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死的利益保护!”两人异口同声地喷道。
    跨国公司在转基因产品研发上和商业化种植上走得很快,新的产品能很快在美国、南美等地获批并商业化种植,譬如迄今为止,美国批准了13种转基因大豆品种允许商业化种植,这些都为孟山都、拜耳以及杜邦先锋所有。
    但是在这13种品种中,中国仅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允许进口。
    这就尴尬了——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转基因大豆进口国,他们所做的决定不仅会影响到芝加哥大豆的价格,还直接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农民种什么。在中国未获得进口许可批准的品种,农民是不该种呢,还是不该种呢?
    这样一来,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公司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与损失。
    “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理事米勒沉声道,“我得到一个消息,据说中国人打算通过鼓励他们国内的大豆生产,降低进口份额。”
    希尔瓦一听,哑然失笑道:“中国人真是会开玩笑。”
    祖比扎雷塔也笑了:“我能理解他们保护国产大豆产业的心情,但是,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笑话。”
    中国政府一直有意识地在保护国内的天然大豆经济,他们是知道的。
    譬如禁止国内生产转基因大豆。
    这就造成和他们国家很不一样的局面——他们国家在短短的十来年中,已经成为被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所完全侵占的天下,其种植面积已经和美国同样达到所有大豆的90%以上,而全中国的天然大豆种植面积则基本维持之前的面积。
    当然,这还不是中国大豆难言竞争力的关键。
    大豆生产是占用相对较多土地和使用相对较少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其单位面积产值较低。它的单位面积产值要远低于高值农产品——诸如温室蔬菜、水果和肉鱼养殖。
    显然,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农业结构越来越多转向高值农产品,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也是中国农业越来越依赖进口大豆和谷物的基本经济原因。
    对南北美洲农业来说,地多人少的禀赋让他们可以轻松地划出大片区域种植大豆;而节省了除草所需劳动成本的转基因大豆,能使得他们的大豆生产成本相对低廉;加之天气利好大豆生长,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有一百个理由傲视中国大豆。
    即使是异军突起的俄远东地区,他们也并不太担心。很简单,俄远东适合种植大豆的土地面积已经不多了,而且,那货同样是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
    中国国内的蛋白需求依然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国内的种植面积能维持住现在的规模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满足国内新增需求的潜力?
    “除非,中国人能让大豆的产量暴增。”祖比扎雷塔哈哈大笑道。
    米勒却紧绷着脸。
    祖比扎雷塔的笑声戛然而止。
    希尔瓦也仿佛意识到什么,脸色一变:“不会吧,你是说……”
    米勒一脸牙疼状:“我收到的消息,就是中国人培育出了一个大豆高产品种。”
    “有多高产?”
    “据说每公顷超过6吨!”
    “非转基因品种?”
    米勒回以一个“你这不是废话吗”的表情。
    “这不可能!”希尔瓦脱口而出。
    “所以,这又是一个笑话吗?”祖比扎雷塔也淡定不能了。
    迄今,转基因大豆并没有能够实现比天然大豆要高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大豆产量,都有一个上限,大概在每公顷3吨上下浮动。
    每公顷相差几百千克,虽然对成本也有一定影响,却不算天差地别。但,产量翻一倍?
    大概只有“呵呵”能表现两人的心情。
    但米勒还是没有笑。
    假如消息中的“高产品种”不是与嘉谷公司联系在一起,他可能也是同样的想法,甚至轻松地将此事搁置。
    毕竟,作为大豆的故乡,中国的大豆品种繁多,而且中国人精耕细作的水平也高,小面积的试验中,大豆产量翻一番并非不可能。
    但那是嘉谷公司啊!
    一家独立满足了中国30%大豆需求的大粮商;一家让四大粮商掌控中国大豆产业落空的本土粮商;一家在国际上开始扬名的新兴大粮商;一家有着无限可能的国际大粮商……
    结合中国人的奇怪态度,米勒越发不敢放松。
    每公顷超过6吨的高产大豆品种,有太多的变数了。如果属实的话,可能会重塑全球大豆生产格局,不对,不是可能,是一定!
    祖比扎雷塔和希尔瓦看到米勒沉重的表情,再次对视一眼。
    “你是认真的?”
    “只是一次夸张的传言吧?”
    米勒摇摇头:“诸位,我也希望这是一次笑话。但是……还是详细调查一下吧,中国的嘉谷,并不是一家简单的企业。”
    ……
    第604章 影响力的溢出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成员再次碰头的时候,大家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中国人培育出了一个优良的高产大豆品种。
    但是对于400公斤的亩产数据,联盟内依然分化出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中国人在高产大豆品种的新发现,可能是世界大豆种植史上又一次新的突破,意义不亚于转基因大豆的出现……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理事。
    另一种却是怀疑中国人消息的真实性。毕竟,在他们国家个别经营较好、地力较好的地区,亩产也有可能达到300公斤;而中国人精耕细作的“天赋”,能在个别地块实现400公斤/亩的突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派的成员主要是阿根廷大豆产业协会主席、巴西大豆种植者协会执行理事等人,他们的特征也很明显——都不具有转基因大豆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所有的种子和技术均来自美国,也即“拿来主义”。
    毕竟无法拿到第一手数据,众说纷纭之下,难免真假难辨。
    不过,400公斤/亩的产量,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比中国人现在种植的大部分品种高产,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否则,中国人对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态度也不会这么强硬。
    而中国人只要能将本土的大豆平均亩产提升至美国平均水平,都会让他们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产生变数,且肯定是不太好的变数。
    值得庆幸的是,从推广到普及,还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能让他们可以慢慢研究出真相,并想出应对之法。
    这样一来,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此次对中国的游说变得虎头蛇尾,他们纷纷将消息传回国内,或者是相关部门,或者是本土粮商和种子公司,都因此对中国的大豆产业投以关注的目光。
    而在嘉谷,齐政也很快知道了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的动作。
    但齐政只是简单浏览了一下情况,并吩咐信息部保持关注后,就将相关情报放到一边去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嘉豆13号”能够完全保密,也没有必要。
    “嘉豆13号”的高产特性,肯定会让其他大豆主产国垂涎三尺,对此齐政并不怀疑。但他们会不会一窝蜂地引进该品种?
    齐政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
    很简单,南北美洲的成熟的大豆生产体系,是建立在转基因大豆上的。且不说换种“嘉豆13号”后整个生产体系要做多大的改变,单单是以四大粮商和孟山都为代表的美国利益集团,就不会让“嘉豆13号”横行。
    这个利益集团,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对转基因大豆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完善了转基因品种的生产体系,并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全球转基因技术输出,根本无法轻易割肉离场。
    在确认“嘉豆13号”的真实性之后,他们只会有一个动作——强自硬撑,并以“嘉豆13号”为亲本,想办法培育新的既高产又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
    但是……
    如果他们检索了嘉谷的专利结构,就会发现,嘉谷为了“嘉豆13号”向全球上百个国家申请了育种及其栽培、检测的国际专利。
    其中的必要专利,源自嘉谷实验室在“嘉豆13号”这个品种中发现的控制大豆与特种根瘤菌深度结合性状相关的基因“标记”,并提出了90多项专利保护请求。
    嘉谷还学习了孟山都的“流氓”打法——围绕“嘉豆13号”大肆注册垃圾专利,譬如凡是可能被植入这些“标记”的转基因植物,诸如花生、苜蓿等,也列入专利保护范围,总之,让所有涉及到该基因“标记”的商业化应用都避不开嘉谷的专利池。
    有通过的,有没通过的,但必要专利在手的嘉谷,无论是自己输出“嘉豆13号”,还是授权生产,都是进退自如。
    齐政现在关心的,不在外,而在内。
    ……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对中国大豆市场的野心,也坚定了中国必须为国产大豆打一场“自卫反击战”的决心。
    在此前“大豆危机”中被批“行动迟缓,力度不够”的发改委,这次展现了雷厉风行的态度,在过年前就制定了《大豆复兴计划实施方案》。
    方案有两份——一份是以嘉谷为实施主体的方案,一份是以农业部为实施主体的方案。
    在最后的讨论会上,齐政受邀出席,同时与会的还有发改委主任、胡其远等发改委官员,卢副部长等农业部官员,以及国粮集团、三九油脂等大豆产业企业代表。
    齐政刚一坐下,上首坐着的,脸上有着一些老人斑,但眼神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亮的卢副部长,炯炯有神地看着齐政,问道:“嗯,你就是嘉谷集团的齐董吧?”
    齐政稍欠身回答:“是的。”
    卢副部长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嘉谷培育出的‘嘉豆13号’,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多少农业科研机构做的都要好。”
    齐政一愣,他不知道卢副部长说这话的真实意图,但这一竿子打下去,嘉谷会得罪不少人,遂道:“嘉谷不敢担此言,‘嘉豆13号’的成功,也离不开农科所和农大等科研单位的帮助……”
    卢副部长似乎是性情中人,说得兴起,他声若洪钟地道:“不用谦虚!谁都知道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作物增产起着关键作用,但这么多年来,也没有见谁能培育出革命性的大豆新品种,嘉谷却做到了,这就是你们的本事,谁也否认不了……”
    在场不少人纷纷点头。
    等卢副部长说完后,发改委主任才轻咳一声,打开面前的文件,道:“好了,我们今天讨论国产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主要是‘嘉豆13号’的推广工作。对大家来说,这大概是个新鲜事……”
    新鲜的,当然不是“嘉豆13号”的推广本身,而是一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要与农业部“争夺”主导权。
    更新鲜的是,企业还占据了上风。
    但这对于农业部来说,不服气的大有人在。
    因此,讨论会刚一开始,农业部就有一位副司长向齐政发难了:“我看到嘉谷提交的计划,全面推广‘嘉豆13号’后,你们能保证大豆自给40%的红线?”
    齐政淡定道:“按照我们的计划来,可以。”
    当“嘉豆13号”被纳入政府视野后,保证大豆自给40%红线的说法自然而然就提出来了。
    从数据来看,现有的大豆种植产量只需翻一倍,就能轻易达到大豆自给40%的红线,刚好“嘉豆13号”能符合这个条件。
    但现实不能这么算的。且不说同步增长的市场需求;即使产量达到了要求,大豆加工商也未必会选择国产大豆。
    因为成本。
    当进口大豆的价格比国产大豆低廉得多的时候,即使是政府,也无法硬性要求大豆加工商采购国产大豆。所以,要真正让国产大豆达到40%的自给率,不仅要能生产得出来,还有保证在价格上有竞争力。
    但要知道,美国大豆的廉价,不仅仅是生产力先进的原因,还与美国政府的高额补贴是分不开的。
    ——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五花八门的补贴,使美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十足;而我国前几年才取消了农业税,开始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针对大豆的补贴极其不足。
    毕竟,我们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与狗大户的“全球粮食战略”是完全不同的。农业部官员也算是暗暗表态了,要政策有,要人有,要钱是没有的。
    但齐政依然毫不犹豫地对此打了包票。
    开什么玩笑?“嘉豆13号”在产量上翻了一倍都不止,但生产成本不会因此翻一倍,如果按照嘉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齐政还不能保证价格比进口大豆低的话,他还谈个屁的“振兴国产大豆”?
    说到底,农业部对“嘉豆13号”的产量还是下意识地打了个折扣,他们大概也不觉得超过400公斤/亩的产量是常态。

章节目录

超级农业强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凌烟阁阁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凌烟阁阁老并收藏超级农业强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