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 作者:五色龙章
他们的父亲身份最尊贵,郑人不会放他离开,再留一个幼弟守在家里,只他带几个年长的弟弟到各自外公的部族里游说就够了。若能做成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不成……
他们如今身在这位子上,须得为自己打算,顾不得亲戚情谊了。
他弟弟们听着他话中透出狠戾之意,猜到他的深意,脸上也有些变色,纷纷起身劝他。帖木儿看了他们一眼,眉宇间厉色尽显:“咱们若不做,边关还有没有受封的叔伯。那些也是祖父的亲儿子,部中子民的主人,他们能不愿意做,不愿意挣一份功名?”
到时候他们这一脉还有什么用处?!
阖府亲人都被他说服,一家商议妥当细节,便要上本自请做说客。
他们入京之后便授了封爵,礼部有专人教以大郑礼仪,帖木儿也知道些朝廷办事的流程,直接请了鸿胪寺派来的通事代拟表章,以示在大郑天子面前坦坦荡荡,不藏私心。
他愿意为新主分忧,化解战事,劝降诸部,于朝廷百姓也是好事。新泰天子考量再三,在奏折上重重批了个“许”字。
但招抚之事不能只由这些归顺的王公去,还得挑个有身份、有才学、有能力的朝廷使者同行。
细数可用之材:二皇子今已在军中,礼部、户部有两位侍郎正为这场战事长驻大边内外。吏部如今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节,工部、刑部更不是选使节的地方……如今要用人,无非是在翰林院、督察院两处选人了。
说到督察院,却有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了吏部上下诸官心头。
身份——周王外亲。
才学——二甲第十名进士。
能力——中试不久便到福建历练;回朝后又独自在九边巡检,查出无数庸将贪官,揭发马尚书贪污渎职、任用私人的大案;后又随周王到汉中,助周王殿下整顿九边军镇的弊病,也为这场西征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何况他除了本职之外,理民政也是一把好手。汉中府有今日的气象,不光是宋三元的功劳,必定也有他贤内助之功。
众人各自在纸条上写了自己属意的人物,最后拿出纸条来对,第一个写的多半儿都是“桓凌”二字。
当今朝中虽然诸贤济济,比他更合适的却也难挑了!
吏部公推他作最合适的人选,又挑了两位年轻力壮、能骑马、通民政、能言擅辩的翰林侍读与佥都御史作陪选。
名单呈到张次辅面前,张瑛霎时眼前一亮,按着那名单叹道:“正是他了!这个桓伯风岂止是会骑马,能跟草原诸部说清楚大郑安抚边民的善政,他是曾跟着杨大人一道试出飞雷炮的!真遇上什么危险,有他足可当个将领用了!”
且凭他跟宋时的关系,他们汉中做出什么得用的好东西不得给他?叫他带着精巧新鲜的东西往草原转一圈,那些日常连铁锅都买不着的牧民岂有不羡慕、不向往的?
他将条子递给吕、李两位阁老,并请六部、两院部堂共议,众人也都以为挑的人得当,默默点了头。
桓凌是能干事的人才,倘使能放他出去,定会有一番作为;但若圣上还计较周王妃那件事,不欲令周王一系插手怀柔一事,他们这里也有备选的人才。
吏部递的那张条子,就原样递到了天子面前。
新泰帝看到条儿上的“桓凌”二字,不由得想起了身在汉中的长子。
若把桓凌从他身边调走,周王独自支应九边粮草军械等事务,可会觉着吃力?可如今老二已经跟着大军得了军功,往后深入草原,又有更多立功的机会。到时候他挟军功而归,老大却只有坐镇后方的资历,岂非要成唐初玄武门前的情势?
纵使他两个儿子亲厚,到不得这一步,但齐王功勋太重,也会叫这两个孩子为难。桓凌既是王妃的嫡亲兄长,若能有招抚之功,也能算在周王的身上,也不怕有些投机之辈撺掇齐王生出什么心思了……
天子提起朱笔,在桓凌的名字上重重圈了一笔,随即吩咐人拟旨:
令人往汉中传旨,征桓凌与礼部郎中、鸿胪寺通事、顺义侯诸子等人领一镇兵马去草原劝降。许顺义侯家子弟先去一趟凉城,看看他们部中子民过的日子,也好叫他们放心为朝廷招降亲眷。
第259章
出了六月,盛暑略消,礼部便安排好了招降诸部的队伍:一队有顺义侯诸子在的从大同出关,沿大边奔向凉城;一队直下陕西,到汉中府宣旨借调桓凌,再北上与顺义侯世子汇合。
礼部传旨官到达汉中府时,天气已入了秋,正是收稻的时节,也正是地方官最忙的时节:宋知府又要催百姓依时收割,晒干谷物、收粮进仓;又要督促各县将新收的粮草转运去陕西、榆林二镇;再过些日子北方草原上就要降温,还要备下防寒的衣帽靴袜、羊毛手套、护面之类……
正忙得不可开交,忽闻天使莅临,还要换上官服出城相迎。
天使这回不是来学习的,也不是来要东西的,而是来传圣旨,让桓凌出塞做说客的。
这道圣旨不可不接,他深心处也不愿拒绝这个为国出力的机会,然而这一趟出关又不知多久才能回来,桓凌心里终究有些舍不得。
他接旨之后,与天使塞暄几句,那位传旨的礼部员外郎孙瀚便笑着说:“以后我等还要以桓大人为首呢,当不得佥宪这般多礼。”
又跟他介绍使节团的情况:“这使节队伍中还有那位新降的顺义侯的子孙,他们不大习惯中国礼仪、风俗,咱们不免也要包涵一二。这一趟毕竟是远出草原,途中或许还有意外,还要请大人多做些准备。”
另外,朝廷给各部准备的只有诏书、金银礼器、授爵表之类,安抚各部的礼物还要请汉中准备一二。
恋耽美
他们的父亲身份最尊贵,郑人不会放他离开,再留一个幼弟守在家里,只他带几个年长的弟弟到各自外公的部族里游说就够了。若能做成此事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不成……
他们如今身在这位子上,须得为自己打算,顾不得亲戚情谊了。
他弟弟们听着他话中透出狠戾之意,猜到他的深意,脸上也有些变色,纷纷起身劝他。帖木儿看了他们一眼,眉宇间厉色尽显:“咱们若不做,边关还有没有受封的叔伯。那些也是祖父的亲儿子,部中子民的主人,他们能不愿意做,不愿意挣一份功名?”
到时候他们这一脉还有什么用处?!
阖府亲人都被他说服,一家商议妥当细节,便要上本自请做说客。
他们入京之后便授了封爵,礼部有专人教以大郑礼仪,帖木儿也知道些朝廷办事的流程,直接请了鸿胪寺派来的通事代拟表章,以示在大郑天子面前坦坦荡荡,不藏私心。
他愿意为新主分忧,化解战事,劝降诸部,于朝廷百姓也是好事。新泰天子考量再三,在奏折上重重批了个“许”字。
但招抚之事不能只由这些归顺的王公去,还得挑个有身份、有才学、有能力的朝廷使者同行。
细数可用之材:二皇子今已在军中,礼部、户部有两位侍郎正为这场战事长驻大边内外。吏部如今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节,工部、刑部更不是选使节的地方……如今要用人,无非是在翰林院、督察院两处选人了。
说到督察院,却有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了吏部上下诸官心头。
身份——周王外亲。
才学——二甲第十名进士。
能力——中试不久便到福建历练;回朝后又独自在九边巡检,查出无数庸将贪官,揭发马尚书贪污渎职、任用私人的大案;后又随周王到汉中,助周王殿下整顿九边军镇的弊病,也为这场西征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何况他除了本职之外,理民政也是一把好手。汉中府有今日的气象,不光是宋三元的功劳,必定也有他贤内助之功。
众人各自在纸条上写了自己属意的人物,最后拿出纸条来对,第一个写的多半儿都是“桓凌”二字。
当今朝中虽然诸贤济济,比他更合适的却也难挑了!
吏部公推他作最合适的人选,又挑了两位年轻力壮、能骑马、通民政、能言擅辩的翰林侍读与佥都御史作陪选。
名单呈到张次辅面前,张瑛霎时眼前一亮,按着那名单叹道:“正是他了!这个桓伯风岂止是会骑马,能跟草原诸部说清楚大郑安抚边民的善政,他是曾跟着杨大人一道试出飞雷炮的!真遇上什么危险,有他足可当个将领用了!”
且凭他跟宋时的关系,他们汉中做出什么得用的好东西不得给他?叫他带着精巧新鲜的东西往草原转一圈,那些日常连铁锅都买不着的牧民岂有不羡慕、不向往的?
他将条子递给吕、李两位阁老,并请六部、两院部堂共议,众人也都以为挑的人得当,默默点了头。
桓凌是能干事的人才,倘使能放他出去,定会有一番作为;但若圣上还计较周王妃那件事,不欲令周王一系插手怀柔一事,他们这里也有备选的人才。
吏部递的那张条子,就原样递到了天子面前。
新泰帝看到条儿上的“桓凌”二字,不由得想起了身在汉中的长子。
若把桓凌从他身边调走,周王独自支应九边粮草军械等事务,可会觉着吃力?可如今老二已经跟着大军得了军功,往后深入草原,又有更多立功的机会。到时候他挟军功而归,老大却只有坐镇后方的资历,岂非要成唐初玄武门前的情势?
纵使他两个儿子亲厚,到不得这一步,但齐王功勋太重,也会叫这两个孩子为难。桓凌既是王妃的嫡亲兄长,若能有招抚之功,也能算在周王的身上,也不怕有些投机之辈撺掇齐王生出什么心思了……
天子提起朱笔,在桓凌的名字上重重圈了一笔,随即吩咐人拟旨:
令人往汉中传旨,征桓凌与礼部郎中、鸿胪寺通事、顺义侯诸子等人领一镇兵马去草原劝降。许顺义侯家子弟先去一趟凉城,看看他们部中子民过的日子,也好叫他们放心为朝廷招降亲眷。
第259章
出了六月,盛暑略消,礼部便安排好了招降诸部的队伍:一队有顺义侯诸子在的从大同出关,沿大边奔向凉城;一队直下陕西,到汉中府宣旨借调桓凌,再北上与顺义侯世子汇合。
礼部传旨官到达汉中府时,天气已入了秋,正是收稻的时节,也正是地方官最忙的时节:宋知府又要催百姓依时收割,晒干谷物、收粮进仓;又要督促各县将新收的粮草转运去陕西、榆林二镇;再过些日子北方草原上就要降温,还要备下防寒的衣帽靴袜、羊毛手套、护面之类……
正忙得不可开交,忽闻天使莅临,还要换上官服出城相迎。
天使这回不是来学习的,也不是来要东西的,而是来传圣旨,让桓凌出塞做说客的。
这道圣旨不可不接,他深心处也不愿拒绝这个为国出力的机会,然而这一趟出关又不知多久才能回来,桓凌心里终究有些舍不得。
他接旨之后,与天使塞暄几句,那位传旨的礼部员外郎孙瀚便笑着说:“以后我等还要以桓大人为首呢,当不得佥宪这般多礼。”
又跟他介绍使节团的情况:“这使节队伍中还有那位新降的顺义侯的子孙,他们不大习惯中国礼仪、风俗,咱们不免也要包涵一二。这一趟毕竟是远出草原,途中或许还有意外,还要请大人多做些准备。”
另外,朝廷给各部准备的只有诏书、金银礼器、授爵表之类,安抚各部的礼物还要请汉中准备一二。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