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 作者:茶头
第九百八十章 春耕
河套的春天,气温还是依然微寒,而且温差极大,尤其是早晚的寒风非常的难熬。
赵连河赤着上身,和家里的婆娘一起拼命的赶着耕牛,卖力的耕着自家的田地。他现在是远东军委会西北野战军骑兵师的一名列兵。
因为他有家眷,赵连河家的婆娘和两个孩子也就成了军属,河套根据地不但为他家分了耕地,还分了住房、农具、耕牛、余粮、种子和衣服铺盖、锅碗瓢盆等各种生活用品。有家眷的官兵,春耕期间都会回到家帮助家属进行春耕。
自从赵连河被选拔进远东军的西北野战军,他们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套根据地分给他们的房子,虽然只是两间简陋的土木结构的房子,但是却比他们以前的家好多了。
公司为新安置的流民分配的房子,和东北的木刻楞还有着一些不同。虽然这个时代河套地区的植被极为丰富,但是森林覆盖率和东北地区根本无法相比。
为了保证今后更多流民房屋的建造,保护黄河两岸的水土保持,根据地也只能减少建房木料的消耗了。根据地基建办公室的专家技术人员特意设计了现在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
房屋机构依然是木质的框架,但并不是采用原木排列,而是尽量减少原木的数量,改用玉米秸秆填充原木之间,并用苔藓塞满原木和玉米秸秆之间的缝隙,再抹上参杂着干草的黄泥。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原木,还保证了房屋的防寒效果。
为了节约成本和建造时间,这种土木房屋的依然是采用十间一排的设计。前后两间主卧室,最外面还有一个带着灶台的厨房。两间卧室都不大,连着一条通铺火炕,上面铺着大块的毛毡。
河套根据地的北方就是漠南草原,各个牧民支队每年会生产大批的羊毛制品,所以根据地才有条件为每户居民分了大批的毛毡,这个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就算辽东新安置的流民都没这么大方。
屋内的设施很简陋,除了一张饭桌,几张椅子,剩下的就是一些粗糙的木架、柜子。但是其他生活用品和公司其他地区比就差多了。
每户都有一个大铁锅、两个大水缸和四个坛子。另外棉衣铺盖、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剪子菜刀等生活用品也都不缺。但都是能省就省,应付着过日子还行。
根据地为每家分配的余粮以小麦和地瓜干为主,按照人头分配,足够一家人吃到秋收。但是数量也不富余,反正要是不算计着来。那是肯定不够吃。
曲型犁、铁锹、镰刀、镐头和锄头等各种农具虽然质量一般,但是种类非常齐全。家用的斧子、锤子什么的日常工具也都配了一套。
草原上的最不缺的就是牛羊,根据地为每家都分了一头耕牛和两头羊羔,还有一辆双轮马车。和辽东豪华的马车相比,河套根据地的双轮马车就寒酸多了,钢制车轴、铁框车体、轴承、钢板弹簧什么的统统没有,其实就是个木质的车身、车轮和车轴组成,也就勉强能对付着用吧。
每户前后都弄了一间小院,前院还搭了个简陋的粮仓和牛棚,后院可以养些家禽家畜或是种些蔬菜什么的。每排房屋配一个分男女的公共厕所。十户人家轮流负责打扫,粪便也归大家共有,做为制作土质农家肥的原料。
每个中队都配有两座用砖切成的水井,为中队百户人家提供水源。因为河套地区的水质含有大量的泥沙,根据地还在每个水井的旁边装了两个过滤的装置,用来滤去水中的泥沙。
河套根据地安置流民的方式,和公司其他地区一样,流民在安置前,会签署一份贷款协议。虽然安置条件和辽东完全不能相比,但是还款却是一模一样。显得毫无节操。
没办法,河套根据地的条件就是这么艰苦,物资匮乏到了极点,做到这样已经算是耗尽了心血。再考虑到地域差异、汇率差异、运行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因素。大家也会觉得心安理得,认为不算过分。
赵连河的家人享受军属待遇,所以根据地分配的物资,比其他人要丰富。首先是余粮的标准就照别人高了三成,反正赵连河的婆娘和家里的两个熊孩子管够了吃。
然后就是衣服铺盖等生活用品、农具工具的质量也好很多,就算是耕牛都是最壮实的。到了年节的时候。还能有很多节日福利,最让人羡慕,就是免费的医疗服务了,一旦遇到大病急病,甚至可以送到西北野战军的总医院进行救治。
西北野战军在根据地有家属的官兵,赶上春耕和秋收,都会得到一个假期,帮着家人收麦子。如果部队的官兵出外打仗或是训练,当地的基层支队会派人帮住军属家庭干活。反正在远东军当兵,一切后顾之忧都没有,你专心的训练打仗就行,部队把什么都想到了。
犁完一垄地,赵连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冲旁边的婆娘说道:“歇一会儿,等会再干……”
女人也累得有些气喘了,跟着家里的爷们在地头找了个地方席地而坐,女人贴心的拿着上衣,帮他披在了身上。两个在旁边的疯玩的熊孩子,懂事的为爹娘拿来了茶壶和茶碗,还帮着他们两人倒上了水。
赵连河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水碗,“咕嘟……咕嘟……”仰头就喝了一碗。他喝完抹了把嘴,然后淘出旱烟袋,一边看着两个熊孩子在地里打滚,一边美滋滋的抽上了一袋烟。
远东军委会也有很多非常不好的风气,普遍抽烟喝酒就是一项。远东公司烟厂和酒厂逐年扩建,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
每年消耗最大的就是外销,其次就是军委会了。现在部队从上到下都是大烟枪、大酒鬼。而且部队内部有专门的特供香烟和特供白酒。河套根据地的条件虽然最艰苦,但是依然提供烟袋锅和烟叶,供一帮大烟枪解馋。
甚至现在李明和胡伟等根据地管委会的常委,也干脆不抽烟卷了,一人别了一根烟袋锅,凑在一起抽烟的时候,就像一群村干部开会似的。
ps: 感谢kno、梁大虾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八十章 春耕
第九百八十章 春耕
河套的春天,气温还是依然微寒,而且温差极大,尤其是早晚的寒风非常的难熬。
赵连河赤着上身,和家里的婆娘一起拼命的赶着耕牛,卖力的耕着自家的田地。他现在是远东军委会西北野战军骑兵师的一名列兵。
因为他有家眷,赵连河家的婆娘和两个孩子也就成了军属,河套根据地不但为他家分了耕地,还分了住房、农具、耕牛、余粮、种子和衣服铺盖、锅碗瓢盆等各种生活用品。有家眷的官兵,春耕期间都会回到家帮助家属进行春耕。
自从赵连河被选拔进远东军的西北野战军,他们家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套根据地分给他们的房子,虽然只是两间简陋的土木结构的房子,但是却比他们以前的家好多了。
公司为新安置的流民分配的房子,和东北的木刻楞还有着一些不同。虽然这个时代河套地区的植被极为丰富,但是森林覆盖率和东北地区根本无法相比。
为了保证今后更多流民房屋的建造,保护黄河两岸的水土保持,根据地也只能减少建房木料的消耗了。根据地基建办公室的专家技术人员特意设计了现在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
房屋机构依然是木质的框架,但并不是采用原木排列,而是尽量减少原木的数量,改用玉米秸秆填充原木之间,并用苔藓塞满原木和玉米秸秆之间的缝隙,再抹上参杂着干草的黄泥。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原木,还保证了房屋的防寒效果。
为了节约成本和建造时间,这种土木房屋的依然是采用十间一排的设计。前后两间主卧室,最外面还有一个带着灶台的厨房。两间卧室都不大,连着一条通铺火炕,上面铺着大块的毛毡。
河套根据地的北方就是漠南草原,各个牧民支队每年会生产大批的羊毛制品,所以根据地才有条件为每户居民分了大批的毛毡,这个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就算辽东新安置的流民都没这么大方。
屋内的设施很简陋,除了一张饭桌,几张椅子,剩下的就是一些粗糙的木架、柜子。但是其他生活用品和公司其他地区比就差多了。
每户都有一个大铁锅、两个大水缸和四个坛子。另外棉衣铺盖、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剪子菜刀等生活用品也都不缺。但都是能省就省,应付着过日子还行。
根据地为每家分配的余粮以小麦和地瓜干为主,按照人头分配,足够一家人吃到秋收。但是数量也不富余,反正要是不算计着来。那是肯定不够吃。
曲型犁、铁锹、镰刀、镐头和锄头等各种农具虽然质量一般,但是种类非常齐全。家用的斧子、锤子什么的日常工具也都配了一套。
草原上的最不缺的就是牛羊,根据地为每家都分了一头耕牛和两头羊羔,还有一辆双轮马车。和辽东豪华的马车相比,河套根据地的双轮马车就寒酸多了,钢制车轴、铁框车体、轴承、钢板弹簧什么的统统没有,其实就是个木质的车身、车轮和车轴组成,也就勉强能对付着用吧。
每户前后都弄了一间小院,前院还搭了个简陋的粮仓和牛棚,后院可以养些家禽家畜或是种些蔬菜什么的。每排房屋配一个分男女的公共厕所。十户人家轮流负责打扫,粪便也归大家共有,做为制作土质农家肥的原料。
每个中队都配有两座用砖切成的水井,为中队百户人家提供水源。因为河套地区的水质含有大量的泥沙,根据地还在每个水井的旁边装了两个过滤的装置,用来滤去水中的泥沙。
河套根据地安置流民的方式,和公司其他地区一样,流民在安置前,会签署一份贷款协议。虽然安置条件和辽东完全不能相比,但是还款却是一模一样。显得毫无节操。
没办法,河套根据地的条件就是这么艰苦,物资匮乏到了极点,做到这样已经算是耗尽了心血。再考虑到地域差异、汇率差异、运行成本、运输成本等等因素。大家也会觉得心安理得,认为不算过分。
赵连河的家人享受军属待遇,所以根据地分配的物资,比其他人要丰富。首先是余粮的标准就照别人高了三成,反正赵连河的婆娘和家里的两个熊孩子管够了吃。
然后就是衣服铺盖等生活用品、农具工具的质量也好很多,就算是耕牛都是最壮实的。到了年节的时候。还能有很多节日福利,最让人羡慕,就是免费的医疗服务了,一旦遇到大病急病,甚至可以送到西北野战军的总医院进行救治。
西北野战军在根据地有家属的官兵,赶上春耕和秋收,都会得到一个假期,帮着家人收麦子。如果部队的官兵出外打仗或是训练,当地的基层支队会派人帮住军属家庭干活。反正在远东军当兵,一切后顾之忧都没有,你专心的训练打仗就行,部队把什么都想到了。
犁完一垄地,赵连河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冲旁边的婆娘说道:“歇一会儿,等会再干……”
女人也累得有些气喘了,跟着家里的爷们在地头找了个地方席地而坐,女人贴心的拿着上衣,帮他披在了身上。两个在旁边的疯玩的熊孩子,懂事的为爹娘拿来了茶壶和茶碗,还帮着他们两人倒上了水。
赵连河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水碗,“咕嘟……咕嘟……”仰头就喝了一碗。他喝完抹了把嘴,然后淘出旱烟袋,一边看着两个熊孩子在地里打滚,一边美滋滋的抽上了一袋烟。
远东军委会也有很多非常不好的风气,普遍抽烟喝酒就是一项。远东公司烟厂和酒厂逐年扩建,产量也越来越大。但是依然无法满足公司内部的需求。
每年消耗最大的就是外销,其次就是军委会了。现在部队从上到下都是大烟枪、大酒鬼。而且部队内部有专门的特供香烟和特供白酒。河套根据地的条件虽然最艰苦,但是依然提供烟袋锅和烟叶,供一帮大烟枪解馋。
甚至现在李明和胡伟等根据地管委会的常委,也干脆不抽烟卷了,一人别了一根烟袋锅,凑在一起抽烟的时候,就像一群村干部开会似的。
ps: 感谢kno、梁大虾的月票支持。
第九百八十章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