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烟尘 作者:管平潮
第 227 章
进村没多久,他又在道边看到,有个男子正和一个年轻村妇争执。略一侧耳,便听那男子委屈的话儿顺风传来:
“大姐,冤枉啊!”
“老天爷在上,您那面纱委实只是旋风刮落,不关我事;我只不过恰好路过……”
过不多时,醒言便寻得一户茅屋人家,跟那屋中老翁讨水喝。
那老汉也算热情,当下便将三人请入屋内,又去灶间舀了三小碗水,端给醒言他们解渴。
待一口气喝完,醒言正要出言感谢时,却忽见这主人伸手说道:
“几位道爷道姑,盛惠三十文钱!”
“呃?”
一听主人这话,少年讶道:
“我说老丈,您这又不是水铺茶寮,讨碗水喝也要收钱?”
见他惊讶,这精瘦老汉也有些尴尬。但顿了顿,还是苦着脸跟这几个旅人解释一番。
原来,他这村落名叫柳树庄,属浈阳地界。再往北去,隔了一座方池镇,便是浈水河,浈阳县城就在河那边。本来,靠近浈水大河,他们这块儿也算年年风调雨顺,虽然田地不多,温饱已是绰绰有余。但不知怎的,今年入春来,本来烟雨绵绵的季节,却已经有一两月没下雨;那原本波翻浪涌的浈水河,竟也几近干涸。
说到此处,那老汉纽结着眉毛,愁苦的说道:
“我们这地界,尽多陵丘,本来田亩就少。前番粮种播下去,干旱出不得苗。我们这村子,就靠这几十亩薄田刨食,不出苗,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咬咬牙,又挤出口粮当种,重新播种。谁知,大半月过去,还是一点雨星都没有!”
“所以实在让您见笑,喝水还收钱。不瞒小道爷说,刚才给您几位喝的水,都是老汉走了十几里地,从那口勉强有水的深井里打来的……”
听他说到这儿,醒言不再多言,立马从袖中点出三十文钱,一文不少的交给老汉。
见这背剑小道爷如此好说话,那老汉接过铜钱后,不住的道谢。
见这村翁也挺实在,醒言便又随口问了几句:
“老丈能否告知,刚才在您这村落附近,怎么挖了那许多方坑?不知做何用处。还有,怎么看到些女子,脸盖着面纱,在那儿……”
说到此处,少年欲言又止。只听那老汉答道:
“禀道爷,那些方坑,其实本来都是池塘。俺们这方池镇,就是从这些四方水池得名。只不过,现在天气干旱,这些方池都干了,唉!”
“那些女娃儿呀……其实也不怪她们。我们这村人多,现在口粮少了,大多人家都不敷家用,这些女娃子便急着找个夫家嫁过。唉,倒让外乡人见笑,不过她们也是没法子……”
“原来如此!”
听得老翁之言,醒言才恍然大悟。
告别村翁,他们三人一路迤逦,继续朝北行走。
大约过了十里左右,便来到村翁所说的方池集镇。
刚在房舍对合的方池街上走不多久,一路摇晃的上清四海堂主,便听到前面不远处,正传来一阵喧哗吵闹。
一听这么热闹,他赶忙汇合两位门人,快步赶向那声浪喧天的镇中心处。
走到近前,才发现那处宽广黄泥地上,靠着几株杨柳,正搭着一处方台,用大红粗布蒙着不高的台面,旁边还竖着一杆黄色的幡旗,上面用黑墨歪扭写着几个大字:
“比武招亲”!
“哈哈~惭愧!走了这么多时,终于让俺赶上这样好热闹。”
正觉行程平淡的少年,见状大喜,赶紧拖着二女,急急挤进人群,跟旁边的闲人们一起围着擂台看热闹。
只见眼前这台子不高,建得甚是粗糙,看样子是拿些门板条凳搭起来,然后在上面蒙些红布了事。现在台上,正站着一男一女二人。其中那位男子,是个中等身材的黄脸汉子,正在台上踱着方步;台中后侧,则立着位妖妖娆娆的年轻女子。
一瞧到台上这女子,醒言的眼光,一时便有些挪不开去。
原来,台后侧这女子身上,穿着黄白相间的单薄裙衫。两截裙衫交接处,露出抹白皙皙的香软腹儿,配合着女子风摆荷叶般动荡不定的身姿,真个是风情万种。
更奇的是,在这女子婉丽的面容上,不知何故用一条深色黑布,蒙住双眼,让人看不出她的目光。
又看了一阵,心中思忖了一番,少年才有恍然:
中间露腹,眼上蒙布,正是朦朦胧胧,欲迎还拒,反而比明眼更能惹人遐思!
想通此节,四海堂主不觉干咽一口唾沫,心中大赞这招亲之人装扮甚妙,也不知是请了何方高人设计。
正和台下闲人一起朝擂台上观望时,忽见台上那位面色黄赭、门牙阔大的中年汉子,一抱拳说道:
“列位乡亲,今日还有没有人上来打擂?”
“我来!”
话音刚落,便有位年轻子弟应声而起,跳上台去,朝擂台地上那个包袱里扔上一锭银子,然后便拉开架势,准备和那汉子争斗。
“为啥要给银子?”
见那年亲子弟交钱,醒言不解,便转脸跟旁边那位一脸兴奋的看客询问。听他问起,那看客头也不转,口中回道:
“这是规矩。每次上擂一两纹银。”
“这么贵!”
“贵?值啊!胜过一回合,那小娘子就要脱件衣物!若是一擂中胜过四回,那小美人就归打擂者!至不济,也可赢得些银两。”
那看客顺口回答,眼睛仍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
“?!”
第 227 章
恋耽美
第 227 章
进村没多久,他又在道边看到,有个男子正和一个年轻村妇争执。略一侧耳,便听那男子委屈的话儿顺风传来:
“大姐,冤枉啊!”
“老天爷在上,您那面纱委实只是旋风刮落,不关我事;我只不过恰好路过……”
过不多时,醒言便寻得一户茅屋人家,跟那屋中老翁讨水喝。
那老汉也算热情,当下便将三人请入屋内,又去灶间舀了三小碗水,端给醒言他们解渴。
待一口气喝完,醒言正要出言感谢时,却忽见这主人伸手说道:
“几位道爷道姑,盛惠三十文钱!”
“呃?”
一听主人这话,少年讶道:
“我说老丈,您这又不是水铺茶寮,讨碗水喝也要收钱?”
见他惊讶,这精瘦老汉也有些尴尬。但顿了顿,还是苦着脸跟这几个旅人解释一番。
原来,他这村落名叫柳树庄,属浈阳地界。再往北去,隔了一座方池镇,便是浈水河,浈阳县城就在河那边。本来,靠近浈水大河,他们这块儿也算年年风调雨顺,虽然田地不多,温饱已是绰绰有余。但不知怎的,今年入春来,本来烟雨绵绵的季节,却已经有一两月没下雨;那原本波翻浪涌的浈水河,竟也几近干涸。
说到此处,那老汉纽结着眉毛,愁苦的说道:
“我们这地界,尽多陵丘,本来田亩就少。前番粮种播下去,干旱出不得苗。我们这村子,就靠这几十亩薄田刨食,不出苗,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咬咬牙,又挤出口粮当种,重新播种。谁知,大半月过去,还是一点雨星都没有!”
“所以实在让您见笑,喝水还收钱。不瞒小道爷说,刚才给您几位喝的水,都是老汉走了十几里地,从那口勉强有水的深井里打来的……”
听他说到这儿,醒言不再多言,立马从袖中点出三十文钱,一文不少的交给老汉。
见这背剑小道爷如此好说话,那老汉接过铜钱后,不住的道谢。
见这村翁也挺实在,醒言便又随口问了几句:
“老丈能否告知,刚才在您这村落附近,怎么挖了那许多方坑?不知做何用处。还有,怎么看到些女子,脸盖着面纱,在那儿……”
说到此处,少年欲言又止。只听那老汉答道:
“禀道爷,那些方坑,其实本来都是池塘。俺们这方池镇,就是从这些四方水池得名。只不过,现在天气干旱,这些方池都干了,唉!”
“那些女娃儿呀……其实也不怪她们。我们这村人多,现在口粮少了,大多人家都不敷家用,这些女娃子便急着找个夫家嫁过。唉,倒让外乡人见笑,不过她们也是没法子……”
“原来如此!”
听得老翁之言,醒言才恍然大悟。
告别村翁,他们三人一路迤逦,继续朝北行走。
大约过了十里左右,便来到村翁所说的方池集镇。
刚在房舍对合的方池街上走不多久,一路摇晃的上清四海堂主,便听到前面不远处,正传来一阵喧哗吵闹。
一听这么热闹,他赶忙汇合两位门人,快步赶向那声浪喧天的镇中心处。
走到近前,才发现那处宽广黄泥地上,靠着几株杨柳,正搭着一处方台,用大红粗布蒙着不高的台面,旁边还竖着一杆黄色的幡旗,上面用黑墨歪扭写着几个大字:
“比武招亲”!
“哈哈~惭愧!走了这么多时,终于让俺赶上这样好热闹。”
正觉行程平淡的少年,见状大喜,赶紧拖着二女,急急挤进人群,跟旁边的闲人们一起围着擂台看热闹。
只见眼前这台子不高,建得甚是粗糙,看样子是拿些门板条凳搭起来,然后在上面蒙些红布了事。现在台上,正站着一男一女二人。其中那位男子,是个中等身材的黄脸汉子,正在台上踱着方步;台中后侧,则立着位妖妖娆娆的年轻女子。
一瞧到台上这女子,醒言的眼光,一时便有些挪不开去。
原来,台后侧这女子身上,穿着黄白相间的单薄裙衫。两截裙衫交接处,露出抹白皙皙的香软腹儿,配合着女子风摆荷叶般动荡不定的身姿,真个是风情万种。
更奇的是,在这女子婉丽的面容上,不知何故用一条深色黑布,蒙住双眼,让人看不出她的目光。
又看了一阵,心中思忖了一番,少年才有恍然:
中间露腹,眼上蒙布,正是朦朦胧胧,欲迎还拒,反而比明眼更能惹人遐思!
想通此节,四海堂主不觉干咽一口唾沫,心中大赞这招亲之人装扮甚妙,也不知是请了何方高人设计。
正和台下闲人一起朝擂台上观望时,忽见台上那位面色黄赭、门牙阔大的中年汉子,一抱拳说道:
“列位乡亲,今日还有没有人上来打擂?”
“我来!”
话音刚落,便有位年轻子弟应声而起,跳上台去,朝擂台地上那个包袱里扔上一锭银子,然后便拉开架势,准备和那汉子争斗。
“为啥要给银子?”
见那年亲子弟交钱,醒言不解,便转脸跟旁边那位一脸兴奋的看客询问。听他问起,那看客头也不转,口中回道:
“这是规矩。每次上擂一两纹银。”
“这么贵!”
“贵?值啊!胜过一回合,那小娘子就要脱件衣物!若是一擂中胜过四回,那小美人就归打擂者!至不济,也可赢得些银两。”
那看客顺口回答,眼睛仍是目不转睛的盯着台上。
“?!”
第 22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