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233 章
苏天成所做的这一手准备,意在统一整个的草原,同时为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朝着更深的北方延伸奠定基础。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两个首领,来到京城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珠宝,他们乞求得到更加多的火炮,同时也向朝廷表示了忠臣,愿意服从知府大人的领导,这样的情况之下,苏天成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决定给予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火炮。
其实夏巴和莫啜两人来到京城,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个部落,而是草原诸多的部落,自从苏天成带领江宁营攻占了京城,灭掉了大明朝廷,统一了中原之后,草原就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一些部落首领已经意识到了,大晋朝廷恐怕要统一整个的草原,部落是无法与大晋朝廷抗衡的,所以一些部落重新开始投靠这两个部落,驻扎在河套与呼和浩特一带。
这种情况,苏天成是清楚的,他专门嘱托了郑鸿逵和郑成功,进入到草原之后,必须要整合所有的部落,如今这些部落,已经属于朝廷直接管辖了,但部落与内地的府州县有所区别,他们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管辖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物资匮乏,很多的时候,生活都是需要依靠内地的,故而在提高生产能力方面,一定要下功夫,一方面需要用强有力的手段震慑这些部落,谁若是敢于造反,就会遭受到严厉的惩处,另外一方面就是用怀柔的政策去感化部落,最好是用儒家思想去改造部落,鼓励部落的年轻人,参加大晋朝廷的科举考试,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管理好草原部落了。
对待藩属国,苏天成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朝鲜,李家的王室好几次都派人来朝拜了,就在苏天成进入到京城之后不久的时间,李家王室的代表就来到了京城,带来了大量的礼物,礼部尚书周延儒的意思,是不是给予一些赏赐,苏天成没有同意,他甚至直接与朝鲜的使者交谈了,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大晋朝廷将保护朝鲜的一切利益,甚至可以不需要朝鲜每年来朝拜,但朝鲜每年必须进贡一定数量的本地特产,这个可以与户部和礼部商议。
对待东南亚的政策,苏天成也是一样的态度,重点需要他们运送来大米,每年都必须要运送,否则大晋朝廷将不再保护他们的利益。
这种看起来有些苛刻的条件,不会遭遇到任何的拒绝。
江宁营水师的威力,不仅仅是诸多的藩属国见识了,就连西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国,都完全见识到了,没有谁能够与之抗衡,就算是西域所有国家的水师联合起来,也不是大晋水师的对手,这样的情况之下,以前在台湾、东南亚一带嚣张的荷兰战船、西班牙战船,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从台湾南行的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抓哇、以及锡兰等地,都完全属于大晋水师控制的范围之内了。
这些地方的王室,或者是官署,若是得不到大晋朝廷的支持,基本上是无法支撑的。
荷兰、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等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位大晋王朝的皇帝,如此的重视大海的区域,和以前的皇帝完全不同,而且以前的江宁营水师、如今的大晋水师,强大的可怕,若是真的招惹了大晋朝廷,说不定人家派出战船,漂洋过海去直接攻打都是说不清楚的,他们已经深深的领教了大晋水师火炮的厉害。
苏天成这种对外的政策,在众口一词之中确定下来了,其实朝廷里面的几位丞相,认识早就出现改变了,在见识到了商贾的作用之后,他们感觉到,朝廷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才有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才能够拿出来银子做事情,位于登州、莱州的码头和造船厂,赚取的银子常人根本就想象不到,特别是造船厂,不管是商船还是战船,总是供不应求,这些交易主要就是针对西域等国的,其中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为了购买的主力,全部都是拿出来黄金白银交易的。
兵工厂更是成为了聚宝盆,西域的很多国家都来购买火炮、燧发枪等等,而且非常的大方,根本就不讲价钱,要不是朝廷控制住,防止后金鞑子从兵工厂得到过多的火炮和燧发枪,伤害到大晋朝廷的利益,户部还不知道要增加多少的收入。
有了这些实际上的经验,加之朝廷的开销是不小的,诸位丞相也明白了,皇上提出来的发展商贸,朝廷收取更多的赋税,这恐怕才是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只有走上了这个轨道,大晋王朝才会越来越强盛的。
其实对外的强硬,是谁都支持的。
东南亚一带,朝鲜等国,完全都要依附大晋朝廷的支持,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他们难以过上安宁的日子,这样的情况之下,朝廷根本不需要拿出来大量的银子维系这种依附的关系,况且想要得到朝廷的支持,那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只是众人有些奇怪的是,皇上决口不提日本,其实日本也在观望了很长时间之后,暗地里派来了使者,可惜使者没有见到皇上,要知道从位置上面来说,日本距离大晋王朝的距离是更近的。
确立了这些对外的政策之后,众人总算是从中得到了体验了,东南亚等藩属国,忙不迭的进贡,纷纷学习朝鲜,与户部礼部商谈,明确每年进贡多少,条件就是得到大晋朝廷的庇护,而且他们还得到了意外的惊喜,那就好大晋朝廷绝不会插手他们内部的事物,一切都由他们自身做主。
众人没有想到,皇上做出来的一切的决定,不过是奠定基础,为后来更大的动作做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焦虑的皇太极]
庄妃和福临回到沈阳,居然有满人权贵感觉到高兴和兴奋,认为这是新成立的大晋朝廷,为了能够稳定内部做出来的妥协,在这些满人权贵看来,苏天成毕竟是以前大明朝廷的臣子,无端的造反,肯定要遭遇到汉人之中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反对,尽管说暂时统一了中原,内部肯定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是盗贼横行的,处于这等的情况之下,苏天成当然想着与大清国交好,稳住辽东的局面。
甚至连主持情报工作的谭泰,都有这类的看法,他与贾基涵分析了诸多的情况,结合了历史上很多的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皇太极一度也有这样的看法,认为苏天成肯定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至少在进入到京城之后,局面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皇太极的认识,得益于这段时间大清国休养生息、强力发展的背景,自从臣服大明朝廷之后,大清国没有付出任何实际的东西,无非就是庄妃和福临到大明京城当做人质了,身为皇家的人员,承担这样的责任本来就是应该的。
相反,大清国得到了很多的实惠,特别是在广宁的互市放开之后,大清国利用从大明关内劫掠而来的金银财宝,大量的购买粮草,包括很多的铁器等以前难以交易到的物资,而且大清国的商贾,通过广宁深入到内地,不断为大清国购买必须的物资,通过这些购买来的物资,皇太极想办法稳住了大清谷的局势,开始致力于发展,当然,先军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以前遭遇到江宁营重创的满八旗和汉八旗,都开始慢慢的恢复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满八旗和汉八旗都难以进入到关内劫掠了。
这次多尔衮进入到关内,虽然也劫掠到了很多的财富,但大军损失还是有些大的,足足损失了一万多的将士。这些都是满人之中的勇士,再多的财富都难以换取的。
大清国如今最为缺乏的,不是物资了,而是人口。
每次进入到关内劫掠,所有将士都不会忘记一个职责,那就是尽量多的劫掠中原的人口,主要就是青壮的男女,这些人到了大清国之后,能够耕种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身强体壮的男人,还可以经过训练之后,编入到汉八旗军队之中去,大清国所处的地域有些特殊,天寒地冻,生育总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不要说汉人。就是满人之中,小孩子夭折的情况都是比较多的。皇太极自身就遭遇过这等的痛苦。
可这个最大的问题,迄今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了。
皇太极和满人权贵都很清楚,只要江宁营盘踞在中原,大清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想要彻底击败江宁营,若干年之内不要有这等的考虑。只能够寄希望于中原自身大乱,若是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繁荣昌盛,那大清国也就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所以苏天成造反,在很多满人权贵看来是好事情。
可惜众人没有想到,大明朝廷的军队。竟然不堪一击,这么快的时间就被江宁营剿灭了,就连进入关内去增援的多尔衮,也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对于江宁营的看法,诸多的满人权贵认识早就改变了,最开始是轻视,之后是不相信,到现在只剩下恐惧了,任何的一支满八旗和汉八旗军队,恐怕都不愿意和江宁营直接交手的,多尔衮是大清国最为厉害的骁勇将领了,可惜也是败在江宁营的麾下了,还有谁能够去直接抵抗江宁营。
压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总是需要有爆发途径,这次庄妃和福临回到沈阳,这种衙役总算是找到了宣泄的途径了。恐怕也是在这种大趋势之下,满人权贵的认识普遍出现乐观的情形,认为中原大地已经陷入到内乱之中了,苏天成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才有可能稳定中原的局面,这种情况之下,大清国的机会出现了,趁机占据辽东,与大晋朝廷形成对峙的局面,为今后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说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皇太极与苏天成之间的交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很清楚苏天成的厉害,那他就应该要想到,如此厉害的苏天成,怎么可能不想到稳定中原,怎么可能让中原大地处于风雨飘渺之中。
可惜的是,皇太极的认识,包括诸多满人权贵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要求很高了,降不下来了,他们想到的是入主中原,统领中原,他们的要求是做中原的霸主,满人来统领天下,在这种思想的不断激励之下,任何的困难险阻,他们都能够克服,他们能够团结起来,爆发出来巨大的力量,大清国的建立,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正是因为成功的次数太多了,他们几乎难以接受失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巨大的痛苦,都会在满人之中产生难以愈合的伤痕。
何况江宁营给大清国造成的伤害太多了。
其实皇太极不是没有机会,若是他分析准确,应该知道在短时间之内,大晋朝廷是不会在辽东展开进攻的,这是因为黑死病消耗了大晋朝廷大量的白银,朝廷府库的银子明显不足了,打战若是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撑,那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这个时候大晋朝廷的皇帝苏天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挣钱,都是让府库充盈起来的。
退一步说,女真族是非常骁勇的,就算是失去了辽东,同样可以回到白山黑水之中去拼搏,去继续集聚力量,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充分说明了女真族的骁勇,可能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苏天成想到的就是全歼后金鞑子,彻底消灭后金鞑子的军事力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支撑。
可惜皇太极分析不到这样的局面,他做出来的选择,是最为不明智的,也就是将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沈阳和辽东,誓死要保卫沈阳,誓死捍卫大清国的尊严,殊不知命都保不住了,还能够保住什么尊严。
崇政殿,诸多的满人权贵聚集在这里,庄妃回来之后,将苏天成所有的话语,都带回来了,苏天成的这些话语,被当做了最大的侮辱,激起了满人权贵的怒火,就算是江宁营无比的骁勇,满八旗的尊严也是不能够被亵渎的。
群情激愤之中,睿亲王多尔衮显得很是冷静。
这次进入到关内,直接与江宁营交手之后,多尔衮多了很多的冷静和分析,从内心里面的感悟来看,多尔衮认为大清国尚且不具备与大晋朝廷决战的能力。
这种改变是从血的教训之中得来的,是从苏天成的博大胸怀之中得到的,可惜多尔衮的这些感悟,不能够在崇政殿里面说出来,因为以前他就是最为强硬的主战派,突然的改变主张和看法,难免遭遇到讥讽,个人的声望会大大的降低。
但诸多满人权贵,令多尔衮着急,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在辽东发动决战,必败无疑,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大清国一蹶不振,甚至是直接走向毁灭。
皇太极当然注意到了多尔衮的表现,除开多尔衮,济尔哈朗的情绪也稍显平静,这两人的态度不坚决,令皇太极难以下定决心。
皇太极豪格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认为机会难得,若是能够占据辽东大半的土地,甚至拿下大凌河城,就能够很好的拱卫沈阳,否则来日江宁营从大凌河黑山等地发动进攻,凭着义州、广宁和西平堡的地形,是难以防御的,辽河以南同样要失去。
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是支持豪格的意见的。
但皇太极没有立即拍板。
第 1233 章
恋耽美
第 1233 章
苏天成所做的这一手准备,意在统一整个的草原,同时为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朝着更深的北方延伸奠定基础。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两个首领,来到京城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珠宝,他们乞求得到更加多的火炮,同时也向朝廷表示了忠臣,愿意服从知府大人的领导,这样的情况之下,苏天成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决定给予他们最新研制出来的火炮。
其实夏巴和莫啜两人来到京城,代表的不仅仅是两个部落,而是草原诸多的部落,自从苏天成带领江宁营攻占了京城,灭掉了大明朝廷,统一了中原之后,草原就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一些部落首领已经意识到了,大晋朝廷恐怕要统一整个的草原,部落是无法与大晋朝廷抗衡的,所以一些部落重新开始投靠这两个部落,驻扎在河套与呼和浩特一带。
这种情况,苏天成是清楚的,他专门嘱托了郑鸿逵和郑成功,进入到草原之后,必须要整合所有的部落,如今这些部落,已经属于朝廷直接管辖了,但部落与内地的府州县有所区别,他们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管辖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物资匮乏,很多的时候,生活都是需要依靠内地的,故而在提高生产能力方面,一定要下功夫,一方面需要用强有力的手段震慑这些部落,谁若是敢于造反,就会遭受到严厉的惩处,另外一方面就是用怀柔的政策去感化部落,最好是用儒家思想去改造部落,鼓励部落的年轻人,参加大晋朝廷的科举考试,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管理好草原部落了。
对待藩属国,苏天成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
譬如说朝鲜,李家的王室好几次都派人来朝拜了,就在苏天成进入到京城之后不久的时间,李家王室的代表就来到了京城,带来了大量的礼物,礼部尚书周延儒的意思,是不是给予一些赏赐,苏天成没有同意,他甚至直接与朝鲜的使者交谈了,意思是非常明确的,大晋朝廷将保护朝鲜的一切利益,甚至可以不需要朝鲜每年来朝拜,但朝鲜每年必须进贡一定数量的本地特产,这个可以与户部和礼部商议。
对待东南亚的政策,苏天成也是一样的态度,重点需要他们运送来大米,每年都必须要运送,否则大晋朝廷将不再保护他们的利益。
这种看起来有些苛刻的条件,不会遭遇到任何的拒绝。
江宁营水师的威力,不仅仅是诸多的藩属国见识了,就连西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等国,都完全见识到了,没有谁能够与之抗衡,就算是西域所有国家的水师联合起来,也不是大晋水师的对手,这样的情况之下,以前在台湾、东南亚一带嚣张的荷兰战船、西班牙战船,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从台湾南行的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抓哇、以及锡兰等地,都完全属于大晋水师控制的范围之内了。
这些地方的王室,或者是官署,若是得不到大晋朝廷的支持,基本上是无法支撑的。
荷兰、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等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位大晋王朝的皇帝,如此的重视大海的区域,和以前的皇帝完全不同,而且以前的江宁营水师、如今的大晋水师,强大的可怕,若是真的招惹了大晋朝廷,说不定人家派出战船,漂洋过海去直接攻打都是说不清楚的,他们已经深深的领教了大晋水师火炮的厉害。
苏天成这种对外的政策,在众口一词之中确定下来了,其实朝廷里面的几位丞相,认识早就出现改变了,在见识到了商贾的作用之后,他们感觉到,朝廷能够收取到更多的赋税,才有可能真正的发展起来,才能够拿出来银子做事情,位于登州、莱州的码头和造船厂,赚取的银子常人根本就想象不到,特别是造船厂,不管是商船还是战船,总是供不应求,这些交易主要就是针对西域等国的,其中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为了购买的主力,全部都是拿出来黄金白银交易的。
兵工厂更是成为了聚宝盆,西域的很多国家都来购买火炮、燧发枪等等,而且非常的大方,根本就不讲价钱,要不是朝廷控制住,防止后金鞑子从兵工厂得到过多的火炮和燧发枪,伤害到大晋朝廷的利益,户部还不知道要增加多少的收入。
有了这些实际上的经验,加之朝廷的开销是不小的,诸位丞相也明白了,皇上提出来的发展商贸,朝廷收取更多的赋税,这恐怕才是良性发展的轨道,也只有走上了这个轨道,大晋王朝才会越来越强盛的。
其实对外的强硬,是谁都支持的。
东南亚一带,朝鲜等国,完全都要依附大晋朝廷的支持,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他们难以过上安宁的日子,这样的情况之下,朝廷根本不需要拿出来大量的银子维系这种依附的关系,况且想要得到朝廷的支持,那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只是众人有些奇怪的是,皇上决口不提日本,其实日本也在观望了很长时间之后,暗地里派来了使者,可惜使者没有见到皇上,要知道从位置上面来说,日本距离大晋王朝的距离是更近的。
确立了这些对外的政策之后,众人总算是从中得到了体验了,东南亚等藩属国,忙不迭的进贡,纷纷学习朝鲜,与户部礼部商谈,明确每年进贡多少,条件就是得到大晋朝廷的庇护,而且他们还得到了意外的惊喜,那就好大晋朝廷绝不会插手他们内部的事物,一切都由他们自身做主。
众人没有想到,皇上做出来的一切的决定,不过是奠定基础,为后来更大的动作做准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焦虑的皇太极]
庄妃和福临回到沈阳,居然有满人权贵感觉到高兴和兴奋,认为这是新成立的大晋朝廷,为了能够稳定内部做出来的妥协,在这些满人权贵看来,苏天成毕竟是以前大明朝廷的臣子,无端的造反,肯定要遭遇到汉人之中那些文人士大夫的反对,尽管说暂时统一了中原,内部肯定是不稳定的,甚至可能是盗贼横行的,处于这等的情况之下,苏天成当然想着与大清国交好,稳住辽东的局面。
甚至连主持情报工作的谭泰,都有这类的看法,他与贾基涵分析了诸多的情况,结合了历史上很多的经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皇太极一度也有这样的看法,认为苏天成肯定是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至少在进入到京城之后,局面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皇太极的认识,得益于这段时间大清国休养生息、强力发展的背景,自从臣服大明朝廷之后,大清国没有付出任何实际的东西,无非就是庄妃和福临到大明京城当做人质了,身为皇家的人员,承担这样的责任本来就是应该的。
相反,大清国得到了很多的实惠,特别是在广宁的互市放开之后,大清国利用从大明关内劫掠而来的金银财宝,大量的购买粮草,包括很多的铁器等以前难以交易到的物资,而且大清国的商贾,通过广宁深入到内地,不断为大清国购买必须的物资,通过这些购买来的物资,皇太极想办法稳住了大清谷的局势,开始致力于发展,当然,先军的政策是不会改变的。以前遭遇到江宁营重创的满八旗和汉八旗,都开始慢慢的恢复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满八旗和汉八旗都难以进入到关内劫掠了。
这次多尔衮进入到关内,虽然也劫掠到了很多的财富,但大军损失还是有些大的,足足损失了一万多的将士。这些都是满人之中的勇士,再多的财富都难以换取的。
大清国如今最为缺乏的,不是物资了,而是人口。
每次进入到关内劫掠,所有将士都不会忘记一个职责,那就是尽量多的劫掠中原的人口,主要就是青壮的男女,这些人到了大清国之后,能够耕种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身强体壮的男人,还可以经过训练之后,编入到汉八旗军队之中去,大清国所处的地域有些特殊,天寒地冻,生育总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不要说汉人。就是满人之中,小孩子夭折的情况都是比较多的。皇太极自身就遭遇过这等的痛苦。
可这个最大的问题,迄今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了。
皇太极和满人权贵都很清楚,只要江宁营盘踞在中原,大清国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想要彻底击败江宁营,若干年之内不要有这等的考虑。只能够寄希望于中原自身大乱,若是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繁荣昌盛,那大清国也就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所以苏天成造反,在很多满人权贵看来是好事情。
可惜众人没有想到,大明朝廷的军队。竟然不堪一击,这么快的时间就被江宁营剿灭了,就连进入关内去增援的多尔衮,也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对于江宁营的看法,诸多的满人权贵认识早就改变了,最开始是轻视,之后是不相信,到现在只剩下恐惧了,任何的一支满八旗和汉八旗军队,恐怕都不愿意和江宁营直接交手的,多尔衮是大清国最为厉害的骁勇将领了,可惜也是败在江宁营的麾下了,还有谁能够去直接抵抗江宁营。
压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总是需要有爆发途径,这次庄妃和福临回到沈阳,这种衙役总算是找到了宣泄的途径了。恐怕也是在这种大趋势之下,满人权贵的认识普遍出现乐观的情形,认为中原大地已经陷入到内乱之中了,苏天成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才有可能稳定中原的局面,这种情况之下,大清国的机会出现了,趁机占据辽东,与大晋朝廷形成对峙的局面,为今后入主中原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说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皇太极与苏天成之间的交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很清楚苏天成的厉害,那他就应该要想到,如此厉害的苏天成,怎么可能不想到稳定中原,怎么可能让中原大地处于风雨飘渺之中。
可惜的是,皇太极的认识,包括诸多满人权贵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要求很高了,降不下来了,他们想到的是入主中原,统领中原,他们的要求是做中原的霸主,满人来统领天下,在这种思想的不断激励之下,任何的困难险阻,他们都能够克服,他们能够团结起来,爆发出来巨大的力量,大清国的建立,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正是因为成功的次数太多了,他们几乎难以接受失败,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巨大的痛苦,都会在满人之中产生难以愈合的伤痕。
何况江宁营给大清国造成的伤害太多了。
其实皇太极不是没有机会,若是他分析准确,应该知道在短时间之内,大晋朝廷是不会在辽东展开进攻的,这是因为黑死病消耗了大晋朝廷大量的白银,朝廷府库的银子明显不足了,打战若是没有足够的银子支撑,那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这个时候大晋朝廷的皇帝苏天成,满脑子想到的都是挣钱,都是让府库充盈起来的。
退一步说,女真族是非常骁勇的,就算是失去了辽东,同样可以回到白山黑水之中去拼搏,去继续集聚力量,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充分说明了女真族的骁勇,可能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苏天成想到的就是全歼后金鞑子,彻底消灭后金鞑子的军事力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支撑。
可惜皇太极分析不到这样的局面,他做出来的选择,是最为不明智的,也就是将所有的主力,都集中在沈阳和辽东,誓死要保卫沈阳,誓死捍卫大清国的尊严,殊不知命都保不住了,还能够保住什么尊严。
崇政殿,诸多的满人权贵聚集在这里,庄妃回来之后,将苏天成所有的话语,都带回来了,苏天成的这些话语,被当做了最大的侮辱,激起了满人权贵的怒火,就算是江宁营无比的骁勇,满八旗的尊严也是不能够被亵渎的。
群情激愤之中,睿亲王多尔衮显得很是冷静。
这次进入到关内,直接与江宁营交手之后,多尔衮多了很多的冷静和分析,从内心里面的感悟来看,多尔衮认为大清国尚且不具备与大晋朝廷决战的能力。
这种改变是从血的教训之中得来的,是从苏天成的博大胸怀之中得到的,可惜多尔衮的这些感悟,不能够在崇政殿里面说出来,因为以前他就是最为强硬的主战派,突然的改变主张和看法,难免遭遇到讥讽,个人的声望会大大的降低。
但诸多满人权贵,令多尔衮着急,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在辽东发动决战,必败无疑,带来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大清国一蹶不振,甚至是直接走向毁灭。
皇太极当然注意到了多尔衮的表现,除开多尔衮,济尔哈朗的情绪也稍显平静,这两人的态度不坚决,令皇太极难以下定决心。
皇太极豪格的态度是很坚决的,认为机会难得,若是能够占据辽东大半的土地,甚至拿下大凌河城,就能够很好的拱卫沈阳,否则来日江宁营从大凌河黑山等地发动进攻,凭着义州、广宁和西平堡的地形,是难以防御的,辽河以南同样要失去。
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是支持豪格的意见的。
但皇太极没有立即拍板。
第 1233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