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 作者:知宇之乐
第 620 章
如此一来,若是由刘阐继刺史位,川中的实际权力势必将旁落到那些辅臣手中。彭漾这一手,既可以冠冕堂皇地将大哥排除在西川之外,又能够为自己攫取权力营造出机会。
他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利用川人的保守排外心理,试图挑惹起川中文武对大哥的排斥情绪。
不过,他显然忘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更浅显些说。也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与我军已有良好关系的武将派不说,就以西川的士人而言,他们或许保守排外。但却不缺乏省时度势的眼光和头脑——依靠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凉州与汉中,某种程度上说,我军其实已经完成了对曹方的包围。无论在土地还是人口上,大哥都已稳稳压制住曹操。历经二十余年群雄割据混战的大汉社稷,又走到由分裂到统一的紧要关头。一旦大哥击败曹操。为了完成社稷一统,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出现一个“独立王国”般地西川存在。以十二州一部的人力、物力,讨平区区一个西川可以说是轻松之极。
能看到这一点的川中士人不在少数,权衡利弊之后,他们自然会有一个较为理智的选择。
这从身为川中士人之首的黄权、王累的模棱态度就能看出一二来。
而我,虽然受邀参与议事,但只是静坐一旁,充当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还未到我直接插手的时机。
就在这第十天,张任回到成都,同时带回了孟达的人头。
狡猾有如狐狼的孟达。虽然心思费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张任这个老练猎人之手。
张任一回到成都,就立即痛斥士人们只知争权夺利,却将刘璋的大祭一事忘却的一干二净。
刘璋遇害身亡已经一年有余。由于正处战事之中,张任等人没有能力,刘璝一党没有放在心上,本该隆重大办的刘璋周年大祭竟被耽搁了下来。如今局势安定,正应该尽快补办。并将刘璋的骸骨由江州搬迁到成都来,与其父兄刘焉、刘瑁安葬在一处。
或许是没有想到。或许是刻意忽略,一众川中官员确实将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置之脑外了。直到张任这一发火,才真正引起了众人地注意。
紧急准备了三天后,以张任、严颜、黄权为首的川中文武官员,在刘璋的衣冠冢前举行了隆重的大祭仪式。
祭品中,除了必要的三牲外,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以张肃、张松兄弟为首的十二名谋叛首恶之人及刘璝、孟达两颗首级。
返回成都之后,为能尽快稳定川中人心,张任曾主动当着川中群臣的面发誓——再次重申不会追究附逆地文武官员的罪责。不过,这里面却并不包括张松等十二名首恶之人。
早早得知张任会在大祭时以张松等人的性命祭祀刘璋在天之灵,一众川中官员虽然心有戚戚、暗自感叹,但却没有出现什么恐慌。
主持大祭的人选,照理自该是身份越尊贵越好。以职位爵位论,如今身在西川的文官武将,无出我之右者,而且我还有着天子和大哥代表的这一层身份。
当严颜代张任向我提出主持大祭的恳求时,我未加思索地应允了下来——这本来就一个极好的收拢人心的机会。
不过,在大祭仪式上,实际所要我做的事情并不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诵读祭文。
当我以极其洪亮的声音诵读完祭文后,祭祀仪式上最大的看点终于来临——活祭!
当张松、张肃一众十二人被兵卒押解至刘璋的衣冠冢前时,他们明了了自己的命运。
有两人当场吓得晕死过去,更有三人下身失禁,尿液沿着衣袍滴落下来,很快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小摊水洼。其余几人也个个面色苍白,浑身颤抖。目光呆滞。
唯一稍显得正常些的人,就是张松。他原本还曾想献计求存,并向吕蒙表达了这个意愿。吕蒙当时虽然诈做应允。其后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时间稍久,以张松的智慧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从他此刻地表现看来,他已经认命了,甚至显得有些无所顾忌。
“张任,你自以为是刘璋麾下头号挚臣,但若不是你莽撞行事,刘璋何致遭此劫难?黄权、王累,你等若当真如自诩一般忠贞。为何不慷慨成仁,反而甘投于刘镇南(刘璝)?最后又再倒戈,分明是两面三刀之极!彭漾。你这绝世佞臣,当日刘璋以你狂妄无德弃你不用,你常常亢骂刘璋;刘镇南宽厚为怀,重你任你,你却不识知遇之恩。以你德行。三年之内必遭横死!……”张松肆无忌惮地对川中重臣一一点名,破口大骂。
张任、严颜面色冷淡,完全当张松是死人一般;黄权同样面色平淡,他是喜怒不形于色。相形之下,彭漾却是满脸铁青之色,虽然克制着自己的行动,但那对喷火的眼眸似乎要将张松吞噬下去。
当屠刀临头地那一刻,张松仰天长叹:“吾有经纶之才,恨无纵横天下之日,惜哉。惜哉……”
刀片挥舞,满腔热血自断颈处激喷如泉,十二颗人头如滚地葫芦一般跌落尘埃之中。
大祭仪式之后,寻了个机会,我将张任、严颜、黄权、王累共邀于一处,就西川的未来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商谈。
从抵达成都之日起,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黄权、王累等人做出了表态。近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自己也该有了成熟的决定。
面对身为川中文武之首的这四人。我再没有做什么掩饰,很坦诚地表明了将西川收入大哥麾下的意思。
张任和严颜沉默而未置可否。不过。以张任地耿直性情,没有立即恼怒翻脸,其实已能表明他的一些态度。
稍后,还是黄权先开了口。他首先询问了能否让刘阐继任益州刺史。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反问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后,西川最需要地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心的安定,民生的恢复。如果让一个无法实际理事的少年主掌西川,随之而来的权力斗争将无可避免。
沉吟了片刻后,黄权再次询问我对西川有何打算。
想了想,我很坦然地告诉黄权,及张任、严颜、王累,近几年内将由川人出任益州刺史,时间稍长或许会换其他的方地官员接任,但川中士人的权益绝对不会受损。其他的方的官员可以到川中为官,川中官员同样也可以到其他州郡出任刺史、郡守,朝中肯定也会有川中才华卓异之士出任要职。
为了打消黄权等人的顾虑,我很简单地列举了一个现成的例子。最近几年,荆、扬两州的官员交叉为官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既促进了治政清廉,同时也没有损及两州士人的利益。
思索了许久之后,张任、黄权等四人最终接纳了我的主张,同意归附。
两日后,张任、严颜、黄权、王累等五十余名川中文武官员联名上表,奏请大哥巡抚西川八郡,以安川中民心。
十日后,襄阳飞鸽传书至成都。天子追谥前宗正卿、益州刺史、蜀公刘璋为丰恐王,追增司空衔。以刘璋幼子刘阐承蜀公爵。
同时,诏告天下——“大将军、大司马、楚公刘备,代天(天子)巡抚益州。”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七十四章(下)
南郡
时值九月初,初秋的太阳虽然残暑未消,但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稍带凉意的秋风为荆北平原换了一身秋装。
一亩亩耕田整齐的横列着,那中间是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的稻禾。江陵虽然位处荆北,但气候与荆南很相近,粮食的成熟期比之中原一带要早上大半月。至多再有半个月,田间的稻子便可以收获了。
不同于前两年的涝旱,今年老天爷出奇地仁厚,全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异常喜人。眼见丰收在望,田间垄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百姓们一边忙着搁田,将田中的水位降至土面露出,另一面又要防止鸟雀啄食成熟在即的粮食。
一名坐在田垄头稍做歇息的老农望着自己田地里的庄稼,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喜滋滋地与其他乡人唠着家常。
第 620 章
恋耽美
第 620 章
如此一来,若是由刘阐继刺史位,川中的实际权力势必将旁落到那些辅臣手中。彭漾这一手,既可以冠冕堂皇地将大哥排除在西川之外,又能够为自己攫取权力营造出机会。
他甚至还有意无意地利用川人的保守排外心理,试图挑惹起川中文武对大哥的排斥情绪。
不过,他显然忘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更浅显些说。也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与我军已有良好关系的武将派不说,就以西川的士人而言,他们或许保守排外。但却不缺乏省时度势的眼光和头脑——依靠青州、徐州、兖州、豫州、荆州、凉州与汉中,某种程度上说,我军其实已经完成了对曹方的包围。无论在土地还是人口上,大哥都已稳稳压制住曹操。历经二十余年群雄割据混战的大汉社稷,又走到由分裂到统一的紧要关头。一旦大哥击败曹操。为了完成社稷一统,无论如何也不会允许出现一个“独立王国”般地西川存在。以十二州一部的人力、物力,讨平区区一个西川可以说是轻松之极。
能看到这一点的川中士人不在少数,权衡利弊之后,他们自然会有一个较为理智的选择。
这从身为川中士人之首的黄权、王累的模棱态度就能看出一二来。
而我,虽然受邀参与议事,但只是静坐一旁,充当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还未到我直接插手的时机。
就在这第十天,张任回到成都,同时带回了孟达的人头。
狡猾有如狐狼的孟达。虽然心思费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张任这个老练猎人之手。
张任一回到成都,就立即痛斥士人们只知争权夺利,却将刘璋的大祭一事忘却的一干二净。
刘璋遇害身亡已经一年有余。由于正处战事之中,张任等人没有能力,刘璝一党没有放在心上,本该隆重大办的刘璋周年大祭竟被耽搁了下来。如今局势安定,正应该尽快补办。并将刘璋的骸骨由江州搬迁到成都来,与其父兄刘焉、刘瑁安葬在一处。
或许是没有想到。或许是刻意忽略,一众川中官员确实将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置之脑外了。直到张任这一发火,才真正引起了众人地注意。
紧急准备了三天后,以张任、严颜、黄权为首的川中文武官员,在刘璋的衣冠冢前举行了隆重的大祭仪式。
祭品中,除了必要的三牲外,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以张肃、张松兄弟为首的十二名谋叛首恶之人及刘璝、孟达两颗首级。
返回成都之后,为能尽快稳定川中人心,张任曾主动当着川中群臣的面发誓——再次重申不会追究附逆地文武官员的罪责。不过,这里面却并不包括张松等十二名首恶之人。
早早得知张任会在大祭时以张松等人的性命祭祀刘璋在天之灵,一众川中官员虽然心有戚戚、暗自感叹,但却没有出现什么恐慌。
主持大祭的人选,照理自该是身份越尊贵越好。以职位爵位论,如今身在西川的文官武将,无出我之右者,而且我还有着天子和大哥代表的这一层身份。
当严颜代张任向我提出主持大祭的恳求时,我未加思索地应允了下来——这本来就一个极好的收拢人心的机会。
不过,在大祭仪式上,实际所要我做的事情并不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诵读祭文。
当我以极其洪亮的声音诵读完祭文后,祭祀仪式上最大的看点终于来临——活祭!
当张松、张肃一众十二人被兵卒押解至刘璋的衣冠冢前时,他们明了了自己的命运。
有两人当场吓得晕死过去,更有三人下身失禁,尿液沿着衣袍滴落下来,很快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小摊水洼。其余几人也个个面色苍白,浑身颤抖。目光呆滞。
唯一稍显得正常些的人,就是张松。他原本还曾想献计求存,并向吕蒙表达了这个意愿。吕蒙当时虽然诈做应允。其后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时间稍久,以张松的智慧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从他此刻地表现看来,他已经认命了,甚至显得有些无所顾忌。
“张任,你自以为是刘璋麾下头号挚臣,但若不是你莽撞行事,刘璋何致遭此劫难?黄权、王累,你等若当真如自诩一般忠贞。为何不慷慨成仁,反而甘投于刘镇南(刘璝)?最后又再倒戈,分明是两面三刀之极!彭漾。你这绝世佞臣,当日刘璋以你狂妄无德弃你不用,你常常亢骂刘璋;刘镇南宽厚为怀,重你任你,你却不识知遇之恩。以你德行。三年之内必遭横死!……”张松肆无忌惮地对川中重臣一一点名,破口大骂。
张任、严颜面色冷淡,完全当张松是死人一般;黄权同样面色平淡,他是喜怒不形于色。相形之下,彭漾却是满脸铁青之色,虽然克制着自己的行动,但那对喷火的眼眸似乎要将张松吞噬下去。
当屠刀临头地那一刻,张松仰天长叹:“吾有经纶之才,恨无纵横天下之日,惜哉。惜哉……”
刀片挥舞,满腔热血自断颈处激喷如泉,十二颗人头如滚地葫芦一般跌落尘埃之中。
大祭仪式之后,寻了个机会,我将张任、严颜、黄权、王累共邀于一处,就西川的未来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商谈。
从抵达成都之日起,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黄权、王累等人做出了表态。近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自己也该有了成熟的决定。
面对身为川中文武之首的这四人。我再没有做什么掩饰,很坦诚地表明了将西川收入大哥麾下的意思。
张任和严颜沉默而未置可否。不过。以张任地耿直性情,没有立即恼怒翻脸,其实已能表明他的一些态度。
稍后,还是黄权先开了口。他首先询问了能否让刘阐继任益州刺史。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反问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后,西川最需要地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心的安定,民生的恢复。如果让一个无法实际理事的少年主掌西川,随之而来的权力斗争将无可避免。
沉吟了片刻后,黄权再次询问我对西川有何打算。
想了想,我很坦然地告诉黄权,及张任、严颜、王累,近几年内将由川人出任益州刺史,时间稍长或许会换其他的方地官员接任,但川中士人的权益绝对不会受损。其他的方的官员可以到川中为官,川中官员同样也可以到其他州郡出任刺史、郡守,朝中肯定也会有川中才华卓异之士出任要职。
为了打消黄权等人的顾虑,我很简单地列举了一个现成的例子。最近几年,荆、扬两州的官员交叉为官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既促进了治政清廉,同时也没有损及两州士人的利益。
思索了许久之后,张任、黄权等四人最终接纳了我的主张,同意归附。
两日后,张任、严颜、黄权、王累等五十余名川中文武官员联名上表,奏请大哥巡抚西川八郡,以安川中民心。
十日后,襄阳飞鸽传书至成都。天子追谥前宗正卿、益州刺史、蜀公刘璋为丰恐王,追增司空衔。以刘璋幼子刘阐承蜀公爵。
同时,诏告天下——“大将军、大司马、楚公刘备,代天(天子)巡抚益州。”
第四卷 潜龙出渊震九州 第一百七十四章(下)
南郡
时值九月初,初秋的太阳虽然残暑未消,但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稍带凉意的秋风为荆北平原换了一身秋装。
一亩亩耕田整齐的横列着,那中间是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的稻禾。江陵虽然位处荆北,但气候与荆南很相近,粮食的成熟期比之中原一带要早上大半月。至多再有半个月,田间的稻子便可以收获了。
不同于前两年的涝旱,今年老天爷出奇地仁厚,全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异常喜人。眼见丰收在望,田间垄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百姓们一边忙着搁田,将田中的水位降至土面露出,另一面又要防止鸟雀啄食成熟在即的粮食。
一名坐在田垄头稍做歇息的老农望着自己田地里的庄稼,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喜滋滋地与其他乡人唠着家常。
第 620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