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 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

    第 24 章

    从1517年开始,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开始大规模印刷,引发了脱离天主教义的新教运动。

    这一切进程背后,一个关键发明是活字印刷机。这种机器最早是中国发明的,但是用于大规模的生产,是1480年之后在欧洲发生的。这一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和知识交流的速度。到1500年时,有236个欧洲城镇有了印刷机。欧洲成了知识储存库。欧洲的商人和旅行者从世界各地带回了各种信息。

    群体学习的增长是一个正反馈循环的一部分,它引发了科学知识的革命。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从古代文本转向了可观察的现实世界。人类改变了他们对地球和宇宙的认知。17世纪50年代年到18世纪80年代这段时期,欧洲开始关注和强调理性与个人主义,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启蒙时代”。这段时期的主要发现包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证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和运动定律,这些都能详细解释地球和宇宙中物体的运动。

    现代民族国家

    工业化改变了万事万物,也改变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旧的文明模式,是只有一位统治者统治国家,但是现在,民族国家出现了。有权利的公民选举出议会来管理工业社会的财富和权力。

    民族国家比旧的文明模式更为复杂。民族国家的政府需要组织更多的人民,对他们的生活管理得也更多,甚至要求他们的孩子必须上学。通过行政、法庭、警察和军队,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得到了扩展。同时,国民变得更为富有,也坚持要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国民变成了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选举,而不是国家宗教,为国家的统治提供法理依据。议会对统治者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民族国家也能提供诸多形式的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医院、收容所等,民族国家也变得更具强制性,同时又更具共识性。

    作为首个开始工业化的国家,英国于1688年建立议会,最先使国家民主化。(1581年至1795年,荷兰曾经是共和国,称为“尼德兰七省联合共和国”。)19世纪初开始,英国逐渐具备了现代国家的其他特点。

    在北美洲,美国依照荷兰宣布独立的方式,在1776年宣布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从而建立了现代民族国家。此前,美国人并没有旧的国家体制需要推翻,但是同时,美国的人口密度极低,中央行政管理的发展也较为迟缓。

    1789年法国革命一举推翻了旧的国家体制。多年来,他们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摇摆不定,同时还依靠着拿破仑在19世纪建立的中央官僚制。

    在南美洲,人们于19世纪推翻了欧洲人的统治,建立了多个民族国家。而日本、中国和俄国的君主制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

    18世纪,欧洲人的意识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人们开始对先前习以为常的残忍暴行感到厌恶——这包括折磨、奴隶制和严厉的处罚。他们开始意识到其他人也会和自己产生相同的感受,同时人们也开始呼吁,所有人都具有基本人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尚不清楚——也许大批量印刷使得小说和历史故事能够广泛传播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1500年至1900年间,人们——尤其是欧洲人——开始疯狂地开采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成了国家的首要目标,而中产阶级日益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资本主义”这一术语指的便是这一体系。政府开始学习如何鼓励和控制经济增长。他们通过为公路和铁路建设提供资金(投资)、建立金融体系、建立法律和秩序等方式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他们也注意不去阻止竞争,因为他们认为竞争能够激发创造和发现新方法。20世纪时,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政府尝试不依靠私营企业和非政府企业,而是直接管理经济发展,但是这些尝试未能产生与资本主义同样规模的经济发展。

    20世纪(全球化的第三步)

    20世纪开始时,人们开始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新型化石燃料。生活在6亿年前到1000万年前的海洋里的单细胞植物和动物,它们的遗体沉入海底并被埋起来之后,在高压的条件下变成了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变成化石的有机物释放的甲烷,通常会出现在油田附近。天然气主要是用来取暖的,而石油成为汽车和飞机发动机的能量来源。这些发明创造主要依靠日益增长的化石燃料产量,它们还解除了日常生活对许多人的约束,增加了现代生活的流动性。

    20世纪最初的50年里,工业国家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破坏,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要争夺殖民地和自然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法国、英国与欧洲中部强国,如德国、奥地利以及奥斯曼帝国对抗,许多其他国家也卷入其中。在一战最后一年,美国也加入到战争中来。欧洲中部的几个国家于1918年投降。俄国从君主制国家转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称为苏联(USSR),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府拥有了全部社会资源。

    战胜国要求德国和奥地利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从而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债务和通货膨胀,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后来纳粹在德国掌权,日本也为了获取资源开始四处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最终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组成的盟国获得了胜利。

    到了20世纪后半叶,全球交换网络得以修复。许多其他国家开始迈入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或者说是调动资源建立军事力量并提高生活水平的能力,成了在现代世界获得成功的途径。美国和苏联进行了激烈的争霸,这就是所谓的冷战。然而,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冷战却并非没有硝烟,许多人死于这些地区战争。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竞争围绕着一个重要问题:像苏联这样一个拥有生产手段的政府,比起让私营企业和竞争性市场来掌控复杂经济决策的政府,能否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增长十分显著。到70年代中期,经济增长放缓,但仍很不错。之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到了80年代,苏联在经济增长方面显然已经跟不上资本主义国家了。中央政府好像已经无法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创新活动了。苏联领导人试图进行经济改革,但在1991年失败,苏联解体。解体后的每个国家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市场经济。

    人类历史中的暴力

    对许多人来说,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暴力的时代之一:两场世界大战、纳粹试图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美国在日本投放了2颗原子弹。人们不明白,为什么经过了在19世纪的许多工业国家出现的进步之后,还会发生这些事情。

    20世纪真的比历史上的其他时期更加暴力吗?你又是如何来评估暴力的严重程度的呢?你会使用哪些证据?

    加拿大裔美籍进化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试图解答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2011年,他出版了《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The Better Aure: why Violence Has Deed )一书。平克决定计算一下人均暴力值,也就是说与总人口数相比,有多少人死于暴力。这个值是一个比率,而不是死亡人数。

    平克发现在文明出现之前,全球平均暴力率为最高值,据估计每年全球每10万人中就有500人因暴力死亡。(其中一种证据是带有暴力痕迹的遗骸。)现代国家形成后,全球平均暴力率下降到每10万人中有70人死于暴力原因。20世纪,虽然绝对死亡人数很多,但是人均暴力下降到每10万人中有60人死于暴力原因。到了20世纪七出现了。金钱、观念和信息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如果不是几秒钟的话)就能传遍全球,此时,“全球化”一词出现了。

    1980年的一台电脑

    1977年,家用电脑进入市场。这些电脑无法执行多任务,主要是用于玩游戏;到了1987年,美国仅有15%的家庭拥有电脑。

    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20世纪的一些基本事实,就会看到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增长。全球人口几乎增加到原来的4倍,从16亿增加到61亿。全球经济增加到以前的14倍。能量的使用使人口和经济这种快速增长成为可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就达到了原来的16倍。这一增长幅度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20世纪的经济增长使得许多人的生活水平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尽管在2000年,发展中国家仍有1/3的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但仍有许多人得到了此前想都不敢想的营养、健康、教育水平以及旅行机会。

    水体富营养

    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的过量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形成一层“绿色浮渣”,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21世纪,全球平均预期寿命翻了一倍还多,从原来的31岁涨到了66岁。从人类角度来讲,这是个惊人的成就。

    当然,经济和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食物供应的大幅度增加。农业上的创新使食品增加成为可能。其中主要的创新包括,20世纪早期开始制造化肥,60年代出现了“绿色革命”,人们通过使用人造化肥,并通过选种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德国化学家菲里茨·哈伯(Fritz Haber,1868—1934)利用大气中的氮和氢合成氨,制造出肥料。这一化学反应过程需要高温,会消耗大量的石油。氨被制成硝酸盐类化肥,使得土地更为高产。化肥的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为世界上额外的20亿人提供充足的食物。

    但是,化肥会被排入到湖泊和海洋中,使得水生植物和细菌疯狂生长。当这些植物和细菌死后,它们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由此导致附近的其他生物死亡,使得湖泊和海洋中出现了一些死亡地带。

    20世纪的成功政府推动了经济增长。这种增长依赖于化石燃料(埋藏在地下、储存了上百万年的太阳能)的使用。化石燃料简直就是现在从过去那里赢来的大乐透,人类在20世纪之后疯狂消耗它。

    过度使用化石燃料的后果是什么?这些化石燃料还可以供人类继续使用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将引领我们进入下一章的内容。

    世界历史学家是怎样工作的

    只要一个个的文明仍然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形式,历史学家就会把历史描述成单独的、独立的文明的故事。即使是在撰写世界史的时候,他们依然这么做。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查阅一些20世纪历史学家,如H·G. 韦尔斯(H. G. wells)、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Toynbee)和阿诺德·斯宾格勒(Arnold Spengler)等的作品。

    随着文明转变成国家,而且世界变得更加全球化,寻求一种描绘世界史的新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历史学家威廉·H. 麦克尼尔便担当起了这样的重任。他关注的是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和交换。他写了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并且他慷慨地支持大历史研究,为大历史开辟了道路。

    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历史学家?对威廉·麦克尼尔来说,其实十分简单。他的父亲约翰·T. 麦克尼尔(John T. Meill)是一位历史学家,研究欧洲新教。他的儿子也追随他,不过研究范围更为广泛。

    麦克尼尔的父亲在加拿大东海岸的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座农场里长大。他被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录取,之后搬到了西海岸的温哥华,在那里他认识了来自温哥华岛的奈塔·哈迪。他们结婚后,麦克尼尔在温哥华出生。之后全家搬到了多伦多,在这里,麦克尼尔能够在夏天的时候到位于爱德华王子岛的祖父母家的农场里玩耍。

    麦克尼尔10岁的时候,他们家搬到了芝加哥,麦克尼尔的父亲在那里的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教书。这使得麦克尼尔有机会进入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建立的著名的实验学校。麦克尼尔在芝加哥大学读完了本科,当时的校长是罗伯特·哈钦斯;学校的课程主要以哈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教授的2年研讨班为基础,这给这位年轻的历史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麦克尼尔10岁的时候就在尝试把更大尺度的历史综合在一起。他认为人类历史一定存在某种循环模式,而他想找到这种模式。在大学里,他选修了一门人类学课程,这门课让他知道了平原印第安人是如何通过从西班牙人那里借来的马匹建立了一种新的文化。从陌生人那里借来东西,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融合在一起,这一想法对他来说就是历史变迁的正确模式。

    麦克尼尔在纽约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第二年的时候,他读了阿诺德·汤因比所写的《历史研究》(A StudyHistory )的前3卷,这是他读过的最引人入胜、最值得一读的作品。汤因比的作品为麦克尼尔打开了历史的新窗口。

    麦克尼尔正准备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是马铃薯在爱尔兰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此时,他被征召入伍,参加二战。他入伍后,被派驻世界各地,持续5年零2个月——他先后到过夏威夷、波多黎各、库拉索岛(委内瑞拉北部海岸附近、加勒比海南部的一座岛屿)、开罗和希腊。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历史学家,让他认识到他要写的大历史著作,需要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文化,而不只是西欧的文化。

    威廉·H. 麦克尼尔

    2010年,奥巴马总统授予麦克尼尔美国国家人文奖章,表彰他作为教师和学者做出的突出贡献。

    二战结束后,麦克尼尔在康奈尔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教授《西方文明》。他的脑海里一直构想着大历史书,并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执笔写作。他放弃了自己先前一直在追寻的循环模式,转而强调不同文明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换所带来的创造性效果。这本书出版于1963年,名为《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The Risethe west: A Historythe Human unity )。尽管这本书对于非洲历史和太平洋岛屿历史所论不多,但仍不愧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通史。

    麦克尼尔继续写作了一系列书,对历史学家来说都十分重要。2003年,时年85岁的麦克尼尔和他的儿子约翰·R. 麦克尼尔(John R. Meill)共同写作了一本书,名为《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The Human web: A Bird’sEye Viewworld History )。这本书是向大历史迈进的一大步。“人类之网”这一概念与万维网(eb)遥相呼应,它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视作网络。这些网络,从早期农业时代稀疏的本地域网络,变成了更为密集、交互性更强的土地文明的城市网,然后又演变成如今的全球网,复杂性不断增加。

    第 24 章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译者:徐彬/ 于秀秀/刘晓婷并收藏大历史,小世界:从大爆炸到你(出书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