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 作者:唐四方
第 42 章
台底下还有搭茬的,大声问道:“说什么?”
方文岐回了一句:“说出来我都怕吓死你。”
底下都笑。
相声在小剧场里面好说,几十个上百个观众,所有人都能看到相声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是最佳的体验方式。相声虽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也不全靠一张嘴巴说的,身段表情在相声表演里面也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对相声演员来说,在小剧场能很快磨练他的本事,因为与观众的距离非常近,他能最快速度接受到观众对他的包袱段子的反馈,以便以后进行调整改变,这是一个能出好活的地方。
当然小剧场里面最大的毛病就是观众爱搭茬,因为你和观众太近了,你在台上说,观众在底下搭茬,这就要考验相声演员的应变本事了,你要是压不住场子,这相声就说不了了。压场子对方文岐这种在街头起来的艺人根本不算事,街头卖艺发生的状况比这儿可多多了。
第0042章 开场小唱
方文岐说道:“在以前说相声的在开场前都会有一个开场小唱,我们行话叫门柳儿,唱的一般是小曲小调,十不闲莲花落居多,今天我们就给大伙唱上一回,您诸位多捧了。”
十不闲是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凤阳花鼓,在清朝中期就已经在北京十分流行了,嘉庆十四年的书籍《草珠一串》里面记载:“顽笑人能破酒颜,无分籍贯与京蛮。而今杂耍风斯下,到处具添十不闲。”
十不闲其实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就是在一个架子上安置上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用于演唱十不闲曲目。
那么为什么要用十不闲来命名这种说唱艺术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十不闲莲花路艺人“抓髻赵”认为,在最初唱十不闲的时候,一人打十不闲,一人打堂鼓,一个人打铙,四人扮旦角,三人扮丑角,十个人都不闲着,叫十不闲。
但是学者张次溪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十不闲这种乐器是在木架子上放置锣鼓镲,一个人连拉带打,左手还夹两鼓锤,敲打单皮和大鼓。右手拉绳,敲小锣和小镲,还要把大镲的绳子系在地上,用脚来控制,嘴里还得唱曲,说是非常手忙脚乱,所以叫十不闲儿。
莲花落因为说唱的艺术形式跟十不闲很像,后来在双方慢慢接触之后,就逐渐走向合流了,称为十不闲莲花落,也是评剧的前身。十不闲莲花落在演出的时候,也有开场小唱,一般是先唱十不闲的曲目《四喜》、《岐环顾一眼,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十不闲的曲目《发四喜》,福禄寿喜。”
话音刚落,锣鼓镲声顿时响起,这些京剧的乐师也能配十不闲的曲调。
方文岐率先开场,别看年纪大了,但是嗓子依然清亮,调门很高,韵味十足:“福字添来喜冲冲,福缘善庆降瑞平。福如东海长流水,恨福来迟身穿大红。”“恨”要唱成“汉”,曲子里面禁忌唱恨。
一听开嗓,观众连声叫好,这韵味绝了。
方文岐没有接下去唱,左手往旁边一摆示意范文泉接下去唱,范文泉微微一笑,张嘴也就来,他也是打小学艺,这些东西都学过,调门虽然没有方文岐高,但也非常有味:“禄星笑道连仲三元,鹿衔灵芝口内含。路过小桥松林下,六国封相做高官。”
锣鼓声空出几个板眼,范文泉招呼后面两个小孩,上来唱寿和喜,郭庆赶紧小跑上来,张嘴唱道:“寿星秉寿万寿无疆,寿桃寿面摆在中央。寿比南山高万丈,彭祖爷寿高永安康。”
观众很捧场,掌声非常热烈,没想到一小孩也唱的这么好。
最后轮到何向东了,这孩子走到两大人中间,半点不露怯,他从来都是现场型演员,场面越大唱的越好,把两边袖子翻了个龙抬头,待到板眼合适时,立马开唱:“喜花儿掐来插满头,喜酒斟上瓯上几瓯。喜鹊鸟儿落在房沿儿上,喜报登科独占鳌头。”
他这一开嗓,现场顿时燃了,掌声叫好声差点掀翻了屋顶,谁也没想到这只比桌子高一个脑袋的孩子竟然唱的这么好,无论是调门还是韵味完全不输两个大人。
郭庆脸色有些难看,他早在何向东唱太平歌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这师弟唱功了得,没想到唱十不闲也如此厉害。
范文泉看的也暗自赞叹,他早就听柏强提过这孩子了,今日一见本事果然了得,虽然会的还不算多,但基本功太扎实了,也不知道自己师兄是怎么培养的。
方文岐倒是一点不意外,自己徒弟自己最清楚,祖师爷赏了他一副好嗓子好脑袋瓜子,而且这几年日日苦练从没荒废过一天,能唱成这样很正常。
何向东倒是很淡定,冲观众拱拱手,就到后面去了。
方文岐继续说道:“紧接下来,就是给诸位唱两段架子曲。”
观众却还在那里起哄。
“让刚才那孩子再唱一个。”
“再唱一个。”
“我们要听那孩子唱。”
……
方文岐伸出双手微微一压,待到观众声音降下去了,他才说道:“既然诸位都这么捧,这样,架子曲都是单人唱的,我唱一段《一门五福》,再让我徒弟唱一段《一上台来细留神》,怎么样?”
“好……”观众很给面儿,掌声叫好声连连。
锣鼓声再响,观众也静下来了。
方文岐拿起桌子上的折扇做道具,唱道:“一门五福,三多九如。七子八婿,满床笏,胜似那文王百子图。寿星佬跨鹤在云端舞,龙头拐相衬着紫金葫芦。那金葫芦里面飘仙气,来吧你呐……”
后面三人大喊:“怎么样。”
方文岐唱道:“飞出来十万八千燕蝙蝠。”
方文岐一招手,何向东立刻小跑上前,站在桌子里头。
观众大声叫好。
何向东唱道:“一上台来细留神儿,一边是财神,一边是喜神儿。财神怀抱着摇钱树,喜神怀抱着聚宝盆儿。聚宝盆上有金马驹子在,金马驹子上坐着金人儿,金人儿手托着八个大字,来吧您呐……”
剩下三人大喊:“怎么样?”
何向东一拱手,唱道:“愿您诸位,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哇。”
这是好话,观众大声叫好。还有一些年轻的观众连连惊叹:“没想到相声还有这样的啊,真有意思啊,平时电视里面的都不这样的啊,都是穿西装的,这几个人还穿大褂,真有意思啊。”
旁边还有上了年纪的老观众解惑:“这是老的传统相声,在我还小的时候去听相声就有这样的,以前老茶社表演都会有开场小唱,后来都说新相声就没人再唱咯,没想到今天又让我听到了,也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不然我还来。”
那年轻观众也说:“您还别说,这真好听啊。”
第0043章 张公道劝善
第 42 章
恋耽美
第 42 章
台底下还有搭茬的,大声问道:“说什么?”
方文岐回了一句:“说出来我都怕吓死你。”
底下都笑。
相声在小剧场里面好说,几十个上百个观众,所有人都能看到相声演员的每一个表情,是最佳的体验方式。相声虽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也不全靠一张嘴巴说的,身段表情在相声表演里面也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对相声演员来说,在小剧场能很快磨练他的本事,因为与观众的距离非常近,他能最快速度接受到观众对他的包袱段子的反馈,以便以后进行调整改变,这是一个能出好活的地方。
当然小剧场里面最大的毛病就是观众爱搭茬,因为你和观众太近了,你在台上说,观众在底下搭茬,这就要考验相声演员的应变本事了,你要是压不住场子,这相声就说不了了。压场子对方文岐这种在街头起来的艺人根本不算事,街头卖艺发生的状况比这儿可多多了。
第0042章 开场小唱
方文岐说道:“在以前说相声的在开场前都会有一个开场小唱,我们行话叫门柳儿,唱的一般是小曲小调,十不闲莲花落居多,今天我们就给大伙唱上一回,您诸位多捧了。”
十不闲是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起源于凤阳花鼓,在清朝中期就已经在北京十分流行了,嘉庆十四年的书籍《草珠一串》里面记载:“顽笑人能破酒颜,无分籍贯与京蛮。而今杂耍风斯下,到处具添十不闲。”
十不闲其实也是一种乐器的名字,就是在一个架子上安置上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用于演唱十不闲曲目。
那么为什么要用十不闲来命名这种说唱艺术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十不闲莲花路艺人“抓髻赵”认为,在最初唱十不闲的时候,一人打十不闲,一人打堂鼓,一个人打铙,四人扮旦角,三人扮丑角,十个人都不闲着,叫十不闲。
但是学者张次溪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十不闲这种乐器是在木架子上放置锣鼓镲,一个人连拉带打,左手还夹两鼓锤,敲打单皮和大鼓。右手拉绳,敲小锣和小镲,还要把大镲的绳子系在地上,用脚来控制,嘴里还得唱曲,说是非常手忙脚乱,所以叫十不闲儿。
莲花落因为说唱的艺术形式跟十不闲很像,后来在双方慢慢接触之后,就逐渐走向合流了,称为十不闲莲花落,也是评剧的前身。十不闲莲花落在演出的时候,也有开场小唱,一般是先唱十不闲的曲目《四喜》、《岐环顾一眼,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十不闲的曲目《发四喜》,福禄寿喜。”
话音刚落,锣鼓镲声顿时响起,这些京剧的乐师也能配十不闲的曲调。
方文岐率先开场,别看年纪大了,但是嗓子依然清亮,调门很高,韵味十足:“福字添来喜冲冲,福缘善庆降瑞平。福如东海长流水,恨福来迟身穿大红。”“恨”要唱成“汉”,曲子里面禁忌唱恨。
一听开嗓,观众连声叫好,这韵味绝了。
方文岐没有接下去唱,左手往旁边一摆示意范文泉接下去唱,范文泉微微一笑,张嘴也就来,他也是打小学艺,这些东西都学过,调门虽然没有方文岐高,但也非常有味:“禄星笑道连仲三元,鹿衔灵芝口内含。路过小桥松林下,六国封相做高官。”
锣鼓声空出几个板眼,范文泉招呼后面两个小孩,上来唱寿和喜,郭庆赶紧小跑上来,张嘴唱道:“寿星秉寿万寿无疆,寿桃寿面摆在中央。寿比南山高万丈,彭祖爷寿高永安康。”
观众很捧场,掌声非常热烈,没想到一小孩也唱的这么好。
最后轮到何向东了,这孩子走到两大人中间,半点不露怯,他从来都是现场型演员,场面越大唱的越好,把两边袖子翻了个龙抬头,待到板眼合适时,立马开唱:“喜花儿掐来插满头,喜酒斟上瓯上几瓯。喜鹊鸟儿落在房沿儿上,喜报登科独占鳌头。”
他这一开嗓,现场顿时燃了,掌声叫好声差点掀翻了屋顶,谁也没想到这只比桌子高一个脑袋的孩子竟然唱的这么好,无论是调门还是韵味完全不输两个大人。
郭庆脸色有些难看,他早在何向东唱太平歌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这师弟唱功了得,没想到唱十不闲也如此厉害。
范文泉看的也暗自赞叹,他早就听柏强提过这孩子了,今日一见本事果然了得,虽然会的还不算多,但基本功太扎实了,也不知道自己师兄是怎么培养的。
方文岐倒是一点不意外,自己徒弟自己最清楚,祖师爷赏了他一副好嗓子好脑袋瓜子,而且这几年日日苦练从没荒废过一天,能唱成这样很正常。
何向东倒是很淡定,冲观众拱拱手,就到后面去了。
方文岐继续说道:“紧接下来,就是给诸位唱两段架子曲。”
观众却还在那里起哄。
“让刚才那孩子再唱一个。”
“再唱一个。”
“我们要听那孩子唱。”
……
方文岐伸出双手微微一压,待到观众声音降下去了,他才说道:“既然诸位都这么捧,这样,架子曲都是单人唱的,我唱一段《一门五福》,再让我徒弟唱一段《一上台来细留神》,怎么样?”
“好……”观众很给面儿,掌声叫好声连连。
锣鼓声再响,观众也静下来了。
方文岐拿起桌子上的折扇做道具,唱道:“一门五福,三多九如。七子八婿,满床笏,胜似那文王百子图。寿星佬跨鹤在云端舞,龙头拐相衬着紫金葫芦。那金葫芦里面飘仙气,来吧你呐……”
后面三人大喊:“怎么样。”
方文岐唱道:“飞出来十万八千燕蝙蝠。”
方文岐一招手,何向东立刻小跑上前,站在桌子里头。
观众大声叫好。
何向东唱道:“一上台来细留神儿,一边是财神,一边是喜神儿。财神怀抱着摇钱树,喜神怀抱着聚宝盆儿。聚宝盆上有金马驹子在,金马驹子上坐着金人儿,金人儿手托着八个大字,来吧您呐……”
剩下三人大喊:“怎么样?”
何向东一拱手,唱道:“愿您诸位,招财进宝,日进斗金哇。”
这是好话,观众大声叫好。还有一些年轻的观众连连惊叹:“没想到相声还有这样的啊,真有意思啊,平时电视里面的都不这样的啊,都是穿西装的,这几个人还穿大褂,真有意思啊。”
旁边还有上了年纪的老观众解惑:“这是老的传统相声,在我还小的时候去听相声就有这样的,以前老茶社表演都会有开场小唱,后来都说新相声就没人再唱咯,没想到今天又让我听到了,也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不然我还来。”
那年轻观众也说:“您还别说,这真好听啊。”
第0043章 张公道劝善
第 4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