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臣 作者:曾经淡然
第 281 章
土谢图部落的衮布和扎萨克图部落头领素巴第没有派来使者,这等于没有任何回应。已经臣服的硕垒也没有任何动静,好像在静观其变。
周虎臣不想用兵,因为他想借助这个季节的优势继续北上,尽快结束自己的蒙古和西伯利亚之行,但土谢图部落和扎萨克图部落不臣服是一个大麻烦,由不得他离开,这一带的蒙古部落不臣服,对以后的计划影响很大。
就在周虎臣的不耐中,一个车臣汗部落的老人突然要求拜访一下周虎臣。
这应该是一个转机,周虎臣当然要见一见。
这位车臣汗部落的老人一看就不是一个普通牧民,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决定于他的生活状态,这位蒙古老人的装束虽然和普通牧民没有任何区别,但他恭敬的姿态下那种从容说明他绝非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
“大帅,据小人的孩子说,色楞和噶尔玛头人已经带领部分骑兵和家人进入了扎萨克图汗部落领地,好像还准备继续西迁。”
通译显然把老人的话修饰了一番,但意思却表达了出来,色楞和噶尔玛西去了,而西去的同时,色楞和噶尔玛等人无疑在极力宣扬明军与漠南蒙古人的残酷和暴虐,他们在挑唆沿途各部落和明军对抗。
“老人家去过准噶尔部吗?”周虎臣很和蔼,但问的很奇怪。
“回大帅,准噶尔部几千里之遥,小老儿没有去过。”
准噶尔一带就是古代人所称的西域,真的太遥远,距离这里足足三四千里。而周虎臣问到的准噶尔是一个普通的老牧民能够知道的吗?一切已经很明确,为了推卸自己的嫌疑,硕垒再一次做出了臣服的姿态,但这种姿态也没有做的太过明显,他毕竟要和自己的西邻维持友好关系。
“本帅知道了!来人,有赏,棉布五百匹,食盐百担,粮食五百担。”
蒙古老人忙不迭的跪地领赏,并连连道谢。
其实…谁都知道,这不是赏给一个普通牧民的礼物,而是赏给车臣汗硕垒。
不能让硕垒白白的提供信息,既然硕垒做出了姿态,周虎臣就不能吝啬。
蒙古老人千恩万谢的就要离去,周虎臣在他离去的一刻好似漫不经心的来了一句:“看来,本帅还要西进啊!”
老人稍稍停顿了一些身体,但随后从容的离去,周虎臣的决定仿佛与他无关。
周虎臣继续施压已经不可避免,战争还要继续,这既是给硕垒的赏格,同时也是一种补偿。周虎臣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土谢图部落的和扎萨克图部落不肯臣服有色楞和噶尔玛的影子,同时,未尝没有准噶尔的影子。那片建州人没有征服的土地需要周虎臣征服,而现在,他需要首先征服大草原的另外两个大部落。
第370章搞定他
准噶尔和漠北蒙古都是大麻烦,尤其是准噶尔,因为它距离太远。
不但远,而且很复杂。准噶尔现在是卫特拉蒙古的盟主,早在崇祯十三年,漠西厄鲁特蒙古各部和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在塔尔巴哈台召开联合会议,准噶尔部落的称呼正式出现联盟会议上。之后,在巴图尔浑台吉的治理下,准噶尔部逐步发展起来。
后金**建立后,漠南蒙古各部先后归属了后金。并推举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奉上“博克达。彻辰汗”(即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同年,皇太极就皇帝位,改国号为清。不久,漠北蒙古各部也相继向清朝称臣纳贡。1637年,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首领和硕特部顾实汗向皇太极遣使通贡。不久,顾实汗又奉表进贡,清政府赐给甲胄弓矢,令其管辖厄鲁特诸部。这样,除漠南蒙古归属清朝版图以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
在周虎臣的记忆中,后来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丧心病狂的在沙俄支持下公然反叛,好像,那是起始于康熙年间,这场叛乱迭经三朝,历时七十年后最终弭叛息乱,清廷才取得了完全胜利。
这是不允许的,无论哪个部落都一样,太过强大就会失控,周虎臣不允许这种失控,因此他必须出兵。这次不但要漠北蒙古完全臣服,准噶尔同样要臣服,否则就让它血流成河。
草原气候最好的季节,周虎臣出兵了。
漠南蒙古骑兵撤回了一部分,大部分头人们也撤了回去,因为他们要巩固呼伦贝尔的领地,同时也要对呼伦贝尔庞大的领地进行分配。
尽管漠南蒙古骑兵减少了一倍,但周虎臣不用担心他们的战斗力,蒙古各部作战时,丝毫不会因同语同族而手软,草原民族是靠实力说话。原因也简单,一则蒙古诸部都需要强大自己;二则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更多的是部族概念,故令昔日的建州人有隙可乘,分而治之。现在轮到了周虎臣,蒙古人其实很好统御,因为头人们谁也不想失去自己头上的光环。为了保持自己的统领头衔,这些部落首领想不卖命都不敢。
出兵很容易,往西就是一片坦途,除了河流,车臣汗的领地没有太大障碍。但距离有些远,西进不到千里就是土谢图汗的领地。
队伍很庞大,一路上搅得车臣汗部落的境内一片人心惶惶。
草原广阔,碧草蓝天,景色美不胜收,但然总有审美疲劳,这种天天在草原行军的日子很无聊。整整的八天时间后,周虎臣率领的大军逼近了乌尔格(乌兰巴托)。
乌尔格是土谢图汗的中心城市,乌尔格也称库伦,意思是蒙语为“宫殿”之意,是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的驻地。
大军在图拉河边停下来,土谢图汗看来早有准备,而周虎臣要见一个喇嘛,地位很高的喇嘛。
为了有所准备,周虎臣赶紧在硕垒的手下那里了解了一下藏传佛教的知识。
哲布尊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是藏语音译,汉译为“尊胜”。明万历四十二年四世**派觉囊派僧人多罗那他赴漠北传教,被蒙古可汗尊为“哲布尊丹巴”。明代崇祯七年多罗那他圆寂于库伦,这时喀尔喀土谢图可汗家正好生了个儿子,遂被认定为多罗那他转世,长大后入藏学法。他先至后藏日喀则拜谒四世**,继而往拉萨晋见五世**,前后二年。由于哲布尊丹巴为多罗那他的转世,所以在宗派别上属于了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觉囊派。入清以后,因支持噶举派的藏巴汗被**,噶举派也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是清政府支持的格鲁派执掌**,这一变化促使喀尔喀蒙古在教派上不得不重新选择。所以当一世哲布尊丹巴准备返归故土时,五世**提出让他改宗黄教,他欣然同意了。由此可见,哲布尊丹巴虽由噶举派僧人转世而来,但从一世哲布尊丹巴起便改宗黄教。
黄教倡导生死轮回、善恶相报之说,鼓吹今生尊佛积善,来世可以修成正果,并宣称蒙古贵族诺颜就是前生行善而转生成正主的,与“神”的地位相等。这些说教自然符合蒙古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劳苦大众之所以受贫受欺,同样也是前世行为之果,因作恶而在今生得到了恶报。此说掩盖了卫拉特社会阶级差别、贫富差别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劳动人民忍受、顺从,放弃改革现实生活的斗争,有利于稳固卫拉特封建主的统治,比蒙古人原来尊奉的萨满教更符合于统治者的需要,故而得到卫拉特等封建主的倡导。
其后不久,**黄教即渐次传入各部,整个漠西和漠北蒙古的面貌也随之大为改观,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该派的**与**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并进行了确认,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在公元15世纪时才兴起。它一兴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在**社会发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无法达到的重要地位。学修并重、讲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最晚出现,它几乎吸取了以前诸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各种教法,如有名的萨迦十三金法,噶举的大手印,宁玛的密修马头明王,噶当的十六明点(又称“十六滴”),夏鲁的时轮金刚,觉域的断法教授等等。
黄教四大活佛转世体系分别是**喇嘛、**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而这四个活佛各有自己的传教领地,算是一种宗教领地的平衡。
周虎臣现在面对的就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使者,崇祯七年,多罗那他圆寂,次年,喀尔喀诸汗王认定于明崇祯八年诞生于喀尔喀部的土谢图汗衮布多尔吉之子札那巴札尔为其转世,法号罗桑丹贝坚赞,立其为法王。
也就是说,哲布尊丹巴活佛其实是一个贵族体系,尤其是对于土谢图汗来说,宗教加上军事力量更利于统治。
搞定他。
这应该就是周虎臣的目标,只要哲布尊丹巴活佛接受明廷的册封,外蒙古的战争将停止。
来和周虎臣谈判的是乌尔格的甘丹赤仁波且,甘丹赤仁波且的意思是格鲁派主持,也就是说,这位老喇嘛是乌尔格僧人中的二把手。
以前周虎臣从不信奉鬼神,可自被那个卡牌大师崔斯特给忽悠到明朝之后,他的思想动摇了,因为“号令之旗”很有效。这个“号令之旗”可以说无往不利,周虎臣号令的很爽,有金钱、有权利,更有美女相伴。
周虎臣不知道怎么称呼眼前的这位高僧,为了表示尊重,他干脆双掌合十:“见过大师。”
“欢迎最尊贵的居士来到乌尔格!”
老喇嘛很有风度,他的表情充满着肃重,可以说很符合一个高僧的身份。
而居士好像是僧人对外的一种统称,这里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老喇嘛在前面加了最尊贵三个字。因为周虎臣的确身份特殊,除了那一大堆官衔,他还是皇帝的女婿。
礼节简单,老喇嘛双手平举,随后弯腰亲手捧奉哈达,周虎臣双手接过。老喇嘛没有资格给周虎臣带上哈达,因为这是对上的一种礼节,周虎臣等于是天朝使节,加上他尊贵的身份,老喇嘛岂敢逾越。
进入帐中,周虎臣一伸手:“大师请坐。”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和很多人进行过谈判,这是第一次和僧人进行谈判,周虎臣格外小心。宗教是政治的载体,尤其是在蒙古草原这样的不开化地区,民众的信仰力量极其强悍,喇嘛得罪不得,否则就是大麻烦,会让你永无宁日。神佛还是恭敬一些比较好,应该不会吃亏。
第 281 章
恋耽美
第 281 章
土谢图部落的衮布和扎萨克图部落头领素巴第没有派来使者,这等于没有任何回应。已经臣服的硕垒也没有任何动静,好像在静观其变。
周虎臣不想用兵,因为他想借助这个季节的优势继续北上,尽快结束自己的蒙古和西伯利亚之行,但土谢图部落和扎萨克图部落不臣服是一个大麻烦,由不得他离开,这一带的蒙古部落不臣服,对以后的计划影响很大。
就在周虎臣的不耐中,一个车臣汗部落的老人突然要求拜访一下周虎臣。
这应该是一个转机,周虎臣当然要见一见。
这位车臣汗部落的老人一看就不是一个普通牧民,因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决定于他的生活状态,这位蒙古老人的装束虽然和普通牧民没有任何区别,但他恭敬的姿态下那种从容说明他绝非一个普普通通的牧民。
“大帅,据小人的孩子说,色楞和噶尔玛头人已经带领部分骑兵和家人进入了扎萨克图汗部落领地,好像还准备继续西迁。”
通译显然把老人的话修饰了一番,但意思却表达了出来,色楞和噶尔玛西去了,而西去的同时,色楞和噶尔玛等人无疑在极力宣扬明军与漠南蒙古人的残酷和暴虐,他们在挑唆沿途各部落和明军对抗。
“老人家去过准噶尔部吗?”周虎臣很和蔼,但问的很奇怪。
“回大帅,准噶尔部几千里之遥,小老儿没有去过。”
准噶尔一带就是古代人所称的西域,真的太遥远,距离这里足足三四千里。而周虎臣问到的准噶尔是一个普通的老牧民能够知道的吗?一切已经很明确,为了推卸自己的嫌疑,硕垒再一次做出了臣服的姿态,但这种姿态也没有做的太过明显,他毕竟要和自己的西邻维持友好关系。
“本帅知道了!来人,有赏,棉布五百匹,食盐百担,粮食五百担。”
蒙古老人忙不迭的跪地领赏,并连连道谢。
其实…谁都知道,这不是赏给一个普通牧民的礼物,而是赏给车臣汗硕垒。
不能让硕垒白白的提供信息,既然硕垒做出了姿态,周虎臣就不能吝啬。
蒙古老人千恩万谢的就要离去,周虎臣在他离去的一刻好似漫不经心的来了一句:“看来,本帅还要西进啊!”
老人稍稍停顿了一些身体,但随后从容的离去,周虎臣的决定仿佛与他无关。
周虎臣继续施压已经不可避免,战争还要继续,这既是给硕垒的赏格,同时也是一种补偿。周虎臣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土谢图部落的和扎萨克图部落不肯臣服有色楞和噶尔玛的影子,同时,未尝没有准噶尔的影子。那片建州人没有征服的土地需要周虎臣征服,而现在,他需要首先征服大草原的另外两个大部落。
第370章搞定他
准噶尔和漠北蒙古都是大麻烦,尤其是准噶尔,因为它距离太远。
不但远,而且很复杂。准噶尔现在是卫特拉蒙古的盟主,早在崇祯十三年,漠西厄鲁特蒙古各部和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在塔尔巴哈台召开联合会议,准噶尔部落的称呼正式出现联盟会议上。之后,在巴图尔浑台吉的治理下,准噶尔部逐步发展起来。
后金**建立后,漠南蒙古各部先后归属了后金。并推举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的继承者,并奉上“博克达。彻辰汗”(即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同年,皇太极就皇帝位,改国号为清。不久,漠北蒙古各部也相继向清朝称臣纳贡。1637年,漠西厄鲁特蒙古四部的首领和硕特部顾实汗向皇太极遣使通贡。不久,顾实汗又奉表进贡,清政府赐给甲胄弓矢,令其管辖厄鲁特诸部。这样,除漠南蒙古归属清朝版图以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
在周虎臣的记忆中,后来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丧心病狂的在沙俄支持下公然反叛,好像,那是起始于康熙年间,这场叛乱迭经三朝,历时七十年后最终弭叛息乱,清廷才取得了完全胜利。
这是不允许的,无论哪个部落都一样,太过强大就会失控,周虎臣不允许这种失控,因此他必须出兵。这次不但要漠北蒙古完全臣服,准噶尔同样要臣服,否则就让它血流成河。
草原气候最好的季节,周虎臣出兵了。
漠南蒙古骑兵撤回了一部分,大部分头人们也撤了回去,因为他们要巩固呼伦贝尔的领地,同时也要对呼伦贝尔庞大的领地进行分配。
尽管漠南蒙古骑兵减少了一倍,但周虎臣不用担心他们的战斗力,蒙古各部作战时,丝毫不会因同语同族而手软,草原民族是靠实力说话。原因也简单,一则蒙古诸部都需要强大自己;二则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更多的是部族概念,故令昔日的建州人有隙可乘,分而治之。现在轮到了周虎臣,蒙古人其实很好统御,因为头人们谁也不想失去自己头上的光环。为了保持自己的统领头衔,这些部落首领想不卖命都不敢。
出兵很容易,往西就是一片坦途,除了河流,车臣汗的领地没有太大障碍。但距离有些远,西进不到千里就是土谢图汗的领地。
队伍很庞大,一路上搅得车臣汗部落的境内一片人心惶惶。
草原广阔,碧草蓝天,景色美不胜收,但然总有审美疲劳,这种天天在草原行军的日子很无聊。整整的八天时间后,周虎臣率领的大军逼近了乌尔格(乌兰巴托)。
乌尔格是土谢图汗的中心城市,乌尔格也称库伦,意思是蒙语为“宫殿”之意,是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的驻地。
大军在图拉河边停下来,土谢图汗看来早有准备,而周虎臣要见一个喇嘛,地位很高的喇嘛。
为了有所准备,周虎臣赶紧在硕垒的手下那里了解了一下藏传佛教的知识。
哲布尊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是藏语音译,汉译为“尊胜”。明万历四十二年四世**派觉囊派僧人多罗那他赴漠北传教,被蒙古可汗尊为“哲布尊丹巴”。明代崇祯七年多罗那他圆寂于库伦,这时喀尔喀土谢图可汗家正好生了个儿子,遂被认定为多罗那他转世,长大后入藏学法。他先至后藏日喀则拜谒四世**,继而往拉萨晋见五世**,前后二年。由于哲布尊丹巴为多罗那他的转世,所以在宗派别上属于了藏传佛教噶举派中的觉囊派。入清以后,因支持噶举派的藏巴汗被**,噶举派也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是清政府支持的格鲁派执掌**,这一变化促使喀尔喀蒙古在教派上不得不重新选择。所以当一世哲布尊丹巴准备返归故土时,五世**提出让他改宗黄教,他欣然同意了。由此可见,哲布尊丹巴虽由噶举派僧人转世而来,但从一世哲布尊丹巴起便改宗黄教。
黄教倡导生死轮回、善恶相报之说,鼓吹今生尊佛积善,来世可以修成正果,并宣称蒙古贵族诺颜就是前生行善而转生成正主的,与“神”的地位相等。这些说教自然符合蒙古贵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地位的劳苦大众之所以受贫受欺,同样也是前世行为之果,因作恶而在今生得到了恶报。此说掩盖了卫拉特社会阶级差别、贫富差别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劳动人民忍受、顺从,放弃改革现实生活的斗争,有利于稳固卫拉特封建主的统治,比蒙古人原来尊奉的萨满教更符合于统治者的需要,故而得到卫拉特等封建主的倡导。
其后不久,**黄教即渐次传入各部,整个漠西和漠北蒙古的面貌也随之大为改观,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该派的**与**两转世系统均由清廷扶持并进行了确认,格鲁派是藏传佛教各大教派中最后兴起的一个,在公元15世纪时才兴起。它一兴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为后期藏传佛教的唯一主角,在**社会发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无法达到的重要地位。学修并重、讲修并重的学风使其成为藏传佛教中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最晚出现,它几乎吸取了以前诸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各种教法,如有名的萨迦十三金法,噶举的大手印,宁玛的密修马头明王,噶当的十六明点(又称“十六滴”),夏鲁的时轮金刚,觉域的断法教授等等。
黄教四大活佛转世体系分别是**喇嘛、**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而这四个活佛各有自己的传教领地,算是一种宗教领地的平衡。
周虎臣现在面对的就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使者,崇祯七年,多罗那他圆寂,次年,喀尔喀诸汗王认定于明崇祯八年诞生于喀尔喀部的土谢图汗衮布多尔吉之子札那巴札尔为其转世,法号罗桑丹贝坚赞,立其为法王。
也就是说,哲布尊丹巴活佛其实是一个贵族体系,尤其是对于土谢图汗来说,宗教加上军事力量更利于统治。
搞定他。
这应该就是周虎臣的目标,只要哲布尊丹巴活佛接受明廷的册封,外蒙古的战争将停止。
来和周虎臣谈判的是乌尔格的甘丹赤仁波且,甘丹赤仁波且的意思是格鲁派主持,也就是说,这位老喇嘛是乌尔格僧人中的二把手。
以前周虎臣从不信奉鬼神,可自被那个卡牌大师崔斯特给忽悠到明朝之后,他的思想动摇了,因为“号令之旗”很有效。这个“号令之旗”可以说无往不利,周虎臣号令的很爽,有金钱、有权利,更有美女相伴。
周虎臣不知道怎么称呼眼前的这位高僧,为了表示尊重,他干脆双掌合十:“见过大师。”
“欢迎最尊贵的居士来到乌尔格!”
老喇嘛很有风度,他的表情充满着肃重,可以说很符合一个高僧的身份。
而居士好像是僧人对外的一种统称,这里也不例外,最重要的是,老喇嘛在前面加了最尊贵三个字。因为周虎臣的确身份特殊,除了那一大堆官衔,他还是皇帝的女婿。
礼节简单,老喇嘛双手平举,随后弯腰亲手捧奉哈达,周虎臣双手接过。老喇嘛没有资格给周虎臣带上哈达,因为这是对上的一种礼节,周虎臣等于是天朝使节,加上他尊贵的身份,老喇嘛岂敢逾越。
进入帐中,周虎臣一伸手:“大师请坐。”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和很多人进行过谈判,这是第一次和僧人进行谈判,周虎臣格外小心。宗教是政治的载体,尤其是在蒙古草原这样的不开化地区,民众的信仰力量极其强悍,喇嘛得罪不得,否则就是大麻烦,会让你永无宁日。神佛还是恭敬一些比较好,应该不会吃亏。
第 28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