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240 章
南京的盐课提举司和市舶提举司,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官吏也不多,按照惯例,他们与地方上的接触,是很多的,但是在管辖的问题上面,一直都存在争议。
这也是体制的问题,提举司衙门,直接归朝廷管理,山高皇帝远,朝廷哪里有jīng力管辖,所以,实际上的管理部门,是应天府衙门。
苏天成突然提出来这样的要求,肯定是有想法的。
“苏大人,你想本官如何去协调啊,想要达到何等的目的。”
“下官安排一些县衙的吏员、衙役进入提举司衙门做事情,所有的开支,都是县衙直接负责的,不增加提举司衙门的负担。”
王道直明白了,苏天成肯定是想着在赋税上面做文章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提举司衙门能够按时上缴赋税,其余的事情,不需要过多cāo心的。
“如此本官帮着协调吧。”
一场准备好的问责,如此情况下结束,何耀武根本没有想到,可他也没有办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1)]
县衙发给官吏、衙役票据,让他们到苏酥坊去领取苏酥,这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这类的糕点,大家以前买的不多,县丞大人说了,马上就是节了,也算是县衙给大家的鼓励,诸位工作辛苦了。
紧接着,巡检司的军士,也拿着票据,到了苏酥坊。
连续几天的时间,苏酥坊被围得水泄不通,万成贵亲自出面了,帮着维持秩序。
也就是这几天的时间,苏酥坊的名声大震。
老百姓是相信官府的,甚至带着一种愚忠的思想,这和几百年之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县衙的官吏、衙役,包括巡检司的军士,悉数来购买苏酥,老百姓也跟着购买。
苏酥的味道确实不错,纯天然的食品,加之是祖传秘方,在如此的宣传之下,销路飞速上升,此刻,万成贵才想到苏天成的话语,自家的作坊,是不是太小了。
苏酥坊的掌柜,拿着票据,试着到县衙的户房去结账,没有遇见任何的问题,户房全额付银子,一钱银子都不差。
虽然说苏天成没有催促,但万成贵不会忘记自身的职责,俗话说的好,人无信不立,再说了,总是自家的店铺讨好,也说不过去的。
先前在府邸议事的那十余家商铺的老板。再次到了万成贵的府邸。
这也是万成贵好不容易抽出来的时间,店铺和作坊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作坊必须要扩大,否则生产的苏酥供不应求。
面对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恭喜,万成贵始终是面带笑容,等到大家说完了之后,大体安静下来,他才慢悠悠的开口说话。
“诸位,苏酥坊得到了苏大人的重视。我也是很高兴的,前些rì子,我在县衙大牢有三天时间,多谢诸位的关心,听说应天府都过问了,昨天上午,我专门到府衙去做了解释。若是因为我的事情,府衙责怪苏大人,我就是不知好歹了。”
万成贵说完这番话,大家迅速安静下来了,要知道,到县衙去告状的时候。万成贵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啊。
“诸位可能是觉得奇怪,这些天的时间,我思考了很多,甚至有过离开江宁县的打算,可我还是决定留下来了。而且要在这里好好发展,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诸位和我一样,都是在江宁县多年,上次到县衙去告状之后,留下了诸多的疑虑,都是人心惶惶的,诸位的府邸、店铺都被调查了,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官府有什么企图,今rì我可以明确说出来了,苏大人有着远见卓识,其认知不是我等可以比拟的。”
大家更加的安静,看着万成贵,什么都没有说。
“诸位都是江宁县的大户、富户,上次到我的府里来议事,不客气的说,我等是可以代表江宁县诸多的商贾的,这不是我等的狂妄,所以说,我等是必须要带头的,必须为江宁县的发展做出来贡献,大家想想我说的话,若是觉得有道理,就直接到县衙去,找到苏大人,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做,我所能够说的,也就是这些了。”
没有人想到,这一次的聚会,这么短时间就结束了,大家都是聪明人,说那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有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万成贵是不会说的非常明确的。
接连几天的时间,不少的商贾,都到县衙去了,出来的时候,神sè大都是凝重的,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很快,也有商贾,短时间之内,再次到县衙去。
江宁县十几家最大的商贾,悉数都到县衙来了,每个人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大都是有些犹豫的,没有立即表态。
苏天成没有强迫这些商贾,毕竟有些东西,依靠事实说话。
不过十来天的时间,苏酥坊的名气就出去了,可以说,整个的南京市,都知道了这种牌子的糕点,上元县不少人,专门到江宁县来购买苏酥坊,作坊的生产,很是紧张,每天不可能有存货,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苏酥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名牌了。
必要的规划,还是有的。
卢天明、渠清泽、刘仲基和苏平阳相继来到了二堂。
看了看众人之后,苏天成开口了。
“苏酥坊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江宁县虽然是富庶之地,可是县衙依旧很穷,想着做事情都有些困难的,比如说这次的整修沟渠和官田,消耗了不少的银子,仅仅依靠赋税,不可能支撑下去的,故而我想到了,让江宁县的大商贾,为县衙做一些贡献。”
“苏酥坊依旧为县衙提供了两万两的捐银,今后每年都会这样做的,可仅仅是苏酥坊一家这么做,那也是不行的,苏司吏已经进行过一些统计了,江宁县大大小小两千多家商铺,效益不错,或者说有着雄厚实力的,有一百零八家,我想过了,这一百零八家,都是要为江宁县的发展,做出来一些贡献的。”
“苏司吏依旧列出来了一份的名单,江宁县最大的十五家商贾,包括苏酥坊,每年的捐银,都是两万两,三十家中等的商贾,每年的捐银五千两,剩余的六十三家商贾,每年的捐银一千两,这笔银子的总数,是五十一万三千两,这样的一笔银子,保证县衙的开销,足足有余了,盐商每年的捐银,需要投入到诸多的建设中间,整修耕地水渠,县城里面的道路,包括江宁县内的官道等等,最重要的,还要保证巡检司的开支。”
“诸位可能要担心了,县衙收取银子,难道他们愿意吗,没有谁心甘情愿的拿出来银子的,换位思考,诸位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若是你江宁县强行这样做了,商贾可以搬到上元县去,甚至是离开应天府,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我们要想到好的办法,苏酥坊的情况,大家已经看见了,县衙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这样的办法,我曾经说过,商贾和官府,要做到双赢,这样在能够顺利的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强势,结果都是不好的。”
“要保证如此的态势,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有人购买如此多的商品,涉及到粮食、茶叶、食盐、糕点、熟食、衣服鞋帽等等,若是江宁县的老百姓,手里没有银子,那也是无法购买的,最终县衙的决定,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开年之后,县衙要开始大规模的建设,投入银子,让老百姓做事情,拿到了银子,能够购买,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大家都没有说话。
苏天成的这一番话语,能够接受的人是不多的,毕竟大明的官吏,想到的为老百姓办事情,重点还是在政治清明,其次就是秉公办案,至于说赚钱的事情,很少有人想到,农业经济的思想,占据了主流,自给自足的认识,为所有人接受。
商品经济的洪流,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一旦爆发出来,会产生惊人的力量,改变很多的东西,但想要社会发展,必须走这条道理,这是几百年发展的经验。
严格说,明朝末年,这样的影响,已经存在了,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雏形,南方的读书人多,科举之后,做官的多,他们掌握朝政,不自觉的维护南方大户、富户的利益,阻止朝廷从这些人的头上,得到任何的利益,甚至不允许南方的财富,流到北方,就是在北方遭遇到饥荒的时候,也不会想到援助。
正是这种可悲的短视,葬送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今后几百年历史的发展,已经印证出来了其中的危害,自唐朝以来,甚至是汉朝以来,中国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惜闭关锁国的政策,令国力一天天的衰败,以至于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西方的国家,早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苏天成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没有最大的自信,是不是能够力挽狂澜,这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在江宁县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起步。
渠清泽再次留下来了。
还没有等到渠清泽开口,苏天成就直接说话了。
“我知道你想些什么,好多的事情,我现在不能够完全做出来解释,你耐心一些,最多一年的时间,就会有实际的效果出来了,当然,我是离不开你支持的。”
第 240 章
恋耽美
第 240 章
南京的盐课提举司和市舶提举司,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官吏也不多,按照惯例,他们与地方上的接触,是很多的,但是在管辖的问题上面,一直都存在争议。
这也是体制的问题,提举司衙门,直接归朝廷管理,山高皇帝远,朝廷哪里有jīng力管辖,所以,实际上的管理部门,是应天府衙门。
苏天成突然提出来这样的要求,肯定是有想法的。
“苏大人,你想本官如何去协调啊,想要达到何等的目的。”
“下官安排一些县衙的吏员、衙役进入提举司衙门做事情,所有的开支,都是县衙直接负责的,不增加提举司衙门的负担。”
王道直明白了,苏天成肯定是想着在赋税上面做文章了,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提举司衙门能够按时上缴赋税,其余的事情,不需要过多cāo心的。
“如此本官帮着协调吧。”
一场准备好的问责,如此情况下结束,何耀武根本没有想到,可他也没有办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初步的良性发展轨道(1)]
县衙发给官吏、衙役票据,让他们到苏酥坊去领取苏酥,这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这类的糕点,大家以前买的不多,县丞大人说了,马上就是节了,也算是县衙给大家的鼓励,诸位工作辛苦了。
紧接着,巡检司的军士,也拿着票据,到了苏酥坊。
连续几天的时间,苏酥坊被围得水泄不通,万成贵亲自出面了,帮着维持秩序。
也就是这几天的时间,苏酥坊的名声大震。
老百姓是相信官府的,甚至带着一种愚忠的思想,这和几百年之后,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县衙的官吏、衙役,包括巡检司的军士,悉数来购买苏酥,老百姓也跟着购买。
苏酥的味道确实不错,纯天然的食品,加之是祖传秘方,在如此的宣传之下,销路飞速上升,此刻,万成贵才想到苏天成的话语,自家的作坊,是不是太小了。
苏酥坊的掌柜,拿着票据,试着到县衙的户房去结账,没有遇见任何的问题,户房全额付银子,一钱银子都不差。
虽然说苏天成没有催促,但万成贵不会忘记自身的职责,俗话说的好,人无信不立,再说了,总是自家的店铺讨好,也说不过去的。
先前在府邸议事的那十余家商铺的老板。再次到了万成贵的府邸。
这也是万成贵好不容易抽出来的时间,店铺和作坊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作坊必须要扩大,否则生产的苏酥供不应求。
面对着众人七嘴八舌的恭喜,万成贵始终是面带笑容,等到大家说完了之后,大体安静下来,他才慢悠悠的开口说话。
“诸位,苏酥坊得到了苏大人的重视。我也是很高兴的,前些rì子,我在县衙大牢有三天时间,多谢诸位的关心,听说应天府都过问了,昨天上午,我专门到府衙去做了解释。若是因为我的事情,府衙责怪苏大人,我就是不知好歹了。”
万成贵说完这番话,大家迅速安静下来了,要知道,到县衙去告状的时候。万成贵可不是这样的态度啊。
“诸位可能是觉得奇怪,这些天的时间,我思考了很多,甚至有过离开江宁县的打算,可我还是决定留下来了。而且要在这里好好发展,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诸位和我一样,都是在江宁县多年,上次到县衙去告状之后,留下了诸多的疑虑,都是人心惶惶的,诸位的府邸、店铺都被调查了,内心的想法,是不是官府有什么企图,今rì我可以明确说出来了,苏大人有着远见卓识,其认知不是我等可以比拟的。”
大家更加的安静,看着万成贵,什么都没有说。
“诸位都是江宁县的大户、富户,上次到我的府里来议事,不客气的说,我等是可以代表江宁县诸多的商贾的,这不是我等的狂妄,所以说,我等是必须要带头的,必须为江宁县的发展做出来贡献,大家想想我说的话,若是觉得有道理,就直接到县衙去,找到苏大人,商议下一步该怎么做,我所能够说的,也就是这些了。”
没有人想到,这一次的聚会,这么短时间就结束了,大家都是聪明人,说那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有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万成贵是不会说的非常明确的。
接连几天的时间,不少的商贾,都到县衙去了,出来的时候,神sè大都是凝重的,有些心神不定的样子,很快,也有商贾,短时间之内,再次到县衙去。
江宁县十几家最大的商贾,悉数都到县衙来了,每个人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大都是有些犹豫的,没有立即表态。
苏天成没有强迫这些商贾,毕竟有些东西,依靠事实说话。
不过十来天的时间,苏酥坊的名气就出去了,可以说,整个的南京市,都知道了这种牌子的糕点,上元县不少人,专门到江宁县来购买苏酥坊,作坊的生产,很是紧张,每天不可能有存货,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苏酥坊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名牌了。
必要的规划,还是有的。
卢天明、渠清泽、刘仲基和苏平阳相继来到了二堂。
看了看众人之后,苏天成开口了。
“苏酥坊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江宁县虽然是富庶之地,可是县衙依旧很穷,想着做事情都有些困难的,比如说这次的整修沟渠和官田,消耗了不少的银子,仅仅依靠赋税,不可能支撑下去的,故而我想到了,让江宁县的大商贾,为县衙做一些贡献。”
“苏酥坊依旧为县衙提供了两万两的捐银,今后每年都会这样做的,可仅仅是苏酥坊一家这么做,那也是不行的,苏司吏已经进行过一些统计了,江宁县大大小小两千多家商铺,效益不错,或者说有着雄厚实力的,有一百零八家,我想过了,这一百零八家,都是要为江宁县的发展,做出来一些贡献的。”
“苏司吏依旧列出来了一份的名单,江宁县最大的十五家商贾,包括苏酥坊,每年的捐银,都是两万两,三十家中等的商贾,每年的捐银五千两,剩余的六十三家商贾,每年的捐银一千两,这笔银子的总数,是五十一万三千两,这样的一笔银子,保证县衙的开销,足足有余了,盐商每年的捐银,需要投入到诸多的建设中间,整修耕地水渠,县城里面的道路,包括江宁县内的官道等等,最重要的,还要保证巡检司的开支。”
“诸位可能要担心了,县衙收取银子,难道他们愿意吗,没有谁心甘情愿的拿出来银子的,换位思考,诸位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若是你江宁县强行这样做了,商贾可以搬到上元县去,甚至是离开应天府,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我们要想到好的办法,苏酥坊的情况,大家已经看见了,县衙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这样的办法,我曾经说过,商贾和官府,要做到双赢,这样在能够顺利的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强势,结果都是不好的。”
“要保证如此的态势,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东西,那就是有人购买如此多的商品,涉及到粮食、茶叶、食盐、糕点、熟食、衣服鞋帽等等,若是江宁县的老百姓,手里没有银子,那也是无法购买的,最终县衙的决定,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说,开年之后,县衙要开始大规模的建设,投入银子,让老百姓做事情,拿到了银子,能够购买,这才是真正的发展之道。”
大家都没有说话。
苏天成的这一番话语,能够接受的人是不多的,毕竟大明的官吏,想到的为老百姓办事情,重点还是在政治清明,其次就是秉公办案,至于说赚钱的事情,很少有人想到,农业经济的思想,占据了主流,自给自足的认识,为所有人接受。
商品经济的洪流,其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一旦爆发出来,会产生惊人的力量,改变很多的东西,但想要社会发展,必须走这条道理,这是几百年发展的经验。
严格说,明朝末年,这样的影响,已经存在了,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是雏形,南方的读书人多,科举之后,做官的多,他们掌握朝政,不自觉的维护南方大户、富户的利益,阻止朝廷从这些人的头上,得到任何的利益,甚至不允许南方的财富,流到北方,就是在北方遭遇到饥荒的时候,也不会想到援助。
正是这种可悲的短视,葬送了商品经济的萌芽。
今后几百年历史的发展,已经印证出来了其中的危害,自唐朝以来,甚至是汉朝以来,中国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惜闭关锁国的政策,令国力一天天的衰败,以至于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西方的国家,早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苏天成想到了这些,但他还没有最大的自信,是不是能够力挽狂澜,这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在江宁县做出来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起步。
渠清泽再次留下来了。
还没有等到渠清泽开口,苏天成就直接说话了。
“我知道你想些什么,好多的事情,我现在不能够完全做出来解释,你耐心一些,最多一年的时间,就会有实际的效果出来了,当然,我是离不开你支持的。”
第 240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