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作者:三胖
第 246 章
“鸡票?这也太难听了。不用它寄信用什么?这是新送过来的邮票。”吴倩拿出来的,正是81年发行的鸡票。邮电部一共发行了900多万枚,大部分是用来寄信了。
和80年发行的第一张生肖猴票相比,鸡票的价值差了不少,到30年后,价格只有猴票的三十分之一,但也达到了三四百一枚的程度。
杨锐的这封信,要用整整一排的8分鸡票才够,随便算算,就是大几千上万块。
这么寄信,杨锐心理上有点负担不了。
“换个别的邮票吧,怪浪费的。”杨锐又说了一遍,将鸡票递回去一半,又收了回来,道:“得,贼不走空,来都来了,你把邮政所里的邮票都给我拿出来瞧瞧。”
“都拿来,你知道有多少吗?你要做什么?”吴倩噼里啪啦的问了出来。
杨锐笑笑说:“收藏。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买点邮票,放家里。”
“我买这东西做什么,弄不好就让侄儿给撕碎了,不如寄信的时候买。”吴倩眨眨眼,又道:“你是要集邮吧,集邮得买以前的邮票,越早越值钱,新邮票没意思。”
“我喜欢新票,好看。”
“怪人。”吴倩娇嗔一声,还是去拿邮票了。
杨锐表情异样且期待的留在柜台处等待。
中国最早的集邮热,就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不过,席卷全国还得等上好几年。在82年,即使是大城市的邮市也称不上火爆,西堡镇乃至溪县,都没有一两个集邮的人,在邮政所工作的吴倩,也就是知道集邮的概念,却从未接触过。
应当说,82年的中国,也没有几个有兴趣又有实力的收藏人。
一本上百张邮票的集邮册,卖到二三十块钱就足以令藏友津津乐道好几天了,大部分情况下,蹲在城隍庙和邮局门口的人是以交换为主。两个人遇到一起,就互相翻看对方的集邮册,既能过足眼瘾,有想要的邮票,也可以讨论互换。
直接出钱,大批量的购买新票的人几乎没有。毕竟,80年代人都是吃工资的,一版80张的生肖票,票面价值六块四,一家三口双职工的城市居民,一个月也就攒个五六块钱,若是外地人,还得存着钱买火车票回家,哪里有闲钱买邮票。
能每月花三毛二,买一组四方连的都算是有实力的邮友了。对比一下也能理解,一盒大前门才三毛六,一盒大雁塔才两毛六,普通的地方机关公务员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又有几个舍得月月买新邮的,那种每月买一版邮票回家的,不是有灰色收入,就是新时代的败家子。
此外,杨锐知道猴票值钱,82年的中国人却是不知道的。同样是生肖票,30年后的80版猴票价值万元,81版鸡票就只有三四百元,82版的狗票更是只有四五十块,若是有人省吃俭用的买了狗票,一直持有到底,算上通货膨胀,究竟是赚是亏,却也难说。
所以,80年代的集邮人,关心的依旧是旧票。所谓物以稀为贵,清代的万寿邮票,陕甘宁边区的早期邮票,才是80年代集邮人心目中的好票,相比之下,后世炒的风风火火的生肖票,文*革票,现在都鲜有人关心。
杨锐早就决定,赚了钱以后,买一堆的邮票送给表哥段航。因为在《新概念英语》印刷的时候,段航夫妇是以自己的名义,贷款12500元,借给了杨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不是表哥段航够义气,表嫂也够贤惠,杨锐没钱印刷《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弄不好就要把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部砸在手里。
那样一来,他得到的就不是第一桶金,而是第一桶债了。
在80年代初,欠债上万元可不是说笑的,数年乃至十数年不能翻身都不稀奇。
早前,杨锐也没有余款做收藏,他得随时准备着资金添置仪器和实验材料。
现在却不一样了,他拿到了西捷工厂的分红,而且往后的每个季度都有分红,如此一来,买邮票的花销,也就不算什么了。
“买些给表哥,剩下的就当给自己买保险了。”杨锐摩挲着下巴,莫名其妙的笑了出来,这要是买一堆邮票藏家里,还真是穷光蛋了都不怕。
……
杨锐开口要邮票,吴倩尽管不理解,还是跑上楼,打开柜子,把存库的邮票各挑了几种,抱了下来。
80年代寄一封信,通常只要8分钱的邮票,要信封的话再加两分。所以,猴票鸡票这些生肖票,现在都是8分钱的。
西堡镇算是个大镇,邮政所里常年存着几千块的邮票,按个数算,就是好几万枚,要几百版之多,吴倩就是想抱也抱不下来。
她尽可能多拿了一些,放在桌子上,道:“你挑吧,想要哪些就拿哪些。”
“这几个是普通版的不要了,生肖票都给我……猴、鸡和狗都要,尤其是猴的,有散票也给我。t打头的邮票的话,风筝好像也可以……”杨锐在等待期间,就从脑海间找到了以前看过的集邮资讯,里面的内容,让他自己想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翻阅过,现在却都用上了。
杨锐也不追求利润最大化,选着价格差不多的就都收下了。
中国邮市最繁荣的阶段,应当是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九六年九七年的时候,任何一张邮票都有了翻倍以上的增值幅度,作为邮市风向标的猴票,在97年的价格是2000元每张,而在2003年,却是1200元。
因此,以投资来说,持有邮票到90年代中期也就差不多了,15年时间,多的增值上万倍,少的增值数百倍,正常来说都不会亏。
当然,前提是现在能拿得出钱来投资。
杨锐手里的人民币资产足有数万元之多,除了部分用于购买国产的仪器以外,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就现在的消费水平,他不等手里的人民币用完,肯定就有新的收入。
事实上,他持有的美元在这次订购仪器以后,都能有剩,8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都尚不存在,除了购买邮票,也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了。
与其学普通人那样,买一堆名烟名酒放着等84年的涨价,杨锐更倾向于购买邮票。
它除了是最近一些年增值潜力最大的投资品以外,还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几千块钱的东西,一个大箱子里就能放下,换成其他投资品,要一口气存放十几年,可就麻烦了。
到90年代中期,将邮票全部抛售以后,就可以接着房地产和股票的茬儿继续投资。
若是要躺着过一辈子,杨锐觉得,自己差不多都把路子看好了。
吴倩却没想到杨锐看好了这么多邮票,随便算算,柜台前已有上百块的东西了,杨锐还让她将相同的邮品都搬下来。
吴倩顿时麻爪了,问:“你这哪里是集邮,简直是囤积居奇,有这么集邮的吗?”
“你管我怎么集邮呢,反正,这些我都要了就是了,你们所里再进货好了。”杨锐对购买邮票一点心塞都没有。
在整个80年代,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因为买的邮票多,或者卖的邮票多,就被抓起来的。甚至到了80年代末,邮币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百万元级别的邮票买卖,也不见政府有阻止的意思。应当说,这就是中国最安全的投资市场了。
杨锐只要公平买卖,在邮票上是不会栽跟头的。
这年月,越是大城市的人,越是高官显贵,越是喜欢这种活动。
再过两年,随便站到某个部委的大楼里,吆喝一声,就能找出十几个人组织一个集邮协会,其普及程度,远远超过围棋。
用邮票送礼也即将成为腐化干部的新手段。一版几千块的邮票,只要隐去购买时间,就变成了面值几元的印刷品,其与后世商人竞购瓷器字画送礼是一个道理。
第 246 章
恋耽美
第 246 章
“鸡票?这也太难听了。不用它寄信用什么?这是新送过来的邮票。”吴倩拿出来的,正是81年发行的鸡票。邮电部一共发行了900多万枚,大部分是用来寄信了。
和80年发行的第一张生肖猴票相比,鸡票的价值差了不少,到30年后,价格只有猴票的三十分之一,但也达到了三四百一枚的程度。
杨锐的这封信,要用整整一排的8分鸡票才够,随便算算,就是大几千上万块。
这么寄信,杨锐心理上有点负担不了。
“换个别的邮票吧,怪浪费的。”杨锐又说了一遍,将鸡票递回去一半,又收了回来,道:“得,贼不走空,来都来了,你把邮政所里的邮票都给我拿出来瞧瞧。”
“都拿来,你知道有多少吗?你要做什么?”吴倩噼里啪啦的问了出来。
杨锐笑笑说:“收藏。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买点邮票,放家里。”
“我买这东西做什么,弄不好就让侄儿给撕碎了,不如寄信的时候买。”吴倩眨眨眼,又道:“你是要集邮吧,集邮得买以前的邮票,越早越值钱,新邮票没意思。”
“我喜欢新票,好看。”
“怪人。”吴倩娇嗔一声,还是去拿邮票了。
杨锐表情异样且期待的留在柜台处等待。
中国最早的集邮热,就是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不过,席卷全国还得等上好几年。在82年,即使是大城市的邮市也称不上火爆,西堡镇乃至溪县,都没有一两个集邮的人,在邮政所工作的吴倩,也就是知道集邮的概念,却从未接触过。
应当说,82年的中国,也没有几个有兴趣又有实力的收藏人。
一本上百张邮票的集邮册,卖到二三十块钱就足以令藏友津津乐道好几天了,大部分情况下,蹲在城隍庙和邮局门口的人是以交换为主。两个人遇到一起,就互相翻看对方的集邮册,既能过足眼瘾,有想要的邮票,也可以讨论互换。
直接出钱,大批量的购买新票的人几乎没有。毕竟,80年代人都是吃工资的,一版80张的生肖票,票面价值六块四,一家三口双职工的城市居民,一个月也就攒个五六块钱,若是外地人,还得存着钱买火车票回家,哪里有闲钱买邮票。
能每月花三毛二,买一组四方连的都算是有实力的邮友了。对比一下也能理解,一盒大前门才三毛六,一盒大雁塔才两毛六,普通的地方机关公务员抽的是9分钱的羊群,又有几个舍得月月买新邮的,那种每月买一版邮票回家的,不是有灰色收入,就是新时代的败家子。
此外,杨锐知道猴票值钱,82年的中国人却是不知道的。同样是生肖票,30年后的80版猴票价值万元,81版鸡票就只有三四百元,82版的狗票更是只有四五十块,若是有人省吃俭用的买了狗票,一直持有到底,算上通货膨胀,究竟是赚是亏,却也难说。
所以,80年代的集邮人,关心的依旧是旧票。所谓物以稀为贵,清代的万寿邮票,陕甘宁边区的早期邮票,才是80年代集邮人心目中的好票,相比之下,后世炒的风风火火的生肖票,文*革票,现在都鲜有人关心。
杨锐早就决定,赚了钱以后,买一堆的邮票送给表哥段航。因为在《新概念英语》印刷的时候,段航夫妇是以自己的名义,贷款12500元,借给了杨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不是表哥段航够义气,表嫂也够贤惠,杨锐没钱印刷《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弄不好就要把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全部砸在手里。
那样一来,他得到的就不是第一桶金,而是第一桶债了。
在80年代初,欠债上万元可不是说笑的,数年乃至十数年不能翻身都不稀奇。
早前,杨锐也没有余款做收藏,他得随时准备着资金添置仪器和实验材料。
现在却不一样了,他拿到了西捷工厂的分红,而且往后的每个季度都有分红,如此一来,买邮票的花销,也就不算什么了。
“买些给表哥,剩下的就当给自己买保险了。”杨锐摩挲着下巴,莫名其妙的笑了出来,这要是买一堆邮票藏家里,还真是穷光蛋了都不怕。
……
杨锐开口要邮票,吴倩尽管不理解,还是跑上楼,打开柜子,把存库的邮票各挑了几种,抱了下来。
80年代寄一封信,通常只要8分钱的邮票,要信封的话再加两分。所以,猴票鸡票这些生肖票,现在都是8分钱的。
西堡镇算是个大镇,邮政所里常年存着几千块的邮票,按个数算,就是好几万枚,要几百版之多,吴倩就是想抱也抱不下来。
她尽可能多拿了一些,放在桌子上,道:“你挑吧,想要哪些就拿哪些。”
“这几个是普通版的不要了,生肖票都给我……猴、鸡和狗都要,尤其是猴的,有散票也给我。t打头的邮票的话,风筝好像也可以……”杨锐在等待期间,就从脑海间找到了以前看过的集邮资讯,里面的内容,让他自己想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翻阅过,现在却都用上了。
杨锐也不追求利润最大化,选着价格差不多的就都收下了。
中国邮市最繁荣的阶段,应当是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九六年九七年的时候,任何一张邮票都有了翻倍以上的增值幅度,作为邮市风向标的猴票,在97年的价格是2000元每张,而在2003年,却是1200元。
因此,以投资来说,持有邮票到90年代中期也就差不多了,15年时间,多的增值上万倍,少的增值数百倍,正常来说都不会亏。
当然,前提是现在能拿得出钱来投资。
杨锐手里的人民币资产足有数万元之多,除了部分用于购买国产的仪器以外,也就是吃吃喝喝了。就现在的消费水平,他不等手里的人民币用完,肯定就有新的收入。
事实上,他持有的美元在这次订购仪器以后,都能有剩,80年代的中国,房地产都尚不存在,除了购买邮票,也没有其他的投资渠道了。
与其学普通人那样,买一堆名烟名酒放着等84年的涨价,杨锐更倾向于购买邮票。
它除了是最近一些年增值潜力最大的投资品以外,还具有体积小的优点。
几千块钱的东西,一个大箱子里就能放下,换成其他投资品,要一口气存放十几年,可就麻烦了。
到90年代中期,将邮票全部抛售以后,就可以接着房地产和股票的茬儿继续投资。
若是要躺着过一辈子,杨锐觉得,自己差不多都把路子看好了。
吴倩却没想到杨锐看好了这么多邮票,随便算算,柜台前已有上百块的东西了,杨锐还让她将相同的邮品都搬下来。
吴倩顿时麻爪了,问:“你这哪里是集邮,简直是囤积居奇,有这么集邮的吗?”
“你管我怎么集邮呢,反正,这些我都要了就是了,你们所里再进货好了。”杨锐对购买邮票一点心塞都没有。
在整个80年代,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因为买的邮票多,或者卖的邮票多,就被抓起来的。甚至到了80年代末,邮币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百万元级别的邮票买卖,也不见政府有阻止的意思。应当说,这就是中国最安全的投资市场了。
杨锐只要公平买卖,在邮票上是不会栽跟头的。
这年月,越是大城市的人,越是高官显贵,越是喜欢这种活动。
再过两年,随便站到某个部委的大楼里,吆喝一声,就能找出十几个人组织一个集邮协会,其普及程度,远远超过围棋。
用邮票送礼也即将成为腐化干部的新手段。一版几千块的邮票,只要隐去购买时间,就变成了面值几元的印刷品,其与后世商人竞购瓷器字画送礼是一个道理。
第 246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