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级烟枪王
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尚投效
大家方才落座,吴丽就急不可耐的问:“小伯,我瑜儿他现在在哪?他当初跟人家说是去投小伯你的,你没有见到他么?”
“弟妹不用急,瑜儿他一切安好。”周尚冲吴丽压压手道:“他这小子,自幼聪明,学东西举一反三。他来投我时,年纪虽少,但已经尽显其才学,举止不凡。”
周尚似是吹赞了周瑜一翻才再道:“我在袁术帐下做事,发现袁术其人,心胸狭隘,心狠手辣,又极其好大喜功,喜欢别人对他拍马奉承。如果谁做得不对不好,动辄就是处死,因此,周尚在其帐下做事,一直都不怎么安心,吾观其,必不是那种成大器的枭雄霸主,仅只是一个依靠祖上的荣光,勉强可以割据一地罢了。假以时日,他肯定会遭至败亡。”
吴丽见周尚说着,却说起来这些与他儿子周瑜没关的事,当真的有点急了,带着哀求似的道:“小伯,人家只想知道瑜儿现在的情况怎么了,他还好吗?”
“吴姐。先听周大人说,放心吧。我保证周瑜没有事的。”刘易举手,动作温柔的对吴丽做了一个安心的手势。
周尚听到刘易称吴氏为吴姐,不由古怪的看了刘易一眼,便继续说道:“太傅说的对,弟妹别急。就是因为我看到袁术的为人不堪,所以,才不敢收留周瑜。我担心,万一让袁术发现周瑜的才华,他必定要周瑜为其效命。而以周瑜的性子,他未必肯做袁术的走狗,万一周瑜冲撞了袁术的话,怕就会有杀身之祸。”
“哦?周尚大人,你目前也身为袁术的部下。他也如此信任的任命你为丹阳太守,你为何还要在背后说袁术……”
“呃……太傅,这并不是周某要在背后说自家主公袁术的坏话。而是,周某所说的,其实都是一些实话。”周尚解释着道:“说实在的,袁术帐下,以及袁术任命的众多扬州各郡的官员,又有几个真心归顺于他?我们这些扬州本地的官员,哪一个不都是迫于袁术淫威,不得不在他的帐下效命。说真的。扬州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一家老小,都在扬州之地,无处可逃,所以。唯有投效袁术,才可以安生下来。”
“刘某明白了。”刘易听周尚如此说。心里就马上明白。原来,周尚并非是真正效力于袁术的,这个,其实刘易也早知道,只是,自己与周尚交浅言深。这才第一次见面罢了,他就敢在自己的面前说袁术的坏话,很明确的表达出对袁术的不满,这让刘易对周尚的言词感到有些奇怪罢了。
“其实。真正愿意替袁术卖命的,都是一些平时人品不行,专干歪门邪道的事的人,他们才与袁术一拍即合。至于不少扬州官员,他们的内心里,都是不耻于与袁术为伍的。”周尚接着说道:“周瑜那小子,他一见到周某,就对周某表达了不满,说周某怎么还在袁术的帐下做事?并对袁术表达出种种的不屑。由此,我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不会为袁术办事的。也正好,孙策那小子,来投袁术,周瑜与孙策,自小便私交莫逆,他一听孙策要投袁术,他就急了。说要去找孙策,阻止孙策。”
“啊,原来他还真的与策儿在一起啊。”吴夫人听周尚说到孙策,禁不住有点激动,情不自禁的抓着刘易的手臂摇了一下。
刘易也早与吴夫人她们说过自己的猜测,只是她们都半信半疑罢了。现在听周尚说到周瑜果然是去打孙策了,这就等于刘易所说的,果然是真的。
“是啊,周瑜现在就和孙策在一起。”周尚道:“后来,他们又一起到了吴郡富春。周某之所以要主动来丹阳为太守,其实,也就是我这个周瑜侄子的意思。弟妹,你放心啊,周瑜好得很,估计,他会在这几天来曲阿,你再等几天,便能见到他了。”
“什么?瑜儿要来曲阿?”吴丽一听,脸色一喜,惊喜无比的道:“那、那真是太好了……”
刘易此时却问:“周尚大人,你说,你来丹阳为太守,还是周瑜的意思?”
“这、这个……”周尚此刻有一种说漏了嘴的尴尬,心里考虑着要不要把这些事儿说给刘易知道。
“具体的,周尚大人你不用说。就说是不是周瑜的建议,让你主动向袁术要求到曲阿来的就是了。”刘易见周尚为难的样子,心里便猜到其中可能不是这么的简单,怕肯定会另有隐情。
“是的,是瑜儿的意思。他来信让我向袁术请求来丹阳的。”周尚点头道。
刘易抬头看了看四周,然后向周尚打眼色,让他把无关的下人都退下去。
周尚一看便会意,他的心里也早有此意,便对一直陪同着他的那些官员将领道:“各位将军,现在,我与家人说说家事,明天再设宴一起为太傅接风,现在,各位将军先退下吧,我们刚到曲阿不久,百废待兴,许多城里的事,还要多多倚仗诸位。”
“太守大人,那我等先行告退,太傅,明天再见。”一众陪同周尚迎接刘易进城的将领,见周尚明确让他们退下了,只好一一告退。
他们一起到了官衙的,都与刘易见过,不过,他们都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些随从亲将罢了。但刘易也担心人多口杂,所以,才会让周尚屏退。
“周尚大人,我们从寿春退兵回来之前,曾见过袁术,并且当面向他问了周尚大人的去处。那时候,他说到你的时候,神色有些古怪,恐怕,他已经对你有了提防之心,或者说,他并不是十分信任你,所以,你要曲阿一定要小心。”刘易道:“当时,袁术也说了,他派了不少官员及官兵随你一起来曲阿的。那些人,应该都是袁术的真正亲信的人吧?估计是派来监视着你的。”
“这个周某知道,不过,周某堂堂正正,也不怕他们的监督。”周尚道。
“非也。”刘易似笑非笑的对他道:“周尚大人,你来丹阳,恐怕不仅是来为袁术管治曲阿城吧?那周瑜给你的信,肯定有跟你说了什么。”
周尚的脸色一变,道:“没有,我这侄子。天资聪明,有时候,连周某也觉不及,他只是给我分折了一下在寿春,在袁术那里做事。的确是没有什么的出路,所以。才会选择离开寿春。”
“呵呵。算了,让我猜一猜周瑜给你的信是说什么的吧。”刘易道:“刚才人多,也不好说出来。现在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你也不用隐瞒了。周瑜让你来丹阳,估计是他准备谋取曲阿了。或者说。这是他谋取吴郡的一个开始。”
“你是周瑜的伯父,心里自然是向着周瑜的。你做了丹阳太守,通过你,便可以更好的控制了丹阳地区。当然。名义上,你还是属于袁术的部属,可实际,却在为孙策、周瑜办事。我说的这些,对吧?”刘易微笑着对周尚道。
“呃,太傅还真的是目光如炬,既然你已经猜到了,我也不隐瞒了。”周尚有点光棍的道:“没错,周瑜与孙策想要发展,必须要尽快夺取整个吴郡,可是,他们现在受困于富春等几个城镇的区域,一时难以扩大势力范围。因此,唯有跳出固定的势力地盘,只要把曲阿控制在手上,便可以从吴郡的南北两端出兵,把吴郡收归手里。”
“呵呵,果然如此,刚才你说,周瑜这几天会来曲阿,估计,他是带着一军来的吧?”刘易又笑问道。
“没错,现在曲阿的守军,是袁术的心腹将军所率,连我这个太守也难以调动,如果他们不派兵来控制曲阿,凭周某这个名义上的丹阳太守,是做不到把丹阳变成是孙策的势力地盘的。”
“嗯,的确,你现在,一直都在袁术的人的监视当中,做什么事,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刘易点头,话题一转又道:“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周瑜过几天真的率军来了,那么,就算让你们顺利的从袁术的军中夺到了曲阿城,可是,以你们现在的实力,能守得住么?”
“这、这个……”周尚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袁术就不说了,他现在被我威吓了一翻,只要我们的水军还在,他的军队估计就不会再来了。你们夺下曲阿便夺下了,他也不敢出兵来抢回。可是,你们想想,还有建业刘繇呢?丹阳原本就是他的领地,被袁术夺去了,他不想夺回来?严白虎呢?你们一天不能铲除严白虎,你们就一天不得安宁。”
“额,这、这个,到时候是孙策及周瑜的事了,现在,周某只是想尽快恢复曲阿的秩序。”周尚听刘易说到太长远去了,打断刘易的话道:“太傅,其实,什么都是假的。你能到曲阿来,我周某是最高兴的。”
“嗯?我来了你高兴什么?”刘易觉得周尚有点莫明其妙。
“是这样的。曲阿城,可以说是长江口的一个大城,原来的人口,怕有大大几十万。”周尚一脸诚挚的道:“可是,历经过几次的动乱,城内估计还有二十来万的百姓。现在,城里的百姓,经过一连几翻的兵祸,他们的钱粮,都被掠过一空。周某来丹阳之前,袁术夺取丹阳之后,命人搜刮了两三天,已经把搜刮所得的钱粮全数送到了寿春去。所以,眼下,曲阿的百姓,已经断粮了。周某现在什么都不想管,也不想将来谁夺得丹阳,只是想太傅能对曲阿的百姓施施援手,救一救曲阿的百姓。”
刘易看着周尚,看到他眼神坦然,不似是说假的样子。
其实,任何一座城镇,只要历经过兵祸,其城镇内的百姓,都肯定会有所损失。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但是这个钱粮从何而来?无一不是从百姓的身上来。所以,先不说原来的守城军会不会对城内的百姓进行掠夺,攻下城来的军队,他们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向百姓收取钱粮。像袁术这个家伙的军队,军纪不严,其军士。私下里都会对百姓动手抢掠,所以,这天下,没有几支军队会像刘易的新汉军那般,攻下城后,不会对城内的百姓掠夺的。
“周尚大人,曲阿的情况,果真已经到了如此艰难的情况?”
“是的,不信,太傅可以走仿一下城里的百姓。他们早便断粮,现在,他们所吃喝的,还是周某从寿春带来的粮食。因为周某把军粮都分给了百姓,现在。军中的军士,对周某都有意见了。”
刘易不由对周尚有点另眼相看。其实。周尚的所作所为。也比较对刘易的胃口。他到了丹阳之后,并不是想着如何谋取利益,反而把属于军队的粮食都拿出去济民,这个,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周尚先生,其实。我到过你们舒县周家,你们周家算是大富之家,为何你不自家拿出钱粮来救济百姓?”刘易并没有一口答应拿出钱粮来救济曲阿的百姓,而是问周尚道:“既然你准备把丹阳献给侄子周瑜。自己出钱粮来救济民众,可尽得民心,将来,也利于你们的管治,为何要向我伸出求助之手呢?你就不怕我刘易顺手夺取了曲阿?”
“不瞒太傅,周某已经命人回周家运来钱粮,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几天之内粮食还没到,那么,曲阿的二十万百姓就不能生存下去了。至于最终谁得丹阳,我周某并不在乎。只要是能为百姓好的,我周某欢迎他们来治理曲阿。”周尚站了起来,冲刘易深深的躬了一躬身道:“太傅治理洛阳、并洲,以及以前救援巨鹿、设立大泽坡新城、洞庭湖新洲新城救援百姓的事,世人谁能不知道?世人皆知道太傅是真心为了大汉百姓的人,所以,若太傅能统领曲阿,那就早好不过。周尚不才,愿追随太傅,为太傅效力。”
刘易听周尚居然要向自己效忠,心里不禁大感诧异。心里还真的没有一点准备,也从来都没有想到周尚会向自己效忠的。
周尚不是投孙策的么?他的侄儿周瑜,已经很明确的投效了孙策,他为何还想着向自己投效呢?还有,周瑜近几天便会率军来曲阿,要从他的手上接收曲阿了,如今他投效自己,自己若接受了的话,也随时可以占了曲阿城,那么,到时周尚又如何向周瑜解释呢?
所以,一时间,刘易还真的不知道要不要接受周尚的效忠为好。
犹豫之下,刘易道:“周尚大人,不必如此,刘某有一事不明,请问,周尚大人为何不投效孙策而是投效我呢?要知道,你侄儿周瑜,现在为孙策效力了啊。”
“投效孙策?”周尚却一脸奇怪的道:“周尚为何要投效孙策?孙策不是太傅的弟子么?将来,孙策也应该归新汉朝所治,周某观察了不少天下诸侯,发现,最能给进姓带来好生活的,就是太傅你。若不是以前不方便,周某早便想到洛阳去投太傅了。”
“呃,这样啊,那就最好了。”刘易呆了一下,赶紧站起来,对周尚一躬身道:“我们新汉朝永远都欢迎像周尚大人这样的有才有志之士的报效。周尚大人能投效在下,这实在是大汉百姓之福。”
“主公,请受周某一拜。”周尚听刘易同意了,马上高兴的出席,跪在刘易面前。
刘易赶紧上前去把周尚扶了起来。
刘易现在,也总算明白了。原来,周尚还周尚,周瑜还周瑜。
周瑜之所以投效孙策,拜孙策为主,那是因为周瑜与孙策的私交关系好,另外,也因为孙坚与周瑜一家常有往来,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别是相对于周瑜而言。所以,孙坚一死,周瑜也落难。如此,周瑜才会第一时间去投孙策。
而周尚呢?他虽然和周瑜是叔侄。可是,他却是一个相对**的人,以前,他与孙坚并没有太多的并系,与孙坚也不熟。现在,孙策声名还不够显亮,还只是一个小子,周尚估计是不会主动向一个小子投效的。
这个,其实也并非是周尚一个人如此,眼下,江东地区,那些早已经成名的人物,哪个会主动的甚至谁会想过会投效孙策这个半大的小子?
眼下,孙策的手下将领,怕大多都还是当初追随孙坚的旧部,新投靠孙策的人肯定不多。这也说明,也很好的解释了孙策为何在吴郡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的真正原因。
归根到底,天下的人,还是对孙策的名字不太熟悉,还不知道孙策的厉害,根本就没有投效孙策的心思。
所以,周尚现在向刘易表示效忠,这也能触释得过去了。
他既然一早便看出袁术不成大器,那么,换一个主公是肯定的,但是,这个人是谁呢?在碰上刘易之后,怕就没有谁比刘易更值得他效忠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尚投效
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尚投效
大家方才落座,吴丽就急不可耐的问:“小伯,我瑜儿他现在在哪?他当初跟人家说是去投小伯你的,你没有见到他么?”
“弟妹不用急,瑜儿他一切安好。”周尚冲吴丽压压手道:“他这小子,自幼聪明,学东西举一反三。他来投我时,年纪虽少,但已经尽显其才学,举止不凡。”
周尚似是吹赞了周瑜一翻才再道:“我在袁术帐下做事,发现袁术其人,心胸狭隘,心狠手辣,又极其好大喜功,喜欢别人对他拍马奉承。如果谁做得不对不好,动辄就是处死,因此,周尚在其帐下做事,一直都不怎么安心,吾观其,必不是那种成大器的枭雄霸主,仅只是一个依靠祖上的荣光,勉强可以割据一地罢了。假以时日,他肯定会遭至败亡。”
吴丽见周尚说着,却说起来这些与他儿子周瑜没关的事,当真的有点急了,带着哀求似的道:“小伯,人家只想知道瑜儿现在的情况怎么了,他还好吗?”
“吴姐。先听周大人说,放心吧。我保证周瑜没有事的。”刘易举手,动作温柔的对吴丽做了一个安心的手势。
周尚听到刘易称吴氏为吴姐,不由古怪的看了刘易一眼,便继续说道:“太傅说的对,弟妹别急。就是因为我看到袁术的为人不堪,所以,才不敢收留周瑜。我担心,万一让袁术发现周瑜的才华,他必定要周瑜为其效命。而以周瑜的性子,他未必肯做袁术的走狗,万一周瑜冲撞了袁术的话,怕就会有杀身之祸。”
“哦?周尚大人,你目前也身为袁术的部下。他也如此信任的任命你为丹阳太守,你为何还要在背后说袁术……”
“呃……太傅,这并不是周某要在背后说自家主公袁术的坏话。而是,周某所说的,其实都是一些实话。”周尚解释着道:“说实在的,袁术帐下,以及袁术任命的众多扬州各郡的官员,又有几个真心归顺于他?我们这些扬州本地的官员,哪一个不都是迫于袁术淫威,不得不在他的帐下效命。说真的。扬州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一家老小,都在扬州之地,无处可逃,所以。唯有投效袁术,才可以安生下来。”
“刘某明白了。”刘易听周尚如此说。心里就马上明白。原来,周尚并非是真正效力于袁术的,这个,其实刘易也早知道,只是,自己与周尚交浅言深。这才第一次见面罢了,他就敢在自己的面前说袁术的坏话,很明确的表达出对袁术的不满,这让刘易对周尚的言词感到有些奇怪罢了。
“其实。真正愿意替袁术卖命的,都是一些平时人品不行,专干歪门邪道的事的人,他们才与袁术一拍即合。至于不少扬州官员,他们的内心里,都是不耻于与袁术为伍的。”周尚接着说道:“周瑜那小子,他一见到周某,就对周某表达了不满,说周某怎么还在袁术的帐下做事?并对袁术表达出种种的不屑。由此,我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不会为袁术办事的。也正好,孙策那小子,来投袁术,周瑜与孙策,自小便私交莫逆,他一听孙策要投袁术,他就急了。说要去找孙策,阻止孙策。”
“啊,原来他还真的与策儿在一起啊。”吴夫人听周尚说到孙策,禁不住有点激动,情不自禁的抓着刘易的手臂摇了一下。
刘易也早与吴夫人她们说过自己的猜测,只是她们都半信半疑罢了。现在听周尚说到周瑜果然是去打孙策了,这就等于刘易所说的,果然是真的。
“是啊,周瑜现在就和孙策在一起。”周尚道:“后来,他们又一起到了吴郡富春。周某之所以要主动来丹阳为太守,其实,也就是我这个周瑜侄子的意思。弟妹,你放心啊,周瑜好得很,估计,他会在这几天来曲阿,你再等几天,便能见到他了。”
“什么?瑜儿要来曲阿?”吴丽一听,脸色一喜,惊喜无比的道:“那、那真是太好了……”
刘易此时却问:“周尚大人,你说,你来丹阳为太守,还是周瑜的意思?”
“这、这个……”周尚此刻有一种说漏了嘴的尴尬,心里考虑着要不要把这些事儿说给刘易知道。
“具体的,周尚大人你不用说。就说是不是周瑜的建议,让你主动向袁术要求到曲阿来的就是了。”刘易见周尚为难的样子,心里便猜到其中可能不是这么的简单,怕肯定会另有隐情。
“是的,是瑜儿的意思。他来信让我向袁术请求来丹阳的。”周尚点头道。
刘易抬头看了看四周,然后向周尚打眼色,让他把无关的下人都退下去。
周尚一看便会意,他的心里也早有此意,便对一直陪同着他的那些官员将领道:“各位将军,现在,我与家人说说家事,明天再设宴一起为太傅接风,现在,各位将军先退下吧,我们刚到曲阿不久,百废待兴,许多城里的事,还要多多倚仗诸位。”
“太守大人,那我等先行告退,太傅,明天再见。”一众陪同周尚迎接刘易进城的将领,见周尚明确让他们退下了,只好一一告退。
他们一起到了官衙的,都与刘易见过,不过,他们都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只是一些随从亲将罢了。但刘易也担心人多口杂,所以,才会让周尚屏退。
“周尚大人,我们从寿春退兵回来之前,曾见过袁术,并且当面向他问了周尚大人的去处。那时候,他说到你的时候,神色有些古怪,恐怕,他已经对你有了提防之心,或者说,他并不是十分信任你,所以,你要曲阿一定要小心。”刘易道:“当时,袁术也说了,他派了不少官员及官兵随你一起来曲阿的。那些人,应该都是袁术的真正亲信的人吧?估计是派来监视着你的。”
“这个周某知道,不过,周某堂堂正正,也不怕他们的监督。”周尚道。
“非也。”刘易似笑非笑的对他道:“周尚大人,你来丹阳,恐怕不仅是来为袁术管治曲阿城吧?那周瑜给你的信,肯定有跟你说了什么。”
周尚的脸色一变,道:“没有,我这侄子。天资聪明,有时候,连周某也觉不及,他只是给我分折了一下在寿春,在袁术那里做事。的确是没有什么的出路,所以。才会选择离开寿春。”
“呵呵。算了,让我猜一猜周瑜给你的信是说什么的吧。”刘易道:“刚才人多,也不好说出来。现在在场的,都是自己人,你也不用隐瞒了。周瑜让你来丹阳,估计是他准备谋取曲阿了。或者说。这是他谋取吴郡的一个开始。”
“你是周瑜的伯父,心里自然是向着周瑜的。你做了丹阳太守,通过你,便可以更好的控制了丹阳地区。当然。名义上,你还是属于袁术的部属,可实际,却在为孙策、周瑜办事。我说的这些,对吧?”刘易微笑着对周尚道。
“呃,太傅还真的是目光如炬,既然你已经猜到了,我也不隐瞒了。”周尚有点光棍的道:“没错,周瑜与孙策想要发展,必须要尽快夺取整个吴郡,可是,他们现在受困于富春等几个城镇的区域,一时难以扩大势力范围。因此,唯有跳出固定的势力地盘,只要把曲阿控制在手上,便可以从吴郡的南北两端出兵,把吴郡收归手里。”
“呵呵,果然如此,刚才你说,周瑜这几天会来曲阿,估计,他是带着一军来的吧?”刘易又笑问道。
“没错,现在曲阿的守军,是袁术的心腹将军所率,连我这个太守也难以调动,如果他们不派兵来控制曲阿,凭周某这个名义上的丹阳太守,是做不到把丹阳变成是孙策的势力地盘的。”
“嗯,的确,你现在,一直都在袁术的人的监视当中,做什么事,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刘易点头,话题一转又道:“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周瑜过几天真的率军来了,那么,就算让你们顺利的从袁术的军中夺到了曲阿城,可是,以你们现在的实力,能守得住么?”
“这、这个……”周尚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袁术就不说了,他现在被我威吓了一翻,只要我们的水军还在,他的军队估计就不会再来了。你们夺下曲阿便夺下了,他也不敢出兵来抢回。可是,你们想想,还有建业刘繇呢?丹阳原本就是他的领地,被袁术夺去了,他不想夺回来?严白虎呢?你们一天不能铲除严白虎,你们就一天不得安宁。”
“额,这、这个,到时候是孙策及周瑜的事了,现在,周某只是想尽快恢复曲阿的秩序。”周尚听刘易说到太长远去了,打断刘易的话道:“太傅,其实,什么都是假的。你能到曲阿来,我周某是最高兴的。”
“嗯?我来了你高兴什么?”刘易觉得周尚有点莫明其妙。
“是这样的。曲阿城,可以说是长江口的一个大城,原来的人口,怕有大大几十万。”周尚一脸诚挚的道:“可是,历经过几次的动乱,城内估计还有二十来万的百姓。现在,城里的百姓,经过一连几翻的兵祸,他们的钱粮,都被掠过一空。周某来丹阳之前,袁术夺取丹阳之后,命人搜刮了两三天,已经把搜刮所得的钱粮全数送到了寿春去。所以,眼下,曲阿的百姓,已经断粮了。周某现在什么都不想管,也不想将来谁夺得丹阳,只是想太傅能对曲阿的百姓施施援手,救一救曲阿的百姓。”
刘易看着周尚,看到他眼神坦然,不似是说假的样子。
其实,任何一座城镇,只要历经过兵祸,其城镇内的百姓,都肯定会有所损失。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但是这个钱粮从何而来?无一不是从百姓的身上来。所以,先不说原来的守城军会不会对城内的百姓进行掠夺,攻下城来的军队,他们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向百姓收取钱粮。像袁术这个家伙的军队,军纪不严,其军士。私下里都会对百姓动手抢掠,所以,这天下,没有几支军队会像刘易的新汉军那般,攻下城后,不会对城内的百姓掠夺的。
“周尚大人,曲阿的情况,果真已经到了如此艰难的情况?”
“是的,不信,太傅可以走仿一下城里的百姓。他们早便断粮,现在,他们所吃喝的,还是周某从寿春带来的粮食。因为周某把军粮都分给了百姓,现在。军中的军士,对周某都有意见了。”
刘易不由对周尚有点另眼相看。其实。周尚的所作所为。也比较对刘易的胃口。他到了丹阳之后,并不是想着如何谋取利益,反而把属于军队的粮食都拿出去济民,这个,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周尚先生,其实。我到过你们舒县周家,你们周家算是大富之家,为何你不自家拿出钱粮来救济百姓?”刘易并没有一口答应拿出钱粮来救济曲阿的百姓,而是问周尚道:“既然你准备把丹阳献给侄子周瑜。自己出钱粮来救济民众,可尽得民心,将来,也利于你们的管治,为何要向我伸出求助之手呢?你就不怕我刘易顺手夺取了曲阿?”
“不瞒太傅,周某已经命人回周家运来钱粮,只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如果几天之内粮食还没到,那么,曲阿的二十万百姓就不能生存下去了。至于最终谁得丹阳,我周某并不在乎。只要是能为百姓好的,我周某欢迎他们来治理曲阿。”周尚站了起来,冲刘易深深的躬了一躬身道:“太傅治理洛阳、并洲,以及以前救援巨鹿、设立大泽坡新城、洞庭湖新洲新城救援百姓的事,世人谁能不知道?世人皆知道太傅是真心为了大汉百姓的人,所以,若太傅能统领曲阿,那就早好不过。周尚不才,愿追随太傅,为太傅效力。”
刘易听周尚居然要向自己效忠,心里不禁大感诧异。心里还真的没有一点准备,也从来都没有想到周尚会向自己效忠的。
周尚不是投孙策的么?他的侄儿周瑜,已经很明确的投效了孙策,他为何还想着向自己投效呢?还有,周瑜近几天便会率军来曲阿,要从他的手上接收曲阿了,如今他投效自己,自己若接受了的话,也随时可以占了曲阿城,那么,到时周尚又如何向周瑜解释呢?
所以,一时间,刘易还真的不知道要不要接受周尚的效忠为好。
犹豫之下,刘易道:“周尚大人,不必如此,刘某有一事不明,请问,周尚大人为何不投效孙策而是投效我呢?要知道,你侄儿周瑜,现在为孙策效力了啊。”
“投效孙策?”周尚却一脸奇怪的道:“周尚为何要投效孙策?孙策不是太傅的弟子么?将来,孙策也应该归新汉朝所治,周某观察了不少天下诸侯,发现,最能给进姓带来好生活的,就是太傅你。若不是以前不方便,周某早便想到洛阳去投太傅了。”
“呃,这样啊,那就最好了。”刘易呆了一下,赶紧站起来,对周尚一躬身道:“我们新汉朝永远都欢迎像周尚大人这样的有才有志之士的报效。周尚大人能投效在下,这实在是大汉百姓之福。”
“主公,请受周某一拜。”周尚听刘易同意了,马上高兴的出席,跪在刘易面前。
刘易赶紧上前去把周尚扶了起来。
刘易现在,也总算明白了。原来,周尚还周尚,周瑜还周瑜。
周瑜之所以投效孙策,拜孙策为主,那是因为周瑜与孙策的私交关系好,另外,也因为孙坚与周瑜一家常有往来,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别是相对于周瑜而言。所以,孙坚一死,周瑜也落难。如此,周瑜才会第一时间去投孙策。
而周尚呢?他虽然和周瑜是叔侄。可是,他却是一个相对**的人,以前,他与孙坚并没有太多的并系,与孙坚也不熟。现在,孙策声名还不够显亮,还只是一个小子,周尚估计是不会主动向一个小子投效的。
这个,其实也并非是周尚一个人如此,眼下,江东地区,那些早已经成名的人物,哪个会主动的甚至谁会想过会投效孙策这个半大的小子?
眼下,孙策的手下将领,怕大多都还是当初追随孙坚的旧部,新投靠孙策的人肯定不多。这也说明,也很好的解释了孙策为何在吴郡并没有太大的发展的真正原因。
归根到底,天下的人,还是对孙策的名字不太熟悉,还不知道孙策的厉害,根本就没有投效孙策的心思。
所以,周尚现在向刘易表示效忠,这也能触释得过去了。
他既然一早便看出袁术不成大器,那么,换一个主公是肯定的,但是,这个人是谁呢?在碰上刘易之后,怕就没有谁比刘易更值得他效忠了。
第四百二十一章 周尚投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