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事 作者:沙隐
责带话通知他们。”边想吼着从上面飞下来一截粉笔头,落到一说得正欢的人头上还带反弹地又连击了另一个。
“听——到——了——”
下面的人半死不活地拉长了声回应。
就这样,再是半死不活,不管复习得好不好,题做得多不多,背得牢不牢靠,该来的总会来,所有人都憋着一股过去了就解放了的气儿,迎来了象征着高一上半学期结束的考试周。
寒假其实很短,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期间还得算上返校拿成绩,哦对,还有春节。
成绩这种事,于锦乐作为一个学渣,已经没有抱任何念想。理科题刷不过脑子灵光的理霸,文科内容又记不过那些堪比计算机储存器的文霸,更别提还有不少文理通杀的非人类,全班五十六人他能吊在四十多名的位置科科低分掠过不用补考就阿弥陀佛了。
春节临近,鮀城这个南方小城家家户户有着做粿点拜神除岁送旧过节的习俗,于妈妈忙成个陀螺转个不停,大拜小拜压根儿没停过,再接着节前大扫除一类的准备功夫做完,寒假时间基本是咻一下就过去了大半。
在他们这个年岁,抱着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崇尚和对传统旧例的弃如弊履,春节团结之余他们的意义,远不如压岁钱对他们的吸引力。
于锦乐是在农历二十六那天接到郑曼曼电话的。
当时他正穿着初中的旧校服,左手鸡毛掸子右手大抹布,从房间里跑出来接电话。
“乐乐,我回来了!出来吃个饭啊!”一个十分爽朗的女声从电话彼端传来。
这妹子跟他的缘分有点微妙,两人的关系还得从幼儿园算起。
那时候于爸爸生意刚上轨道忙得昏天暗地,于妈妈独自一人操劳着家务还得顾着刚断奶不久的俩小崽,每天接送大儿子去幼儿园的时间都得挤着挤着,今天你去接明天我去送从没有个固定安排,忙过了头还能直接忘了这茬,所以小时候的于锦乐是个经常被家长落在幼儿园的可怜孩子。
这夫妻俩经常在晚饭时间上了餐桌后才蓦地想起还有个大儿子又给落脑后了,于是又放下碗筷急匆匆赶往幼儿园。
偏生这样的家庭还不止于家,郑曼曼家也是这样,甚至还比于家夸张,至少于锦乐大部分时候都在晚餐前就被想起来并且接走了,可郑家晚餐吃得晚,郑曼曼有好些次是在门房的大爷那里吃的晚餐。
在家长的忽视与遗忘中,两个孩子就这样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后来偶然发现咦这人跟我原来是隔壁楼的邻居呀!两家家长就这样亲切友好地会面并且为节省精力和时间约下了共同接送小孩的约定——早上于爸爸一起送俩孩子去幼儿园,放学了郑妈妈去载两人回来。
于是完美地避开了两人幼儿园时期不断迟到与被遗忘的尴尬。
郑曼曼家的生意发展后来比于家好得多,她小学还跟他同校,但升中考时成绩不高没能考上个重点初中,就直接出国去了。所以说,有时候成绩比人好,不见得人生际遇就会比人强啊……
现在大家都高一,说起来也是好几年没见过她了。
“以前的老同学你还有联系吧?叫多几个人啊,人多热闹点,我过去接你们。”郑曼曼出去几年回来,外向性格展露无意,整个人显得爽朗又大气。
她跟于锦乐同校的时候也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幼儿园时代离得远,也没人跟他俩一样有这种神奇的战友情谊,所以这里说的老同学是小学的那些人。
郑曼曼自己联系了当年的班长和副班长等几个比较活跃的女生,于锦乐想了想,叫上了吴泽飞和庄尔东,最后犹豫了下,还把张弘宽给叫上了。
他跟张弘宽小学同班,他自小个头高,一直徘徊在后几排,张弘宽是前面几排的常客,六、七十人的一个班,基本上他们交集为零。要不是当年班主任在班上一直表扬张弘宽是一个“低调听话”的好孩子,以于锦乐这种低头闷声只顾周遭的性格,估计还不认得他。
现在倒是好,于锦乐身高自初二开始就没怎么长,张弘宽后头发劲一举追上,到了高中反而两人成了同桌。
郑曼曼出动了家里两辆s360来接他们,男生一辆女生一辆,一点也不用担心像元旦那样在车里叠罗汉撂金字塔。
一帮人被拉出来后相看茫然,常年在学校家里的严管和成绩升学率的高压下,他们出来娱乐的机会其实都不多。
面面相觑之下最后只能由着郑曼曼安排,正好她爸的公司已经放假了没人在,那里有个娱乐室,桌球棋牌唱k样样不缺,先去那边打发时间,然后再去吃饭。
于锦乐面对这种场面挺窘迫。
他性格说得好听是安静,说得难听是孤僻。爱好不过是写写文章听听歌,顶多就是闲暇时拿着画笔涂鸦几幅,平日里除了学习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家里看店。眼下现成的娱乐,桌球他连黑球白球什么含义都不懂,棋牌吧他连个斗地主都不会,唱k?他平常也没什么机会和兴趣出入这种娱乐场所,哼歌他会一点,要他完整唱一首,还真没试过;反观张弘宽,他也说他平常不怎么出去玩,但说起桌球拿起麦,居然都很拿手。
“于锦乐,过来过来,我们唱这个!”
女生很少会打桌球,所以他们都聚在k房,郑曼曼拿来了几副扑克牌,一群人唱k的唱k打牌的打牌也算热闹。
于锦乐俩不靠边,连隔壁几个女生聊天的话题都凑不上,就独自
恋耽美
责带话通知他们。”边想吼着从上面飞下来一截粉笔头,落到一说得正欢的人头上还带反弹地又连击了另一个。
“听——到——了——”
下面的人半死不活地拉长了声回应。
就这样,再是半死不活,不管复习得好不好,题做得多不多,背得牢不牢靠,该来的总会来,所有人都憋着一股过去了就解放了的气儿,迎来了象征着高一上半学期结束的考试周。
寒假其实很短,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期间还得算上返校拿成绩,哦对,还有春节。
成绩这种事,于锦乐作为一个学渣,已经没有抱任何念想。理科题刷不过脑子灵光的理霸,文科内容又记不过那些堪比计算机储存器的文霸,更别提还有不少文理通杀的非人类,全班五十六人他能吊在四十多名的位置科科低分掠过不用补考就阿弥陀佛了。
春节临近,鮀城这个南方小城家家户户有着做粿点拜神除岁送旧过节的习俗,于妈妈忙成个陀螺转个不停,大拜小拜压根儿没停过,再接着节前大扫除一类的准备功夫做完,寒假时间基本是咻一下就过去了大半。
在他们这个年岁,抱着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崇尚和对传统旧例的弃如弊履,春节团结之余他们的意义,远不如压岁钱对他们的吸引力。
于锦乐是在农历二十六那天接到郑曼曼电话的。
当时他正穿着初中的旧校服,左手鸡毛掸子右手大抹布,从房间里跑出来接电话。
“乐乐,我回来了!出来吃个饭啊!”一个十分爽朗的女声从电话彼端传来。
这妹子跟他的缘分有点微妙,两人的关系还得从幼儿园算起。
那时候于爸爸生意刚上轨道忙得昏天暗地,于妈妈独自一人操劳着家务还得顾着刚断奶不久的俩小崽,每天接送大儿子去幼儿园的时间都得挤着挤着,今天你去接明天我去送从没有个固定安排,忙过了头还能直接忘了这茬,所以小时候的于锦乐是个经常被家长落在幼儿园的可怜孩子。
这夫妻俩经常在晚饭时间上了餐桌后才蓦地想起还有个大儿子又给落脑后了,于是又放下碗筷急匆匆赶往幼儿园。
偏生这样的家庭还不止于家,郑曼曼家也是这样,甚至还比于家夸张,至少于锦乐大部分时候都在晚餐前就被想起来并且接走了,可郑家晚餐吃得晚,郑曼曼有好些次是在门房的大爷那里吃的晚餐。
在家长的忽视与遗忘中,两个孩子就这样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后来偶然发现咦这人跟我原来是隔壁楼的邻居呀!两家家长就这样亲切友好地会面并且为节省精力和时间约下了共同接送小孩的约定——早上于爸爸一起送俩孩子去幼儿园,放学了郑妈妈去载两人回来。
于是完美地避开了两人幼儿园时期不断迟到与被遗忘的尴尬。
郑曼曼家的生意发展后来比于家好得多,她小学还跟他同校,但升中考时成绩不高没能考上个重点初中,就直接出国去了。所以说,有时候成绩比人好,不见得人生际遇就会比人强啊……
现在大家都高一,说起来也是好几年没见过她了。
“以前的老同学你还有联系吧?叫多几个人啊,人多热闹点,我过去接你们。”郑曼曼出去几年回来,外向性格展露无意,整个人显得爽朗又大气。
她跟于锦乐同校的时候也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幼儿园时代离得远,也没人跟他俩一样有这种神奇的战友情谊,所以这里说的老同学是小学的那些人。
郑曼曼自己联系了当年的班长和副班长等几个比较活跃的女生,于锦乐想了想,叫上了吴泽飞和庄尔东,最后犹豫了下,还把张弘宽给叫上了。
他跟张弘宽小学同班,他自小个头高,一直徘徊在后几排,张弘宽是前面几排的常客,六、七十人的一个班,基本上他们交集为零。要不是当年班主任在班上一直表扬张弘宽是一个“低调听话”的好孩子,以于锦乐这种低头闷声只顾周遭的性格,估计还不认得他。
现在倒是好,于锦乐身高自初二开始就没怎么长,张弘宽后头发劲一举追上,到了高中反而两人成了同桌。
郑曼曼出动了家里两辆s360来接他们,男生一辆女生一辆,一点也不用担心像元旦那样在车里叠罗汉撂金字塔。
一帮人被拉出来后相看茫然,常年在学校家里的严管和成绩升学率的高压下,他们出来娱乐的机会其实都不多。
面面相觑之下最后只能由着郑曼曼安排,正好她爸的公司已经放假了没人在,那里有个娱乐室,桌球棋牌唱k样样不缺,先去那边打发时间,然后再去吃饭。
于锦乐面对这种场面挺窘迫。
他性格说得好听是安静,说得难听是孤僻。爱好不过是写写文章听听歌,顶多就是闲暇时拿着画笔涂鸦几幅,平日里除了学习做得最多的就是帮家里看店。眼下现成的娱乐,桌球他连黑球白球什么含义都不懂,棋牌吧他连个斗地主都不会,唱k?他平常也没什么机会和兴趣出入这种娱乐场所,哼歌他会一点,要他完整唱一首,还真没试过;反观张弘宽,他也说他平常不怎么出去玩,但说起桌球拿起麦,居然都很拿手。
“于锦乐,过来过来,我们唱这个!”
女生很少会打桌球,所以他们都聚在k房,郑曼曼拿来了几副扑克牌,一群人唱k的唱k打牌的打牌也算热闹。
于锦乐俩不靠边,连隔壁几个女生聊天的话题都凑不上,就独自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