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9 章
权利金钱驱使下的官场生死斗:新省委书记 作者:闻雨
第 9 章
“德子,你领朋友来家串门,怎么不提前言语一声,姐也好准备准备。”姐姐责怪着余德说,“走,带你们到隔壁沈大妈家去坐,她家宽敞。”
沈大妈家其实并不大,10平方米的样子。她家的房子屋顶已经向下塌陷了很大的弧度,墙壁多处都有裂缝,有的大裂缝足有一厘米宽。
沈大妈倒是很热情,端出一摞碗来,给客人们倒水。
“大娘,你这可是危房啊!”钟兴邦说。
“是啊,天天睡觉都不踏实。冬天就是冷点,但也比夏天强,夏天屋子里格外闷,屋里屋外臭气熏天的。我身体不好,做饭时烟呛火燎的,实在是难啊!”沈大妈很实在,说着把一碗水端到了钟兴邦的面前。
左邻右舍,都知道余德是个官。但是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听说他来了,不少人赶了过来。沈大妈的小屋立刻显得十分拥挤,但热热闹闹的。
话题,自然是围绕住房。也许这是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也许居有其屋是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4)
刘大爷说,他从来没有让客人到过自己的家。“儿子今年28岁了,还没有份像样儿的工作,始终靠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因为没有房子,儿子到现在还没谈上对象。儿子说,他下班后不愿回这个家,可是,我一个退休老矿工,有什么能耐?”刘大爷叹了口气,“上中学的时候,儿子因为考试成绩好,被录取到市里的重点中学。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要好的同学,放学后,也常常互相去同学的家里串门。可是,儿子是棚户区的孩子,所以从来不领同学到家里来玩。”
在人们的鼓励下,一位高个子小伙讲起自己“蒙难”的故事。去年夏天,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小工的他,难得有了一天休息日。小伙子忙找来对象,二人抓紧时间到南湖公园小树林里去“浪漫”。“偷欢”的一对年轻人,被公园派出所的便衣抓了现行,以为他们是卖淫嫖娼人员,要拘留审查,还要处以罚款。小伙子见事情闹大了,便道出了与女友“野合”的原因:已经登记多年,因为没有住处,始终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住到一起。有着正常生理需要的他们,只好隔三差五、因陋就简地解决问题。公安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两个人有“驾驶执照”,小伙子和女友才得以回家……
一位老工人介绍说,自己一家在土坯房里居住了几十年。房子不仅破,而且只有11平方米。两个儿子因为书念得好,都在市郊工厂找到了工作。长大成家后,两个儿子想回家看望父母得“预约”、“排队”,老大“周六”,老二“周日”,否则屋子里搁不开,连春节也得岔开日子回来。为这,老两口没少闹心……
钟兴邦他们要离开时,余德姐姐挽留。“姐家是破点,日子过得也紧巴,连你外甥上大学都是你供的。可是,怎么也得吃了晌午饭再走!再说,你不动筷子姐不挑理,还有你的三个朋友怎么办,人家是稀客,怎么能不在姐家里吃口热饭呢?吃好吃坏不要紧,那可是姐的一点心意啊!”
余德还是坚持走,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忙。
路上,余德很感慨地对钟兴邦说,北方省的城市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四个煤炭产区城市,临海市仅仅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先生产、后生活”,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50多年来,仅临海市就贡献了8.7亿吨煤炭,用载重60吨的车皮装载,可以绕地球5圈。然而,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却没有什么改观。土石房、砖木房,连同日伪时期的劳工房、简易房,一直与矿工们相依相伴。“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余德似乎对情况了如指掌。他进一步介绍道:临海市现存的棚户区主要就在老城区这里。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解放初期的,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简易房。这样的棚户区实在是一道难看的伤疤,与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极不相称。棚户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对临海市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社会各界关注、老百姓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
现存棚户区中的居民居住条件,普遍都很差。这些房屋大多建成时间久远,很多房屋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建成时间短的也大多是简易的土坯、砖结构房屋,且已经破旧不堪。简单垒起来的砖房上,多数屋顶都是用毡子糊起来的,修了不知有多少次。居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下了大雨基本都不敢睡觉,总是怕屋顶塌下来。雨下得小可以用盆接,雨下得急就只能一盆盆往外淘水。有的几辈人或者兄弟几家同住在一起,居住拥挤,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5)
同时,危房棚户区还都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房屋年久失修,基础下沉,墙体倾斜开裂,随时有倒塌危险。生活用煤以及老化的电线极易形成火灾,加之私建、滥建的房屋连绵成片,区域内过道狭窄杂乱,一旦失火将火烧连营,难以控制。
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居住条件恶劣,已经是居住在危房棚户区的居民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状况。棚户区内大部分无燃气、排水、集中供热等设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供水管老化,经常断水,取暖以及炊烟粉尘污染严重,环境十分恶劣,居民只能把生活污水倒在附近,久而久之,在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臭水沟。由于空间狭小,多数居民家中的厨房,只能设在室外,将青菜倒入油锅中时,与香味一起涌入居民鼻孔的,往往还有脚下排洪沟里污水的恶臭。几十年来,棚户区的居民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恶劣的环境似乎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夏天,刺鼻的气味,使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根本无法开窗,加之屋内潮湿,绝大多数居民家中衣柜中的衣物都会发霉。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棚户区内几乎每一段路上都会有好几个垃圾堆,包括粪便在内的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着,让这里看起来像一个大垃圾场。棚户区如此恶劣的环境,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全市整体环境质量。
“这可是天字第一号的民心工程。”余德意味深长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于新任省委书记钟兴邦来说,其实这也是赢得民心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抓住棚户区改造这件暖民心的大事,以此为施政的突破口,可以起到迅速凝聚人心、树立执政形象的最佳效果。既符合中央执政为民的要求,又切合北方省的实际。余德感觉到,钟兴邦绝非等闲之辈,他今天的棚户区微服私访,或许就是战略决策前的实地考察。
“老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常在报告中讲的话。棚户区老百姓真是太伟大了,太能忍受了。他们祖祖辈辈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活,让我们这些共产党的官员无颜面对啊!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让老百姓有个窝啊!”
余德点了点头。
“我听说,临海市不是已经在解决棚户区改造问题吗?”钟兴邦问。
“事与愿违啊!”余德感叹了一句,不再说下去。
钟兴邦明白,余德一定是不方便继续说下去,便不再问。他提出,要去“难民部落”看看。
“难民部落”在海边,占地面积看样子有200万平方米左右。这里依山傍海,地理位置优异。空阔的地面上已不见低矮拥挤的棚户住宅,一年前便结束了拆迁。本来,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对棚户区改造寄予很大希望,盼望着政府出力为他们建设更好的家园。拆迁时,家家户户过年似的,男女老幼喜滋滋的。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政府拆掉棚户区,要在这里建设世界最大的广场。广场的规划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周边要建设欧式酒店、写字楼、餐饮等商务区。也要建几栋超高层高档住宅,标准同样是世界一流水准的。棚户区改造政策规定,居民可以享受三种补偿政策。一是就地回迁至高层豪宅,享受售价80%的优惠;二是货币补偿,每户补偿5万元人民币;三是迁往郊区。
但是,没有高兴多长时间,老百姓就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开发商透露,新建豪宅每平方米售价在1.8万元左右,即使每平方米优惠20%,售价也是天文数字。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低保户占70%,大都靠政府救济生活,根本买不起这样的高档住宅。而货币补偿每户5万元钱,实在是杯水车薪,要在城里任何一个地方购买房屋都不可能。最后一条出路是迁往郊区。开发商在那偏远市郊山沟里,已经新盖了简易的多层住宅,户均38平方米。老百姓需交付5万元,才能换得住宅的使用权。山沟里新房居住条件看起来是有所改善,可是,就医就学等日常生活多有不便。而能够付得起这5万元钱的,仅占全部住户的5%。老百姓认为实施中的棚户区改造,和广播、电视里讲的中央精神不一样,是变相拆除了他们的“老窝”,驱逐他们离开市区。他们还对市政府无偿划拨这块棚户区土地使用权,让开发商获得巨额利润强烈不满,认为是“官商勾结”敛财,置老百姓生死于不顾。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6)
但是,老百姓毕竟是软弱的,在他们疑虑之际,这一大片棚户区已经被强迁了!发现受骗上当后,老百姓们选出代表,并你一元他五角地筹集路费,长期进京上访。与此同时,大多老百姓又返了回来,在已拆迁平整的土地上支起了各色“房屋”,坚守着不挪窝,与开发商抗争。
“难民部落”老百姓持续进京上访,并且长期坚守在原地抗争事件影响甚大,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切,国内外媒体也予以广泛报道。但是,市政府却始终没有把这一事件解决好。政府领导与老百姓的几次“谈判”,也没有任何进展。不久前的一场大火,把老百姓临时搭起的住处全部烧毁了。可是,灰烬上还有零星重新搭起的窝棚,一些老百姓还在顽强地坚守着……
钟兴邦听着余德的介绍,目睹着眼前的一切,眉头皱得紧紧的。
“开发商是谁?”钟兴邦问。
“是……是大方房地产开发公司。”余德回答,“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位名叫朱思涵的女强人。”
“市里对这个项目实施情况不清楚吗?”
“朱思涵总经理和郭醒世很熟。合同早已经签了,要改回来,把这个地块用作开发回迁安置棚户区居民的普通住宅,有一定的难度。”
“难在哪里?”
“那样做,属于政府违约,赔偿数额巨大。”
“噢……政府再难,也没有老百姓难。”
“是这样的,关键是能不能下这个决心。”
钟兴邦决定到近处一间用旧苫布搭建的屋子里去看看。他敲了敲用破木板拼成的“门”,见里面没有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一不小心,低矮的屋顶下,一根横梁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脑袋。“哎哟”着叫了一声的他猛然回头,见“门”后一个头戴狗皮帽的小伙子,正举着一根木棒向他袭来,说时迟,那时快,郑爽跨前一步,夺下了小伙子落下来的木棒。然后,一个利落的动作,把小伙子摁翻在地。
钟兴邦揉了揉脑门,示意郑爽放开小伙子。
“小伙子,我们是路过的,顺道到你家里来看看,你总不会对客人这么不礼貌吧?”钟兴邦笑着说道,有意使气氛缓和些。他发现屋里的温度,和外面没有多少差别,冰凉刺骨。几块木板支成的书桌上,放着几本翻烂了的法律书。还有半碗没有吃完的炒白菜,几个馒头。能够看出,饭菜已经冻成了冰点。
小伙子看了看钟兴邦,又看了看余德几个,傻笑了笑,说:“我还以为……以为你们是‘棚防办’的人,来强迫撵我走呢。”
“没关系,没关系,不知者不为罪嘛。”钟兴邦说。
“也是,看你们几个慈眉善目的,不像是坏人。”小伙子说着,态度友好了起来。
钟兴邦看了看,屋子矮矮的,直顶他的脑袋,很不舒服。于是,他想坐在身边的一个被垛上。可是,他的屁股还没落下,小伙子“啊”的一声冲了过来,猛地把他推开了。钟兴邦一愣,不解地看了看小伙子,觉得他的行为有些反常。难道,家里来了客人,连座位都不肯让吗?
小伙子感觉到了钟兴邦的不解,迟疑了一会儿,掀开了被垛。钟兴邦一看,原来,被垛下面,是一位老人。老人双目紧闭,面部有明显的烧伤痕迹。
“这是……是我90岁的奶奶……她……在前些天的火灾中被烧死了……”小伙子说着,泪水不住地落了下来。
“你怎么……怎么把老人家的尸体放在家里,入土为安啊!”钟兴邦另找了块木板,坐了下来。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7)
“我把奶奶的尸体藏在家里,是怕让那帮狗杂碎抢去给埋了。他们挨家挨户寻找,就是要毁尸灭迹……”
第 9 章
恋耽美
第 9 章
“德子,你领朋友来家串门,怎么不提前言语一声,姐也好准备准备。”姐姐责怪着余德说,“走,带你们到隔壁沈大妈家去坐,她家宽敞。”
沈大妈家其实并不大,10平方米的样子。她家的房子屋顶已经向下塌陷了很大的弧度,墙壁多处都有裂缝,有的大裂缝足有一厘米宽。
沈大妈倒是很热情,端出一摞碗来,给客人们倒水。
“大娘,你这可是危房啊!”钟兴邦说。
“是啊,天天睡觉都不踏实。冬天就是冷点,但也比夏天强,夏天屋子里格外闷,屋里屋外臭气熏天的。我身体不好,做饭时烟呛火燎的,实在是难啊!”沈大妈很实在,说着把一碗水端到了钟兴邦的面前。
左邻右舍,都知道余德是个官。但是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听说他来了,不少人赶了过来。沈大妈的小屋立刻显得十分拥挤,但热热闹闹的。
话题,自然是围绕住房。也许这是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最为关心的,也许居有其屋是人最起码的生存需要。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4)
刘大爷说,他从来没有让客人到过自己的家。“儿子今年28岁了,还没有份像样儿的工作,始终靠给别人打零工挣点钱……因为没有房子,儿子到现在还没谈上对象。儿子说,他下班后不愿回这个家,可是,我一个退休老矿工,有什么能耐?”刘大爷叹了口气,“上中学的时候,儿子因为考试成绩好,被录取到市里的重点中学。别人家的孩子都有要好的同学,放学后,也常常互相去同学的家里串门。可是,儿子是棚户区的孩子,所以从来不领同学到家里来玩。”
在人们的鼓励下,一位高个子小伙讲起自己“蒙难”的故事。去年夏天,在一家建筑工地当小工的他,难得有了一天休息日。小伙子忙找来对象,二人抓紧时间到南湖公园小树林里去“浪漫”。“偷欢”的一对年轻人,被公园派出所的便衣抓了现行,以为他们是卖淫嫖娼人员,要拘留审查,还要处以罚款。小伙子见事情闹大了,便道出了与女友“野合”的原因:已经登记多年,因为没有住处,始终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住到一起。有着正常生理需要的他们,只好隔三差五、因陋就简地解决问题。公安民警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两个人有“驾驶执照”,小伙子和女友才得以回家……
一位老工人介绍说,自己一家在土坯房里居住了几十年。房子不仅破,而且只有11平方米。两个儿子因为书念得好,都在市郊工厂找到了工作。长大成家后,两个儿子想回家看望父母得“预约”、“排队”,老大“周六”,老二“周日”,否则屋子里搁不开,连春节也得岔开日子回来。为这,老两口没少闹心……
钟兴邦他们要离开时,余德姐姐挽留。“姐家是破点,日子过得也紧巴,连你外甥上大学都是你供的。可是,怎么也得吃了晌午饭再走!再说,你不动筷子姐不挑理,还有你的三个朋友怎么办,人家是稀客,怎么能不在姐家里吃口热饭呢?吃好吃坏不要紧,那可是姐的一点心意啊!”
余德还是坚持走,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忙。
路上,余德很感慨地对钟兴邦说,北方省的城市棚户区,主要集中在四个煤炭产区城市,临海市仅仅是其中之一。建国初期,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是“先生产、后生活”,无怨无悔地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50多年来,仅临海市就贡献了8.7亿吨煤炭,用载重60吨的车皮装载,可以绕地球5圈。然而,他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却没有什么改观。土石房、砖木房,连同日伪时期的劳工房、简易房,一直与矿工们相依相伴。“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余德似乎对情况了如指掌。他进一步介绍道:临海市现存的棚户区主要就在老城区这里。这些房子绝大部分是解放初期的,还有相当多一部分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简易房。这样的棚户区实在是一道难看的伤疤,与整洁美观的市容市貌极不相称。棚户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对临海市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棚户区的改造,是社会各界关注、老百姓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
现存棚户区中的居民居住条件,普遍都很差。这些房屋大多建成时间久远,很多房屋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建成时间短的也大多是简易的土坯、砖结构房屋,且已经破旧不堪。简单垒起来的砖房上,多数屋顶都是用毡子糊起来的,修了不知有多少次。居民们最怕的就是下雨天。下了大雨基本都不敢睡觉,总是怕屋顶塌下来。雨下得小可以用盆接,雨下得急就只能一盆盆往外淘水。有的几辈人或者兄弟几家同住在一起,居住拥挤,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5)
同时,危房棚户区还都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的房屋年久失修,基础下沉,墙体倾斜开裂,随时有倒塌危险。生活用煤以及老化的电线极易形成火灾,加之私建、滥建的房屋连绵成片,区域内过道狭窄杂乱,一旦失火将火烧连营,难以控制。
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居住条件恶劣,已经是居住在危房棚户区的居民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状况。棚户区内大部分无燃气、排水、集中供热等设施,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供水管老化,经常断水,取暖以及炊烟粉尘污染严重,环境十分恶劣,居民只能把生活污水倒在附近,久而久之,在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有臭水沟。由于空间狭小,多数居民家中的厨房,只能设在室外,将青菜倒入油锅中时,与香味一起涌入居民鼻孔的,往往还有脚下排洪沟里污水的恶臭。几十年来,棚户区的居民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恶劣的环境似乎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夏天,刺鼻的气味,使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根本无法开窗,加之屋内潮湿,绝大多数居民家中衣柜中的衣物都会发霉。由于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棚户区内几乎每一段路上都会有好几个垃圾堆,包括粪便在内的生活垃圾,随意堆积着,让这里看起来像一个大垃圾场。棚户区如此恶劣的环境,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全市整体环境质量。
“这可是天字第一号的民心工程。”余德意味深长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于新任省委书记钟兴邦来说,其实这也是赢得民心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抓住棚户区改造这件暖民心的大事,以此为施政的突破口,可以起到迅速凝聚人心、树立执政形象的最佳效果。既符合中央执政为民的要求,又切合北方省的实际。余德感觉到,钟兴邦绝非等闲之辈,他今天的棚户区微服私访,或许就是战略决策前的实地考察。
“老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常在报告中讲的话。棚户区老百姓真是太伟大了,太能忍受了。他们祖祖辈辈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生活,让我们这些共产党的官员无颜面对啊!就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让老百姓有个窝啊!”
余德点了点头。
“我听说,临海市不是已经在解决棚户区改造问题吗?”钟兴邦问。
“事与愿违啊!”余德感叹了一句,不再说下去。
钟兴邦明白,余德一定是不方便继续说下去,便不再问。他提出,要去“难民部落”看看。
“难民部落”在海边,占地面积看样子有200万平方米左右。这里依山傍海,地理位置优异。空阔的地面上已不见低矮拥挤的棚户住宅,一年前便结束了拆迁。本来,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对棚户区改造寄予很大希望,盼望着政府出力为他们建设更好的家园。拆迁时,家家户户过年似的,男女老幼喜滋滋的。可是,他们很快就发现,政府拆掉棚户区,要在这里建设世界最大的广场。广场的规划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周边要建设欧式酒店、写字楼、餐饮等商务区。也要建几栋超高层高档住宅,标准同样是世界一流水准的。棚户区改造政策规定,居民可以享受三种补偿政策。一是就地回迁至高层豪宅,享受售价80%的优惠;二是货币补偿,每户补偿5万元人民币;三是迁往郊区。
但是,没有高兴多长时间,老百姓就发现自己上当了。因为,开发商透露,新建豪宅每平方米售价在1.8万元左右,即使每平方米优惠20%,售价也是天文数字。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低保户占70%,大都靠政府救济生活,根本买不起这样的高档住宅。而货币补偿每户5万元钱,实在是杯水车薪,要在城里任何一个地方购买房屋都不可能。最后一条出路是迁往郊区。开发商在那偏远市郊山沟里,已经新盖了简易的多层住宅,户均38平方米。老百姓需交付5万元,才能换得住宅的使用权。山沟里新房居住条件看起来是有所改善,可是,就医就学等日常生活多有不便。而能够付得起这5万元钱的,仅占全部住户的5%。老百姓认为实施中的棚户区改造,和广播、电视里讲的中央精神不一样,是变相拆除了他们的“老窝”,驱逐他们离开市区。他们还对市政府无偿划拨这块棚户区土地使用权,让开发商获得巨额利润强烈不满,认为是“官商勾结”敛财,置老百姓生死于不顾。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6)
但是,老百姓毕竟是软弱的,在他们疑虑之际,这一大片棚户区已经被强迁了!发现受骗上当后,老百姓们选出代表,并你一元他五角地筹集路费,长期进京上访。与此同时,大多老百姓又返了回来,在已拆迁平整的土地上支起了各色“房屋”,坚守着不挪窝,与开发商抗争。
“难民部落”老百姓持续进京上访,并且长期坚守在原地抗争事件影响甚大,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关切,国内外媒体也予以广泛报道。但是,市政府却始终没有把这一事件解决好。政府领导与老百姓的几次“谈判”,也没有任何进展。不久前的一场大火,把老百姓临时搭起的住处全部烧毁了。可是,灰烬上还有零星重新搭起的窝棚,一些老百姓还在顽强地坚守着……
钟兴邦听着余德的介绍,目睹着眼前的一切,眉头皱得紧紧的。
“开发商是谁?”钟兴邦问。
“是……是大方房地产开发公司。”余德回答,“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位名叫朱思涵的女强人。”
“市里对这个项目实施情况不清楚吗?”
“朱思涵总经理和郭醒世很熟。合同早已经签了,要改回来,把这个地块用作开发回迁安置棚户区居民的普通住宅,有一定的难度。”
“难在哪里?”
“那样做,属于政府违约,赔偿数额巨大。”
“噢……政府再难,也没有老百姓难。”
“是这样的,关键是能不能下这个决心。”
钟兴邦决定到近处一间用旧苫布搭建的屋子里去看看。他敲了敲用破木板拼成的“门”,见里面没有应声,便推“门”走了进去。一不小心,低矮的屋顶下,一根横梁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脑袋。“哎哟”着叫了一声的他猛然回头,见“门”后一个头戴狗皮帽的小伙子,正举着一根木棒向他袭来,说时迟,那时快,郑爽跨前一步,夺下了小伙子落下来的木棒。然后,一个利落的动作,把小伙子摁翻在地。
钟兴邦揉了揉脑门,示意郑爽放开小伙子。
“小伙子,我们是路过的,顺道到你家里来看看,你总不会对客人这么不礼貌吧?”钟兴邦笑着说道,有意使气氛缓和些。他发现屋里的温度,和外面没有多少差别,冰凉刺骨。几块木板支成的书桌上,放着几本翻烂了的法律书。还有半碗没有吃完的炒白菜,几个馒头。能够看出,饭菜已经冻成了冰点。
小伙子看了看钟兴邦,又看了看余德几个,傻笑了笑,说:“我还以为……以为你们是‘棚防办’的人,来强迫撵我走呢。”
“没关系,没关系,不知者不为罪嘛。”钟兴邦说。
“也是,看你们几个慈眉善目的,不像是坏人。”小伙子说着,态度友好了起来。
钟兴邦看了看,屋子矮矮的,直顶他的脑袋,很不舒服。于是,他想坐在身边的一个被垛上。可是,他的屁股还没落下,小伙子“啊”的一声冲了过来,猛地把他推开了。钟兴邦一愣,不解地看了看小伙子,觉得他的行为有些反常。难道,家里来了客人,连座位都不肯让吗?
小伙子感觉到了钟兴邦的不解,迟疑了一会儿,掀开了被垛。钟兴邦一看,原来,被垛下面,是一位老人。老人双目紧闭,面部有明显的烧伤痕迹。
“这是……是我90岁的奶奶……她……在前些天的火灾中被烧死了……”小伙子说着,泪水不住地落了下来。
“你怎么……怎么把老人家的尸体放在家里,入土为安啊!”钟兴邦另找了块木板,坐了下来。
新省委书记 第二部分 新省委书记 第六章(7)
“我把奶奶的尸体藏在家里,是怕让那帮狗杂碎抢去给埋了。他们挨家挨户寻找,就是要毁尸灭迹……”
第 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