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 作者:苍山月
第 659 章
朝廷推行盐改,为什么还要唐奕来做这几位的工作?
之前就说过,西北盐事,不是几个盐贩子走一点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之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西北军、政两务的各个关节。
政务这一头还好说一点儿,说白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官,现在任上的西北官员要是不听话,换了就是。只要有空缺,大把的人排着队等着上任。
军队这方面,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不与将门打好招呼你就想盐改?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之前就说过,大宋的军制是统、带分离。
统兵调兵枢密院说了算,带兵节制那是兵部三衙的事儿。
将门别看窝囊,也出不了高职,但是,兵部三衙从来都是他们的天下。
士大夫与皇帝都深知不能把武人逼到死角,所以兵部,还有军中一些空饷、外快的龌龊之事,大伙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军能战、满装、不吃空饷,青盐走私就成了西军外快的主要来源,更是将门收拢势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大郎!”潘丰苦着脸。“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唐奕点头,“我知道,所以才把你们叫来商量嘛。”
杨怀玉道:“商量?大郎还是想简单了。”
王咸融也道:“难啊!”
唐奕一翻白眼,“好办老子自己就办了,找你们干屁!?”
……
第409章 军制之弊
按说,西北就算将门势力复杂,如今大宋有些实力的将门曹潘王杨都在这儿,只缺一个石家,真想动,就是几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问题在哪儿呢?
还是大宋的军制问题。
宋朝军队分为四类:
禁军,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
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
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
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
所以,当初老曹以一营厢兵打出了昆仑关阻击战,朝中才会无人敢信,都觉得太假了。
至于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
所以,所有武力的重心,实际都在禁军。
全国需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而问题,正出在这个“番戍”之上。
人们在议论宋朝兵制时,大都加以诋毁。认为唐朝之所以强,宋朝之所以弱,是因为宋朝废除了藩镇。
这纯属扯蛋!
唐朝强盛时根本没有藩镇。到玄宗设立藩镇时,是因为国运渐衰改取守势了。
战略后移,把重心放在经营自己的边境上,这才是藩镇形成的原因。
至于藩镇的利弊且不去论它,只说大宋。
宋朝的兵是全出于招募的,和府兵制相反。人们又认为这是宋代兵制的一个缺点,其实不然。
募兵制,虽有其缺点,但在经济上,以及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民间的奸悍无赖之徒,必须要有他的归容之处,最好是能惩治之、感化之,改变他的本质。
此辈在经济上,就是所谓“无赖”,他不能勤事生产,欲惩治之、感化之极难。只有在军队之中,规律最为森严,才可能约束他,使之改变(当今社会也存在类似情况)。
这种人在军队里呆上10年到20年后,已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人的本质会改变,可以从事生产,变做一个良民了。
这也是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终宋三百年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之一。就算有反,也没出去一省之地。
遇饥灾之年,收乡壮以充禁军。想想,年轻的刺头儿都被收走了,老百姓还怎么反?
而从经济上说,本来就宜于分业,平民出饷养兵,全不过问战事,对经济建设是有益无损的。若实行府兵制,则举国皆兵,实至今日乃有此需要。
可兵若真能御敌,平民原不需全体当兵。所以说,募兵之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大宋立法有其深意,只不过所行不能副其所期,利未形而害已见罢了。
而刚刚说到番戍的问题,兵力的逐渐腐败,番戍之制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便于指挥统驭。
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悉地形,又和当地的百姓没有联络,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劳财何其之巨?
第 659 章
恋耽美
第 659 章
朝廷推行盐改,为什么还要唐奕来做这几位的工作?
之前就说过,西北盐事,不是几个盐贩子走一点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之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西北军、政两务的各个关节。
政务这一头还好说一点儿,说白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官,现在任上的西北官员要是不听话,换了就是。只要有空缺,大把的人排着队等着上任。
军队这方面,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不与将门打好招呼你就想盐改?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之前就说过,大宋的军制是统、带分离。
统兵调兵枢密院说了算,带兵节制那是兵部三衙的事儿。
将门别看窝囊,也出不了高职,但是,兵部三衙从来都是他们的天下。
士大夫与皇帝都深知不能把武人逼到死角,所以兵部,还有军中一些空饷、外快的龌龊之事,大伙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军能战、满装、不吃空饷,青盐走私就成了西军外快的主要来源,更是将门收拢势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大郎!”潘丰苦着脸。“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唐奕点头,“我知道,所以才把你们叫来商量嘛。”
杨怀玉道:“商量?大郎还是想简单了。”
王咸融也道:“难啊!”
唐奕一翻白眼,“好办老子自己就办了,找你们干屁!?”
……
第409章 军制之弊
按说,西北就算将门势力复杂,如今大宋有些实力的将门曹潘王杨都在这儿,只缺一个石家,真想动,就是几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问题在哪儿呢?
还是大宋的军制问题。
宋朝军队分为四类:
禁军,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
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
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
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
所以,当初老曹以一营厢兵打出了昆仑关阻击战,朝中才会无人敢信,都觉得太假了。
至于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
所以,所有武力的重心,实际都在禁军。
全国需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而问题,正出在这个“番戍”之上。
人们在议论宋朝兵制时,大都加以诋毁。认为唐朝之所以强,宋朝之所以弱,是因为宋朝废除了藩镇。
这纯属扯蛋!
唐朝强盛时根本没有藩镇。到玄宗设立藩镇时,是因为国运渐衰改取守势了。
战略后移,把重心放在经营自己的边境上,这才是藩镇形成的原因。
至于藩镇的利弊且不去论它,只说大宋。
宋朝的兵是全出于招募的,和府兵制相反。人们又认为这是宋代兵制的一个缺点,其实不然。
募兵制,虽有其缺点,但在经济上,以及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民间的奸悍无赖之徒,必须要有他的归容之处,最好是能惩治之、感化之,改变他的本质。
此辈在经济上,就是所谓“无赖”,他不能勤事生产,欲惩治之、感化之极难。只有在军队之中,规律最为森严,才可能约束他,使之改变(当今社会也存在类似情况)。
这种人在军队里呆上10年到20年后,已经过长期的训练,大多数人的本质会改变,可以从事生产,变做一个良民了。
这也是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终宋三百年没有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之一。就算有反,也没出去一省之地。
遇饥灾之年,收乡壮以充禁军。想想,年轻的刺头儿都被收走了,老百姓还怎么反?
而从经济上说,本来就宜于分业,平民出饷养兵,全不过问战事,对经济建设是有益无损的。若实行府兵制,则举国皆兵,实至今日乃有此需要。
可兵若真能御敌,平民原不需全体当兵。所以说,募兵之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有其相当的价值。
大宋立法有其深意,只不过所行不能副其所期,利未形而害已见罢了。
而刚刚说到番戍的问题,兵力的逐渐腐败,番戍之制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便于指挥统驭。
而兵士居其地不久,既不熟悉地形,又和当地的百姓没有联络,三年番代一次,道途之费却等于三年一次出征,劳财何其之巨?
第 65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