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作者:苍山月
第 269 章
“是……”
好吧,抄着抄着,唐奕脸皮也就厚了。
尹洙没说话,又往后仔细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课本递给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为蒙学之宗师矣!”
众人不禁疑惑,什么作文得尹师鲁如此之高的评价,可与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语?于是都凑到范仲淹身边一同观瞧。
范仲淹翻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
《三字经》。
……
“三、百、千”是中国传统三大启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征着中华姓氏的传承和对文字的认知,而被流传;
《千字文》,因其不重复的千余汉字,也是蒙学识字所用。
《三字经》,则是用极其精简、浅显的文字,记录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的同时,既了解常识,学习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又懂得了的做人做事道理。
可以说,《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最重要、最全面的教材,地位尤在《千字文》、《百家姓》之上。
唐奕为了民学,都把拼音搬出来了,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篇蒙学巨作呢?
只不过,唐奕也不是完全照抄,其中关于历史典故的段落,他只节选到宋之前的句子,像什么:
“炎宋兴,受周禅。十不过千余字,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简直是绝妙!
不但有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又罗列出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先秦诸子的著作。
而史典方面,从三皇治世讲到五代乱国,历朝的经典人物典故也一一收录。
可以说,一个蒙童如果能把此文学通,就基本完成了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尹洙说得一点没错,凭着拼音注音法,还有这篇《三字经》,唐奕便可为蒙学宗师矣!
老头儿想到这儿……
一背手,
转身就走……
唐奕看着老师急行而去的背影,心说,你就不夸我两句?再说,你走就走,把课本还我啊!
他倒不是心痛一本课本,而是那上面有为给孩子们上课做的批注。
唐奕当然不知道,他那本《蒙学》第二天就摆上了赵祯的案头。
……
范仲淹就这么潇洒地走了,另外几位师父却没走。
刚刚唐奕讲了一个时辰,虽然大致上已经明白了拼音的用法,可是,他们还想详细地听听唐奕是怎么传授给孩子们的。而且,这个用墨板白字来教学的方式很新颖,老师父们也想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从那之后,每天上午,唐奕在观澜上院听老师父们讲学,下午则换到民学,老师父听他讲课。
几天听下来,还真让这些名儒听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墨板的好处,还有拼音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唐奕对课时的分配。
以往,尹洙等人给儒生授课,像尹洙、孙复身体情况好的,都是一讲半天;杜衍、柳永因为年岁大了,没有那么好的体力,也是最少一个时辰。
但是,唐奕给童子授课却不然,每课半个时辰,以沙漏记时,从不增减。到点儿下课,让童子歇息半刻,再继续授业。
而且,上节课与下节课从不重复,上节讲了《蒙学》,下节就讲《数术》,两门学问穿插进行。
开始,老师父们还觉得唐奕这样施教有些欠妥,在他们看来,半个时辰根本不够讲嘛?
第 269 章
恋耽美
第 269 章
“是……”
好吧,抄着抄着,唐奕脸皮也就厚了。
尹洙没说话,又往后仔细翻看,待大概看完,才把课本递给范仲淹。
“拼音注音法加之此文,大郎可为蒙学之宗师矣!”
众人不禁疑惑,什么作文得尹师鲁如此之高的评价,可与拼音注音法同日而语?于是都凑到范仲淹身边一同观瞧。
范仲淹翻开的那一页赫然写着:
《三字经》。
……
“三、百、千”是中国传统三大启蒙教材。
《百家姓》,因其象征着中华姓氏的传承和对文字的认知,而被流传;
《千字文》,因其不重复的千余汉字,也是蒙学识字所用。
《三字经》,则是用极其精简、浅显的文字,记录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而其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的同时,既了解常识,学习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又懂得了的做人做事道理。
可以说,《三字经》是古代启蒙教育最重要、最全面的教材,地位尤在《千字文》、《百家姓》之上。
唐奕为了民学,都把拼音搬出来了,又怎么可能放过这篇蒙学巨作呢?
只不过,唐奕也不是完全照抄,其中关于历史典故的段落,他只节选到宋之前的句子,像什么:
“炎宋兴,受周禅。十不过千余字,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涉,简直是绝妙!
不但有生活中的名物常识,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又罗列出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先秦诸子的著作。
而史典方面,从三皇治世讲到五代乱国,历朝的经典人物典故也一一收录。
可以说,一个蒙童如果能把此文学通,就基本完成了对天地万物的认知。
尹洙说得一点没错,凭着拼音注音法,还有这篇《三字经》,唐奕便可为蒙学宗师矣!
老头儿想到这儿……
一背手,
转身就走……
唐奕看着老师急行而去的背影,心说,你就不夸我两句?再说,你走就走,把课本还我啊!
他倒不是心痛一本课本,而是那上面有为给孩子们上课做的批注。
唐奕当然不知道,他那本《蒙学》第二天就摆上了赵祯的案头。
……
范仲淹就这么潇洒地走了,另外几位师父却没走。
刚刚唐奕讲了一个时辰,虽然大致上已经明白了拼音的用法,可是,他们还想详细地听听唐奕是怎么传授给孩子们的。而且,这个用墨板白字来教学的方式很新颖,老师父们也想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从那之后,每天上午,唐奕在观澜上院听老师父们讲学,下午则换到民学,老师父听他讲课。
几天听下来,还真让这些名儒听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除了墨板的好处,还有拼音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唐奕对课时的分配。
以往,尹洙等人给儒生授课,像尹洙、孙复身体情况好的,都是一讲半天;杜衍、柳永因为年岁大了,没有那么好的体力,也是最少一个时辰。
但是,唐奕给童子授课却不然,每课半个时辰,以沙漏记时,从不增减。到点儿下课,让童子歇息半刻,再继续授业。
而且,上节课与下节课从不重复,上节讲了《蒙学》,下节就讲《数术》,两门学问穿插进行。
开始,老师父们还觉得唐奕这样施教有些欠妥,在他们看来,半个时辰根本不够讲嘛?
第 26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