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行商这些年 作者:手帕望明月

    宋菽考虑了一下,也许以后可以开家火锅店,把这小子也扔进去涮一涮。

    “二娘,我的馒头好了吗?”崔五娘牵着一头驴进来,她昨天预定了三百个馒头,一早来拿。

    程二娘最近住在宋菽家。她耶娘见到宋菽有出息,对之前那门亲事便没有那么热络了,只是又把宋家当成了冤大头,要求更多聘礼,一张嘴就是十亩良田。

    本朝农户的田地都是有定数的,且只有永业田可以买卖,口分田由官家分配,每年秋收后会根据人员的变化进行调整。既要可以买卖的,又要良田,这没有百十金是下不来的,宋家不过才刚有点起色,哪里拿得出这么多。

    程二娘是铁了心要嫁宋大郎,干脆直接住进了宋家。

    宋菽跟她聊过几次,知道这姑娘也是没办法了,不然绝不会用如此激烈的手段。这年月还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虽然不像明清时期那么严苛,但单身女子住进未过门的夫家,还是会引来许多流言蜚语。

    程二娘这么做,她耶娘是气死了。

    待嫁的姑娘坏了名声,这下他们哪儿哪儿都要不到高聘了。程二娘这一招损敌一千自伤八百。

    有小娘子、媳妇们替她不值,但她本人却挺开心。

    宋菽在相河村地位颇高,所以关于程二娘的事,相河村的人并不敢乱说什么,至于其他村子,那反正她也听不到。

    这些天程二娘帮着五娘六娘做做饭,帮着宋菽卖卖馒头,也时常跟着三娘和阿南下地,每天都过得很忙碌,眼下也不再泛着青黑。

    崔五娘拿好馒头走了,程二娘趁着空隙跟宋菽说话,她提起近日崔五娘似乎有些异常。

    “以前她一天才背六十个,怎的现在要三百个?那驴子又是哪里来的?”驴子虽然不比马,却也不便宜,宋菽的馒头作坊都还没买上驴子呢,崔五娘又哪里来的钱买驴?

    有人说是她在悦行市那儿卖馒头发了,程二娘却不相信。

    昨天有在悦行市做买卖的商贾来买馒头,要带回家给妻小吃,程二娘与他聊了几句,他说在悦行市并未看见一个卖馒头的小娘子,倒是见过几个大汉。市集里每天人来人往,也不拘是哪儿来的,流动性很大,所以对方并不清楚那些大汉是谁。

    这事情宋菽也注意到了,旁敲侧击地问过崔五娘,她只说是悦行市有人为了凑钱着急出手,所以才便宜卖给她了。宋菽开玩笑说,如果以后再有人凑钱,给他也抢一头。崔五娘却眼神躲闪,敷衍地应了一声。

    后来,更是总躲着宋菽。

    杨剑近日常来,他手下善作席居和各种山棕丝制品如蓑衣的工匠们,都住进了相河村,借住在不同村民家里。宋菽常与他们探讨棕绑床的制法,已经颇有成效。

    棕绑床最主要的原料是山棕丝,它经过晾晒等数道工序后,加工成棕绳,再以木头为框架,用棕绳编成床面。加工棕绳的法子宋菽略知一二,与熟悉棕丝们的师傅反复研究,很快有了结论。那编织的方法他就更熟了,那张拍卖的棕绑床就是他跟着村里的师傅学着做出来的。

    宋菽直接现场教学,一手编床面的手艺,看得几个制作席居的工匠叹为观止。

    他们讨论得正酣,杨大公子却在一旁呵欠连天,几个工匠顾忌他连问问题也放不开手脚,宋菽看不下去,把他轰出去帮宋阿南卖馒头。杨剑脸都青了,他堂堂一个世家公子,哪儿能站在摊前跟人算一两文的小钱?

    不干。

    不干就回去。宋菽把门一关,继续跟工匠们讨论起来。

    杨剑:“……”

    他的马夫不知道去哪了,回不去,只好不情不愿地挪到摊位前。宋阿南指指一笼二十个已经清点过的馒头说:“四文钱。”又指指村民拿来换馒头的麦子,比划了一下说,“可以换。”

    杨剑艰难地理解着宋阿南的三字经,觉得人生有些灰暗。

    这天,第一张棕绑床终于做了出来,杨剑决定住在村里,亲身体验一下。村长的家是村子里最大的,理所当然地顶下了款待杨大公子的光荣使命。

    三娘有些紧张。

    “这床是你们摸索着做的,若不及你海外得来的好可怎么办?”

    “你说这杨公子什么好床没睡过,他……”

    “阿姐安心。”宋菽拍拍她的肩。

    很多时候,三娘真的佩服这个弟弟,这样的大事,他却能一派淡然,好似结果全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宋菽打了个呵欠回房睡觉。

    那床他试过,挺好的。杨剑睡过的好床再多,能比得过他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来的吗?

    宋菽无比安心地躺下睡觉,却听见有人拍门。他无奈地裹上外袍起身,推开门,却是崔五娘站在门外,她似乎有急事,两只手绞在一起,攥得死紧。旁边,是面无表情的宋阿南。

    “这么晚了,可有急事?”宋菽忙把手伸进袖子,穿戴整齐。

    “能进去说吗?”崔五娘的声音很轻,大概是不想吵到隔壁睡觉的三娘等人。

    宋菽将她带进房里。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手帕望明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帕望明月并收藏在古代行商这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