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作者:茶头
第七百四十五章 粮食(上)
山西吕梁山根据地管委会的几位常委,一连开了三天的会,确定了根据地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首先是要抓紧完成根据地的基础建设工作。
然后就是入冬前完成流民的收拢任务,根据地目前的准备情况,包括粮食等物资的仓储情况,以及根据地其他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今年吕梁山根据地预计可以收拢五万余名流民。随着根据地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争取在三年内,未来的吕梁山根据地,最终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三十万人。
远东在陕西、山东、河南、南直隶、河北等地的游击支队,也在近期发动攻势,劫掠各地的一些县城和农村土堡,收集粮食等物资,在各地收拢流民,创建根据地。
但他们今年并没有建设根据地的时间,预计收拢流民的数量,都不会太大。各地的根据地将会在明年建设根据地,然后再加大收拢流民的数量。
因为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数量巨大,各支队收拢的流民,也有相应的标准,收拢的流民将以青壮和妇幼为主,对于老弱流民,各个游击支队就无能为力了,估计他们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如今远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公司几乎停止了所有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拼命的从大明收拢流民。预计在入冬前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两百多万。
这些流民将安置在辽东、济州岛、外东北、台湾、吕宋、朝鲜、南洋和锡兰等地。两百多万流民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来讲,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这几年公司培养了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民委会各个部门对移民接收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转,更是得心应手。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两百多万流民的温饱。这需要几十万吨的粮食,才能熬到明年的秋收。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亩产一两百斤的地区比比皆是。
虽然远东公司为了应付崇祯大旱的流民潮,利用各种途径,购买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并在各地建造大量的仓储区。建立了完善的战备粮食储备机制,但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明灾民,远东公司的战略储备也勉强能满足如此多的灾民近一年的粮食需求。
远东公司在现代社会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带到这个时代的各种农作物种子,都是成熟优质。具有抗寒能力的优良品种。经过这几年在辽东和海参崴地区的推广种植,效果确实不错,虽然和现代社会无法相比,但和这个时代的亩产相比,已经提高了几倍还多,这才让远东有了大批量收拢流民的底气。
但是这个时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时期”,气温偏低不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谁也不敢保证。明年辽东还会和以往那样风调雨顺,万一辽东也遭受了自然灾害,远东公司将陷入到极为危险的境地。
为此远东也进行了动员,发动一切力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购粮,并不惜发动战争,试图通过战争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救活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
今年军委会发动了朝鲜战役,仅朝鲜一地就向辽东运回了二十余万吨的粮食。而且从明年开始,朝鲜将会成为远东公司另一个粮仓,公司在朝鲜实行了包产到户。每户农民每年的粮食收获,将上缴六成给远东。
今年冬天,军委会将继续发动日本战役,相比朝鲜。军委会在日本掠夺的粮食等物资,预计将远远多于朝鲜。到时候日本的老百姓,最后的归宿也将成为远东的矿工苦力和农奴。
明年,军委会还将远征印度,将南亚次大陆一口吞下。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c,南方气温高达27c,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未来公司将向印度大量的移民,依靠印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开发印度的农业资源。届时,印度将会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
在不远的将来,南洋、中南半岛、澳大利亚也都将会被远东陆续征服,公司也将向上述地区大肆移民,那里也将会成为远东的农场和牧场。这将彻底扭转中原历代王朝,因为人口暴增造成千里饿殍,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远东现在必须解决这两年的巨大粮食缺口。公司近几年,已经逐步增加了从奥斯曼帝国的粮食进口,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已经由原来的金银和粮食相结合的结算方式,改为专以粮食结算的模式。
公司还在南洋,向各地的土王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各苏丹过向远东售卖大量的粮食,如果完不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额,远东将不排除使用武力进行武装征粮。南洋各个苏丹国深知远东说到做到,这帮异教徒太凶残了,如果他们无法完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量,远东真能灭了他们的国家。
所以南洋各国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各地的土王派出军队到各地大肆武装征粮。南洋各地的老百姓也遭了殃,很多人家里的粮食被抢了个精光,各个部落也都受到了苏丹的命令,那就是向远东卖粮,若是完不成交易的数量,将会遭到灭族的惩罚。反正完不成远东的要求,大家一起死。
这也在南洋各国造成了一定的饥荒,大批南洋的土著被饿死。但各地土王苏丹看着一艘艘装满粮食的船只相继驶往了马尼拉,心里也都松了口气。至于那些被饿死的土著,关他们鸟事。
第七百四十五章 粮食(上)
第七百四十五章 粮食(上)
山西吕梁山根据地管委会的几位常委,一连开了三天的会,确定了根据地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首先是要抓紧完成根据地的基础建设工作。
然后就是入冬前完成流民的收拢任务,根据地目前的准备情况,包括粮食等物资的仓储情况,以及根据地其他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今年吕梁山根据地预计可以收拢五万余名流民。随着根据地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争取在三年内,未来的吕梁山根据地,最终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三十万人。
远东在陕西、山东、河南、南直隶、河北等地的游击支队,也在近期发动攻势,劫掠各地的一些县城和农村土堡,收集粮食等物资,在各地收拢流民,创建根据地。
但他们今年并没有建设根据地的时间,预计收拢流民的数量,都不会太大。各地的根据地将会在明年建设根据地,然后再加大收拢流民的数量。
因为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数量巨大,各支队收拢的流民,也有相应的标准,收拢的流民将以青壮和妇幼为主,对于老弱流民,各个游击支队就无能为力了,估计他们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如今远东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公司几乎停止了所有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拼命的从大明收拢流民。预计在入冬前收拢流民的数量,将达到史无前例的两百多万。
这些流民将安置在辽东、济州岛、外东北、台湾、吕宋、朝鲜、南洋和锡兰等地。两百多万流民的管理工作,对公司来讲,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这几年公司培养了大批的基层管理干部,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民委会各个部门对移民接收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转,更是得心应手。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这两百多万流民的温饱。这需要几十万吨的粮食,才能熬到明年的秋收。在这个时代,农业生产水平非常低。亩产一两百斤的地区比比皆是。
虽然远东公司为了应付崇祯大旱的流民潮,利用各种途径,购买了大量的粮食等物资,并在各地建造大量的仓储区。建立了完善的战备粮食储备机制,但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明灾民,远东公司的战略储备也勉强能满足如此多的灾民近一年的粮食需求。
远东公司在现代社会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带到这个时代的各种农作物种子,都是成熟优质。具有抗寒能力的优良品种。经过这几年在辽东和海参崴地区的推广种植,效果确实不错,虽然和现代社会无法相比,但和这个时代的亩产相比,已经提高了几倍还多,这才让远东有了大批量收拢流民的底气。
但是这个时期,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小冰河时期”,气温偏低不说,还有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谁也不敢保证。明年辽东还会和以往那样风调雨顺,万一辽东也遭受了自然灾害,远东公司将陷入到极为危险的境地。
为此远东也进行了动员,发动一切力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购粮,并不惜发动战争,试图通过战争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救活大明北方各地的流民。
今年军委会发动了朝鲜战役,仅朝鲜一地就向辽东运回了二十余万吨的粮食。而且从明年开始,朝鲜将会成为远东公司另一个粮仓,公司在朝鲜实行了包产到户。每户农民每年的粮食收获,将上缴六成给远东。
今年冬天,军委会将继续发动日本战役,相比朝鲜。军委会在日本掠夺的粮食等物资,预计将远远多于朝鲜。到时候日本的老百姓,最后的归宿也将成为远东的矿工苦力和农奴。
明年,军委会还将远征印度,将南亚次大陆一口吞下。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c,南方气温高达27c,几乎全年都是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未来公司将向印度大量的移民,依靠印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开发印度的农业资源。届时,印度将会成为远东公司最大的粮仓。
在不远的将来,南洋、中南半岛、澳大利亚也都将会被远东陆续征服,公司也将向上述地区大肆移民,那里也将会成为远东的农场和牧场。这将彻底扭转中原历代王朝,因为人口暴增造成千里饿殍,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是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远东现在必须解决这两年的巨大粮食缺口。公司近几年,已经逐步增加了从奥斯曼帝国的粮食进口,与奥斯曼帝国的贸易,已经由原来的金银和粮食相结合的结算方式,改为专以粮食结算的模式。
公司还在南洋,向各地的土王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各苏丹过向远东售卖大量的粮食,如果完不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额,远东将不排除使用武力进行武装征粮。南洋各个苏丹国深知远东说到做到,这帮异教徒太凶残了,如果他们无法完成远东规定的交易量,远东真能灭了他们的国家。
所以南洋各国顿时一片鸡飞狗跳,各地的土王派出军队到各地大肆武装征粮。南洋各地的老百姓也遭了殃,很多人家里的粮食被抢了个精光,各个部落也都受到了苏丹的命令,那就是向远东卖粮,若是完不成交易的数量,将会遭到灭族的惩罚。反正完不成远东的要求,大家一起死。
这也在南洋各国造成了一定的饥荒,大批南洋的土著被饿死。但各地土王苏丹看着一艘艘装满粮食的船只相继驶往了马尼拉,心里也都松了口气。至于那些被饿死的土著,关他们鸟事。
第七百四十五章 粮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