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觎觉得自己该着被说,嘴上散漫,“都是手下人胡闹的,别放在心上,我无事。”
    他喝净了杯里的水,随意撂在手边,让她坐,“听说拒了公主的册封?”
    “嗯。又不值钱。”簪缨无比自然地在他对面寻到一方蒲席抱膝坐下。
    这是胡人妇孺的坐法,在中原人看来很不雅致,然而要紧的是舒适。在小舅舅面前,簪缨用不着直腰直背地做规矩,朝他微仰着脸,一副等他指教的模样。
    卫觎眼底的霜色化了些,“法子好是好,只是用行宫去换,给他脸了。”
    这个“他”是谁,不言而喻,卫觎生有反骨说得起这句话,可依簪缨自己,尚不能与天子硬碰。但刚有刚的办法,柔也有柔的主意,簪缨神神秘秘摇头:
    “之前都想好了,倘若宫里同意,这笔钱也不会都由唐家出,我有后手,不做这冤大头。”
    卫觎见她摇头晃脑的样子,慢慢舒开眉头。
    他不细问她的计划,只想起,最初的时候,她在他身边时连看他一眼都要偷偷的,向他学舌,也宛如小孩子偷穿大人衣裳……
    现下她蜕变得如此大不同了。
    他忽有些后悔拘了她过来。
    其实不该扰了年轻人一起相处的兴,她还年少,自该多沾染些鲜活气,他这里冷气霜息的,有何意思。
    正想着,簪缨倾了倾身,主动告诉他说,“是阿玉出的计策。他教我把书策读透的法子,譬如战国策开篇,‘秦师兴兵求九鼎’,通篇只讲一事,便是借势造势,琢磨透了,许多事上便可化用,甚有道理。”
    卫觎手指头毕剥一响,深邃起眉眼,“阿奴。”
    ——他这里如何便没意思了?那围棋、用策,他难道教不得么。
    “嗯?”说得正兴起的簪缨轻轻一顿,漏出一声小动物般的鼻息。
    男人垂下眼,“你知我为何叫十六?”
    不知他为何突然提起此事,簪缨曲翘的黑睫眨了眨,乖顺摇头。
    “我未出生前,有个从西边东渡来的讲经和尚,给我父亲相过面,说他这辈子该有十六个儿子。”
    卫觎余光见她听得惊讶仔细,像讲故事一般嗓音娓娓,引着她听,“当时南朝显贵的风尚,大肆蓄姬买妾,一品之公养有十数子并不稀奇。我父母情笃,父亲连一房妾室也无,怜惜先母体弱,必不能得十六子,便在母亲生我后,取了乳名叫十六,敷衍其事。”
    簪缨听得轻屏呼吸,她知道,卫家夫人在他很小的时候便故去了。
    卫觎的神色颇寡淡,“当时佛教新兴,信众甚广,我母亲病逝后,便有人私下说我父子违逆天命,遭致报应。”
    簪缨抱紧膝盖,锁紧眉头,“这是何等道理!那和尚还活在世上吗?”
    卫觎不觉笑道,“若在,你打算如何?”
    “我替你抓过来,揍他一顿出气可好?”簪缨自己也知她讲的笑话不好笑,说完屋子便静了。
    半晌,她泄气般说,“小舅舅,你别信他说的。”
    “一个字也没信过。”卫觎向来讳谈家事,但说给她听,却是不碍的。何况这些都不重要,他状若无意地吐露:“我还有个表字,我字观白。”
    簪缨点点头。
    他看着她,上下唇轻碰,“你叫一声。”
    这一句声轻如雾,说了,却没让人听清。
    簪缨只见他薄薄的唇线像柳叶锋。
    长者尊讳,依礼,小辈不可直呼。簪缨只能在心里想:道家似乎有虚室生白一说,道德经又说“常无,欲以观其妙”,观白,卫观白,这像个道家的字。
    道教长生。
    “没什么事了,你去吧。”见她久久不语,卫觎讥嘲自己今日犯了癔症,拢拢大氅,眼中的暖色褪去了,把她往她该去的地方推。
    那里应当还有人等着她。
    簪缨想小舅舅是累了,迟应一声,听话起身。
    告辞前,她忽回头对卫觎道:“小舅舅,我一定帮你找到那——个胡说八道的和尚,你肯定会长生无灾。”
    这话没头没尾,是因为簪缨原本脱口想说的是找到那两味药,猛的醒悟,临时改的口。
    但卫觎那对骤然明亮的眸子,像豹狼突然锁定了猎物,好像他什么都洞若观火。
    簪缨在真正的狼眼里,都未见过这种高凌慑人的光,怕露马脚,吐舌跑了。
    “跑什么,慢些。”背后响起的一声叮嘱,清晰传入她耳中。
    -
    当日,簪缨便乖乖去给檀棣赔礼了。
    檀棣等的就是这个台阶,真见了乖得像只雪兔儿似的外甥女下拜自己,刹那间,忆及心中那个永远是十几岁模样的女郎,檀棣心绪难言,不等她福下身,就把簪缨拉起来。
    他先板脸瞅她两眼,突然逗小孩似的咧嘴一笑。
    “走走走,舅舅领你去看我给你带的东海珍珠璎珞,还有北疆那边产的独峰玉,还有还有,小女娘最喜欢的好胭脂,都自三吴出。老杜那人哟,忠心归忠心,照顾女娘,瞅瞅,不成,你这打扮太素啦,咱们家孩子可不得漂漂亮亮的吗。”
    簪缨很快接受了檀舅父这种我行我素的风格,笑得露出一点皓齿,用空着的那只手揉了揉鼻子。
    正不好意思着,檀棣扭头抛个媚眼,“你瞧咱家大郎,二郎,是不是都挺漂亮的?诶对了,阿缨觉得谁更漂亮呀?”
    檀顺踮脚立在檀依身后,对着自己脸上猛指,檀依头也没回地一笑,温然看着簪缨,用口型道:“你多担待。”
    簪缨觉得很欢喜。
    到了傍晚,这一家四口终于可以围在一张案子前用膳,簪缨已经可以自然地唤他们,阿舅,表兄,表弟了。
    檀依听了却道生分,见她食量不大,用干净牙箸将每样菜的精华都给她夹一点在碗中,“阿缨,唤我从卿就好。”
    是阿缨从卿,不是表兄表妹。他可从没唤过她一声表妹,也不想她做他的表妹。
    望着那双温润不迫的眼眸,簪缨的耳根又有点热了。
    “我也是,叫我阿宝,阿宝!”笑容灿烂的檀顺跟着学。
    俩人的老父亲在旁冷眼旁观,忽然用
    怜悯的目光瞅着小儿子,觉得这小子可能干不过他哥。
    嗐,是不是光顾着给他锻炼体魄,脑子里的货装少了?
    -
    当夜子时,卫觎未再发作。
    次日,大司马脱软裘着戎装,披甲剑履入宫省,自回京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上朝,参与朝会。
    武官群列之首,那道凛煞十足的玄影傲岸而立,猎猎披风,压镇绯红地衣。
    大司马身后侧破例扈随一亲卫,乃谢家旁支子,身背一口黄铜匣,匣高等身。
    对于此等僭越之举,满朝文武无人敢多言一句。
    连往常司风化纪律的御史台也噤了声。
    从大司马杀皇后宫人开始,到王丞相亲自至内狱,给那闯宫四卫松绑送回,再到圣上下旨将蚕宫赍赐给成忠公小娘子,一桩一件,都预示着中宫如秋后枯叶,其势将末。
    在下一步局势明晰之前,谁又敢当这个出头鸟?
    奇的是,这一日避朝多日的太子殿下也上了朝,站在大司马对面,堪堪与他并肩。
    皇帝李豫御临丹墀,透过晃动的冕旒下望,黄门侍郎高唱“有事启奏”,底下人都侧目瞅着大司马,哑雀无声。
    这些日子北府兵在家门口的威风也耍够了,该提条件了吧?
    谁料卫觎一语不发,仿佛只是来旁听朝事的。
    他不急,一众臣工心里却急得不行,揣不准这位杀神的深浅,响起丝丝窃议。皇帝在上头也坐不住,面色阴沉不定,忽然太子出列。
    李景焕今日绛袍玄冠,神英气朗,目不旁侧,跪地奏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一请——望父皇准许大司马带兵北伐中原!”
    石破天惊。
    朝堂上嗡然炸开,都怀疑自己错听了。唯独卫觎无惊无诧地低眸,扫一眼太子背影,不动如山。
    第61章
    “兹事体大, 太子休得妄语。”龙座上皇帝淡淡开口,听不出心思。
    “儿臣不敢。”李景焕面色不改,随即列举了长达十条北伐之利,条分缕析, 显然早有准备。
    心思浅的臣子心道, 东宫不是一向与这位先皇后的胞弟水火不容吗, 何时倒了戈与大司马同声同气?老成谋国的臣子则生疑,太子这是准备借刀杀人?借北胡刀, 杀国之股肱?
    到底这北伐二字是支破风箭,穿破了铃铛, 谁也甭想当作听不见。王逍少见地没沉住气,第一个开口驳道:
    “太子年少志大, 有收复神州之志,存忧国怀乡之心, 是赤子情肠, 可嘉可敬。然而北伐之策涉及南朝根基, 非三两言能够定夺,还需从长计议。”
    说罢,丞相严阵以待的目光扫向卫觎, 待他开口。
    卫觎不开口,就听着。
    仿佛他们争他们的, 与他毫不相干。
    王丞相气得磨牙,耳边又是太子一意孤行力陈北伐好处的声音。
    这场朝议一直吵到散朝,也没争出个结果, 但引发的争议足以震动朝野。
    自进殿起就修闭口禅的卫觎仿佛完了事, 不向任何人知会, 阔步出廷。
    玄甲刮磨着令人齿冷的声响, 他周身三丈之内,无臣僚敢靠近。
    却是太子故意快步跟上,凤眸望着前方的中轴白玉广庭,“大司马不谢孤一声?”
    高悬的金乌在明光铠甲上映出璀璨的光华,交织成一派不敢久视的威势。卫觎终开尊口:“想支走我?”
    李景焕一下子笑出来,声音却咬着一股冷恨:“大司马向来不是因私废公之人,必然不会辜负这个大好时机。”
    卫觎淡淡,“我公私且不论,太子却是很会废的。”
    李景焕被这双关之语激得一瞬咬牙。
    正值走出宫城大门,他望向前方御街,突地定住脚步,本就阴翳的脸色更沉晦下去。
    他看见宫城外停着一辆精巧的彩帷马车。
    车帘微掀,露出半张白皙如玉的脸庞,卫觎从他身边向马车走去,车中女子的颊边便抿出一枚小小的梨涡。
    李景焕头疼如裂,一口一口往肺里呼吸着,还是觉得窒息。

章节目录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晏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晏闲并收藏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