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22 章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出书版) 作者:雾满拦江
第 22 章
来人:“北海国相孔融。”
刘备:“孔融?是不是那个四岁时让梨的孔融?”
来人:“然也。”
刘备呆住了:“真的假的?难道孔北海知道我刘备的名字吗?人家可是天下皆知的大名士啊。”
来人道:“孔融是名气大,不过你刘使君也不是无名之辈,许多人都知道你的。”
刘备慢慢的坐了下来,神色平静,心里却是激潮翻涌。
什么叫人生的奋斗?这个就是了。
你看你拼命的打拼,拼老命的折腾,可就是不见丝毫效果。你急,你疯狂,你上窜下跳,可没效果就是没效果。正当你陷入绝望之中,灰心丧气,不再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对自己的悲摧命运有所改观时,你才会发现,实际上你的努力,始终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之中。这个过程渐进而缓慢,许多人已经知道你了,甚至还有人将你视为偶像,视为英雄,而你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仍然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悲摧的人,一个不断失败的人,一个终其一生也混不出个名堂的人。
人生就是这样,你的付出,如果在第一时间套现,那就是资本。徜如果付出竟无所报,就累积而成为了资源。这种无形资产累积越多,你的成功就越是容易。所谓的厚积薄发,说的就是无形资产的累积,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时,为成功者所带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
孔融孔北海,圣衍公的传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士。在刘备心里,孔融是一座高不可仰的山,自己根本不可能碰到人家的边。可现在他才知道,在孔融的心里,对他刘备同样的钦服景仰。
因为他是一个奋斗者,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命运,无休无止瞎折腾的主儿。
小关小张,刘备吩咐道:“放下你们的书本,马上点起人马,与我往援孔北海。”
第五章 江湖一夜情
【1.太史慈错失刘备】
史书上记载说,让梨的孔融,以北海国相的身份,向平级的平原国相刘备求救,让刘备欣喜若狂,对使者太史慈说:“孔文举也听说过,天下有我这么一个刘备吗?”
太史慈极度郁闷的看着刘备,说:“孔融听没听说过你,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听说过你。”
这个太史慈,也是三国时代有名的战将,而且这段时间他也正四处找老板,想找到能够把他的特长发挥出来的明眼人。可不解何故,刘备与太史慈相遇,两人居然都没发现,对方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人,这导致他们两人,彼此失去了对方。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对方呢?不太清楚。《三国演义》为了避开这个麻烦问题,干脆没让这俩人见面。可他们在历史上确实是见了面,而且这时候的刘备,除了他自己稀哩糊涂之外,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了。徐州广陵郡太守陈登,就评价刘备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太史慈却没看出刘备的王霸之姿,想来应该是刘备往援孔融,表现得不够给力。要知道,这时候的关羽和张飞还不能独当一面,哥仨中最能打的是刘备,可刘备的身手,比太史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想想当时的场景,武艺高强的太史慈,横戟马上,看着张牙舞爪的刘备,带着本《左转》的关羽,持画笔的张飞,向着黄巾军冲过去,太史慈肯定是连连摇头,心说:“那谁,那个刘备快别闹了,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再查《三国志》中的刘备传记,竟然没有他往援孔北海的这段记载。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刘备当时的表现,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就偷偷的把这段经历删除了。如果他当时表现得足够好,不可能不昭告天下。
虽然表现不够给力,但刘备的老板,还是表示满意的。
刘备的老板,就是公孙瓒了。公孙瓒派了刘备,带关羽、张飞,往援徐州陶谦。
陶谦在历史上被描绘得一塌糊涂,说他胸无大志,重用亲信小人,还干尽了无数的坏事。但据史家考证,陶谦之所以被抹黑,是因为他不该得罪了一个人。
曹操!
当曹操将陶谦视为敌人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跳跃,从一介只统3000兵马的游击队长,晋升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盖世枭雄。
曹操的人生跳跃,就完成于刘备升任平原国相的时候。比较老哥俩的人生历程,刘备这边远未起步,正处于苦心经营无形资产的郁闷阶段,而曹操,却借势借力,转瞬间完成了全部的人生课题。
刘备的人生进程有点慢,这是正常的。曹操的人生进程却有点快,这也是正常的。
【2.刘备输在起跑线上】
单以成功的速度而论,曹操在三国时代名列第三,仅次于辽东的公孙度和荆州的刘表。
这个速度,以当事人最初的人生为起点,以其王霸事业为终点,终点减去起点再除以奋斗的时间,就是速度了。当然,谁的成功速度也无法跟大将军何进相比,这厮中午还在屠房杀猪,下午就洗脚上田,管理国家大事了。
大将军何进的事业,不是自己奋斗来的,全是靠了裙带关系。成功的成本太低,因而不论是社会资源还是智力资源,都不足以支撑,所以很快就崩塌了,还连累到东汉帝国史上除名。
单以个人奋斗者计,成功速度最快的是辽东公孙度,这厮早晨还是个小吏,朝廷公文一到,立即就成为辽东太守了。排第二的是荆州刘表,刘表也和公孙度一样,都是利用了董卓心眼不够用,让自己的人生进入事业的快车道。可是因为荆州情况比辽东复杂,让刘表费了一番手脚,所以落在了公孙度的后面。
快速成功榜的第三名,为众家英雄必争之地,最终是让曹操抢了先机,迅速的完成了自己人生事业的飞跃。
曹操未能抢到头一把交椅,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而非智力的因素。
在年龄上,曹操是董卓、公孙度及刘表这些前辈的下一代,上一代人老谋深算,资源累积得足够,易于抓住机会。而曹操虽然被老家伙们比下去,但在他自己这一代人中,却是最优秀的。
曹操之所以迅速成功,得益于三个因素:年龄、智力优势及父辈留下来的资产。
头一个是年龄,曹操的年龄优势就在于,他比刘备大了6岁,这6岁之差,注定了刘备刘玄德的苦逼命运,也成就了曹操的辉煌事业。
假如刘备早年几年,智力更成熟一些,世道更乱一些,那么刘玄德就无须花费如此大的力气。但关键时候差了这6年,世道正乱,机会大把,但刘备偏偏心智尚不成熟,影响力与知名度大打折扣,结果被曹操抢了先,捞得盆满钵满,想来夜深人静之际,刘备琢磨起这事来,铁是非常的郁闷。
郁闷也没得法子,曹操不唯是年龄恰好补上了这段空缺,最要命的是,曹操的智力过人。他应该是精心研究过人生成功的秘诀,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人生成功,实际上与你的努力并无直接关系,只与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比如说大将军何进,在家乡就只能杀猪,可到了朝廷,就煞介其事的治理起国家来。再比如说董卓,在边关他最多只是个苦逼的侠客,累死累活流血卖命,也未必能混出名堂。可此人甫入京师,就无人可制,顿时成为了国家重要领导人。
同样的智慧,就看你在哪里摆弄。在杀猪房里摆弄,你最多不过是个杀猪仔;在边关摆弄,最多不过是个任性的侠客;可如果拿到朝廷中来,那你就是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了。
曹操的这个智慧结晶,史上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来简单,但当时的人们少有这个认识,曹操的智慧快人一步,这就决定了他成功的必然。
此外,曹操能够迅速获得成功,与他父亲替他打下的家底有关。
曹操的父亲曹嵩,勇敢的趴在太监曹腾的脚下叫亲爹,这使曹操从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迅速的成为了太监党的红人,甚至能够与袁绍平起平坐。如果是没有这个家底,象刘备那样从零到无,这个奋斗可就艰辛了。
说起人生奋斗这事,最难最难的莫过于第一桶金,莫过于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刘备惨就惨在没人替他解决这个问题,而曹操一生下来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所以单纯比较曹操和刘备,那么刘备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没得法子。
年龄优势、智力优势,再加上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于曹操而言,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如何迅速的完成那从量变到质变的一跃。
第 22 章
恋耽美
第 22 章
来人:“北海国相孔融。”
刘备:“孔融?是不是那个四岁时让梨的孔融?”
来人:“然也。”
刘备呆住了:“真的假的?难道孔北海知道我刘备的名字吗?人家可是天下皆知的大名士啊。”
来人道:“孔融是名气大,不过你刘使君也不是无名之辈,许多人都知道你的。”
刘备慢慢的坐了下来,神色平静,心里却是激潮翻涌。
什么叫人生的奋斗?这个就是了。
你看你拼命的打拼,拼老命的折腾,可就是不见丝毫效果。你急,你疯狂,你上窜下跳,可没效果就是没效果。正当你陷入绝望之中,灰心丧气,不再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对自己的悲摧命运有所改观时,你才会发现,实际上你的努力,始终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之中。这个过程渐进而缓慢,许多人已经知道你了,甚至还有人将你视为偶像,视为英雄,而你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仍然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悲摧的人,一个不断失败的人,一个终其一生也混不出个名堂的人。
人生就是这样,你的付出,如果在第一时间套现,那就是资本。徜如果付出竟无所报,就累积而成为了资源。这种无形资产累积越多,你的成功就越是容易。所谓的厚积薄发,说的就是无形资产的累积,达到了爆发的临界点时,为成功者所带来的那一瞬间的快感。
孔融孔北海,圣衍公的传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名士。在刘备心里,孔融是一座高不可仰的山,自己根本不可能碰到人家的边。可现在他才知道,在孔融的心里,对他刘备同样的钦服景仰。
因为他是一个奋斗者,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命运,无休无止瞎折腾的主儿。
小关小张,刘备吩咐道:“放下你们的书本,马上点起人马,与我往援孔北海。”
第五章 江湖一夜情
【1.太史慈错失刘备】
史书上记载说,让梨的孔融,以北海国相的身份,向平级的平原国相刘备求救,让刘备欣喜若狂,对使者太史慈说:“孔文举也听说过,天下有我这么一个刘备吗?”
太史慈极度郁闷的看着刘备,说:“孔融听没听说过你,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听说过你。”
这个太史慈,也是三国时代有名的战将,而且这段时间他也正四处找老板,想找到能够把他的特长发挥出来的明眼人。可不解何故,刘备与太史慈相遇,两人居然都没发现,对方正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人,这导致他们两人,彼此失去了对方。
为什么他们会失去对方呢?不太清楚。《三国演义》为了避开这个麻烦问题,干脆没让这俩人见面。可他们在历史上确实是见了面,而且这时候的刘备,除了他自己稀哩糊涂之外,已经有了不错的口碑了。徐州广陵郡太守陈登,就评价刘备说:“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
太史慈却没看出刘备的王霸之姿,想来应该是刘备往援孔融,表现得不够给力。要知道,这时候的关羽和张飞还不能独当一面,哥仨中最能打的是刘备,可刘备的身手,比太史慈,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想想当时的场景,武艺高强的太史慈,横戟马上,看着张牙舞爪的刘备,带着本《左转》的关羽,持画笔的张飞,向着黄巾军冲过去,太史慈肯定是连连摇头,心说:“那谁,那个刘备快别闹了,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再查《三国志》中的刘备传记,竟然没有他往援孔北海的这段记载。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刘备当时的表现,连他自己都看不下去,就偷偷的把这段经历删除了。如果他当时表现得足够好,不可能不昭告天下。
虽然表现不够给力,但刘备的老板,还是表示满意的。
刘备的老板,就是公孙瓒了。公孙瓒派了刘备,带关羽、张飞,往援徐州陶谦。
陶谦在历史上被描绘得一塌糊涂,说他胸无大志,重用亲信小人,还干尽了无数的坏事。但据史家考证,陶谦之所以被抹黑,是因为他不该得罪了一个人。
曹操!
当曹操将陶谦视为敌人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人生的跳跃,从一介只统3000兵马的游击队长,晋升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盖世枭雄。
曹操的人生跳跃,就完成于刘备升任平原国相的时候。比较老哥俩的人生历程,刘备这边远未起步,正处于苦心经营无形资产的郁闷阶段,而曹操,却借势借力,转瞬间完成了全部的人生课题。
刘备的人生进程有点慢,这是正常的。曹操的人生进程却有点快,这也是正常的。
【2.刘备输在起跑线上】
单以成功的速度而论,曹操在三国时代名列第三,仅次于辽东的公孙度和荆州的刘表。
这个速度,以当事人最初的人生为起点,以其王霸事业为终点,终点减去起点再除以奋斗的时间,就是速度了。当然,谁的成功速度也无法跟大将军何进相比,这厮中午还在屠房杀猪,下午就洗脚上田,管理国家大事了。
大将军何进的事业,不是自己奋斗来的,全是靠了裙带关系。成功的成本太低,因而不论是社会资源还是智力资源,都不足以支撑,所以很快就崩塌了,还连累到东汉帝国史上除名。
单以个人奋斗者计,成功速度最快的是辽东公孙度,这厮早晨还是个小吏,朝廷公文一到,立即就成为辽东太守了。排第二的是荆州刘表,刘表也和公孙度一样,都是利用了董卓心眼不够用,让自己的人生进入事业的快车道。可是因为荆州情况比辽东复杂,让刘表费了一番手脚,所以落在了公孙度的后面。
快速成功榜的第三名,为众家英雄必争之地,最终是让曹操抢了先机,迅速的完成了自己人生事业的飞跃。
曹操未能抢到头一把交椅,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而非智力的因素。
在年龄上,曹操是董卓、公孙度及刘表这些前辈的下一代,上一代人老谋深算,资源累积得足够,易于抓住机会。而曹操虽然被老家伙们比下去,但在他自己这一代人中,却是最优秀的。
曹操之所以迅速成功,得益于三个因素:年龄、智力优势及父辈留下来的资产。
头一个是年龄,曹操的年龄优势就在于,他比刘备大了6岁,这6岁之差,注定了刘备刘玄德的苦逼命运,也成就了曹操的辉煌事业。
假如刘备早年几年,智力更成熟一些,世道更乱一些,那么刘玄德就无须花费如此大的力气。但关键时候差了这6年,世道正乱,机会大把,但刘备偏偏心智尚不成熟,影响力与知名度大打折扣,结果被曹操抢了先,捞得盆满钵满,想来夜深人静之际,刘备琢磨起这事来,铁是非常的郁闷。
郁闷也没得法子,曹操不唯是年龄恰好补上了这段空缺,最要命的是,曹操的智力过人。他应该是精心研究过人生成功的秘诀,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人生成功,实际上与你的努力并无直接关系,只与你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比如说大将军何进,在家乡就只能杀猪,可到了朝廷,就煞介其事的治理起国家来。再比如说董卓,在边关他最多只是个苦逼的侠客,累死累活流血卖命,也未必能混出名堂。可此人甫入京师,就无人可制,顿时成为了国家重要领导人。
同样的智慧,就看你在哪里摆弄。在杀猪房里摆弄,你最多不过是个杀猪仔;在边关摆弄,最多不过是个任性的侠客;可如果拿到朝廷中来,那你就是人民爱戴的国家领导了。
曹操的这个智慧结晶,史上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来简单,但当时的人们少有这个认识,曹操的智慧快人一步,这就决定了他成功的必然。
此外,曹操能够迅速获得成功,与他父亲替他打下的家底有关。
曹操的父亲曹嵩,勇敢的趴在太监曹腾的脚下叫亲爹,这使曹操从一名不明真相的群众,迅速的成为了太监党的红人,甚至能够与袁绍平起平坐。如果是没有这个家底,象刘备那样从零到无,这个奋斗可就艰辛了。
说起人生奋斗这事,最难最难的莫过于第一桶金,莫过于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刘备惨就惨在没人替他解决这个问题,而曹操一生下来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所以单纯比较曹操和刘备,那么刘备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没得法子。
年龄优势、智力优势,再加上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于曹操而言,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如何迅速的完成那从量变到质变的一跃。
第 22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