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641 章
“苏大人,本官问第二个问题了,流寇离开陕西,进入四川,这半年多时间以来,在四川作乱,已经令四川出现诸多的动荡,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以为,流寇造反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是因为吃不饱饭,面临饿死的情况,造反只是为了不饿死,如今已经不是这样了,陕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是流落到陕西的流民,官府也进行安置了,可是流窜到四川的流寇,依旧造反闹事,流寇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下官可以肯定的说,流寇奔着权力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唯有不客气的加以围剿,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
“苏大人的意思是说,流窜到陕西的流寇,可能比以前更加不好对付了,流寇的战斗力增强了,是不是这样啊。”
“有这一层的意思,下官以为,流寇若是有了共同的理念,这才是最为可怕的,就如同后金鞑子一样,目标发生了改变,有了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流寇必然加强管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这样的流寇,比以前更加的可怕,流寇进入四川之后,令四川的局面不稳定,发生了动荡,乃是正常的情况。”
杨嗣昌看了苏天成好一会,苏天成的这个回答,间接为不少的官员说请了。
“第三个问题,近段时间,北边一直都很安静。你认为,这是不是后金示弱,还是他们在养精蓄锐,准备着适当的时候,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下官确实没有仔细思考过。暂时回答不上来。”
问完了几个问题之后,杨嗣昌恢复了笑容。
“苏大人心思缜密啊,虽说全力改善陕西的局面,也还思索了诸多其他的问题,本官受皇上嘱托,该问的问题全部都问完了,接下来本官想着与苏大人聊聊,不知道苏大人是不是愿意开导一下啊。”
“大人可不要这样说,若是有什么需要下官回答的。下官一定尽力的。”
“呵呵,本官一直都在思考着流寇的事情,你说前些年,流寇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甚至是北直隶一带,肆无忌惮,到处劫掠,给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偏偏这些地方,连年遭遇灾荒。百姓是苦不堪言啊,前些日子,皇上说起流寇事宜,还在感慨,很多的流寇,本是大明子民。皆因走投无路,才造反的,就算是那些哗变的军士,也是因为拿不到军饷,无法维持生活了。不过自从遇见江宁营,流寇开始迅速的衰败,每每遭遇败绩,紫金梁、张献忠、老回回、高迎祥等流寇首领,皆倒在了江宁营的麾下,江宁营为朝廷基本解决了忧患啊,皇上说到这些话的时候,真的是很欣慰和感动的。”
苏天成看着杨嗣昌,没有说话,杨嗣昌说出来这番话,总是有目的的,究竟是什么目的,他还没有弄明白,也不好随意开口。
“刚刚听到苏大人说到流寇的转变,本官也有这样的认识啊,鹿善继大人,秦良玉将军,率军多次围剿,总是没有能够取得很好的战果,看看进入四川的流寇,隐隐有割据的味道了,他们不再准备四处流窜,而是正面对抗官军的围剿,乍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本官是惊呆了,什么时候流寇也如此的嚣张了,看来流寇真的出现了一些变化啊,不是原来朝中诸多大人认为的匪类了。”
“大人说到的这个观点,下官是赞同的,以前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流寇都是来去匆匆,攻城拔寨,劫掠一番之后,匆匆离开,很少与官军有正面的接触,如今却不同了,想着稳定下来了,其实在离开陕西之前,流寇基本在汉中府一带,稳定下来了,这样的变化是很可怕的,就好比是流浪汉,找到了固定的住所,有家有室了,自然想着转变以前的身份了,自然要有着更大的需求了。”
“恩,本官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苦思冥想,兵部责任重大啊,若是流寇继续嚣张,成了不一般的气候,兵部难辞其咎啊,本官想来想去,觉得这流寇匪首李自成,还是不简单的,相比较紫金梁、高迎祥等人,这个李自成有着更加远大的想法,也正在一步步付诸实施,本官甚至想着,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是不是真的想着称王称霸了。”
“下官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天启年间,流寇就开始造反了,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这么多年,若是流寇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也是不现实的,故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介意。”
“说得好啊,也就是苏大人有这样的自信,还有如此精准的判断,本官自愧不如啊。”
“大人如此说,下官无地自容啊。”
“苏大人不必客气,江宁营在苏大人手里诞生,这些年以来,战功赫赫,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谁敢不服啊,所以本官觉得,流寇既然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是不是要及早的剿灭啊。”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杨嗣昌终于说出来了目的所在了。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微笑,内心暗自晦气。
“大人说的是啊,下官先前还没有说完,虽说流寇发生了改变,但他们蜗居在四川,难以有多大的发展,四川被称之为天府之国,道路难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说明四川乃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另外一个方面,也促使四川与外面的隔绝,这样的地方,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流寇短时间之内,难以有多大的作为。”
“皇上可不是这么看的啊,流寇搅乱了四川,皇上很是忧心啊,这大半年时间,朝廷拨付了不少的银两,用于剿灭流寇,作用不大,如今,孙大人将防御后金作为了重中之重,朝廷难以维系剿灭流寇所需开支,本官记得苏大人曾经说过,我大明若是两线作战,肯定难以有好的战绩,两相比较,后金的皇太极,更加的危险,孙大人此举,是很英明的。”
到了这个时候,苏天成必须要表态了。
杨嗣昌的态度很明确了,或者说皇上的态度明确了,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朝廷军事重点,转移到北边了,需要全力应对后金,或者说是准备继续稳固管宁锦防线,不可能拿出来很大的精力,剿灭流寇了,这样的情况下,剿灭流寇的重任,自然要落到江宁营的头上了,而且江宁营的速度还要很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调到辽东去了。
皇上的这种态度,有些太性急了,其实隐忍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问题不是很大,流寇在四川并未能够完全立足,缺乏群众基础,最为关键的证据是,有大批的流民,到陕西境内了。
不过这些道理,苏天成就是完全说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皇上的看法,因为内阁首辅孙承宗的看法有些固定了。
孙承宗长年征战沙场,对军事上的这些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征战本来就是冒险,没有说百分之百的保证,陕西建设好了,边关安稳了,力量足够了,转过头来剿灭流寇,这是很理想的状态,但谁能够保证这样的状况,什么时候到来,流寇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后金会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大肆进攻,搅乱局面。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一切听从大人的差遣。”
“不敢不敢,本官可不敢随意差遣苏大人和江宁营啊,这本是皇上的意思,本官就是想问一问,不知道苏大人需要多长的时间准备啊。”
“下官以为,合适的时间,还是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剩下来的这段时间,江宁营可以做一些准备事宜,下官也想着,能够令陕西的局面尽快的稳定下来。”
“好,本官回到京城之后,一定如实向皇上禀报的。”
送走了杨嗣昌,苏天成将自己关在屋里,足足一整天的时间。
他搜集到所有有关流寇的情报,开始仔细的分析,桌上摆着四川的地图,上面标注了流寇的主要据点,还有相关的地形分析。
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流寇出现如此大的变化,与大明官军有过多次的交手,战斗经验相对丰富很多了,而且四川的地形,比较陕西,更加的复杂,好多地方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在这样的地方与流寇交锋,依靠的是顽强的战斗力,炮兵营和神机营,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多大的作用。
时间不多了,几个月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苏天成必须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力保全歼流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五十九章 相应的布置]
(感谢禾田天、厚德礼仁、bywfw、815书虫、饥饿的山狮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杨嗣昌离开陕西,已经是十月底了。
陕西的气候开始发生变化,变得寒冷起来,北方的冬季普遍都来得早,冷的时间长,穿越八年时间了,苏天成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气候很正常,环境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四季分明,这是几百年之后,无法体会到的。
流民的大量涌入,令各级官府不得不考虑冬季防止寒冷的问题,去年的冬天,因为无暇顾及,陕西有冻死人的情况,当时官府无能为力,照顾不到,但今年的情况不同了,继续出现冻饿而死的老百姓,那就是官府的失职了。
快要离开陕西了,苏天成感觉到了紧迫,他需要召开一次总结会了,这次的会议至关重要,很多的事情需要安排下去,有些意识需要明确,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他还需要和朱审烜好好的谈谈。虽说自己的那些理念,暂时不能够在大明朝公开,但在陕西,还是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慢慢推行的,这样对陕西的老百姓有着莫大的好处,对于大明朝的崛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会议定在十一月初五召开。
十一月初二,朱审烜提前来到了咸阳。
会谈的地点,改在了巡抚衙门的内院,这里是苏天成和家眷住宿的地方,跟随他到陕西来的春屏、顾横波,就住在内院。
为了这次的会谈,苏天成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他必须要尽力说服朱审烜。按照他的分析,朱审烜出任陕西巡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要保住陕西稳定的局面,想要陕西真正的发展,朱审烜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够过于的死板。
最为关键的,苏天成知道,陕西是江宁营的大后方,江宁营一切的供给,需要依靠陕西,需要依靠安宁堡与靖边的互市,陕西不能够乱,不能够走回头路。
尽管身为苏天成的舅子,但朱审烜从来没有进入过内院。
这次的交谈。在内院进行,朱审烜的心里也有几分忐忑,估计这次的交谈,牵涉到的事情,可能是比较重大的。
进入内院的时候,苏天成在院子里等候。
第 641 章
恋耽美
第 641 章
“苏大人,本官问第二个问题了,流寇离开陕西,进入四川,这半年多时间以来,在四川作乱,已经令四川出现诸多的动荡,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下官以为,流寇造反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前是因为吃不饱饭,面临饿死的情况,造反只是为了不饿死,如今已经不是这样了,陕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就算是流落到陕西的流民,官府也进行安置了,可是流窜到四川的流寇,依旧造反闹事,流寇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下官可以肯定的说,流寇奔着权力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唯有不客气的加以围剿,不能够有丝毫的侥幸。”
“苏大人的意思是说,流窜到陕西的流寇,可能比以前更加不好对付了,流寇的战斗力增强了,是不是这样啊。”
“有这一层的意思,下官以为,流寇若是有了共同的理念,这才是最为可怕的,就如同后金鞑子一样,目标发生了改变,有了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流寇必然加强管理,提升队伍的战斗力,这样的流寇,比以前更加的可怕,流寇进入四川之后,令四川的局面不稳定,发生了动荡,乃是正常的情况。”
杨嗣昌看了苏天成好一会,苏天成的这个回答,间接为不少的官员说请了。
“第三个问题,近段时间,北边一直都很安静。你认为,这是不是后金示弱,还是他们在养精蓄锐,准备着适当的时候,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下官确实没有仔细思考过。暂时回答不上来。”
问完了几个问题之后,杨嗣昌恢复了笑容。
“苏大人心思缜密啊,虽说全力改善陕西的局面,也还思索了诸多其他的问题,本官受皇上嘱托,该问的问题全部都问完了,接下来本官想着与苏大人聊聊,不知道苏大人是不是愿意开导一下啊。”
“大人可不要这样说,若是有什么需要下官回答的。下官一定尽力的。”
“呵呵,本官一直都在思考着流寇的事情,你说前些年,流寇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甚至是北直隶一带,肆无忌惮,到处劫掠,给朝廷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偏偏这些地方,连年遭遇灾荒。百姓是苦不堪言啊,前些日子,皇上说起流寇事宜,还在感慨,很多的流寇,本是大明子民。皆因走投无路,才造反的,就算是那些哗变的军士,也是因为拿不到军饷,无法维持生活了。不过自从遇见江宁营,流寇开始迅速的衰败,每每遭遇败绩,紫金梁、张献忠、老回回、高迎祥等流寇首领,皆倒在了江宁营的麾下,江宁营为朝廷基本解决了忧患啊,皇上说到这些话的时候,真的是很欣慰和感动的。”
苏天成看着杨嗣昌,没有说话,杨嗣昌说出来这番话,总是有目的的,究竟是什么目的,他还没有弄明白,也不好随意开口。
“刚刚听到苏大人说到流寇的转变,本官也有这样的认识啊,鹿善继大人,秦良玉将军,率军多次围剿,总是没有能够取得很好的战果,看看进入四川的流寇,隐隐有割据的味道了,他们不再准备四处流窜,而是正面对抗官军的围剿,乍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本官是惊呆了,什么时候流寇也如此的嚣张了,看来流寇真的出现了一些变化啊,不是原来朝中诸多大人认为的匪类了。”
“大人说到的这个观点,下官是赞同的,以前在陕西、山西以及河南等地,流寇都是来去匆匆,攻城拔寨,劫掠一番之后,匆匆离开,很少与官军有正面的接触,如今却不同了,想着稳定下来了,其实在离开陕西之前,流寇基本在汉中府一带,稳定下来了,这样的变化是很可怕的,就好比是流浪汉,找到了固定的住所,有家有室了,自然想着转变以前的身份了,自然要有着更大的需求了。”
“恩,本官得知了这些情况之后,苦思冥想,兵部责任重大啊,若是流寇继续嚣张,成了不一般的气候,兵部难辞其咎啊,本官想来想去,觉得这流寇匪首李自成,还是不简单的,相比较紫金梁、高迎祥等人,这个李自成有着更加远大的想法,也正在一步步付诸实施,本官甚至想着,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是不是真的想着称王称霸了。”
“下官以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天启年间,流寇就开始造反了,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这么多年,若是流寇没有丝毫的变化,那也是不现实的,故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必过于介意。”
“说得好啊,也就是苏大人有这样的自信,还有如此精准的判断,本官自愧不如啊。”
“大人如此说,下官无地自容啊。”
“苏大人不必客气,江宁营在苏大人手里诞生,这些年以来,战功赫赫,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这铁一般的事实摆在面前,谁敢不服啊,所以本官觉得,流寇既然出现了这样的变化,是不是要及早的剿灭啊。”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杨嗣昌终于说出来了目的所在了。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微笑,内心暗自晦气。
“大人说的是啊,下官先前还没有说完,虽说流寇发生了改变,但他们蜗居在四川,难以有多大的发展,四川被称之为天府之国,道路难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说明四川乃是易守难攻的地方,另外一个方面,也促使四川与外面的隔绝,这样的地方,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流寇短时间之内,难以有多大的作为。”
“皇上可不是这么看的啊,流寇搅乱了四川,皇上很是忧心啊,这大半年时间,朝廷拨付了不少的银两,用于剿灭流寇,作用不大,如今,孙大人将防御后金作为了重中之重,朝廷难以维系剿灭流寇所需开支,本官记得苏大人曾经说过,我大明若是两线作战,肯定难以有好的战绩,两相比较,后金的皇太极,更加的危险,孙大人此举,是很英明的。”
到了这个时候,苏天成必须要表态了。
杨嗣昌的态度很明确了,或者说皇上的态度明确了,孙承宗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朝廷军事重点,转移到北边了,需要全力应对后金,或者说是准备继续稳固管宁锦防线,不可能拿出来很大的精力,剿灭流寇了,这样的情况下,剿灭流寇的重任,自然要落到江宁营的头上了,而且江宁营的速度还要很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调到辽东去了。
皇上的这种态度,有些太性急了,其实隐忍一年到两年的时间,问题不是很大,流寇在四川并未能够完全立足,缺乏群众基础,最为关键的证据是,有大批的流民,到陕西境内了。
不过这些道理,苏天成就是完全说出来了,也不一定能够改变皇上的看法,因为内阁首辅孙承宗的看法有些固定了。
孙承宗长年征战沙场,对军事上的这些道理,是非常清楚的,征战本来就是冒险,没有说百分之百的保证,陕西建设好了,边关安稳了,力量足够了,转过头来剿灭流寇,这是很理想的状态,但谁能够保证这样的状况,什么时候到来,流寇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后金会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大肆进攻,搅乱局面。
“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一切听从大人的差遣。”
“不敢不敢,本官可不敢随意差遣苏大人和江宁营啊,这本是皇上的意思,本官就是想问一问,不知道苏大人需要多长的时间准备啊。”
“下官以为,合适的时间,还是在明年开春的时候,剩下来的这段时间,江宁营可以做一些准备事宜,下官也想着,能够令陕西的局面尽快的稳定下来。”
“好,本官回到京城之后,一定如实向皇上禀报的。”
送走了杨嗣昌,苏天成将自己关在屋里,足足一整天的时间。
他搜集到所有有关流寇的情报,开始仔细的分析,桌上摆着四川的地图,上面标注了流寇的主要据点,还有相关的地形分析。
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流寇出现如此大的变化,与大明官军有过多次的交手,战斗经验相对丰富很多了,而且四川的地形,比较陕西,更加的复杂,好多地方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在这样的地方与流寇交锋,依靠的是顽强的战斗力,炮兵营和神机营,不一定能够发挥出来多大的作用。
时间不多了,几个月的时间,一晃便过去了,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苏天成必须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力保全歼流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五十九章 相应的布置]
(感谢禾田天、厚德礼仁、bywfw、815书虫、饥饿的山狮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杨嗣昌离开陕西,已经是十月底了。
陕西的气候开始发生变化,变得寒冷起来,北方的冬季普遍都来得早,冷的时间长,穿越八年时间了,苏天成最大的感受,就是如今的气候很正常,环境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四季分明,这是几百年之后,无法体会到的。
流民的大量涌入,令各级官府不得不考虑冬季防止寒冷的问题,去年的冬天,因为无暇顾及,陕西有冻死人的情况,当时官府无能为力,照顾不到,但今年的情况不同了,继续出现冻饿而死的老百姓,那就是官府的失职了。
快要离开陕西了,苏天成感觉到了紧迫,他需要召开一次总结会了,这次的会议至关重要,很多的事情需要安排下去,有些意识需要明确,在召开这次会议之前,他还需要和朱审烜好好的谈谈。虽说自己的那些理念,暂时不能够在大明朝公开,但在陕西,还是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慢慢推行的,这样对陕西的老百姓有着莫大的好处,对于大明朝的崛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会议定在十一月初五召开。
十一月初二,朱审烜提前来到了咸阳。
会谈的地点,改在了巡抚衙门的内院,这里是苏天成和家眷住宿的地方,跟随他到陕西来的春屏、顾横波,就住在内院。
为了这次的会谈,苏天成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他必须要尽力说服朱审烜。按照他的分析,朱审烜出任陕西巡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要保住陕西稳定的局面,想要陕西真正的发展,朱审烜就必须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够过于的死板。
最为关键的,苏天成知道,陕西是江宁营的大后方,江宁营一切的供给,需要依靠陕西,需要依靠安宁堡与靖边的互市,陕西不能够乱,不能够走回头路。
尽管身为苏天成的舅子,但朱审烜从来没有进入过内院。
这次的交谈。在内院进行,朱审烜的心里也有几分忐忑,估计这次的交谈,牵涉到的事情,可能是比较重大的。
进入内院的时候,苏天成在院子里等候。
第 641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