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作者:三胖
第 174 章
梁省长愣了一下,哈哈笑了,道:“越大的结晶,赚到的外汇越多。”
“还有光泽度,通透的橙色光泽的结晶是最好的。”沈所长在这方面颇有自信,特意举了几个例子。
梁省长无可无不可的听着,颜色毕竟不像是大小那么容易判断,须臾,他又问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成品。”
管慎看了一下表,道:“半个小时以内。我们还安排了辅酶q10的药用说明。”
“那我们坐一下。”梁省长觉得有些累了,让人搬来了椅子,坐在那里听讲解。
捷利康的首席技术官特拉普特意从国外飞过来,就是为了观察西捷制药厂,同时做今天的讲解。
由英国专家来解释,说服力显然够强。
沈平辉自诩是河东省数一数二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员,可面对一名英国专家,他也颇有些心虚,后退了一步,让出了讲解位置。
特拉普用浓重的口音,不紧不慢的说话,每一个句子,都会听懂,让人翻译出来。
这个进度慢的恼人,却给第一批辅酶q10的出炉争取了时间。
随着轻轻的“咔嗒”声响起,杨锐亲自将第一炉的辅酶q10取了出来,放在梁省长面前的桌子上。
“像是炼丹似的!”不知是谁,开了一个玩笑,得到了轰然的畅笑。
特拉普得到了翻译的提醒,才听懂他们说什么,笑着道:“生物制药的确很像是炼丹……哦……这是第一次见!”
沈平辉站了起来,瞳孔聚的仿佛护食的野猫似的。
吕云芬更是看看托盘上的辅酶q10,看看杨锐,再看看托盘上的辅酶q10,再看看杨锐……
“你们用的仪器,这么厉害?”沈平辉不相信的拈起一粒辅酶q10的结晶。
它有米粒的大小,从绝对值来说,不能称之为大,但以80年代初的标准来说,这东西就像是一颗三两重的钻石般显眼。
钻石能刨出大粒的,生物制品可不是说变大就能变大的。
这意味着一系列的改变。
沈平辉也迅速意识到了此点,追问道:“你们改了工艺?”
“当然,全新工艺,否则为什么要在国内生产?”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沈平辉说不出反驳的话,这东西有点超出他的认知了。
照他想来,正式投产的工业化产品,比实验室的产品落后一两代都很正常,就大小来说,西捷制药厂若是能生产出生研所实验室水平的辅酶q10结晶就算不错了。哪里想到,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结晶,竟然实验室里的还好……准确的说,是比国际期刊报导的都要好。
难得的是,颜色亦很纯正,是有光泽的橙色,而非通常见到的暗淡的橙黄色。
沈平辉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翻来覆去的看。
梁省长被冷落了两分钟,不以为杵,反而兴致盎然的拿起一粒结晶,学着沈平辉的样子,仰视35度角对着光线看,若有所思的笑道:“这个,好像比沙粒要大些哦。”
“是啊,是!”沈平辉惊觉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了,连忙放下手里的结晶,准备开口介绍,又滞住了。
米粒大的辅酶q10结晶?这玩意怎么介绍?
……
前段时间得了痛风,急性期很疼,更新不稳定。目前急性期结束,恢复正常状态。
……
“有问题吗?”梁省长有些奇怪。
“有……不,没问题。”沈平辉惊讶加紧张,都语无伦次了。
梁省长的秘书代问:“怎么了?是有问题还是没问题?”
“没问题。”沈平辉使劲摇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本人虽然没有深入研究过辅酶q10,但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了解,让他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就轻易判断出技术的先进程度,这也是他在生物技术研究所里的主要工作,判断其他研究的价值。
可如此超脱想象的产品,让沈平辉往日灵敏的大脑变的迟钝了。
他不知道杨锐采取了什么样的先进工艺,但就正常来说,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应该超过实验室的水平。当然,国内实验室的水平往往是不能作为标准的,但国外的实验室,也没有报道过如此大颗粒的辅酶q10产品啊。
再者说,提供技术的杨锐,本人不就是中国的吗?
造成眼下的结果的唯一可能,就沈平辉想来,只能是杨锐等人的实验室成果,超出了国外实验室的水平,而且是明显超过。
如此,他们才能在工厂化的生产中,制造出比国外实验室纯度更高,颗粒更大的辅酶q10。
这是很自然的逻辑。问题在于,一名中国中学生,用简陋的实验条件发明创造,或者说,开发出来的技术,怎么可能明显超出国外实验室水平呢?
老外的研究员,可不是吃素的。光是论积累,国内这些搞了十几二十年政治运动的研究员就难以与之抗衡,天赋优异的中国研究员不少,天赋优异的外国研究员也不少,人家还能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更别说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甚至了解讯息的途径,都比国内多的多。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或者说,自从60年代落后以来,中国科研界就难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了,到了80年代,玩了20年政治的中国人,除了马克思理论妙绝宇宙,科学领域是全面落后的。就生物技术而言,人工胰岛素是中国生物人的巅峰之作,虽然不免有举国之力与一小撮国外研究员抗衡的疑问,但它毕竟是顶级成果。
然而,国内生物界超越国外研究成果的历史,也就到此为止了。
沈平辉作为国内有数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接触的研究员很多,接触的研究成果更多,可别说超越国外的成果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经艰难的无可复加,用上这个词的大部分成果实际都只能用“填补国内空白”来形容。
难道一名中学的学生,就能做到这个程度?
工业生产中,能制造出米粒大小的辅酶q10结晶,意味着实验条件下,说不定就能做出绿豆大小的辅酶q10结晶了。
辅酶q10只是生物技术中很小的一点,可很小的一点,超过了也就是超过了。
科学研究,不就是从一个个小点汇集起来的?
制造原子弹固然需要几万人的通力合作,质能方程却只需要一颗大脑,也只能是一颗大脑来完成。
第 174 章
恋耽美
第 174 章
梁省长愣了一下,哈哈笑了,道:“越大的结晶,赚到的外汇越多。”
“还有光泽度,通透的橙色光泽的结晶是最好的。”沈所长在这方面颇有自信,特意举了几个例子。
梁省长无可无不可的听着,颜色毕竟不像是大小那么容易判断,须臾,他又问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成品。”
管慎看了一下表,道:“半个小时以内。我们还安排了辅酶q10的药用说明。”
“那我们坐一下。”梁省长觉得有些累了,让人搬来了椅子,坐在那里听讲解。
捷利康的首席技术官特拉普特意从国外飞过来,就是为了观察西捷制药厂,同时做今天的讲解。
由英国专家来解释,说服力显然够强。
沈平辉自诩是河东省数一数二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员,可面对一名英国专家,他也颇有些心虚,后退了一步,让出了讲解位置。
特拉普用浓重的口音,不紧不慢的说话,每一个句子,都会听懂,让人翻译出来。
这个进度慢的恼人,却给第一批辅酶q10的出炉争取了时间。
随着轻轻的“咔嗒”声响起,杨锐亲自将第一炉的辅酶q10取了出来,放在梁省长面前的桌子上。
“像是炼丹似的!”不知是谁,开了一个玩笑,得到了轰然的畅笑。
特拉普得到了翻译的提醒,才听懂他们说什么,笑着道:“生物制药的确很像是炼丹……哦……这是第一次见!”
沈平辉站了起来,瞳孔聚的仿佛护食的野猫似的。
吕云芬更是看看托盘上的辅酶q10,看看杨锐,再看看托盘上的辅酶q10,再看看杨锐……
“你们用的仪器,这么厉害?”沈平辉不相信的拈起一粒辅酶q10的结晶。
它有米粒的大小,从绝对值来说,不能称之为大,但以80年代初的标准来说,这东西就像是一颗三两重的钻石般显眼。
钻石能刨出大粒的,生物制品可不是说变大就能变大的。
这意味着一系列的改变。
沈平辉也迅速意识到了此点,追问道:“你们改了工艺?”
“当然,全新工艺,否则为什么要在国内生产?”杨锐笑着回了一句。
沈平辉说不出反驳的话,这东西有点超出他的认知了。
照他想来,正式投产的工业化产品,比实验室的产品落后一两代都很正常,就大小来说,西捷制药厂若是能生产出生研所实验室水平的辅酶q10结晶就算不错了。哪里想到,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结晶,竟然实验室里的还好……准确的说,是比国际期刊报导的都要好。
难得的是,颜色亦很纯正,是有光泽的橙色,而非通常见到的暗淡的橙黄色。
沈平辉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翻来覆去的看。
梁省长被冷落了两分钟,不以为杵,反而兴致盎然的拿起一粒结晶,学着沈平辉的样子,仰视35度角对着光线看,若有所思的笑道:“这个,好像比沙粒要大些哦。”
“是啊,是!”沈平辉惊觉自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了,连忙放下手里的结晶,准备开口介绍,又滞住了。
米粒大的辅酶q10结晶?这玩意怎么介绍?
……
前段时间得了痛风,急性期很疼,更新不稳定。目前急性期结束,恢复正常状态。
……
“有问题吗?”梁省长有些奇怪。
“有……不,没问题。”沈平辉惊讶加紧张,都语无伦次了。
梁省长的秘书代问:“怎么了?是有问题还是没问题?”
“没问题。”沈平辉使劲摇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本人虽然没有深入研究过辅酶q10,但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领域的了解,让他可以通过文献资料,就轻易判断出技术的先进程度,这也是他在生物技术研究所里的主要工作,判断其他研究的价值。
可如此超脱想象的产品,让沈平辉往日灵敏的大脑变的迟钝了。
他不知道杨锐采取了什么样的先进工艺,但就正常来说,最先进的技术,也不应该超过实验室的水平。当然,国内实验室的水平往往是不能作为标准的,但国外的实验室,也没有报道过如此大颗粒的辅酶q10产品啊。
再者说,提供技术的杨锐,本人不就是中国的吗?
造成眼下的结果的唯一可能,就沈平辉想来,只能是杨锐等人的实验室成果,超出了国外实验室的水平,而且是明显超过。
如此,他们才能在工厂化的生产中,制造出比国外实验室纯度更高,颗粒更大的辅酶q10。
这是很自然的逻辑。问题在于,一名中国中学生,用简陋的实验条件发明创造,或者说,开发出来的技术,怎么可能明显超出国外实验室水平呢?
老外的研究员,可不是吃素的。光是论积累,国内这些搞了十几二十年政治运动的研究员就难以与之抗衡,天赋优异的中国研究员不少,天赋优异的外国研究员也不少,人家还能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更别说实验条件和实验经费,甚至了解讯息的途径,都比国内多的多。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或者说,自从60年代落后以来,中国科研界就难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了,到了80年代,玩了20年政治的中国人,除了马克思理论妙绝宇宙,科学领域是全面落后的。就生物技术而言,人工胰岛素是中国生物人的巅峰之作,虽然不免有举国之力与一小撮国外研究员抗衡的疑问,但它毕竟是顶级成果。
然而,国内生物界超越国外研究成果的历史,也就到此为止了。
沈平辉作为国内有数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所长,接触的研究员很多,接触的研究成果更多,可别说超越国外的成果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已经艰难的无可复加,用上这个词的大部分成果实际都只能用“填补国内空白”来形容。
难道一名中学的学生,就能做到这个程度?
工业生产中,能制造出米粒大小的辅酶q10结晶,意味着实验条件下,说不定就能做出绿豆大小的辅酶q10结晶了。
辅酶q10只是生物技术中很小的一点,可很小的一点,超过了也就是超过了。
科学研究,不就是从一个个小点汇集起来的?
制造原子弹固然需要几万人的通力合作,质能方程却只需要一颗大脑,也只能是一颗大脑来完成。
第 17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