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政客 作者:风中的失落
第 1269 章
进入皇极殿之后,早朝正式开始。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早朝,一般不会商议具体的事情,主要是表示上班的时间到了,其实在正月十五之前,老百姓基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之中,这些年条件好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对于春节就特别重视了,至于说商贾,眼睛里面盯着的就是春节,他们能够利用春节的时间,大做生意,老百姓的购买力加强了,春节能够销售无数的商品,在他们看来,赚钱当然比过节重要了。
皇太子苏明劼主持早朝仪式。
这也是朝廷的规矩了。
苏明劼早就熟悉朝政了,而且表现出来的沉稳和睿智,令诸多的文武大臣拜服,苏天成特别注意对苏明劼的培养,苏明劼在外游历的三年时间里面,苏天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够享受特殊的待遇,必须要面对实际,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要思考如何解决老百姓存在的困难,同时也要注意官府的作风等问题。
在苏天成看来,苏明劼的表现还是有些差距的,主要还是在身份的彰显方面,毕竟打小就出生在富贵的环境之中,很早就成为了皇太子,受到了文武大臣的崇敬,这种身份上的优越,是无法抹去的,不过苏明劼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的确是不错的,朝廷里面的一般事情,基本都是苏明劼处理,除非是重大的事宜,苏天成才会亲自着手的。
苏明劼开始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大致的意思就是上班的时间到了,诸多的文武大臣。必须要集中精力,必须要给省府州县的官吏做出来榜样,新的一年到来,马上就是春耕时节,就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了,各级的官府必须花费大力气抓好春耕生产。
苏明劼在早朝的时候。专门强调春耕生产,其实是与大晋各地出现的诸多情况有关,这些年以来,随着商贸的巨大发展,农业慢慢受到了冷落,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官府特别重视商贸的发展,对农业不是太重视了,因为商贸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官府的税收大幅度的增加,意味着官府的钱多了。
这种情况,早在大晋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朝廷发现之后,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但皇上明确提出来了要求,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忽略。不能够因为经济发展了,就不重视农业了。更不能够因为大量的采购粮食了,就认为不种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任何的时候,都要牢记粮食生产是不能够忽视的。
也正是因为皇上的要求,每年的早朝,苏明劼都会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各地不能够忽视春耕生产,当然,仅仅是嘴上强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吏部和都察院早就将是否重视春耕生产与粮食产量等事宜,作为考核与提拔官员的指标之一。这就令各地的官吏绝不敢忽视春耕生产。
接下来,苏明劼还专门强调了各地吸纳移民的问题,随着大晋的强盛,藩属国前往大晋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除开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做官的人外,还有这些人的家人,几乎都是搬迁到大晋来了,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都是藩属国的精英人士,这些人来到大晋落户,比如带动移民搬迁的潮流,更大的优势是,搬迁到大晋来的人,能够很容易找到事情做,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地,只要能够吃苦,就可以找到事情做,就可以挣到银子,生活就没有问题。
朝廷对移民的控制,总体是吸纳的,但这些人必须在官府登记,必须要真正得到官府的认可,不过近些年来,随意移民的人增加了,一些人不在官府去登记,导致各地官府对人口户籍的管理,出现了偏差,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注意,否则大晋的人口将越来越多,朝廷诸多的官员讨论之后,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适当限制的。
苏明劼最后说到的就是驻扎各地的使节问题,因为大晋朝廷的强盛,驻外使节的表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态度方面,表现都是很强势的,皇上曾经专门说过了,态度不能够表现的过于的强硬了,大晋需要得到的是实际利益,不需要在态度上面强横。
半个时辰之后,苏明劼的话说完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就应该是皇上训示了,早朝最终结束,但今日的情况不同了,接下来的议程,就是各国派来的使节朝拜了。
使节带来了大量的礼物,这些礼物不会带进皇宫里面,都是列出清单。
其实朝拜这件事情,各国的使节早就提出来了要求,只不过皇上一直都没有同意,好不容易朝廷同意了,各国使节都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故而这次的朝拜,就显得特别的隆重了。
这是国力的象征,大晋朝廷如今扮演的角色,基本就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规矩当然是有大晋朝廷制定下来的,有谁违背了这样的秩序,必然会遭受到打击,只不过在确定秩序的时候,皇上基本是站在公正立场上面的,这也令各国的统治者非常的感激。
朝拜仪式开始了。
柳敬亭开始念出来一串串的名单,礼部的官吏按照名单上面念出来的名字,带着一个个的使团进入到大殿里面,使节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礼单,呈献给皇分管外事的大晋丞相周延儒,接下来使节就开始颂读准备好的信都是讴歌大晋朝廷与大晋皇上的。
各国都按照自身的礼节来进行朝拜,有的是跪拜,有的是单膝跪地,有的是鞠躬,不足一一而论,大晋朝廷已经禁止跪拜了,但对这些使节,尚无明确的规定。
朝拜的仪式持续的时间有些长。
但大殿之内的文武大臣,没有表现出来丝毫的倦意,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荣耀,就在二十年前,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可能想象的。
大晋朝廷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是经历过大明王朝的,明末的衰败,他们都是有印象的,那个时候绝不会有人想到,会面临今日这等的局面。
皇上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一文不名的庶子,一步步的拼搏,进入到朝廷,组建江宁营,剿灭流寇,推翻大明朝廷,消灭后金鞑子,统一草原,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让大晋朝廷成为全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这一切,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出现在了眼前。
朝拜仪式结束,已经过了午时。
皇上训示了,这也意味着早朝到了最后的时刻。
“诸位爱卿,今日的早朝有些特殊,朕没有想到啊,太子和诸位丞相怕是早就商议好了,这万国来朝的事宜,朕听说过,唐朝的时候出现过,明初也出现过,想不到如今也出现了,这就说明我大晋朝廷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过朕还是要提醒诸位的,千万不能够有自得的心理,千万不要沉湎于成绩之中,任何的一个朝代,都要追求长久的发展,朕多次和太子议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一个朝代初期能够兴盛,但经过若干年之后,就出现衰亡,朕以前也专门和诸位爱卿商议过。”
“有些事情,必须要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譬如这王朝兴衰的事宜,譬如说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情的事宜,这些都是我大晋王朝能够兴盛的基础,朕还是要强调,任何人都不能够破坏规矩,破坏制度,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制度和规矩之上,包括朕也不行,这是我大晋王朝的铁律,永远不能够动摇。”
“朕想到了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
说到这里的时候,苏天成看了看站在文武大臣中间的朱慈烺,这位大明末代的皇太子,早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为大晋朝廷的礼部侍郎,这么多年过去,也完全适应了,崇祯皇帝的家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生活无忧,他们也没有离开京城,以前诸多文武大臣担心有人会利用大明皇太子作乱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朱爱卿,朕说到你的父亲,其实朕是很佩服崇祯皇帝的,从勤劳的角度和自律的角度来说,很少有皇帝能够比得上崇祯皇帝,朕恐怕都是自愧不如,可为什么崇祯皇帝如此的勤勉,还是不能够避免覆灭的命运,这么多年过去,诸位爱卿也都想明白了,已故的三位大儒刘宗周、黄道周和钱谦益,专门写了一本书,就说到了这件事情,朕认为很有道理啊。”
“诸位能够保证自身的勤勉和自律,可能够保证百年之后如何吗,朕可以保证太子勤于政务,可朕能够保证百年之后的情形吗,不能,谁都做不到,故而教育和制度才是真正的保证,这么多年,朕一直都致力于这些事情,想必诸位也应该明白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无数的帝王都挂在嘴上,可有几个帝王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有几个帝王能够真正做到,朕时常用这句话自勉,就是害怕出现错误,朕希望诸位爱卿,也要时时刻刻自勉,诸位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个传奇(尾声)]
时间到了大晋二十四年。
五十八岁的苏天成,马上就要到六十岁了。
他也有很多的遗憾,大晋的确是无比富强了,但不少的问题,也慢慢开始暴露出来,这是发展过程之中,必然遇见的问题,但有一点苏天成是把握的非常好的,那就是在人民的思想认识方面,崇尚理想,讲究奋斗,遵循规矩和制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道德对个人的约束,有一些时候甚至强过了法律。
穿越四十年了,短短的四十年,在历史上不过是眨眼之间,用弹指一挥来形容,完全可以,不过这四十年,苏天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树立起来的大晋王朝,还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工业化的浪潮开始出现了,因为蒸汽机的出现,生产开始朝着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商贸经济成为了主流,农业生产无可奈何的退后了,衣食住行开始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苏天成曾经在多次朝会的时候提出来,崇尚节俭的思想绝不能够丢,不管个人是如何的富裕,官吏若是出现奢侈浪费的苗头,就一定要处理。
民间早就出现个人崇拜的迹象,这种苗头,苏天成是坚决制止的,他不喜欢搞什么个人崇拜,没有那样的必要,不过老百姓自发的表示出来尊敬,他也没有办法,只是官府绝对不能够做这些事情。
朝廷里面的事情,基本都是苏明劼在处理了,苏天成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皇孙的身上,他一如既往的要求,皇孙必须要成器。特别是苏明劼的儿子。
历史的习惯,苏天成暂时不准备打破,他也清楚,总有一天,这种继承制度会被摧毁,但作为凡人。他也有私心,这些事情,就留给历史去做,自己不要操心那么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就好比说担任了近三十年第一丞相的朱审烜,在朝廷里面的威望就是不一般的,也是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多年来,朱审烜都是尽心尽力,维系大晋朝廷的统治,思想一样根深蒂固,若是苏天成提出来其他的思路,譬如说不能够实行继承制度了,估计朱审烜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凡事有利就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
大晋二十四年八月十五。
中秋节到来。皇宫里面很是热闹。
第 1269 章
恋耽美
第 1269 章
进入皇极殿之后,早朝正式开始。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早朝,一般不会商议具体的事情,主要是表示上班的时间到了,其实在正月十五之前,老百姓基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之中,这些年条件好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对于春节就特别重视了,至于说商贾,眼睛里面盯着的就是春节,他们能够利用春节的时间,大做生意,老百姓的购买力加强了,春节能够销售无数的商品,在他们看来,赚钱当然比过节重要了。
皇太子苏明劼主持早朝仪式。
这也是朝廷的规矩了。
苏明劼早就熟悉朝政了,而且表现出来的沉稳和睿智,令诸多的文武大臣拜服,苏天成特别注意对苏明劼的培养,苏明劼在外游历的三年时间里面,苏天成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能够享受特殊的待遇,必须要面对实际,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要思考如何解决老百姓存在的困难,同时也要注意官府的作风等问题。
在苏天成看来,苏明劼的表现还是有些差距的,主要还是在身份的彰显方面,毕竟打小就出生在富贵的环境之中,很早就成为了皇太子,受到了文武大臣的崇敬,这种身份上的优越,是无法抹去的,不过苏明劼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的确是不错的,朝廷里面的一般事情,基本都是苏明劼处理,除非是重大的事宜,苏天成才会亲自着手的。
苏明劼开始提出来具体的要求,大致的意思就是上班的时间到了,诸多的文武大臣。必须要集中精力,必须要给省府州县的官吏做出来榜样,新的一年到来,马上就是春耕时节,就是最为忙碌的时候了,各级的官府必须花费大力气抓好春耕生产。
苏明劼在早朝的时候。专门强调春耕生产,其实是与大晋各地出现的诸多情况有关,这些年以来,随着商贸的巨大发展,农业慢慢受到了冷落,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官府特别重视商贸的发展,对农业不是太重视了,因为商贸的飞速发展。意味着官府的税收大幅度的增加,意味着官府的钱多了。
这种情况,早在大晋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朝廷发现之后,没有引起很高的重视,但皇上明确提出来了要求,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忽略。不能够因为经济发展了,就不重视农业了。更不能够因为大量的采购粮食了,就认为不种田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任何的时候,都要牢记粮食生产是不能够忽视的。
也正是因为皇上的要求,每年的早朝,苏明劼都会提出来明确的要求。各地不能够忽视春耕生产,当然,仅仅是嘴上强调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吏部和都察院早就将是否重视春耕生产与粮食产量等事宜,作为考核与提拔官员的指标之一。这就令各地的官吏绝不敢忽视春耕生产。
接下来,苏明劼还专门强调了各地吸纳移民的问题,随着大晋的强盛,藩属国前往大晋生活的人越来越多,除开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到朝廷做官的人外,还有这些人的家人,几乎都是搬迁到大晋来了,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的,都是藩属国的精英人士,这些人来到大晋落户,比如带动移民搬迁的潮流,更大的优势是,搬迁到大晋来的人,能够很容易找到事情做,特别是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地,只要能够吃苦,就可以找到事情做,就可以挣到银子,生活就没有问题。
朝廷对移民的控制,总体是吸纳的,但这些人必须在官府登记,必须要真正得到官府的认可,不过近些年来,随意移民的人增加了,一些人不在官府去登记,导致各地官府对人口户籍的管理,出现了偏差,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注意,否则大晋的人口将越来越多,朝廷诸多的官员讨论之后,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必须要适当限制的。
苏明劼最后说到的就是驻扎各地的使节问题,因为大晋朝廷的强盛,驻外使节的表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态度方面,表现都是很强势的,皇上曾经专门说过了,态度不能够表现的过于的强硬了,大晋需要得到的是实际利益,不需要在态度上面强横。
半个时辰之后,苏明劼的话说完了。
按照以往的惯例,就应该是皇上训示了,早朝最终结束,但今日的情况不同了,接下来的议程,就是各国派来的使节朝拜了。
使节带来了大量的礼物,这些礼物不会带进皇宫里面,都是列出清单。
其实朝拜这件事情,各国的使节早就提出来了要求,只不过皇上一直都没有同意,好不容易朝廷同意了,各国使节都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故而这次的朝拜,就显得特别的隆重了。
这是国力的象征,大晋朝廷如今扮演的角色,基本就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规矩当然是有大晋朝廷制定下来的,有谁违背了这样的秩序,必然会遭受到打击,只不过在确定秩序的时候,皇上基本是站在公正立场上面的,这也令各国的统治者非常的感激。
朝拜仪式开始了。
柳敬亭开始念出来一串串的名单,礼部的官吏按照名单上面念出来的名字,带着一个个的使团进入到大殿里面,使节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礼单,呈献给皇分管外事的大晋丞相周延儒,接下来使节就开始颂读准备好的信都是讴歌大晋朝廷与大晋皇上的。
各国都按照自身的礼节来进行朝拜,有的是跪拜,有的是单膝跪地,有的是鞠躬,不足一一而论,大晋朝廷已经禁止跪拜了,但对这些使节,尚无明确的规定。
朝拜的仪式持续的时间有些长。
但大殿之内的文武大臣,没有表现出来丝毫的倦意,这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荣耀,就在二十年前,这样的事情还是不可能想象的。
大晋朝廷的绝大部分官吏,都是经历过大明王朝的,明末的衰败,他们都是有印象的,那个时候绝不会有人想到,会面临今日这等的局面。
皇上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一文不名的庶子,一步步的拼搏,进入到朝廷,组建江宁营,剿灭流寇,推翻大明朝廷,消灭后金鞑子,统一草原,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让大晋朝廷成为全世界秩序的维护者。
这一切,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出现在了眼前。
朝拜仪式结束,已经过了午时。
皇上训示了,这也意味着早朝到了最后的时刻。
“诸位爱卿,今日的早朝有些特殊,朕没有想到啊,太子和诸位丞相怕是早就商议好了,这万国来朝的事宜,朕听说过,唐朝的时候出现过,明初也出现过,想不到如今也出现了,这就说明我大晋朝廷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过朕还是要提醒诸位的,千万不能够有自得的心理,千万不要沉湎于成绩之中,任何的一个朝代,都要追求长久的发展,朕多次和太子议论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一个朝代初期能够兴盛,但经过若干年之后,就出现衰亡,朕以前也专门和诸位爱卿商议过。”
“有些事情,必须要日日说、月月说、年年说,譬如这王朝兴衰的事宜,譬如说按照规矩和制度办事情的事宜,这些都是我大晋王朝能够兴盛的基础,朕还是要强调,任何人都不能够破坏规矩,破坏制度,任何人都不能够凌驾于制度和规矩之上,包括朕也不行,这是我大晋王朝的铁律,永远不能够动摇。”
“朕想到了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
说到这里的时候,苏天成看了看站在文武大臣中间的朱慈烺,这位大明末代的皇太子,早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成为大晋朝廷的礼部侍郎,这么多年过去,也完全适应了,崇祯皇帝的家人,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生活无忧,他们也没有离开京城,以前诸多文武大臣担心有人会利用大明皇太子作乱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朱爱卿,朕说到你的父亲,其实朕是很佩服崇祯皇帝的,从勤劳的角度和自律的角度来说,很少有皇帝能够比得上崇祯皇帝,朕恐怕都是自愧不如,可为什么崇祯皇帝如此的勤勉,还是不能够避免覆灭的命运,这么多年过去,诸位爱卿也都想明白了,已故的三位大儒刘宗周、黄道周和钱谦益,专门写了一本书,就说到了这件事情,朕认为很有道理啊。”
“诸位能够保证自身的勤勉和自律,可能够保证百年之后如何吗,朕可以保证太子勤于政务,可朕能够保证百年之后的情形吗,不能,谁都做不到,故而教育和制度才是真正的保证,这么多年,朕一直都致力于这些事情,想必诸位也应该明白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无数的帝王都挂在嘴上,可有几个帝王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有几个帝王能够真正做到,朕时常用这句话自勉,就是害怕出现错误,朕希望诸位爱卿,也要时时刻刻自勉,诸位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个传奇(尾声)]
时间到了大晋二十四年。
五十八岁的苏天成,马上就要到六十岁了。
他也有很多的遗憾,大晋的确是无比富强了,但不少的问题,也慢慢开始暴露出来,这是发展过程之中,必然遇见的问题,但有一点苏天成是把握的非常好的,那就是在人民的思想认识方面,崇尚理想,讲究奋斗,遵循规矩和制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道德对个人的约束,有一些时候甚至强过了法律。
穿越四十年了,短短的四十年,在历史上不过是眨眼之间,用弹指一挥来形容,完全可以,不过这四十年,苏天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树立起来的大晋王朝,还真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工业化的浪潮开始出现了,因为蒸汽机的出现,生产开始朝着集约化和大型化发展,商贸经济成为了主流,农业生产无可奈何的退后了,衣食住行开始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
苏天成曾经在多次朝会的时候提出来,崇尚节俭的思想绝不能够丢,不管个人是如何的富裕,官吏若是出现奢侈浪费的苗头,就一定要处理。
民间早就出现个人崇拜的迹象,这种苗头,苏天成是坚决制止的,他不喜欢搞什么个人崇拜,没有那样的必要,不过老百姓自发的表示出来尊敬,他也没有办法,只是官府绝对不能够做这些事情。
朝廷里面的事情,基本都是苏明劼在处理了,苏天成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皇孙的身上,他一如既往的要求,皇孙必须要成器。特别是苏明劼的儿子。
历史的习惯,苏天成暂时不准备打破,他也清楚,总有一天,这种继承制度会被摧毁,但作为凡人。他也有私心,这些事情,就留给历史去做,自己不要操心那么多了。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就好比说担任了近三十年第一丞相的朱审烜,在朝廷里面的威望就是不一般的,也是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多年来,朱审烜都是尽心尽力,维系大晋朝廷的统治,思想一样根深蒂固,若是苏天成提出来其他的思路,譬如说不能够实行继承制度了,估计朱审烜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凡事有利就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
大晋二十四年八月十五。
中秋节到来。皇宫里面很是热闹。
第 1269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