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115 章
“小的在京城听说,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可能有些变故啊。”
苏天成看着周康。慢慢的开口了。
“周管家莫不是代表周大人到登州来兴师问罪的吧。”
“小的不敢,小的到登州来,是来与大人叙旧的,大人身居高位,没有嫌弃小的身份,愿意与小的叙旧,小的已经是感激不尽了,小的也有一些感慨啊,我家老爷在家乡赋闲很长时间。其实每日里都在关注朝廷的事情,如今得到皇上的信任,再次成为了内阁首辅,想到的就是能够做出来一番事情,这要做事情,至少需要朝廷里面稳定啊。”
“呵呵,周管家忠心耿耿,一切都替周大人考虑。就说这份忠心,都不简单啊。”
两人虽然没有具体说到什么事情。但意思都清楚了,这类的交谈,颇似官场上的交谈,但周康的考虑毕竟不同了,既然来到登州了,话就要说透。之所以没有开门见山,是需要看看苏天成的态度,若是苏天成已经准备起事了,做好一切的准备了,自己说那些话和事情。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反而会落下把柄。
不过从寥寥几句的交谈来看,情况还是稳定的。
所以周康要直接说出来事情了。
“大人,小的唐突了,小的到登州来,重点还是想着表明态度的,我家老爷刚刚上任,期望平静,不希望朝廷出现动荡,不过来自登州的一些风言风语,令我家老爷很是担心啊,譬如说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好像是出现了什么情况,还有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好像也有一些改变,若是这些消息,传到了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了,我家老爷很为难。”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终于清楚周康到登州来的目的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局面,在京城的周延儒,想着稳住内阁首辅的职位,想着稳住朝廷的局面,哪怕是暂时的稳定,这就是自己所能够最大化利用的时机了,譬如说调整济南、兖州和东昌府州县官员的事宜,只要有这充足的理由,甚至是没有理由、事先给周延儒通报情况了,相信周延儒都是能够掩盖下来的,这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山东的平稳发展,至于说拿下整个福建的事宜,那就更好说了,福建距离京城遥远,周延儒想要掩盖消息,更加的容易。
不过周延儒做出来这些事情,肯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周康说到的一条,必须要保持朝廷的稳定,这里面的含义是两个方面的,其一是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苏天成至少不能够公开的造反,打出来反对朝廷、推翻朱家王朝的口号来,其二是山东等地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说法,让周延儒能够从容应对的说法。
说白了,这是苏天成与周延儒两人私下里达成的协议,真正吃亏和被骗的,还是呆在皇宫里面的那个朱由检。
苏天成很清楚,王朝的更迭不是世界末日,有些时候甚至是正常的情况,朝廷里面的诸多文武官员,熟读史书,很清楚这里面的道理,若是朱家的王朝倒下了,他们绝不会都跟着殉葬的,就连被汉人视为绝对异类和蛮夷的后金鞑子掌握了政权,都有不少读书人和士大夫投靠的,更不要说自己准备掌管大明的天下了。
从本质上来说,苏天成需要平稳,来一步步实现自身的抱负,周延儒需要平稳,巩固自身的权力,朱家的王朝,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
王朝的更迭,伴随的都是血泪史,天下大乱,尔后大治,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方,或者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一方,掌握了政权,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战火之中苦苦挣扎,流离失所,这几乎成为了规律,但苏天成要避开这样的规律,他要尽可能的平稳掌握政权。
与周延儒之间达成协议,这就是最好的机会,今后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呈走给朝廷,周延儒会想方设法的遮掩,自己活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协议是肯定要达成的,但苏天成对周延儒的看法,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后自己掌握政权之后,是绝对不会用周延儒这样的人的。
接下来的交谈,声音小了很多,但谈到的都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了。
有关三万大军的去向,周康没有追问,只是要求有关这方面的奏折,能够稳定朝廷的局势,譬如说兵部尚书卢象升可以上一份奏折,表示已经到了宣州,开始履行职责了,这岂不是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有关济南、兖州和东昌府州县官吏的调整,周康答应了一半的条件,也就是朝廷可以悉数调走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等人,但朝廷绝不会下敕书,任命苏天成所提供的人选,这样就不能够隐瞒情况了,苏天成表示理解,只要这些官吏调走了,自己派出去的人,实际负责做事情了,一切都好说。
此外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苏天成上奏折的事情,周康同样提出来了要求,苏天成还是需要给朝廷上奏折的,这是态度问题,也能够让周延儒更加好操作。
最终苏天成与周康两人达成的口头协议内容,贯彻了一个宗旨,那就是相互都保持稳定,不管私下里做些什么事情,一定要在大面子上面保持平衡,不能够做的过于激烈,苏天成不插手朝廷的事情,朝廷也不会管山东的事情,包括复州、宣州、盖州等地的事宜。
这种可笑的局面,竟然能够在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形成,真的是有些匪夷所思了,但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丝毫的虚掩。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苏天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在不与朝廷撕破脸的前提下,可以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时候,周延儒甚至会动用权力来帮助,自己所付出的,不过是糊弄朝廷的奏折。
这种政治上的交易,苏天成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周康与苏天成交谈之后,没有在登州停留,迅疾离开。
周康的安全是很重要的,苏天成也派出了武富和武贵两人,贴身护卫周康,让周康顺利的抵达京城,当然,老朋友见面了,礼物也是不能够少的,苏天成也拿出来了一些名贵的人参、珊瑚等东西,送给了周延儒,送给周康的同样有礼物。
周康离开登州之后,苏天成迅速和朱审烜、渠清泽等人商议,告知了他们朝廷的态度,朱审烜等人是非常高兴的,他们也想不到,有着如此重大的好处,能够直接送来了。
朱审烜提出来了建议,可以考虑将福建省纳入到麾下了,采用的手段是一样的,江宁营大军进驻福建之间,以泉州为基础,逐渐的征服整个的福建,解散卫所,调整官吏,为难的问题,可以要求周延儒帮助处理。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的口头协议,是需要绝对保密的,整个的山东,知道这件事情的,也就是朱审烜和渠清泽两人,苏天成很清楚,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够暴露出去,否则周延儒就无法操作了,甚至可能被关进大牢里面,自己也不要想着暗地里运作了。
朱审烜和渠清泽更是清楚,这等的事情绝不能够说出去,暗地里得到好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得了便宜卖乖。(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天赐良机(3)]
济尔哈朗回到沈阳,签署的协议自然也带回来了,当然,这份协议首先不能够与众多的满人权贵见面的,若真的是在不说明情况的状况之下,恐怕要引发轩然大波,他这个亲王都有可能遭遇到问责,甚至被投入到大牢里面去的。
首先见到济尔哈朗的,还是皇太极与豪格。
皇太极看了签署的协议之后,脸上暂时没有什么表情,已经是冬天,气候愈发的寒冷,皇太极的身体也衰弱到极点了,要不是大清国遭遇了这么多的事情,皇太极必须要硬撑着,平常的情况之下,早就坚持不住了。
豪格成为了皇太子,无论是涵养方面,还是大局和远见方面,强了很多,毕竟豪格不是太平时期的皇太极,肩上的责任一样是很重的,而且豪格面临的局势完全不一样,他没有皇太极那般的资历,若是不能够很快的进入到状态之中,恐怕难以完全控制局面,单单的一个议政王大臣会,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把握住。
这个议政王大臣会,也就是最终决定大清国的军国大事,不过因为连年的征伐,皇太极几乎将大权独揽在手中,议政王大臣会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诸多的亲王和郡王,也被派到了诸多地方去驻守了,只有极少的时候,才会召开议政王大臣会。
但这是大清国的制度,是努尔哈赤留下来的制度,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废止的,皇太极可以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豪格就不一定了。
豪格明白这一切,眼看着皇太极的身体愈发的虚弱,他也很是注意了,在皇太极的授意之下。开始慢慢掌控大清国的核心机关,开始任用自己信得过的满人掌握权力。
应该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豪格成熟很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了,但看见这份协议之后,豪格的脸色还是出现了变化。差点没有忍住开口了。
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
豪格已经看完协议了,皇太极看着济尔哈朗。
“郑亲王,朕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说的,朕与豪格都听着,不打断你。”
济尔哈朗清了清嗓子,慢慢开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若是仅仅看这份协议,臣是有罪的。签订了如此的协议,岂不是让我大清国五立足之地,不过臣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内心还是安然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份协议,仅仅是一份协议,其中的很多要求,是没有必要去执行的。凡是牵涉到我大清国核心利益的东西,都是不需要遵照协议的。”
皇太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豪格也在最短的时间明白过来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还需要听见济尔哈朗的解释。
“大明京城这段时间,出现了太多的事情,臣掌握了不少。第一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调整了,原来的内阁大臣,全部调整,包括内阁首辅杨嗣昌。也被迫致仕,周延儒成为了内阁首辅,陈新甲成为了内阁次辅,第二件事情,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有了重大的、不能够调和的矛盾,很有可能引发大明朝廷的分裂,第三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周延儒是很注意自身利益的,至于说朝廷里面的事情,不一定是那么关心的。。。”
济尔哈朗还在说话的过程中,皇太极的脸色已经完全变化了,笑容开始变得灿烂,他真的没有想到,如此有利于大清国的局面会出现,而且出现的这么快。
“。。。臣代表皇上与大明朝廷签署的这份协议,说到底是大名内阁为了应付那个崇祯皇帝的,这一点在大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话语里面,得到了证实,臣离开大明京城的时候,专门与周延儒交谈了,把持大明朝廷的周延儒,承诺有些事情是不会做的。。。”
好几次皇太极都想着开口说话,最终忍住了,见到这样的情形,济尔哈朗也说的很快,用最短的时间,禀报完毕。
第 1115 章
恋耽美
第 1115 章
“小的在京城听说,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可能有些变故啊。”
苏天成看着周康。慢慢的开口了。
“周管家莫不是代表周大人到登州来兴师问罪的吧。”
“小的不敢,小的到登州来,是来与大人叙旧的,大人身居高位,没有嫌弃小的身份,愿意与小的叙旧,小的已经是感激不尽了,小的也有一些感慨啊,我家老爷在家乡赋闲很长时间。其实每日里都在关注朝廷的事情,如今得到皇上的信任,再次成为了内阁首辅,想到的就是能够做出来一番事情,这要做事情,至少需要朝廷里面稳定啊。”
“呵呵,周管家忠心耿耿,一切都替周大人考虑。就说这份忠心,都不简单啊。”
两人虽然没有具体说到什么事情。但意思都清楚了,这类的交谈,颇似官场上的交谈,但周康的考虑毕竟不同了,既然来到登州了,话就要说透。之所以没有开门见山,是需要看看苏天成的态度,若是苏天成已经准备起事了,做好一切的准备了,自己说那些话和事情。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反而会落下把柄。
不过从寥寥几句的交谈来看,情况还是稳定的。
所以周康要直接说出来事情了。
“大人,小的唐突了,小的到登州来,重点还是想着表明态度的,我家老爷刚刚上任,期望平静,不希望朝廷出现动荡,不过来自登州的一些风言风语,令我家老爷很是担心啊,譬如说驻扎在宣州的三万大军,好像是出现了什么情况,还有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好像也有一些改变,若是这些消息,传到了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了,我家老爷很为难。”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终于清楚周康到登州来的目的了,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局面,在京城的周延儒,想着稳住内阁首辅的职位,想着稳住朝廷的局面,哪怕是暂时的稳定,这就是自己所能够最大化利用的时机了,譬如说调整济南、兖州和东昌府州县官员的事宜,只要有这充足的理由,甚至是没有理由、事先给周延儒通报情况了,相信周延儒都是能够掩盖下来的,这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山东的平稳发展,至于说拿下整个福建的事宜,那就更好说了,福建距离京城遥远,周延儒想要掩盖消息,更加的容易。
不过周延儒做出来这些事情,肯定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周康说到的一条,必须要保持朝廷的稳定,这里面的含义是两个方面的,其一是周延儒担任内阁首辅期间,苏天成至少不能够公开的造反,打出来反对朝廷、推翻朱家王朝的口号来,其二是山东等地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说法,让周延儒能够从容应对的说法。
说白了,这是苏天成与周延儒两人私下里达成的协议,真正吃亏和被骗的,还是呆在皇宫里面的那个朱由检。
苏天成很清楚,王朝的更迭不是世界末日,有些时候甚至是正常的情况,朝廷里面的诸多文武官员,熟读史书,很清楚这里面的道理,若是朱家的王朝倒下了,他们绝不会都跟着殉葬的,就连被汉人视为绝对异类和蛮夷的后金鞑子掌握了政权,都有不少读书人和士大夫投靠的,更不要说自己准备掌管大明的天下了。
从本质上来说,苏天成需要平稳,来一步步实现自身的抱负,周延儒需要平稳,巩固自身的权力,朱家的王朝,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
王朝的更迭,伴随的都是血泪史,天下大乱,尔后大治,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方,或者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的一方,掌握了政权,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战火之中苦苦挣扎,流离失所,这几乎成为了规律,但苏天成要避开这样的规律,他要尽可能的平稳掌握政权。
与周延儒之间达成协议,这就是最好的机会,今后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呈走给朝廷,周延儒会想方设法的遮掩,自己活得了绝佳的发展机会。
协议是肯定要达成的,但苏天成对周延儒的看法,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后自己掌握政权之后,是绝对不会用周延儒这样的人的。
接下来的交谈,声音小了很多,但谈到的都是非常关键的事情了。
有关三万大军的去向,周康没有追问,只是要求有关这方面的奏折,能够稳定朝廷的局势,譬如说兵部尚书卢象升可以上一份奏折,表示已经到了宣州,开始履行职责了,这岂不是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有关济南、兖州和东昌府州县官吏的调整,周康答应了一半的条件,也就是朝廷可以悉数调走知府、同知、通判、知州、知县等人,但朝廷绝不会下敕书,任命苏天成所提供的人选,这样就不能够隐瞒情况了,苏天成表示理解,只要这些官吏调走了,自己派出去的人,实际负责做事情了,一切都好说。
此外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苏天成上奏折的事情,周康同样提出来了要求,苏天成还是需要给朝廷上奏折的,这是态度问题,也能够让周延儒更加好操作。
最终苏天成与周康两人达成的口头协议内容,贯彻了一个宗旨,那就是相互都保持稳定,不管私下里做些什么事情,一定要在大面子上面保持平衡,不能够做的过于激烈,苏天成不插手朝廷的事情,朝廷也不会管山东的事情,包括复州、宣州、盖州等地的事宜。
这种可笑的局面,竟然能够在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形成,真的是有些匪夷所思了,但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丝毫的虚掩。
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苏天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处,在不与朝廷撕破脸的前提下,可以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时候,周延儒甚至会动用权力来帮助,自己所付出的,不过是糊弄朝廷的奏折。
这种政治上的交易,苏天成实实在在体会到了。
周康与苏天成交谈之后,没有在登州停留,迅疾离开。
周康的安全是很重要的,苏天成也派出了武富和武贵两人,贴身护卫周康,让周康顺利的抵达京城,当然,老朋友见面了,礼物也是不能够少的,苏天成也拿出来了一些名贵的人参、珊瑚等东西,送给了周延儒,送给周康的同样有礼物。
周康离开登州之后,苏天成迅速和朱审烜、渠清泽等人商议,告知了他们朝廷的态度,朱审烜等人是非常高兴的,他们也想不到,有着如此重大的好处,能够直接送来了。
朱审烜提出来了建议,可以考虑将福建省纳入到麾下了,采用的手段是一样的,江宁营大军进驻福建之间,以泉州为基础,逐渐的征服整个的福建,解散卫所,调整官吏,为难的问题,可以要求周延儒帮助处理。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的口头协议,是需要绝对保密的,整个的山东,知道这件事情的,也就是朱审烜和渠清泽两人,苏天成很清楚,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够暴露出去,否则周延儒就无法操作了,甚至可能被关进大牢里面,自己也不要想着暗地里运作了。
朱审烜和渠清泽更是清楚,这等的事情绝不能够说出去,暗地里得到好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得了便宜卖乖。(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天赐良机(3)]
济尔哈朗回到沈阳,签署的协议自然也带回来了,当然,这份协议首先不能够与众多的满人权贵见面的,若真的是在不说明情况的状况之下,恐怕要引发轩然大波,他这个亲王都有可能遭遇到问责,甚至被投入到大牢里面去的。
首先见到济尔哈朗的,还是皇太极与豪格。
皇太极看了签署的协议之后,脸上暂时没有什么表情,已经是冬天,气候愈发的寒冷,皇太极的身体也衰弱到极点了,要不是大清国遭遇了这么多的事情,皇太极必须要硬撑着,平常的情况之下,早就坚持不住了。
豪格成为了皇太子,无论是涵养方面,还是大局和远见方面,强了很多,毕竟豪格不是太平时期的皇太极,肩上的责任一样是很重的,而且豪格面临的局势完全不一样,他没有皇太极那般的资历,若是不能够很快的进入到状态之中,恐怕难以完全控制局面,单单的一个议政王大臣会,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把握住。
这个议政王大臣会,也就是最终决定大清国的军国大事,不过因为连年的征伐,皇太极几乎将大权独揽在手中,议政王大臣会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诸多的亲王和郡王,也被派到了诸多地方去驻守了,只有极少的时候,才会召开议政王大臣会。
但这是大清国的制度,是努尔哈赤留下来的制度,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废止的,皇太极可以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豪格就不一定了。
豪格明白这一切,眼看着皇太极的身体愈发的虚弱,他也很是注意了,在皇太极的授意之下。开始慢慢掌控大清国的核心机关,开始任用自己信得过的满人掌握权力。
应该说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豪格成熟很多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了,但看见这份协议之后,豪格的脸色还是出现了变化。差点没有忍住开口了。
皇太极和济尔哈朗的脸上都没有什么表情。
豪格已经看完协议了,皇太极看着济尔哈朗。
“郑亲王,朕知道你一定是有事情说的,朕与豪格都听着,不打断你。”
济尔哈朗清了清嗓子,慢慢开口了。
“皇上,太子殿下,若是仅仅看这份协议,臣是有罪的。签订了如此的协议,岂不是让我大清国五立足之地,不过臣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内心还是安然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份协议,仅仅是一份协议,其中的很多要求,是没有必要去执行的。凡是牵涉到我大清国核心利益的东西,都是不需要遵照协议的。”
皇太极的脸上。出现了笑容,豪格也在最短的时间明白过来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还需要听见济尔哈朗的解释。
“大明京城这段时间,出现了太多的事情,臣掌握了不少。第一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调整了,原来的内阁大臣,全部调整,包括内阁首辅杨嗣昌。也被迫致仕,周延儒成为了内阁首辅,陈新甲成为了内阁次辅,第二件事情,大明朝廷与苏天成之间有了重大的、不能够调和的矛盾,很有可能引发大明朝廷的分裂,第三件事情,大明朝廷的内阁首辅周延儒是很注意自身利益的,至于说朝廷里面的事情,不一定是那么关心的。。。”
济尔哈朗还在说话的过程中,皇太极的脸色已经完全变化了,笑容开始变得灿烂,他真的没有想到,如此有利于大清国的局面会出现,而且出现的这么快。
“。。。臣代表皇上与大明朝廷签署的这份协议,说到底是大名内阁为了应付那个崇祯皇帝的,这一点在大明内阁首辅周延儒的话语里面,得到了证实,臣离开大明京城的时候,专门与周延儒交谈了,把持大明朝廷的周延儒,承诺有些事情是不会做的。。。”
好几次皇太极都想着开口说话,最终忍住了,见到这样的情形,济尔哈朗也说的很快,用最短的时间,禀报完毕。
第 1115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