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 作者:知宇之乐
第 367 章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诸葛亮带我观赏了几处雅致的景观后,忽地笑着对我说道:“将军觉得幼常如何?”
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对马谡的态度。笑了笑,我转头说道:“聪颖机敏,才华横溢……”
“……亮与幼弟初迁至荆州时,孤苦无依,亏得季常(马良)一家对亮兄弟有颇多照拂。”诸葛亮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资聪颖,日后前途当不可限量。但亮适才观将军对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色……”
诸葛亮虽然才高当世,但目前一则年岁较轻,二则并不知道“后世”的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马家的恩情束缚住了眼界,故而对马谡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流于表,骄于心!”诸葛亮已经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说道,“马幼常天资绝佳,但这轻浮虚躁的性格却是他的大忌。若这性情不改。日后难免会成为言过其实、难负重任的伪才……”
听了我的话,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说得不错,恩师也曾这样说过……”
“孔明,你若真为马幼常着想,就当与德公一并好生调教于他……”我看着诸葛亮,认真地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若有机会,孔明还是与马幼常谈上一谈!”
诸葛亮与马家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从适才的情形看来,马谡对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两人地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由诸葛亮劝说马谡的效果,可能会超过庞德公或者是马良。至于如何去劝说,以诸葛亮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献丑建议什么了。
“恩……”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点头说道。“亮代季常、幼常谢过将军提点……”
“孔明。依你看,德公移驾扬州的把握有几成?”想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我向诸葛亮询问道。
“将军,请恕亮直言,恐怕希望不大!”诸葛亮摇了摇头,叹气说道,“恩师名利之心早淡,当年数避景升公征辟,隐居鹿门也是为此。另者,恩师虽然虽然足不出鹿门山。但故土之情却也是颇深……”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说道:“借恩师在荆襄九郡之盛名,及庞族与荆州诸宗族之鼎力维护,鹿门书院可以超然于世外,不为世情所扰。也正因为此故,恩师才可悉心教导鹿门学徒,累出英才。若迁至扬州,恩师人生地疏,短时间里恐难赢得扬州士族地信任。纵然主公愿鼎力相助,恐怕恩师也未必愿意接受……”
沉思许久,我缓缓点了点头……
临来之前,我曾对诸葛亮、庞统提及过请庞德公迁移鹿门书院的想法,庞统考虑了片刻后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荆北仍可能会有战事发生,鹿门书院距襄阳太近,能躲过一次战火的浩劫,却未必能躲过两次、三次,出于对庞德公0安全的考虑,他认为若能将书院迁到江东去更为稳妥些。虽然考虑到庞德公可能不会接受,但庞统认为凭借他与庞德公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
当时,诸葛亮未置可否。不过现在看来,诸葛亮其实并不赞同我想法……
但此刻,亲自与庞德公接触过后,加之先前听到我提议时地反应来看,恐怕如我所愿的可能不大。
庞统虽然与庞德公是亲叔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庞德公的了解反而比不上性格稳重地诸葛亮。
当我和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内时,庞统已然不知所终,只留下马谡一人。
不过,马谡的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沮丧,看来先前与庞统的辩论,是以他的失败受挫而告终。
向司雨询问了后,才知道庞统似乎是去了后堂,看来他是准备单独找庞德公游说一番……
半个时辰后,庞德公请我和诸葛亮到后堂,就我的请求做出了回复。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庞德公以自己年迈体衰、不愿离乡背土,回绝了迁移书院的请求。
但出乎我的意料,庞德公答应每年从扬州挑选5名天资聪颖地少年学子加入鹿门书院。事后,我才知晓这是庞统劝说不成后,向庞德公提出折中方案。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还是恭敬地谢过了庞德公。
此时,黄承彦却突然向我提出,他将和司马徽在未来两月内,寻个机会到扬州走访走访……
临离去之前,庞统又领着我去见了鹿门书院的其他学子。
听了庞统的一一介绍后,我不得不再次惊叹鹿门人才之丰习桢、费祎、董元……
借此良机,我代大哥殷切地邀请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日后出山后,到扬州走访、出仕……
诸葛亮则特地与马谡进行了单独的面谈!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五十四章(上)
建安聘率军与李通完成了换防。
五月十二日。在留下李通掌军万人协助荆北防务后。我骑、步军六万余人分两路返回扬州。孙乾则与诸葛亮一道暂留襄阳,负责与刘琦议定修改两家盟约、及荆州战事善后等事宜。
当日清晨,刘琦与蒯越、刘磐等荆州大小将官逾千人,亲为我大军送行。更有近十万襄阳郡百姓自发夹道相送。人如长龙,绵延十里有余。
连续两月的征战中,我军的实际战损超过了一万两千人。但通过收编马超降军补回了八千多人,一路零零碎碎收编的荆州散兵也有三、四千人。另外刘琦为弥补我方损失,又调拨了了五千人归我军麾下。
如此一来,我军兵力比之战前不减反增。但新增的军士与战损的军士,在战力上却是有颇大差距……
由于江东平定,短时内也不大可能有战事发生,六万大军中只有两万人回归丹阳,其余四万人开驻寿春。今后一段时间,在军事上我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曹操的威胁。
回归丹阳的那一路人马。由陈到、郝昭等人负责统领;我则与二哥一并先返回寿来……
大军途经章陵时,中、西八县的情况已大有好转,百姓已安返家园,利用分配到地谷种开始补耕。若不出意外,至九月份应该就可以有所收获。
在赈济章陵难民的过程中,马良的才能得到非常充分的展现。他统筹粮食分配、安定民心,组织百姓回归家园复耕,所有的一切都被他调度得井井有条。加上马族在荆州的强大人脉关系,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就被他信手拈来地解决了。连本是被大哥派来负责赈济事务的糜竺都被马良地才能所折服,心甘情愿地充当起下手来。
第 367 章
恋耽美
第 367 章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诸葛亮带我观赏了几处雅致的景观后,忽地笑着对我说道:“将军觉得幼常如何?”
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对马谡的态度。笑了笑,我转头说道:“聪颖机敏,才华横溢……”
“……亮与幼弟初迁至荆州时,孤苦无依,亏得季常(马良)一家对亮兄弟有颇多照拂。”诸葛亮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资聪颖,日后前途当不可限量。但亮适才观将军对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色……”
诸葛亮虽然才高当世,但目前一则年岁较轻,二则并不知道“后世”的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马家的恩情束缚住了眼界,故而对马谡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流于表,骄于心!”诸葛亮已经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说道,“马幼常天资绝佳,但这轻浮虚躁的性格却是他的大忌。若这性情不改。日后难免会成为言过其实、难负重任的伪才……”
听了我的话,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说得不错,恩师也曾这样说过……”
“孔明,你若真为马幼常着想,就当与德公一并好生调教于他……”我看着诸葛亮,认真地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若有机会,孔明还是与马幼常谈上一谈!”
诸葛亮与马家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从适才的情形看来,马谡对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两人地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由诸葛亮劝说马谡的效果,可能会超过庞德公或者是马良。至于如何去劝说,以诸葛亮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献丑建议什么了。
“恩……”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点头说道。“亮代季常、幼常谢过将军提点……”
“孔明。依你看,德公移驾扬州的把握有几成?”想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我向诸葛亮询问道。
“将军,请恕亮直言,恐怕希望不大!”诸葛亮摇了摇头,叹气说道,“恩师名利之心早淡,当年数避景升公征辟,隐居鹿门也是为此。另者,恩师虽然虽然足不出鹿门山。但故土之情却也是颇深……”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说道:“借恩师在荆襄九郡之盛名,及庞族与荆州诸宗族之鼎力维护,鹿门书院可以超然于世外,不为世情所扰。也正因为此故,恩师才可悉心教导鹿门学徒,累出英才。若迁至扬州,恩师人生地疏,短时间里恐难赢得扬州士族地信任。纵然主公愿鼎力相助,恐怕恩师也未必愿意接受……”
沉思许久,我缓缓点了点头……
临来之前,我曾对诸葛亮、庞统提及过请庞德公迁移鹿门书院的想法,庞统考虑了片刻后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荆北仍可能会有战事发生,鹿门书院距襄阳太近,能躲过一次战火的浩劫,却未必能躲过两次、三次,出于对庞德公0安全的考虑,他认为若能将书院迁到江东去更为稳妥些。虽然考虑到庞德公可能不会接受,但庞统认为凭借他与庞德公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
当时,诸葛亮未置可否。不过现在看来,诸葛亮其实并不赞同我想法……
但此刻,亲自与庞德公接触过后,加之先前听到我提议时地反应来看,恐怕如我所愿的可能不大。
庞统虽然与庞德公是亲叔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庞德公的了解反而比不上性格稳重地诸葛亮。
当我和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内时,庞统已然不知所终,只留下马谡一人。
不过,马谡的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沮丧,看来先前与庞统的辩论,是以他的失败受挫而告终。
向司雨询问了后,才知道庞统似乎是去了后堂,看来他是准备单独找庞德公游说一番……
半个时辰后,庞德公请我和诸葛亮到后堂,就我的请求做出了回复。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庞德公以自己年迈体衰、不愿离乡背土,回绝了迁移书院的请求。
但出乎我的意料,庞德公答应每年从扬州挑选5名天资聪颖地少年学子加入鹿门书院。事后,我才知晓这是庞统劝说不成后,向庞德公提出折中方案。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还是恭敬地谢过了庞德公。
此时,黄承彦却突然向我提出,他将和司马徽在未来两月内,寻个机会到扬州走访走访……
临离去之前,庞统又领着我去见了鹿门书院的其他学子。
听了庞统的一一介绍后,我不得不再次惊叹鹿门人才之丰习桢、费祎、董元……
借此良机,我代大哥殷切地邀请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日后出山后,到扬州走访、出仕……
诸葛亮则特地与马谡进行了单独的面谈!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五十四章(上)
建安聘率军与李通完成了换防。
五月十二日。在留下李通掌军万人协助荆北防务后。我骑、步军六万余人分两路返回扬州。孙乾则与诸葛亮一道暂留襄阳,负责与刘琦议定修改两家盟约、及荆州战事善后等事宜。
当日清晨,刘琦与蒯越、刘磐等荆州大小将官逾千人,亲为我大军送行。更有近十万襄阳郡百姓自发夹道相送。人如长龙,绵延十里有余。
连续两月的征战中,我军的实际战损超过了一万两千人。但通过收编马超降军补回了八千多人,一路零零碎碎收编的荆州散兵也有三、四千人。另外刘琦为弥补我方损失,又调拨了了五千人归我军麾下。
如此一来,我军兵力比之战前不减反增。但新增的军士与战损的军士,在战力上却是有颇大差距……
由于江东平定,短时内也不大可能有战事发生,六万大军中只有两万人回归丹阳,其余四万人开驻寿春。今后一段时间,在军事上我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曹操的威胁。
回归丹阳的那一路人马。由陈到、郝昭等人负责统领;我则与二哥一并先返回寿来……
大军途经章陵时,中、西八县的情况已大有好转,百姓已安返家园,利用分配到地谷种开始补耕。若不出意外,至九月份应该就可以有所收获。
在赈济章陵难民的过程中,马良的才能得到非常充分的展现。他统筹粮食分配、安定民心,组织百姓回归家园复耕,所有的一切都被他调度得井井有条。加上马族在荆州的强大人脉关系,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就被他信手拈来地解决了。连本是被大哥派来负责赈济事务的糜竺都被马良地才能所折服,心甘情愿地充当起下手来。
第 36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