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对 作者:钟筝
去。
接下来几日,大雪下得不停,卫霍与秦淮大多都待在屋内,谈笑风生,亦或是缠.绵于床榻之间。
战场凶险,杀伐数月,此时人回来,卫霍难免多几分痴缠,往往令秦淮情难自禁,索求更甚。
年前一日,卫霍再入宫中,为两位皇子布置了两篇文章,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他们在卫霍面前渐渐显得乖觉,还一人送了一份年礼,分别是一支束发的簪子和一条镶银腰带,不过分贵重也不显寒酸,卫霍知道这些东西也都有他们的母妃授意,笑着收下,回给他们些文房用具,回礼的分量也是恰好。
回去之后才刚歇了一阵,宫中便送来了御旨。
送旨的公公尖声念了一番,原是卫霍随着秦淮升了官,既为侍读翰林,又封了工部侍郎。
念罢,卫霍行礼接旨,起身后李公公将圣旨递到了他手中,笑眯眯地道:“卫大人有福,可以过个好年了。”
卫霍轻笑:“多谢公公跑这一趟,不如坐着喝口茶再走。”
“咱家没什么麻烦的,都是为主子做事,茶就不喝了,还得紧着时辰回宫呢。”
卫霍便也不再留他,取了些物什送作礼物将人送到了府门口,立了半晌才转身回去。
大年夜,宋家亲友来了不少,满满当当地坐了两大桌,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秦卫二人去与众人见过面,敬了几杯酒,又回到了他们的屋中。
桌上放着几碟小菜,一壶清酒,烛灯摇曳,两人只有彼此,却觉此刻圆满得很。
卫霍和秦淮各自挟了三根香,在秦泽与刘大娘的牌位前拜了拜,仔细地将香插入香炉中。
两人的手叠在一处,卫霍心中念着歉疚:大伯,大娘,我与阿淮哥哥情意想通,但秦家自此无后,香火就此了断,此事对不住你们,待霍霍下了九泉,再向你们赔罪。
秦淮想的是:是我将霍霍带入这条不归路,未将他当成弟弟照顾,愧对二老,若有什么责难,只向着儿子来。
两人都不知对方心思,各自想了一番。
待回到桌前,卫霍喝了两杯酒,加上先前敬给客人的几杯,面颊显出裹着醉意的晕红。
闻听到屋外的爆竹声,秦淮搂着他的腰一同打开门。
雪色澄明,两人相拥在一处,等着时辰一点一点推移。
终于,城东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一声又一声,将人的心敲定了。
夜空之中,烟火绚烂,还能听到府内府外的笑闹声。
卫霍抬首,望着秦淮愈发俊朗的面庞,不免心旌摇曳。
两人四唇相接,皆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吻渐浓烈,双双入了室,滚入了榻中。
次日一早,秦卫二人都睡了懒觉才起,中午时卫霍收到了陈束寄来的信和一些年货,他半月前也将一封信并装满年礼的包裹交给前往故乡的商队。虽回不到杏花村中去,但往日的恩情却是不能忘的。
陈束在信中谈及一切都好,先前书信往来亦得知卫霍入了翰林院,只是消息滞涩,陈束在信中提到的都是翰林院如何如何,而卫霍在寄去的信中却说到自己已做了侍读翰林,入宫教习皇子们读书,如今更是刚刚任了工部侍郎。官阶往上抬了,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些。
说到自己这个工部侍郎一职,卫霍心里又泛起嘀咕。
一般而言,四品及以上的京官都还是较为稳定的,大多都会在一个职位上做个两三年再提拔,先前任工部侍郎之职的有两人,皆是中庸之辈,不曾参与党争之事,为人处世也谨慎得很,难道是犯了什么错?
卫霍与秦淮已无父母在世,又远在他乡,新年也没什么可走动的,卫霍便去吴承旨的府上打听了一番。
他料想无错,原任工部侍郎一职的刘成因酒后失言,妄议皇家是非,昭御帝动怒,将他贬去做地方官,一家子年都没过好就已经上了路。
卫霍还多了句嘴,问:“刘成说了什么话,竟传到了皇上耳中致使天子动怒?”
要知道刘成也是皇亲国戚,只是血缘偏了些,若不是犯了天子忌讳,定不至于被贬出京城。
吴丛原正欲作答,话又止住了,脸色微异,最后只道:“祸从口出,既然知道是皇家是非,不说也罢。”
卫霍笑笑,也说是,坐了一阵方才告辞。
年后卫霍便走马上任,再站在咏然殿上时已是以工部侍郎的身份。
秦淮也同样担起神机营中营统帅的责任,比当城门领时要忙一些。
十五刚过,朝堂上又立了两人,太子刘逐与三皇子刘钰。
两人皆是刚加冠的年纪,先前半年都在为太皇太后守陵,暂退朝堂。但卫霍想起去年刘钰请自己去齐王府之事,便知党争从未真正停止过,两人定是明不争,暗里却斗得凶狠。
果然,这一日便在朝堂上争上了。
去年夏天常州发了水灾,大水冲毁了沿河的堤坝,也令前朝留下的水利工程九通堰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今年早春需得开始加固才行。
太子与三皇子两人争的便是这修固九通堰的银两如何出。
朝堂之上,太子刘逐道:“父皇,儿臣以为,常州水灾令数万顷良田遭难,灾民四处奔走,已无余力出银子,不如从国库中拨些银两,再向其他州县募捐些,凑够了方都用来修固九通堰。”
刘钰却道:“皇兄此言差矣,只需简单察看史书便可知晓,自九通堰修成以来,皆是由沿河的黎
恋耽美
去。
接下来几日,大雪下得不停,卫霍与秦淮大多都待在屋内,谈笑风生,亦或是缠.绵于床榻之间。
战场凶险,杀伐数月,此时人回来,卫霍难免多几分痴缠,往往令秦淮情难自禁,索求更甚。
年前一日,卫霍再入宫中,为两位皇子布置了两篇文章,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他们在卫霍面前渐渐显得乖觉,还一人送了一份年礼,分别是一支束发的簪子和一条镶银腰带,不过分贵重也不显寒酸,卫霍知道这些东西也都有他们的母妃授意,笑着收下,回给他们些文房用具,回礼的分量也是恰好。
回去之后才刚歇了一阵,宫中便送来了御旨。
送旨的公公尖声念了一番,原是卫霍随着秦淮升了官,既为侍读翰林,又封了工部侍郎。
念罢,卫霍行礼接旨,起身后李公公将圣旨递到了他手中,笑眯眯地道:“卫大人有福,可以过个好年了。”
卫霍轻笑:“多谢公公跑这一趟,不如坐着喝口茶再走。”
“咱家没什么麻烦的,都是为主子做事,茶就不喝了,还得紧着时辰回宫呢。”
卫霍便也不再留他,取了些物什送作礼物将人送到了府门口,立了半晌才转身回去。
大年夜,宋家亲友来了不少,满满当当地坐了两大桌,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秦卫二人去与众人见过面,敬了几杯酒,又回到了他们的屋中。
桌上放着几碟小菜,一壶清酒,烛灯摇曳,两人只有彼此,却觉此刻圆满得很。
卫霍和秦淮各自挟了三根香,在秦泽与刘大娘的牌位前拜了拜,仔细地将香插入香炉中。
两人的手叠在一处,卫霍心中念着歉疚:大伯,大娘,我与阿淮哥哥情意想通,但秦家自此无后,香火就此了断,此事对不住你们,待霍霍下了九泉,再向你们赔罪。
秦淮想的是:是我将霍霍带入这条不归路,未将他当成弟弟照顾,愧对二老,若有什么责难,只向着儿子来。
两人都不知对方心思,各自想了一番。
待回到桌前,卫霍喝了两杯酒,加上先前敬给客人的几杯,面颊显出裹着醉意的晕红。
闻听到屋外的爆竹声,秦淮搂着他的腰一同打开门。
雪色澄明,两人相拥在一处,等着时辰一点一点推移。
终于,城东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一声又一声,将人的心敲定了。
夜空之中,烟火绚烂,还能听到府内府外的笑闹声。
卫霍抬首,望着秦淮愈发俊朗的面庞,不免心旌摇曳。
两人四唇相接,皆发出一声满足的喟叹,吻渐浓烈,双双入了室,滚入了榻中。
次日一早,秦卫二人都睡了懒觉才起,中午时卫霍收到了陈束寄来的信和一些年货,他半月前也将一封信并装满年礼的包裹交给前往故乡的商队。虽回不到杏花村中去,但往日的恩情却是不能忘的。
陈束在信中谈及一切都好,先前书信往来亦得知卫霍入了翰林院,只是消息滞涩,陈束在信中提到的都是翰林院如何如何,而卫霍在寄去的信中却说到自己已做了侍读翰林,入宫教习皇子们读书,如今更是刚刚任了工部侍郎。官阶往上抬了,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些。
说到自己这个工部侍郎一职,卫霍心里又泛起嘀咕。
一般而言,四品及以上的京官都还是较为稳定的,大多都会在一个职位上做个两三年再提拔,先前任工部侍郎之职的有两人,皆是中庸之辈,不曾参与党争之事,为人处世也谨慎得很,难道是犯了什么错?
卫霍与秦淮已无父母在世,又远在他乡,新年也没什么可走动的,卫霍便去吴承旨的府上打听了一番。
他料想无错,原任工部侍郎一职的刘成因酒后失言,妄议皇家是非,昭御帝动怒,将他贬去做地方官,一家子年都没过好就已经上了路。
卫霍还多了句嘴,问:“刘成说了什么话,竟传到了皇上耳中致使天子动怒?”
要知道刘成也是皇亲国戚,只是血缘偏了些,若不是犯了天子忌讳,定不至于被贬出京城。
吴丛原正欲作答,话又止住了,脸色微异,最后只道:“祸从口出,既然知道是皇家是非,不说也罢。”
卫霍笑笑,也说是,坐了一阵方才告辞。
年后卫霍便走马上任,再站在咏然殿上时已是以工部侍郎的身份。
秦淮也同样担起神机营中营统帅的责任,比当城门领时要忙一些。
十五刚过,朝堂上又立了两人,太子刘逐与三皇子刘钰。
两人皆是刚加冠的年纪,先前半年都在为太皇太后守陵,暂退朝堂。但卫霍想起去年刘钰请自己去齐王府之事,便知党争从未真正停止过,两人定是明不争,暗里却斗得凶狠。
果然,这一日便在朝堂上争上了。
去年夏天常州发了水灾,大水冲毁了沿河的堤坝,也令前朝留下的水利工程九通堰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今年早春需得开始加固才行。
太子与三皇子两人争的便是这修固九通堰的银两如何出。
朝堂之上,太子刘逐道:“父皇,儿臣以为,常州水灾令数万顷良田遭难,灾民四处奔走,已无余力出银子,不如从国库中拨些银两,再向其他州县募捐些,凑够了方都用来修固九通堰。”
刘钰却道:“皇兄此言差矣,只需简单察看史书便可知晓,自九通堰修成以来,皆是由沿河的黎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