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最不爱吃的是菜包,觉得那没味儿,因为这事母亲没少骂我。不过现在,偶尔家里弄上几个,倒是觉得很新鲜的。人在变,但好食品并没有变!
    童年的感觉特别好,最喜欢的是逢年过节,家里总会蒸出许多龟粿,几乎把所有能放的篮子柜子,都盛满了,那才真是够瘾!不过那时的食品,都半是米做的素食食品,做得再多再好,也不过是地里长的,山上种的。乡里人为了敬神拜佛,把土地上能吃的东西想方设法折腾一番,到头来送给菩萨看上一眼,挑回家自己享用。
    乡里人的纯朴和畏神,也给自己带来节日的丰盛。小的时候,平时多半没得吃,可是到了年节,那却是有吃不下的东西。
    不过话说来说去,做菜包的皮,还是大米。而做馅呢?用的是大萝卜!这东西现在跟你说好吃,你肯定不相信,正如我小时候的那会儿,觉得母亲说我“不惜福”那真是有些过分了!真的,那时候我们总觉得菜包不好吃。
    母亲把一半糯米一半籼米磨成生米浆后,用一个布袋子装好,扎紧袋口把它吊了起来,让水慢慢从布袋中渗出,沥干水分!第二天,她把滤干了的米浆倒出,加入些许白糖,搓揉起来,最后搓成一条一条的长条,再把长条掐成一块块备用。这就是包子皮!
    馅是早就做好的萝卜丝。乡里人把平时吃不完的萝卜,一部分切条做成腌萝卜条;另一部分搓成丝状,放到太阳底下晒干,收藏备用。晒干后的萝卜丝,多半呈草黄色的,要做菜包的时候,从袋中取出来,放入锅中加水烧煮。煮熟后,再沥干水渍,加入油、盐、味精、五香粉以及炒得香喷喷的虾米,放在锅中伴炒一会儿。这就是萝卜丝馅。
    母亲把做菜包的皮用手摊开,再用筷子夹入适量的萝卜丝,然后再把包子包好,放在香蕉叶上,然后移入蒸笼里。待把所有的包子包好之后,盖上蒸笼盖,加大旺火将一笼的包子蒸熟。蒸菜包不比蒸面包,时间要相对长一些。一般的面包只要十五分钟,而菜包至少要四十分钟。揭开蒸笼盖后,要先用沾水的筷子插一插看,是不是蒸熟了,蒸熟了就不会沾筷子!我记得母亲蒸菜包的时候,多半是用一柱香的功夫。
    她把一柱香插在蒸笼边,待香烧完之后,才会揭开蒸笼盖子。并且,母亲最忌讳我们在边上问她:菜包熟了吗?菜包熟了吗?一问她便会骂!因为传统说法是——在蒸糕点时,如果一直问,会触怒灶神,使得蒸笼里面的食品半生不熟!
    蒸熟后的菜包雪白雪白的,十分好看!在蒸笼里,一个个像圆圆的小胖子。乡里人为了增添喜气,会趁热在每一个包子上,点上一个个红红的印章。
    由于菜包的外皮是甜的,而经过晒干再煮熟后的萝卜丝,有很大的弹性,加上油炒虾米、五香粉的香味,甜皮咸馅的泉州菜包,确实风味独特,享誉闽南!
    小时候爱吃甜食,故此对菜包的感觉,并没有多大印象。时常把皮吃了,把里面的萝卜丝扔掉,因此让母亲责骂的事常有发生。现在不同了,偶尔有亲戚五十,父生日子周岁的,送上一两个菜包来,妻总舍不得扔掉,放蒸笼上一蒸或者放到油锅里一煎,那久违的感觉,让我想起童年的艰辛岁月!
    是的,母亲的那一句——不惜福,现在总算能体会到了!菜包的美味,其实是一个人成熟的味道——人越成熟,越不喜欢甜食而更喜欢素食!时至今日,又有谁能在不惑之年,想起菜包的感动呢?那是晒过的萝卜丝的弹性,和生萝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就算那只是一把米,一个大萝卜的感觉,在昨天和今天,都显得不尽相同了!
    人生是一种平常的东西,菜包也是平常的东西,但这平常的东西,让乡里人一摆弄,就成了乡间传统的美食。味素,有营养,一头连着家乡的黄土,一头连着根

章节目录

戴高山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戴高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戴高山并收藏戴高山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