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聊斋 作者:马瑞芳
第 2 章
书生常大用和美艳的少女葛巾相爱,常大用感受到葛巾无处不香。原来葛巾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白居易诗说:“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宋代文人说“梅妻鹤子”,到了蒲松龄笔下,几种鲜花,牡丹,菊花,荷花都变成了读书人的妻子。
鲁迅先生说聊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蒲松龄写人和大自然的谐合,写人和包括狼虫虎豹在内的生物和睦相处,可以算中国最精彩的“绿色环保”小说。
在神话传说里,大禹的夫人涂山氏就是九尾白狐。在前辈作家的妖精体系里,狐渐渐成为最显赫的角色。聊斋《青凤》里的狐叟自称“涂山氏后裔”。蒲松龄写得最多、最精彩的“妖精”,是狐妖。而婴宁是最成功的狐仙形象。
在古代小说里,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黛玉,什么情况下都能哭,哭得花瓣为她落地,小鸟飞走不忍听。笑得最美是谁?聊斋狐女婴宁。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得不能行礼。婴宁是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了。那时的女人只能“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对她都不过是春风吹马耳。婴宁生活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只有鸟道”的深山,她没受过封建礼教的毒害,没受过世俗社会的污染,她的个性像野花一样的烂漫,山泉一样的清澄,山鸟一样的灵秀。婴宁爱花。人们常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古代文人爱用花写女性。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荷花羞玉颜”。蒲松龄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狐女婴宁,甚至花决定她的命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王子服捡起花,害了相思病,怀里揣着花,千方百计寻找捻花人。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 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她说折一巨捆负送之,就是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古代小说爱情描写从没像婴宁这样的别致的样式,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从未有过婴宁这样的脱俗少女。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笑得最烂漫,最恣肆的一个,最优美的一个。婴宁天真烂漫,是真性情的化身,在三从四德肆威的社会,能允许婴宁这类人存在吗?不可能,小说结尾,因为婴宁惩罚了轻薄的西邻子,县官都放过了这似乎过分的行为,她的婆母却狠狠教训了她,说她一个劲地笑,大失体统,差点儿要让王家的媳妇到公堂上丢脸。于是,婴宁表示:我再也不笑啦,“矢不复笑”。笑姑娘从此永不再笑!即便特地逗她笑,她也决不再笑。一个如此纯洁的少女来到如此肮脏的社会,哭还来不及,哪儿笑得出?婴宁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人物,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是聊斋神鬼狐妖艺术形象的杰出代表。
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
(一)神鬼狐妖的魅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主讲人简介:
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传统的中医家庭,回族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后来在淄博日报做编辑。1978年重返山东大学,1985年成为副教授,不久获得正教授职位。是我国研究《聊斋志异》的著名专家。
内容简介:
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促织》。《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全文)
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
一、我们拿几个著名聊斋故事看看《聊斋志异》怎样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怎样入骨三分?
1、“官虎吏狼”是《聊斋志异》脍炙人口的名句。这话出自《梦狼》。白甲在外边做官,他的父亲白翁(白老头)挂念他,有个“素走无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阳间阴间来回走的人,带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门口有一头巨大的狼看门,吓得不敢进,丁某硬把他拉进去,白翁又看到官衙里堂上、堂下、坐着、卧着、都是狼,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经堆成山。白甲看到父亲来了,很高兴,下令备饭,马上,有一头巨狼叼了一个人来。白翁吓得浑身发抖,问:这是做什么呀?白甲平淡地回答:“聊充庖厨”,就是“用来当饭吃。”白翁很害怕,辞别了儿子就走,一群狼却挡住他不让走。白翁正在进退两难,突然,群狼吓得嗷嗷叫着藏起来,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几底下,马上来了两个怒目圆睁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扑地化成了巨齿獠牙的猛虎。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对这个怪梦很害怕,写了封信,劝导白甲要廉政爱民,派小儿子到白甲那儿看看。小儿子到了白甲的官衙,发现哥哥的门牙全掉了,问:怎么回事?白甲说骑马摔的。再问,什么时间摔的?恰好是白翁做梦的那天。小儿子把父亲的信拿出来给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劝告他。白甲不听。弟弟在官衙住了几天,发现不分昼夜,行贿送礼说情的人络绎不绝。整个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着眼泪劝告哥哥不要这样,要爱护老百姓,白甲不以为然地说:“你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诀,一个人能不能提拔,不决定于老百姓,而决定于上司。上司喜欢,你就是好官;你爱老百姓,有什么办法让上司喜欢?”没过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饱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杀了,还杀掉了白甲身边助纣为虐的衙役。过了一会,有人把白甲救起,说这个人是白老头的儿子,老头还不坏,不应该让他看到这惨状,把这人的脑袋给接上。另一个说,这家伙坏透了,把脑袋反着安上。白甲复活后,脑袋朝后,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当人看待。让人自顾其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细节。《梦狼》是带象征意味的小说,县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恶狼,官衙以人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场对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龄似乎还担心读者对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异史氏曰”,又把这个怪梦的真实内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天下的官员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比也,就是到处都是。即使官员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恶狼,何况还有比猛虎还厉害的。 “官虎吏狼”成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经典性概括。
父母官变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们打交道,会出现什么情景?我们看一个小百姓在一级一级衙门打官司的故事。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亲是老实人,他跟豪绅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后,向阴司行贿,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亲,害得他浑身赤肿而死。席方平深知父亲为人老实,会在阴世受害,就到阴司帮父亲对付羊某,他到阴司后发现,监狱小吏受贿,日夜拷打父亲,打得两腿鲜血淋淋;席方平大骂狱吏:我父亲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随便让你们这些死鬼拷打?他写了状子向城隍告状,城隍受贿,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里路,到郡司告状,郡司又受贿,对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阎王那儿,阎王升堂,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小人何罪?”为什么?我是原告。阎王装聋作哑,席方平直言不讳:我活该挨打,谁让我没钱呢?(原文:“受笞允当,谁教我无钱耶”)阎王恼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后再问席方平:“敢再讼乎?”席方平的回答铁骨铮铮,掷地有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这么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会死心,如果说不告是欺骗你,一告到底!气急败坏的阎王下令把席方平锯成两半儿!两个小鬼把席方平夹到夹板上,锯声隆隆锯开了脑袋,席方平觉得脑袋裂成两半儿,但他忍住痛,一声不吭,一个小鬼感叹:“壮哉此汉!”大锯锯到胸前,另一个小鬼说:此人大孝无辜,咱们锯偏一点儿,给他保留一颗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锯成两半后,阎王让小鬼把席方平的两半身子推到一起再来审,席方平觉得那条锯缝其痛无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这时,一个小鬼从腰里拿出条丝带给他说:“赠此以报汝孝”,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席方平竟然感动得小鬼把丝带送他疗伤。席方平丝带系身上,病痛消失,身体特别健康。阎王用尽酷刑对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终不屈服,阎王又软化他,利诱他,答应让他重新托生为人,在生死簿上注明,你下一辈子有千金之产,百岁之寿。席方平变成了呱呱而啼的婴儿,愤不吃乳,又返回阴间,继续告状,终于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决冤狱,把阴司的贪官一网打尽。还写了个很长的判词,就像法院判决书,痛骂各级官吏飞扬跋扈,贪赃枉法,人面兽心,不嫌鬼瘦。臭骂金钱导致吏治腐败,“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金光盖地和铜臭薰天是一个意思,就是金钱决定一切,金钱操纵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吏。阎摩殿实际是金銮殿,枉死城实际是天子脚下的皇城。“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是对金钱导致封建官场腐败的本质性概括。
席方平在阴司的遭遇,实际上是人间官吏鱼肉人民的真实写照,这个说法,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发明创造,是六十二年前毛泽东主席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毛主席约文艺界人士谈话时说,《聊斋志异》可以作清朝史料看,其中《席方平》就可以作清代史料看,《席方平》含义很深,实际是对封建社会人间酷吏官官相护、残害人民的控诉书。毛主席又说:小鬼同情席方平故意锯偏,这个细节写得好,他还说:《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
遗憾的是,《席方平》没选进中学课本,半个世纪中,选进中学课本是聊斋另一个著名刺贪刺虐故事――《促织》。
3、《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读书人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当成名陷入绝望时,他的妻子得到巫者指点,有了求虫线索。成名拄着拐棍按图求虫。一个成年人,为了完成向皇帝进贡的任务,挖空心思、煞有介事地捉小蛐蛐,滑稽可笑,而滑稽可笑的背后又可悲。成名绝处逢生,捉到一个好蛐蛐,全家庆贺,没想到儿子好奇地揭开看,蛐蛐跑了,再捉回来,断一条腿,死了。成名的妻子情急之下训斥儿子,说,你弄死了蛐蛐,你的死期就到了。儿子害怕,投井自杀。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孩子丢了命!成名夫妇因为独生子自杀,觉得生活没了指望,但是看到空空的蛐蛐笼,又想到官吏的威逼杖责,“不复以儿为念”。做父母的为一个至小至微的蛐蛐竟没心思顾及亲生儿子死活,多么残酷的现实?接下来,成名意外地获得一只神奇的小蛐蛐,能够斗败大公鸡,把它送到宫里,普天下进贡的一切奇异品种蛐蛐都比试过了,没有能够战胜它的。每当听到琴瑟之声,小蛐蛐就合着节拍跳舞。皇帝高兴,赐给巡抚名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自己受宠,缘于华阴县的小蛐蛐。在朝廷对官吏的考查中,华阴县令以最好的评语“卓异”报送朝廷。县令高兴了,免除了成名的徭役,嘱咐主考官,让成名取得秀才资格。没几年,成名有了良田,有了楼阁,牛羊成群,一出门,车马衣服的豪华超过世族之家。
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二,刺贪刺虐又一重要表现是巧写民族灾难。
清初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都极力回避这些事,和蒲松龄同时的“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作者,两个剧轰动一时,它们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最后作者都栽到兴亡之感上。洪升是国子监生,康熙二十郎》为例看一下。
“司文郎”本是唐代官名,司文局佐郎,后来传说为梓橦府主管文运的神。梓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主宰功名利禄之神。从宋代开始,成为玉皇大帝任命的主掌文教之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梓橦府司文郎决定人间书生的功名。以“司文郎”为主角和篇名,顾名思义,写文运主管,但小说前半部分写了三个书生,宋生、王平子、余杭生的交往。余杭生骄纵无理,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宋生跟他比试写文章,余杭生陈词滥调。受到宋生尖刻嘲笑。余杭生把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拿出炫耀,被宋生贬得一文不值。宋生帮王平子做考试准备,精心琢磨写好文章。王平子和余杭生参加了考试,俩人水平如何?小说出来个瞎和尚,能把文章烧成灰,用鼻嗅判文章高低,瞎和尚说王平子文章“初法大家”,走的是正路,学古文大家,他“受之以脾”;对余杭生文章,瞎和尚“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考试结果,写出令人作呕文章的余杭生高中榜首,写出好文章的王平子名落孙山。余杭生盛气凌人找瞎和尚,瞎和尚说:你拿所有考官文章我嗅一下,肯定能嗅出跟你臭味相投的“伯乐”! 烧考官的文章,烧了几篇,瞎和尚都说不是余杭生的老师,到第六篇,瞎和尚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余杭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有其师才有其徒,有瞎眼试官开绿灯,狗屁不通者就能文场得意。鼻嗅文章是《司文郎》最有趣的情节。蒲松龄异想天开,以脏腑接受食物、吸收精华、排出渣滓的先后过程,形容文章好坏。次序是:心为上,脾次之,横鬲再次之,然后是:腹、膀胱、肛门。古文大家的文章,瞎和尚以心受之;王平子的文章,以脾受之;余杭生的文章勉强以鬲受之;余杭生恩师的文章,膀胱只能变成臭屁“从下部出矣”。瞎和尚感叹:“仆虽盲于目,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帘中人”指乡试阅卷官。王平子再次落第,这时宋生才对王平子说:他是个飘泊游魂,生前不得,死后想借“他山”之攻也就是借帮朋友取得功名,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朋友同样倒霉。文场为什么暗无天日?关键在于文运掌握者根本不懂行:“梓橦府现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掌握文场的是聋子,多奇妙的构想!生前死后饱受文运之苦的宋生,决心报考“司文郎”,终于在阴世考试中脱颖而出,在孔子帮助下成了司文郎,文运昌盛,有才能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朽烂低劣的文章再也没有市场!
《司文郎》有三点重要创造:其一,死魂灵为功名游魂,前辈作家写女子为爱情游魂,蒲松龄写男子为求功名而游魂,对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可悲、可怜、可叹的精神状态写得惊心动魄;其二,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读书模式,妙趣横生地讽刺科举考试臭不可闻的文体;其三,阅卷考官眼睛鼻子都瞎了,而文场的主管是个聋子,书生,考试文体,考官,三者结合,把科举之“病”写得深入骨髓。
像司文郎的前身宋生这样为功名游魂的死魂灵,在聊斋故事里不是个别现象。蒲松龄的《三生》,写一个名士考试落榜气死了,到阴间告考官“黜佳士而进凡庸”,也就是专门录取没才能的考生,让有才气的考生名落孙山,主考官推诿责任:说虽然有好文章,下边考官不推荐,我根本看不到。阎王下令鞭打失职的主考官,告状的名士不满意,阎王殿两边的冤鬼“万声鸣和”,上万名同样的冤鬼 要求对目不识文的考官“白刃劙胸”。这个告状的名士叫“兴于唐”,这个非常少见的名字寓意深刻,科举制度正是兴盛于唐朝,“兴于唐”的命名恰好负荷了读书人从唐代开始沦落的血泪史。这么多有才能者考不中,就是因为主管部门营私舞弊。蒲松龄还虚构出一个考弊司,挂着斗大的“孝悌(TI)忠信”和“礼义廉耻”,考弊司,顾名思义,应该是监督考试的主管部门,这个主管天下读书人的考弊司却挂羊头卖狗肉,司主面目狞恶像山精,不管哪个人见他,首先得从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实际上就是索贿,真是“惨惨如此,成何世界”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三)人鬼情未了
第 2 章
恋耽美
第 2 章
书生常大用和美艳的少女葛巾相爱,常大用感受到葛巾无处不香。原来葛巾就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白居易诗说:“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宋代文人说“梅妻鹤子”,到了蒲松龄笔下,几种鲜花,牡丹,菊花,荷花都变成了读书人的妻子。
鲁迅先生说聊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蒲松龄写人和大自然的谐合,写人和包括狼虫虎豹在内的生物和睦相处,可以算中国最精彩的“绿色环保”小说。
在神话传说里,大禹的夫人涂山氏就是九尾白狐。在前辈作家的妖精体系里,狐渐渐成为最显赫的角色。聊斋《青凤》里的狐叟自称“涂山氏后裔”。蒲松龄写得最多、最精彩的“妖精”,是狐妖。而婴宁是最成功的狐仙形象。
在古代小说里,哭得最美的是谁?红楼千金小姐林黛玉,什么情况下都能哭,哭得花瓣为她落地,小鸟飞走不忍听。笑得最美是谁?聊斋狐女婴宁。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连结婚拜堂她都笑得不能行礼。婴宁是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了。那时的女人只能“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而婴宁,她面对陌生男子,毫无羞怯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真是任性而为,一切封建礼教对她都不过是春风吹马耳。婴宁生活在“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只有鸟道”的深山,她没受过封建礼教的毒害,没受过世俗社会的污染,她的个性像野花一样的烂漫,山泉一样的清澄,山鸟一样的灵秀。婴宁爱花。人们常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古代文人爱用花写女性。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李白“荷花羞玉颜”。蒲松龄让花自始至终左右着狐女婴宁,甚至花决定她的命运。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王子服捡起花,害了相思病,怀里揣着花,千方百计寻找捻花人。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 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她说折一巨捆负送之,就是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古代小说爱情描写从没像婴宁这样的别致的样式,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从未有过婴宁这样的脱俗少女。婴宁是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笑得最烂漫,最恣肆的一个,最优美的一个。婴宁天真烂漫,是真性情的化身,在三从四德肆威的社会,能允许婴宁这类人存在吗?不可能,小说结尾,因为婴宁惩罚了轻薄的西邻子,县官都放过了这似乎过分的行为,她的婆母却狠狠教训了她,说她一个劲地笑,大失体统,差点儿要让王家的媳妇到公堂上丢脸。于是,婴宁表示:我再也不笑啦,“矢不复笑”。笑姑娘从此永不再笑!即便特地逗她笑,她也决不再笑。一个如此纯洁的少女来到如此肮脏的社会,哭还来不及,哪儿笑得出?婴宁是蒲松龄最喜欢的人物,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是聊斋神鬼狐妖艺术形象的杰出代表。
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
(一)神鬼狐妖的魅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主讲人简介:
马瑞芳:1942年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市一个传统的中医家庭,回族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后来在淄博日报做编辑。1978年重返山东大学,1985年成为副教授,不久获得正教授职位。是我国研究《聊斋志异》的著名专家。
内容简介:
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促织》。《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全文)
大家好,《聊斋志异》近五百篇,能不能用两句话概括最重要的内容?能。郭沫若先生给蒲松龄故居写过一副著名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远远高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深邃的思想意蕴。所谓“刺贪刺虐”,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讽刺鞭挞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等一切虐害人民的罪行,“入骨三分”是说反映现实的深度,而“写鬼写妖”是他的手段。
一、我们拿几个著名聊斋故事看看《聊斋志异》怎样描写黑暗吏治?刺贪刺虐怎样入骨三分?
1、“官虎吏狼”是《聊斋志异》脍炙人口的名句。这话出自《梦狼》。白甲在外边做官,他的父亲白翁(白老头)挂念他,有个“素走无常”的丁某,也就是能在阳间阴间来回走的人,带了白翁到白甲官衙,白翁先看到官衙门口有一头巨大的狼看门,吓得不敢进,丁某硬把他拉进去,白翁又看到官衙里堂上、堂下、坐着、卧着、都是狼,这些狼不知吃了多少人,官衙的白骨已经堆成山。白甲看到父亲来了,很高兴,下令备饭,马上,有一头巨狼叼了一个人来。白翁吓得浑身发抖,问:这是做什么呀?白甲平淡地回答:“聊充庖厨”,就是“用来当饭吃。”白翁很害怕,辞别了儿子就走,一群狼却挡住他不让走。白翁正在进退两难,突然,群狼吓得嗷嗷叫着藏起来,有的趴到床底下,有的藏到茶几底下,马上来了两个怒目圆睁的金甲猛士,金甲猛士捉住白甲,白甲扑地化成了巨齿獠牙的猛虎。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对这个怪梦很害怕,写了封信,劝导白甲要廉政爱民,派小儿子到白甲那儿看看。小儿子到了白甲的官衙,发现哥哥的门牙全掉了,问:怎么回事?白甲说骑马摔的。再问,什么时间摔的?恰好是白翁做梦的那天。小儿子把父亲的信拿出来给白甲看,苦口婆心地劝告他。白甲不听。弟弟在官衙住了几天,发现不分昼夜,行贿送礼说情的人络绎不绝。整个官衙的人都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弟弟流着眼泪劝告哥哥不要这样,要爱护老百姓,白甲不以为然地说:“你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做官有做官的妙诀,一个人能不能提拔,不决定于老百姓,而决定于上司。上司喜欢,你就是好官;你爱老百姓,有什么办法让上司喜欢?”没过多久,白甲升了大官,可是在他赴任的路上,一群饱受白甲迫害的老百姓把他杀了,还杀掉了白甲身边助纣为虐的衙役。过了一会,有人把白甲救起,说这个人是白老头的儿子,老头还不坏,不应该让他看到这惨状,把这人的脑袋给接上。另一个说,这家伙坏透了,把脑袋反着安上。白甲复活后,脑袋朝后,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背,大家都不把他当人看待。让人自顾其后,是个意味深长的细节。《梦狼》是带象征意味的小说,县令化成吃人猛虎,衙役是一群恶狼,官衙以人为食,吃得白骨如山,比喻官场对百姓敲骨吸髓,蒲松龄似乎还担心读者对他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在篇末“异史氏曰”,又把这个怪梦的真实内涵交代得明明白白:“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天下的官员是吃人猛虎,小吏是害人群狼,已经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比比也,就是到处都是。即使官员本人不是猛虎,他手下的人也都要做吃人的恶狼,何况还有比猛虎还厉害的。 “官虎吏狼”成为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经典性概括。
父母官变成了“官虎吏狼”,老百姓跟他们打交道,会出现什么情景?我们看一个小百姓在一级一级衙门打官司的故事。
2、《席方平》,席方平的父亲是老实人,他跟豪绅羊某有矛盾,羊某死后,向阴司行贿,用酷刑折磨席方平的父亲,害得他浑身赤肿而死。席方平深知父亲为人老实,会在阴世受害,就到阴司帮父亲对付羊某,他到阴司后发现,监狱小吏受贿,日夜拷打父亲,打得两腿鲜血淋淋;席方平大骂狱吏:我父亲如果有罪,自然有王法管他,哪能随便让你们这些死鬼拷打?他写了状子向城隍告状,城隍受贿,置之不理;席方平跑了一百里路,到郡司告状,郡司又受贿,对席方平用刑;席方平再告到阎王那儿,阎王升堂,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打席方平二十大板,席方平厉声问:“小人何罪?”为什么?我是原告。阎王装聋作哑,席方平直言不讳:我活该挨打,谁让我没钱呢?(原文:“受笞允当,谁教我无钱耶”)阎王恼羞成怒,命令把席方平架上火床,烤得皮肉焦黑,然后再问席方平:“敢再讼乎?”席方平的回答铁骨铮铮,掷地有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这么大的冤情得不到昭雪,不会死心,如果说不告是欺骗你,一告到底!气急败坏的阎王下令把席方平锯成两半儿!两个小鬼把席方平夹到夹板上,锯声隆隆锯开了脑袋,席方平觉得脑袋裂成两半儿,但他忍住痛,一声不吭,一个小鬼感叹:“壮哉此汉!”大锯锯到胸前,另一个小鬼说:此人大孝无辜,咱们锯偏一点儿,给他保留一颗完整的心。席方平被锯成两半后,阎王让小鬼把席方平的两半身子推到一起再来审,席方平觉得那条锯缝其痛无比,走了半步就跌倒了,这时,一个小鬼从腰里拿出条丝带给他说:“赠此以报汝孝”,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席方平竟然感动得小鬼把丝带送他疗伤。席方平丝带系身上,病痛消失,身体特别健康。阎王用尽酷刑对付席方平,席方平始终不屈服,阎王又软化他,利诱他,答应让他重新托生为人,在生死簿上注明,你下一辈子有千金之产,百岁之寿。席方平变成了呱呱而啼的婴儿,愤不吃乳,又返回阴间,继续告状,终于告到二郎神跟前,二郎神判决冤狱,把阴司的贪官一网打尽。还写了个很长的判词,就像法院判决书,痛骂各级官吏飞扬跋扈,贪赃枉法,人面兽心,不嫌鬼瘦。臭骂金钱导致吏治腐败,“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金光盖地和铜臭薰天是一个意思,就是金钱决定一切,金钱操纵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吏。阎摩殿实际是金銮殿,枉死城实际是天子脚下的皇城。“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是对金钱导致封建官场腐败的本质性概括。
席方平在阴司的遭遇,实际上是人间官吏鱼肉人民的真实写照,这个说法,不是我也不是其他古典文学研究者的发明创造,是六十二年前毛泽东主席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夕,毛主席约文艺界人士谈话时说,《聊斋志异》可以作清朝史料看,其中《席方平》就可以作清代史料看,《席方平》含义很深,实际是对封建社会人间酷吏官官相护、残害人民的控诉书。毛主席又说:小鬼同情席方平故意锯偏,这个细节写得好,他还说:《席方平》应该选进中学课本。
遗憾的是,《席方平》没选进中学课本,半个世纪中,选进中学课本是聊斋另一个著名刺贪刺虐故事――《促织》。
3、《促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写从皇帝到官吏欺压百姓,导致良民倾家荡产的事实。斗蛐蛐本是孩子的游戏,因为玩物丧志的皇帝喜欢斗蛐蛐、谄上欺下的县令、狡猾诡诈的乡吏,马上把收刮蛐蛐变成对人民盘剥的手段,把蛐蛐变成重要的赋税摊派到老百姓头上,按期催交,完不成打板子。老实忠厚的读书人成名,不得不放下书本,拿起竹筒铜丝笼,像顽童一样到处捉蛐蛐。不仅家产荡尽,还被打得脓血淋漓,想寻死。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读书人陷入九死一生的困境。当成名陷入绝望时,他的妻子得到巫者指点,有了求虫线索。成名拄着拐棍按图求虫。一个成年人,为了完成向皇帝进贡的任务,挖空心思、煞有介事地捉小蛐蛐,滑稽可笑,而滑稽可笑的背后又可悲。成名绝处逢生,捉到一个好蛐蛐,全家庆贺,没想到儿子好奇地揭开看,蛐蛐跑了,再捉回来,断一条腿,死了。成名的妻子情急之下训斥儿子,说,你弄死了蛐蛐,你的死期就到了。儿子害怕,投井自杀。为了一只小蛐蛐,一个孩子丢了命!成名夫妇因为独生子自杀,觉得生活没了指望,但是看到空空的蛐蛐笼,又想到官吏的威逼杖责,“不复以儿为念”。做父母的为一个至小至微的蛐蛐竟没心思顾及亲生儿子死活,多么残酷的现实?接下来,成名意外地获得一只神奇的小蛐蛐,能够斗败大公鸡,把它送到宫里,普天下进贡的一切奇异品种蛐蛐都比试过了,没有能够战胜它的。每当听到琴瑟之声,小蛐蛐就合着节拍跳舞。皇帝高兴,赐给巡抚名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自己受宠,缘于华阴县的小蛐蛐。在朝廷对官吏的考查中,华阴县令以最好的评语“卓异”报送朝廷。县令高兴了,免除了成名的徭役,嘱咐主考官,让成名取得秀才资格。没几年,成名有了良田,有了楼阁,牛羊成群,一出门,车马衣服的豪华超过世族之家。
为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可以让老百姓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满足了皇帝玩蛐蛐的爱好,就会鸡犬升天。这就是《促织》的思想意蕴,这篇名作把批判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帝。
二,刺贪刺虐又一重要表现是巧写民族灾难。
清初突出的社会矛盾是民族矛盾,在“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都极力回避这些事,和蒲松龄同时的“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作者,两个剧轰动一时,它们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最后作者都栽到兴亡之感上。洪升是国子监生,康熙二十郎》为例看一下。
“司文郎”本是唐代官名,司文局佐郎,后来传说为梓橦府主管文运的神。梓橦帝君是道教信奉的、主宰功名利禄之神。从宋代开始,成为玉皇大帝任命的主掌文教之神,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梓橦府司文郎决定人间书生的功名。以“司文郎”为主角和篇名,顾名思义,写文运主管,但小说前半部分写了三个书生,宋生、王平子、余杭生的交往。余杭生骄纵无理,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宋生跟他比试写文章,余杭生陈词滥调。受到宋生尖刻嘲笑。余杭生把参加科举考试的文章拿出炫耀,被宋生贬得一文不值。宋生帮王平子做考试准备,精心琢磨写好文章。王平子和余杭生参加了考试,俩人水平如何?小说出来个瞎和尚,能把文章烧成灰,用鼻嗅判文章高低,瞎和尚说王平子文章“初法大家”,走的是正路,学古文大家,他“受之以脾”;对余杭生文章,瞎和尚“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考试结果,写出令人作呕文章的余杭生高中榜首,写出好文章的王平子名落孙山。余杭生盛气凌人找瞎和尚,瞎和尚说:你拿所有考官文章我嗅一下,肯定能嗅出跟你臭味相投的“伯乐”! 烧考官的文章,烧了几篇,瞎和尚都说不是余杭生的老师,到第六篇,瞎和尚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余杭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有其师才有其徒,有瞎眼试官开绿灯,狗屁不通者就能文场得意。鼻嗅文章是《司文郎》最有趣的情节。蒲松龄异想天开,以脏腑接受食物、吸收精华、排出渣滓的先后过程,形容文章好坏。次序是:心为上,脾次之,横鬲再次之,然后是:腹、膀胱、肛门。古文大家的文章,瞎和尚以心受之;王平子的文章,以脾受之;余杭生的文章勉强以鬲受之;余杭生恩师的文章,膀胱只能变成臭屁“从下部出矣”。瞎和尚感叹:“仆虽盲于目,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帘中人”指乡试阅卷官。王平子再次落第,这时宋生才对王平子说:他是个飘泊游魂,生前不得,死后想借“他山”之攻也就是借帮朋友取得功名,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朋友同样倒霉。文场为什么暗无天日?关键在于文运掌握者根本不懂行:“梓橦府现缺一司文郎,暂令聋僮署篆,文运所以颠倒。”掌握文场的是聋子,多奇妙的构想!生前死后饱受文运之苦的宋生,决心报考“司文郎”,终于在阴世考试中脱颖而出,在孔子帮助下成了司文郎,文运昌盛,有才能的读书人金榜题名,朽烂低劣的文章再也没有市场!
《司文郎》有三点重要创造:其一,死魂灵为功名游魂,前辈作家写女子为爱情游魂,蒲松龄写男子为求功名而游魂,对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可悲、可怜、可叹的精神状态写得惊心动魄;其二,用鼻嗅文章的鬼魂读书模式,妙趣横生地讽刺科举考试臭不可闻的文体;其三,阅卷考官眼睛鼻子都瞎了,而文场的主管是个聋子,书生,考试文体,考官,三者结合,把科举之“病”写得深入骨髓。
像司文郎的前身宋生这样为功名游魂的死魂灵,在聊斋故事里不是个别现象。蒲松龄的《三生》,写一个名士考试落榜气死了,到阴间告考官“黜佳士而进凡庸”,也就是专门录取没才能的考生,让有才气的考生名落孙山,主考官推诿责任:说虽然有好文章,下边考官不推荐,我根本看不到。阎王下令鞭打失职的主考官,告状的名士不满意,阎王殿两边的冤鬼“万声鸣和”,上万名同样的冤鬼 要求对目不识文的考官“白刃劙胸”。这个告状的名士叫“兴于唐”,这个非常少见的名字寓意深刻,科举制度正是兴盛于唐朝,“兴于唐”的命名恰好负荷了读书人从唐代开始沦落的血泪史。这么多有才能者考不中,就是因为主管部门营私舞弊。蒲松龄还虚构出一个考弊司,挂着斗大的“孝悌(TI)忠信”和“礼义廉耻”,考弊司,顾名思义,应该是监督考试的主管部门,这个主管天下读书人的考弊司却挂羊头卖狗肉,司主面目狞恶像山精,不管哪个人见他,首先得从身上割下一块肉来实际上就是索贿,真是“惨惨如此,成何世界”
蒲松龄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举制种种弊端,他虚拟出鬼魂世界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他的“刺贪刺虐”才能入骨三分。这些幻想形式的采用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二)刺贪刺虐话聊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
(三)人鬼情未了
第 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