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032 章
[正文 第一千零六章 棋逢对手(1)]
从辽东源源不断送来的情报,基本能够证实,明军的进攻方向,将是辽东方向,这从情理上面,也是说的过去的。
范文程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扑在了情报的上面,从七月份开始,他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了,从辽东、大明京城、安宁堡、靖边送来的情报,足够他分析了,从这些情报之中,他概括出来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大同的边军、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士,将要防御蒙古部落的军队,防止两军交战之际,蒙古出现变故,致使大明的边关遭遇到攻击,分散了进攻的精力,第二个情况是江宁营军士将在七月底抵达辽东,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辽东边军协助,整个的战役,苏天成直接指挥,第三个情况,是留守在登州、复州等地的,还有部分江宁营的精锐,威胁盖州、耀州和海州方向。
这样的安排,基本没有出乎范文程的预料,他佩服苏天成的安排,特别是注意到了蒙古草原,避免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出现其他的变故。
从这个安排,范文程也悟出了大明朝廷的目的,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决战,绝非某些人理解的一般的战斗,要不然苏天成不会亲自出面指挥战斗,毕竟苏天成已经是大明的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了,要是小规模的战斗,苏天成没有必要出面。
做出来这样的分析,主要来源于获取的诸多情报,其中辽东来的情报是最多的,都是一些军队调动方面的情报,康泰和唐海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获取情报之后,范文程将归纳的情报。以及自身的分析,一字不漏的禀报给皇太极和豪格,而且参与了分析与讨论,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改变了策略,每次参与讨论的人数是不少。包括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有资格参与讨论的汉人,仅仅就是范文程,这也说明了,范文程真正进入了大清国的高层,得到了满人权贵的信任。
几次的讨论下来,皇太极基本下定了决心,准备加强辽东方向的防御,大清国不可能总是处于防御的位置。明军的主攻方向在辽东,那么大清国的军士,就可以从复州和宣州方向发动进攻,一方面牵制辽东的明军,一方面以优势的兵力,对江宁营形成重大的打击。
这样的方案,都是集中在获取的所有情报方面。
皇太极对范文程获得这么多的情报,表示非常满意。每次商议的时候,都要赞誉范文程。皇太子豪格对范文程,也是另眼相看了。
正是因为这样,范文程显得更加的谨慎,对于诸多的情报,总是再三的分析,避免出现问题。而且还要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换位思考的分析。
七月二十日,崇政殿。
皇太极抱病召集众人,进行决定性的商议了,这次的商议。大清国的部署也要最终拍板了,一旦形成了决定性的意见,就是执行了。
范文程跟随豪格进入了崇政殿。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都在崇政殿等候,这次参加商议的,还有索尼、谭泰等人。
皇太极的神色不错,明军马上就要展开进攻,这个时候,皇太极早就忘记身体的病痛,全力以赴了,他一生的征伐,遭遇了太多的病痛,最好的医疗办法,就是参与征伐。
崇德殿的气氛有些凝重,自大清国成立以来,众人商议防御性的战役,这还是第一次,以前面对明军的时候,大清国的将士不需要考虑防御的问题,所有的讨论都是进攻。
众人到齐之后,皇太极首先开口了。
“今日需要达到的目的,就不多说了,朕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保留了,不管思考的对错,全部都说出来,关系我大清国的命运,也不容诸位犹豫了。”
前面的商讨已经不少了,这一次,皇太极按照商议的情况,提出来诸多的问题,看看众人还有什么异议,若是没有异议,就算是最终决定下来了。
“我大清国自先皇开创以来,所向披靡,从来没有畏惧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于我大清国的勇士来说,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大明是如何的庞大,占据中原,延续几百年,还不是被我大清国的勇士击败了,萨尔浒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朕跟随父皇,开疆扩土,看着我大清国慢慢的壮大,那是何等的惬意,如今我大清国遭遇了暂时的困难,不是什么大事情,希望诸位有着充足的信心,我大清国的勇士,一定能够击败明军。”
“这次的战斗,关乎我大清国的命运,失败会是什么结局,诸位都是清楚的,明军战斗力孱弱,除开江宁营,其余的不堪一击,只要击败了江宁营,我大清国就获得了胜利。”
“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次的战役之中,朕希望诸位,也是一样的心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朕不希望看见内部的争斗,大明曾经是那样的庞大,为什么会慢慢的衰败下去,不就是内部的争斗吗,大明的官僚,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盘剥百姓,相互倾轧,导致国力不断的衰败,我大清国能够迅速崛起,就是诸位的团结一心,俗话说的好啊,同德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传统,必须要坚持下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大清国才能够一统中原。”
说到激动的地方,皇太极站起来了。
“我大清国的满人不多,不过几十万人,可大明有多少的汉人,辽东有多少的汉人,有些满人,总认为高人一等,认为汉人不堪一击,可你们想过没有,凭着几十万的满人,怎么可能完全去统治我大清国,就更不要说统治中原了,朕曾经苦口婆心的劝诫,要求我们满人,必须要团结汉人,团结一切的力量,如此我大清国才可能真正的强盛,才有可能统一中原,朕这些年身体力行,就是做给你们看的。”
“大明的苏天成,为什么能够那样的厉害,为何我大清国的勇士,屡屡的败在苏天成的手里,有些人认为,这是苏天成的运气好,能够把握好机会,朕不是这样看的,这不过是一部分的原因,你们注意过没有,苏天成不仅仅是能够统领军队,在民生方面,也是非常杰出的,他走过的地方,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能够很好的生活,能够过上平静的日子,朕看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有些人不能够理解,认为征伐与百姓的生活没有关系,只要将士骁勇,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至于老百姓的生活,与征伐没有丝毫的牵连,朕只能够说,这样的认识错误至极,若是得不到补给和支持,得不到后勤方面的保证,再强悍的军队,也是难以支持的,只有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军队才能够所向披靡。”
“这些年来,诸位都认识到了苏天成的厉害,见识了江宁营的骁勇,可朕看,诸位还是没有能够认真的学习,有些人对待汉人,依旧没有改变态度,认为汉人是下等人,是奴才,你们都看看,苏天成是怎么做的,苏天成在占领了复州和宣州等地之后,没有残杀满人,没有剥夺满人的财富,平等的对待满人,这样做的结局是什么,那就是苏天成在复州和宣州等地,得到了空前的拥护,包括居住在那里的满人,都是支持苏天成的。”
“朕分析过苏天成所有的战斗,他从来不屠杀无辜,不劫掠百姓,总是最大限度的安抚百姓,他带领江宁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到了百姓最大的拥护,每每想到这些,朕只剩下了恐惧,和这样的对手较量,我大清国没有侥幸,必须要拼尽全力。”
“文程搜集到的情报之中,有一件事情,朕特别的注意,江宁营的军官之中,有三个人,特别的骁勇,分别是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诸位知道这三人是什么人吗,朕都不敢相信啊,这三人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是什么人,诸位是知道的,流寇的首领,被苏天成生擒,被大明朝廷斩杀,这三人就是苏天成的仇人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苏天成是怎么做的,招徕了三人,丝毫没有防备,令这三人心甘情愿的卖命,冲锋陷阵,成为了江宁营的高级军官,放在其他的地方,谁会相信,有此等的事情发生,包括诸位的想法,恐怕都是斩草除根吧,绝不会为自己留下麻烦的。”
“好了,朕说这些,目的就是要求诸位,必须要认真的分析苏天成,要清楚苏天成这个人,朕相信,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一定是受到了攻击的,可苏天成心怀全局,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人家说无畏者无敌,朕看,苏天成这样胸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敌。”
“朕的话语,可能伤到了诸位的自尊心了,岂能张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可朕就是要这样说,让诸位低调,小心谨慎,绝不要张狂,时刻想到对手的厉害。”(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七章 棋逢对手(2)]
皇太极主要关心的,还是战役部署的事宜,前面说那么多,不过是提醒众人,因为这些人,就是要带领大军作战的主要将领了,必须让众人清醒,不能够有丝毫侥幸的想法,但说来说去,最为主要的,还是战役部署的针对性。
多年的征伐,皇太极相信一条,任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就算是对手有千军万马,也视如不见,对付的就是你多路中的一路军队,一旦歼灭了一路军队,获得胜利,对手就要遭遇到重大的影响,迫不得已改变作战部署,这个时候,机会就来了。
所以说,不管苏天成如何的安排,皇太极关心的还是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对阵事宜,至于说蒙古草原,暂时不要去关心,目前需要草原的平静,一旦大清国与大明的战斗,处于胶着状态之后,才会动用蒙八旗,给予明军重大的打击。
皇太极需要确定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一次明军的进攻,是不是大规模的进攻,或者说是不是大清国与大明的决战,这个问题,是一切战役部署的前提,确定明军是决战的部署,那么大清国就需要全国上下总体的动员了,大清国的国运,也就在此一举了,战役获得了胜利,或者说与明军打成了平手,对于大清国来说,都是胜利了。
第二个问题,明军主攻的方向,是不是辽东,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或者出现了上次草原征伐的局面,对于大清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可能影响到所有的战斗,也会令大清国的部署,出现重大的疏漏。
第三个问题,大清**队的部署问题,只有在弄清楚了前面的两个问题之后。大清**队的部署,才具有最大的针对性,当然了,也不能够完全依靠情报的分析,不管情报是如何的,辽东、沈阳以及海州三个方向的防御部署,都是必须要到位的。
弄清楚了这三个方面,皇太极才有可能考虑到反攻的问题,反攻肯定是要避开明军的精锐部队。从薄弱的地方展开进攻。
皇太极对苏天成是真正的佩服,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苏天成的安排是非常到位的,辽东、复州和大同三个方向,全部都安排妥当了,进攻的同时,没有忘记防御,避免后方出现问题。这样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是会令对手头疼的。
可战斗逼近了。不管苏天成做出来如何全面的部署和安排,皇太极都要从中找出来缺陷,找出来弱点,在明军进攻的同时,展开大规模的反攻。
讨论的过程是非常激烈的,所有人都发表了自身的看法。这也是大清国具有的优势,在牵涉到重大事情的时候,众人想到的是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暂时没有谁会为着自身的利益考虑,譬如说在派遣军队迎战的时候。不会有谁认为,自己的军队承担了最为繁重的任务,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牺牲等等,所有人都想着能够承担最为艰巨的任务。
这是大清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皇太极值得骄傲的地方,明军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斗志,相互推诿,保存实力,才导致节节败退,丢失了大量的地盘。
当然,面前苏天成,情况完全改变了,这是强强对话,不要想着江宁营和边军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苏天成能够完全克服这些问题。
确定这次是不是明军总攻的问题上面,意见基本比较一致,但代善也提出来了异议,代善主要是认为,大清国与大明朝廷的谈判,一直都是比较顺利的,大明朝廷也相信了大清国臣服的意向,只不过后来确立了皇太子,大明的崇祯皇帝,感觉到被戏耍了,一怒之下要求对大清国展开进攻,这会不会是苏天成为了能够平息崇祯皇帝的怒气,而展开的进攻,其实就是摆摆样子,因为苏天成征伐是非常谨慎的,在没有明确把握的时候,是不会展开大规模征伐的,更不会想到与大清国决战。
代善提出来的异议,引发了诸多的讨论,根据获取的情报来看,明军展开总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几乎是不用怀疑的,从动用的军队规模来看,江宁营、榆林营、辽东边军、大同边军全部都参与到战役之中了,几十万的大军,小规模的进攻几乎没有可能性,而且大军的耗费是巨大的,从辽东、大同和复州三个方向展开进攻,声势浩大,除非是大明朝廷的银子多的没有地方花费了,再说了,苏天成动用了这么多的军队,耗费巨额的银两,仅仅是摆架子,自身也是无法交代的。
有关明军是展开总攻的共识,很快就形成了,皇太极也最终拍板了,认定这就是明军展开的总攻,大清国必须要全国动员,以前的战术布置不动摇。。
有关明军的主攻方向的事宜,引发了颇多的争论。
第 1032 章
恋耽美
第 1032 章
[正文 第一千零六章 棋逢对手(1)]
从辽东源源不断送来的情报,基本能够证实,明军的进攻方向,将是辽东方向,这从情理上面,也是说的过去的。
范文程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扑在了情报的上面,从七月份开始,他没有关心其他的事情了,从辽东、大明京城、安宁堡、靖边送来的情报,足够他分析了,从这些情报之中,他概括出来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大同的边军、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士,将要防御蒙古部落的军队,防止两军交战之际,蒙古出现变故,致使大明的边关遭遇到攻击,分散了进攻的精力,第二个情况是江宁营军士将在七月底抵达辽东,承担主要的进攻任务,辽东边军协助,整个的战役,苏天成直接指挥,第三个情况,是留守在登州、复州等地的,还有部分江宁营的精锐,威胁盖州、耀州和海州方向。
这样的安排,基本没有出乎范文程的预料,他佩服苏天成的安排,特别是注意到了蒙古草原,避免在征伐的过程之中,出现其他的变故。
从这个安排,范文程也悟出了大明朝廷的目的,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决战,绝非某些人理解的一般的战斗,要不然苏天成不会亲自出面指挥战斗,毕竟苏天成已经是大明的内阁大臣,等同于丞相了,要是小规模的战斗,苏天成没有必要出面。
做出来这样的分析,主要来源于获取的诸多情报,其中辽东来的情报是最多的,都是一些军队调动方面的情报,康泰和唐海泰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获取情报之后,范文程将归纳的情报。以及自身的分析,一字不漏的禀报给皇太极和豪格,而且参与了分析与讨论,到了这个时候,皇太极改变了策略,每次参与讨论的人数是不少。包括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有资格参与讨论的汉人,仅仅就是范文程,这也说明了,范文程真正进入了大清国的高层,得到了满人权贵的信任。
几次的讨论下来,皇太极基本下定了决心,准备加强辽东方向的防御,大清国不可能总是处于防御的位置。明军的主攻方向在辽东,那么大清国的军士,就可以从复州和宣州方向发动进攻,一方面牵制辽东的明军,一方面以优势的兵力,对江宁营形成重大的打击。
这样的方案,都是集中在获取的所有情报方面。
皇太极对范文程获得这么多的情报,表示非常满意。每次商议的时候,都要赞誉范文程。皇太子豪格对范文程,也是另眼相看了。
正是因为这样,范文程显得更加的谨慎,对于诸多的情报,总是再三的分析,避免出现问题。而且还要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换位思考的分析。
七月二十日,崇政殿。
皇太极抱病召集众人,进行决定性的商议了,这次的商议。大清国的部署也要最终拍板了,一旦形成了决定性的意见,就是执行了。
范文程跟随豪格进入了崇政殿。
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都在崇政殿等候,这次参加商议的,还有索尼、谭泰等人。
皇太极的神色不错,明军马上就要展开进攻,这个时候,皇太极早就忘记身体的病痛,全力以赴了,他一生的征伐,遭遇了太多的病痛,最好的医疗办法,就是参与征伐。
崇德殿的气氛有些凝重,自大清国成立以来,众人商议防御性的战役,这还是第一次,以前面对明军的时候,大清国的将士不需要考虑防御的问题,所有的讨论都是进攻。
众人到齐之后,皇太极首先开口了。
“今日需要达到的目的,就不多说了,朕希望诸位能够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保留了,不管思考的对错,全部都说出来,关系我大清国的命运,也不容诸位犹豫了。”
前面的商讨已经不少了,这一次,皇太极按照商议的情况,提出来诸多的问题,看看众人还有什么异议,若是没有异议,就算是最终决定下来了。
“我大清国自先皇开创以来,所向披靡,从来没有畏惧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于我大清国的勇士来说,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大明是如何的庞大,占据中原,延续几百年,还不是被我大清国的勇士击败了,萨尔浒之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朕跟随父皇,开疆扩土,看着我大清国慢慢的壮大,那是何等的惬意,如今我大清国遭遇了暂时的困难,不是什么大事情,希望诸位有着充足的信心,我大清国的勇士,一定能够击败明军。”
“这次的战斗,关乎我大清国的命运,失败会是什么结局,诸位都是清楚的,明军战斗力孱弱,除开江宁营,其余的不堪一击,只要击败了江宁营,我大清国就获得了胜利。”
“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次的战役之中,朕希望诸位,也是一样的心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朕不希望看见内部的争斗,大明曾经是那样的庞大,为什么会慢慢的衰败下去,不就是内部的争斗吗,大明的官僚,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盘剥百姓,相互倾轧,导致国力不断的衰败,我大清国能够迅速崛起,就是诸位的团结一心,俗话说的好啊,同德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传统,必须要坚持下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大清国才能够一统中原。”
说到激动的地方,皇太极站起来了。
“我大清国的满人不多,不过几十万人,可大明有多少的汉人,辽东有多少的汉人,有些满人,总认为高人一等,认为汉人不堪一击,可你们想过没有,凭着几十万的满人,怎么可能完全去统治我大清国,就更不要说统治中原了,朕曾经苦口婆心的劝诫,要求我们满人,必须要团结汉人,团结一切的力量,如此我大清国才可能真正的强盛,才有可能统一中原,朕这些年身体力行,就是做给你们看的。”
“大明的苏天成,为什么能够那样的厉害,为何我大清国的勇士,屡屡的败在苏天成的手里,有些人认为,这是苏天成的运气好,能够把握好机会,朕不是这样看的,这不过是一部分的原因,你们注意过没有,苏天成不仅仅是能够统领军队,在民生方面,也是非常杰出的,他走过的地方,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能够很好的生活,能够过上平静的日子,朕看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有些人不能够理解,认为征伐与百姓的生活没有关系,只要将士骁勇,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至于老百姓的生活,与征伐没有丝毫的牵连,朕只能够说,这样的认识错误至极,若是得不到补给和支持,得不到后勤方面的保证,再强悍的军队,也是难以支持的,只有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军队才能够所向披靡。”
“这些年来,诸位都认识到了苏天成的厉害,见识了江宁营的骁勇,可朕看,诸位还是没有能够认真的学习,有些人对待汉人,依旧没有改变态度,认为汉人是下等人,是奴才,你们都看看,苏天成是怎么做的,苏天成在占领了复州和宣州等地之后,没有残杀满人,没有剥夺满人的财富,平等的对待满人,这样做的结局是什么,那就是苏天成在复州和宣州等地,得到了空前的拥护,包括居住在那里的满人,都是支持苏天成的。”
“朕分析过苏天成所有的战斗,他从来不屠杀无辜,不劫掠百姓,总是最大限度的安抚百姓,他带领江宁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得到了百姓最大的拥护,每每想到这些,朕只剩下了恐惧,和这样的对手较量,我大清国没有侥幸,必须要拼尽全力。”
“文程搜集到的情报之中,有一件事情,朕特别的注意,江宁营的军官之中,有三个人,特别的骁勇,分别是刘文秀、艾能奇和李定国,诸位知道这三人是什么人吗,朕都不敢相信啊,这三人是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是什么人,诸位是知道的,流寇的首领,被苏天成生擒,被大明朝廷斩杀,这三人就是苏天成的仇人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苏天成是怎么做的,招徕了三人,丝毫没有防备,令这三人心甘情愿的卖命,冲锋陷阵,成为了江宁营的高级军官,放在其他的地方,谁会相信,有此等的事情发生,包括诸位的想法,恐怕都是斩草除根吧,绝不会为自己留下麻烦的。”
“好了,朕说这些,目的就是要求诸位,必须要认真的分析苏天成,要清楚苏天成这个人,朕相信,苏天成在大明朝廷,一定是受到了攻击的,可苏天成心怀全局,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问题,人家说无畏者无敌,朕看,苏天成这样胸怀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无敌。”
“朕的话语,可能伤到了诸位的自尊心了,岂能张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可朕就是要这样说,让诸位低调,小心谨慎,绝不要张狂,时刻想到对手的厉害。”(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七章 棋逢对手(2)]
皇太极主要关心的,还是战役部署的事宜,前面说那么多,不过是提醒众人,因为这些人,就是要带领大军作战的主要将领了,必须让众人清醒,不能够有丝毫侥幸的想法,但说来说去,最为主要的,还是战役部署的针对性。
多年的征伐,皇太极相信一条,任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就算是对手有千军万马,也视如不见,对付的就是你多路中的一路军队,一旦歼灭了一路军队,获得胜利,对手就要遭遇到重大的影响,迫不得已改变作战部署,这个时候,机会就来了。
所以说,不管苏天成如何的安排,皇太极关心的还是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对阵事宜,至于说蒙古草原,暂时不要去关心,目前需要草原的平静,一旦大清国与大明的战斗,处于胶着状态之后,才会动用蒙八旗,给予明军重大的打击。
皇太极需要确定的,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一次明军的进攻,是不是大规模的进攻,或者说是不是大清国与大明的决战,这个问题,是一切战役部署的前提,确定明军是决战的部署,那么大清国就需要全国上下总体的动员了,大清国的国运,也就在此一举了,战役获得了胜利,或者说与明军打成了平手,对于大清国来说,都是胜利了。
第二个问题,明军主攻的方向,是不是辽东,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或者出现了上次草原征伐的局面,对于大清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可能影响到所有的战斗,也会令大清国的部署,出现重大的疏漏。
第三个问题,大清**队的部署问题,只有在弄清楚了前面的两个问题之后。大清**队的部署,才具有最大的针对性,当然了,也不能够完全依靠情报的分析,不管情报是如何的,辽东、沈阳以及海州三个方向的防御部署,都是必须要到位的。
弄清楚了这三个方面,皇太极才有可能考虑到反攻的问题,反攻肯定是要避开明军的精锐部队。从薄弱的地方展开进攻。
皇太极对苏天成是真正的佩服,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苏天成的安排是非常到位的,辽东、复州和大同三个方向,全部都安排妥当了,进攻的同时,没有忘记防御,避免后方出现问题。这样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是会令对手头疼的。
可战斗逼近了。不管苏天成做出来如何全面的部署和安排,皇太极都要从中找出来缺陷,找出来弱点,在明军进攻的同时,展开大规模的反攻。
讨论的过程是非常激烈的,所有人都发表了自身的看法。这也是大清国具有的优势,在牵涉到重大事情的时候,众人想到的是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暂时没有谁会为着自身的利益考虑,譬如说在派遣军队迎战的时候。不会有谁认为,自己的军队承担了最为繁重的任务,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牺牲等等,所有人都想着能够承担最为艰巨的任务。
这是大清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皇太极值得骄傲的地方,明军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斗志,相互推诿,保存实力,才导致节节败退,丢失了大量的地盘。
当然,面前苏天成,情况完全改变了,这是强强对话,不要想着江宁营和边军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苏天成能够完全克服这些问题。
确定这次是不是明军总攻的问题上面,意见基本比较一致,但代善也提出来了异议,代善主要是认为,大清国与大明朝廷的谈判,一直都是比较顺利的,大明朝廷也相信了大清国臣服的意向,只不过后来确立了皇太子,大明的崇祯皇帝,感觉到被戏耍了,一怒之下要求对大清国展开进攻,这会不会是苏天成为了能够平息崇祯皇帝的怒气,而展开的进攻,其实就是摆摆样子,因为苏天成征伐是非常谨慎的,在没有明确把握的时候,是不会展开大规模征伐的,更不会想到与大清国决战。
代善提出来的异议,引发了诸多的讨论,根据获取的情报来看,明军展开总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几乎是不用怀疑的,从动用的军队规模来看,江宁营、榆林营、辽东边军、大同边军全部都参与到战役之中了,几十万的大军,小规模的进攻几乎没有可能性,而且大军的耗费是巨大的,从辽东、大同和复州三个方向展开进攻,声势浩大,除非是大明朝廷的银子多的没有地方花费了,再说了,苏天成动用了这么多的军队,耗费巨额的银两,仅仅是摆架子,自身也是无法交代的。
有关明军是展开总攻的共识,很快就形成了,皇太极也最终拍板了,认定这就是明军展开的总攻,大清国必须要全国动员,以前的战术布置不动摇。。
有关明军的主攻方向的事宜,引发了颇多的争论。
第 103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