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097 章
确定接受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之后,杨嗣昌很清楚,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了,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要想着继续发挥作用了,自觉一些,早点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自觉的话,就等着皇上找到原因来让他退下去了。
杨嗣昌内心是冰凉的,他忠于皇上和朝廷,并非想着让苏天成坐大,朝廷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其实也是有太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剿灭后金鞑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有利于树立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江宁营剿灭后金鞑子,实力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等到后金鞑子真正被剿灭了,江宁营损失一定惨重,那个时候,来清算苏天成,比现在容易很多的,最后一个方面,皇上和朝廷与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其实苏天成还没有真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金鞑子存在的威胁,已经有很多年了。
杨嗣昌最大的感受,还是苏天成的远见卓识,居然能够提前预料到后金鞑子的动作,能够准确把握皇太极的心思,而且能够以大局为重,反对朝廷与后金鞑子议和,主张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内心里面。杨嗣昌比较了皇上与苏天成认识上面的差距,他有着很不好的感觉,尽管说皇上迫不及待的想着后金鞑子臣服,想着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皇上的能力与睿智,的确比不上苏天成。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改朝换代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万一到了那一天,就看天下的读书人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了。
费劲千辛万苦来到大明京城的贾吉涵,终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沈阳去了。
回到沈阳的贾吉涵,得到了最大的奖励,被任命为吏部的汉人侍郎。这等于是一步登天了,而且贾吉涵也成为了济尔哈朗领导下的和谈成员之一,可以预见,未来的贾吉涵,完全能够替代范文程的位置,还将会比范文程做的更好。
贾吉涵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太极高兴之余,身体也康复一些了。
最令皇太极高兴的事情。并非是和谈的本身,而是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按照道理说,大清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大明朝廷若是倾尽全力,继续进攻,皇太极根本不敢保证抵抗有作用。如此有利的机会,被大明朝廷放弃了,这只能够说明,大明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也就是皇太极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明朝廷和那个崇祯皇帝,非常忌讳苏天成了,恐怕想着清算苏天成了。
其实前面有很多的消息,已经令皇太极有了这样的想法,否则皇太极不会要求贾吉涵冒着巨大的风险,专门到大明京城去,提出来和谈的要求。
尽管说和谈会令大清国失去一些东西,也有可能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波动,但皇太极有信心摆平内部,有信心让大清国继续稳步发展,而且在他看来,苏天成与大明朝廷、大明皇帝之间的斗争,会异常激烈,会最大限度损害大明的国力,那个时候,就是大清国最好的机会了,皇太极希望大明皇帝在这次争斗之中取胜,希望苏天成能够被斩杀,那样大清国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大清国谈判团迅速组成了,济尔哈朗成为了负责人,有着充足的决定权。
十一月初,济尔哈朗等人从沈阳出发,赶赴大明京城,福临与庄妃都跟随前往大明京城,如此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出来和谈与臣服的诚意。
朝廷负责谈判事宜的,是内阁次辅周延儒。
周延儒的威信空前高涨,到府邸来拜访的官吏络绎不绝,相对来说,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府邸就冷清多了,朝廷里面的官吏,眼睛狠毒,能够看出来很多的蹊跷,其实这些官吏的态度,也表明了内阁大臣的兴衰。
协助周延儒的是陈新甲和钱谦益。
三个内阁大臣直接负责后金鞑子臣服的事宜,可见朝廷的重视,这也表明了,皇上是一定要后金鞑子真正臣服的。
后金鞑子派出了使者到京城来和谈,表示臣服,这件事情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老百姓都是很淳朴的,认为朝廷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皇上展现出来仁慈的态度,接纳了后金鞑子的投降,后金鞑子到京城来,根本就不是什么谈判,而是来投降的,从这一刻开始,后金鞑子再也不敢猖獗了。
不过有一点老百姓还是不大明白,既然后金鞑子投降了,为什么辽东还要那么多的军士把守,为什么大军不直接到沈阳去,难道说后金鞑子的队伍还是继续存在,当然了,持这种观念的人,不能够说是真正的老百姓了,大都是一些读书人,或者说明白事理的人。
辽东的情形完全不同。
卢象升得知了朝廷做出来的决定之后,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天的时间,谁也不见,祖大寿和祖大乐得知了这个消息,仰天长叹,性格急躁的祖大乐,发脾气说要到京城去见皇上,阐述不能够和后金鞑子和谈的理由。
守卫辽东的将士,是最清楚后金鞑子的厉害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是这几年的局势好一些,能够开始对后金鞑子发起主动的进攻了,可是朝廷居然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之下,决定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了,相信后金鞑子能够臣服了,这等哄小孩的事情,难道皇上和朝廷不能够明白吗。
尽管说后金鞑子派出了使团,但针对后金鞑子的征伐没有结束,皇上没有下旨,关键是督师府还没有命令,按照苏天成的要求,征伐后金鞑子期间,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一律都不遵从的,一切都以督师府的命令为准。
卢象升的思考,与祖大寿等人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要准备全面的进攻,卢象升在征得苏天成的同意之后,将祖大寿从大同调回来了,这也是准备要越过辽河,迎接更加残酷的厮杀的,如今朝廷忽然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要求,这里面预试出来的问题,他当然清楚。
皇上的明旨与苏天成的奏折,卢象升都看见了,他没有扩张,要求巡抚衙门压住了,这样的圣旨,暂时不要在辽东扩张,对于征伐后金鞑子是不利的。其实没有皇上的明旨和苏天成的奏折,朝廷里面的争斗,卢象升也是清楚的。
接下来,卢象升将面临重大的抉择,究竟该做什么样的选择,这本不是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直接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就可以了,可卢象升不是这么看的,作为辽东巡抚,作为与流寇、后金鞑子多次交手的将领,他的认识是深邃的。
在苏天成之前,朝廷多次剿灭流寇,可是流寇却越来越嚣张,力量越来越强大,更不用说后金鞑子了,后金鞑子入关的时候,没有哪支军队敢于正面抵抗,眼看着后金鞑子肆掠,这一切的情况,都是苏天成扭转过来了。
卢象升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辽东的两次大战,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在皇上的授意之下,带领十万大军征伐,结果招致惨败,差点丢掉了关宁锦防线,再来看苏天成领导的辽东打战,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还大量剿灭了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前后对比太明显了。
作为高级将领,身处高位,卢象升有着自身的分析,陈新甲出任辽东巡抚,领导第一次的主动征伐,就表明了朝廷对苏天成的忌讳,表明了皇上对苏天成的打压,事实证明,这种打压是荒谬的,是自相残杀。
每个人的忍耐限度都是有限的,苏天成也不例外,面对朝廷的猜忌、皇上的贬斥,有着非同一般能力的苏天成,不可能坐以待毙,泥人也有火性的。
仅仅一天的思考之后,卢象升做出来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管朝廷是不是与后金鞑子展开和谈了,辽东的防御还是要加紧,依旧要做好渡过辽河的准备,依旧要等候督师府的命令。其实卢象升清楚,恐怕皇上的圣旨马上就要到辽东了,要求他表明态度了。
卢象升很是痛苦,他不愿意看见这种情况的出现,苏天成离开辽东的时候,留下来了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帮助训练榆林营和辽东边军,训练正在进行之中,若是苏天成与朝廷决裂了,自己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这种训练,很有可能终止了,辽东边军也不可能得到大量的火器来装备大军了,来剿杀后金鞑子了。
内讧最终吃亏的自身,可惜卢象升没有能力扭转这种局面。(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张溥归心]
得知了朱由检和朝廷的决定,苏天成更加的安心和放心了,人总是有良心的,尽管说政治人物讲良心,就是对自身的犯罪,但苏天成内心还是有些愧疚的,穿越之后,他也是依靠着科举考试,一步步起来的,到如今手握重权,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可以说朱由检对他还是不错的,至于说人家的担忧,以及功高震主的思虑,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这是皇权的痼疾,谁也无法改变,但朱由检这次做出来的决定,让苏天成觉得自己做对了。
若是朱由检真的有宏才大略,或者说内心想到的是顾全大局,那就不会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后金鞑子的威胁,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一旦给予了后金鞑子时间,他们恢复起来是很快的,朱由检宁愿让后金鞑子恢复,也要不管不顾,一心想着对付苏天成,就从这个方面来说,历史上大明王朝的衰败,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苏天成没有义务挽救这种必然衰败的王朝,若真是愚忠到底了,那他才是真正的犯罪,最终大明王朝垮下去了,后金鞑子掌握了政权,闭关锁国的政策推行了,几百年之后的很多历史,就要继续重演。
虽然说安排部署了最近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可苏天成的内心还是挂着辽东和大同的,尽管说朝廷决定和后金鞑子和谈了,可能答应后金鞑子的臣服了,也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辽东和大同都是平静和安稳的,但这种安稳,究竟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谁也不知道。苏天成甚至估计,最多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再次复原的后金鞑子,又会兴兵大举进攻辽东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恐怕难以抗拒了。因为朝廷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解决内讧了。
所以苏天成要加快时间,用最快的速度稳固自身的统治,强化自身的实力,他没有想着在逼迫朱由检下台之后征伐后金鞑子,在他的设想之中,还是要求朱由检承认自身的地位,就好比是暂时形成割据的形式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举进攻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后金政权,接下来转头对付朝廷的诸多事宜。
这样做的难度非常大,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江宁营不管如何的骁勇,也难以同时对付来自于朝廷的进攻,还要去剿灭后金鞑子,可苏天成就是要这样做。他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山东巡抚张溥专程来到了登州。
督师府发出了邀请函,张溥是必须要来的。其实苏天成就是不通知,张溥恐怕也要赶赴登州了,有些事情,他必须和苏天成商议了。
朝廷里面传来了消息,皇上准备大肆调整官吏了,调整的范围涉及到了山东、陕西、山西、河南、辽东、大同等地。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调整官吏,谁都是明白的。
张溥很清楚,自己肯定是在调整之列的,而且不会有什么好的位置,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京城之后。安排一个赋闲的位置,弄得不好,被朝廷里面那些御史和给事中弹劾了,甚至不安排什么职位,若是朝廷内部的斗争激烈化了,皇上刨根问底,追究责任,自己甚至有可能被关进大牢里面去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溥与苏天成之间的特殊关系了。
担任山东巡抚,看似封疆大吏,其实不然,山东的登州、莱州和青州,被督师府直接控制,巡抚衙门根本不能够过问这些地方的事情,不仅仅如此,因为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官吏,拿到的俸禄高,引发了诸多官吏的羡慕,不少人都想着到这些地方做官。
张溥能够出任山东巡抚,这是苏天成举荐的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客气的说,张溥担任山东巡抚以来,山东境内的诸多事情,都是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来办理的。
接到了皇上的明昭和苏天成的奏折之后,张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了决定,他深知苏天成的能力,更清楚自己不可能得到皇上的信任,朝廷里面的尔虞我诈,朋党之争,从来都没有平息过,更加严重的情况是,钱谦益进入了内阁,当年钱谦益是东林书院的领袖,他张溥是复社的领袖,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般的,可后来的发展,张溥偏向了苏天成,钱谦益和苏天成之间,因为认知的不同,导致关系恶化,钱谦益一直认为他张溥是学术界的叛徒。
试想一下,这等的情况下,回到京城的张溥,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可作为读书人,公开的反对朝廷、背叛皇上,张溥实在下不来决心,故而迟迟没有动作,想看着事态究竟如何的发展,只要听说了朝廷里面的消息,才决定赶赴登州。
第 1097 章
恋耽美
第 1097 章
确定接受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之后,杨嗣昌很清楚,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了,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要想着继续发挥作用了,自觉一些,早点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自觉的话,就等着皇上找到原因来让他退下去了。
杨嗣昌内心是冰凉的,他忠于皇上和朝廷,并非想着让苏天成坐大,朝廷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其实也是有太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剿灭后金鞑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有利于树立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江宁营剿灭后金鞑子,实力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等到后金鞑子真正被剿灭了,江宁营损失一定惨重,那个时候,来清算苏天成,比现在容易很多的,最后一个方面,皇上和朝廷与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其实苏天成还没有真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金鞑子存在的威胁,已经有很多年了。
杨嗣昌最大的感受,还是苏天成的远见卓识,居然能够提前预料到后金鞑子的动作,能够准确把握皇太极的心思,而且能够以大局为重,反对朝廷与后金鞑子议和,主张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内心里面。杨嗣昌比较了皇上与苏天成认识上面的差距,他有着很不好的感觉,尽管说皇上迫不及待的想着后金鞑子臣服,想着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皇上的能力与睿智,的确比不上苏天成。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改朝换代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万一到了那一天,就看天下的读书人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了。
费劲千辛万苦来到大明京城的贾吉涵,终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沈阳去了。
回到沈阳的贾吉涵,得到了最大的奖励,被任命为吏部的汉人侍郎。这等于是一步登天了,而且贾吉涵也成为了济尔哈朗领导下的和谈成员之一,可以预见,未来的贾吉涵,完全能够替代范文程的位置,还将会比范文程做的更好。
贾吉涵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太极高兴之余,身体也康复一些了。
最令皇太极高兴的事情。并非是和谈的本身,而是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按照道理说,大清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大明朝廷若是倾尽全力,继续进攻,皇太极根本不敢保证抵抗有作用。如此有利的机会,被大明朝廷放弃了,这只能够说明,大明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也就是皇太极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明朝廷和那个崇祯皇帝,非常忌讳苏天成了,恐怕想着清算苏天成了。
其实前面有很多的消息,已经令皇太极有了这样的想法,否则皇太极不会要求贾吉涵冒着巨大的风险,专门到大明京城去,提出来和谈的要求。
尽管说和谈会令大清国失去一些东西,也有可能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波动,但皇太极有信心摆平内部,有信心让大清国继续稳步发展,而且在他看来,苏天成与大明朝廷、大明皇帝之间的斗争,会异常激烈,会最大限度损害大明的国力,那个时候,就是大清国最好的机会了,皇太极希望大明皇帝在这次争斗之中取胜,希望苏天成能够被斩杀,那样大清国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大清国谈判团迅速组成了,济尔哈朗成为了负责人,有着充足的决定权。
十一月初,济尔哈朗等人从沈阳出发,赶赴大明京城,福临与庄妃都跟随前往大明京城,如此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出来和谈与臣服的诚意。
朝廷负责谈判事宜的,是内阁次辅周延儒。
周延儒的威信空前高涨,到府邸来拜访的官吏络绎不绝,相对来说,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府邸就冷清多了,朝廷里面的官吏,眼睛狠毒,能够看出来很多的蹊跷,其实这些官吏的态度,也表明了内阁大臣的兴衰。
协助周延儒的是陈新甲和钱谦益。
三个内阁大臣直接负责后金鞑子臣服的事宜,可见朝廷的重视,这也表明了,皇上是一定要后金鞑子真正臣服的。
后金鞑子派出了使者到京城来和谈,表示臣服,这件事情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老百姓都是很淳朴的,认为朝廷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皇上展现出来仁慈的态度,接纳了后金鞑子的投降,后金鞑子到京城来,根本就不是什么谈判,而是来投降的,从这一刻开始,后金鞑子再也不敢猖獗了。
不过有一点老百姓还是不大明白,既然后金鞑子投降了,为什么辽东还要那么多的军士把守,为什么大军不直接到沈阳去,难道说后金鞑子的队伍还是继续存在,当然了,持这种观念的人,不能够说是真正的老百姓了,大都是一些读书人,或者说明白事理的人。
辽东的情形完全不同。
卢象升得知了朝廷做出来的决定之后,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一天的时间,谁也不见,祖大寿和祖大乐得知了这个消息,仰天长叹,性格急躁的祖大乐,发脾气说要到京城去见皇上,阐述不能够和后金鞑子和谈的理由。
守卫辽东的将士,是最清楚后金鞑子的厉害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也就是这几年的局势好一些,能够开始对后金鞑子发起主动的进攻了,可是朝廷居然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之下,决定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了,相信后金鞑子能够臣服了,这等哄小孩的事情,难道皇上和朝廷不能够明白吗。
尽管说后金鞑子派出了使团,但针对后金鞑子的征伐没有结束,皇上没有下旨,关键是督师府还没有命令,按照苏天成的要求,征伐后金鞑子期间,不管是皇上的圣旨,还是朝廷的敕书,一律都不遵从的,一切都以督师府的命令为准。
卢象升的思考,与祖大寿等人是有所不同的,因为要准备全面的进攻,卢象升在征得苏天成的同意之后,将祖大寿从大同调回来了,这也是准备要越过辽河,迎接更加残酷的厮杀的,如今朝廷忽然接受后金鞑子的和谈要求,这里面预试出来的问题,他当然清楚。
皇上的明旨与苏天成的奏折,卢象升都看见了,他没有扩张,要求巡抚衙门压住了,这样的圣旨,暂时不要在辽东扩张,对于征伐后金鞑子是不利的。其实没有皇上的明旨和苏天成的奏折,朝廷里面的争斗,卢象升也是清楚的。
接下来,卢象升将面临重大的抉择,究竟该做什么样的选择,这本不是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直接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就可以了,可卢象升不是这么看的,作为辽东巡抚,作为与流寇、后金鞑子多次交手的将领,他的认识是深邃的。
在苏天成之前,朝廷多次剿灭流寇,可是流寇却越来越嚣张,力量越来越强大,更不用说后金鞑子了,后金鞑子入关的时候,没有哪支军队敢于正面抵抗,眼看着后金鞑子肆掠,这一切的情况,都是苏天成扭转过来了。
卢象升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辽东的两次大战,陈新甲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在皇上的授意之下,带领十万大军征伐,结果招致惨败,差点丢掉了关宁锦防线,再来看苏天成领导的辽东打战,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不仅仅是收复了广宁和西平堡,还大量剿灭了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前后对比太明显了。
作为高级将领,身处高位,卢象升有着自身的分析,陈新甲出任辽东巡抚,领导第一次的主动征伐,就表明了朝廷对苏天成的忌讳,表明了皇上对苏天成的打压,事实证明,这种打压是荒谬的,是自相残杀。
每个人的忍耐限度都是有限的,苏天成也不例外,面对朝廷的猜忌、皇上的贬斥,有着非同一般能力的苏天成,不可能坐以待毙,泥人也有火性的。
仅仅一天的思考之后,卢象升做出来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管朝廷是不是与后金鞑子展开和谈了,辽东的防御还是要加紧,依旧要做好渡过辽河的准备,依旧要等候督师府的命令。其实卢象升清楚,恐怕皇上的圣旨马上就要到辽东了,要求他表明态度了。
卢象升很是痛苦,他不愿意看见这种情况的出现,苏天成离开辽东的时候,留下来了一部分江宁营的将士,帮助训练榆林营和辽东边军,训练正在进行之中,若是苏天成与朝廷决裂了,自己选择忠于皇上和朝廷,这种训练,很有可能终止了,辽东边军也不可能得到大量的火器来装备大军了,来剿杀后金鞑子了。
内讧最终吃亏的自身,可惜卢象升没有能力扭转这种局面。(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张溥归心]
得知了朱由检和朝廷的决定,苏天成更加的安心和放心了,人总是有良心的,尽管说政治人物讲良心,就是对自身的犯罪,但苏天成内心还是有些愧疚的,穿越之后,他也是依靠着科举考试,一步步起来的,到如今手握重权,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可以说朱由检对他还是不错的,至于说人家的担忧,以及功高震主的思虑,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这是皇权的痼疾,谁也无法改变,但朱由检这次做出来的决定,让苏天成觉得自己做对了。
若是朱由检真的有宏才大略,或者说内心想到的是顾全大局,那就不会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后金鞑子的威胁,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一旦给予了后金鞑子时间,他们恢复起来是很快的,朱由检宁愿让后金鞑子恢复,也要不管不顾,一心想着对付苏天成,就从这个方面来说,历史上大明王朝的衰败,就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苏天成没有义务挽救这种必然衰败的王朝,若真是愚忠到底了,那他才是真正的犯罪,最终大明王朝垮下去了,后金鞑子掌握了政权,闭关锁国的政策推行了,几百年之后的很多历史,就要继续重演。
虽然说安排部署了最近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可苏天成的内心还是挂着辽东和大同的,尽管说朝廷决定和后金鞑子和谈了,可能答应后金鞑子的臣服了,也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辽东和大同都是平静和安稳的,但这种安稳,究竟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谁也不知道。苏天成甚至估计,最多两年到三年的时间,休养生息再次复原的后金鞑子,又会兴兵大举进攻辽东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恐怕难以抗拒了。因为朝廷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解决内讧了。
所以苏天成要加快时间,用最快的速度稳固自身的统治,强化自身的实力,他没有想着在逼迫朱由检下台之后征伐后金鞑子,在他的设想之中,还是要求朱由检承认自身的地位,就好比是暂时形成割据的形式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举进攻后金鞑子,彻底剿灭后金政权,接下来转头对付朝廷的诸多事宜。
这样做的难度非常大,有些痴人说梦的味道,江宁营不管如何的骁勇,也难以同时对付来自于朝廷的进攻,还要去剿灭后金鞑子,可苏天成就是要这样做。他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山东巡抚张溥专程来到了登州。
督师府发出了邀请函,张溥是必须要来的。其实苏天成就是不通知,张溥恐怕也要赶赴登州了,有些事情,他必须和苏天成商议了。
朝廷里面传来了消息,皇上准备大肆调整官吏了,调整的范围涉及到了山东、陕西、山西、河南、辽东、大同等地。为什么这些地方会调整官吏,谁都是明白的。
张溥很清楚,自己肯定是在调整之列的,而且不会有什么好的位置,最大的可能是回到京城之后。安排一个赋闲的位置,弄得不好,被朝廷里面那些御史和给事中弹劾了,甚至不安排什么职位,若是朝廷内部的斗争激烈化了,皇上刨根问底,追究责任,自己甚至有可能被关进大牢里面去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张溥与苏天成之间的特殊关系了。
担任山东巡抚,看似封疆大吏,其实不然,山东的登州、莱州和青州,被督师府直接控制,巡抚衙门根本不能够过问这些地方的事情,不仅仅如此,因为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官吏,拿到的俸禄高,引发了诸多官吏的羡慕,不少人都想着到这些地方做官。
张溥能够出任山东巡抚,这是苏天成举荐的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溥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客气的说,张溥担任山东巡抚以来,山东境内的诸多事情,都是按照督师府的要求来办理的。
接到了皇上的明昭和苏天成的奏折之后,张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了决定,他深知苏天成的能力,更清楚自己不可能得到皇上的信任,朝廷里面的尔虞我诈,朋党之争,从来都没有平息过,更加严重的情况是,钱谦益进入了内阁,当年钱谦益是东林书院的领袖,他张溥是复社的领袖,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般的,可后来的发展,张溥偏向了苏天成,钱谦益和苏天成之间,因为认知的不同,导致关系恶化,钱谦益一直认为他张溥是学术界的叛徒。
试想一下,这等的情况下,回到京城的张溥,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可作为读书人,公开的反对朝廷、背叛皇上,张溥实在下不来决心,故而迟迟没有动作,想看着事态究竟如何的发展,只要听说了朝廷里面的消息,才决定赶赴登州。
第 1097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