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结果如何,已是昨日朝露。比起在秋晓二人间分出个高下,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一段双凤颉颃的佳话。
听闻内敛如晓万山,曾在清谈会后悄然赋诗一首,以“梅花香在骨,秋水玉为神”暗赞秋郎。当日他作完诗,因羞于示人而将素笺藏在袖口,却被春风吹开了袍袖。纸张不偏不倚跌入秋千顷怀中,秋郎含笑回应,留下了“诗文入我怀,君子相面来”的风雅词句。
时隔多年,沧浪重作昔日装扮登临故地,无暇伤心旧友,却是为了自己赴险如夷的“顽劣”小徒。
檐外雨珠飞溅,沧浪的声音清朗,他说:“今日我已非昨日我,今日我犹是昨日我,朱颜霜摧,命数落溷,万般皆变里仍有骏骨未改。听闻三年前诸位曾为了受冤的秋千顷雨中跪谏,极力证我清白。前恩不谢,今此事成以后,我定衔草结环以报。”
清谈场上的惯例,便是主客对坐,绝不涉及官场民事;席间众人,更少不得世袭罔替,却一心向往隐遁的清流子弟。他们与他们的家族不显山不露水,但根基极为广泛和深厚,并且在京城之中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遥想千顷当年,虽然入仕,身上却难得保有了竹杖芒鞋的洒脱,所以在这些烟霞客里声望颇高。钦安冤案以后,他们甚至违背了不涉俗务的恒旨,自发地聚在正德门下,跪请先帝收回成命。
而今沧浪提出这种请求,不出所料地拂了清流逆鳞,有人义愤填膺道:“白水涵秋千顷净,而今怎地也成一腔浊流?”
沧浪说:“尘世泥沙,挟我俱下,我已在世中,谈何清浊之分?”
“四时万物有盛衰,浪淘沙尽浊自清,你既在世中,当循伦常。大晏盛极而衰,至清见浊,这些都是天意,你要逆天行事吗?”
沧浪神色稍敛,说:“旁逸斜出则当裁,河川塞流则当浚,救偏补弊亦乃天理。制天命而用,原就是天命所善,善而不取,才是倒行逆施。”
“你能承天命?”
“孱肩不足道,愿拼力一试。”
“倘若不成呢?”
“倘若不成,我当以身殉晏,以身殉道。”
馆中霎时寂了寂,众学子鸦雀无声,震惊之余的沉默象征了他们难能可贵的敬。
沧浪见状,缓下了口气:“世人皆语清谈无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经此一事,我会请旨圣人视情保留各州府的清谈馆,以为诸位辨理析道提供一席之地。”
圆窗外的藤蔓淋着雨,一下一下点着叶子,仿佛起伏不定的心绪。不知点了多少下后,终于有学子轻声问:“晏室拋你如弃子,先生为何还要替他们收拾残局?”
雨珠从隆康帝的眼前飞落,分明像是浸饱了污色,打在水洼里,迸溅在手背,却仍是质本晶莹,他不由自主地问了同样的“为什么”。
沧浪踩着怀缨的狼背下马,躬身恪守臣子礼,目光却掠过隆康帝与身后封璘有了一瞬间的交汇。在这一眼里,封璘是孤城,他则是与城池共存亡的守将。
“数年前我劫后余生,从一人那里得了个新名字。沧浪沧浪,清浊从流,清时可为一人濯缨,浊时肆容天地脏污,如此甚好。生逢乱局,我非弃子,愿如沧浪之水般重焕人间盛景,如此也算不负此名,不负卿。”
他言毕,慨然掀袍一跪,身上的甲胄摩擦,发出了极为清脆的振音:“臣沧浪救驾来迟,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有话说:
憋死我了,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诘屈聱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66章 散作千秋无人愁(四)
“隆康四年,八月廿八夜,时雨。西羌猓贼聚众妄行,祸乱宫闱。三百兵甲宫城外蓄势,伺等内廷发令,起而应之。”
阿鲤入学一年,认得了不少字。沧浪把新修的《晏史》初稿扔给他,让小子帮着校勘的同时顺带抽查一番他近来的功课。
“值此存亡之际,先帝四子、圣人亲弟兖王独力闯宫救驾,情势万分危矣。幸有京中门阀深明大义,飞调府门私兵靖难。”
阿鲤念到这里,语调陡扬,“当是时,义军与敌血战一昼夜,杀贼数百,剑斩凶目奎达、白佛儿等。禁中反贼犹待顽抗,定西将军快马驰回,统领官兵四面围剿。正所谓七星锋刃大显神威,擒斩枭示有来无回——”
“等等,等等!”一直阖眸,似听非听的沧浪突然打断,“后边这两句,打哪来的?”
阿鲤支吾片刻,小声道:“我自个加的,我听升平坊的说书先生都这样讲......”
沧浪神色不改,陷在藤椅里问他:“说书的还讲了什么?”
阿鲤见先生不责怪,顿时起了兴,仿着说书人的口气,眉飞色舞道:“想那杨大智何等奸徒,性又冥顽,到这个时候了,犹不死心。只见他回身夺人弓弩,搭箭欲取圣人后心,谁知听得一声‘奸贼,勿伤吾主!’王老将军百步开外,飞刃直击他面门,盔矛都斩断了半根,落马时怎一个狼狈了得!”
他学得惟妙惟肖,沧浪听得兴味盎然,末了把扇一合,叩实在掌心:“好,好得很!看来这几日逃学,没少往升平坊中厮混呵。还愣着干什么,一百遍弟子规,等我请你不成!”
阿鲤目瞪口呆。
杨柳梢头秋过却,隆康五年的第一件大事至此终告完结。
--
听闻内敛如晓万山,曾在清谈会后悄然赋诗一首,以“梅花香在骨,秋水玉为神”暗赞秋郎。当日他作完诗,因羞于示人而将素笺藏在袖口,却被春风吹开了袍袖。纸张不偏不倚跌入秋千顷怀中,秋郎含笑回应,留下了“诗文入我怀,君子相面来”的风雅词句。
时隔多年,沧浪重作昔日装扮登临故地,无暇伤心旧友,却是为了自己赴险如夷的“顽劣”小徒。
檐外雨珠飞溅,沧浪的声音清朗,他说:“今日我已非昨日我,今日我犹是昨日我,朱颜霜摧,命数落溷,万般皆变里仍有骏骨未改。听闻三年前诸位曾为了受冤的秋千顷雨中跪谏,极力证我清白。前恩不谢,今此事成以后,我定衔草结环以报。”
清谈场上的惯例,便是主客对坐,绝不涉及官场民事;席间众人,更少不得世袭罔替,却一心向往隐遁的清流子弟。他们与他们的家族不显山不露水,但根基极为广泛和深厚,并且在京城之中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遥想千顷当年,虽然入仕,身上却难得保有了竹杖芒鞋的洒脱,所以在这些烟霞客里声望颇高。钦安冤案以后,他们甚至违背了不涉俗务的恒旨,自发地聚在正德门下,跪请先帝收回成命。
而今沧浪提出这种请求,不出所料地拂了清流逆鳞,有人义愤填膺道:“白水涵秋千顷净,而今怎地也成一腔浊流?”
沧浪说:“尘世泥沙,挟我俱下,我已在世中,谈何清浊之分?”
“四时万物有盛衰,浪淘沙尽浊自清,你既在世中,当循伦常。大晏盛极而衰,至清见浊,这些都是天意,你要逆天行事吗?”
沧浪神色稍敛,说:“旁逸斜出则当裁,河川塞流则当浚,救偏补弊亦乃天理。制天命而用,原就是天命所善,善而不取,才是倒行逆施。”
“你能承天命?”
“孱肩不足道,愿拼力一试。”
“倘若不成呢?”
“倘若不成,我当以身殉晏,以身殉道。”
馆中霎时寂了寂,众学子鸦雀无声,震惊之余的沉默象征了他们难能可贵的敬。
沧浪见状,缓下了口气:“世人皆语清谈无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经此一事,我会请旨圣人视情保留各州府的清谈馆,以为诸位辨理析道提供一席之地。”
圆窗外的藤蔓淋着雨,一下一下点着叶子,仿佛起伏不定的心绪。不知点了多少下后,终于有学子轻声问:“晏室拋你如弃子,先生为何还要替他们收拾残局?”
雨珠从隆康帝的眼前飞落,分明像是浸饱了污色,打在水洼里,迸溅在手背,却仍是质本晶莹,他不由自主地问了同样的“为什么”。
沧浪踩着怀缨的狼背下马,躬身恪守臣子礼,目光却掠过隆康帝与身后封璘有了一瞬间的交汇。在这一眼里,封璘是孤城,他则是与城池共存亡的守将。
“数年前我劫后余生,从一人那里得了个新名字。沧浪沧浪,清浊从流,清时可为一人濯缨,浊时肆容天地脏污,如此甚好。生逢乱局,我非弃子,愿如沧浪之水般重焕人间盛景,如此也算不负此名,不负卿。”
他言毕,慨然掀袍一跪,身上的甲胄摩擦,发出了极为清脆的振音:“臣沧浪救驾来迟,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作者有话说:
憋死我了,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诘屈聱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66章 散作千秋无人愁(四)
“隆康四年,八月廿八夜,时雨。西羌猓贼聚众妄行,祸乱宫闱。三百兵甲宫城外蓄势,伺等内廷发令,起而应之。”
阿鲤入学一年,认得了不少字。沧浪把新修的《晏史》初稿扔给他,让小子帮着校勘的同时顺带抽查一番他近来的功课。
“值此存亡之际,先帝四子、圣人亲弟兖王独力闯宫救驾,情势万分危矣。幸有京中门阀深明大义,飞调府门私兵靖难。”
阿鲤念到这里,语调陡扬,“当是时,义军与敌血战一昼夜,杀贼数百,剑斩凶目奎达、白佛儿等。禁中反贼犹待顽抗,定西将军快马驰回,统领官兵四面围剿。正所谓七星锋刃大显神威,擒斩枭示有来无回——”
“等等,等等!”一直阖眸,似听非听的沧浪突然打断,“后边这两句,打哪来的?”
阿鲤支吾片刻,小声道:“我自个加的,我听升平坊的说书先生都这样讲......”
沧浪神色不改,陷在藤椅里问他:“说书的还讲了什么?”
阿鲤见先生不责怪,顿时起了兴,仿着说书人的口气,眉飞色舞道:“想那杨大智何等奸徒,性又冥顽,到这个时候了,犹不死心。只见他回身夺人弓弩,搭箭欲取圣人后心,谁知听得一声‘奸贼,勿伤吾主!’王老将军百步开外,飞刃直击他面门,盔矛都斩断了半根,落马时怎一个狼狈了得!”
他学得惟妙惟肖,沧浪听得兴味盎然,末了把扇一合,叩实在掌心:“好,好得很!看来这几日逃学,没少往升平坊中厮混呵。还愣着干什么,一百遍弟子规,等我请你不成!”
阿鲤目瞪口呆。
杨柳梢头秋过却,隆康五年的第一件大事至此终告完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