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作者:言者春晓
第十四章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一直稳坐如山的周书明终于放下了茶杯,微微的扫视了会场一眼,终于开了口:
“同志们都对此发表了意见,这种氛围很好,既然大家都发表完意见,总归还是要集中,那就表决吧。”
提起干部的任免,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场景是齐刷刷举起的一只只手,即“举手表决”。
贝湖省委常委会的表决不是通常的举手表决而是票决,事实上在这方面得益于八十年代末的老省委*书记,在他的力主下,经省委批准、中组部同意,贝湖省下面的天泉县在九零年正式启用了干部任免票决制,开始了在全国率先试行的历程。之后,党委常委会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试点面不断扩大,多个县(市、区)都逐步试行了这一制度。
而在二零零零年后全省市、县(市、区)党委管理的干部以及他们向上一级党委推荐的建议人选都要过“投票表决”,以取代司空见惯的举手表决。
而在去年,贝湖成为全国试行省委无记名投票表决任免干部的第二个省份,
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必须要亲自到场参加投票,不能让其他人代劳。暂行办法确定的原则是投票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缺席的常委不得委托他人投票,也不另行投票。投票结束后,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当场统计票数,没有参加会议的常委,其书面或口头意见都不能不计入票数。而且,主持人要当倡布计票结果。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
依据该办法规定,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可以发表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表决的明确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讨论中反映有重大问题尚不清楚的拟任免人选,作出暂缓表决提议,经与会多数常委同意后,形成暂缓表决的决议。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逐个划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但不得另提他人。
这一点在陆政东看来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重视了少数人和知情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对主要领导进行了制约,特别是一把手。
作为一把手,对于常委会如何召开。什么时候召开等等握有决定权,而且由于身份的优势,如果在常委会上搞突然袭击,其他人很难应对,这也算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
陆政东心里也佩服周书明的老道,这些事情定了调子之后,看自己态度也明确才开口,完全是成竹在胸。
而结果结果却令人吃了一惊。
关于城乡统筹常务副组长和调整分管农业副省长的议案以八票赞成,一票弃权,一票反对一边倒的获得了通过。
金道申也不由笑呵呵的道:
“看来大家对贝湖的新一轮发展是充满了期待啊!”
显然金道申没想到能获取这么丰硕地成果。他脸上地喜色甚至掩饰不住。周书记的谈话攻势加民主牌打地恰到好处,挨个给常委做工作,本来心里有那么一点心思的常委也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了。
金道申扫视了在场的常委一眼,他知道,常委里最令人琢磨不透风向地就是纪委书记杨思泉和省军区司令员狄来青。而中央空降来的政法委书记也比较游离,而现在这些游离票都支持了周书记,政府那边,眼下杨凌峰去学习,也就陆政东一个常委,完全是孤掌难鸣。
金道申看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脸色显得很是凝重。想想也是,常委中也就罗浮黎一个坚定的支持者,这么严峻地局面大概是这位年轻省长第一次面对吧?
通常情况下,中*央对于没有争议的人事建议一般不会驳回,而且这样的一番调整,也关系到杨凌峰真正的去职省长、陆政东代理省长之后。这次调整意味着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基本到位,省政府那边出缺的常委安排在这一次调整之后,常委也就会在几位副省长之间产生,事实上先手已经完全掌握在周书记手中。
金道申因为詹继东吃过陆政东的大亏,心里本来对陆政东是也是有些忌惮。可姜还是老地辣。打政治牌,周书记可真是高人一筹。
不过这样一来,本来不少常委希望借这次常委会研究下陆政东的牌面和底牌,但陆政东完全不接周书记的招,那也就没办法摸到这些了……
陆政东很清楚眼下贝湖的局面,周书明是掌控大局,而且对于人事权又特别敏感,对于碰这一块是特别警惕,陆政东很清楚,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现在不想承受太大的压力,是以也就不会给对方太大的压力,所以现在就先不碰这一块。
身在这样的环境中,退一步未必会海阔天空,因为如果没有实力,退一步,那不叫妥协,所谓的妥协是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才有妥协的可能,没有实力,只能称之为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下你退一步,人家也许就会进一丈,陆政东没不至于到完全没有实力的地步,所以很多时候退一步只是策略选择而已,目的是收紧拳头,出招才会更有力度。
至于这样的人事问题,省里只是建议,批准决定还是在中*央,一般情况下,省委*书记作为封疆大吏,自然是由中*央决定产生的。而省委副书记(包括省长)则会有不同渠道,这里边既有“经中*央决定”的,也有“经中*央批准”。
而由中*央空降地方的官员,有一部分则采用“中*央决定”形式就像他出任贝湖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
虽然干部获任识党委常委或者副部级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层面进行决策。但是在副识干部的人事调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议权。《干部任用条例》中就有相关内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这样的条例内容使得中*央与地方存在协调的空间。识党委常委经过研究决定,会向中*央提供建议人选。当然,常委的建议人选能否被中央采纳则是另一个层次。中央采纳与否会体现在具体的措辞层面,即是“中*央批准”还是“中*央决定”。“批准”代表了中央对于地方建议的采纳,而“决定”则表示中央有了建议人选以外更合适的人选。
通常,中*央多会采纳地方关于一般的识党委常委(非书记、副书记)人选的意见(军方常委除外,军方常委是自成体系。)
因此,官方稿件中少有出现中*央决定某省常委(非书记、副书记)的消息。至于非常委的副部级干部的建议,中*央更是一般不会驳回。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成竹在胸,但凡是都有例外,普通的地方副识干部被中央否掉的也不是没先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陆政东实际是为了不在位置还没坐稳的情况下,不去刺激对方,事实上不过是角力转移了一个诚而已。
中*央既然让他到贝湖来,应该会在一些层面上予以支持,所以这件事还没到决定的时候,谁笑到最后还很难讲,而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第十四章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第十四章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一直稳坐如山的周书明终于放下了茶杯,微微的扫视了会场一眼,终于开了口:
“同志们都对此发表了意见,这种氛围很好,既然大家都发表完意见,总归还是要集中,那就表决吧。”
提起干部的任免,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场景是齐刷刷举起的一只只手,即“举手表决”。
贝湖省委常委会的表决不是通常的举手表决而是票决,事实上在这方面得益于八十年代末的老省委*书记,在他的力主下,经省委批准、中组部同意,贝湖省下面的天泉县在九零年正式启用了干部任免票决制,开始了在全国率先试行的历程。之后,党委常委会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试点面不断扩大,多个县(市、区)都逐步试行了这一制度。
而在二零零零年后全省市、县(市、区)党委管理的干部以及他们向上一级党委推荐的建议人选都要过“投票表决”,以取代司空见惯的举手表决。
而在去年,贝湖成为全国试行省委无记名投票表决任免干部的第二个省份,
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必须要亲自到场参加投票,不能让其他人代劳。暂行办法确定的原则是投票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缺席的常委不得委托他人投票,也不另行投票。投票结束后,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当场统计票数,没有参加会议的常委,其书面或口头意见都不能不计入票数。而且,主持人要当倡布计票结果。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
依据该办法规定,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可以发表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表决的明确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讨论中反映有重大问题尚不清楚的拟任免人选,作出暂缓表决提议,经与会多数常委同意后,形成暂缓表决的决议。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逐个划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但不得另提他人。
这一点在陆政东看来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重视了少数人和知情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对主要领导进行了制约,特别是一把手。
作为一把手,对于常委会如何召开。什么时候召开等等握有决定权,而且由于身份的优势,如果在常委会上搞突然袭击,其他人很难应对,这也算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
陆政东心里也佩服周书明的老道,这些事情定了调子之后,看自己态度也明确才开口,完全是成竹在胸。
而结果结果却令人吃了一惊。
关于城乡统筹常务副组长和调整分管农业副省长的议案以八票赞成,一票弃权,一票反对一边倒的获得了通过。
金道申也不由笑呵呵的道:
“看来大家对贝湖的新一轮发展是充满了期待啊!”
显然金道申没想到能获取这么丰硕地成果。他脸上地喜色甚至掩饰不住。周书记的谈话攻势加民主牌打地恰到好处,挨个给常委做工作,本来心里有那么一点心思的常委也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了。
金道申扫视了在场的常委一眼,他知道,常委里最令人琢磨不透风向地就是纪委书记杨思泉和省军区司令员狄来青。而中央空降来的政法委书记也比较游离,而现在这些游离票都支持了周书记,政府那边,眼下杨凌峰去学习,也就陆政东一个常委,完全是孤掌难鸣。
金道申看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脸色显得很是凝重。想想也是,常委中也就罗浮黎一个坚定的支持者,这么严峻地局面大概是这位年轻省长第一次面对吧?
通常情况下,中*央对于没有争议的人事建议一般不会驳回,而且这样的一番调整,也关系到杨凌峰真正的去职省长、陆政东代理省长之后。这次调整意味着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基本到位,省政府那边出缺的常委安排在这一次调整之后,常委也就会在几位副省长之间产生,事实上先手已经完全掌握在周书记手中。
金道申因为詹继东吃过陆政东的大亏,心里本来对陆政东是也是有些忌惮。可姜还是老地辣。打政治牌,周书记可真是高人一筹。
不过这样一来,本来不少常委希望借这次常委会研究下陆政东的牌面和底牌,但陆政东完全不接周书记的招,那也就没办法摸到这些了……
陆政东很清楚眼下贝湖的局面,周书明是掌控大局,而且对于人事权又特别敏感,对于碰这一块是特别警惕,陆政东很清楚,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现在不想承受太大的压力,是以也就不会给对方太大的压力,所以现在就先不碰这一块。
身在这样的环境中,退一步未必会海阔天空,因为如果没有实力,退一步,那不叫妥协,所谓的妥协是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才有妥协的可能,没有实力,只能称之为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下你退一步,人家也许就会进一丈,陆政东没不至于到完全没有实力的地步,所以很多时候退一步只是策略选择而已,目的是收紧拳头,出招才会更有力度。
至于这样的人事问题,省里只是建议,批准决定还是在中*央,一般情况下,省委*书记作为封疆大吏,自然是由中*央决定产生的。而省委副书记(包括省长)则会有不同渠道,这里边既有“经中*央决定”的,也有“经中*央批准”。
而由中*央空降地方的官员,有一部分则采用“中*央决定”形式就像他出任贝湖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
虽然干部获任识党委常委或者副部级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层面进行决策。但是在副识干部的人事调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议权。《干部任用条例》中就有相关内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这样的条例内容使得中*央与地方存在协调的空间。识党委常委经过研究决定,会向中*央提供建议人选。当然,常委的建议人选能否被中央采纳则是另一个层次。中央采纳与否会体现在具体的措辞层面,即是“中*央批准”还是“中*央决定”。“批准”代表了中央对于地方建议的采纳,而“决定”则表示中央有了建议人选以外更合适的人选。
通常,中*央多会采纳地方关于一般的识党委常委(非书记、副书记)人选的意见(军方常委除外,军方常委是自成体系。)
因此,官方稿件中少有出现中*央决定某省常委(非书记、副书记)的消息。至于非常委的副部级干部的建议,中*央更是一般不会驳回。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成竹在胸,但凡是都有例外,普通的地方副识干部被中央否掉的也不是没先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陆政东实际是为了不在位置还没坐稳的情况下,不去刺激对方,事实上不过是角力转移了一个诚而已。
中*央既然让他到贝湖来,应该会在一些层面上予以支持,所以这件事还没到决定的时候,谁笑到最后还很难讲,而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第十四章 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