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间速报 作者:云岁意
刘家败落中出力甚多的几位谢家皇子,就全被横空出世的元朔帝全部收拾了――连个复仇的对象也没有。这忠仆只好牢牢的保护住这一点“正统嫡传”,希望他能延续刘家血脉,安稳长大。
谢承宸看到这里,忍不住哑然失笑,那前朝末帝在位时,是多么残暴嗜杀,贪婪无能,当初的百姓又过得是什么水深火热一般的日子,到得一百多年后的现在,当年末帝与父亲的妃子通奸生下的孩子的后裔,居然也是“嫡传血脉”,比其它几脉都要高贵了,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还有没有是非观念礼法尊卑了。
总而言之,这位信王唯一的后裔,在乡下的小城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一般的长大了,脑子又聪明,写诗作赋充满灵气,科举考试需要的策论在文采动人的同时,还能保证言之有物,建议也是颇具可行性,十一岁中秀才,紧跟着就中了举人,眼看着考中进士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他长相又英俊帅气,为人处世又很有担当,简直是非人一般的存在,把名义上的兄长都衬得黯淡无光了。
谢承宸在这熟悉的描述中,隐约想到了一个人,他在心里默默的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他吧……
但世事就是这般难料,这位天之骄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对世俗的毫不在意,他爱上了他名义上的兄长,他那位忠仆的亲生儿子。而他的主动出击,那位兄长也没能把持住自己的立场――想要拒绝他实在有些困难。
这件事被那位忠仆知道了,在威逼这小主子放手或者给信王一脉留个后人这两个选择都无果之后,这位一心认死理的父亲,假装对他们无能为力,放任自流,接着劝诱小主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叫他早些考上进士做官。等他上京赴考的时候,他开始修理自己的独子了,这个就相对好对付得多了。
给自家孩子下了药,以冲喜为名,给他仓促娶了门妻子,接着又是喂药,让那个儿媳妇怀上了自家的孙子,等在远方的小主人知道这一切时,自己名义上的“侄子”都要呱呱落地了。等这位信王后裔不顾一切疯了一般的赶回家时,一切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嫂子”难产没能救回来,“哥哥”被逼着发誓要还父亲的“二十年抚养之恩”,这二十年里绝不能跟“弟弟”有任何超出兄弟之谊的来往。
这位信王后裔也是倔强,当着奄奄一息的养父的面,声称自己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就放弃跟“哥哥”在一起,只得到“养父”一声感慨:“你果然与他不同。”连进士的名次也不知道,就开始给“父亲”守孝了。但也因此,极受元朔帝看重的这位进士,没能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成了多年来阻碍他在朝堂上更进一步的巨大门槛。
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袁尚泉。
谢承宸觉得自己几乎完全无法思考了,他的眼睛牢牢盯着“袁尚泉”三个字,几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这故事里描述的人,这名字前的职位,却只能跟一个人联系起来。
对《朝闻速报》接下来讲述的袁尚泉养父跟袁尚泉亲生父亲旧年的那一段,谢承宸几乎完全忽略了过去,他的脑海里突兀的浮现了孙太医的脸,说起袁尚泉生病原因时那神秘而暧昧的脸,再对比袁尚清去到袁府上的时间……
谢承宸默默的扭过了头,他一点也不想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真的。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短暂的告一段落……qaq
感觉到了完结的曙光了吗r( ̄ ̄)q
☆、69|第六十九章 一惊雷
把即将绝后的信王一脉先放到一边,谢承宸知道,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肯定有些关联,但具体这袁家兄弟在这里头参与了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调查。 谢承宸对元朔帝有种盲目的信任,袁尚泉之所以能担任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在税法方面的才能。
而且就这这《朝闻速报》上的报道来看,袁尚泉一开始是没打算表现得太尖锐的,他在应考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然也不可能考中会元,他那个时候还这般年轻。只是考前他就已经约略猜到了事情有些不对,不过是没能预料得到他的养父会做得这般狠绝罢了。考试的时候心思按捺不下来,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全显露了出来,就算众人理智上知道他说的全是对的,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
要不是元朔帝看到了他的那份卷子,说不定他就真的在二甲靠后埋没了,但也正因为元朔帝的看重,才有了谢承宸如今的忧虑。户部尚书,可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放在袁尚泉手中,谢承宸还真有些不安。
但谢承宸隐约还有一个想法,元朔帝既然没让守孝归来的袁尚泉破格参与到后一批进士的庶吉士考试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当时急需袁尚泉这样一个人才,另一个也是为了阻碍他入阁的道路吧。袁尚泉如果考上庶吉士,虽然资历积累会晚上两年,但并不会影响到元朔帝利用他的才能,而且前途只会更加光明。
可是元朔帝当年,对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的年轻人却并没有这么做。户部尚书是很重要,却不如阁臣更加接近朝政的中枢了。不愧是元朔帝,哪怕是防备,人家做得也是明明白白,却叫人几乎无法察觉。
谢承宸接着看报纸上的内容,这是最后一个前朝末裔的介绍了,而且是确定了已经绝后的两脉之一。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报道先简略的介绍了个故事,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六七根筷子捆成一把,想要折断它们就比较困难了。接着感慨了两句,这前朝六王后裔,如果团结一心,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只怕早就能够颠覆谢氏江山了,哪怕他们不能成为皇族,但这江山也不会姓谢了,只怕到处烽烟,民不聊生。
那边境小城经营多年的礼王一脉,手上有兵有粮,这一代仅剩的刘氏小将,又是个天生将种,完全可以做一先锋,那投靠戎族的智王一脉,若是与礼王一脉精诚合作,谁敢说他们不能在边境上占据一地呢?占据七八座小城,封住进入那块小平原的山口,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据点了。
武力方面不错,财力和管理方面也不会差,信王一脉的后人如袁尚泉,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如今大衍数一数二的人才了。仁王一脉暂且忽略掉,宫中还有贤王一脉留下的暗子,要是那女人得到消息,内外串通好了,趁着谢承宸去看谢承远的时候暗杀他,留下徐太后领着幼子,整个大衍就要乱起来了。
可惜这几脉还一直保留着多年来互相保密,暗自争斗想要拼出个高下来的传统,哪怕有过短暂的合作,在谢氏的追查下,这个联盟很快也会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而破裂。这些人互相完成着自己的谋划,倒是内部消耗了彼此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是便宜了谢承宸。
不过……谢承宸拧起眉头,这些人给旁人造成的伤害,还是永久的留了下来,比如说谢承远的身体……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治好了,边境那几座遭遇无妄之灾的百姓们,又何其无辜?
对于已经确定绝嗣的剩下的义王一脉,谢承宸因着逐渐袭来的困意,显得就没有那般在意了。只是因着那点莫名的触动,坚持继续往后看而已。
但很快,谢承宸就瞪大了眼――曾经当过皇族真这么占优势吗?又是一脉不知道走了什么运,一连好几代都能进到皇宫里的前朝后裔。不过义王一脉与贤王一脉不同,他们找到的路子,是成为内侍。
谢承宸的目光在“内侍”两个字上打了个圈,他打了个激灵,一下子就清醒了起来,坐直了身子,认真的看着后头的内容。与贤王一脉送进宫的保姆宫女类似,这些经过刘氏族人精心培养的后人们,很快也在宫中崭露头角,而且因着人脉的代代相传,比起一般的小内侍,他们更容易受到主子的信任,更能混出个模样来。
但不幸的是,受到家族内斗传统的影响,义王一脉选择的效忠对象,几乎都站在贤王一脉选择的对立面。而且他们的运气比起掌握有更多宫廷秘方的贤王一脉更糟糕,选中的妃子不仅在宠爱子嗣上输得一败涂地,而且娘家还有人出了大事,参与到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随着支持的对象一起输了个干净彻底。这位娘娘面前得脸的大太监,连同他在宫外的族人一起被牵连进来,算作造反的一员予以清算。
这义王一脉里,最后就剩下了一户,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抄家时年纪很小,连自己姓刘都是别人告知的。他妻子早逝,后娶的妻子对元配留下的儿子十分厌恶,逼着劝诱着这男子,把儿子送去当了内侍。家里那点家产就全是她的了。
这可怜的男孩子进了宫,遇到了害得整个家族覆灭的内侍前辈,这才知道家族的过去,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这时已经无能为力了,他父亲在他净身进宫后不久,就抱病而亡,后母生下的女儿似乎是被传染了,跟着也夭折了。后母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攒足了厚厚的嫁妆,又找了人嫁了。
也就是说,义王一脉已经绝后。知道这个消息,只是苟延残喘的老内侍一病呜呼。名义上是他徒弟的小男孩,就独自在这后宫里磕磕绊绊的成长了起来。
谢承宸简直要被这吊胃口的报纸给逼疯了,什么叫“成长了起来”?如果说是地位的话,这宫里也只有三个主子的身边才能称得上是有了点地位,旁的宫里如今连个主子也没有,里头的宫女内侍们,仅仅只能说是让这个宫室显得没那么阴森恐怖罢了。在慈安宫里住着的那些太妃们如今也没了什么权力,身边的内侍们不过是陪着熬日子罢了。
而谢承宸记忆力不错,他几乎是瞬间就想起了曾出现在他和母亲弟弟身边的眼熟的几个太监。这个范围已经很小了,谢承远现在还小,他身边的人虽然在宫里也有两分体面,不过年纪也对不上,他们也没可能接触到机密的战报,直接就可以忽略掉。同样的原因,徐太后身边的几个内侍,也都能被排除,只剩下一个人进入到了谢承宸的视线之中。
就是每天代表徐太后给谢承宸送爱心补汤的王义,没看见他名字里还带着个元朔帝亲赐的“义”字么?换做是一年前的谢承宸,根本不会有这般猜测,只是经历得更多,最重要的是知道了元朔帝那个叫做苏梓先生的马甲,他总觉得元朔帝再做出什么事来,他都不会惊讶了。
不要说会担心养虎为患什么的,后宫里的人元朔帝处理起来更是毫无忌惮,他甚至不需要给旁人任何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也没有朝臣会多此一举的问上一问。元朔帝在前朝上还放着一个袁尚泉呢,那位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只要说出这人是前朝信王后裔,就不会有人再为他打抱不平。
就算这人愣头青一般,想要牵涉进来,他的亲眷手足也绝不会允许的,事涉谋反,这是要拉着大家一起陪葬啊
恋耽美
刘家败落中出力甚多的几位谢家皇子,就全被横空出世的元朔帝全部收拾了――连个复仇的对象也没有。这忠仆只好牢牢的保护住这一点“正统嫡传”,希望他能延续刘家血脉,安稳长大。
谢承宸看到这里,忍不住哑然失笑,那前朝末帝在位时,是多么残暴嗜杀,贪婪无能,当初的百姓又过得是什么水深火热一般的日子,到得一百多年后的现在,当年末帝与父亲的妃子通奸生下的孩子的后裔,居然也是“嫡传血脉”,比其它几脉都要高贵了,也不知道这些人脑子里还有没有是非观念礼法尊卑了。
总而言之,这位信王唯一的后裔,在乡下的小城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一般的长大了,脑子又聪明,写诗作赋充满灵气,科举考试需要的策论在文采动人的同时,还能保证言之有物,建议也是颇具可行性,十一岁中秀才,紧跟着就中了举人,眼看着考中进士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他长相又英俊帅气,为人处世又很有担当,简直是非人一般的存在,把名义上的兄长都衬得黯淡无光了。
谢承宸在这熟悉的描述中,隐约想到了一个人,他在心里默默的摇了摇头,应该不是他吧……
但世事就是这般难料,这位天之骄子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对世俗的毫不在意,他爱上了他名义上的兄长,他那位忠仆的亲生儿子。而他的主动出击,那位兄长也没能把持住自己的立场――想要拒绝他实在有些困难。
这件事被那位忠仆知道了,在威逼这小主子放手或者给信王一脉留个后人这两个选择都无果之后,这位一心认死理的父亲,假装对他们无能为力,放任自流,接着劝诱小主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叫他早些考上进士做官。等他上京赴考的时候,他开始修理自己的独子了,这个就相对好对付得多了。
给自家孩子下了药,以冲喜为名,给他仓促娶了门妻子,接着又是喂药,让那个儿媳妇怀上了自家的孙子,等在远方的小主人知道这一切时,自己名义上的“侄子”都要呱呱落地了。等这位信王后裔不顾一切疯了一般的赶回家时,一切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了,“嫂子”难产没能救回来,“哥哥”被逼着发誓要还父亲的“二十年抚养之恩”,这二十年里绝不能跟“弟弟”有任何超出兄弟之谊的来往。
这位信王后裔也是倔强,当着奄奄一息的养父的面,声称自己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就放弃跟“哥哥”在一起,只得到“养父”一声感慨:“你果然与他不同。”连进士的名次也不知道,就开始给“父亲”守孝了。但也因此,极受元朔帝看重的这位进士,没能参加庶吉士的考试,成了多年来阻碍他在朝堂上更进一步的巨大门槛。
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袁尚泉。
谢承宸觉得自己几乎完全无法思考了,他的眼睛牢牢盯着“袁尚泉”三个字,几次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但这故事里描述的人,这名字前的职位,却只能跟一个人联系起来。
对《朝闻速报》接下来讲述的袁尚泉养父跟袁尚泉亲生父亲旧年的那一段,谢承宸几乎完全忽略了过去,他的脑海里突兀的浮现了孙太医的脸,说起袁尚泉生病原因时那神秘而暧昧的脸,再对比袁尚清去到袁府上的时间……
谢承宸默默的扭过了头,他一点也不想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真的。
作者有话要说: 加班短暂的告一段落……qaq
感觉到了完结的曙光了吗r( ̄ ̄)q
☆、69|第六十九章 一惊雷
把即将绝后的信王一脉先放到一边,谢承宸知道,前些时候发生的事情跟他们肯定有些关联,但具体这袁家兄弟在这里头参与了多少,还需要更多的调查。 谢承宸对元朔帝有种盲目的信任,袁尚泉之所以能担任这么多年的户部尚书,肯定不只是因为他在税法方面的才能。
而且就这这《朝闻速报》上的报道来看,袁尚泉一开始是没打算表现得太尖锐的,他在应考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不然也不可能考中会元,他那个时候还这般年轻。只是考前他就已经约略猜到了事情有些不对,不过是没能预料得到他的养父会做得这般狠绝罢了。考试的时候心思按捺不下来,年轻人的锋芒毕露全显露了出来,就算众人理智上知道他说的全是对的,也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
要不是元朔帝看到了他的那份卷子,说不定他就真的在二甲靠后埋没了,但也正因为元朔帝的看重,才有了谢承宸如今的忧虑。户部尚书,可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位置,放在袁尚泉手中,谢承宸还真有些不安。
但谢承宸隐约还有一个想法,元朔帝既然没让守孝归来的袁尚泉破格参与到后一批进士的庶吉士考试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当时急需袁尚泉这样一个人才,另一个也是为了阻碍他入阁的道路吧。袁尚泉如果考上庶吉士,虽然资历积累会晚上两年,但并不会影响到元朔帝利用他的才能,而且前途只会更加光明。
可是元朔帝当年,对一个所有人都知道他非常看重的年轻人却并没有这么做。户部尚书是很重要,却不如阁臣更加接近朝政的中枢了。不愧是元朔帝,哪怕是防备,人家做得也是明明白白,却叫人几乎无法察觉。
谢承宸接着看报纸上的内容,这是最后一个前朝末裔的介绍了,而且是确定了已经绝后的两脉之一。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报道先简略的介绍了个故事,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断,六七根筷子捆成一把,想要折断它们就比较困难了。接着感慨了两句,这前朝六王后裔,如果团结一心,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只怕早就能够颠覆谢氏江山了,哪怕他们不能成为皇族,但这江山也不会姓谢了,只怕到处烽烟,民不聊生。
那边境小城经营多年的礼王一脉,手上有兵有粮,这一代仅剩的刘氏小将,又是个天生将种,完全可以做一先锋,那投靠戎族的智王一脉,若是与礼王一脉精诚合作,谁敢说他们不能在边境上占据一地呢?占据七八座小城,封住进入那块小平原的山口,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据点了。
武力方面不错,财力和管理方面也不会差,信王一脉的后人如袁尚泉,在这个方面可以说是如今大衍数一数二的人才了。仁王一脉暂且忽略掉,宫中还有贤王一脉留下的暗子,要是那女人得到消息,内外串通好了,趁着谢承宸去看谢承远的时候暗杀他,留下徐太后领着幼子,整个大衍就要乱起来了。
可惜这几脉还一直保留着多年来互相保密,暗自争斗想要拼出个高下来的传统,哪怕有过短暂的合作,在谢氏的追查下,这个联盟很快也会因为各种利益纠葛而破裂。这些人互相完成着自己的谋划,倒是内部消耗了彼此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是便宜了谢承宸。
不过……谢承宸拧起眉头,这些人给旁人造成的伤害,还是永久的留了下来,比如说谢承远的身体……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治好了,边境那几座遭遇无妄之灾的百姓们,又何其无辜?
对于已经确定绝嗣的剩下的义王一脉,谢承宸因着逐渐袭来的困意,显得就没有那般在意了。只是因着那点莫名的触动,坚持继续往后看而已。
但很快,谢承宸就瞪大了眼――曾经当过皇族真这么占优势吗?又是一脉不知道走了什么运,一连好几代都能进到皇宫里的前朝后裔。不过义王一脉与贤王一脉不同,他们找到的路子,是成为内侍。
谢承宸的目光在“内侍”两个字上打了个圈,他打了个激灵,一下子就清醒了起来,坐直了身子,认真的看着后头的内容。与贤王一脉送进宫的保姆宫女类似,这些经过刘氏族人精心培养的后人们,很快也在宫中崭露头角,而且因着人脉的代代相传,比起一般的小内侍,他们更容易受到主子的信任,更能混出个模样来。
但不幸的是,受到家族内斗传统的影响,义王一脉选择的效忠对象,几乎都站在贤王一脉选择的对立面。而且他们的运气比起掌握有更多宫廷秘方的贤王一脉更糟糕,选中的妃子不仅在宠爱子嗣上输得一败涂地,而且娘家还有人出了大事,参与到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随着支持的对象一起输了个干净彻底。这位娘娘面前得脸的大太监,连同他在宫外的族人一起被牵连进来,算作造反的一员予以清算。
这义王一脉里,最后就剩下了一户,这一户人家的男主人抄家时年纪很小,连自己姓刘都是别人告知的。他妻子早逝,后娶的妻子对元配留下的儿子十分厌恶,逼着劝诱着这男子,把儿子送去当了内侍。家里那点家产就全是她的了。
这可怜的男孩子进了宫,遇到了害得整个家族覆灭的内侍前辈,这才知道家族的过去,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这时已经无能为力了,他父亲在他净身进宫后不久,就抱病而亡,后母生下的女儿似乎是被传染了,跟着也夭折了。后母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攒足了厚厚的嫁妆,又找了人嫁了。
也就是说,义王一脉已经绝后。知道这个消息,只是苟延残喘的老内侍一病呜呼。名义上是他徒弟的小男孩,就独自在这后宫里磕磕绊绊的成长了起来。
谢承宸简直要被这吊胃口的报纸给逼疯了,什么叫“成长了起来”?如果说是地位的话,这宫里也只有三个主子的身边才能称得上是有了点地位,旁的宫里如今连个主子也没有,里头的宫女内侍们,仅仅只能说是让这个宫室显得没那么阴森恐怖罢了。在慈安宫里住着的那些太妃们如今也没了什么权力,身边的内侍们不过是陪着熬日子罢了。
而谢承宸记忆力不错,他几乎是瞬间就想起了曾出现在他和母亲弟弟身边的眼熟的几个太监。这个范围已经很小了,谢承远现在还小,他身边的人虽然在宫里也有两分体面,不过年纪也对不上,他们也没可能接触到机密的战报,直接就可以忽略掉。同样的原因,徐太后身边的几个内侍,也都能被排除,只剩下一个人进入到了谢承宸的视线之中。
就是每天代表徐太后给谢承宸送爱心补汤的王义,没看见他名字里还带着个元朔帝亲赐的“义”字么?换做是一年前的谢承宸,根本不会有这般猜测,只是经历得更多,最重要的是知道了元朔帝那个叫做苏梓先生的马甲,他总觉得元朔帝再做出什么事来,他都不会惊讶了。
不要说会担心养虎为患什么的,后宫里的人元朔帝处理起来更是毫无忌惮,他甚至不需要给旁人任何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也没有朝臣会多此一举的问上一问。元朔帝在前朝上还放着一个袁尚泉呢,那位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只要说出这人是前朝信王后裔,就不会有人再为他打抱不平。
就算这人愣头青一般,想要牵涉进来,他的亲眷手足也绝不会允许的,事涉谋反,这是要拉着大家一起陪葬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