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总统 作者:羽落凡心
第十三章 谈判僵局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就在渤海大战的第二天,世界各国的报纸就报道了中国海军打败英国远东舰队的事情,还配有英国“伊丽莎白”号旗舰沉没的照片。。。上海《申报》发表社论《中国不再惧怕任何国家和势力的挑衅》,文章指出,中国自古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是也有“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气魄和实力。
《复兴日报》的宣传最给力,一幅幅中国海军的战舰拖着英国战舰的图片占据大半个版面,接着详细介绍这次海战的具体过程,还有击沉、重创、俘虏英国战舰的各项数据,标题更给力,“雪刷一甲子耻辱”,从1840年鸦片战争谈起,洋洋洒洒五六字。
“卖报,卖报,中国海军大捷!”
“号外,号外,我海军大胜!”
在上海街头,北京的胡同口,报童们的兴奋吆喝声让街上行人忍不住驻足,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纷纷掏钱,“我要一份!”“给我来两份!”“我也要一份。”
这一幕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上演着。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酒楼饭馆澡堂里也都传着这样的大好消息。
“看来,我国的海军正在崛起。我们中国人倍有面子。”
“我国海军一直没有公布战舰和潜艇数,原来是为了隐藏实力呀。”
“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实力不是很强,我们打赢了也不能骄傲。”
全国都在一片的欢声鼓舞之中。学生更是兴奋,走上街头,到英国大使馆示威游行。
德国知道中国海军胜利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震惊,虽然英国的远东舰队不是很强,但是英军的作战经验还是比中国多。而且近年来,英国的战舰可是横行全球。这也增强了德国和英国一争长短的信心。美国看到中国的胜利,依然保持中立。
整个英国都震动了,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竟然败给了中国,一时间大量的民粹主义者上街游行。
“自由党滚下台!”
“出兵南亚!”
“我们要战争!”
伦敦的游行示威。让地面交通都瘫痪了,英国警察迅速出动,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防止破坏。那些趁机搞破坏的,被迅速投入监牢。
他们还到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前静坐,以示抗议。一些被中国俘虏的士兵家人在游行示威。人数越来越多。场面几乎要失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站在窗边,看着下面愤怒的民众。他很忧心。因为他知道很多保守党议员在背后鼓动民众游行示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一帮警卫的保护下,走到门口,他一出现,很多记者就冲了过来,于是他发表了即兴演说:“亲爱的朋友,先生们,女士们,我们一定会尽力解救帝国的勇士。帝国不会抛弃他们的,但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不允许我们出兵,我南亚,我们一定会和中国政府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亚的问题!”说完,不顾记者的提问,他就快速钻进了一辆黑色专车离开了现场,赶赴白金汉宫,请国王爱德华七世出面安抚民众的情绪。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恳求爱德华七世道:“陛下,现在的情况对帝国非常不利,希望陛下能够出面安抚一下国民的情绪,中国崛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远东,为了避免中国加入德国的同盟阵营,我们不能派欧洲舰队去远东,希望陛下谅解。”
爱德华七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拒绝了阿斯奎斯的请求,说:“根据英国宪法,英国国王应该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这是我们民主的既有原则,王室地位超越政治,政界人士有责任确保这个传统。所以我不会发表任何讲话。首相大人还是在谈判桌上争取大英帝国的利益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又找了几条其他的理由,邀请国王出门,但是爱德华七世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他起身告辞:“陛下放心,接下来我们绝对不会再辜负陛下的重托。”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出了白金汉宫,马上给驻华大使朱尔典发电报,让他邀请琅威理一起,去和中国政府谈判,要求朱尔典一定要保障英国在南亚的利益。
在北京的朱尔典收到伦敦的电报,心里也很无奈,当初他力阻英国和中国交战,但是现在,英国战败了,还要他出面谈判,外交工作太难做了。
谈判的大臣其实最吃亏了,打了败仗去谈判,他很可能就会成为帝国的罪人,他终于明白了,以前清国李鸿章那些外交人员的痛苦。
朱尔典寻思了半天,决定联系法国、美国驻华大使,希望他们帮忙,能够做谈判中间调解人。中国也早就准备好了,邀请德国、意大利驻华大使来做公证方。
朱尔典去总统府找老朋友宋骁飞,宋骁飞没有直接见他,派人出来传话:“如果你今天来,是出于私情,那我热情接待。如果是公事,就去找伍廷芳,这次中英谈判由外交部全权处理。”
朱尔典没有办法,只好去外交部找外交总长伍廷芳。
伍廷芳决定在“共和”号上进行谈判,至于为什么在军舰上谈判,这是以牙还牙,当年中英屈辱的《南京条约》,就是在英国的“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的。
在“共和”号的甲板上,那天风和日丽,海风阵阵,一个用五六张桌子连在一起组成的长桌,中国和英国的谈判人员面对面地坐下,另外两侧坐的是美德意法四国的驻华大使。邀请的各国记者拿着巨大的照相机器在“嘭…嘭”地对着各国代表拍照。
都是熟人,朱尔典先入为主,拿出一份文件,然后递给伍廷芳,也给了双方的调解员各一份复制品。
伍廷芳看了文件,哈哈大笑,对朱尔典说:“朱先生是在开玩笑吧,这就是英国人谈判的诚意吗?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你们这是妄想!”
各国公使看完了,也都皱起了眉头,上面写着:
一: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
二:英国承认不丹和锡金、尼泊尔是中国的地盘,中国无条件释放英国被俘士兵和战舰;
三:保持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和利益不变,
伍廷芳很生气,说:“英国实在是没有诚意。你们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傻的国家——打了胜仗还不要领土?如果真是这样,那怎么对得起牺牲的官兵呢?这是不可能的。请你们想清楚,现在是我们中国胜利,中国再也不会军事上胜利,外交却失败,也就是说,不败而败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
朱尔典说:“大总统的意思怎么样?”
伍廷芳扔给朱尔典文件,说这是我们的条件,朱尔典翻开后,只见上面写着:
一、英国承认战败;
二、英国必须承认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是中国的领土;
三、英国必须用钱来赎回自己的士兵,英国海军撤出中国海域,不经中国同意不得进入中国海域。
朱尔典看完后立即站了起来,英国丢脸丢到太平洋了,于是大喊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我军三十万大军已经印度和西藏边境。只要大英帝国愿意,随时都可能进攻。”
伍廷芳摇摇头,道:“我刚提的,是中国谈判的条件,也是底线。既然双方都认为对方没有诚意,我们下次再谈。”
中英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第十三章 谈判僵局
第十三章 谈判僵局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就在渤海大战的第二天,世界各国的报纸就报道了中国海军打败英国远东舰队的事情,还配有英国“伊丽莎白”号旗舰沉没的照片。。。上海《申报》发表社论《中国不再惧怕任何国家和势力的挑衅》,文章指出,中国自古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但是也有“犯我强汉,虽远必诛”的气魄和实力。
《复兴日报》的宣传最给力,一幅幅中国海军的战舰拖着英国战舰的图片占据大半个版面,接着详细介绍这次海战的具体过程,还有击沉、重创、俘虏英国战舰的各项数据,标题更给力,“雪刷一甲子耻辱”,从1840年鸦片战争谈起,洋洋洒洒五六字。
“卖报,卖报,中国海军大捷!”
“号外,号外,我海军大胜!”
在上海街头,北京的胡同口,报童们的兴奋吆喝声让街上行人忍不住驻足,到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纷纷掏钱,“我要一份!”“给我来两份!”“我也要一份。”
这一幕在全国各大城市都上演着。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酒楼饭馆澡堂里也都传着这样的大好消息。
“看来,我国的海军正在崛起。我们中国人倍有面子。”
“我国海军一直没有公布战舰和潜艇数,原来是为了隐藏实力呀。”
“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实力不是很强,我们打赢了也不能骄傲。”
全国都在一片的欢声鼓舞之中。学生更是兴奋,走上街头,到英国大使馆示威游行。
德国知道中国海军胜利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震惊,虽然英国的远东舰队不是很强,但是英军的作战经验还是比中国多。而且近年来,英国的战舰可是横行全球。这也增强了德国和英国一争长短的信心。美国看到中国的胜利,依然保持中立。
整个英国都震动了,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竟然败给了中国,一时间大量的民粹主义者上街游行。
“自由党滚下台!”
“出兵南亚!”
“我们要战争!”
伦敦的游行示威。让地面交通都瘫痪了,英国警察迅速出动,一边维持秩序一边防止破坏。那些趁机搞破坏的,被迅速投入监牢。
他们还到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前静坐,以示抗议。一些被中国俘虏的士兵家人在游行示威。人数越来越多。场面几乎要失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站在窗边,看着下面愤怒的民众。他很忧心。因为他知道很多保守党议员在背后鼓动民众游行示威。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一帮警卫的保护下,走到门口,他一出现,很多记者就冲了过来,于是他发表了即兴演说:“亲爱的朋友,先生们,女士们,我们一定会尽力解救帝国的勇士。帝国不会抛弃他们的,但是现在欧洲的情况。不允许我们出兵,我南亚,我们一定会和中国政府谈判,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亚的问题!”说完,不顾记者的提问,他就快速钻进了一辆黑色专车离开了现场,赶赴白金汉宫,请国王爱德华七世出面安抚民众的情绪。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恳求爱德华七世道:“陛下,现在的情况对帝国非常不利,希望陛下能够出面安抚一下国民的情绪,中国崛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远东,为了避免中国加入德国的同盟阵营,我们不能派欧洲舰队去远东,希望陛下谅解。”
爱德华七世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拒绝了阿斯奎斯的请求,说:“根据英国宪法,英国国王应该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这是我们民主的既有原则,王室地位超越政治,政界人士有责任确保这个传统。所以我不会发表任何讲话。首相大人还是在谈判桌上争取大英帝国的利益吧。”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又找了几条其他的理由,邀请国王出门,但是爱德华七世还是拒绝了他的请求,于是他起身告辞:“陛下放心,接下来我们绝对不会再辜负陛下的重托。”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出了白金汉宫,马上给驻华大使朱尔典发电报,让他邀请琅威理一起,去和中国政府谈判,要求朱尔典一定要保障英国在南亚的利益。
在北京的朱尔典收到伦敦的电报,心里也很无奈,当初他力阻英国和中国交战,但是现在,英国战败了,还要他出面谈判,外交工作太难做了。
谈判的大臣其实最吃亏了,打了败仗去谈判,他很可能就会成为帝国的罪人,他终于明白了,以前清国李鸿章那些外交人员的痛苦。
朱尔典寻思了半天,决定联系法国、美国驻华大使,希望他们帮忙,能够做谈判中间调解人。中国也早就准备好了,邀请德国、意大利驻华大使来做公证方。
朱尔典去总统府找老朋友宋骁飞,宋骁飞没有直接见他,派人出来传话:“如果你今天来,是出于私情,那我热情接待。如果是公事,就去找伍廷芳,这次中英谈判由外交部全权处理。”
朱尔典没有办法,只好去外交部找外交总长伍廷芳。
伍廷芳决定在“共和”号上进行谈判,至于为什么在军舰上谈判,这是以牙还牙,当年中英屈辱的《南京条约》,就是在英国的“康华丽”号军舰上签订的。
在“共和”号的甲板上,那天风和日丽,海风阵阵,一个用五六张桌子连在一起组成的长桌,中国和英国的谈判人员面对面地坐下,另外两侧坐的是美德意法四国的驻华大使。邀请的各国记者拿着巨大的照相机器在“嘭…嘭”地对着各国代表拍照。
都是熟人,朱尔典先入为主,拿出一份文件,然后递给伍廷芳,也给了双方的调解员各一份复制品。
伍廷芳看了文件,哈哈大笑,对朱尔典说:“朱先生是在开玩笑吧,这就是英国人谈判的诚意吗?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你们这是妄想!”
各国公使看完了,也都皱起了眉头,上面写着:
一: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队退回到麦克马洪线;
二:英国承认不丹和锡金、尼泊尔是中国的地盘,中国无条件释放英国被俘士兵和战舰;
三:保持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和利益不变,
伍廷芳很生气,说:“英国实在是没有诚意。你们觉得,世界上有这么傻的国家——打了胜仗还不要领土?如果真是这样,那怎么对得起牺牲的官兵呢?这是不可能的。请你们想清楚,现在是我们中国胜利,中国再也不会军事上胜利,外交却失败,也就是说,不败而败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
朱尔典说:“大总统的意思怎么样?”
伍廷芳扔给朱尔典文件,说这是我们的条件,朱尔典翻开后,只见上面写着:
一、英国承认战败;
二、英国必须承认西藏、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是中国的领土;
三、英国必须用钱来赎回自己的士兵,英国海军撤出中国海域,不经中国同意不得进入中国海域。
朱尔典看完后立即站了起来,英国丢脸丢到太平洋了,于是大喊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我军三十万大军已经印度和西藏边境。只要大英帝国愿意,随时都可能进攻。”
伍廷芳摇摇头,道:“我刚提的,是中国谈判的条件,也是底线。既然双方都认为对方没有诚意,我们下次再谈。”
中英谈判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第十三章 谈判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