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作者:言者春晓
第一百四十四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
虽然省里各方或在焦躁不安中,或在运筹帷幄中、或在合众连横中,但人事调整的时间按钮还是掌握在周书明的手中。
作为一把手,周书明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讨论人事调整,全国的两会之后,有人盛传会召开会议,可是转眼已经到到了四月还是没动静,而到了五月,就在人们纷纷谣传这一次换届或许要到下半年的才会尘埃落定,可周书明却是选择了一个周日召开了省委常委会。
会议一开始,常委们都觉得恐怕这一次会议恐怕是一次马拉松会议,不是议题有很多,也不是议题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这次调整的人选太多,而且虽然很多已经在书记碰头会上基本达成一致,到了常委会却遭致常委们的异议,而原本就存在争议的人选,争论的程度还有激烈度也超出了想象,好几次,会议呈现出胶着状。可见,周书明虽然拖了这么久一直想要的一统思想的那个局面并没出现,这些时间的努力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也正是因为这点,反倒让周书明变得更强硬,在会场上几次采用高压气势,愣是将濒临失控的局面控制住了,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陆政东也采取了支持和配合的姿态。
可即便是如此,会议依然整整开了一天一夜,从早上九点开到中午十二点,简单吃了顿工作餐,又接着开,原想下午六点前应该能开完,哪知到六点议程还没过掉一半,只好又吃工作餐,七点接着开,开到凌晨依然还没结束,于是又吃宵夜。之后继续开,等会议终于尘埃落定,天已经放亮。
如此持久的常委会。陆政东是第一次遇到,其他常委同样是第一次遇到。经历二十余个小时的斗智斗勇和绞尽脑汁的较量,所有人不但是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上更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陆政东是参加会议最年轻的领导都有些扛不住,更不要说其他上了年纪的领导了,陆政东提议上午休息,下午上班,这也成了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当然这也是这次马拉松会议中唯一没有任何争议就通过的议题。
于是贝湖省里的核心领导班子全体不“早朝”,这种状况不说在贝湖的历史上是绝后的,可绝对也是空前的。
可即便是如此的疲惫不堪,很多人躺在床上一时之间却怎么也睡不着,而是依然思绪万千,思考着这将近二十个小时中苦熬下的得与失。
祁玉民这一次所谋极大,最后虽然勉强分到一杯羹,但总体来讲,却是败得很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完全是得不偿失,,因为他有点太急。反把自己的心迹提前暴露了,遭致了周书明和陆政东的联合围剿,其所获还不如他这个靠边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贝湖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化的,而祁玉民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周书明、陆政东没搞突然袭击,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
应该说较量下来,周书明、陆政东是最大的赢家,或者讲陆政东赢得更多一些。安新近乎不打折扣地按他的设想通过了方案,而祁玉民看重的安新市副市长周伟松。下一步将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想必这样的安排。会让其哭鼻子。这怪不了唐中凯,本来陆政东提的方案是到胜信厅担任厅长兼党委书记,可惜周伟松到省城后,直接找到了祁玉民而不是陆政东,这就逼迫着唐中凯作出更心痛的选择。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政治场,用“残酷”两个字远不能涵盖其中的意义。所以站队在政治上才会显得那么重要!
安新只是祁玉民的一个试探,祁玉民真正的重点也是放在了两山和安平,祁玉民在两山班子上是用了劲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推自己的人,而是要把已经在位置上的人保住,没想陆政东发了狠,竟然采用赶尽杀绝的方式,一开始祁玉民还采用温和政策,反复强调两山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发展区域要保持班子的稳定与连续,应该从现有班子里提拔任用,这样有熟悉情况的人担纲,才有利于工作的更好开展,目的就是将他心仪的人提拔到市长的位置上,谁知陆政东用了另外一种手段,将靠拢他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中秋大力表扬一番,说杨中秋理论方面非常突出,是贝湖不可多得的经济理论专家,应该安排到更适合他的位置上。组织部长兰超华似乎也是早有预谋地一唱一和就将杨忠秋提名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出,祁玉民就不好再回击,人家再怎么也是把杨中秋从副厅提到了正厅,你总不能说提拔不对吧。
至于两山的纪委书记,祁玉民的意见是动可以,但要提到释委来,谁知陆政东跟周书明都没说话,出面反驳他的是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洪志路,洪志路说释委暂时不需要变动,如果要动,他会向省委提方案,一句话就封了祁玉民的嘴。
两山算是让陆政东彻底清了盘。接下来的平湖,争论也相当激烈。让平湖的徐源离开平湖,祁玉民没反对,因为在他的盘子里,徐源是他争取对象,可进一步听说徐源要任省委副秘书长时,祁玉民头里嗡一声,紧跟着就乱了方寸。这一招实在太狠也太突然,打得祁玉民找不到方向,因为这个位置他另有安排,难道徐源是另有计划?
等他反过来坚持不让徐源动时,局面就朝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了。不只是他出尔反尔,而是日后徐源听到这些内幕会怎么想,还会继续往他这条线上靠吗?坚决不会9有原来他许愿了副秘书长的那位失去了这个位置,他在瞬间就失去了两个重要角色,这些日子在两人身上作出的种种细微努力居然没挡住陆政东周书明联手的轻轻一击,祁玉民懊恼连连,几乎失态到用愤怒的目光看着周书明和陆政东了。
这两地基本按照陆政东和周书明的愿望进行了调整,而安平原本这个以为会很激烈的地方反而显得有些波澜不惊。原因主要是陆政东出其不意的推出了孟津泷作为书记人选,孟津泷和陆政东的关系一直被深藏着,直到陆政东在会上力挺时别的常委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连周书明,这次也让陆政东蒙在了鼓里。由于有陆政东和洪志路的全力支持,加上和周书明以及其他常委在其他方面的妥协,孟津泷成功上位,这成为陆政东最大的斩获之一。
孟津泷顺利到了市委这边,这就是抓住了最大的龙头,也就是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一把手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而喻,至于其他人怎么安排。就是小事,这时候才轮到祁玉民跟其他常委争,周书明默默看着,陆政东也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姿态。这时候再争就显得太霸道太没水平,不如静坐着看戏痛快。
如果仅仅是下面地市班子的调整,会议拖不了那么长时间,问题还出在厅级班子调整,而在这方面周书明是志在必得。
这次调整,很有可能是周书明在贝湖做的最后一次手术,不管别人怎么想。周书明自己是很有感慨。在贝湖工作这么多年,关系千丝万缕,有些关系当时就照顾了。该安排的安排,该调整的调整,有些关系总觉时机不成熟,一直拖着未照顾。
到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拖了,再拖就会失去机会,就会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遗憾甚至伤害,周书明不想成为这样的人,该作交代的。他必须作出交代,哪怕适当违犯一下原则。原则这东西。说它是方,它就是方。说它是圆,它当然会是圆。如此显赫的位子上干这么多年,周书明对原则的理解和把握,不会输给别人,对原则的运用自然也比别人熟练。
他不想等到最后一刻,离开岗位的最后一刻突然调整下面班子,不是错误也是错误,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当然,这次列入调整名单的也不仅是他自己的关系,相当一部分,是上面打了招呼。上面不是具体指哪一个人,是一大批人,是一种力量,这力量你是不敢开罪的,开罪了,你就会成孤家寡人。
官场为官,不论到哪一级,都不能被孤立,不能让人家觉得你不好说话,更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刀枪不入,那样,你的地位就很危险了。
官场有时候像交易,更多时候,却是在彼此维系,维系自己也维系别人,维系某个团体或者利益联盟,维系某种力量。要时刻记住这样一句话,圈子的力量有多大,你的力量就有多大。在官场绝不是一个人,而是力量伸出来的一根触角,庞大之树上吐出来的一根须。民间将它说成派系,而身在其中决不能称它为派系,更不能将它庸俗化,至于到底是什么,大家心里比谁都清楚。
而祁玉民在地市调整上已经棋输一着,当然不可能接连输下去,就算是鱼死网破,也要为自己争回一点面子,不然,接下来的工作将会很被动。周书明果然给了他面子,陆政东更是给他面子。祁玉民最看重的宣传部副部长兼广电局局长,陆政东主动提出让杨思吉离开,杨思吉被调到安新担任宣传部长,跟杨思吉关系紧密的两个副职也离开了广电局,安排在别的部门。广电局彻底腾空了,祁玉民算是出了口气。
可是面子就到此为止,而祁玉民还不能不承这份情,因为在讨论局长人选时,兰超华又给他出了难题,祁玉民本来想让早已物色好的一个人延手这位子,兰超华偏不答应,会议出现了冷场,最后还是陆政东出来打圆场,后来周书明讲了几句,周书明这样一说,等于是表了态,祁玉民欣喜之余,又做了一番谦虚,谁都知道他的谦虚是演给周书明和陆政东看的,谁也知道周书明和陆政东是给祁玉民台阶下,于是大家纷纷表态。
来而不往非礼也,拒有争论,也有质疑,但面子上的工夫必须做足,所以在讨论其他人选时,祁玉民也只能放弃前嫌,让周书明和陆政东的人选通过,只有这样他也才能再争取到一些东西,祁玉民能够如此能屈能伸,倒也让其他常委刮目相看。
陆政东没发表任何意见,只当是回避,周书明也没发表意见,等其他常委说。其他常委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顺着祁玉民的话,让周书明的人选得以顺利通过……
这一次人事调整可以说是意外频频,黑马顿出,而让其他的人没想到的是陆政东在这次会上,以妥协的方式给周书明和詹继东乃至祁玉民都送上了一些地雷,而由于是这样极为激烈的角逐,陆政东又做极为高明,旁人很难看出破绽,等到地雷爆炸之时,醒悟已经太晚了,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这一次人事调整,对于贝湖未来一段时间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周书明兰超华利用这一次调整稳住了作为省委*书记一系的基本面,但也只能称之为守住最基本面,要说收获最大的还是陆政东,除了安新,在其他几个重要城市都有斩获不说,在提出的人选方面。连周书明不得不叹服,培养人方面,他远不及陆政东,而在常委们的视角看,如果说周书明在政治上是老谋深算,陆政东在政治上完全是驾轻就熟,陆政东在政治谋略,在合众连横上只能用一个词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叹为观止,这让所有的常委们可以说是真正让各位常委认识到陆政东在这方面的能力,陆政东在经济上毋庸置疑,在政治上又如此老道,大家心里其实都明镜似的,这次人事调整的会议室一个分水岭,即便周书明最后继续留任贝湖,但贝湖已经进入后周书明时代,不,准确的讲是进入了准陆政东时代……
第一百四十四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
第一百四十四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
虽然省里各方或在焦躁不安中,或在运筹帷幄中、或在合众连横中,但人事调整的时间按钮还是掌握在周书明的手中。
作为一把手,周书明有权决定在什么时候讨论人事调整,全国的两会之后,有人盛传会召开会议,可是转眼已经到到了四月还是没动静,而到了五月,就在人们纷纷谣传这一次换届或许要到下半年的才会尘埃落定,可周书明却是选择了一个周日召开了省委常委会。
会议一开始,常委们都觉得恐怕这一次会议恐怕是一次马拉松会议,不是议题有很多,也不是议题有多么复杂,而是因为这次调整的人选太多,而且虽然很多已经在书记碰头会上基本达成一致,到了常委会却遭致常委们的异议,而原本就存在争议的人选,争论的程度还有激烈度也超出了想象,好几次,会议呈现出胶着状。可见,周书明虽然拖了这么久一直想要的一统思想的那个局面并没出现,这些时间的努力可以说是收效甚微,也正是因为这点,反倒让周书明变得更强硬,在会场上几次采用高压气势,愣是将濒临失控的局面控制住了,当然这还要得益于陆政东也采取了支持和配合的姿态。
可即便是如此,会议依然整整开了一天一夜,从早上九点开到中午十二点,简单吃了顿工作餐,又接着开,原想下午六点前应该能开完,哪知到六点议程还没过掉一半,只好又吃工作餐,七点接着开,开到凌晨依然还没结束,于是又吃宵夜。之后继续开,等会议终于尘埃落定,天已经放亮。
如此持久的常委会。陆政东是第一次遇到,其他常委同样是第一次遇到。经历二十余个小时的斗智斗勇和绞尽脑汁的较量,所有人不但是身体疲惫不堪,精神上更是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陆政东是参加会议最年轻的领导都有些扛不住,更不要说其他上了年纪的领导了,陆政东提议上午休息,下午上班,这也成了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当然这也是这次马拉松会议中唯一没有任何争议就通过的议题。
于是贝湖省里的核心领导班子全体不“早朝”,这种状况不说在贝湖的历史上是绝后的,可绝对也是空前的。
可即便是如此的疲惫不堪,很多人躺在床上一时之间却怎么也睡不着,而是依然思绪万千,思考着这将近二十个小时中苦熬下的得与失。
祁玉民这一次所谋极大,最后虽然勉强分到一杯羹,但总体来讲,却是败得很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完全是得不偿失,,因为他有点太急。反把自己的心迹提前暴露了,遭致了周书明和陆政东的联合围剿,其所获还不如他这个靠边的人,这对于他今后在贝湖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化的,而祁玉民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周书明、陆政东没搞突然袭击,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
应该说较量下来,周书明、陆政东是最大的赢家,或者讲陆政东赢得更多一些。安新近乎不打折扣地按他的设想通过了方案,而祁玉民看重的安新市副市长周伟松。下一步将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任,想必这样的安排。会让其哭鼻子。这怪不了唐中凯,本来陆政东提的方案是到胜信厅担任厅长兼党委书记,可惜周伟松到省城后,直接找到了祁玉民而不是陆政东,这就逼迫着唐中凯作出更心痛的选择。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政治场,用“残酷”两个字远不能涵盖其中的意义。所以站队在政治上才会显得那么重要!
安新只是祁玉民的一个试探,祁玉民真正的重点也是放在了两山和安平,祁玉民在两山班子上是用了劲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推自己的人,而是要把已经在位置上的人保住,没想陆政东发了狠,竟然采用赶尽杀绝的方式,一开始祁玉民还采用温和政策,反复强调两山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发展区域要保持班子的稳定与连续,应该从现有班子里提拔任用,这样有熟悉情况的人担纲,才有利于工作的更好开展,目的就是将他心仪的人提拔到市长的位置上,谁知陆政东用了另外一种手段,将靠拢他的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中秋大力表扬一番,说杨中秋理论方面非常突出,是贝湖不可多得的经济理论专家,应该安排到更适合他的位置上。组织部长兰超华似乎也是早有预谋地一唱一和就将杨忠秋提名为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一出,祁玉民就不好再回击,人家再怎么也是把杨中秋从副厅提到了正厅,你总不能说提拔不对吧。
至于两山的纪委书记,祁玉民的意见是动可以,但要提到释委来,谁知陆政东跟周书明都没说话,出面反驳他的是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洪志路,洪志路说释委暂时不需要变动,如果要动,他会向省委提方案,一句话就封了祁玉民的嘴。
两山算是让陆政东彻底清了盘。接下来的平湖,争论也相当激烈。让平湖的徐源离开平湖,祁玉民没反对,因为在他的盘子里,徐源是他争取对象,可进一步听说徐源要任省委副秘书长时,祁玉民头里嗡一声,紧跟着就乱了方寸。这一招实在太狠也太突然,打得祁玉民找不到方向,因为这个位置他另有安排,难道徐源是另有计划?
等他反过来坚持不让徐源动时,局面就朝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了。不只是他出尔反尔,而是日后徐源听到这些内幕会怎么想,还会继续往他这条线上靠吗?坚决不会9有原来他许愿了副秘书长的那位失去了这个位置,他在瞬间就失去了两个重要角色,这些日子在两人身上作出的种种细微努力居然没挡住陆政东周书明联手的轻轻一击,祁玉民懊恼连连,几乎失态到用愤怒的目光看着周书明和陆政东了。
这两地基本按照陆政东和周书明的愿望进行了调整,而安平原本这个以为会很激烈的地方反而显得有些波澜不惊。原因主要是陆政东出其不意的推出了孟津泷作为书记人选,孟津泷和陆政东的关系一直被深藏着,直到陆政东在会上力挺时别的常委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连周书明,这次也让陆政东蒙在了鼓里。由于有陆政东和洪志路的全力支持,加上和周书明以及其他常委在其他方面的妥协,孟津泷成功上位,这成为陆政东最大的斩获之一。
孟津泷顺利到了市委这边,这就是抓住了最大的龙头,也就是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一把手意味着什么那是不言而喻,至于其他人怎么安排。就是小事,这时候才轮到祁玉民跟其他常委争,周书明默默看着,陆政东也摆出一副与己无关的姿态。这时候再争就显得太霸道太没水平,不如静坐着看戏痛快。
如果仅仅是下面地市班子的调整,会议拖不了那么长时间,问题还出在厅级班子调整,而在这方面周书明是志在必得。
这次调整,很有可能是周书明在贝湖做的最后一次手术,不管别人怎么想。周书明自己是很有感慨。在贝湖工作这么多年,关系千丝万缕,有些关系当时就照顾了。该安排的安排,该调整的调整,有些关系总觉时机不成熟,一直拖着未照顾。
到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拖了,再拖就会失去机会,就会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遗憾甚至伤害,周书明不想成为这样的人,该作交代的。他必须作出交代,哪怕适当违犯一下原则。原则这东西。说它是方,它就是方。说它是圆,它当然会是圆。如此显赫的位子上干这么多年,周书明对原则的理解和把握,不会输给别人,对原则的运用自然也比别人熟练。
他不想等到最后一刻,离开岗位的最后一刻突然调整下面班子,不是错误也是错误,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当然,这次列入调整名单的也不仅是他自己的关系,相当一部分,是上面打了招呼。上面不是具体指哪一个人,是一大批人,是一种力量,这力量你是不敢开罪的,开罪了,你就会成孤家寡人。
官场为官,不论到哪一级,都不能被孤立,不能让人家觉得你不好说话,更不能让别人觉得你刀枪不入,那样,你的地位就很危险了。
官场有时候像交易,更多时候,却是在彼此维系,维系自己也维系别人,维系某个团体或者利益联盟,维系某种力量。要时刻记住这样一句话,圈子的力量有多大,你的力量就有多大。在官场绝不是一个人,而是力量伸出来的一根触角,庞大之树上吐出来的一根须。民间将它说成派系,而身在其中决不能称它为派系,更不能将它庸俗化,至于到底是什么,大家心里比谁都清楚。
而祁玉民在地市调整上已经棋输一着,当然不可能接连输下去,就算是鱼死网破,也要为自己争回一点面子,不然,接下来的工作将会很被动。周书明果然给了他面子,陆政东更是给他面子。祁玉民最看重的宣传部副部长兼广电局局长,陆政东主动提出让杨思吉离开,杨思吉被调到安新担任宣传部长,跟杨思吉关系紧密的两个副职也离开了广电局,安排在别的部门。广电局彻底腾空了,祁玉民算是出了口气。
可是面子就到此为止,而祁玉民还不能不承这份情,因为在讨论局长人选时,兰超华又给他出了难题,祁玉民本来想让早已物色好的一个人延手这位子,兰超华偏不答应,会议出现了冷场,最后还是陆政东出来打圆场,后来周书明讲了几句,周书明这样一说,等于是表了态,祁玉民欣喜之余,又做了一番谦虚,谁都知道他的谦虚是演给周书明和陆政东看的,谁也知道周书明和陆政东是给祁玉民台阶下,于是大家纷纷表态。
来而不往非礼也,拒有争论,也有质疑,但面子上的工夫必须做足,所以在讨论其他人选时,祁玉民也只能放弃前嫌,让周书明和陆政东的人选通过,只有这样他也才能再争取到一些东西,祁玉民能够如此能屈能伸,倒也让其他常委刮目相看。
陆政东没发表任何意见,只当是回避,周书明也没发表意见,等其他常委说。其他常委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顺着祁玉民的话,让周书明的人选得以顺利通过……
这一次人事调整可以说是意外频频,黑马顿出,而让其他的人没想到的是陆政东在这次会上,以妥协的方式给周书明和詹继东乃至祁玉民都送上了一些地雷,而由于是这样极为激烈的角逐,陆政东又做极为高明,旁人很难看出破绽,等到地雷爆炸之时,醒悟已经太晚了,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这一次人事调整,对于贝湖未来一段时间的政治格局影响深远,周书明兰超华利用这一次调整稳住了作为省委*书记一系的基本面,但也只能称之为守住最基本面,要说收获最大的还是陆政东,除了安新,在其他几个重要城市都有斩获不说,在提出的人选方面。连周书明不得不叹服,培养人方面,他远不及陆政东,而在常委们的视角看,如果说周书明在政治上是老谋深算,陆政东在政治上完全是驾轻就熟,陆政东在政治谋略,在合众连横上只能用一个词词可以形容:那就是叹为观止,这让所有的常委们可以说是真正让各位常委认识到陆政东在这方面的能力,陆政东在经济上毋庸置疑,在政治上又如此老道,大家心里其实都明镜似的,这次人事调整的会议室一个分水岭,即便周书明最后继续留任贝湖,但贝湖已经进入后周书明时代,不,准确的讲是进入了准陆政东时代……
第一百四十四章 空前的人事议题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