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作者:北域神灯

    第二五五章 玉虽美,然而玉中含血

    对于这些朴实的采玉人来说,每个月百块钱的工资,都是种仁慈了,唉,果然够苦的。

    张天元想要去矿洞岸边看看,几个采玉人欣然答应了,说什么库尔班老爷的朋友,那就是大家的朋友,看起来库尔班还真是很会做人啊。

    几个矿洞好像鸡窝,片石碴中堆有几堆青白玉石。采玉人告诉张天元,这是他们从刚找到的条玉带里采出的,准备这几天背到山脚下运走。

    张天元趴在洞口看下去,洞内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矿工们说可以带他下洞里去看看,他本来是想欣然答应的,不过看着那黑漆漆的洞内,还是问了句:“你们就这样直接下去?没有什么安全防御措施?”

    “啥叫安全防御措施啊,我们直都是这么做的啊。”

    采玉人的话,让张天元了解到,正如独眼所说的那样,这里什么安全保障都没有,不过他还是壮着胆子跟采玉人进洞看了下,反正他有地气护身,也不怕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矿洞高、宽都只米点,张天元他们只能寸寸匍匐着爬进洞中。没进洞之前,张天元想象玉石矿定是连成片的,洞里肯定是四壁皆玉,光可鉴人,可直爬到到洞底也没看到丁点玉的痕迹。

    爬出洞外,张天元让采玉人指点他用手机拍摄的张原生玉矿脉的照片。望着高达百米的开采面,这位被称作老王的采玉人扳弄着被石头“啃”掉小拇指的左手默然地摇着头。

    “这个矿洞已经挖了很久了,可是却直都没有收获,我们几乎都要放弃了,不过库尔班老爷让我们继续挖,继续炸,那我们就继续喽。”

    “你们找矿和采矿都这么难吗?”张天元问道。

    “唉,老乡啊,你可不知道啊。采玉不像挖煤,煤矿选个矿点就可以采几年,甚至几十年。但玉矿不样,有时是碰运气。这座山里有许个玉矿带。有时用炸药炸开几个洞口,白辛苦几天,却往往连条玉带都找不到。辛苦倒没什么,可是辛苦之后却什么收获都没有,这就太气人了。”老王叹了口气说道。

    在来玉矿之前,张天元总认为采玉可能和开采大理石样,采大片,直到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想象是么无知可笑。

    首先玉矿不像别的矿石连片,而是断断续续地藏在石岩芯里,矿脉真的如古诗所云如烟似雾、飘忽不定。偶尔露出的矿脉又被厚厚的岩石层包裹。每取块玉必须去掉大量的包在玉外的坚硬岩石。

    这就决定采玉人不但要付出十分艰辛的劳动,同时,还要有双识玉的慧眼,识别玉和石的不同。与玉相连的岩石叫玉石根,看来像玉却是石。最难区分。取得不好,玉石俱碎,前功尽弃。

    传说昆仑山的神仙们把昆仑玉种在苗圃中,尽心呵护千年就能泌出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难种,常常眼看快成膏时却忽然毁了,数百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

    在张天元看来,昆仑山采玉人比那些种玉的神仙还要艰难。黄金有价玉无价。只有亲眼看到那些浩大的工作面、极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他们到目前为止那么点琐碎的回报,才知道得到块宝玉是何等的困难与艰辛。

    在石河子沟这个矿点,老王他们几十号人已经日夜不停地开采了年,听说库尔班也为此投入资金累计上千万元,还有数名采玉工人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可至今还没有发现过质地比较好的玉料。即便是现在发现的那些,其实也都不。

    张天元就想了,难道冥冥之中真有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执掌着命运?看到老王无可奈何的眼神和黑漆漆的矿洞,张天元终于明白“赌玉”的残酷与惊心动魄。

    他这次来寻矿,假使没有六字真诀。那么会不会也直接把几千万打水漂了呢?那是绝对有可能的,库尔班的眼光比较好,最起码还在这里发现了玉带,虽然说并不,质地也不算上乘,但好歹是没有完全亏本,可是他呢,没有了六字真诀的话,如何在这里发现玉矿呢?

    “这些矿洞的洞口都这么小,要是万发生了危险可怎么办?”张天元指着那只能容人出入的洞口说道。

    老王回答道:“就是这样啊,找玉矿带是极辛苦的事,个人钻进洞里,打洞四处寻找,根据石质的成色判断是否有玉带。玉石有’干湿温润‘的特点。这里的玉带般宽70公分左右,构造大呈线状,有的也呈环状,如果开采时出现层黑石头,玉带就断了,再往前开采,就没有玉石了。”

    “干什么事儿都不容易啊。”张天元感慨道。

    “对啊,找玉矿带本身就非常不容易了,取玉加凶险。取玉时,不能狂轰猛炸,要用膨胀剂,采取无声爆破,不能强撬,以避免人为的裂缝。不瞒老乡你说,我们在这里曾采过块重110公斤的青白玉。

    不过取玉真是个危险的活计,洞顶上经常掉石头砸伤人。有次,对兄弟在洞内采玉,洞口突然塌方,二人被埋进洞内。工友们营救了5个小时,才把人救了上来,还好,二人没有生命危险。”老王说起这些,眼睛里时而兴奋,时而却是种悲凉。

    等矿工们背着玉回营地的时候,张天元也跟着回去了。

    下山来到矿工的住处,个地窝子,既是他们的宿舍,又是伙房。照明用的是马灯和蜡烛,吃水要到远处的雪水河,用塑料壶壶壶地背回来。

    张天元看到伙房里放有几个5公斤装的塑料壶,装的是散酒。炊事员介绍说,这里馒头蒸不熟,米饭夹生,大家都很累,又没有别处可去,闲时都以喝酒来打发时间,平均每天人要喝半斤散酒。

    在昆仑山上长期这么饮酒,下山后。工人们的心脏肯定会出问题,张天元真得很替这些采玉人感到担心和痛心。

    他心里就在想了,以后定要把自己酒厂酿造的猴儿酒带到这里来,让这些人既可以喝到酒。又不会伤害身体,这也是他能做到的点点微末小事儿了。

    远古以来,玉被奉为神物,可以趋祥避祸,可以逢凶化吉,可以食之成仙,可以裹尸不腐,也许与昆仑玉的神秘色彩和美丽传说有关。

    昆仑山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以“帝之下都,百神之所在”流传于世。这里盛产种美丽的石头。古人称它为昆仑玉。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昆仑山“其山玉石。”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征,至昆仑山“攻其玉石,取玉三乘。载玉万只。”尽管大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读来让人思绪飘荡。然而,从兴隆洼遗存发现,人类第次打磨出玉斧、玉饰,却是在个夕晖飘荡的午后,距今八千二百余年。

    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来,历代首领、权贵、帝王。均爱好玉器。自商代以来的帝王所用、礼仪所使,达官显贵所玩,为和田玉。玉在当时的社会,既是人神沟通的媒介,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从春秋战国起,古人以佩玉来规范自身的言行和彰显仁人君子的德性。尤其当和田玉流入中原后。儒生们是用玉来体现礼学思想。《礼记.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云:“玉,石之美者,兼五德。”

    这实际上是把玉的色泽、纹理、质地、硬度和韧性五个特性人格化了。少年来。儒家学说始终以玉为尊,以玉为荣。玉从此走出权威的藩篱,走下神癨的灵坛,成为我国古代君子德行操守的化身,成为我国传统道德的象征物。

    说实话,张天元这次进山原本怀着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意,怀着对苍莽大气、雄浑深邈的玉石昆仑的敬畏之情,与独眼等人行不远数千公里,心无旁鹜地踏上了和田探玉之旅。

    然而真正到了这里,他看到的却是荒凉,是悲怆,是采玉人的辛苦与危险。这不能不令人感慨啊。

    玉虽美,然而玉中含血!

    采玉人将玉石放在营地,稍做休息之后又去上工了,对他们来说,这活儿虽然辛苦,但却是必须得去做的,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就拿老王来说吧,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学费呢,他不能不在这里辛苦的劳作。

    ……

    张天元等人在营地里搭起了自己的帐篷,然后几个人略作休息之后,就也出去了,他们也要去寻矿,另外司马义、昆宙还希望可以捡到几块好的玉石,也不枉此行了。

    和田玉自古以来就非常有名。据史料记载,人类最早使用玉器距今已万两千余年。和田民间有种说法:昆仑山是神对大地的赐予,玉是昆仑山对人类的赐予。

    和田玉来到人间有两种方式,种是在昆仑山中寻找玉矿,开采玉石,称采玉,也就是老王他们那样的做法了。

    另种是到河流里捞玉。这些玉石都是洪水季节从昆仑山上冲下来的,在上千公里的河床里碰撞打磨,到了和田已磨成光滑洁白的小块玉石,也就是之前所说“仔玉”。

    找玉的人都相信有“玉缘”的说法。

    路上的时候,独眼就告诉了张天元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据说当年库尔班还不是老爷,只是个采玉人的时候,曾经上山采玉,和他起进山的,还有个大的寻矿队,那是来自上浦的大商人,看中了野牛沟的矿脉,觉得那里能够出好的玉料。

    库尔班老爷只是个人,他没有补给,所以基本上半个月就要回次家,而那上浦的寻矿队却不用,他们的补给条件很好,在山上待就是好几个月,直到大雪封山。

    第二五五章 玉虽美,然而玉中含血

    欲望文

章节目录

鉴宝秘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北域神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域神灯并收藏鉴宝秘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