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672 章
一系列的变化令皇太极沉不住气了,尽管他想着,能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建设大清国,但大明朝发生的一切事情,直接刺激到了他的神经。
自从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的权力更加的巩固了,在范文程等人的帮助下,大清的诸多制度也慢慢完善起来了,基本都是按照大明朝的诸多制度仿制的,但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比起大明朝要好很多的。
特别是在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上面,皇太极做出来了很大的改变。
前些年,有一个很是平常的情况,投降的汉兵,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再次的反叛,再次回到大明朝去,面对这样的问题,皇太极曾经仔细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父皇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认识到了汉官的重要性,也曾经专门制定出来政策,优待汉官,按说这样的政策,算是不错了。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皇太极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满族的权贵,压根没有将汉人放在眼里,动辄就说讽刺挖苦,甚至是直接的欺凌侮辱,而且这些满族的权贵,都是身居高位的,这就致使父皇立下的优待汉人的制度,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投降的汉人逐渐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
皇太极很清楚,汉官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大清要支撑下去,离不开汉官的支持,因为这些汉官有能力,熟悉官场上的诸多规矩和事情,也知道如何将农业生产抓上去,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满族官员,可以用大老粗来形容。
皇太极曾经在父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绝不勉强。投降后又逃走的,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做要求,不加迫害。同时,他开始限制满族权贵的权势,对于那些歧视和欺凌侮辱汉官的行为,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惩罚。多尔衮就在这件事情上面吃过亏。
正是因为皇太极坚决执行了这一政策,汉官慢慢稳定下来了。
当然,大明朝也是帮了不少忙的,要不是大明朝国力孱弱,皇太极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政策,在建立大清国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投降大清的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皇太极还专门进行了科举考试。录用汉人为官,这也是想着提高汉官的地位。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大清留住了一些人才。
但这样的情形,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再次开始出现变化了。
出现变化的原因,是阿济格率领满洲十万,朕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消息啊。”
吩咐太监给范文程搬来了椅子,看着范文程坐下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这段时间,朕一直都在思考,你说那大明朝的皇帝崇祯,始终是高高在上的,与大臣保持距离,以此显示自身的威严,大臣想要说什么,都需要看崇祯的脸sè,揣摩崇祯的心情,一心想到的,就是讨好崇祯,崇祯也摸不透大臣想的什么,双方都是猜来猜去的,怎么可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啊。”
“皇上说的极是,奴才以为,大明朝不可能长久的。”
“朕也是这样想的,崇祯自己都不把江山社稷当做一回事,难道还能够指望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啊,摸不透大臣想些什么,相信一些小人搬弄是非,长此以往,谁还会说实话、说真话啊,朕就不明白了,明朝的那些御史和给事中,也是有趣了,不说国家大事,尽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面做文章,今天弹劾这个大臣,明天弹劾那个将军,闹得朝廷里面,乌烟瘴气,偏偏他们还自以为得意,朕要是遇见这样的情况了,早就将这些人拉出去砍了。”
“皇上,奴才专门研究过,大明朝的给事中和御史。可以风闻奏报,可以不承担责任,这本来是不错的制度,有利于杜绝官吏的**,可以令皇上直接发现官吏中间的问题。但这个制度,也是被明朝自己给破坏了,御史和给事中,成为了明朝党争的工具,用来相互进行攻讦,别看他们忙得不亦说乎。他们越是忙碌,大明朝衰落就越快。”
第 672 章
恋耽美
第 672 章
一系列的变化令皇太极沉不住气了,尽管他想着,能够趁着这个时间,好好建设大清国,但大明朝发生的一切事情,直接刺激到了他的神经。
自从建立大清国之后,皇太极的权力更加的巩固了,在范文程等人的帮助下,大清的诸多制度也慢慢完善起来了,基本都是按照大明朝的诸多制度仿制的,但这些制度的贯彻落实,比起大明朝要好很多的。
特别是在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上面,皇太极做出来了很大的改变。
前些年,有一个很是平常的情况,投降的汉兵,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再次的反叛,再次回到大明朝去,面对这样的问题,皇太极曾经仔细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父皇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认识到了汉官的重要性,也曾经专门制定出来政策,优待汉官,按说这样的政策,算是不错了。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皇太极终于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满汉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满族的权贵,压根没有将汉人放在眼里,动辄就说讽刺挖苦,甚至是直接的欺凌侮辱,而且这些满族的权贵,都是身居高位的,这就致使父皇立下的优待汉人的制度,根本没有落到实处,导致了投降的汉人逐渐的失望,最终选择离开。
皇太极很清楚,汉官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大清要支撑下去,离不开汉官的支持,因为这些汉官有能力,熟悉官场上的诸多规矩和事情,也知道如何将农业生产抓上去,如何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相对来说,很大一部分的满族官员,可以用大老粗来形容。
皇太极曾经在父皇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条政策,汉官降与不降,绝不勉强。投降后又逃走的,或来或去,悉听尊便,不做要求,不加迫害。同时,他开始限制满族权贵的权势,对于那些歧视和欺凌侮辱汉官的行为,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惩罚。多尔衮就在这件事情上面吃过亏。
正是因为皇太极坚决执行了这一政策,汉官慢慢稳定下来了。
当然,大明朝也是帮了不少忙的,要不是大明朝国力孱弱,皇太极也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政策,在建立大清国的时候,达到了高峰,投降大清的孔有德被封为定南王。耿仲明被封为靖南王,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
皇太极还专门进行了科举考试。录用汉人为官,这也是想着提高汉官的地位。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大清留住了一些人才。
但这样的情形,在崇祯九年的时候,再次开始出现变化了。
出现变化的原因,是阿济格率领满洲十万,朕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消息啊。”
吩咐太监给范文程搬来了椅子,看着范文程坐下之后,皇太极开口了。
“文程,这段时间,朕一直都在思考,你说那大明朝的皇帝崇祯,始终是高高在上的,与大臣保持距离,以此显示自身的威严,大臣想要说什么,都需要看崇祯的脸sè,揣摩崇祯的心情,一心想到的,就是讨好崇祯,崇祯也摸不透大臣想的什么,双方都是猜来猜去的,怎么可能处理好国家大事啊。”
“皇上说的极是,奴才以为,大明朝不可能长久的。”
“朕也是这样想的,崇祯自己都不把江山社稷当做一回事,难道还能够指望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啊,摸不透大臣想些什么,相信一些小人搬弄是非,长此以往,谁还会说实话、说真话啊,朕就不明白了,明朝的那些御史和给事中,也是有趣了,不说国家大事,尽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面做文章,今天弹劾这个大臣,明天弹劾那个将军,闹得朝廷里面,乌烟瘴气,偏偏他们还自以为得意,朕要是遇见这样的情况了,早就将这些人拉出去砍了。”
“皇上,奴才专门研究过,大明朝的给事中和御史。可以风闻奏报,可以不承担责任,这本来是不错的制度,有利于杜绝官吏的**,可以令皇上直接发现官吏中间的问题。但这个制度,也是被明朝自己给破坏了,御史和给事中,成为了明朝党争的工具,用来相互进行攻讦,别看他们忙得不亦说乎。他们越是忙碌,大明朝衰落就越快。”
第 67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