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作者:吴老娘
第 31 章
说到这,陶谦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不过曹宏又探到,臧霸的副手孙观孙仲台与刘玄德走得很近,还两次劝过臧宣高与刘玄德见面。所以为父认为,臧宣高拒绝为父托付的托孤重任,有两个可能,一是臧宣高在观望风色,想等到徐州大幕落定,再决定何去何从。二是臧宣高不愿卷入争权夺利,只想割据一方自成山头,当他的开阳土皇帝。”
“孩儿认为第一个可能不大。”陶应沉吟道:“臧宣高如果想要观望风色,看准胜负再下重注,那么他更不该拒绝父亲托付的重任,因为只要有一把代表托孤重任的钥匙在手,等于就确定了他徐州三大重臣之一的重要地位,将来他不管是倒向我们陶家,还是倒向玄德公,都可以从中受益无穷,错过这个机会实在可惜。所以孩儿认为,臧宣高不愿卷入徐州政治斗争这个肮脏漩涡,一心只想当开阳土皇帝的可能最大。”
陶谦赞许的看了一眼儿子,道:“吾儿所见极是,听了吾儿高论,为父也觉得有些误会臧宣高了,不错,倘若臧宣高是打定主意观望风色,那么他应该不会拒绝为父的好意,不愿卷入徐州权斗和割据一方才应该是他的本意。既如此,吾儿可有对策?”
陶应闭目盘算了片刻,然后向陶谦一抱拳,拱手说道:“父亲,请父亲准许孩儿前往开阳,亲自劝说臧霸接受父亲重托。”
“吾儿有把握说服臧宣高?”陶谦疑惑答道。
“没有。”陶应回答得很坦白,又拱手说道:“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孩儿就当付出十分努力。况且,孩儿也早想前往开阳,与臧霸见上一面,了解他的基本情况,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陶谦没有立即答应,但考虑了片刻后,陶谦还是点了点头,道:“吾儿去吧,不过要小心一些,虽然臧宣高没有伤害你的理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能不能说服臧宣高并不要紧,人一定要平安的回来。”
“孩儿明白。”陶应恭敬答应,又请陶谦把钥匙交给自己,让自己带去开阳亲自交给臧霸保管,以示笼络诚意,陶谦也不疑忌儿子,含笑取出第三把钥匙,珍而重之的放到了陶应手里,并再三叮嘱陶应小心行事。
………………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基本了解一下陶应要去见这位臧霸将军吧,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现年二十八岁,出身于狱吏之家。十年前,臧霸十八岁时,为了营救获罪被捕的父亲,触怒了泰山郡太守遭到通缉,被迫流亡到徐州东海郡,拉起一票人马干起了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黄巾起义后,臧霸接受陶谦招安,跟着陶谦镇压黄巾立下不少战功,居功升至徐州骑都尉,一度成为陶谦军事上的左右手。
老陶家与臧霸的蜜月期很短暂,黄巾起义平定后,臧霸因为与陶谦帐下的大部分文武官员不和,率军出走琅琊郡,屯驻到了琅琊郡的郡治开阳一带,又先后招揽收服了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等几支山贼流寇,实力迅速壮大,隐隐与徐州官军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曹老大挥师杀进徐州后,臧霸虽然没有象徐州头号叛徒笮融那么忘恩负义,对陶谦趁火打劫,但也没有听从陶谦的命令,与徐州军队联手抗曹,选择了独力抗击曹军,替陶谦保住了开阳城,也保住了开阳的全城百姓,可谓有过也有功。
所以不管是陶谦还是陶应,对臧霸的感情其实都非常复杂,一边暗恨臧霸不听调遣,妄图割据一方,一边又暗暗欣赏和感激臧霸的立场中立,没有和曹老大或者刘皇叔同流合污——当时臧霸如果倒向了曹老大,现在臧霸如果倒向了刘皇叔,元气大伤的老陶家可就真的彻底伤不起了。也正因为如此,不仅陶谦始终没有放弃笼络和收服臧霸的打算,陶应也决定亲自前往开阳,争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臧霸,争取把老爸当年的帮凶老走狗重新拉回来,给人才紧缺的自己当打手。
当然了,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公务员,陶副主任当然不会随便拿自己的小命冒险,所以陶应尽管觉得臧霸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毒手,但为了谨慎起见,陶应还是没有冒冒失失的直接赶往开阳与臧霸见面,而是先回了一趟梧县的君子军大营,做好了各种安排与准备,然后才领上十余骑北上,赶赴开阳与臧霸见面。
顺便说一句,听到陶应要北上开阳去和臧霸见面后,陶应年轻气盛的堂弟陶基不仅没有反对,还乐得一蹦三尺高,说什么都要拉着刚出成果的八百君子军陪陶应北上,去让臧霸见识见识君子军的恐怖之处,陶应则坚决反对,并且告诉陶基,一是现在的君子军不能过于暴露,二是君子军如果倾巢北上,势必会让臧霸等人生出警惕,反倒横生枝节,好说歹说才把这个血气方刚的堂弟说服,让他留在梧县继续练兵。
梧县距离开阳差不多有五百里路,距离颇远,不过好在有官道可通,加之地势平坦,没有山川河流阻隔,陶应一行又全是骑兵,所以陶应即便没有着急赶路,也只用了四天时间就抵达了琅琊郡境内,又很礼貌的派出了一个亲兵先行前往开阳城,向臧霸知会自己的行程与来意,以免造成误会。
陶应的突然到访很是出乎臧霸和孙观等人的意料,尤其是与刘皇叔走得很近的孙观,当着陶应派来送信的亲兵就肆无忌惮的喊道:“陶应小儿来干什么?难道想来厮杀?他带来了多少兵马?”
“仲台,不得胡言乱语。”臧霸呵斥,又拿起陶应亲兵送来的书信,摇晃着说道:“二公子在书信上说得很清楚,他这次是奉父命前来拜访,有要事与我等协商。而且我军探马也探查得很清楚,二公子除了带有十名亲兵,什么军队都没带,他的身后也没有军队潜伏尾随,由此可见,二公子这一次确实是为了公事才登门拜访。”
“陶应小儿能有什么要事?”孙观不服气的大声冷笑,“该不会是又想把我们骗回徐州,去受那帮徐州名士的耻笑吧?还有让我们回去,又受那帮丹阳兵的欺负吧?”
面对孙观的狂妄叫嚣,陶应一手调教出来的亲兵沉默不语,脸上也是不动声色,真正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具有君子风范,但心中却是万分不满。还好,旁边臧霸的另一个左右手吴敦站了出来,向臧霸说道:“宣高兄,不管陶应公子来意如何,他既然执礼遣使,先行知会行踪,那我们就应该以礼相待。况且曹贼兵围徐州之时,是陶应公子孤身深入曹营向曹贼求和,又为徐州百姓赴汤蹈火,自行跳入油锅换取曹贼退兵,如此英雄,我等不应慢怠。”
“曹贼退兵,是因为吕温侯出兵攻打兖州,曹贼不得不退兵去救兖州,与陶应小儿有何相干?”孙观大声反驳。
“就算曹贼是因为吕布退兵,陶公子的壮举都值得人敬佩。”吴敦也是反驳道:“我等屯驻开阳,是因为看不惯徐州那些豪门巨户的脸色,不满陶谦老儿偏袒徐州豪门和丹阳兵,与陶应公子却素无仇隙。而陶应公子舍身救徐州的义举又已名满天下,我等如果慢待于他,或是闭门不纳,传扬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轻视?”
“吴敦兄弟说得对,我们就算不敬陶应的公子身份,也得敬他的义举。”臧霸也很赞同吴敦的观点,站起身来向陶应的亲兵说道:“烦劳贵卒回禀公子,公子大驾光临,骑都尉臧霸全军上下不胜荣幸,明曰公子抵达,臧霸当出城十里,迎接公子。”
陶应的亲兵大喜,赶紧拱手告辞,去向陶应报信,但陶应的亲兵前脚刚走,臧霸却又向众将下令道:“各位兄弟,明天都和我一起去,率领一千甲士出城去迎接陶应公子。记住,要把旗帜打好了,武器带上,全副武装的去迎接陶二公子!”
“诺!”一大帮臧霸军丘八都是欢天喜地的抱拳答应,惟有吴敦再次反对,抱拳说道:“宣高兄,率领一千甲士去迎接陶应公子,是否杀气太重了?让陶应公子误会我们是用武力恫吓于他?”
“我就是要用武力恫吓他。”臧霸冷笑说道:“陶应小儿的来意我很清楚,就是上次的事,想用一个什么托孤重臣的名头骗回徐州,继续去受陶谦老儿的鸟气!我虽然敬他陶应小儿是条汉子,但并不代表我就要跟他走,我要让他见识一下我们琅琊队伍的威武,也顺便让他回去告诉陶谦老儿,我臧霸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得罪了我,他陶谦老儿的徐州刺史宝座,同样坐不稳!”
吴敦一想也是,立即点头同意,不再反对,旁边的孙观则欢呼着大吼道:“臧大哥说得对,要好好吓一吓那个陶应小儿,让他知道我们琅琊军的厉害!告诉出城的弟兄们,刀剑全部给我出鞘,弓弩要上弦,把陶应小儿的尿给吓出来最好!”
第三十一章(上) 约定
时值正午,晴空万里,白花花的太阳晒得地面仿佛冒烟,耀目生疼,臧霸、孙观和吴敦人也开始后悔用武力来恫吓陶二公子的决定了——让一千甲士全副武装的站在这样的大太阳底下,不是让士兵白受罪是什么?
这不,才站了半个多时辰,原本整齐的琅琊臧霸军队伍就已经乱了,原来精神抖擞摩拳擦掌的琅琊军甲士也东倒西歪了,还有之前一直叫嚷着要把陶应吓出尿来的孙观,更是早早就躲到路旁的树林中猛灌水去了,最后臧霸、吴敦、尹礼、昌豨和孙盛等人也扛不住了,全都钻进了路旁的树林躲凉,仅派出几个斥候南下,去探察陶应队伍的位置。
还好,陶应一行的动作很快,又等了片刻,南下的斥候就飞马回报说陶应将至,臧霸等人只得又赶紧钻出树林,命令已经凌乱不堪的士兵重新整队,持戈执戟,全装肃立,又过片刻,十余骑便出现在了臧霸等人的视野之中,此外还有一队臧霸军斥候紧紧跟随,名为保护陶应北上,实为监视。
“哈哈哈哈哈!”一直反感陶应的孙观忽然狂笑起来,指着陶应的队伍大笑道:“各位兄弟,看到没有?和糜大人说的一样,陶应小儿果然骑的是北匈奴矮马,比驴高不了多少的北匈奴矮马!”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陶应一行十余骑骑乘的战马果然全都偏矮,比起旁边臧霸军百人将骑的普通战马都要矮上一个头,没有丝毫威严可言,孙观又喋喋不休的宣扬起从糜芳处听来的陶二公子选马过程,疯狂嘲笑陶应的有眼无珠,不懂军事,极尽贬低之能事。而臧霸和吴敦等人也不由对陶应生出了几分轻蔑,觉得陶应的书呆子名头果然名不虚传,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竟然也敢自己建军,自己练兵。
“各位兄弟,其实这个陶应小儿还有一件事更蠢,他用陶谦老儿给的钱粮招募的军队,竟然取了一个名字叫君子军,还打出了两面副旗,一面旗帜上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一面旗帜上也是写五个字,温良恭俭让。你们说说,这样的旗帜到了战场上,会不会让人把大牙笑掉?!”
孙观肆无忌惮的嘲笑声中,陶应的队伍很快来到了臧霸的队伍面前,臧霸之前曾经与陶应见过几次面,对陶应的印象一直都是停留在白面书生那个阶段,这一次久别重逢,陶应给臧霸的新印象是黑了,也壮了,眼睛也有点神采了,只有陶应那一身儒生打扮,依稀还有一些当年那个书呆子陶二公子的模样。
臧霸不是第一次见到陶应,陶应却是真正的第一次与臧霸见面,和陶应想象中差不多,现年实际仅有二十八岁的臧霸满脸粗硬胡须,身材魁梧高大,足足比陶应高出半个头还多,猛然看上去象是三十出头还已经过半,姓格粗暴作风粗豪,但臧霸那双精光四射的铜铃眼,却又让陶应在心中给臧霸增添了一个新印象——绝对是一个外粗里细的狠角色。
“末将骑都尉臧霸,见过公子。”名誉上是陶谦部下的臧霸还算给面子,主动抢到了陶应马前,向陶应抱拳行礼,“四年未见,公子安否?”
“宣高将军,不必多礼。”陶应慌忙下马,向臧霸拱手还礼,道:“宣高将军,论年龄,你是陶应的兄长,论职位你是骑都尉,末将只是点军司马,比你低一级,怎么能让你给末将行礼?岂不是折杀陶应?”
“还算可以,至少没摆架子。”臧霸暗暗点头,又微笑说道:“公子客气,末将向公子行礼,一是公子乃是霸主公之子,二是敬公子的舍身救回徐州的大义之举,与公子的官职高低无关。”
“宣高将军过奖了,些许小事,何足挂齿?”陶应哈哈一笑,又拉着臧霸的手亲热说道:“宣高将军,你我是以平辈论交,若以官职和身份相称,难免生分,还是以兄弟相称比较亲热。宣高兄你比应年长,从今往后,小弟便称你为宣高兄可否?”
“不敢当,实在不敢当。”旁边孙观插嘴,还吴敦拉都拉不住,只是阴阳怪气的说道:“公子乃是士人(士族),臧大哥出身庶民,岂敢与公子以兄弟相称?”
“这位将军言过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庶民与士人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两只耳朵一张嘴?”陶应大笑说道:“汉高祖出身亭长,樊哙屠猪宰狗,萧何县衙小吏,最后他们还不是联手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出身庶民,有何耻辱可言?况且以宣高兄的身份、地位与功业,这天下士人,又有几人能够企及?”
陶应这个马屁算是拍到位了,出身平民的臧霸等人原本就对自己们的身份十分敏感,也对那些空谈高论、眼高于顶的士族恨之入骨,听到陶应拉出刘邦、樊哙和萧何的例子来贬低士族,抬高百姓,自然是浑身舒坦,对陶应好感大增。以至于就连孙观都闭上了嘴巴,虽谈不上立即扭转对陶应的印象,但也心中生疑,“糜芳小儿说的那些关于陶应小儿的话,是真的吗?”
“公子过奖了。”满意之下,臧霸也放弃了给陶应一个下马威的打算,向陶应做了一个邀请手势,“公子请,末将已在开阳城中备下了粗茶淡饭,请公子入城赴宴。”
“宣高兄,你还是直接叫我明武吧,在你面前,小弟那敢自称公子?咦?”陶应嘴上象抹了蜜一样的客套着,又好象刚刚才发现臧霸等人身后的一千甲士一样,惊呼道:“宣高兄,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琅琊将士来迎接小弟,叫小弟如何敢当?”
“这……。”臧霸有些犹豫,不过臧霸也还算是反应敏捷,立即改口道:“公子不要误会,琅琊一带盗匪横行,为了确保公子安全,末将便带了一支队伍出城,前来迎接公子入城。”
“有劳宣高兄了,小弟实不敢当。”陶应就好象真没有看出臧霸的示威之意,又大声称赞道:“久闻兄长善于用兵,今曰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千琅琊将士,个个赛熊胜虎,雄壮不凡,今曰得见,小弟三生有幸矣!”
“这小子嘴怎么这么甜?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臧霸心中嘀咕,嘴上则谦虚道:“公子过奖了,霸听闻公子亦有一军,名曰君子,由公子一手调教而成,在徐州五郡颇有威名,想来那才是熊虎之士,百战之师。”
“你小子是故意的对不对?我的君子军是打过几仗了,不过不是装成强盗就是装成土匪,连曹宏都没摸清楚我的君子军底细,那来的颇有威名?”陶应也是心中嘀咕,嘴上则摇头叹道:“他们不成,我教给他们的战术精髓,他们最多只学到了三成,那算得上什么百战之师?”
说到这,陶应索姓把话转入正题,一边摇头晃脑的欣赏着臧霸军的队伍,一边语带双关的说道:“虎狼之师,虎狼之师啊!可惜,这一支虎狼之师却要闲置在琅琊一隅,不能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明珠暗投,实在可惜,可惜。”
“果然来了。”臧霸心中冷哼,眨巴眨巴铜铃眼,故作不解的说道:“公子此言何意?臧霸的队伍虽然驻扎琅琊,但上次曹贼入寇徐州,臧霸的这支队伍也没有躲起来不理不问,同样与曹豹将军的队伍并肩杀敌,抵御曹贼,公子为何要说闲置在琅琊一隅?”
第 31 章
恋耽美
第 31 章
说到这,陶谦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不过曹宏又探到,臧霸的副手孙观孙仲台与刘玄德走得很近,还两次劝过臧宣高与刘玄德见面。所以为父认为,臧宣高拒绝为父托付的托孤重任,有两个可能,一是臧宣高在观望风色,想等到徐州大幕落定,再决定何去何从。二是臧宣高不愿卷入争权夺利,只想割据一方自成山头,当他的开阳土皇帝。”
“孩儿认为第一个可能不大。”陶应沉吟道:“臧宣高如果想要观望风色,看准胜负再下重注,那么他更不该拒绝父亲托付的重任,因为只要有一把代表托孤重任的钥匙在手,等于就确定了他徐州三大重臣之一的重要地位,将来他不管是倒向我们陶家,还是倒向玄德公,都可以从中受益无穷,错过这个机会实在可惜。所以孩儿认为,臧宣高不愿卷入徐州政治斗争这个肮脏漩涡,一心只想当开阳土皇帝的可能最大。”
陶谦赞许的看了一眼儿子,道:“吾儿所见极是,听了吾儿高论,为父也觉得有些误会臧宣高了,不错,倘若臧宣高是打定主意观望风色,那么他应该不会拒绝为父的好意,不愿卷入徐州权斗和割据一方才应该是他的本意。既如此,吾儿可有对策?”
陶应闭目盘算了片刻,然后向陶谦一抱拳,拱手说道:“父亲,请父亲准许孩儿前往开阳,亲自劝说臧霸接受父亲重托。”
“吾儿有把握说服臧宣高?”陶谦疑惑答道。
“没有。”陶应回答得很坦白,又拱手说道:“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孩儿就当付出十分努力。况且,孩儿也早想前往开阳,与臧霸见上一面,了解他的基本情况,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陶谦没有立即答应,但考虑了片刻后,陶谦还是点了点头,道:“吾儿去吧,不过要小心一些,虽然臧宣高没有伤害你的理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意气用事,能不能说服臧宣高并不要紧,人一定要平安的回来。”
“孩儿明白。”陶应恭敬答应,又请陶谦把钥匙交给自己,让自己带去开阳亲自交给臧霸保管,以示笼络诚意,陶谦也不疑忌儿子,含笑取出第三把钥匙,珍而重之的放到了陶应手里,并再三叮嘱陶应小心行事。
………………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基本了解一下陶应要去见这位臧霸将军吧,臧霸,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人,现年二十八岁,出身于狱吏之家。十年前,臧霸十八岁时,为了营救获罪被捕的父亲,触怒了泰山郡太守遭到通缉,被迫流亡到徐州东海郡,拉起一票人马干起了山贼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黄巾起义后,臧霸接受陶谦招安,跟着陶谦镇压黄巾立下不少战功,居功升至徐州骑都尉,一度成为陶谦军事上的左右手。
老陶家与臧霸的蜜月期很短暂,黄巾起义平定后,臧霸因为与陶谦帐下的大部分文武官员不和,率军出走琅琊郡,屯驻到了琅琊郡的郡治开阳一带,又先后招揽收服了孙观、吴敦、尹礼和昌豨等几支山贼流寇,实力迅速壮大,隐隐与徐州官军形成了分庭抗礼之势。曹老大挥师杀进徐州后,臧霸虽然没有象徐州头号叛徒笮融那么忘恩负义,对陶谦趁火打劫,但也没有听从陶谦的命令,与徐州军队联手抗曹,选择了独力抗击曹军,替陶谦保住了开阳城,也保住了开阳的全城百姓,可谓有过也有功。
所以不管是陶谦还是陶应,对臧霸的感情其实都非常复杂,一边暗恨臧霸不听调遣,妄图割据一方,一边又暗暗欣赏和感激臧霸的立场中立,没有和曹老大或者刘皇叔同流合污——当时臧霸如果倒向了曹老大,现在臧霸如果倒向了刘皇叔,元气大伤的老陶家可就真的彻底伤不起了。也正因为如此,不仅陶谦始终没有放弃笼络和收服臧霸的打算,陶应也决定亲自前往开阳,争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说臧霸,争取把老爸当年的帮凶老走狗重新拉回来,给人才紧缺的自己当打手。
当然了,做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公务员,陶副主任当然不会随便拿自己的小命冒险,所以陶应尽管觉得臧霸没有理由对自己下毒手,但为了谨慎起见,陶应还是没有冒冒失失的直接赶往开阳与臧霸见面,而是先回了一趟梧县的君子军大营,做好了各种安排与准备,然后才领上十余骑北上,赶赴开阳与臧霸见面。
顺便说一句,听到陶应要北上开阳去和臧霸见面后,陶应年轻气盛的堂弟陶基不仅没有反对,还乐得一蹦三尺高,说什么都要拉着刚出成果的八百君子军陪陶应北上,去让臧霸见识见识君子军的恐怖之处,陶应则坚决反对,并且告诉陶基,一是现在的君子军不能过于暴露,二是君子军如果倾巢北上,势必会让臧霸等人生出警惕,反倒横生枝节,好说歹说才把这个血气方刚的堂弟说服,让他留在梧县继续练兵。
梧县距离开阳差不多有五百里路,距离颇远,不过好在有官道可通,加之地势平坦,没有山川河流阻隔,陶应一行又全是骑兵,所以陶应即便没有着急赶路,也只用了四天时间就抵达了琅琊郡境内,又很礼貌的派出了一个亲兵先行前往开阳城,向臧霸知会自己的行程与来意,以免造成误会。
陶应的突然到访很是出乎臧霸和孙观等人的意料,尤其是与刘皇叔走得很近的孙观,当着陶应派来送信的亲兵就肆无忌惮的喊道:“陶应小儿来干什么?难道想来厮杀?他带来了多少兵马?”
“仲台,不得胡言乱语。”臧霸呵斥,又拿起陶应亲兵送来的书信,摇晃着说道:“二公子在书信上说得很清楚,他这次是奉父命前来拜访,有要事与我等协商。而且我军探马也探查得很清楚,二公子除了带有十名亲兵,什么军队都没带,他的身后也没有军队潜伏尾随,由此可见,二公子这一次确实是为了公事才登门拜访。”
“陶应小儿能有什么要事?”孙观不服气的大声冷笑,“该不会是又想把我们骗回徐州,去受那帮徐州名士的耻笑吧?还有让我们回去,又受那帮丹阳兵的欺负吧?”
面对孙观的狂妄叫嚣,陶应一手调教出来的亲兵沉默不语,脸上也是不动声色,真正做到了喜怒不形于色,具有君子风范,但心中却是万分不满。还好,旁边臧霸的另一个左右手吴敦站了出来,向臧霸说道:“宣高兄,不管陶应公子来意如何,他既然执礼遣使,先行知会行踪,那我们就应该以礼相待。况且曹贼兵围徐州之时,是陶应公子孤身深入曹营向曹贼求和,又为徐州百姓赴汤蹈火,自行跳入油锅换取曹贼退兵,如此英雄,我等不应慢怠。”
“曹贼退兵,是因为吕温侯出兵攻打兖州,曹贼不得不退兵去救兖州,与陶应小儿有何相干?”孙观大声反驳。
“就算曹贼是因为吕布退兵,陶公子的壮举都值得人敬佩。”吴敦也是反驳道:“我等屯驻开阳,是因为看不惯徐州那些豪门巨户的脸色,不满陶谦老儿偏袒徐州豪门和丹阳兵,与陶应公子却素无仇隙。而陶应公子舍身救徐州的义举又已名满天下,我等如果慢待于他,或是闭门不纳,传扬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轻视?”
“吴敦兄弟说得对,我们就算不敬陶应的公子身份,也得敬他的义举。”臧霸也很赞同吴敦的观点,站起身来向陶应的亲兵说道:“烦劳贵卒回禀公子,公子大驾光临,骑都尉臧霸全军上下不胜荣幸,明曰公子抵达,臧霸当出城十里,迎接公子。”
陶应的亲兵大喜,赶紧拱手告辞,去向陶应报信,但陶应的亲兵前脚刚走,臧霸却又向众将下令道:“各位兄弟,明天都和我一起去,率领一千甲士出城去迎接陶应公子。记住,要把旗帜打好了,武器带上,全副武装的去迎接陶二公子!”
“诺!”一大帮臧霸军丘八都是欢天喜地的抱拳答应,惟有吴敦再次反对,抱拳说道:“宣高兄,率领一千甲士去迎接陶应公子,是否杀气太重了?让陶应公子误会我们是用武力恫吓于他?”
“我就是要用武力恫吓他。”臧霸冷笑说道:“陶应小儿的来意我很清楚,就是上次的事,想用一个什么托孤重臣的名头骗回徐州,继续去受陶谦老儿的鸟气!我虽然敬他陶应小儿是条汉子,但并不代表我就要跟他走,我要让他见识一下我们琅琊队伍的威武,也顺便让他回去告诉陶谦老儿,我臧霸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得罪了我,他陶谦老儿的徐州刺史宝座,同样坐不稳!”
吴敦一想也是,立即点头同意,不再反对,旁边的孙观则欢呼着大吼道:“臧大哥说得对,要好好吓一吓那个陶应小儿,让他知道我们琅琊军的厉害!告诉出城的弟兄们,刀剑全部给我出鞘,弓弩要上弦,把陶应小儿的尿给吓出来最好!”
第三十一章(上) 约定
时值正午,晴空万里,白花花的太阳晒得地面仿佛冒烟,耀目生疼,臧霸、孙观和吴敦人也开始后悔用武力来恫吓陶二公子的决定了——让一千甲士全副武装的站在这样的大太阳底下,不是让士兵白受罪是什么?
这不,才站了半个多时辰,原本整齐的琅琊臧霸军队伍就已经乱了,原来精神抖擞摩拳擦掌的琅琊军甲士也东倒西歪了,还有之前一直叫嚷着要把陶应吓出尿来的孙观,更是早早就躲到路旁的树林中猛灌水去了,最后臧霸、吴敦、尹礼、昌豨和孙盛等人也扛不住了,全都钻进了路旁的树林躲凉,仅派出几个斥候南下,去探察陶应队伍的位置。
还好,陶应一行的动作很快,又等了片刻,南下的斥候就飞马回报说陶应将至,臧霸等人只得又赶紧钻出树林,命令已经凌乱不堪的士兵重新整队,持戈执戟,全装肃立,又过片刻,十余骑便出现在了臧霸等人的视野之中,此外还有一队臧霸军斥候紧紧跟随,名为保护陶应北上,实为监视。
“哈哈哈哈哈!”一直反感陶应的孙观忽然狂笑起来,指着陶应的队伍大笑道:“各位兄弟,看到没有?和糜大人说的一样,陶应小儿果然骑的是北匈奴矮马,比驴高不了多少的北匈奴矮马!”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陶应一行十余骑骑乘的战马果然全都偏矮,比起旁边臧霸军百人将骑的普通战马都要矮上一个头,没有丝毫威严可言,孙观又喋喋不休的宣扬起从糜芳处听来的陶二公子选马过程,疯狂嘲笑陶应的有眼无珠,不懂军事,极尽贬低之能事。而臧霸和吴敦等人也不由对陶应生出了几分轻蔑,觉得陶应的书呆子名头果然名不虚传,对军旅之事一窍不通,竟然也敢自己建军,自己练兵。
“各位兄弟,其实这个陶应小儿还有一件事更蠢,他用陶谦老儿给的钱粮招募的军队,竟然取了一个名字叫君子军,还打出了两面副旗,一面旗帜上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一面旗帜上也是写五个字,温良恭俭让。你们说说,这样的旗帜到了战场上,会不会让人把大牙笑掉?!”
孙观肆无忌惮的嘲笑声中,陶应的队伍很快来到了臧霸的队伍面前,臧霸之前曾经与陶应见过几次面,对陶应的印象一直都是停留在白面书生那个阶段,这一次久别重逢,陶应给臧霸的新印象是黑了,也壮了,眼睛也有点神采了,只有陶应那一身儒生打扮,依稀还有一些当年那个书呆子陶二公子的模样。
臧霸不是第一次见到陶应,陶应却是真正的第一次与臧霸见面,和陶应想象中差不多,现年实际仅有二十八岁的臧霸满脸粗硬胡须,身材魁梧高大,足足比陶应高出半个头还多,猛然看上去象是三十出头还已经过半,姓格粗暴作风粗豪,但臧霸那双精光四射的铜铃眼,却又让陶应在心中给臧霸增添了一个新印象——绝对是一个外粗里细的狠角色。
“末将骑都尉臧霸,见过公子。”名誉上是陶谦部下的臧霸还算给面子,主动抢到了陶应马前,向陶应抱拳行礼,“四年未见,公子安否?”
“宣高将军,不必多礼。”陶应慌忙下马,向臧霸拱手还礼,道:“宣高将军,论年龄,你是陶应的兄长,论职位你是骑都尉,末将只是点军司马,比你低一级,怎么能让你给末将行礼?岂不是折杀陶应?”
“还算可以,至少没摆架子。”臧霸暗暗点头,又微笑说道:“公子客气,末将向公子行礼,一是公子乃是霸主公之子,二是敬公子的舍身救回徐州的大义之举,与公子的官职高低无关。”
“宣高将军过奖了,些许小事,何足挂齿?”陶应哈哈一笑,又拉着臧霸的手亲热说道:“宣高将军,你我是以平辈论交,若以官职和身份相称,难免生分,还是以兄弟相称比较亲热。宣高兄你比应年长,从今往后,小弟便称你为宣高兄可否?”
“不敢当,实在不敢当。”旁边孙观插嘴,还吴敦拉都拉不住,只是阴阳怪气的说道:“公子乃是士人(士族),臧大哥出身庶民,岂敢与公子以兄弟相称?”
“这位将军言过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庶民与士人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两只耳朵一张嘴?”陶应大笑说道:“汉高祖出身亭长,樊哙屠猪宰狗,萧何县衙小吏,最后他们还不是联手开创大汉四百年基业?出身庶民,有何耻辱可言?况且以宣高兄的身份、地位与功业,这天下士人,又有几人能够企及?”
陶应这个马屁算是拍到位了,出身平民的臧霸等人原本就对自己们的身份十分敏感,也对那些空谈高论、眼高于顶的士族恨之入骨,听到陶应拉出刘邦、樊哙和萧何的例子来贬低士族,抬高百姓,自然是浑身舒坦,对陶应好感大增。以至于就连孙观都闭上了嘴巴,虽谈不上立即扭转对陶应的印象,但也心中生疑,“糜芳小儿说的那些关于陶应小儿的话,是真的吗?”
“公子过奖了。”满意之下,臧霸也放弃了给陶应一个下马威的打算,向陶应做了一个邀请手势,“公子请,末将已在开阳城中备下了粗茶淡饭,请公子入城赴宴。”
“宣高兄,你还是直接叫我明武吧,在你面前,小弟那敢自称公子?咦?”陶应嘴上象抹了蜜一样的客套着,又好象刚刚才发现臧霸等人身后的一千甲士一样,惊呼道:“宣高兄,你怎么带了这么多琅琊将士来迎接小弟,叫小弟如何敢当?”
“这……。”臧霸有些犹豫,不过臧霸也还算是反应敏捷,立即改口道:“公子不要误会,琅琊一带盗匪横行,为了确保公子安全,末将便带了一支队伍出城,前来迎接公子入城。”
“有劳宣高兄了,小弟实不敢当。”陶应就好象真没有看出臧霸的示威之意,又大声称赞道:“久闻兄长善于用兵,今曰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千琅琊将士,个个赛熊胜虎,雄壮不凡,今曰得见,小弟三生有幸矣!”
“这小子嘴怎么这么甜?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臧霸心中嘀咕,嘴上则谦虚道:“公子过奖了,霸听闻公子亦有一军,名曰君子,由公子一手调教而成,在徐州五郡颇有威名,想来那才是熊虎之士,百战之师。”
“你小子是故意的对不对?我的君子军是打过几仗了,不过不是装成强盗就是装成土匪,连曹宏都没摸清楚我的君子军底细,那来的颇有威名?”陶应也是心中嘀咕,嘴上则摇头叹道:“他们不成,我教给他们的战术精髓,他们最多只学到了三成,那算得上什么百战之师?”
说到这,陶应索姓把话转入正题,一边摇头晃脑的欣赏着臧霸军的队伍,一边语带双关的说道:“虎狼之师,虎狼之师啊!可惜,这一支虎狼之师却要闲置在琅琊一隅,不能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明珠暗投,实在可惜,可惜。”
“果然来了。”臧霸心中冷哼,眨巴眨巴铜铃眼,故作不解的说道:“公子此言何意?臧霸的队伍虽然驻扎琅琊,但上次曹贼入寇徐州,臧霸的这支队伍也没有躲起来不理不问,同样与曹豹将军的队伍并肩杀敌,抵御曹贼,公子为何要说闲置在琅琊一隅?”
第 3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