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 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

    第 11 章

    人体内并没有气体形式的、纯粹的氢,它与其他原子结合在一起。因此,人体内的分子至少有一部分是濒死恒星和超新星的产物。人体内所有原子中,约24%~26%是氧(原子序数8),约10%~12%为碳(原子序数6)。前十位的元素中余下的每一种仅占1.5%,甚至更少,它们分别是:氮(原子序数7)、钠(原子序数11)、镁(原子序数12)、磷(原子序数15)、硫(原子序数16)、氯(原子序数17)和钙(原子序数20)。人体内数量占前十位的原子,全部都是在濒死恒星的高温中产生的。普通人体内可检测到至少60种更重的元素,许多都是在超新星中产生的。

    每个人都的的确确是由星尘构成的。其实,地球上的万物都是由星尘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与地球上的万物,以及与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经过长期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共同将宇宙起源的故事拼接了起来。

    让我们回到本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所有复杂类型的原子、元素来自何处?宇宙是如何制造它们的?

    继续探索

    初级

    [domain]

    Daithsonian Books.

    中级

    Bryson, Bill.(2003).A short histt;<a /&lt;B&gt;" target="_blank">/&lt;B&gt;</a>, Russell.(1987).Supernova 1987A: Astronomy’s explosiv&lt;B&gt;<a /&lt;B&gt;" target="_blank">/&lt;B&gt;</a>, AZ: Fairborn Press.

    Shubin, Neil.(2013). The uhiorythe huma&lt;B&gt;<a /&lt;B&gt;" target="_blank">/&lt;B&gt;</a> Ye Books.

    网址

    [domain] 这幅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是迄今为止蟹状星云最详细的图片。

    [domain] 澳大利亚墨尔本斯威本科技大学,提供了关于光谱线的讨论资料。

    [domain] 涵盖猎户座天文台和罗素·热内的方方面面。

    第5章 临界点4:地球和太阳

    (46亿—35亿年前)

    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宇宙故事慢慢变成了局限于地球的历史。虽然宇宙中其他地方或许也存在着生命,但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是地球。那么,到底是地球的哪些特点,让生命在此诞生呢?

    前几章中,我们了解到,亚原子粒子总是处于运动中。在本章,我们会认识到,更大尺度上的物体也总是处于运动中。打个比方,世间万物都在心醉神迷地舞动着。请系好你的安全带,再打个比方。

    我们居住的行星——地球,绕地轴自转,赤道上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600千米(1000英里)。(计算方法是:用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除以24小时等于赤道自转速度。)地球还以每小时10.6万千米(6.6万英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还与太阳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道,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速度为每小时79.2万千米(48.3英里)。太阳系绕银河系一周,大约需要2.25亿年的时间,有人称其为“银河年”。太阳和地球形成后,我们已经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了约20周。

    太阳的形成

    人类居住的行星叫地球,地球绕太阳这颗恒星公转。银河系中有上千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那么,太阳到底处在银河系的什么位置呢?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转的轨道在哪里呢?

    还记得吧,银河系结构是经典的扁平圆盘状的星系结构,中间凸起,而且中间可能有一个黑洞。星系盘还有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旋臂,向外伸出,产生一种螺旋状的效果。太阳就坐落在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上,并非位于星系盘所在的平面上,大约在其上方20光年处。

    天文学家将星系中适宜生命存在的区域称为“宜居带”,这里距银河系中心既不太近,也不太远。太近,超新星爆发频繁,会破坏行星;太远,超新星爆发太少,生命产生所必需的更重的元素也就无法形成。

    太阳连同其行星称作太阳系。它的形成是由于引力将银河系这片宜居带中的一大片松散、旋转的物质云团集聚在了一起。这个物质的云团从何而来?

    你猜对了吗?由于地球上存在最重的自然元素——铀,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最初形成太阳系的原子云团,一定来自附近的某次超新星爆发,因为只有超新星爆发才能形成像铀这样的重元素。用拟人手法描述的话,这颗假想中的超新星就是我们的“老祖奶奶星”。

    引力将物质云团拉得越来越紧密。大约100万年后,中心温度越来越高,氢原子开始发生核聚变,形成氦。太阳像恒星一样开始燃烧起来,当时的亮度比现在暗25%~30%。这一系列事件大约发生在45.68亿年前。

    今天的太阳是一颗常见的中年恒星,其正式分类属于“黄矮星”。太阳看起来比其他恒星要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比离别的恒星近得多——平均只有1.5亿千米(9300万英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这个距离并不固定。)太阳光到达地球平均需要8分18秒,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另一颗恒星的光到达地球,则需要4年多的时间。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反射的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球需1秒多一点。虽然月球比太阳小得多,但二者看上去大小差不多,这似乎有点奇怪。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太阳虽然比月球大400多倍,但是它离地球也比月亮远得多。

    太阳燃烧自己,给整个太阳系输送能量。每秒钟,太阳把自身500万吨的物质转换成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很大,已经以这样的速率燃烧了45.68亿年,未来燃料耗尽之前,差不多还能燃烧这么久。

    在20亿年后,太阳的亮度会比现在高15%左右,而地球表面的温度,也会比现在高很多,大约相当于现在金星表面的温度。太阳之所以越来越热、越来越亮,是因为随着氢融合成氦,太阳核心的氦越来越多。氦比氢密度大,因此氦会施加更大的压力,使温度升高。更高的温度导致氢变成氦的核聚变反应加快,释放能量的速率也就加快,这使得太阳的亮度增加。

    在30亿~40亿年的时间里,太阳将会耗尽上面的氢。接下来它会开始燃烧氦,并开始膨胀。其外层可能膨胀到地球轨道的位置。从现在起40亿~50亿年后,太阳会爆炸,喷射出碳原子,坍缩成一颗白矮星。再往后,它冷却成一颗黑矮星,不再释放能量。太阳体积不够大,不会成为超新星。

    行星的形成

    太阳和它的行星几乎是同时形成的,这发生在约45.68亿年前。旋转的云团中,并非所有物质都陷入中心形成了太阳,大约有1‰的物质,继续在一个圆盘里绕着正在形成的太阳旋转。为什么太阳的引力没有把它们都吸引过去呢?没有人能给出完善的答案。或许是旋转的圆盘的惯性,有驱使物质远离中心的倾向吧。

    太阳开始燃烧后,会释放出辐射和粒子,就像风一样,这种现象叫作“恒星风”,也叫“金牛座T型风”。恒星风将气体云从内部的微星(婴儿期的行星)周围吹开,最终形成了太阳系内部的4颗岩态行星,从太阳向外依次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4颗行星形成后,绕太阳公转,引力将附近的物质吸引过来,这样就把轨道附近的物质清理干净了。天文学家称这个过程为“吸积”:大块物质与行星相撞,随后与之聚集在一起,使行星体积不断增大。接下来的时间里,行星继续“吸积”,但速度比形成阶段慢了许多。

    太阳系外围的温度始终低于靠近内部的部分,这使得更轻的化学元素可以凝结在一起。最终,太阳系外围出现4颗大的气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虽然这4颗行星大部分是由冰冻气体构成的,但它们都有较重元素构成的核。

    从1930年被首次发现,直到2006年,冥王星一直被看作太阳系的第9颗行星。但是,现在人们将它视作矮行星,它的体积太小,无法清理掉其他天体碎片而形成自身的轨道——这一点被视作真正的行星的标准。冥王星的体积仅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的2/3。

    太阳系

    从左向右数,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行星。除了天王星之外,其他行星的自转轴差不多都是垂直的。这幅图不是按比例绘制的。

    木星的直径为地球直径的11倍左右,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天文学家认为,由于木星体积非常大,其引力使木星与火星之间再没有形成一颗行星——木星的引力会将一颗正在形成的行星拆散。今天,木星和火星之间没有行星,而是有一圈大块的物质(小行星)绕太阳公转,叫作“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会互相撞击,有时某一颗会被撞出轨道。它有可能到达地球,那样的话我们会看到它在地球的上层大气中燃烧,形成所谓的“流星”。冥王星轨道之外,存在更多早期太阳系的残余——柯伊伯带(Kuiper Belt)和叫作奥尔特云(Oort Cloud)的大量彗星。

    就这样,太阳和太阳系的行星形成了。所有的行星都在同一平面绕太阳公转,这是一个无形的平面,就像一张旧唱片一样。所有行星都在距离太阳不同的地方沿同一个方向公转。我们之前了解到,星系形成时,空间中的一大片气体和粒子云团倾向于形成旋转的圆盘,中心会有个凸起。而在形成太阳系的云团中,有极少部分物质没有落入中心的团块,而是形成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地球早期的历史

    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远的岩态行星。直径是水星的3倍,比金星稍大,体积是火星的2倍。水星、金星和火星是另外3颗岩态行星。

    与其他行星一样,地球在形成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物质的“吸积”。地球开始形成约1亿年后,另一颗刚刚形成的“原行星”(地球体积的1/4或一半)与地球发生了碰撞。根据地质学家提出的理论,这颗原行星擦过地球,撞掉了地球的一大块。引力将撞击下来的大部分物质聚集起来,使其绕地球旋转,形成了月球。最初,月球轨道离地球较近,但后来逐渐远离,一年大约远离5厘米(2英寸)。

    造就月球的那次撞击,有人也称其为“大巴掌”,把地球垂直的自转轴也给撞歪了。之后,地球的自转轴不再垂直于太阳系平面,而是倾斜了23°。正是自转轴的倾斜,才造成了地球上的四季交替。

    随着地球体积开始增大,温度也开始升高(但不会高得像恒星那样发生氢聚变)。升温现象的出现源于多个原因。首先,与其他物质团块撞击产生高温。其次,在引力作用下,地球体积不断增大,落下来的团块的引力势能转化成热量。最后,地球包含大量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衰变时也会释放热量。本章前面已经提过,太阳系形成前不久,发生过超新星爆发,地球上的放射性元素即由此而来。

    第 11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并收藏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