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间速报 作者:云岁意
为人家所说不合他意,就将人痛斥一顿,或是把这个六品小官追罪下狱,这可不是一个明君会做的,至少元朔帝没有做过 ,他每次收拾臣子,都是有理有据,每人都是厚厚一叠罪名证据单子 ,无可抵赖 ,也无处可辩。
谢承宸的心里则蒙上了一层阴霾,他与父皇的差距就那么大吗?在元朔帝还在时,后宫里纵使有些小打小闹,这风波最多两天就会平息下来了,这还是有妃子们互相争锋的情况,然而他现在的后宫,比起元朔帝还要简单空旷,他连皇后都还没有,确连唯一的弟弟都遭人谋害,却连是谁做的都找不出来……
谢承宸难得有些灰心起来,连奏折都看不下去 ,不过等他耐着性子,一页页的翻完了那份惹他生气的奏折,奏章末尾却浮现了一些字来。
谢承宸有些惊奇,他一直有记录 《朝闻速报》的篇数,每天最多不超过二十五篇,今天的篇数是二十二篇,之后出现的就是之前的重复,这一篇看标题,就不像是他之前看过的那些。
仔细一看,这报刊标题的边上,还挂着一行小字:“本报急讯,突发事件,今日增刊!”,谢承宸摸了摸额角,到底是什么突发情况 ?他拿到《朝闻速报》也将近半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遇见。
只是文章的内容,却让谢承宸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看过一遍之后,不由得皱起眉头,再次翻阅了一遍。
在这个朝代里,女性的地位比起前朝来还是要高上许多,虽说还不能让女子考科举,成为正式的官吏,但太医院、户部等地,是允许招考女子的,给的俸禄跟同品级男子一样,女子自立门户,只要交得起每年的税赋,也都是会被律法承认的,和离、寡妇等人再嫁,也都是民间常见的事情,并不会被特别的指指点点。
谢家也曾经有过皇帝尚幼,太后执政的时候,当时的太后还任用了四五位女官,至少都是五品往上,有一位还领着宰相的职责,皇帝亲政之后也没有换下他们,那位最拔尖的,还在皇帝的坚持下,入了本朝名臣传,可惜之后外敌入侵,科举制的改革也就渐渐没有人提起了。
在谢承宸心目中,本朝的环境已经算是不错了,但看这篇文章里所说,却与谢承宸自己以为的完全不同,就在天子脚下,某位官吏的妻子一头撞晕在京令尹轿前,状告婆母不慈,用银针戳死了自家不满一岁的幼女。
这件事就发生在京中,可以说是骇人听闻,而谢承宸看着那位官员的名字,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那人居然就是刚刚洋洋洒洒写了厚厚一封奏折,劝他去祭天的小官。
☆、12|第十二章 一结果
六品言官,在这个高官云集,皇亲国戚遍地走的京城里,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不过在这一两天里,这位六品言官,却成为了众人口中的话题之一,谁见了面都要说上两句。
加上又在准备春闱考试的时候,京城里住有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就算正面对着将要决定他们命运的考试,只要不是一心闭门死读书的,都知晓了京城里发生的这件稀罕事。
虽然有俗话说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这些又会写文章,大部分也都称得上年富力强的举人们,若是对朝廷的处决有所不满,挥舞着笔杆一顿写,这主管的名声只怕要臭遍全国了。
京兆尹对此愁得头发都要全白了,他何尝不想快些解决这件事呢?奈何这桩案子处理起来,实在是太过棘手。按照时人的观念,就算父母有再多不是,子女跑去告官,也是不孝的,当然像是谋逆之类的十大恶并不算在内,这女子跑来状告婆婆,在某些方面跟不睦不孝都挨上了边。
然而这女子状告的内容,却又要另算了,婆婆谋杀亲孙女,是为不慈,而这做母亲的为女儿讨还公道,又占据了大义,对那老妇人是绝对不能轻判了,京兆尹派仵作核实那婴孩的死因之后,就将那老毒妇抓来下狱,但这告婆婆的女子该怎么判,实在是有些难以拿捏尺度,判重判轻了,都容易让人诟病。然而这事也不能不快些解决,拖得久了,流言纷纷,到时候更加不好办了 。
说来这本也是桩榜下捉婿的美谈,这六品言官,来自荒僻之地,寡母含辛茹苦的将他带大,他自己又有点读书的天分,中举之后,又在二十七岁上中了进士,原本因为家贫没能娶上妻子的他,被京中一户殷实的读书人家看重,将小女儿嫁了给他,还陪嫁了房屋田地,供他们在京城安居。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人生两大乐事都被他碰上了,跟他一起参考的举子们,大多都羡慕他的顺遂。成婚刚刚一年,夫人就生下了个女儿,可以说是家庭和美,谁能想到这六品小官的母亲,竟会亲手杀害自己的亲孙女呢?
那老毒妇被抓进牢里,居然一点也不心虚,也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作案理由――为了让儿子有后。这京城媳妇完全没法理解她对孙子的执念,生下女儿之后,打算先好好抚养两年,再生孩子。这老毒妇本就看不顺眼那个“不安于室”的媳妇,又忍不下这个“害她没孙子的讨债鬼”,索性用针扎死了孙女,好招来个弟弟。
这媳妇家中有个做仵作的亲戚,平日里出于避讳往来不多,听说这小侄女没了孩子,整日以泪洗面,来安慰她时无意间看到了那小婴儿的模样,发现了不对,这才有了之后妇人撞倒在京兆尹轿前,只为求一个公道的故事。
谢承宸比京兆尹知道的还要更多,这《朝闻速报》上的增刊,不仅仅只讲述了这一个悲剧,还举例说明不少未开化的地方,有不少这种愚民蠢妇,却因为当地的风俗等问题,当地循吏习以为常,朝廷派下的官员因为无人告官,更是无从知悉,这才造成了大家知晓时的震惊。
等京兆尹跟刑部主事在第二日进宫,找谢承宸拿主意的时候,本应该被他们的突然造访而打个措手不及的谢承宸,却因为《朝闻速报》的及时增刊,在前一天就思考了很久,只稍微斟酌了下言辞,就给出了自己最终的判罚。
首先是着这女子与这六品言官和离,先让那老毒妇与她没有亲属关系了再说别的。将老毒妇的行为算作是十大恶中的恶逆,女子告她的不孝之举罪名相对而言就很轻了,最终谢承宸判了女子二十大板,而老毒妇判了秋后处斩。六品小官则因愚孝不劝母亲行善,又关住自己的妻子,阻止她去告官等恶行,剥夺功名,永不叙用。
不仅如此,这杀女求子的事例,还被谢承宸放进了朝廷每旬向各地派发的邸报里,这小官的名字也没有隐匿,让这些地方上的官员都好好注意一下自己的辖地,若有再犯之人,也按照此例,从严从重判处刑罚。
谢承宸这般做,一个当然是为了那些之后还可能遭难的女童,还有一点则是他自己的小心思了,这六品言官不是最重名声,为了家声着想 ,就算发现了母亲的行为,但在女儿还可能有救时,始终没与大夫说女儿的病因,并最终导致孩子的死亡吗?不是上书苦劝谢承宸为了百姓与自身着想,应去祭天告慰神灵吗?
就让大家都知道一下,他究竟是什么人吧!
京兆尹与刑部尚书互看了一眼,对谢承宸的决定都毫无异议,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京兆尹心中更多了两分佩服,在如此段的时间内,就能想出这样的方案来,真是厉害啊!
等两位臣子都走了,谢承宸一边赶着下午丞相要检阅的作业,一边想着这些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麻烦事,到底是什么让谢承远哭闹不休,而且身上没有明显伤痕呢?
谢承宸下意识的联想起了,自己刚刚看过的卷宗,那小女婴也是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口,可内里据那老妇人交代,却被□□了九根银针……
但看谢承远目前的状况,却与那小婴孩的情况不同,而且他现在已经能说清楚话了,如果是针扎他,早就被他嚷嚷出来了,而且太医也检查过 ,并没有发现谢承远生有怪病的迹象。
这世上真有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且不留痕迹的针吗?岂不是跟冰雪差不多?
谢承宸摸了摸下巴,他觉得自己好像猜中了些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真的好冷,作者菌都以为自己在南极,还是寒季的那种,求温暖求抱抱qaq
☆、13|第十三章 一根针
谢承宸想到了针,这点并不奇怪,徐太后比他们见识的更多,更是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然而实在没有什么发现。而且若是用针刺伤谢承远,不说这孩子身上是不是会有创口,至少现在已经三岁的谢承远,已经能够流利的表述出很多内容了,他不会说不清楚身上是哪里疼,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是哀哀哭着难受。而在徐太后那样精心的整治搜索下,更不可能遗落下任何可能伤害到她小儿子的“凶器”。
谢承宸想到了冰雪,现在刚刚开春,就算不是像宫里特意储存冰块,寻常人家也会用麻绳将冰块包裹住,深藏进地下,若是贮藏得法,这点冰也能保存到夏日,百姓舍不得自己用了,也能卖上点钱补贴家用。
若是宫中谁有心,就算不能瞒过众人视线,在地里深埋下冰块,稍稍留存一些,还是不成问题的。谢承宸自觉查到了蛛丝马迹,就兴致勃勃的派人来验证,让御膳房的厨子们,做上一盘冰。
这般奇怪的命令,厨师们面面相觑,最终各自发散奇思妙想 ,呈上来了三份作品,一个是削得特别细小的冰片,上头浇着一层用熬得香浓的果酱调味的牛乳,模样清透好看,味道也是爽口怡人,只可惜 冰片削得太薄,太脆弱,谢承宸入口试了试,就知道这种冰片,绝不可能是伤害谢承远的凶器了。
再看第二盘,模样倒是中规中矩,就是按照谢承宸的原话来做的,晶莹洁白的冰块,面上被削出了一丛冰针,大小不一,上面或串着色彩鲜艳的新鲜果子,或是用糖浆浇制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远看就像是一座晶莹神秘,还散发着淡淡白色雾气的……被猴子占据的仙山。
谢承宸倒是没有怜惜这精致的造物,随意掰下一串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但看着那冰串儿纤细易碎的模样,谢承宸在心里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这种。
最后一盘呈上的,是一串用冰制成的风铃,原本柔韧的丝绸布料,因为沾水冻硬,制作成了看起来纤薄无比,却十分坚硬的风铃盖子,下面串着的珠子,是用各式果汁冻成的晶莹事物,拎起来微微晃动,就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透光一看,更是闪烁着让人目眩神迷的五彩流光,不仅好看,而且味道其实也不错。
谢承宸敲了敲那块丝绸风铃盖,清楚的听见了那布料发出了像是在敲击木块一般的声音。他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
转身就去徐太后那头走了一圈。有谢承宸提醒,徐太后很快就抓出了那个内贼。
恋耽美
为人家所说不合他意,就将人痛斥一顿,或是把这个六品小官追罪下狱,这可不是一个明君会做的,至少元朔帝没有做过 ,他每次收拾臣子,都是有理有据,每人都是厚厚一叠罪名证据单子 ,无可抵赖 ,也无处可辩。
谢承宸的心里则蒙上了一层阴霾,他与父皇的差距就那么大吗?在元朔帝还在时,后宫里纵使有些小打小闹,这风波最多两天就会平息下来了,这还是有妃子们互相争锋的情况,然而他现在的后宫,比起元朔帝还要简单空旷,他连皇后都还没有,确连唯一的弟弟都遭人谋害,却连是谁做的都找不出来……
谢承宸难得有些灰心起来,连奏折都看不下去 ,不过等他耐着性子,一页页的翻完了那份惹他生气的奏折,奏章末尾却浮现了一些字来。
谢承宸有些惊奇,他一直有记录 《朝闻速报》的篇数,每天最多不超过二十五篇,今天的篇数是二十二篇,之后出现的就是之前的重复,这一篇看标题,就不像是他之前看过的那些。
仔细一看,这报刊标题的边上,还挂着一行小字:“本报急讯,突发事件,今日增刊!”,谢承宸摸了摸额角,到底是什么突发情况 ?他拿到《朝闻速报》也将近半个月了,这还是第一次遇见。
只是文章的内容,却让谢承宸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看过一遍之后,不由得皱起眉头,再次翻阅了一遍。
在这个朝代里,女性的地位比起前朝来还是要高上许多,虽说还不能让女子考科举,成为正式的官吏,但太医院、户部等地,是允许招考女子的,给的俸禄跟同品级男子一样,女子自立门户,只要交得起每年的税赋,也都是会被律法承认的,和离、寡妇等人再嫁,也都是民间常见的事情,并不会被特别的指指点点。
谢家也曾经有过皇帝尚幼,太后执政的时候,当时的太后还任用了四五位女官,至少都是五品往上,有一位还领着宰相的职责,皇帝亲政之后也没有换下他们,那位最拔尖的,还在皇帝的坚持下,入了本朝名臣传,可惜之后外敌入侵,科举制的改革也就渐渐没有人提起了。
在谢承宸心目中,本朝的环境已经算是不错了,但看这篇文章里所说,却与谢承宸自己以为的完全不同,就在天子脚下,某位官吏的妻子一头撞晕在京令尹轿前,状告婆母不慈,用银针戳死了自家不满一岁的幼女。
这件事就发生在京中,可以说是骇人听闻,而谢承宸看着那位官员的名字,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那人居然就是刚刚洋洋洒洒写了厚厚一封奏折,劝他去祭天的小官。
☆、12|第十二章 一结果
六品言官,在这个高官云集,皇亲国戚遍地走的京城里,实在是算不上什么。不过在这一两天里,这位六品言官,却成为了众人口中的话题之一,谁见了面都要说上两句。
加上又在准备春闱考试的时候,京城里住有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就算正面对着将要决定他们命运的考试,只要不是一心闭门死读书的,都知晓了京城里发生的这件稀罕事。
虽然有俗话说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这些又会写文章,大部分也都称得上年富力强的举人们,若是对朝廷的处决有所不满,挥舞着笔杆一顿写,这主管的名声只怕要臭遍全国了。
京兆尹对此愁得头发都要全白了,他何尝不想快些解决这件事呢?奈何这桩案子处理起来,实在是太过棘手。按照时人的观念,就算父母有再多不是,子女跑去告官,也是不孝的,当然像是谋逆之类的十大恶并不算在内,这女子跑来状告婆婆,在某些方面跟不睦不孝都挨上了边。
然而这女子状告的内容,却又要另算了,婆婆谋杀亲孙女,是为不慈,而这做母亲的为女儿讨还公道,又占据了大义,对那老妇人是绝对不能轻判了,京兆尹派仵作核实那婴孩的死因之后,就将那老毒妇抓来下狱,但这告婆婆的女子该怎么判,实在是有些难以拿捏尺度,判重判轻了,都容易让人诟病。然而这事也不能不快些解决,拖得久了,流言纷纷,到时候更加不好办了 。
说来这本也是桩榜下捉婿的美谈,这六品言官,来自荒僻之地,寡母含辛茹苦的将他带大,他自己又有点读书的天分,中举之后,又在二十七岁上中了进士,原本因为家贫没能娶上妻子的他,被京中一户殷实的读书人家看重,将小女儿嫁了给他,还陪嫁了房屋田地,供他们在京城安居。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人生两大乐事都被他碰上了,跟他一起参考的举子们,大多都羡慕他的顺遂。成婚刚刚一年,夫人就生下了个女儿,可以说是家庭和美,谁能想到这六品小官的母亲,竟会亲手杀害自己的亲孙女呢?
那老毒妇被抓进牢里,居然一点也不心虚,也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作案理由――为了让儿子有后。这京城媳妇完全没法理解她对孙子的执念,生下女儿之后,打算先好好抚养两年,再生孩子。这老毒妇本就看不顺眼那个“不安于室”的媳妇,又忍不下这个“害她没孙子的讨债鬼”,索性用针扎死了孙女,好招来个弟弟。
这媳妇家中有个做仵作的亲戚,平日里出于避讳往来不多,听说这小侄女没了孩子,整日以泪洗面,来安慰她时无意间看到了那小婴儿的模样,发现了不对,这才有了之后妇人撞倒在京兆尹轿前,只为求一个公道的故事。
谢承宸比京兆尹知道的还要更多,这《朝闻速报》上的增刊,不仅仅只讲述了这一个悲剧,还举例说明不少未开化的地方,有不少这种愚民蠢妇,却因为当地的风俗等问题,当地循吏习以为常,朝廷派下的官员因为无人告官,更是无从知悉,这才造成了大家知晓时的震惊。
等京兆尹跟刑部主事在第二日进宫,找谢承宸拿主意的时候,本应该被他们的突然造访而打个措手不及的谢承宸,却因为《朝闻速报》的及时增刊,在前一天就思考了很久,只稍微斟酌了下言辞,就给出了自己最终的判罚。
首先是着这女子与这六品言官和离,先让那老毒妇与她没有亲属关系了再说别的。将老毒妇的行为算作是十大恶中的恶逆,女子告她的不孝之举罪名相对而言就很轻了,最终谢承宸判了女子二十大板,而老毒妇判了秋后处斩。六品小官则因愚孝不劝母亲行善,又关住自己的妻子,阻止她去告官等恶行,剥夺功名,永不叙用。
不仅如此,这杀女求子的事例,还被谢承宸放进了朝廷每旬向各地派发的邸报里,这小官的名字也没有隐匿,让这些地方上的官员都好好注意一下自己的辖地,若有再犯之人,也按照此例,从严从重判处刑罚。
谢承宸这般做,一个当然是为了那些之后还可能遭难的女童,还有一点则是他自己的小心思了,这六品言官不是最重名声,为了家声着想 ,就算发现了母亲的行为,但在女儿还可能有救时,始终没与大夫说女儿的病因,并最终导致孩子的死亡吗?不是上书苦劝谢承宸为了百姓与自身着想,应去祭天告慰神灵吗?
就让大家都知道一下,他究竟是什么人吧!
京兆尹与刑部尚书互看了一眼,对谢承宸的决定都毫无异议,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京兆尹心中更多了两分佩服,在如此段的时间内,就能想出这样的方案来,真是厉害啊!
等两位臣子都走了,谢承宸一边赶着下午丞相要检阅的作业,一边想着这些天一直困扰着自己的麻烦事,到底是什么让谢承远哭闹不休,而且身上没有明显伤痕呢?
谢承宸下意识的联想起了,自己刚刚看过的卷宗,那小女婴也是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伤口,可内里据那老妇人交代,却被□□了九根银针……
但看谢承远目前的状况,却与那小婴孩的情况不同,而且他现在已经能说清楚话了,如果是针扎他,早就被他嚷嚷出来了,而且太医也检查过 ,并没有发现谢承远生有怪病的迹象。
这世上真有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且不留痕迹的针吗?岂不是跟冰雪差不多?
谢承宸摸了摸下巴,他觉得自己好像猜中了些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真的好冷,作者菌都以为自己在南极,还是寒季的那种,求温暖求抱抱qaq
☆、13|第十三章 一根针
谢承宸想到了针,这点并不奇怪,徐太后比他们见识的更多,更是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然而实在没有什么发现。而且若是用针刺伤谢承远,不说这孩子身上是不是会有创口,至少现在已经三岁的谢承远,已经能够流利的表述出很多内容了,他不会说不清楚身上是哪里疼,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是哀哀哭着难受。而在徐太后那样精心的整治搜索下,更不可能遗落下任何可能伤害到她小儿子的“凶器”。
谢承宸想到了冰雪,现在刚刚开春,就算不是像宫里特意储存冰块,寻常人家也会用麻绳将冰块包裹住,深藏进地下,若是贮藏得法,这点冰也能保存到夏日,百姓舍不得自己用了,也能卖上点钱补贴家用。
若是宫中谁有心,就算不能瞒过众人视线,在地里深埋下冰块,稍稍留存一些,还是不成问题的。谢承宸自觉查到了蛛丝马迹,就兴致勃勃的派人来验证,让御膳房的厨子们,做上一盘冰。
这般奇怪的命令,厨师们面面相觑,最终各自发散奇思妙想 ,呈上来了三份作品,一个是削得特别细小的冰片,上头浇着一层用熬得香浓的果酱调味的牛乳,模样清透好看,味道也是爽口怡人,只可惜 冰片削得太薄,太脆弱,谢承宸入口试了试,就知道这种冰片,绝不可能是伤害谢承远的凶器了。
再看第二盘,模样倒是中规中矩,就是按照谢承宸的原话来做的,晶莹洁白的冰块,面上被削出了一丛冰针,大小不一,上面或串着色彩鲜艳的新鲜果子,或是用糖浆浇制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远看就像是一座晶莹神秘,还散发着淡淡白色雾气的……被猴子占据的仙山。
谢承宸倒是没有怜惜这精致的造物,随意掰下一串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但看着那冰串儿纤细易碎的模样,谢承宸在心里摇了摇头,显然也不是这种。
最后一盘呈上的,是一串用冰制成的风铃,原本柔韧的丝绸布料,因为沾水冻硬,制作成了看起来纤薄无比,却十分坚硬的风铃盖子,下面串着的珠子,是用各式果汁冻成的晶莹事物,拎起来微微晃动,就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透光一看,更是闪烁着让人目眩神迷的五彩流光,不仅好看,而且味道其实也不错。
谢承宸敲了敲那块丝绸风铃盖,清楚的听见了那布料发出了像是在敲击木块一般的声音。他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
转身就去徐太后那头走了一圈。有谢承宸提醒,徐太后很快就抓出了那个内贼。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