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一直是余见海的风格。 环卫工反应,由于余湾的垃圾箱是开放式的,遇上阴雨天气,里面经常出现积水。虽然村民们很少把垃圾扔在外面,减少了他们的麻烦,可是湿掉的垃圾实在是太重
了,不太容易装车。
而且现在气温下降了还稍好一点,夏天的时候垃圾本来就容易腐烂,被水浇湿了以后气味更大,闻起来令人作呕。
环卫工在装车的时候,那些臭水很容易沾到身上,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他们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忍着也不敢法牢骚,就是想多挣余湾的这点工钱。
不过最近一个老环卫工家里有事,让他兄弟顶几天班,这个新来的当然受不了那种直往脑门里钻的气味,就忍不住嘀咕了几句,正好被余见海听到了。 想想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将心比心,余见海也知道环卫工的不容易,想要改善一下垃圾箱的环境。既然是雨水浇湿了垃圾太重,也更容易腐烂发臭,拿去咱就给垃圾
箱装个顶呗!
这个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垃圾箱的四周埋上钢管,焊上个顶子,用彩钢瓦遮住固定,不就可以挡住雨水了嘛。 村里一共十几个垃圾箱,也就是十几个顶子,也用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在过去或许就没人问这事了,就是想做也没钱。现在不同了,村里有钱,干些实事还是很容易
的。 这也不仅仅是为了让环卫工方便,也是为余湾的环境着想。试想一下,哪个愿意靠近散发着臭味的垃圾箱啊,大多数是隔着几步往里面扔。现在加了顶改善了环境,
人们也愿意更靠近一些吧。 除了给原先的开放式垃圾箱加上彩钢瓦顶,余见海还在村里另外增加了几个垃圾收集点。和原来开放式的有所不同,这几个垃圾收集点是移动式的,就是用那种可以直接拉上车的铁皮箱子,代替原来水泥砖砌的。这样可以省去环卫工装车的劳碌,也算是提升了劳动效率。当然这些新增加的垃圾收集点也无一例外的被加上了顶子,用
白漆喷上醒目的标志。 不得不说,余见海所做的这些是很得人心的,完全是为了大家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现在余湾村里村外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就连一些枯枝败叶
也被收集起来,一部分当做柴火烧锅做饭,另一部分被专人扔进垃圾箱运走。 垃圾问题完美解决,余见海又把一些之前没有安装上路灯的偏僻地方全部安上,现在无论在余湾的什么地方,只要到了晚上就灯火通明再无死角。简直堪比县城的亮
化工程。而这些路灯用的都是太阳能发电装置,既环保又实惠。 卫生,路灯……余见海打算的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在村部边上的空地上,专门腾出一大块地方,将之前上面拨款安放的健身器材搬了过来,让大家闲暇时分可以进行适
当的锻炼。 考虑到现在村民们的文化素质都不是太高,平时不忙的时候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就是玩手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会聚到一起打打牌,也能有几十块的输赢,不伤大
雅。 这在农村很常见的行为,余见海却觉得有点不太符合他理想中的样子。加上他现在对于知识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也就生出了在村里办个阅览室的想法。这个建
议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吴菲和田凯两个年轻一点的干部全力支持,都说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理所应当支持。
知识就是力量,余湾的这些老百姓,显然力量还不足呀!
只是这个消息让村民们知道后,有不少人都说自己不识多少字,恐怕也看不了什么书,反对的声音倒是没有听到,也许就是有个别人背地里发发牢骚罢了。
说干就干,余见海把村部腾出一小间来,专门当做阅览室。没有书怎么办,余见海并不打算去购进多少,而是别出心裁的想出一个让大家捐赠的主意。 他在大喇叭里喊道,村里要办一个阅览室,谁家有小说杂志什么的,自己平时用不上的,都可以拿到村里来放在阅览室里,让别人借阅。总之在家放着也是放着,不
如和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当时村里的小学被撤掉的时候,图书室里也还残留着一些图书,也被他整理出来,重新摆在村里的书架上,等于是废物利用了。 三国水浒,聊斋西游,儒林外史,封神演义,这些大家已经从电视上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文字版的却是大多数人没有看过的。吴菲就曾说过,改变得再好的电视剧
,都没有原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典。 看书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宋江,一百个曹操,但是看了电视之后,人们一提起宋江就想起了李雪健,一提起曹操就想起了鲍国安,形象早已被固化了。余见海笑
言,都说书可以让人插上理想的翅膀,还没听说过电视让人插上理想的翅膀的。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华夏的古典名著,还有现代当代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在余见海的计划之列。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
》……还有诸如《高山下的花环》、《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
余见海自己就拿出了一万块钱购进图书,捐赠给村阅览室,吴菲捐了二十多本自己的以前的书,却大多是琼瑶张爱玲三毛她们的作品。
田凯也不甘落后,他一向喜欢武侠小说,也拿出了自己的珍藏的金庸大师古龙大师的全套作品,虽然有点不舍,还是义无反顾地搬到了村部……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余湾村阅览室居然收集了三千多本图书,这大大出乎了余见海的预料。他不得不将一些图书暂时先放进纸箱堆起来,要不然的话架子上实在也
放不下了。 阅览室成立当天就有好几个村民前来借阅,余见海还特地给他们发了烟。哈哈,大家喜欢阅读是好事,余湾村阅览室算是开张了呀!这个新奇的创举是南城的第一家
,就算是在整个云水也不多见。 这年头好事也出门,也传千里。余湾村成立村民阅览室的事情很快就被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们知道了,加上余见海的一些外交技巧,这个不算是大事的新闻居然上了省报的版面……
了,不太容易装车。
而且现在气温下降了还稍好一点,夏天的时候垃圾本来就容易腐烂,被水浇湿了以后气味更大,闻起来令人作呕。
环卫工在装车的时候,那些臭水很容易沾到身上,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他们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忍着也不敢法牢骚,就是想多挣余湾的这点工钱。
不过最近一个老环卫工家里有事,让他兄弟顶几天班,这个新来的当然受不了那种直往脑门里钻的气味,就忍不住嘀咕了几句,正好被余见海听到了。 想想也确实是那么回事,将心比心,余见海也知道环卫工的不容易,想要改善一下垃圾箱的环境。既然是雨水浇湿了垃圾太重,也更容易腐烂发臭,拿去咱就给垃圾
箱装个顶呗!
这个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垃圾箱的四周埋上钢管,焊上个顶子,用彩钢瓦遮住固定,不就可以挡住雨水了嘛。 村里一共十几个垃圾箱,也就是十几个顶子,也用不了多少钱。这要是在过去或许就没人问这事了,就是想做也没钱。现在不同了,村里有钱,干些实事还是很容易
的。 这也不仅仅是为了让环卫工方便,也是为余湾的环境着想。试想一下,哪个愿意靠近散发着臭味的垃圾箱啊,大多数是隔着几步往里面扔。现在加了顶改善了环境,
人们也愿意更靠近一些吧。 除了给原先的开放式垃圾箱加上彩钢瓦顶,余见海还在村里另外增加了几个垃圾收集点。和原来开放式的有所不同,这几个垃圾收集点是移动式的,就是用那种可以直接拉上车的铁皮箱子,代替原来水泥砖砌的。这样可以省去环卫工装车的劳碌,也算是提升了劳动效率。当然这些新增加的垃圾收集点也无一例外的被加上了顶子,用
白漆喷上醒目的标志。 不得不说,余见海所做的这些是很得人心的,完全是为了大家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现在余湾村里村外非常干净,几乎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就连一些枯枝败叶
也被收集起来,一部分当做柴火烧锅做饭,另一部分被专人扔进垃圾箱运走。 垃圾问题完美解决,余见海又把一些之前没有安装上路灯的偏僻地方全部安上,现在无论在余湾的什么地方,只要到了晚上就灯火通明再无死角。简直堪比县城的亮
化工程。而这些路灯用的都是太阳能发电装置,既环保又实惠。 卫生,路灯……余见海打算的不仅仅是这些,他还在村部边上的空地上,专门腾出一大块地方,将之前上面拨款安放的健身器材搬了过来,让大家闲暇时分可以进行适
当的锻炼。 考虑到现在村民们的文化素质都不是太高,平时不忙的时候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就是玩手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会聚到一起打打牌,也能有几十块的输赢,不伤大
雅。 这在农村很常见的行为,余见海却觉得有点不太符合他理想中的样子。加上他现在对于知识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也就生出了在村里办个阅览室的想法。这个建
议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吴菲和田凯两个年轻一点的干部全力支持,都说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理所应当支持。
知识就是力量,余湾的这些老百姓,显然力量还不足呀!
只是这个消息让村民们知道后,有不少人都说自己不识多少字,恐怕也看不了什么书,反对的声音倒是没有听到,也许就是有个别人背地里发发牢骚罢了。
说干就干,余见海把村部腾出一小间来,专门当做阅览室。没有书怎么办,余见海并不打算去购进多少,而是别出心裁的想出一个让大家捐赠的主意。 他在大喇叭里喊道,村里要办一个阅览室,谁家有小说杂志什么的,自己平时用不上的,都可以拿到村里来放在阅览室里,让别人借阅。总之在家放着也是放着,不
如和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当时村里的小学被撤掉的时候,图书室里也还残留着一些图书,也被他整理出来,重新摆在村里的书架上,等于是废物利用了。 三国水浒,聊斋西游,儒林外史,封神演义,这些大家已经从电视上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文字版的却是大多数人没有看过的。吴菲就曾说过,改变得再好的电视剧
,都没有原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经典。 看书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宋江,一百个曹操,但是看了电视之后,人们一提起宋江就想起了李雪健,一提起曹操就想起了鲍国安,形象早已被固化了。余见海笑
言,都说书可以让人插上理想的翅膀,还没听说过电视让人插上理想的翅膀的。 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华夏的古典名著,还有现代当代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在余见海的计划之列。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
》……还有诸如《高山下的花环》、《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作品……
余见海自己就拿出了一万块钱购进图书,捐赠给村阅览室,吴菲捐了二十多本自己的以前的书,却大多是琼瑶张爱玲三毛她们的作品。
田凯也不甘落后,他一向喜欢武侠小说,也拿出了自己的珍藏的金庸大师古龙大师的全套作品,虽然有点不舍,还是义无反顾地搬到了村部……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余湾村阅览室居然收集了三千多本图书,这大大出乎了余见海的预料。他不得不将一些图书暂时先放进纸箱堆起来,要不然的话架子上实在也
放不下了。 阅览室成立当天就有好几个村民前来借阅,余见海还特地给他们发了烟。哈哈,大家喜欢阅读是好事,余湾村阅览室算是开张了呀!这个新奇的创举是南城的第一家
,就算是在整个云水也不多见。 这年头好事也出门,也传千里。余湾村成立村民阅览室的事情很快就被那些嗅觉灵敏的记者们知道了,加上余见海的一些外交技巧,这个不算是大事的新闻居然上了省报的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