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 作者:实在闲得疼
第 54 章
这其实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不会被无视,混日子的人肯定让他们混不下去。
付出的人就会得到回报,技不如人的收入也不如人。黄胜经历过大锅饭的年代,知道那是历史的倒退,当然知道如何调动劳工的积极性,略施小计就把一千人的劳动热情激发。
黄家宁远城的官邸里,顾三找来了许多木匠,他们根据黄胜大人的草图,用从觉华岛修理海船的官方船坞买来的干透了并且用桐油浸泡过多日的木料,制作如小船那样的东西。
每一个长一丈宽三尺深三尺,黄胜计算过,这东西在水面上最大可以承受超过四千斤的压力不会下沉,而它的自重只有一百五十斤。
明朝人力气还没有完全退化,两个劳工可以轻飘飘扛起来奔跑。
这种小船不像普通小船那样两头翘而是整个船身一样平,上面还有盖板,需要时盖上盖板,用这个时代修船、补桶的特制的油石灰封好。
这小船就成了一个上平下尖类似于的浮筒般的东西,用它配上预先加工过的木板,搭建浮桥方便快捷而且结实。
黄胜给这种怪怪的小船命名‘密封浮船’,他还在未雨绸缪,让工匠们预制安装在“广宁号”船头的破冰锥,没有什么技术困难,只需要伸出船体的经过锻打卷制的有缝钢管能够承受三千斤钢铁破冰锥的重量就行。
使用时只需通过人力拉动滑轮组,把破冰锥提起一丈高让它落下,砸开冰层,只要自己设计的破冰锥砸不开的冰层,这里就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拉车跑马。
黄胜就不信,海面结冰,船就无法靠岸?纯粹扯淡,只不过是费些事而已。自己又不是从船上卸载几十吨的装甲战车,至多是战马罢了。
黄胜的设想就是破开靠近深海的薄冰,达到再也破不开的程度后,用几十条自己制造的小浮船在海面上拼接成一个码头。
上面铺满预制的统一规格的木板,再用木板向陆地方向延伸铺出一条宽半丈的道路,木板之间以钢铁扣件相连,即便冰层开裂也不影响自己的部队上岸。
这些设想在两个月后就会得到检验,经过实践后再次完善,如果可行,那么自己在数九寒冬还能够在辽东登录。
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冰冻海面会突然出现自己的家丁部队,这样出其不意会造成什么效果?
前些日子吴襄亲自送黄家山岛的地契来到了黄胜官邸,他心情不错容光焕发,原来大人们见他搞来了货真价实的十颗建奴首级,其中竟然还有建奴白甲兵。
都给了准话,官复原职那是铁板钉钉,尽量想办法争取给他提一级。
吴襄也知道祖大寿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话糙理不糙,在辽东做生意容易,保命难,这位善于搞建奴脑袋的黄大人可要跟他把关系处好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他来救命。
而且自己还可以牵线搭桥给生意上的朋友跑官,只要有银子,我就能搞到首级,再加上自己的关系网,当然会无往而不利,以后在辽东我吴襄更加会如日中天。
这小子见了黄胜态度相当端正,他说了许多感谢的话。黄胜看着地契心里也是感慨良多,这个小岛属于自己,永久产权,不是七十年的使用权。
但前题是大明朝必须存在,可惜自己知道历史,也不知道凭一己之力能否改变历史。
第四十五章:温柔乡里
黄胜道:“吴将军在辽东生意兴隆,本官也想跟将军合作,现在就需要购买许多物资,还请将军保证质量。”
吴襄拍胸脯道:“大人放心,下官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小有名气,就是因为下官童叟无欺,大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下官只收本钱。”
黄胜道:“万万不可,生意往来当然要获取利润,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本官要购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质量,价钱方面吴将军可以自由定价。本官需要购买精铁、黄铜、焦炭、猛火油、帆布、棉花、牛筋、花香精油、羊毛……。”
黄胜准备在岛上把收购的大明精铁重新提炼锻打获得超越这个时代的钢材,大明由于没有风温技术导致炼钢时达不到完全使钢水成为液态,都是在半晶体的状态下生产,质量当然差了一个等级。
如果自己从铁矿石的提炼就全部开始自己生产,太麻烦,需要的地方太大,需要的人手太多,他不想操之过急,先搞一个小小的高炉和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倒焰炉把风温技术利用起来,生产出钢铁产品后自用。
吴襄有生意当然做,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协议,以后的交接就让各自的家丁来完成。
由于黄家山岛所有的建筑材料事实上都是取自宁远和山海关用来修建城防、码头现成的备料,源源不断由海船送来,再加上超过一千人的劳力在岛上自发的辛苦劳作,一个月时间主体结构完工了。
在古代,水运是最有效率的存在,所以京杭运河才是大明朝的命脉所在。黄家山岛虽然孤悬海中,但是有大明朝几十条海船免费运输,搞起工程反而比内地更加方便快捷。
所有兵丁和劳工都卯足了劲儿大干快上,效率果然倍增。在祖宽瞠目结舌的注视下,岛屿每天都在变样子,中国的劳工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毋庸置疑,这是早已经过历史证明的。
这年头五十两银子可以在关内建一个两进字,以后成为研究的题目,大家再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以后的海船改造计划。
赵时敏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改造“广宁号”时就开始专研,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一些道道。
其实没什么,顾三挑选的都是一流的工匠,他们都是会做不会写,也不太会说,赵时敏是会写不会做,但是他很聪明会刨根问底,把这些工匠的特长和独到的见解都记录下来,然后又找其他高手论证。
由于他认真钻研反而是集各个工匠之长,当然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其实纸上谈兵往好的方面说就是有理论依据。
第 54 章
恋耽美
第 54 章
这其实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动力,默默努力工作的人不会被无视,混日子的人肯定让他们混不下去。
付出的人就会得到回报,技不如人的收入也不如人。黄胜经历过大锅饭的年代,知道那是历史的倒退,当然知道如何调动劳工的积极性,略施小计就把一千人的劳动热情激发。
黄家宁远城的官邸里,顾三找来了许多木匠,他们根据黄胜大人的草图,用从觉华岛修理海船的官方船坞买来的干透了并且用桐油浸泡过多日的木料,制作如小船那样的东西。
每一个长一丈宽三尺深三尺,黄胜计算过,这东西在水面上最大可以承受超过四千斤的压力不会下沉,而它的自重只有一百五十斤。
明朝人力气还没有完全退化,两个劳工可以轻飘飘扛起来奔跑。
这种小船不像普通小船那样两头翘而是整个船身一样平,上面还有盖板,需要时盖上盖板,用这个时代修船、补桶的特制的油石灰封好。
这小船就成了一个上平下尖类似于的浮筒般的东西,用它配上预先加工过的木板,搭建浮桥方便快捷而且结实。
黄胜给这种怪怪的小船命名‘密封浮船’,他还在未雨绸缪,让工匠们预制安装在“广宁号”船头的破冰锥,没有什么技术困难,只需要伸出船体的经过锻打卷制的有缝钢管能够承受三千斤钢铁破冰锥的重量就行。
使用时只需通过人力拉动滑轮组,把破冰锥提起一丈高让它落下,砸开冰层,只要自己设计的破冰锥砸不开的冰层,这里就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拉车跑马。
黄胜就不信,海面结冰,船就无法靠岸?纯粹扯淡,只不过是费些事而已。自己又不是从船上卸载几十吨的装甲战车,至多是战马罢了。
黄胜的设想就是破开靠近深海的薄冰,达到再也破不开的程度后,用几十条自己制造的小浮船在海面上拼接成一个码头。
上面铺满预制的统一规格的木板,再用木板向陆地方向延伸铺出一条宽半丈的道路,木板之间以钢铁扣件相连,即便冰层开裂也不影响自己的部队上岸。
这些设想在两个月后就会得到检验,经过实践后再次完善,如果可行,那么自己在数九寒冬还能够在辽东登录。
在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冰冻海面会突然出现自己的家丁部队,这样出其不意会造成什么效果?
前些日子吴襄亲自送黄家山岛的地契来到了黄胜官邸,他心情不错容光焕发,原来大人们见他搞来了货真价实的十颗建奴首级,其中竟然还有建奴白甲兵。
都给了准话,官复原职那是铁板钉钉,尽量想办法争取给他提一级。
吴襄也知道祖大寿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话糙理不糙,在辽东做生意容易,保命难,这位善于搞建奴脑袋的黄大人可要跟他把关系处好了,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他来救命。
而且自己还可以牵线搭桥给生意上的朋友跑官,只要有银子,我就能搞到首级,再加上自己的关系网,当然会无往而不利,以后在辽东我吴襄更加会如日中天。
这小子见了黄胜态度相当端正,他说了许多感谢的话。黄胜看着地契心里也是感慨良多,这个小岛属于自己,永久产权,不是七十年的使用权。
但前题是大明朝必须存在,可惜自己知道历史,也不知道凭一己之力能否改变历史。
第四十五章:温柔乡里
黄胜道:“吴将军在辽东生意兴隆,本官也想跟将军合作,现在就需要购买许多物资,还请将军保证质量。”
吴襄拍胸脯道:“大人放心,下官之所以能够在这里小有名气,就是因为下官童叟无欺,大人需要什么尽管开口,下官只收本钱。”
黄胜道:“万万不可,生意往来当然要获取利润,这样的合作才会长久。本官要购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质量,价钱方面吴将军可以自由定价。本官需要购买精铁、黄铜、焦炭、猛火油、帆布、棉花、牛筋、花香精油、羊毛……。”
黄胜准备在岛上把收购的大明精铁重新提炼锻打获得超越这个时代的钢材,大明由于没有风温技术导致炼钢时达不到完全使钢水成为液态,都是在半晶体的状态下生产,质量当然差了一个等级。
如果自己从铁矿石的提炼就全部开始自己生产,太麻烦,需要的地方太大,需要的人手太多,他不想操之过急,先搞一个小小的高炉和这个时代比较先进的倒焰炉把风温技术利用起来,生产出钢铁产品后自用。
吴襄有生意当然做,很快两人就达成了协议,以后的交接就让各自的家丁来完成。
由于黄家山岛所有的建筑材料事实上都是取自宁远和山海关用来修建城防、码头现成的备料,源源不断由海船送来,再加上超过一千人的劳力在岛上自发的辛苦劳作,一个月时间主体结构完工了。
在古代,水运是最有效率的存在,所以京杭运河才是大明朝的命脉所在。黄家山岛虽然孤悬海中,但是有大明朝几十条海船免费运输,搞起工程反而比内地更加方便快捷。
所有兵丁和劳工都卯足了劲儿大干快上,效率果然倍增。在祖宽瞠目结舌的注视下,岛屿每天都在变样子,中国的劳工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毋庸置疑,这是早已经过历史证明的。
这年头五十两银子可以在关内建一个两进字,以后成为研究的题目,大家再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以后的海船改造计划。
赵时敏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改造“广宁号”时就开始专研,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一些道道。
其实没什么,顾三挑选的都是一流的工匠,他们都是会做不会写,也不太会说,赵时敏是会写不会做,但是他很聪明会刨根问底,把这些工匠的特长和独到的见解都记录下来,然后又找其他高手论证。
由于他认真钻研反而是集各个工匠之长,当然这仅仅是纸上谈兵,其实纸上谈兵往好的方面说就是有理论依据。
第 54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