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众臣惶恐,周牧之亦惊魂不定,姬道涵虽未将太子当堂治罪,但却将其圈禁东,此时又要派人去夷洲督军,说明其心中对密信中所言之事已信八九分,对太子与靖王生出许多猜疑、防备之意,只一时不能发作罢了。
独姬承彻心头暗喜,此举自已竟是大获全胜,于暗处一石击中二鸟,心中得意至极,面上却一丝也不肯带出来。
姬道涵见众臣沉默不语,怒意渐胜,正欲开口责骂,忽听殿外内侍高声禀报道:“夷洲军情到”
姬承涵忙道:“快传进来。”
片刻便有一名风尘仆仆的邮驿急走进殿,向姬道涵行大礼毕,便从情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印的书信和一把七宝镶嵌的黄金腰刀,双手呈给内待。
姬道涵拆开内侍呈来的书信,仔细看罢,突然大笑道:“靖王真果不辱其先父王名号,英勇善哉,一举平定了燕丹叛乱。”说罢又命内侍道:“将此战报宣与众臣听。”
内侍接过书信高声宣道:“臣姬承昊万里遥请圣上万安,臣自领圣命帅军平叛已三月有余,期间虽有小胜,但并未催动大军强攻叛军所据守之夷洲,此举实属无奈,唯困于情势耳,绝非朝中众臣料想之养寇自重之意。
夷洲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是我东华与燕丹边境第一重镇,且燕丹叛军有诡异之守城利器,若强攻必事倍功半;且北地天寒,我东华兵士以步兵见长,不擅风雪中做战,但燕丹军马素长于骑兵,自幼驰骋与风寒冰雪中,以我之弱攻敌之强,兵家大忌也。臣不敢用圣上子民之命,为已邀战功之虚名。
故围兵于夷洲城下,断燕丹叛军粮道,令其自乱,时至残冬,冰皮稍解,臣率大军拖赖圣上天威,一鼓作气攻克夷洲。
燕丹五万叛军所余不足三万,逃回燕丹境内,沿嘎哈山脉驻扎。其余皆被臣之部将缴杀。贼首燕丹王子澹台羽辰侥幸脱逃,臣仅缴获其七宝黄金腰刀,着邮驿一并呈于圣上。
夷洲城被叛军占据日久,此时百废待兴。春荒之中,百姓无粮,皆焚香拜求圣上放粮赈济。臣姬承昊叩拜”
朝中众人闻听此战报皆喜上眉梢,便齐声道:“天威浩荡,臣等恭贺圣上。”
姬道涵拿起那柄七宝镶嵌的黄金腰刀,反复看了几眼,随口似无意地问邮驿道:“你从夷洲到此走了几日?”
那邮驿忙掐指计算,回道:“靖王一攻克夷洲便着小人回京送战报。小人不敢怠慢一路疾行,途中坐骑暴毙,耽搁了半日,昨夜三更才到圣京城下,因城门已关,便在城外等了一宿,今是第四日。”
众臣闻听心中计算,按时日推算,这邮驿与朱福竟是同日从夷洲出发,靖王断不会即发战报与圣上,又写密信与太子,如此看来,倒是朱福所持之信极不可靠。
姬道涵听罢邮驿之言,目光似有闪动,却转口问道:“夷洲城内原有萧忠顺所囤半年粮草,靖王大军又随军带了半年粮草,如何百姓竟春荒无粮?”
邮驿忙回道:“城中原是有萧将军所囤半年之粮草,但当日燕丹兵占领夷洲时,萧将军手下的部将李环恐此粮草落入叛军之手,便带几名亲随舍命将粮草俱放火焚毁。若无李环将军此举,夷洲城此时怕还在燕丹兵手中。燕丹兵大怒之下,将李将军抓进大牢,百般折辱,被靖王救出来时,已不成人样。靖王见城中百姓无粮,已将大军的军粮暂借与百姓。”
周牧之闻听邮驿之言,马上向姬道涵道:“如这邮驿所言,李环竟非是献城卖主之人,反倒是我东华忠勇报国之将,还请圣上彻查此事,若果然如邮驿如言,还请圣上还此人一个清白。”说罢,冷冷地看了萧忠顺一眼,接着道:“也免有些人推脱罪责,陷害忠良。”
萧忠顺闻听李环竟未死,已被靖王救回,心中大惊,慌忙跪倒在地,狡辩道:“臣当时慌乱之中听信谣言,但实非有意诬陷李将军,还请圣上明察。若事情果真如邮驿所言,臣愿意负荆向李将军请罪,任凭其发落。”
姬道涵冷哼一声,怒视萧忠顺道:“此事朕必会彻查,若是你诬陷忠良,朕绝不轻饶。着令革去萧忠顺京兆尹一职,停俸禄禁足在府中待罪。”
萧氏一党闻听李环未死,又见姬道涵发怒革去其官职,还要彻查李环献城一事,都暗道萧忠顺诬陷李环之事早晚必会被查出,见桓亲王也未出面为萧忠顺求情,因此也无人上前为萧忠顺辩解。独萧忠顺汗如雨下,神情慌乱地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周牧之见此情景心中高兴,便转口道:“从时日推断,靖王决不能同时从夷洲即上奏朝廷战报又写出密信给太子。此事不必彻查也可知,朱福所带之信必是伪造,定是有人暗中诬陷太子与靖王,还请圣上还太子清白,解除太子禁足东之谕令。”
姬道涵闻听此言却神色凝重,思虑良久道:“朱福本系东门人,却卷银私逃,畏惧家主追查,伪造书信,诬陷太子与靖王,罪大恶极,即刻推出午门斩首。”
转眼看着一直伏跪在地的太子,姬道涵怒意大胜,“太子约束门人不严,有失德行,令其自行禁足,思过一月,停太子俸禄半年。”
朱福一听姬道涵之言,早已吓的瘫软在地,见几名羽林卫上前来拖拽自已,猛然似惊醒般狂喊道:“桓亲王救命。”
姬承彻闻听此言,恐朱福情急之下胡言乱语。便走上前,一拳打在他脸上,朱福顿时牙堕舌裂,不能言语,只双目睁的极大,死死地盯着姬承彻不放。
姬承彻更怒骂道:“大胆狗贼,本王决不能姑息你诬陷太子。”说罢向羽林卫道,“快将此人拉出去斩了,以消太子心头之恨。”
几名羽林卫闻听桓亲王之言,便如狼似虎般将朱福拖拽出去。
周牧之见状急道:“且慢动手。”正欲向姬道涵请命,留下朱福活口审问。
姬承彻却恻恻地道:“难道此人与太傅有牵连不成,太傅竟要为此等肖小之人求情?”
“一派胡言,”周牧之见姬承彻竟颠倒黑白,心中暗怒,也不理会,只向姬道涵道:“此人只是市井之徒,怎敢有这般大的胆子诬陷太子与靖王,必是受人指使,若将此人斩首,幕后之人便可逍遥法外,伺机再生祸端。还请圣上三思,彻查此事。”
姬承彻闻听心中暗急,便向姬道涵进言道:“周牧之身为太子太傅,教导无方,令太子身陷失德之境地。恐父皇责怪,便欲将家奴陷主之事大而化之,说成朝野纷争,以期扰乱视听,躲过责罚。若他奸计得逞,势必会将我东华诸臣陷入纷争之中,恐那时人人自危,不敢以赤诚之心报国。还请父皇明察。”
周牧之见姬承彻竟在姬道涵面前搬弄事非,必要置朱福于死地,心中早已明了其必是诬陷太子的幕后之人,怒道:“桓亲王此言差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事非曲真,自在人心。上天降异象,必是因为庙堂之上有不公之处,若不将此事彻查清楚,实在有损太子清白名节……”
话未说完,沉默多时的钦天监典星何林却突然讥讽道:“太子太傅彼时方驳斥下官天象之说不可信,此时又以天降异象为已开脱,如此看来,这天象倒是太傅手中之羽扇,想如何挥洒便如挥洒。”
周牧之见自已一时情急之下,言语有失,被何林拿住把柄,正欲开口辩解,却听姬道涵怒道:“太子太傅教导太子不利,有违朕望。即令革去太子太傅之职,唯念其旧日功勋,不与加罪”。
周牧之闻听姬道涵之言,忙跪倒在地,口中道:“老臣惶恐,谢圣上宽恩免罪。”
姬道涵也不理睬,缓了缓又道:“只暂代京兆尹一职,若无朕令,不得随意离开圣京,严禁结交外臣。你要勤勉政事,不可再出差错,否则数罪并治,决不宽囿。”
又转眼向贺敬晖道:“卫戍中郎将贺敬晖,忠于政事,侍君以诚,着令升为越骑校尉,仍领旧职把守圣京九门。”
见桓王神情恭顺地立在一旁,便接着道:“桓亲王事亲至孝,恭顺兄长,实为仪德之典范,且聪慧异常,诚恳于社稷。着令其在春日祭祖大典上代朕主祭,即日起勤劳户部事务之外,随从太常诸臣学习典规礼仪。”
朝中众臣见姬道涵片刻间竟下了数道升迁、罢黜的口谕,一时惊愕,太子与桓亲王二党竟在一日之中互有荣损,再略想其中更觉大有深意。
姬道涵明知太子受诬陷却不为其洗清冤屈,反倒以治家不严之名仍就禁足其于东之内,虽未再下命卫尉府派人看守,但言语间声色俱厉,可是心中憎恶太子?
太子太傅周牧之被革太子太傅之职,转授京兆尹之职。虽直降三级官位,却由一闲职议政大夫转为极具实权的京师三辅重臣,其实却是明降暗升,但姬道涵言语间却大加斥责,严禁结交外臣,这外臣又所指何人?
若太子受诬陷,最大受怀疑之人便应是桓亲王,虽然其并未在朝上攻讦太子,但渔人之利却非他莫属。姬道涵却急令将朱福处死,令此事再无可对证,竟成无头案,再无法追查。又令桓亲王代其主祭春日祭祖大典,这春日祭祖大典是东华国除皇帝登基以外第一重要的仪典,向来规矩,若皇帝不能亲祭,便由太子主祭,从无亲王代祭之先例。如此看重桓亲王,可是有意更换储君?
萧忠顺领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首,虽大军惨败失城,姬道涵却未治基罪,反让其暂居京兆尹一职,可见对其恩宠之重。但片刻间,仅凭一军前邮驿片言只语,毫无证据之下便革去官职,白身待罪府中。可是以此打击桓亲王?
贺敬晖是姬道涵素日信任之人,朱福一事,自不会是其暗做手脚。姬道涵虽对其甚是褒奖,将其官职升为越骑校尉。此官职本应随侍天子左右,统帅羽林卫,却命其仍领旧职把守圣京九门。到底是何用意?
若说姬道涵嫌恶太子,却明降暗升,重用一向支持太子的二朝老臣周牧之,竟似有意增加太子声势。若说信任太子,却将其禁足中,直如囚徒;
若说猜疑桓亲王,却授其殊荣,代天子主祭。若说信任桓亲王,却又极力打击萧忠顺;
竟似对向来信任的贺敬晖也生出许多猜测之意;
一时间众臣如坠云雾里,不知姬道涵到底意欲何为,难道是他久病昏聩,竟不知自已在做些什么?
就连周牧之这个二朝老臣,看惯殿堂风云之人也不明就里,猜不透姬道涵的心意。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在线阅读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肉文屋 /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倾世凤舞 作者:耶律龙格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众臣惶恐,周牧之亦惊魂不定,姬道涵虽未将太子当堂治罪,但却将其圈禁东,此时又要派人去夷洲督军,说明其心中对密信中所言之事已信八九分,对太子与靖王生出许多猜疑、防备之意,只一时不能发作罢了。
独姬承彻心头暗喜,此举自已竟是大获全胜,于暗处一石击中二鸟,心中得意至极,面上却一丝也不肯带出来。
姬道涵见众臣沉默不语,怒意渐胜,正欲开口责骂,忽听殿外内侍高声禀报道:“夷洲军情到”
姬承涵忙道:“快传进来。”
片刻便有一名风尘仆仆的邮驿急走进殿,向姬道涵行大礼毕,便从情中取出一封火漆封印的书信和一把七宝镶嵌的黄金腰刀,双手呈给内待。
姬道涵拆开内侍呈来的书信,仔细看罢,突然大笑道:“靖王真果不辱其先父王名号,英勇善哉,一举平定了燕丹叛乱。”说罢又命内侍道:“将此战报宣与众臣听。”
内侍接过书信高声宣道:“臣姬承昊万里遥请圣上万安,臣自领圣命帅军平叛已三月有余,期间虽有小胜,但并未催动大军强攻叛军所据守之夷洲,此举实属无奈,唯困于情势耳,绝非朝中众臣料想之养寇自重之意。
夷洲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是我东华与燕丹边境第一重镇,且燕丹叛军有诡异之守城利器,若强攻必事倍功半;且北地天寒,我东华兵士以步兵见长,不擅风雪中做战,但燕丹军马素长于骑兵,自幼驰骋与风寒冰雪中,以我之弱攻敌之强,兵家大忌也。臣不敢用圣上子民之命,为已邀战功之虚名。
故围兵于夷洲城下,断燕丹叛军粮道,令其自乱,时至残冬,冰皮稍解,臣率大军拖赖圣上天威,一鼓作气攻克夷洲。
燕丹五万叛军所余不足三万,逃回燕丹境内,沿嘎哈山脉驻扎。其余皆被臣之部将缴杀。贼首燕丹王子澹台羽辰侥幸脱逃,臣仅缴获其七宝黄金腰刀,着邮驿一并呈于圣上。
夷洲城被叛军占据日久,此时百废待兴。春荒之中,百姓无粮,皆焚香拜求圣上放粮赈济。臣姬承昊叩拜”
朝中众人闻听此战报皆喜上眉梢,便齐声道:“天威浩荡,臣等恭贺圣上。”
姬道涵拿起那柄七宝镶嵌的黄金腰刀,反复看了几眼,随口似无意地问邮驿道:“你从夷洲到此走了几日?”
那邮驿忙掐指计算,回道:“靖王一攻克夷洲便着小人回京送战报。小人不敢怠慢一路疾行,途中坐骑暴毙,耽搁了半日,昨夜三更才到圣京城下,因城门已关,便在城外等了一宿,今是第四日。”
众臣闻听心中计算,按时日推算,这邮驿与朱福竟是同日从夷洲出发,靖王断不会即发战报与圣上,又写密信与太子,如此看来,倒是朱福所持之信极不可靠。
姬道涵听罢邮驿之言,目光似有闪动,却转口问道:“夷洲城内原有萧忠顺所囤半年粮草,靖王大军又随军带了半年粮草,如何百姓竟春荒无粮?”
邮驿忙回道:“城中原是有萧将军所囤半年之粮草,但当日燕丹兵占领夷洲时,萧将军手下的部将李环恐此粮草落入叛军之手,便带几名亲随舍命将粮草俱放火焚毁。若无李环将军此举,夷洲城此时怕还在燕丹兵手中。燕丹兵大怒之下,将李将军抓进大牢,百般折辱,被靖王救出来时,已不成人样。靖王见城中百姓无粮,已将大军的军粮暂借与百姓。”
周牧之闻听邮驿之言,马上向姬道涵道:“如这邮驿所言,李环竟非是献城卖主之人,反倒是我东华忠勇报国之将,还请圣上彻查此事,若果然如邮驿如言,还请圣上还此人一个清白。”说罢,冷冷地看了萧忠顺一眼,接着道:“也免有些人推脱罪责,陷害忠良。”
萧忠顺闻听李环竟未死,已被靖王救回,心中大惊,慌忙跪倒在地,狡辩道:“臣当时慌乱之中听信谣言,但实非有意诬陷李将军,还请圣上明察。若事情果真如邮驿所言,臣愿意负荆向李将军请罪,任凭其发落。”
姬道涵冷哼一声,怒视萧忠顺道:“此事朕必会彻查,若是你诬陷忠良,朕绝不轻饶。着令革去萧忠顺京兆尹一职,停俸禄禁足在府中待罪。”
萧氏一党闻听李环未死,又见姬道涵发怒革去其官职,还要彻查李环献城一事,都暗道萧忠顺诬陷李环之事早晚必会被查出,见桓亲王也未出面为萧忠顺求情,因此也无人上前为萧忠顺辩解。独萧忠顺汗如雨下,神情慌乱地跪在地上,叩头不止。
周牧之见此情景心中高兴,便转口道:“从时日推断,靖王决不能同时从夷洲即上奏朝廷战报又写出密信给太子。此事不必彻查也可知,朱福所带之信必是伪造,定是有人暗中诬陷太子与靖王,还请圣上还太子清白,解除太子禁足东之谕令。”
姬道涵闻听此言却神色凝重,思虑良久道:“朱福本系东门人,却卷银私逃,畏惧家主追查,伪造书信,诬陷太子与靖王,罪大恶极,即刻推出午门斩首。”
转眼看着一直伏跪在地的太子,姬道涵怒意大胜,“太子约束门人不严,有失德行,令其自行禁足,思过一月,停太子俸禄半年。”
朱福一听姬道涵之言,早已吓的瘫软在地,见几名羽林卫上前来拖拽自已,猛然似惊醒般狂喊道:“桓亲王救命。”
姬承彻闻听此言,恐朱福情急之下胡言乱语。便走上前,一拳打在他脸上,朱福顿时牙堕舌裂,不能言语,只双目睁的极大,死死地盯着姬承彻不放。
姬承彻更怒骂道:“大胆狗贼,本王决不能姑息你诬陷太子。”说罢向羽林卫道,“快将此人拉出去斩了,以消太子心头之恨。”
几名羽林卫闻听桓亲王之言,便如狼似虎般将朱福拖拽出去。
周牧之见状急道:“且慢动手。”正欲向姬道涵请命,留下朱福活口审问。
姬承彻却恻恻地道:“难道此人与太傅有牵连不成,太傅竟要为此等肖小之人求情?”
“一派胡言,”周牧之见姬承彻竟颠倒黑白,心中暗怒,也不理会,只向姬道涵道:“此人只是市井之徒,怎敢有这般大的胆子诬陷太子与靖王,必是受人指使,若将此人斩首,幕后之人便可逍遥法外,伺机再生祸端。还请圣上三思,彻查此事。”
姬承彻闻听心中暗急,便向姬道涵进言道:“周牧之身为太子太傅,教导无方,令太子身陷失德之境地。恐父皇责怪,便欲将家奴陷主之事大而化之,说成朝野纷争,以期扰乱视听,躲过责罚。若他奸计得逞,势必会将我东华诸臣陷入纷争之中,恐那时人人自危,不敢以赤诚之心报国。还请父皇明察。”
周牧之见姬承彻竟在姬道涵面前搬弄事非,必要置朱福于死地,心中早已明了其必是诬陷太子的幕后之人,怒道:“桓亲王此言差已,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事非曲真,自在人心。上天降异象,必是因为庙堂之上有不公之处,若不将此事彻查清楚,实在有损太子清白名节……”
话未说完,沉默多时的钦天监典星何林却突然讥讽道:“太子太傅彼时方驳斥下官天象之说不可信,此时又以天降异象为已开脱,如此看来,这天象倒是太傅手中之羽扇,想如何挥洒便如挥洒。”
周牧之见自已一时情急之下,言语有失,被何林拿住把柄,正欲开口辩解,却听姬道涵怒道:“太子太傅教导太子不利,有违朕望。即令革去太子太傅之职,唯念其旧日功勋,不与加罪”。
周牧之闻听姬道涵之言,忙跪倒在地,口中道:“老臣惶恐,谢圣上宽恩免罪。”
姬道涵也不理睬,缓了缓又道:“只暂代京兆尹一职,若无朕令,不得随意离开圣京,严禁结交外臣。你要勤勉政事,不可再出差错,否则数罪并治,决不宽囿。”
又转眼向贺敬晖道:“卫戍中郎将贺敬晖,忠于政事,侍君以诚,着令升为越骑校尉,仍领旧职把守圣京九门。”
见桓王神情恭顺地立在一旁,便接着道:“桓亲王事亲至孝,恭顺兄长,实为仪德之典范,且聪慧异常,诚恳于社稷。着令其在春日祭祖大典上代朕主祭,即日起勤劳户部事务之外,随从太常诸臣学习典规礼仪。”
朝中众臣见姬道涵片刻间竟下了数道升迁、罢黜的口谕,一时惊愕,太子与桓亲王二党竟在一日之中互有荣损,再略想其中更觉大有深意。
姬道涵明知太子受诬陷却不为其洗清冤屈,反倒以治家不严之名仍就禁足其于东之内,虽未再下命卫尉府派人看守,但言语间声色俱厉,可是心中憎恶太子?
太子太傅周牧之被革太子太傅之职,转授京兆尹之职。虽直降三级官位,却由一闲职议政大夫转为极具实权的京师三辅重臣,其实却是明降暗升,但姬道涵言语间却大加斥责,严禁结交外臣,这外臣又所指何人?
若太子受诬陷,最大受怀疑之人便应是桓亲王,虽然其并未在朝上攻讦太子,但渔人之利却非他莫属。姬道涵却急令将朱福处死,令此事再无可对证,竟成无头案,再无法追查。又令桓亲王代其主祭春日祭祖大典,这春日祭祖大典是东华国除皇帝登基以外第一重要的仪典,向来规矩,若皇帝不能亲祭,便由太子主祭,从无亲王代祭之先例。如此看重桓亲王,可是有意更换储君?
萧忠顺领骠骑大将军位列三公之首,虽大军惨败失城,姬道涵却未治基罪,反让其暂居京兆尹一职,可见对其恩宠之重。但片刻间,仅凭一军前邮驿片言只语,毫无证据之下便革去官职,白身待罪府中。可是以此打击桓亲王?
贺敬晖是姬道涵素日信任之人,朱福一事,自不会是其暗做手脚。姬道涵虽对其甚是褒奖,将其官职升为越骑校尉。此官职本应随侍天子左右,统帅羽林卫,却命其仍领旧职把守圣京九门。到底是何用意?
若说姬道涵嫌恶太子,却明降暗升,重用一向支持太子的二朝老臣周牧之,竟似有意增加太子声势。若说信任太子,却将其禁足中,直如囚徒;
若说猜疑桓亲王,却授其殊荣,代天子主祭。若说信任桓亲王,却又极力打击萧忠顺;
竟似对向来信任的贺敬晖也生出许多猜测之意;
一时间众臣如坠云雾里,不知姬道涵到底意欲何为,难道是他久病昏聩,竟不知自已在做些什么?
就连周牧之这个二朝老臣,看惯殿堂风云之人也不明就里,猜不透姬道涵的心意。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在线阅读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肉文屋 /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
第四十一章 余波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