利益,故余毫不踌躇,即刻下时。”同时提出武汉要员来宁,继续北伐,肃清共产党等三项条件。同日下午,蒋介石启程回奉化原籍。蒋介石下野之前,无端枪毙了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既推卸徐州战局失利的责任,也为自己被迫下野而泄愤。
由于蒋介石的下野,宁、汉双方暂取得和解。8月19日,武汉方面决定迁都南京。9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监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接管宁汉两方政权。16日,特委会成立,改组国民政府,由谭延闓出任政府主席,汪精卫、胡汉民、李烈均、蔡元培、谭延闓为常务委员。17日,推定各部长、院长人选。至此,宁汉合流完成。
而蒋介石在奉化住了一段日子后,于9月29日携张群等人离开上海赴日本。10月3日,蒋介石与宋子文乘车前往神户的有马温泉,晋见在那里疗养的宋母倪桂珍,请其允许与宋美龄结婚。由于宋家与美国关系颇深,大姐宋蔼龄嫁给了中国的大富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和孙中山结婚,蒋介石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向宋美龄求婚;而宋家同样是出于政治的目的,希望能得到蒋介石这位军事强人作为靠山,也同意将二十五岁的宋美龄嫁给四十岁的早有发妻及侧室的蒋介石。婚约成交之后,蒋介石在日本各地漫游了二十天,并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11月8日,乘船回上海。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先与发妻毛福美达成协议,蒋介石与毛福美离婚,离婚后仍让毛福美住在溪口蒋家老宅,保持丰镐房主人的地位,生活仍由他供给。从此,毛氏终日诵经念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蒋经国的身上。1938年农历11月2日,毛氏被日本飞机炸死于溪口。对于侧室姚怡诚,蒋介石安排她移居苏联,仍保持蒋纬国的养母身份。1949年,姚怡诚随蒋纬国去了台湾。对于另一侧室陈洁如,蒋介石送给她十万大洋,要她到美国“深造”。陈洁如被迫赴美后,苦修英文,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回上海,守着女儿蒋瑶光,终身未再嫁。六十年代移居香港,1971年病逝。
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礼分两次进行。首先在西姆路宋家的宅邸里举行了基督教式的婚礼,由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担任司仪。接着去大华饭店,蔡元培、余日章为证婚人,谭延闓 、何香凝、王正廷为介绍人,参加者达一千三百多人,其中有英、法、日、美等国的上层人物及外交官。蒋介石在婚礼上发表了《我们的今日》,称“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蒋宋联姻,它既使蒋介石通过宋氏家族和美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使中国的买办财团和军事独裁者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还使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家庭连结成一体。
在蒋介石下野期间,宁、汉、沪(西山会议派)合流,9月16日,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行使中央职权,三方共推举32人为特委会委员,其中汪派占少数,大权落入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手中。武汉方面的汪精卫不仅没当上“正统”领袖,反而在宁、沪两方的联合反对下,被迫通电下野。汪精卫回到武汉,联合唐生智,成立了武汉政治分会,与特委会抗衡。桂系则以特委会的名义武力讨唐,打败了唐生智,占领了武汉,唐生智逃往日本。汪精卫不甘失败,拉拢张发奎的第四军跑到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党中央,出现了宁粤对立的局面。
第 11 章
恋耽美
第 11 章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回到广州向孙中山复命。当时,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为了培养革命的军事骨干,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决定创建一所革命军官学校,因地址高在广州黄埔,故简称黄埔军校。由于蒋介石深得孙中山的信任,于1月24日,被孙中山指派为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月26日,正式组织筹备委员会,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委会委员。1月2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大本营秘书长,协助筹划军校开办事宜。苏联顾问鲍罗廷将军等也参加了筹备工作。2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始各项工作。
黄埔军校机构由校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直隶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其编制序列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顾问鲍罗廷(苏)、军事顾问加伦(苏)、政治部主任戴季陶、教授部主任王柏龄、教练部主任李济深、教育长胡谦、军事战术总教官何应钦、军需部主任周骏彦、军医部主任宋荣昌。
蒋介石虽然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但他还嫌官小无实权,竟于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后几天,即2月21日私自跑到上海。孙中山叫他回广州,他回信说:“中正如果回粤,焉能专心办学而不过问军事政治?”于是,5月3日,孙中山又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他才肯回校。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入校学习。6月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致开学辞,指出:“开办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二
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起家的。黄埔军校是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下,孙中山在苏联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陆军军官学校,它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和高级将领。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一共开办了六期,有不少国共两党著名的人物都在军校工作过。
在共产党人中,如周恩来、熊雄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聂荣臻担任过政治部秘书;叶剑英担任过教授部副主任;肖楚女、恽代英、李富春等担任过政治教官。而这六期的学生之中,有不少人日后也成了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如徐向前元帅(一期)、林彪元帅(四期)、陈毅元帅(六期)、陈赓大将(一期)、许光达大将(五期)、罗瑞卿大将(六期)、周士第上将(一期)、陈奇涵上将(学生队队长)、杨至成上将(五期)、陈伯钧上将(六期)、郭天明上将(六期),以及项英、左权、周逸群、卢德铭、刘志丹、朱云卿、袁国平、王尔琢等。
而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队——中央军的过程中,更是依靠了一批跟随他的“黄埔系”军人,这批黄埔系军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的支柱。从下列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实:
在黄埔军校中担任过领导人、军事教官、学生队队长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何应钦、顾祝同、陈诚、周至柔、刘峙、蒋鼎文、俞飞鹏、张治中、钱大钧、严重、陈继承、王俊、陈焯、张静愚、卢浚泉、王懋功等。
在黄埔军校前六期毕业,以后担任国民党集团军副总司令、兵团副司令官以上职务的有:
(一期)丁德隆、王仲廉、王敬久、王叔铭、邓文仪、甘丽初、关麟征、孙元良、刘戡、刘嘉树、李文、李玉堂、李仙洲、李及兰、李延年、李良荣、李铁军、李默庵、张镇、张世希、张雪中、张耀明、陈铁、陈武、陈大庆、陈明仁、何绍周、杜聿明、宋希濂、罗奇、周振强、郑洞国、范汉杰、胡宗南、贺衷寒、侯镜如、袁朴、袁守谦、桂永清、宣铁吾、俞济时、夏楚中、黄杰、黄维、黄珍吾、梁华盛、彭善、曾扩情、董钊、霍揆彰。
(二期)方天、毛邦初、李士珍、覃异之。
(三期)王耀武、方先觉、石觉、刘安祺、康泽。
(四期)文强、刘炜、刘玉章、李弥、沈向奎、胡长青、胡琏、罗列、周志道、钟彬、高吉人、高魁元、蒋坚忍。
(五期)陈克非、郭汝瑰、唐守治、彭孟辑。
(六期)唐纵、廖耀湘、戴笠。
(潮州分校一期)毛人凤等。
此外,在国民党中央军中担任军长以下职务的,还有大批都是黄埔军校前六期的毕业生。
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以“左派”的面目再现,给黄埔学生作了数十次的演讲。另一方面,他又在学校秘密组织“孙文主义学会”,监视共产党,培养右翼政治势力。由于当时正处于大革命时期,蒋介石不敢也不能公开反对革命。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叛乱,蒋介石承担了孙中山交给的率领黄埔学生平叛的任务。10月15日,在一天之间,黄埔学生就将商团在广州的据占全部攻占,学校首树军威。同年11月,孙中山北上,胡汉民代理大元帅职务时,广东军阀陈炯明叛乱。1925年2月,黄埔军校的学生组织东征部队进行第一次东征,取得了胜利。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6月初,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举行叛乱,占领广州。东征的学生军奉命撤离东江,回师平叛。6月12日,回师校军和其他革命军队一起,向叛军全线进攻,仅用了一周时间,便击溃滇、桂联军,收复广州,杨希闵、刘震寰逃往香港。
1925年8月20日,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遭到暴徒袭击,中弹身亡。当天,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国民政府委员会及军事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查处。后查明这次刺杀廖仲恺是由国民党右派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林直勉等人策划的。这些人有的是胡汉民的老部下,有的是许崇智管辖下的现役军人。蒋介石乘机把刺廖的罪名推到胡汉民、许崇智的身上,派学生军包围了他们的公署,逼迫胡汉民出国,许崇智逃亡上海。8月24日,蒋介石当上了广州卫戍司令。26日,蒋介石把黄埔军校的两团学生军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自任军长。这样,蒋介石利用廖案扩大了权力,掌握了军队。
1925年10月,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等进行第二次东征。当时,周恩来担任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和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教官和毕业学生,担任第一军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经过激战,东征军攻占陈炯明老巢惠州,其他残余部队也很快被肃清,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
蒋介石羽翼渐丰以后,开始露出他反动的真面目。1926年3月16日,蒋介石指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名义,传令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共产党员),调中山舰到黄埔候用。当中山舰开到黄埔后,蒋介石派系随即散布谣言,诬陷“中山舰擅入黄埔,是共产党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介石宣布全城戒严,命令解除中山舰武装,逮捕李之龙,派军队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住所,强迫在第一军工作的周恩来等共产党员退出该军。中山舰事件(也称“三·二O”事件)是蒋介石阴谋夺取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领导权的重要步骤。毛泽东、陈延年、周恩来主张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发动工农群众,联合国民党左派和其他各军,声讨蒋介石,逼其下台,但中共总书记陈独秀采取让步政策,结果,共产党员全部退出第一军。同时,蒋介石借中山舰事件排挤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将事件诿过于汪精卫,说汪精卫挑拨国共关系,迫使汪精卫离开广州出国。4月16日,召开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联席会议,改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出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进一步掌握了国民党军政大权。
数天后,蒋介石又提出“整理党务案”,共九条内容,规定共产党人不能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部长;限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者,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其额权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权三分之一等。此案于5月15日获得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蒋介石借此改组中央党部。当上了组织部长和军人部长。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委员长一职由张静江代理,中央政治会议席由谭延闓代理,张、谭二人均受蒋介石操纵,至此,蒋介石把国民党的党权也抓到手。
三
1926年初,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广西李宗仁、湖南唐生智等也加入了革命阵营,武装讨伐北洋军阀的条件基本具备。同时,北洋军阀联合进攻北方冯玉祥国民军并准备南伐,国共两党及时决定出兵北伐。1926年5月,第七军钟祖培第、蔡元培、李石曾、古应芬等十余人在上海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上,蒋介石等人力主马上实行反共清党,汪精卫虽同意反共,但在具体方法和时间上持异议,而主张于4月15日在南京召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解决“党事纠纷”问题。4月5日,汪精卫离开上海去武汉。而蒋介石与李宗仁等则在龙华北代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定在上海清党。英、美帝国主义、上海大资产阶级虞洽卿等,以及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都表示支持配合蒋介石的“清党”。4月9日,以白崇禧、周凤岐为正副司令的淞沪戒严司令部成立,并发布“战时戒严条例”十二条。蒋介石在一切布置就绪之后,于当天离开上海去南京。
4月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军队和青红帮分子的配合下,大肆逮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查封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据不完全统计,在事变后的三天中,共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三百多人,拘捕一千多人,流亡失踪者五千多人。
4月15日,蒋介石发布了《清党布告》和《清党通电》,下达“已克复的各省一致实行清党”的指令,下令通辑著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一百九十余人。4月15日当天,留守广州的李济深、古应芬、钱大均等亦在广州戒严,开始大屠杀,中共党员、工人积极分子总计被杀害二百多人,包括邓增、肖楚女、熊雄、李启汉、刘尔崧等中共领导人。此外,有二千多人被捕。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广西、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亦相继“清党”,白色恐怖笼罩了蒋、桂军阀控制的地区。
4月17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中央下令开除蒋介石党籍,免去他本兼各职,“着全体将士及革命民众团体拿解中央,按反革命罪条例惩治”。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与武汉的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党部相对抗,这样,便出现了宁汉分裂的局面。
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宁汉同时存在两个相对立的政权。武汉国民政府受到四面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汪精卫、唐生智等认为继续北伐,与冯玉祥会师中帮,再北联阎锡山共讨奉张,最后解决宁汉对立问题较为有利。1927年4月19日,武汉北伐军在武昌南湖誓师,以唐生智为总指挥,分三路进行北伐。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后,受到北方孙传芳残部及直鲁联军的威胁,蒋介石为了解除北方的威胁,以及想先于武汉北伐军抢占交通要道和军事重镇,也决定进行北伐。1927年5月1日,蒋介石制定了三路渡江北伐的计划:第一路军总指挥为何应钦,率部由镇江攻扬州,直趋淮海;第二路军总指挥由蒋介石亲自兼任(白崇禧代理),陈调元为前敌总指挥,担任津浦铁路正面作战;第三路总指挥为李宗仁,率部由芜湖渡江袭击北面之敌。此外,海军舰队司令陈绍宽亦率军舰七艘相机作战。
6月1日,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6月2日,占领开封。奉军全部撤出河南。唐生智会见冯玉祥,希望联冯倒蒋。而冯玉祥主张停止宁汉之争,共同北伐。6月10日,汪精卫等与冯玉祥召开郑州会议,决定北伐军一律撤回武汉,河南让与冯玉祥。
与此同时,南京北伐军亦节节胜利。6月2日,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占领了徐州,其他各部也相继推进到陇海路南侧苏北皖北一带,直鲁联军退守山东。6月20日,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邀冯玉祥举行徐州会议。蒋介石极力拉拢冯玉祥,当冯玉祥到徐州时,蒋介石亲自到黄口车站远迎,立即馈赠五十万硬币犒军,并一再表示“继续北伐”。冯玉祥对蒋介石产生了好感。6月21日,蒋冯联合发出通电,“决定清党及贯彻北伐大计”;攻击武汉地区的工农运动;呼吁宁汉“通力合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集团也加快了蜕变的进程,开始限制工农群众活动,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势力。5月21日,在三十五军军长何健的阴谋策动下,该军驻长沙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发动了反革命事变。武汉国民政府并没有对此事严肃查办,许克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马日事变(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是武汉国民政府走向蜕变将与南京国政府合流的信号。7月15日,汪精卫集团终于公开宣布“分共”,背叛革命,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加以血腥屠杀。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李宗仁等通电欢迎武汉重要分子到南京“炳权”。但武汉的汪精卫、唐生智以国民党“正统”自居,力主倒蒋。8月,唐生智通电讨蒋,发兵进逼,沿长江两岸东进。蒋介石急令白崇禧率军回击武汉东征军,但白崇禧拒绝接受命令,反与不满蒋介石的分子谋划和武汉方面妥协,向蒋介石施加压力,其时,蒋介石亲临徐州作战,又惨遭失败,何应钦则与桂系串通,寻机向蒋介石发难。李宗仁为首的桂系集团,乘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外之机,武装控制了南京。蒋介石内外交困,不得不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解脱困境。
8月12日,蒋介石辞去总司令职,当晚离开南京去上海。13日在上海发表下野宣言,谓:“环顾四周情况,党国呈分裂之兆”,“然政治同志等不查真因,诽谤集余一人。余之存在既非党之利益,故余毫不踌躇,即刻下时。”同时提出武汉要员来宁,继续北伐,肃清共产党等三项条件。同日下午,蒋介石启程回奉化原籍。蒋介石下野之前,无端枪毙了第十军军长王天培,既推卸徐州战局失利的责任,也为自己被迫下野而泄愤。
由于蒋介石的下野,宁、汉双方暂取得和解。8月19日,武汉方面决定迁都南京。9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监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接管宁汉两方政权。16日,特委会成立,改组国民政府,由谭延闓出任政府主席,汪精卫、胡汉民、李烈均、蔡元培、谭延闓为常务委员。17日,推定各部长、院长人选。至此,宁汉合流完成。
而蒋介石在奉化住了一段日子后,于9月29日携张群等人离开上海赴日本。10月3日,蒋介石与宋子文乘车前往神户的有马温泉,晋见在那里疗养的宋母倪桂珍,请其允许与宋美龄结婚。由于宋家与美国关系颇深,大姐宋蔼龄嫁给了中国的大富商孔祥熙,二姐宋庆龄和孙中山结婚,蒋介石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向宋美龄求婚;而宋家同样是出于政治的目的,希望能得到蒋介石这位军事强人作为靠山,也同意将二十五岁的宋美龄嫁给四十岁的早有发妻及侧室的蒋介石。婚约成交之后,蒋介石在日本各地漫游了二十天,并会见了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11月8日,乘船回上海。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先与发妻毛福美达成协议,蒋介石与毛福美离婚,离婚后仍让毛福美住在溪口蒋家老宅,保持丰镐房主人的地位,生活仍由他供给。从此,毛氏终日诵经念佛,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蒋经国的身上。1938年农历11月2日,毛氏被日本飞机炸死于溪口。对于侧室姚怡诚,蒋介石安排她移居苏联,仍保持蒋纬国的养母身份。1949年,姚怡诚随蒋纬国去了台湾。对于另一侧室陈洁如,蒋介石送给她十万大洋,要她到美国“深造”。陈洁如被迫赴美后,苦修英文,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回上海,守着女儿蒋瑶光,终身未再嫁。六十年代移居香港,1971年病逝。
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婚礼。婚礼分两次进行。首先在西姆路宋家的宅邸里举行了基督教式的婚礼,由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担任司仪。接着去大华饭店,蔡元培、余日章为证婚人,谭延闓 、何香凝、王正廷为介绍人,参加者达一千三百多人,其中有英、法、日、美等国的上层人物及外交官。蒋介石在婚礼上发表了《我们的今日》,称“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蒋宋联姻,它既使蒋介石通过宋氏家族和美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使中国的买办财团和军事独裁者稳固地结合在一起,还使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家庭连结成一体。
在蒋介石下野期间,宁、汉、沪(西山会议派)合流,9月16日,成立了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行使中央职权,三方共推举32人为特委会委员,其中汪派占少数,大权落入桂系和西山会议派手中。武汉方面的汪精卫不仅没当上“正统”领袖,反而在宁、沪两方的联合反对下,被迫通电下野。汪精卫回到武汉,联合唐生智,成立了武汉政治分会,与特委会抗衡。桂系则以特委会的名义武力讨唐,打败了唐生智,占领了武汉,唐生智逃往日本。汪精卫不甘失败,拉拢张发奎的第四军跑到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党中央,出现了宁粤对立的局面。
第 1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