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 作者:三胖
第 459 章
王国华摆手道:“所以才让你想啊,你这样子不行啊,等小老鼠练出来了,那东西速度快的很,你现在不想熟了,它不就走岔了,那可就走火入魔了?”
“我看你现在就走火入魔了。”曹宝明嗤之以鼻,道:“不如跟我们找uf,只要拍一张照片出来,你就成名了。”
“那你拍到照片了吗?”王国华笑问。
曹宝明咳嗽一声:“快了,我有线索了。”
听他们说话的几人笑了出声,里面的景语兰都忍不住莞尔。
几个人继续打牌、帮忙,直到满锅的红烧肉、土豆、豆腐端上桌,从容的阵型瞬间被打乱。
“大乱炖,清蒸黄鱼,还有煎带鱼。”许静笑着端盘介绍。
“看看味道好不好。”景语兰温柔的招呼着客人似的,接着端上了拍黄瓜等素材。
“跟着老大有肉吃啊。”曹宝明激动的身子都在颤,为了健身,他几乎天天都吃黄豆和豆腐,现在瞅着满锅的红烧肉,情绪瞬间就来了。
其他人抽抽鼻子,也都丢下了扑克,开始抢占有利位置,只有杨锐左边的位置,被他们刻意留给了景语兰。
“菜是我切的。”刘珊坐在杨锐右边,争取存在感。
“辣椒是我碾的,还削了一半的土豆。”王国华也举手。
曹宝明呵呵一笑:“你还偷吃了红烧肉呢。”
“你也偷吃了。”
“不可能,我背着你的,你怎么看到了?”
“猜你就偷吃了。”
几个人笑看两人耍宝,然后拼命的抢肉吃。
吃饱喝足,依然是沙龙时间,大家分成两拨,一些人聊自己喜欢聊的话题,一些人用英语对话,像是一个私人的英语角,因为有景语兰和杨锐的存在,这时候的英语角的水平比学校里的要好多了。
愉快的度过周末,杨锐返回实验室工作,将一周的收尾处理了以后,想起王永教授的邀请,继而前往他的实验室。
不像是唐集中追求国家级实验室,王永的牛度略逊,实验室也没有唐集中的规模,不过,因为成功的邀请到了一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王永的实验室因此得到了加强,购买了几台新仪器,再加上公共实验室的时间倾斜,研究条件倒是不错。
王永对杨锐的到来颇为高兴,立刻将他介绍给来自美国的学者理查德,并详细的描述了他的论文和研究。
理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毛脸白人,听到jc的时候,才稍微看了看杨锐,用英语说:“在美国,很多研究生毕业都能发表jc级别的论文,大学生能做到此点的不多,不错。”
王永拍拍杨锐的肩膀,道:“杨锐不止是大学生,还是大一学生。”
“哦,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参与了研究和论文?”理查德略表惊讶,并道:“中国的科研气氛很好,这么年轻的学生就得到了机会,非常好。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是不关心论文和研究的。当然,真正关心科研和论文的学生,也能够很早就达到目标,不过,在大一时期可以做到jc论文是需要机缘巧合的。”
“多谢。”杨锐笑笑。
理查德严肃的看着他,说:“科研之路漫长,希望你能保持这样的劲头,争取在毕业以前完成一篇《sce》,你现在有了方向吗?”
杨锐愣了一下,略显苦笑,说:“我在做钾通道方面的研究。”
王永更显尴尬,说:“在中国发表sce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杨锐同学的研究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理查德教授,咱们休息片刻,听听杨锐同学在钾通道方面的理解?”
“好吧。稍等我几分钟。”理查德结束了正在做的实验,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摆开了茶壶和茶杯,说:“我不摄入咖啡因,所以只有茶了,斯里兰卡红茶可以吗?”
“当然,多谢。”杨锐点了点头,态度积极,他也想了解一下现在的国外同行。
到目前为止,他只接触过捷利康的研究员,比如首席技术官特拉普。特拉普虽然是谢菲尔德大学的前教授,但他毕竟已经卸任了。而大学的工作与公司,尤其是制药公司的工作是两样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大学在承担,前沿科学也是属于大学的。
理查德带着严肃的微笑泡了茶,却道:“我首先要说,在《sce》上发表论文并没有那么难,任何一名研究者的目标,也应该是这样的期刊。虽然中国的条件不好,但我想,条件会渐渐的好起来,王教授或许等不到了,你能等到。”
他对杨锐说着,当然,仅只是鼓励而已。
《科学》和《自然》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顶级的期刊,但是,欧美国家,每年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学生并不少,比如pcr的发明者穆里奇,他的博士论文就发表在了《自然》上。后世的中国学生,也经常有在s上发表论文的。
尽管就一个群体来说,s并非高不可攀,但就个人来说,2000年以前的s却比考一个全国高考状元难多了。
实际上,即使到了21世纪初的头几年,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依旧寥寥无几,全国高考状元还每年都有一个,而中国本土做研究,中国本土发表的s的文章,却不一定能保证每年都有一个。
进入10年代自然好了不少,但要是想想中国有上千万的研究生,数百万的专职研究员,十数万名留学菁英,上万名的杰出青年学者,上千名的长江学者,数百名院士……这么多人,才能保证每年有多篇s的论文发表,平均到个人头上,可以做到发表的几率就很低了。
而在80年代,《sce》这样的期刊可以说是高不可攀,除了从国外回来的新鲜**的高等级海龟以外,本土学者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首先一点,就是大家的研究层次有差别。中国其实还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用官方的口吻,就是一名“学生”,实际上,中国的学者,目前充当的就是学者的角色。
当别的国家的顶尖学者在科学前沿冲锋陷阵的时候,中国的顶尖学者还在复习过去十年失去的东西,连复制外国的研究成果都不一定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世界级的高端期刊。
杨锐其实依然是一名学生,但和王永教授这样的学生比起来,他的基础或许差一些,对世界前沿的科学的理解却要好的多。
见理查德将自己的姿态摆的这么高,而王教授又有些尴尬,杨锐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口跑出不要钱的理论,道:“我认为钾通道的研究会在未来几年产生巨大的进步,首先是克隆技术的进步,通过从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多个亚型的k2p通道,我们能够对钾通道充分的分类……”
正在泡茶的理查德慢慢的直起腰,两只耳朵竟而奇怪的耸动起来。
……
“通过克隆技术来了解钾通道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你说通过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是克隆细胞吗?”理查德露出思考的模样。
“克隆基因就可以了,通过克隆一个突变的基因片段……还可以用r为探针……”杨锐简单的描述了前景,并道:“这是我对钾通道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看法……”
理查德边喝茶边想,让杨锐说了很长时间,才转头看向王教授,笑道:“刚才你说,他还是学生是吗?大学一年级学生?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哪里哪里。”王教授谦虚了起来。
理查德转头,对杨锐道:“你这个想法很好,有开始写论文吗?恩,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提出来,我在几个基金会还认识一些人,能解决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
杨锐一怔,道谢后说:“我不太准备接触国外的基金会。”
第 459 章
恋耽美
第 459 章
王国华摆手道:“所以才让你想啊,你这样子不行啊,等小老鼠练出来了,那东西速度快的很,你现在不想熟了,它不就走岔了,那可就走火入魔了?”
“我看你现在就走火入魔了。”曹宝明嗤之以鼻,道:“不如跟我们找uf,只要拍一张照片出来,你就成名了。”
“那你拍到照片了吗?”王国华笑问。
曹宝明咳嗽一声:“快了,我有线索了。”
听他们说话的几人笑了出声,里面的景语兰都忍不住莞尔。
几个人继续打牌、帮忙,直到满锅的红烧肉、土豆、豆腐端上桌,从容的阵型瞬间被打乱。
“大乱炖,清蒸黄鱼,还有煎带鱼。”许静笑着端盘介绍。
“看看味道好不好。”景语兰温柔的招呼着客人似的,接着端上了拍黄瓜等素材。
“跟着老大有肉吃啊。”曹宝明激动的身子都在颤,为了健身,他几乎天天都吃黄豆和豆腐,现在瞅着满锅的红烧肉,情绪瞬间就来了。
其他人抽抽鼻子,也都丢下了扑克,开始抢占有利位置,只有杨锐左边的位置,被他们刻意留给了景语兰。
“菜是我切的。”刘珊坐在杨锐右边,争取存在感。
“辣椒是我碾的,还削了一半的土豆。”王国华也举手。
曹宝明呵呵一笑:“你还偷吃了红烧肉呢。”
“你也偷吃了。”
“不可能,我背着你的,你怎么看到了?”
“猜你就偷吃了。”
几个人笑看两人耍宝,然后拼命的抢肉吃。
吃饱喝足,依然是沙龙时间,大家分成两拨,一些人聊自己喜欢聊的话题,一些人用英语对话,像是一个私人的英语角,因为有景语兰和杨锐的存在,这时候的英语角的水平比学校里的要好多了。
愉快的度过周末,杨锐返回实验室工作,将一周的收尾处理了以后,想起王永教授的邀请,继而前往他的实验室。
不像是唐集中追求国家级实验室,王永的牛度略逊,实验室也没有唐集中的规模,不过,因为成功的邀请到了一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王永的实验室因此得到了加强,购买了几台新仪器,再加上公共实验室的时间倾斜,研究条件倒是不错。
王永对杨锐的到来颇为高兴,立刻将他介绍给来自美国的学者理查德,并详细的描述了他的论文和研究。
理查德是个四十多岁的毛脸白人,听到jc的时候,才稍微看了看杨锐,用英语说:“在美国,很多研究生毕业都能发表jc级别的论文,大学生能做到此点的不多,不错。”
王永拍拍杨锐的肩膀,道:“杨锐不止是大学生,还是大一学生。”
“哦,刚上大学的第一年就参与了研究和论文?”理查德略表惊讶,并道:“中国的科研气氛很好,这么年轻的学生就得到了机会,非常好。在美国,很多学生都是不关心论文和研究的。当然,真正关心科研和论文的学生,也能够很早就达到目标,不过,在大一时期可以做到jc论文是需要机缘巧合的。”
“多谢。”杨锐笑笑。
理查德严肃的看着他,说:“科研之路漫长,希望你能保持这样的劲头,争取在毕业以前完成一篇《sce》,你现在有了方向吗?”
杨锐愣了一下,略显苦笑,说:“我在做钾通道方面的研究。”
王永更显尴尬,说:“在中国发表sce还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杨锐同学的研究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理查德教授,咱们休息片刻,听听杨锐同学在钾通道方面的理解?”
“好吧。稍等我几分钟。”理查德结束了正在做的实验,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摆开了茶壶和茶杯,说:“我不摄入咖啡因,所以只有茶了,斯里兰卡红茶可以吗?”
“当然,多谢。”杨锐点了点头,态度积极,他也想了解一下现在的国外同行。
到目前为止,他只接触过捷利康的研究员,比如首席技术官特拉普。特拉普虽然是谢菲尔德大学的前教授,但他毕竟已经卸任了。而大学的工作与公司,尤其是制药公司的工作是两样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大学在承担,前沿科学也是属于大学的。
理查德带着严肃的微笑泡了茶,却道:“我首先要说,在《sce》上发表论文并没有那么难,任何一名研究者的目标,也应该是这样的期刊。虽然中国的条件不好,但我想,条件会渐渐的好起来,王教授或许等不到了,你能等到。”
他对杨锐说着,当然,仅只是鼓励而已。
《科学》和《自然》毫无疑问是世界最顶级的期刊,但是,欧美国家,每年能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学生并不少,比如pcr的发明者穆里奇,他的博士论文就发表在了《自然》上。后世的中国学生,也经常有在s上发表论文的。
尽管就一个群体来说,s并非高不可攀,但就个人来说,2000年以前的s却比考一个全国高考状元难多了。
实际上,即使到了21世纪初的头几年,能够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依旧寥寥无几,全国高考状元还每年都有一个,而中国本土做研究,中国本土发表的s的文章,却不一定能保证每年都有一个。
进入10年代自然好了不少,但要是想想中国有上千万的研究生,数百万的专职研究员,十数万名留学菁英,上万名的杰出青年学者,上千名的长江学者,数百名院士……这么多人,才能保证每年有多篇s的论文发表,平均到个人头上,可以做到发表的几率就很低了。
而在80年代,《sce》这样的期刊可以说是高不可攀,除了从国外回来的新鲜**的高等级海龟以外,本土学者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首先一点,就是大家的研究层次有差别。中国其实还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用官方的口吻,就是一名“学生”,实际上,中国的学者,目前充当的就是学者的角色。
当别的国家的顶尖学者在科学前沿冲锋陷阵的时候,中国的顶尖学者还在复习过去十年失去的东西,连复制外国的研究成果都不一定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又何谈世界级的高端期刊。
杨锐其实依然是一名学生,但和王永教授这样的学生比起来,他的基础或许差一些,对世界前沿的科学的理解却要好的多。
见理查德将自己的姿态摆的这么高,而王教授又有些尴尬,杨锐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口跑出不要钱的理论,道:“我认为钾通道的研究会在未来几年产生巨大的进步,首先是克隆技术的进步,通过从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多个亚型的k2p通道,我们能够对钾通道充分的分类……”
正在泡茶的理查德慢慢的直起腰,两只耳朵竟而奇怪的耸动起来。
……
“通过克隆技术来了解钾通道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你说通过啮齿类动物和人体内克隆?是克隆细胞吗?”理查德露出思考的模样。
“克隆基因就可以了,通过克隆一个突变的基因片段……还可以用r为探针……”杨锐简单的描述了前景,并道:“这是我对钾通道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看法……”
理查德边喝茶边想,让杨锐说了很长时间,才转头看向王教授,笑道:“刚才你说,他还是学生是吗?大学一年级学生?你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哪里哪里。”王教授谦虚了起来。
理查德转头,对杨锐道:“你这个想法很好,有开始写论文吗?恩,如果你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提出来,我在几个基金会还认识一些人,能解决一些资金方面的问题。”
杨锐一怔,道谢后说:“我不太准备接触国外的基金会。”
第 45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