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四朝 作者:白羽燕

    第 18 章

    西域诸国几乎都是游牧民族发展而来,至今仍然留有原始部落的习气,除了王族长老思想先进一些之外,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还是处于尚未开化的阶段,不仅行事荒蛮,观念也是相当落后的。

    他们认为生活的主要来源是放牧,一日三餐吃烤肉喝羊奶,一年到头也没想过洗澡洗头洗衣服什么的,简陋的蒙古包里泥泞不堪,到处都是油腻腻的,至于马桶这种东西,也是从来不用,找个僻静的地方就解决了,连挖土盖树叶的工夫都省了。

    由于经济落后,各个部落基本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时候,百姓倒也衣食无忧,但要是遇到个天灾什么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六年前,细君公主刚到乌孙,曾经积极建议发展农业纺织,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普通百姓也不习惯新事物,所以没有太大成效。但若从长远打算,发展农业这条路子还是要坚持走下去的。

    刘烨在皇宫受训期间,汲黯大人教了她好多知识,包括辨别土壤种植粮食蔬菜,还有养蚕制丝织布漂染。汉武帝对这次和亲也极为重视,特意派来农业方面的专家协助刘烨,希望他们在西域能有一番大作为。

    这位农业专家可不是那种只会忽悠人的砖家,而是身出名门大有来头的,他们家族出了位响当当的大人物,那就是西汉著名农学家赵过。

    关于赵过的生平,史书上没有太多记载,撰写史书的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擅长描述帝王将相如何治人杀人,而像赵过这种重视养人活人的科技型人才就不在考量的范围内了。

    但赵过在农学史上的成就不容忽视,他是多项农业技术的发明者,他大力推广牛耕,并且发明了高效率的播种机——三脚耧车,将开沟、下种、覆盖等播种过程统于一体,省工省时科学合理,效率高达“日种一顷”。

    当时耕牛数量有限,很多贫民家里都是没有牛的,这种人工挽犁的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成效,受到农民朋友的一致拥护,让老百姓得到了大实惠。

    汉武帝征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9年,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搜粟都尉,顾名思义是搜罗粮食的意思,主管全国征收军粮的重要职责,官级仅次于将军。

    任职期间,赵过推行的“代田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要说代田法是怎么回事,说白了就是现代的旱田种法,轮番耕作,今年的垄沟,明年改成垄台,今年的垄台,明年改成垄沟,以此类推。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很普遍,也算不上什么发明创造,但在那时,人们根本没有转变观念的意识,今年的垄沟,明年还是垄沟,结果种下的庄稼一年比一年收成差,渐渐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了,过不了三两年,人们就得被迫将土地撂荒,恢复地力之后再重新耕种。

    赵过推行代田法以后,土地几十年都不用撂荒了,人民的收益也大幅度提升,生活日渐富足。

    这就好比我们现代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拼套房子,自己节衣缩食给子女留家底,年纪大了落一身病,子女孝顺还好,要是养个白眼狼,那还不如去养老院图个清净,当然,这还是有收入保障的前提下。

    也许再过五十年,一百年,这种观念也会转变,没人愿意耗尽一生做房奴孩奴,而更愿意享受人生,打拼几年赚够了钱,买辆设施齐全的保姆车,和心爱的人一起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钱花完了可以再赚,赚够了继续旅行,要让钱为人所用,而不是为人所累。

    跟随解忧公主远赴西域的农学家赵胜,正是赵过的兄弟,他也参与了发明三脚耧车和耦犁的工作,对农学也极有研究。

    所以有赵胜在,刘烨一点儿都不担心,她要做的就是打通关系,为赵胜争取更多的支持力量。

    虽然没有军须靡的全力支持,但部落里的大多数长老大臣都接触过西汉文化,他们也都渴望借着发展劳作增强国力,以此摆脱匈奴造成的威胁。

    于是,刘烨就先接近这些人,与他们商讨具体发展细节,其中又以翁归靡的反应最为积极。翁归靡自幼接受西汉文化熏陶,他的观念意识比军须靡先进得多,他明白部落的强大离不开丰富的物资供给,乌孙草原草肥水美,发展农业也有天时地利的基础,若是能将先进的知识普及到百姓中去,乌孙的强盛指日可待。

    刘烨找来长老大臣们商议实施方案,翁归靡当即响应,并且召集了其他人前来参加。碍于他的身份,好多人都是不情不愿硬着头皮来的,他们压根就不相信一个傲慢的公主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见地。

    刘烨先请赵胜开了个头,赵胜讲明了草原上适合开垦的地区,然后征集大家的意见。

    “公主啊,刚才赵大人说开地种田的事儿可以考虑考虑的,咱们这儿的草原地广辽阔,要多少有多少,赵大人若真能让咱们乌孙像大汉一样,就尽管种吧!千万别说咱们西域人迂腐啊,咱们以前只是没机会!”其中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络腮胡大声嚷嚷,双手在头顶来回比划,仿佛整个草原都由他做主似的。

    刘烨莞尔一笑:“话虽如此,那也不能随便开垦土地,维持自然平衡更为重要。”

    “哦?为什么不能?赵大人不是说只要农业发展好了,国家就富强了么?既然如此,那还不把地全用上?”

    “赵大人说的没错,但是开垦土地也要有个限度,也要考虑地质条件,不然,盲目地改造草原,那就不要考虑牧民们的生活了吗?那些牛羊马又怎么办?”

    “哎呀,考虑这个考虑那个没完没了,怎么说都是你们在理,那还叫咱们来商量干吗,你们决定不就好了么,真是的!”中年络腮胡满脸不悦地摊开手,转身朝外,做好随时走人的准备。

    久未出声的翁归靡看他反应这么激烈,随即劝导:“你不要激动,右夫人的意见很中肯,咱们不能因小失大,要为乌孙的长远打算。”

    乌布吉也随之点头:“左贤王说得对,一步步来,不要操之过急。”

    “好,好,好,你们说的都对,老丈人能不向着自己的女婿么,小叔子能不向着自己的嫂子么,我跟你们争什么呀,你们都是一家人!哼!”络腮胡没好气地叽歪几句,起身拍屁股走人了。

    众人面面相觑,好端端地一件事情,也要闹得这么不愉快,乌布吉摇摇头,朝刘烨笑了笑:“右夫人,你和赵大人的意见很好,不如咱们就这样定了吧,明儿个我陪赵大人上山选地方,先种几块地积累经验,等以后培养出一批人,咱们看情况再多开垦一些地方,你看这样行不?”

    “那就有劳长老了。”三代老臣乌布吉出面解围,刘烨再有异议那就是真没眼色了。

    “好,就这么说定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翁归靡明显也是支持刘烨这边的,他和乌布吉步调一致,以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其他人就算心有不服也不敢多言了。

    “左贤王和乌长老都觉得没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异议,当初细君公主的那些能工巧匠也都在的,再加上右夫人又带来了一位赵大人,这事儿就交给他们办吧,需要咱们帮忙的话,尽管开口哈!”其他人纷纷开始表态,反正是翁归靡和乌布吉点头同意了的,出了差错军须靡也只能找他们问罪。

    “是啊,咱们放心着呢,没事没事,话说回来,最近总听别人提起左贤王和乌长老家的喜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请咱们吃酒去啊!”

    “哎,你们该不会不打算请咱们吧,这就太不讲义气了,不带这样瞧不起人的呀,啊哈哈……”

    翁归靡俊脸微红,连忙赔笑道:“哪里哪里,怎么可能不请各位呢,日子还没定下来呢。”

    “呦,这么说就是八九不离十了,好啊,扶玛可是咱们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好姑娘,左贤王啊左贤王,你这是上辈子积来的福气哦!”

    “恭喜乌长老寻得佳婿,你们快挑个好日子定下来吧,咱们都等不及吃酒了啊……”

    闻言,乌布吉也是乐不可支:“多谢各位,到时候一定通知大家来吃酒。”

    刘烨有意无意地打量翁归靡,翁归靡接触到她的视线,匆匆别过头去。

    ~~~~~~~~~~~~~~~~~~~~~~~~~~~~~~~~~~~~~~~~~~~~~~~~~~~~~~~~~~~~~~~~~~~~~~~~~

    今晚20:00第二更

    第十章 以退为进

    有翁归靡和乌布吉的支持,赵胜的工作进展地相当顺利,他们很快在附近山坡找到适合种植的土壤环境,安排了一些技术熟练的农民,在赵胜的指导下分别种了粮食和蔬菜。

    刘烨几乎每天都去山上与农民们交流,有时候还自己动手帮忙劳作,完全没有一丁点儿的公主架子。不仅如此,她和冯嫽还手把手地教妇女们养蚕纺织,时间久了,当地百姓对解忧公主也产生了好感。

    务农人员大多生活困顿,这次开辟试验田,有朝廷补助的物资,许多人都在争这块肥差,但翁归靡考虑到低收入家庭的困难,所以特别照顾他们。

    为了方便管理,刘烨设立了农业组和桑蚕组,同时也将男女分开,避免了轻活重活的矛盾。

    渐渐地,刘烨与翁归靡相处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两人朝夕相对,关系自然亲近了些。而冯嫽也察觉到刘烨对翁归靡有好感,既担心又害怕,毕竟她是思想保守的西汉人,虽说她也知道刘烨和军须靡没有夫妻之实,仍是认为刘烨不该跟其他男子有暧昧,尤其是小叔这种敏感的身份。

    夕阳西下,翁归靡照例送刘烨回去,他们聊着今天发生的事情,笑声不断气氛融洽。冯嫽跟在后面,只是听也不插话,暗自打算找个合适的时间跟刘烨好好谈谈。

    草原的暮色很美,玫瑰色的晚霞映照着蔚蓝的天空,折射出淡紫色的光晕,随风波动的牧草如同一片碧绿的海洋,海天一色交相呼应宛如一幅泼墨油画。

    第 18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三夫四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白羽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羽燕并收藏三夫四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