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生莲 全集 作者:肉书屋
步步生莲 全集第266部分阅读
,哼哼!”
唐焰焰恨得牙根痒痒的:“小妖精,你算是哪头儿的呀,你可别忘了,当初飞羽随风三大首领,咱们两个和小燚可是同甘苦共患难过,偏要帮她说话,她许了你休么好处了?”
折子渝扮个鬼脸道:“我和她在汴梁,可是出生入死的交情。”
娃娃掩口偷笑,打趣道:“这还用问么?子渝有孕在身,不能侍奉郎君,官人专宠竹韵一人,她岂不感恩戴德?你看她现在的样子,每天都是面带桃花,眉梢眼角春意一片,闺中不知如何得趣呢。”
竹韵登时红了脸,羞得顿足道:“娃儿姐姐又来编排取笑我,哪有像你说的啊,昨夜……昨夜官人可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
妙妙正襟危坐,咳嗽一声道:“嗯,这个我可以作证,昨夜官人的确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的……”
竹韵大为得意:“还是妙妙老实。”
女英羞道:“你们说你们的,怎么又编排到我头上了?”
妙妙继续道:“不过……竹韵姐姐也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的。”
冬儿听了“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晕着脸道:“官人……官人总是这般荒唐。”
各位王妃之中,也只有冬儿,杨浩对她既敬且爱,又知她生性腼腆,接受不了大被群欢的风月花样,所以从不在她房中如此荒唐。
竹韵瞪了妙妙一眼,哼道:“算啦算啦,谁叫人家进门儿晚呢,你们愿意取笑就取笑我吧。其实……其实我也好想早些怀上官人的孩子呢……”想起杨浩对她说过的“能生几个生几个,能生多久生多久,”竹韵心里一阵甜蜜,一阵欢喜,倒是根本不在乎旁人的取笑了。
这时有人清咳一声,带着笑音道:“竹韵若是也在此时有孕,那我这大王,岂不是空有如花似玉的一众美人儿,却有看没得吃了吗?”
随着声音,杨浩转了出来。
“官人……”
众美人儿款款起身向他施礼,娃儿笑道:“官人说的好可怜,这不是还有两位国色天香的美人侍奉官人吗?”
杨浩笑吟吟地瞟了眼冬儿和女英,女英晕着脸轻啐一口,却没有说话。原来,这两位娘子属于体质过于敏感的类型,根本经不起杨浩大开大阖的伐挞,就算是用上了坤道铸鼎的功法,也很难让杨浩尽兴,偏偏杨浩这内功愈加的精深,房事的需求便也愈加的旺盛,如果不是有个“不怕死”的竹韵,这两位美人儿还真应付不起杨浩的需索。
方才几个女人坐在一起,随口谈笑些什么,冬儿晏晏微笑,也不觉什么,但是丈夫一到了这里,虽是同床共枕、一修双好的男人,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便岔开了话道:“好啦好啦,越说越荒唐啦,孩子还在那边玩呢,叫她们听见了不像话。”
杨浩看了一眼,只见杨姗领着弟弟妹妹,正在池塘边钓蛤蟆,杨佳穿着开裆裤,手里举着根穿了鱼线鱼钩的小竹竿,跑来跑去,喳喳呼呼,估计真有蛤蟆也早让他吓跑了,几个宫女儿紧张地随在他的身后,生怕这小祖宗跌到池塘里去。
杨浩笑道:“不妨事,他们懂些什么。”
折子渝见他这个时辰回宫,却知必定有事,便问道:“官人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罢朝回宫了?”
杨浩笑道:“不是我要回来,而是有人找上了门来,指名道姓,要见我家五公子,杨浩只好亲自充一回跑腿送信儿的,正好也偷个闲,歇息一下。”
折子渝诧异地道:“见我?谁要见我?”
心中灵光一闪,折子渝忽地恍然大悟:“啊!莫非是辽东……?”
杨浩点头道:“不错,正是辽东来人了。”
折子渝眼珠一转,嘴角露出一丝甜笑:“这么说,九略已经可以正式展开了?”
杨浩神色有些凝重地点点头:“不错,九略,九略,我只希望不会是为山九仞。”
折子渝白他一眼道:“怎么就不能是九九归一呢?”
她微微一掸衣衫,挺直了腰杆儿道:“我去见他!”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01章 出手
折子渝换上了久违的公子装,手持折扇一柄,风度翩翩,温良如玉。
人靠衣装,对那些把她奉若神明的女真人来说,如果子渝一身宫妃女儿家装扮出现,固然是丽色惊人,恐怕说服力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就算是在尚部分保持着母系社会传统的女真部落,如今女人也只有萨满巫师才叫人心存敬畏。
珠里真派来的人是他的堂叔乌林苔,论年纪却比珠里真还小了两岁,两人按辈份是叔侄,实则情同兄弟,此人在女真人里算不上勇武之辈,不过比较聪颖,算是珠里真身边幕僚类的一个人物。
此刻,他正毕恭毕敬地向折子渝叙说着发生在辽东的事情。
“不知怎地,辽人怀疑到了我们头上,他们编造了个罪名,勒令我老族长赴上京请罪,趁机软禁了他逼问实情,老族长坚不吐实,碰案而死,如今辽人发兵,步步进逼……”
折子渝打断他的话道:“你方才说,珠里真少族……哦,现在是族长了,珠里真族长与室韦的巴雅尔缔结了同盟?”
提起巴雅尔,乌林苔立即露出不屑的冷笑:“他?哼!他们也饱受辽人凌辱,却不敢与敌人为敌。当初珠里真与巴雅尔义结金兰,对天盟誓要同进同退,可是如今辽人已侵入我女真领地,烧杀抢掠,巴雅尔却藉口室韦诸部的首领们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不肯出兵相助。临阵退缩,毁诺背信,不是男人!”
折子渝微微一笑:“或许巴雅尔真的无法统一室韦各部首领的意见,又或者他起了退缩之心,既然室韦人下不了决心,你们何不助其一臂之力呢?”
乌林苔一怔,愕然道:“这个……五公子,我们女真人,如今自顾不暇,如何相助于室韦人?现在辽人没有去打他们呀。”
折子渝拈起细瓷如玉的茶杯,凑近嘴唇,轻酌浅饮,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乌林苔是个爽直的汉子,看来还没听懂我的意思。我要你们助他一臂之力,是帮助他下定反抗辽人的决心。他们本就深恨辽人,如今又有你们与辽人为敌,为其盟友,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族人受到战火波及,被辽人烧杀抢掠一番,他们是否仍然要坐山观虎斗呢?”
乌林苔恍然大悟:“五公子高见,乌林苔明白了。不过,辽人之势,凶猛如虎,如有室韦相助,恐仍难敌辽人,珠里真让我来,就是想求教于五公子,尚望五公子指点迷津。”
折子渝目光一凝,似笑非笑地问道:“珠里真只叫你问计于我,不曾想过求我西夏出兵?”
“没有!”乌林苔摇头:“我族中的确有人这样提过,不过珠里真说,我女真人受惠于五公子,却与西夏国无甚交情,西夏君臣未必肯出兵相助。再者,就算西夏国君肯出兵,辽人地域庞大何止万里,麾下雄兵数十万,据驻于各地,辽人尽可出兵敌之,远水不救近火,与我女真无甚好处,反拖了朋友下水。”
“呵呵……”
折子渝轻轻一笑,“珠里真很明事理,分析的也很对。西夏实力远非辽人对手,且西夏君臣就算肯出兵,也解不了辽东之围,辽人驻屯于西线的军队,足以与我们僵持下去。不过,女真与室韦联手不是辽人之敌,我西夏出兵也非辽人之敌,却未见得辽人便天下无敌,这世上还是有人,实力在辽人之上的。”
乌林苔目光一闪,微露憬悟:“五公子是说……宋国?”
折子渝道:“不错,宋国。你们本是辽国藩属,如果你们取水路遣使入宋,向宋国称臣乞援,那会如何呢?”
乌林苔在女真人中果然算是见识广博的才智之士,微一思索,便摇头道:“恐怕不成。据我所知,当初于阗国也以中原藩属自居,可是他们与喀拉汗人大战时,向宋廷乞援,宋国却未派出一兵一卒,我听说,宋人只派了百十人的僧侣前去,嘿!那些和尚,诵经念佛,便抵得住敌人的刀枪么?”
折子渝笑道:“一个藩属的名义,怎能换得宋人出兵?若无好处,山高路远,宋国自然不会远征于阗,可是涉及辽国便不一样,唐四分五裂,疆域各有归属,宋之所承,唯中原一地,虎狼环伺,无险可守。宋国欲图西域,有北方猛虎耽耽而视,束手缚尾,如欲北进,一无大义借口,二惧辽人实力,唯恐两败俱伤。
但是唐幽云十六州,宋国志在必得,至今不动手,只是时机未至罢了,如果你们向宋国称臣,便给了宋国一个合理的借口,有你们在辽东牵制,宋国岂有不抓住这个机会,趁势兴兵北进的道理?”
乌林苔听了似有所动,但还是不敢尽信折子渝的推断。折子渝又道:“辽人兵强马壮,虎视四周,亦为我西夏所忌惮,只是我西夏国小势微,难敌大辽,如今又与陇右争战,脱不得身,不过如果你们有心向宋求助,我可略施小计,在辽国内部再制造些混乱,帮着宋帝下这个决心,如何?”
“这个……”
折子渝笑容一收,说道:“兵贵神速,拖延不得。迟一日,你们便多死一些族人,多被毁坏一个村寨,除非你们肯向辽人臣服,自缚双手,让他们斩了你们这些起事首领的脑袋,继续让他们盘剥、继续让他们欺压你们的父母、兄弟、子孙,继续凌辱你们的女人,否则的话,你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乌林苔想起族人所受的种种屈辱,双眉一扬,脸上露出决然的刚烈之气:“乌林苔,愿遵五公子之计行事!”
※ ※ ※
五月天,上京城,浓荫如盖。
树下一铺凉席,小皇帝牢儿正在席上玩耍,一旁萧绰只着宫中日常的衣着,坐在席上,轻摇团扇,冷冷笑道:“室韦五部也掺和进来了?哼!为了一个部日固德,他们还真敢与我大辽为敌呀,看来这几年我大辽休养生息,息事宁人,真是惯坏了他们!让耶律休哥去,打出我大辽的威风来,要不然……我辽国五十多个藩属,都要蹬鼻子上脸了!”
“遵太后旨意!”
大辽枢密恭声应旨,匆匆退了下去。
“娘!”
牢儿奶声奶气地叫她道:“女真,小小的,怕什么?”
萧绰转嗔为喜,抱过儿子,在他屁股蛋上拍了一把,“儿子,当你把一个人当成对手的时候,就不要小看了他。无知小民可以狂妄,因为他们再狂妄,也不过就是痛快了那张嘴巴,无碍天下,可是做皇帝的,不可以。一个皇帝如果也这样想,那就是灾难的开始,懂么?”
牢儿眨眨眼,萧绰道:“突厥,匈奴,鲜卑,都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辉煌,它们还有我们契丹,在没有崛起以前,都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落,和现在的女真人一样弱小,蝼蚁一般的存在……”
她屈指一弹,将爬到袍上的一只蚂蚁弹到凉席上,淡淡地道;“真正的蝼蚁,永远都是蝼蚁,而一个部族,却可以生长壮大起来,由一只蝼蚁,变成一头猛虎的,要想不受到它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还是蝼蚁的时候,辗死它!懂么,儿子?”
“嗯!”牢儿似懂非懂,却马上跑过去,抬起光光的小脚丫,在席子上追着那只蚂蚁使劲地踩起来,逗得萧绰“噗哧”一笑。
※ ※ ※
王科是宋国驻辽国的使节,四十多岁,正当壮年,为人处事谨慎沉稳,平日里除了于馆驿中练字绘画,只要出门,就是往南城去。上京的南城和北城泾渭分明,南城主要是汉人聚居区,有一幢大酒楼名叫雁回楼,地道的汴梁风味,王大人偶尔会到酒楼去,品尝一下故乡风味。
这些天王大人出门的频率就多了些,辽国正与女真和室韦人开战,市井间传言纷纷,身为宋国使臣,王大人也负有搜集情报的责任,对这样重大的举动,自然格外瞩目。民间的传言虽然尽多夸张,不过在他看来,却远比通过官方渠道打听到的消息更加可靠,所以出入雁回楼的次数就特别勤快起来。
他穿着一身寻常士子的衣服,黑白两色,圆领长衫,就算是辽人也常常这样打扮,何况身在汉人聚居的南城,毫不起眼,王科带着一个小厮,两个侍卫,扮作寻常主仆,进了雁回楼。
他是这儿的常客,不过从掌柜的到店小二,都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只晓得这人是个惯在上京做生意的。王科不得不小心一点儿,虽说这做生急的掌柜的不会做什么对他不利的事,但是如果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对他在酒馆中打探消息,就不太方便了。
北国的汉人,历经唐末百余年战乱,最后被石敬塘连着幽云十六州一块儿送给了契丹人,这才过上稳定的生活,头些年契丹人对汉人的盘剥还比较重,就是这样,北地汉人也没想过要投靠那个陌生的宋国,待后来由于北地汉人众多,契丹皇帝也意识到对这个庞大的族群必须改变政策,从律法、制度上,对他们的岐视便越来越小,及至萧绰秉理朝政,唯才是举,不非汉胡,汉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可以说现在北国的汉人比渤海国人、奚人对辽国都更忠心。
因为他们不管仍然务农还是经商务工,继承的仍是农耕社会的那一套,希望社会稳定,政局安定,至于这皇帝姓李姓赵还是姓耶律,对这些小民来说毫无关系,王科也是到了上京之后,才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以前他一直以为北国汉人生活如地狱一般,日夜翘首南望故国流泪呢。
点了麻腐鸡皮、红丝水晶脍、软羊、旋炙猪皮肉、鲊脯新法鹌子羹等几道菜肴,又叫了壶醪糟,王科自酌自饮,侧耳倾听着众人高谈阔论。
“嘿!听说室韦人也跟着掺和进来了?”
“可不是,朝廷派了耶律休哥大将军出征,这下有他们好看了。”
酒楼里,多是汉人,不过大多数都是世居北国的汉人,早已以辽人自居,说起耶律休哥来,便也自豪的很。
“杀鸡焉用牛刀!女真人和室韦人作乱,哪用得着耶律休哥大将军出征呀,那些蛮人一闻休哥将军大名,便往那穷荒僻壤里一躲,往哪里找去。休哥将军得追着他们钻山沟么,岂不有辱大将军的威名。”
“你懂甚么,太后娘娘这是杀鸡儆猴,打他个狠的,让四方蛮夷都老老实实的,莫再惹是生非……”
王科没有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顺手挟了一箸麻腐鸡皮,刚刚端起酒来,耳边忽听一个声音十分恭敬地道:“公主,请。”
声音不大,在那高谈阔论中细若游丝,寻常人自说自话,对这么一句乍尔传来的话很可能就自动过滤了去,可是王科本是在朝为官的人,对爵位官禄一类的东西较常人敏感,他出来饮酒又是为了打探消息,本就在耳听八方,登时听在耳里。
王科霍然抬头,向那声音望去,就见一个身材纤巧的女子在几个人的簇拥下正向店外走去,那几人散开左右,与那女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也把她与其他人隔开了距离。看其模样,都是仆从身份。走起路来,那仆妇婢女们脚步姗姗,举止合仪。前边两个导引的男子颔下无须,白白胖胖,低眉顺眼的模样像是……宫里的内宦。
到了门口,那女子似嫌阳光刺眼,脚步微微一顿,旁边立刻有人递过帷帽来,那女子接过帷帽往头上一戴,这一侧脸儿的功夫,王科便瞧清了她的眉眼,看那模样,依稀便是一个人,王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子。
那时是在金殿上,先帝殡天,新帝登基,遍封群臣的时候,那女子也如眼前这个女子,一身的白,以他的官阶,那时站立班中比较靠后的位置,恰也只能看到她的半脸,那眉眼轮廓一般无二。王科的身子登时一震:“怎么可能,难道是她?”
王科是晋王潜邸的出身,是赵光义的心腹,也是少数几个知道永庆公主还活着的宋臣,当下不敢怠慢,王科吩咐那小厮留下,立即带着两个侍卫追了出去。
那几个人出了门,便让那戴了帷帽的女子上了辆马车,四下里护拥着往北城行去,王科赶紧上马就追,追了一阵儿,渐渐到了皇城范围,以他的敏感身份,可就不便再前行了。远远看去,但凡行至有官兵把守处,有人上前说上几句,那把守的城卫士兵便闪过一旁,笑嘻嘻的招手放行,王科看了一阵儿,心中急急思索一阵儿,拨马便往回走。
远处那一行车队的人看着王科走了,原本拿腔作调的样子顿时放松下来。
车上那位永庆公主摸着自己的脸颊笑道:“他走了?咱们哪天执行下一步计划?今天要是没有旁的事,我可卸妆啦,韵王妃传我的这易容法儿倒是奇妙,只是大热的天,脸上腻腻的,透不过气儿。”
另一个扮侍女的“飞羽”秘谍便笑道:“你扮公主,大摇大摆地在那吃酒,我就得在你身后眼巴巴看着,还不知足?”
“你们不要笑闹了。”那扮太监的白胖汉子训斥了一声,声音倒是阳刚气十足,全无方才细声细气儿的动静,他又转向另一个白脸汉子说道:“大头兄,这一回有赖你多多帮忙。回头还得看那王科回不回雁回楼,如果他向店家询问我等身份,渝王妃说,让他雾里看花,捉摸不定,效果最佳,那我们见好就好,到此为止。如果这王科无所表示,那我们还得劳烦大头兄,咱们还得找机会在他面前再演一出戏。”
大头笑道:“无妨无妨,上京城天子脚下,能人无数,不过这市井之间及至皇城,我还算是有点面子的,大哥能记起我来,我就开心,帮这么点小忙算甚么。”
那人一笑,“说起大王,大王很挂念你,大王说昔日兄弟,很快就要相聚,唯有你独自流落北国,如果可能,还是希望你能随我们一起回去。”
大头的脸上也有些激动,他抿了抿嘀唇,还是摇了摇头:“我的家……在这儿,西夏就不去了。兄弟贵在知心,也不必朝夕相处。呵呵,我大哥能成为一国之君,我也替他高兴呢,现在我不能说,可早晚有一天,我能对人家讲的,那时我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爹的结拜大哥,是一国之君,要是他想混出点名堂,我就让他去报效我大哥。我的丈人、我的娘子,对我都甚好,这上京……我不想离开了。”
看得出,大头还是有些心动的,只是他的确舍不得自己的家,也知道家人不会跟他远赴西北,而且他也有些自知之明,做个天牢的牢头儿他还绰绰有余,可到了西夏能干什么?大哥做了皇帝,小六和铁牛都是大将军,可他并没有那样的才华,在这里他很风光,他找到了自己的尊严。
他从小就靠别人的施舍,现在不想继续接受别人的施舍了,哪怕给予他的人,是他的兄弟。
旁边那人似也明白他的心意,只是轻轻一叹,没有再说什么。
王科急急返回酒楼,小二迎上来笑道,“哎哟,王爷,你这是去哪儿了,饭菜都凉了。”
“哦,我……出恭。”
王科一愣答道:“带我去净手,饭菜再热一下。”
“好嘞,您跟我来。”
小二引着他往后走,王科往四下一看,含笑问道:“方才,有一女子出门而去,那女子……你可识得她身份?”
小二诧异地道:“女子?哪个女子?”
王科前后一说,小二眨眨眼道:“这个么,老爷您恕罪,酒楼里人来人往的,小的可记不住。”
“哼,你们干的就是这样营生,眼睛毒的很,哪有什么不记得的?”王科自袖中摸出一锭大银,往他手里一拍,说道:“不瞒你说,那女子姿色殊丽,令人心动。老爷我……咳,老爷我长年在北国经商,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儿,不晓得那女子是甚么身份,我想……我想……”
小二恍然大悟,吃吃笑道:“王爷您瞧上那女子了?呵呵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光明正大嘛。不过您这好事儿,我看着够呛。您还是别打人家主意了……”
小二嘴里说着,生怕他把银子抢回去,赶紧的塞进了袖中。
王科眉头一拧,故作不悦地挺起胸膛:“怎么着,王老爷家财万贯,配不上那女子么?你说,她是甚么身份。”
小二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那女子什么身份,小的也不晓得,只不过上一次那女子来,是雅公主陪着的,就连雅公主对这女子,都客客气气的,想必这身份,低不了。”
“啊!竟然如此么?”王科故作沮丧,心中却是暗暗吃惊:“雅公主?那是皇室女,如果这女子果真是永庆公主,自然有雅公主陪同最为合适。难怪圣上寻遍天下都找不到公主下落,难道……她不但到了北国,而且同北国皇家搭上了线?公主……公主她这是要做甚么?”
王科心里飞快地转着念头,又故作不甘地道:“不会吧,就连……雅公主都对她客客气气的,小二哥,你可别逛我。”
小二急了,连忙道;“怎么会呢,不瞒您说,王老爷,上一遭雅公主陪着这位姑娘来酒楼饮酒,是小的送菜进去的,小的记得清楚,她们点的都是汴梁有名的菜肴,小的先传了几道菜进去,后来送一条红烧鲤鱼进去时,恰见那女子举袖拭泪,说甚么……说甚么……”
他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想不出来了,王科心急如火,连忙又掏一锭银子,塞进他的手去,小二眉开眼笑,说道:“听她说甚么吃着这饭菜,却有故乡风味,不由让人想起家乡,想起她的爹爹娘娘、还有自家兄弟,忍不住便要落泪。”
“小的就见雅公主好言劝慰,还说甚么太后娘娘已把这事儿记在心里,只是大辽这两年不太平,一时半晌的还腾不出空来,叫她安心住在这儿,有什么缺用只管说,再过两年,太后一定发兵,为她讨还公道。”
小二咂巴咂巴嘴儿,点头道:“小的琢磨着哇,这女的一定不简单……”
不简单?当然不简单?
五月艳阳天,王大人的头顶却是嗖嗖直冒冷气,他回到前厅,食不知味,勉强应了个景儿,立即结账回去,到了馆驿之中,立即写下一封密信,唤来心腹,嘱他以十万火急的速度急呈汴梁。那心腹不敢怠慢,领了七八个人,俱是一人双马,立刻启程上路。
王科大人的密信,和女真的使节,前后脚儿的进了东京汴梁城……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02章 兴兵
宋国对幽燕,确实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宋得天下,先天不足,宋朝不比汉唐,汉唐继承的分别是秦隋两朝的疆域,北疆西域尽在手中,而宋得天下前,唐朝已灭亡一百多年,中原诸侯混战,及至宋朝一统中原时,西域和北方都已被外族掌握并统治多年了,在当地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
占据北方的是辽帝国,拥有幽云十六州这块战略要地,居高临下,随时可以铁骑南下,策马中原。而西北本来还是有希望收复的,问题是辽帝国的统治者也并非鼠目寸光的平庸之辈,他们知道一旦宋国得了西域,便如虎添翼,那时再攻幽燕势在必然。
而辽国一旦失去幽燕之地,不只是沦丧大片领土的问题,而且战与和的主动权持操之于宋人之手,宋国一旦出现一个志在四方的君主,大军随时可以出雄关,将他们打败,甚至落得个像匈奴和突厥一样的下场,被汉人赶到西方去。所以为了保住幽燕,必先保西域,以牵制宋国,不能倾力北伐。
这一点宋国也看的很清楚,所以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先南后北,一统天下之策。赵匡胤建封桩库以储备军资,对外只说有朝一日要用钱赎回幽燕,以此迷惑北国,而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南方已经完全平定,偶有叛乱已不能撼摇宋国的根本,宋国十年生聚,兵强马壮,封桩库钱粮堆积如山,足以支撑一场动员全国兵力的大战了。
所以,赵光义登基伊始,就已接手皇兄的准备,继续从各个方面做着北伐的准备,在北方沿线设置粮仓、军械库,抓紧训练军队,他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一个契机,一个合适的机会。
现在,似乎机会已经到了。
女真和室韦分别派来了秘使,向宋国称臣,并乞请宋国出兵,讨伐辽国。
女真和室韦是辽国的藩属,他们背辽向宋,对宋国来说是一件扬眉吐气的大事,要知道宋现在的藩属国远不及辽国之多,如今隔着辽国有外族来降,岂不正是四夷臣服的征兆。赵光义当然高兴,可是这种顺服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宋国要出兵讨伐辽国,以解女真与室韦之围,为此,赵光义立即召集心腹重臣,商讨此事。
此时的大宋朝廷,经过一番大清洗,已经彻底换上了赵光义的人,潘美、曹彬这样的军中鼎柱,现在都赋闲在家,贻养天年了。而文臣方面,更是焕然一新,除了一个墙头草的张洎,几乎全都是赵光义在开封府潜邸时的旧人,诸如程羽、贾琰、宋琪等人。
尽管现在的文武臣僚都是赵光义的心腹,但是群臣议事,对是否征辽,发动多大规模的战争,要达到什么战略目的,仍是意见相左,僵持不下。对于发生在辽国东北的这场战乱,朝中文武都认为应该加以利用,只是在如何帮助他们方面,以及是否出兵方面,达到何种目的方面各有异议。
罗克敌目前在武将序列中排名第一,虽然枢密使曹彬仍然在位,却已托辞重病赋闲在家,只挂着个空衔,罗克敌目前是掌握军中实权的第一号人物。这是他主掌军权后所遇到的第一桩战争,对头又是强大的辽国,罗克敌不无谨慎,经过一番缜密的思索,他才出班奏道:“圣上,臣以为,辽国如今是当之无愧的北方之王,雄踞草原的一头猛虎。而北方诸部族与之相比,皆豺狼也。以狼搏虎,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若是群狼搏虎,则虎虽凶悍,亦首尾不得相顾,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因此,女真、室韦之乱,对我宋国是一个机会,我们不应该放过。依臣之见,凭女真、室韦之力不足以撼动辽朝根本,我们若想利用这个机会,可予女真和室韦财帛粳米军械方面的支持,以助其支撑下去。同时,可效仿宋攻西夏辽国出兵牵制之策,调一路兵马北伐,牵制其主力,使其无心两面作战,迅速结束对女真和室韦的征讨。”
赵光义听到这里,有些不悦地道:“罗卿不知朕的心意么,这么做,与我宋国有何好处?”
“当然有好处。”
罗克敌已思虑清楚,侃侃而谈地道:“据臣所知,辽朝对其藩属压迫盘剥甚重,各藩属势力皆怀怒而不敢言,如果女真和室韦安然渡过难关,得以保全并壮大,必然鼓舞其他草原部落,群狼皆生异心,处处与辽国为难,辽国便要顾此失彼,国力必然削弱,到那时我朝再以倾国之力行致命一击,必可一战而鼎定。同时虎狼毕竟是虎狼,不管是虎还是狼,皆非善类,只可利用,不可寄以心腹,这一点还请圣上三思。”
赵光义听的有些焦躁起来,或依着罗克敌的主意,要扶持培植这些对辽国怀有贰心的这些藩属都得拿捏好分寸,不能一蹴而就,得逐步渗透,在扶植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们控制起来,仅这一步恐怕要取得成效都得一二十年的光景。
而辽国呢,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何况现在的辽国远非瘦驼可比,现在辽国主少国疑,孤儿寡母,这样的好机会不利用,要等到一二十年之后,那时少帝已成壮年,还能这么好对付么?最重要的是……到那时,这收复燕云的功劳属于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说这建功立业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孙子,总不如这荣耀加诸己身来的快意。这计策实不可行。
赵光义转眼看见了国舅李继隆,颜色又转柔和,忙问道:“霸图啊,你怎么看?”
李继隆,字霸图,祖籍上党,其父是大宋开国名将李处耘。
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为妻,便是当今的李皇后,因为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与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所以李继隆虽满腹韬略,却受到父亲的牵累,始终受到压制。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是赵匡胤的死党,赵光义上位之后,因为口口声声说一切都要遵循先皇旧制,所以当时没有大的动作,直到这次借着清洗前朝老臣的机会,才把李继隆提拔起来,如今李继隆是侍卫马军都虞侯,在军中也是个实权人物。
李继隆思索片刻,谨慎地道:“圣上,臣以为,今日之辽帝国,远非昔日匈奴、突厥那种部落联盟可比,辽国实力较之以前那些为祸中原的单于可汗强大十倍,想当初汉唐两朝对付匈奴和突厥这样的大部落时尚且要大费周章,我宋国如今面对强敌,更不可贪功冒进,轻率行事。臣以为,罗大人所议甚有道理。”
赵光义一听国舅也这么说,不禁大失所望,武将班中有一员将,乃是殿前都虞侯崔翰。崔翰,字仲文,京兆万年人。少有大志,风姿伟秀,曾从周世宗征淮南,平寿春,取关南,以功补军使。
宋初,迁御马直副指挥使,后至端州刺史。他是前朝老将,因为近几年一直在地方上任职,所以没有受到大清洗的波及,朝中武将提拔了太多的新人,总得有几个老将压阵才行,这崔翰带兵颇有一手,赵光义便把他调回京,充任殿前都虞侯,算是枢要部门的职务了。
崔翰眼见曹彬、潘美等老将一个个都靠边站了,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为人处事甚是小心,也特别注意体察上意,一见圣上满脸不愉,晓得圣上有心北伐,他略一思忖,便迎合奏道:“圣上,臣以为,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如今女真、室韦弃辽来投,便是我宋国藩属,辽人侵我藩属,我朝出师有名,此之为势。女真、室韦居辽之东、辽之北,有他们牵制辽朝,我宋国趁机出兵,辽国便得腹背受敌,必难支绌。所以,臣以为当趁此良机,大举北伐,光复幽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赵光义一听龙颜大悦,转首又问一众文官。张洎此人虽然品行差些,但是确有实才,而且不仅通古博今,善理民政,对于军事也不是一个门外汉,曾向朝廷献练边军之策,朝廷依此办理,卓见成效。他仔细想想,也觉得以宋国此时强大的实力,而辽朝又恰有内患,如果准备充分、指挥得当,北伐未必不可成功,便也应声附和。
不过贾琪、宋琰、程羽等人的意见却不统一,他们都是真心辅佐赵光义的人,也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不过这三人说好听点叫做为人谨慎,说不好听点,那就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三人思虑良久,总觉得出兵北伐有些冒险,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辽宋除了在打汉国的时候借着汉国的由头小有切磋,两国还从未直接向对方宣战过。
胜了于圣上来说是锦上添花,一旦失败,岂非得不偿失?有此考虑,三人表达的意见便比较保守。赵光义对他们的意见还是颇为重视,见他们也有些犹豫,那热切劲儿便又淡了些。
这厢商量了两天,还没一个结果,王科从辽朝派回来的人便把秘信送到了赵光义的御案前,赵光义看罢来信,不禁又惊又骇:永庆已然流落北朝?不问可知,萧太后必然以之为奇货可居,一俟平定内部,兵马强壮之后,她就会祭出永庆公主这件法宝,大举挥军南下了。
王科信上还说,此事还待仔细打听,眼下尚无十分把握确定,可是……这种事怎能等他查个水落石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合眼前对辽是战是和的僵局,由于这封信,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北伐,不只是他大哥赵匡胤的夙愿,也是他的夙愿,因为北战的成功,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帝王尚有何求呢?不就是彪炳千秋的功业吗?
而对他来说,还有一层目的,他需要这旷世之功来为他文过饰非。随着宋皇后母子三人被掳走以及离奇而死,有关先帝驾崩的种种谣言又开始甚嚣尘上,重新被人提起。别看这些都是无形的力量,可是那种无形的压力,也能让人寝食不安,尤其叫人担心的是身后之名。
如果他能夺回幽燕,那就再也不必为此担心了。他是宋国的二世皇帝,将来的谥号必然是太宗,他宋太宗的命运就会像唐太宗一样,不管弑兄杀弟灭其子嗣,干下多少龌龊事,都可以被赞誉为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因为儒子们一直宣扬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一个君王身上有着不可洗刷的污点,德行大大地有亏,可这他却能立下不世功业,天下在他治理下却是国泰民安,那该如何向世人解释?
所以,英雄必然是和圣人划等号的,有功者必然有德者,纵然他真的有什么劣行恶迹,也可藉一支妙笔避重就轻,矫饰过去。
而现在,他又有了第三个理由:永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赵光义拍案而起,厉声道:“顾若离,立即宣文武两班重臣到皇仪殿候驾!”
顾都知见他脸色骇人,不敢多问,连忙答应一声,匆匆退了出去。
赵光义双手据案,又看一眼平摊于书案上的那封秘信,眼中射出栗人的光芒:“北伐,必须马上北伐,趁你病,要你命,一箭三雕,一并了结!”
※ ※ ※
群臣应召来见,发现态度一直有些摇摆不定的圣上忽然变得异常坚决起来,他已经不再询问众臣是否应当北伐,而是命令众文武立即拟定北伐的详细计划,马上就到六月份了,北伐正当其时,时不我待,不可再延贻半日。
赵光义的一道圣谕,整个宋国庞大的战争机器都开始运动起来,筹备粮草、军械、军饷的,集结、调遣军队的,动员州县民工的,征调马匹车辆的,翰林院的学士们也不闲着,咬文嚼字地弄出一篇讨伐辽国的檄文,其内容无外乎是先历数幽云十六州的历史归属问题,再谈幽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如今处于何等的水深火热之中,再说辽国部落这么些年来打草谷、劫掠犯边的劣迹,最后再提一下女真、室韦千里来投,我朝圣天子的仁义王道。
在赵光义的催促下,满朝文武的通力合作下,再加上这么多年来为了北伐早已开始的先期准备,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准备工作便一切完成,赵光义御驾亲征,统率战将百员、健卒虎士三十万,挥戈北向,浩浩荡荡直奔辽国。
赵光义主意既定,便召集众臣早已商量妥当,幽云十六州地理,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方。幽州居中,最是险要,他的主意就是挥军北上,直取幽州,夺下这一点,便可以此向两翼扩张,东与女真联通,再藉女真与室韦联通,形成一张鲸吞大辽的钳口。
辽朝众臣得知宋国大举兴兵北伐,不禁吓了一跳,消息急急传到宫里去,萧绰闻讯不禁勃然大怒。
她立即召集文武商量对策,文武百官在宫中计议半日,一道道征调钱粮、兵马的诏书便飞出了上京城。
萧绰令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漭等兵发固安、涿州,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伊实王萨哈等率兵戍守燕地,辽在幽州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调拨北院大王麾下;又有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的族帐军尽皆听用。与此同时,马不停蹄地从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调集兵马,预计总兵力可达二十五万。
军事上如此安排,嘴仗也是要打的,辽国文人殚精竭虑,也炮制出了一篇讨伐宋国的檄文,同样先从历史上讲唐亡近五十年后,契丹已然立国,彼时世间尚无宋国,晋皇帝石敬瑭当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法律上、事实上,该地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周和宋还没建立。不管是周世宗北伐还是赵光义北伐,实际上都是对契丹的侵略。
檄文又讲宋立国之初,国小力微,故交好契丹,开宝七年主动遣使至辽,与辽签定和约,两国友好,互不侵犯,如今一统中原,立即撕毁和约,兴兵侵略,出尔反尔,利欲熏心,尽丧大国风范云云……
赵光义亲率大军闯入辽国,待见了辽人的这篇檄文,通篇看罢不见一字提起永庆,心中稍安。他本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一旦辽国祭出永庆公
步步生莲 全集第266部分阅读
欲望文
步步生莲 全集第266部分阅读
,哼哼!”
唐焰焰恨得牙根痒痒的:“小妖精,你算是哪头儿的呀,你可别忘了,当初飞羽随风三大首领,咱们两个和小燚可是同甘苦共患难过,偏要帮她说话,她许了你休么好处了?”
折子渝扮个鬼脸道:“我和她在汴梁,可是出生入死的交情。”
娃娃掩口偷笑,打趣道:“这还用问么?子渝有孕在身,不能侍奉郎君,官人专宠竹韵一人,她岂不感恩戴德?你看她现在的样子,每天都是面带桃花,眉梢眼角春意一片,闺中不知如何得趣呢。”
竹韵登时红了脸,羞得顿足道:“娃儿姐姐又来编排取笑我,哪有像你说的啊,昨夜……昨夜官人可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
妙妙正襟危坐,咳嗽一声道:“嗯,这个我可以作证,昨夜官人的确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的……”
竹韵大为得意:“还是妙妙老实。”
女英羞道:“你们说你们的,怎么又编排到我头上了?”
妙妙继续道:“不过……竹韵姐姐也是宿在女英姐姐房中的。”
冬儿听了“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晕着脸道:“官人……官人总是这般荒唐。”
各位王妃之中,也只有冬儿,杨浩对她既敬且爱,又知她生性腼腆,接受不了大被群欢的风月花样,所以从不在她房中如此荒唐。
竹韵瞪了妙妙一眼,哼道:“算啦算啦,谁叫人家进门儿晚呢,你们愿意取笑就取笑我吧。其实……其实我也好想早些怀上官人的孩子呢……”想起杨浩对她说过的“能生几个生几个,能生多久生多久,”竹韵心里一阵甜蜜,一阵欢喜,倒是根本不在乎旁人的取笑了。
这时有人清咳一声,带着笑音道:“竹韵若是也在此时有孕,那我这大王,岂不是空有如花似玉的一众美人儿,却有看没得吃了吗?”
随着声音,杨浩转了出来。
“官人……”
众美人儿款款起身向他施礼,娃儿笑道:“官人说的好可怜,这不是还有两位国色天香的美人侍奉官人吗?”
杨浩笑吟吟地瞟了眼冬儿和女英,女英晕着脸轻啐一口,却没有说话。原来,这两位娘子属于体质过于敏感的类型,根本经不起杨浩大开大阖的伐挞,就算是用上了坤道铸鼎的功法,也很难让杨浩尽兴,偏偏杨浩这内功愈加的精深,房事的需求便也愈加的旺盛,如果不是有个“不怕死”的竹韵,这两位美人儿还真应付不起杨浩的需索。
方才几个女人坐在一起,随口谈笑些什么,冬儿晏晏微笑,也不觉什么,但是丈夫一到了这里,虽是同床共枕、一修双好的男人,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妥,便岔开了话道:“好啦好啦,越说越荒唐啦,孩子还在那边玩呢,叫她们听见了不像话。”
杨浩看了一眼,只见杨姗领着弟弟妹妹,正在池塘边钓蛤蟆,杨佳穿着开裆裤,手里举着根穿了鱼线鱼钩的小竹竿,跑来跑去,喳喳呼呼,估计真有蛤蟆也早让他吓跑了,几个宫女儿紧张地随在他的身后,生怕这小祖宗跌到池塘里去。
杨浩笑道:“不妨事,他们懂些什么。”
折子渝见他这个时辰回宫,却知必定有事,便问道:“官人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罢朝回宫了?”
杨浩笑道:“不是我要回来,而是有人找上了门来,指名道姓,要见我家五公子,杨浩只好亲自充一回跑腿送信儿的,正好也偷个闲,歇息一下。”
折子渝诧异地道:“见我?谁要见我?”
心中灵光一闪,折子渝忽地恍然大悟:“啊!莫非是辽东……?”
杨浩点头道:“不错,正是辽东来人了。”
折子渝眼珠一转,嘴角露出一丝甜笑:“这么说,九略已经可以正式展开了?”
杨浩神色有些凝重地点点头:“不错,九略,九略,我只希望不会是为山九仞。”
折子渝白他一眼道:“怎么就不能是九九归一呢?”
她微微一掸衣衫,挺直了腰杆儿道:“我去见他!”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01章 出手
折子渝换上了久违的公子装,手持折扇一柄,风度翩翩,温良如玉。
人靠衣装,对那些把她奉若神明的女真人来说,如果子渝一身宫妃女儿家装扮出现,固然是丽色惊人,恐怕说服力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就算是在尚部分保持着母系社会传统的女真部落,如今女人也只有萨满巫师才叫人心存敬畏。
珠里真派来的人是他的堂叔乌林苔,论年纪却比珠里真还小了两岁,两人按辈份是叔侄,实则情同兄弟,此人在女真人里算不上勇武之辈,不过比较聪颖,算是珠里真身边幕僚类的一个人物。
此刻,他正毕恭毕敬地向折子渝叙说着发生在辽东的事情。
“不知怎地,辽人怀疑到了我们头上,他们编造了个罪名,勒令我老族长赴上京请罪,趁机软禁了他逼问实情,老族长坚不吐实,碰案而死,如今辽人发兵,步步进逼……”
折子渝打断他的话道:“你方才说,珠里真少族……哦,现在是族长了,珠里真族长与室韦的巴雅尔缔结了同盟?”
提起巴雅尔,乌林苔立即露出不屑的冷笑:“他?哼!他们也饱受辽人凌辱,却不敢与敌人为敌。当初珠里真与巴雅尔义结金兰,对天盟誓要同进同退,可是如今辽人已侵入我女真领地,烧杀抢掠,巴雅尔却藉口室韦诸部的首领们无法达成统一意见,不肯出兵相助。临阵退缩,毁诺背信,不是男人!”
折子渝微微一笑:“或许巴雅尔真的无法统一室韦各部首领的意见,又或者他起了退缩之心,既然室韦人下不了决心,你们何不助其一臂之力呢?”
乌林苔一怔,愕然道:“这个……五公子,我们女真人,如今自顾不暇,如何相助于室韦人?现在辽人没有去打他们呀。”
折子渝拈起细瓷如玉的茶杯,凑近嘴唇,轻酌浅饮,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乌林苔是个爽直的汉子,看来还没听懂我的意思。我要你们助他一臂之力,是帮助他下定反抗辽人的决心。他们本就深恨辽人,如今又有你们与辽人为敌,为其盟友,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的族人受到战火波及,被辽人烧杀抢掠一番,他们是否仍然要坐山观虎斗呢?”
乌林苔恍然大悟:“五公子高见,乌林苔明白了。不过,辽人之势,凶猛如虎,如有室韦相助,恐仍难敌辽人,珠里真让我来,就是想求教于五公子,尚望五公子指点迷津。”
折子渝目光一凝,似笑非笑地问道:“珠里真只叫你问计于我,不曾想过求我西夏出兵?”
“没有!”乌林苔摇头:“我族中的确有人这样提过,不过珠里真说,我女真人受惠于五公子,却与西夏国无甚交情,西夏君臣未必肯出兵相助。再者,就算西夏国君肯出兵,辽人地域庞大何止万里,麾下雄兵数十万,据驻于各地,辽人尽可出兵敌之,远水不救近火,与我女真无甚好处,反拖了朋友下水。”
“呵呵……”
折子渝轻轻一笑,“珠里真很明事理,分析的也很对。西夏实力远非辽人对手,且西夏君臣就算肯出兵,也解不了辽东之围,辽人驻屯于西线的军队,足以与我们僵持下去。不过,女真与室韦联手不是辽人之敌,我西夏出兵也非辽人之敌,却未见得辽人便天下无敌,这世上还是有人,实力在辽人之上的。”
乌林苔目光一闪,微露憬悟:“五公子是说……宋国?”
折子渝道:“不错,宋国。你们本是辽国藩属,如果你们取水路遣使入宋,向宋国称臣乞援,那会如何呢?”
乌林苔在女真人中果然算是见识广博的才智之士,微一思索,便摇头道:“恐怕不成。据我所知,当初于阗国也以中原藩属自居,可是他们与喀拉汗人大战时,向宋廷乞援,宋国却未派出一兵一卒,我听说,宋人只派了百十人的僧侣前去,嘿!那些和尚,诵经念佛,便抵得住敌人的刀枪么?”
折子渝笑道:“一个藩属的名义,怎能换得宋人出兵?若无好处,山高路远,宋国自然不会远征于阗,可是涉及辽国便不一样,唐四分五裂,疆域各有归属,宋之所承,唯中原一地,虎狼环伺,无险可守。宋国欲图西域,有北方猛虎耽耽而视,束手缚尾,如欲北进,一无大义借口,二惧辽人实力,唯恐两败俱伤。
但是唐幽云十六州,宋国志在必得,至今不动手,只是时机未至罢了,如果你们向宋国称臣,便给了宋国一个合理的借口,有你们在辽东牵制,宋国岂有不抓住这个机会,趁势兴兵北进的道理?”
乌林苔听了似有所动,但还是不敢尽信折子渝的推断。折子渝又道:“辽人兵强马壮,虎视四周,亦为我西夏所忌惮,只是我西夏国小势微,难敌大辽,如今又与陇右争战,脱不得身,不过如果你们有心向宋求助,我可略施小计,在辽国内部再制造些混乱,帮着宋帝下这个决心,如何?”
“这个……”
折子渝笑容一收,说道:“兵贵神速,拖延不得。迟一日,你们便多死一些族人,多被毁坏一个村寨,除非你们肯向辽人臣服,自缚双手,让他们斩了你们这些起事首领的脑袋,继续让他们盘剥、继续让他们欺压你们的父母、兄弟、子孙,继续凌辱你们的女人,否则的话,你还有第二条路可走吗?”
乌林苔想起族人所受的种种屈辱,双眉一扬,脸上露出决然的刚烈之气:“乌林苔,愿遵五公子之计行事!”
※ ※ ※
五月天,上京城,浓荫如盖。
树下一铺凉席,小皇帝牢儿正在席上玩耍,一旁萧绰只着宫中日常的衣着,坐在席上,轻摇团扇,冷冷笑道:“室韦五部也掺和进来了?哼!为了一个部日固德,他们还真敢与我大辽为敌呀,看来这几年我大辽休养生息,息事宁人,真是惯坏了他们!让耶律休哥去,打出我大辽的威风来,要不然……我辽国五十多个藩属,都要蹬鼻子上脸了!”
“遵太后旨意!”
大辽枢密恭声应旨,匆匆退了下去。
“娘!”
牢儿奶声奶气地叫她道:“女真,小小的,怕什么?”
萧绰转嗔为喜,抱过儿子,在他屁股蛋上拍了一把,“儿子,当你把一个人当成对手的时候,就不要小看了他。无知小民可以狂妄,因为他们再狂妄,也不过就是痛快了那张嘴巴,无碍天下,可是做皇帝的,不可以。一个皇帝如果也这样想,那就是灾难的开始,懂么?”
牢儿眨眨眼,萧绰道:“突厥,匈奴,鲜卑,都曾有过轰轰烈烈的辉煌,它们还有我们契丹,在没有崛起以前,都是草原上的一个小部落,和现在的女真人一样弱小,蝼蚁一般的存在……”
她屈指一弹,将爬到袍上的一只蚂蚁弹到凉席上,淡淡地道;“真正的蝼蚁,永远都是蝼蚁,而一个部族,却可以生长壮大起来,由一只蝼蚁,变成一头猛虎的,要想不受到它的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还是蝼蚁的时候,辗死它!懂么,儿子?”
“嗯!”牢儿似懂非懂,却马上跑过去,抬起光光的小脚丫,在席子上追着那只蚂蚁使劲地踩起来,逗得萧绰“噗哧”一笑。
※ ※ ※
王科是宋国驻辽国的使节,四十多岁,正当壮年,为人处事谨慎沉稳,平日里除了于馆驿中练字绘画,只要出门,就是往南城去。上京的南城和北城泾渭分明,南城主要是汉人聚居区,有一幢大酒楼名叫雁回楼,地道的汴梁风味,王大人偶尔会到酒楼去,品尝一下故乡风味。
这些天王大人出门的频率就多了些,辽国正与女真和室韦人开战,市井间传言纷纷,身为宋国使臣,王大人也负有搜集情报的责任,对这样重大的举动,自然格外瞩目。民间的传言虽然尽多夸张,不过在他看来,却远比通过官方渠道打听到的消息更加可靠,所以出入雁回楼的次数就特别勤快起来。
他穿着一身寻常士子的衣服,黑白两色,圆领长衫,就算是辽人也常常这样打扮,何况身在汉人聚居的南城,毫不起眼,王科带着一个小厮,两个侍卫,扮作寻常主仆,进了雁回楼。
他是这儿的常客,不过从掌柜的到店小二,都不知道他的真正身份,只晓得这人是个惯在上京做生意的。王科不得不小心一点儿,虽说这做生急的掌柜的不会做什么对他不利的事,但是如果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对他在酒馆中打探消息,就不太方便了。
北国的汉人,历经唐末百余年战乱,最后被石敬塘连着幽云十六州一块儿送给了契丹人,这才过上稳定的生活,头些年契丹人对汉人的盘剥还比较重,就是这样,北地汉人也没想过要投靠那个陌生的宋国,待后来由于北地汉人众多,契丹皇帝也意识到对这个庞大的族群必须改变政策,从律法、制度上,对他们的岐视便越来越小,及至萧绰秉理朝政,唯才是举,不非汉胡,汉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可以说现在北国的汉人比渤海国人、奚人对辽国都更忠心。
因为他们不管仍然务农还是经商务工,继承的仍是农耕社会的那一套,希望社会稳定,政局安定,至于这皇帝姓李姓赵还是姓耶律,对这些小民来说毫无关系,王科也是到了上京之后,才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以前他一直以为北国汉人生活如地狱一般,日夜翘首南望故国流泪呢。
点了麻腐鸡皮、红丝水晶脍、软羊、旋炙猪皮肉、鲊脯新法鹌子羹等几道菜肴,又叫了壶醪糟,王科自酌自饮,侧耳倾听着众人高谈阔论。
“嘿!听说室韦人也跟着掺和进来了?”
“可不是,朝廷派了耶律休哥大将军出征,这下有他们好看了。”
酒楼里,多是汉人,不过大多数都是世居北国的汉人,早已以辽人自居,说起耶律休哥来,便也自豪的很。
“杀鸡焉用牛刀!女真人和室韦人作乱,哪用得着耶律休哥大将军出征呀,那些蛮人一闻休哥将军大名,便往那穷荒僻壤里一躲,往哪里找去。休哥将军得追着他们钻山沟么,岂不有辱大将军的威名。”
“你懂甚么,太后娘娘这是杀鸡儆猴,打他个狠的,让四方蛮夷都老老实实的,莫再惹是生非……”
王科没有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消息,顺手挟了一箸麻腐鸡皮,刚刚端起酒来,耳边忽听一个声音十分恭敬地道:“公主,请。”
声音不大,在那高谈阔论中细若游丝,寻常人自说自话,对这么一句乍尔传来的话很可能就自动过滤了去,可是王科本是在朝为官的人,对爵位官禄一类的东西较常人敏感,他出来饮酒又是为了打探消息,本就在耳听八方,登时听在耳里。
王科霍然抬头,向那声音望去,就见一个身材纤巧的女子在几个人的簇拥下正向店外走去,那几人散开左右,与那女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也把她与其他人隔开了距离。看其模样,都是仆从身份。走起路来,那仆妇婢女们脚步姗姗,举止合仪。前边两个导引的男子颔下无须,白白胖胖,低眉顺眼的模样像是……宫里的内宦。
到了门口,那女子似嫌阳光刺眼,脚步微微一顿,旁边立刻有人递过帷帽来,那女子接过帷帽往头上一戴,这一侧脸儿的功夫,王科便瞧清了她的眉眼,看那模样,依稀便是一个人,王科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子。
那时是在金殿上,先帝殡天,新帝登基,遍封群臣的时候,那女子也如眼前这个女子,一身的白,以他的官阶,那时站立班中比较靠后的位置,恰也只能看到她的半脸,那眉眼轮廓一般无二。王科的身子登时一震:“怎么可能,难道是她?”
王科是晋王潜邸的出身,是赵光义的心腹,也是少数几个知道永庆公主还活着的宋臣,当下不敢怠慢,王科吩咐那小厮留下,立即带着两个侍卫追了出去。
那几个人出了门,便让那戴了帷帽的女子上了辆马车,四下里护拥着往北城行去,王科赶紧上马就追,追了一阵儿,渐渐到了皇城范围,以他的敏感身份,可就不便再前行了。远远看去,但凡行至有官兵把守处,有人上前说上几句,那把守的城卫士兵便闪过一旁,笑嘻嘻的招手放行,王科看了一阵儿,心中急急思索一阵儿,拨马便往回走。
远处那一行车队的人看着王科走了,原本拿腔作调的样子顿时放松下来。
车上那位永庆公主摸着自己的脸颊笑道:“他走了?咱们哪天执行下一步计划?今天要是没有旁的事,我可卸妆啦,韵王妃传我的这易容法儿倒是奇妙,只是大热的天,脸上腻腻的,透不过气儿。”
另一个扮侍女的“飞羽”秘谍便笑道:“你扮公主,大摇大摆地在那吃酒,我就得在你身后眼巴巴看着,还不知足?”
“你们不要笑闹了。”那扮太监的白胖汉子训斥了一声,声音倒是阳刚气十足,全无方才细声细气儿的动静,他又转向另一个白脸汉子说道:“大头兄,这一回有赖你多多帮忙。回头还得看那王科回不回雁回楼,如果他向店家询问我等身份,渝王妃说,让他雾里看花,捉摸不定,效果最佳,那我们见好就好,到此为止。如果这王科无所表示,那我们还得劳烦大头兄,咱们还得找机会在他面前再演一出戏。”
大头笑道:“无妨无妨,上京城天子脚下,能人无数,不过这市井之间及至皇城,我还算是有点面子的,大哥能记起我来,我就开心,帮这么点小忙算甚么。”
那人一笑,“说起大王,大王很挂念你,大王说昔日兄弟,很快就要相聚,唯有你独自流落北国,如果可能,还是希望你能随我们一起回去。”
大头的脸上也有些激动,他抿了抿嘀唇,还是摇了摇头:“我的家……在这儿,西夏就不去了。兄弟贵在知心,也不必朝夕相处。呵呵,我大哥能成为一国之君,我也替他高兴呢,现在我不能说,可早晚有一天,我能对人家讲的,那时我就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爹的结拜大哥,是一国之君,要是他想混出点名堂,我就让他去报效我大哥。我的丈人、我的娘子,对我都甚好,这上京……我不想离开了。”
看得出,大头还是有些心动的,只是他的确舍不得自己的家,也知道家人不会跟他远赴西北,而且他也有些自知之明,做个天牢的牢头儿他还绰绰有余,可到了西夏能干什么?大哥做了皇帝,小六和铁牛都是大将军,可他并没有那样的才华,在这里他很风光,他找到了自己的尊严。
他从小就靠别人的施舍,现在不想继续接受别人的施舍了,哪怕给予他的人,是他的兄弟。
旁边那人似也明白他的心意,只是轻轻一叹,没有再说什么。
王科急急返回酒楼,小二迎上来笑道,“哎哟,王爷,你这是去哪儿了,饭菜都凉了。”
“哦,我……出恭。”
王科一愣答道:“带我去净手,饭菜再热一下。”
“好嘞,您跟我来。”
小二引着他往后走,王科往四下一看,含笑问道:“方才,有一女子出门而去,那女子……你可识得她身份?”
小二诧异地道:“女子?哪个女子?”
王科前后一说,小二眨眨眼道:“这个么,老爷您恕罪,酒楼里人来人往的,小的可记不住。”
“哼,你们干的就是这样营生,眼睛毒的很,哪有什么不记得的?”王科自袖中摸出一锭大银,往他手里一拍,说道:“不瞒你说,那女子姿色殊丽,令人心动。老爷我……咳,老爷我长年在北国经商,身边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儿,不晓得那女子是甚么身份,我想……我想……”
小二恍然大悟,吃吃笑道:“王爷您瞧上那女子了?呵呵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光明正大嘛。不过您这好事儿,我看着够呛。您还是别打人家主意了……”
小二嘴里说着,生怕他把银子抢回去,赶紧的塞进了袖中。
王科眉头一拧,故作不悦地挺起胸膛:“怎么着,王老爷家财万贯,配不上那女子么?你说,她是甚么身份。”
小二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那女子什么身份,小的也不晓得,只不过上一次那女子来,是雅公主陪着的,就连雅公主对这女子,都客客气气的,想必这身份,低不了。”
“啊!竟然如此么?”王科故作沮丧,心中却是暗暗吃惊:“雅公主?那是皇室女,如果这女子果真是永庆公主,自然有雅公主陪同最为合适。难怪圣上寻遍天下都找不到公主下落,难道……她不但到了北国,而且同北国皇家搭上了线?公主……公主她这是要做甚么?”
王科心里飞快地转着念头,又故作不甘地道:“不会吧,就连……雅公主都对她客客气气的,小二哥,你可别逛我。”
小二急了,连忙道;“怎么会呢,不瞒您说,王老爷,上一遭雅公主陪着这位姑娘来酒楼饮酒,是小的送菜进去的,小的记得清楚,她们点的都是汴梁有名的菜肴,小的先传了几道菜进去,后来送一条红烧鲤鱼进去时,恰见那女子举袖拭泪,说甚么……说甚么……”
他眨巴眨巴眼睛,好像想不出来了,王科心急如火,连忙又掏一锭银子,塞进他的手去,小二眉开眼笑,说道:“听她说甚么吃着这饭菜,却有故乡风味,不由让人想起家乡,想起她的爹爹娘娘、还有自家兄弟,忍不住便要落泪。”
“小的就见雅公主好言劝慰,还说甚么太后娘娘已把这事儿记在心里,只是大辽这两年不太平,一时半晌的还腾不出空来,叫她安心住在这儿,有什么缺用只管说,再过两年,太后一定发兵,为她讨还公道。”
小二咂巴咂巴嘴儿,点头道:“小的琢磨着哇,这女的一定不简单……”
不简单?当然不简单?
五月艳阳天,王大人的头顶却是嗖嗖直冒冷气,他回到前厅,食不知味,勉强应了个景儿,立即结账回去,到了馆驿之中,立即写下一封密信,唤来心腹,嘱他以十万火急的速度急呈汴梁。那心腹不敢怠慢,领了七八个人,俱是一人双马,立刻启程上路。
王科大人的密信,和女真的使节,前后脚儿的进了东京汴梁城……
第十六卷 婀娜我自痴 第002章 兴兵
宋国对幽燕,确实是志在必得的。因为宋得天下,先天不足,宋朝不比汉唐,汉唐继承的分别是秦隋两朝的疆域,北疆西域尽在手中,而宋得天下前,唐朝已灭亡一百多年,中原诸侯混战,及至宋朝一统中原时,西域和北方都已被外族掌握并统治多年了,在当地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
占据北方的是辽帝国,拥有幽云十六州这块战略要地,居高临下,随时可以铁骑南下,策马中原。而西北本来还是有希望收复的,问题是辽帝国的统治者也并非鼠目寸光的平庸之辈,他们知道一旦宋国得了西域,便如虎添翼,那时再攻幽燕势在必然。
而辽国一旦失去幽燕之地,不只是沦丧大片领土的问题,而且战与和的主动权持操之于宋人之手,宋国一旦出现一个志在四方的君主,大军随时可以出雄关,将他们打败,甚至落得个像匈奴和突厥一样的下场,被汉人赶到西方去。所以为了保住幽燕,必先保西域,以牵制宋国,不能倾力北伐。
这一点宋国也看的很清楚,所以立国之初就定下了先南后北,一统天下之策。赵匡胤建封桩库以储备军资,对外只说有朝一日要用钱赎回幽燕,以此迷惑北国,而到了赵光义的时候,南方已经完全平定,偶有叛乱已不能撼摇宋国的根本,宋国十年生聚,兵强马壮,封桩库钱粮堆积如山,足以支撑一场动员全国兵力的大战了。
所以,赵光义登基伊始,就已接手皇兄的准备,继续从各个方面做着北伐的准备,在北方沿线设置粮仓、军械库,抓紧训练军队,他现在所欠缺的仅仅是一个契机,一个合适的机会。
现在,似乎机会已经到了。
女真和室韦分别派来了秘使,向宋国称臣,并乞请宋国出兵,讨伐辽国。
女真和室韦是辽国的藩属,他们背辽向宋,对宋国来说是一件扬眉吐气的大事,要知道宋现在的藩属国远不及辽国之多,如今隔着辽国有外族来降,岂不正是四夷臣服的征兆。赵光义当然高兴,可是这种顺服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宋国要出兵讨伐辽国,以解女真与室韦之围,为此,赵光义立即召集心腹重臣,商讨此事。
此时的大宋朝廷,经过一番大清洗,已经彻底换上了赵光义的人,潘美、曹彬这样的军中鼎柱,现在都赋闲在家,贻养天年了。而文臣方面,更是焕然一新,除了一个墙头草的张洎,几乎全都是赵光义在开封府潜邸时的旧人,诸如程羽、贾琰、宋琪等人。
尽管现在的文武臣僚都是赵光义的心腹,但是群臣议事,对是否征辽,发动多大规模的战争,要达到什么战略目的,仍是意见相左,僵持不下。对于发生在辽国东北的这场战乱,朝中文武都认为应该加以利用,只是在如何帮助他们方面,以及是否出兵方面,达到何种目的方面各有异议。
罗克敌目前在武将序列中排名第一,虽然枢密使曹彬仍然在位,却已托辞重病赋闲在家,只挂着个空衔,罗克敌目前是掌握军中实权的第一号人物。这是他主掌军权后所遇到的第一桩战争,对头又是强大的辽国,罗克敌不无谨慎,经过一番缜密的思索,他才出班奏道:“圣上,臣以为,辽国如今是当之无愧的北方之王,雄踞草原的一头猛虎。而北方诸部族与之相比,皆豺狼也。以狼搏虎,无异于以卵击石,然而若是群狼搏虎,则虎虽凶悍,亦首尾不得相顾,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因此,女真、室韦之乱,对我宋国是一个机会,我们不应该放过。依臣之见,凭女真、室韦之力不足以撼动辽朝根本,我们若想利用这个机会,可予女真和室韦财帛粳米军械方面的支持,以助其支撑下去。同时,可效仿宋攻西夏辽国出兵牵制之策,调一路兵马北伐,牵制其主力,使其无心两面作战,迅速结束对女真和室韦的征讨。”
赵光义听到这里,有些不悦地道:“罗卿不知朕的心意么,这么做,与我宋国有何好处?”
“当然有好处。”
罗克敌已思虑清楚,侃侃而谈地道:“据臣所知,辽朝对其藩属压迫盘剥甚重,各藩属势力皆怀怒而不敢言,如果女真和室韦安然渡过难关,得以保全并壮大,必然鼓舞其他草原部落,群狼皆生异心,处处与辽国为难,辽国便要顾此失彼,国力必然削弱,到那时我朝再以倾国之力行致命一击,必可一战而鼎定。同时虎狼毕竟是虎狼,不管是虎还是狼,皆非善类,只可利用,不可寄以心腹,这一点还请圣上三思。”
赵光义听的有些焦躁起来,或依着罗克敌的主意,要扶持培植这些对辽国怀有贰心的这些藩属都得拿捏好分寸,不能一蹴而就,得逐步渗透,在扶植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们控制起来,仅这一步恐怕要取得成效都得一二十年的光景。
而辽国呢,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何况现在的辽国远非瘦驼可比,现在辽国主少国疑,孤儿寡母,这样的好机会不利用,要等到一二十年之后,那时少帝已成壮年,还能这么好对付么?最重要的是……到那时,这收复燕云的功劳属于谁?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虽说这建功立业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孙子,总不如这荣耀加诸己身来的快意。这计策实不可行。
赵光义转眼看见了国舅李继隆,颜色又转柔和,忙问道:“霸图啊,你怎么看?”
李继隆,字霸图,祖籍上党,其父是大宋开国名将李处耘。
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为妻,便是当今的李皇后,因为李继隆的父亲李处耘与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所以李继隆虽满腹韬略,却受到父亲的牵累,始终受到压制。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是赵匡胤的死党,赵光义上位之后,因为口口声声说一切都要遵循先皇旧制,所以当时没有大的动作,直到这次借着清洗前朝老臣的机会,才把李继隆提拔起来,如今李继隆是侍卫马军都虞侯,在军中也是个实权人物。
李继隆思索片刻,谨慎地道:“圣上,臣以为,今日之辽帝国,远非昔日匈奴、突厥那种部落联盟可比,辽国实力较之以前那些为祸中原的单于可汗强大十倍,想当初汉唐两朝对付匈奴和突厥这样的大部落时尚且要大费周章,我宋国如今面对强敌,更不可贪功冒进,轻率行事。臣以为,罗大人所议甚有道理。”
赵光义一听国舅也这么说,不禁大失所望,武将班中有一员将,乃是殿前都虞侯崔翰。崔翰,字仲文,京兆万年人。少有大志,风姿伟秀,曾从周世宗征淮南,平寿春,取关南,以功补军使。
宋初,迁御马直副指挥使,后至端州刺史。他是前朝老将,因为近几年一直在地方上任职,所以没有受到大清洗的波及,朝中武将提拔了太多的新人,总得有几个老将压阵才行,这崔翰带兵颇有一手,赵光义便把他调回京,充任殿前都虞侯,算是枢要部门的职务了。
崔翰眼见曹彬、潘美等老将一个个都靠边站了,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为人处事甚是小心,也特别注意体察上意,一见圣上满脸不愉,晓得圣上有心北伐,他略一思忖,便迎合奏道:“圣上,臣以为,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乘此破竹之势,取之甚易。
如今女真、室韦弃辽来投,便是我宋国藩属,辽人侵我藩属,我朝出师有名,此之为势。女真、室韦居辽之东、辽之北,有他们牵制辽朝,我宋国趁机出兵,辽国便得腹背受敌,必难支绌。所以,臣以为当趁此良机,大举北伐,光复幽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赵光义一听龙颜大悦,转首又问一众文官。张洎此人虽然品行差些,但是确有实才,而且不仅通古博今,善理民政,对于军事也不是一个门外汉,曾向朝廷献练边军之策,朝廷依此办理,卓见成效。他仔细想想,也觉得以宋国此时强大的实力,而辽朝又恰有内患,如果准备充分、指挥得当,北伐未必不可成功,便也应声附和。
不过贾琪、宋琰、程羽等人的意见却不统一,他们都是真心辅佐赵光义的人,也都是有真才实干的人,不过这三人说好听点叫做为人谨慎,说不好听点,那就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三人思虑良久,总觉得出兵北伐有些冒险,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辽宋除了在打汉国的时候借着汉国的由头小有切磋,两国还从未直接向对方宣战过。
胜了于圣上来说是锦上添花,一旦失败,岂非得不偿失?有此考虑,三人表达的意见便比较保守。赵光义对他们的意见还是颇为重视,见他们也有些犹豫,那热切劲儿便又淡了些。
这厢商量了两天,还没一个结果,王科从辽朝派回来的人便把秘信送到了赵光义的御案前,赵光义看罢来信,不禁又惊又骇:永庆已然流落北朝?不问可知,萧太后必然以之为奇货可居,一俟平定内部,兵马强壮之后,她就会祭出永庆公主这件法宝,大举挥军南下了。
王科信上还说,此事还待仔细打听,眼下尚无十分把握确定,可是……这种事怎能等他查个水落石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结合眼前对辽是战是和的僵局,由于这封信,一切便迎刃而解了。
北伐,不只是他大哥赵匡胤的夙愿,也是他的夙愿,因为北战的成功,代表着无上的荣光,帝王尚有何求呢?不就是彪炳千秋的功业吗?
而对他来说,还有一层目的,他需要这旷世之功来为他文过饰非。随着宋皇后母子三人被掳走以及离奇而死,有关先帝驾崩的种种谣言又开始甚嚣尘上,重新被人提起。别看这些都是无形的力量,可是那种无形的压力,也能让人寝食不安,尤其叫人担心的是身后之名。
如果他能夺回幽燕,那就再也不必为此担心了。他是宋国的二世皇帝,将来的谥号必然是太宗,他宋太宗的命运就会像唐太宗一样,不管弑兄杀弟灭其子嗣,干下多少龌龊事,都可以被赞誉为雄才大略的千古明君。
因为儒子们一直宣扬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果一个君王身上有着不可洗刷的污点,德行大大地有亏,可这他却能立下不世功业,天下在他治理下却是国泰民安,那该如何向世人解释?
所以,英雄必然是和圣人划等号的,有功者必然有德者,纵然他真的有什么劣行恶迹,也可藉一支妙笔避重就轻,矫饰过去。
而现在,他又有了第三个理由:永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赵光义拍案而起,厉声道:“顾若离,立即宣文武两班重臣到皇仪殿候驾!”
顾都知见他脸色骇人,不敢多问,连忙答应一声,匆匆退了出去。
赵光义双手据案,又看一眼平摊于书案上的那封秘信,眼中射出栗人的光芒:“北伐,必须马上北伐,趁你病,要你命,一箭三雕,一并了结!”
※ ※ ※
群臣应召来见,发现态度一直有些摇摆不定的圣上忽然变得异常坚决起来,他已经不再询问众臣是否应当北伐,而是命令众文武立即拟定北伐的详细计划,马上就到六月份了,北伐正当其时,时不我待,不可再延贻半日。
赵光义的一道圣谕,整个宋国庞大的战争机器都开始运动起来,筹备粮草、军械、军饷的,集结、调遣军队的,动员州县民工的,征调马匹车辆的,翰林院的学士们也不闲着,咬文嚼字地弄出一篇讨伐辽国的檄文,其内容无外乎是先历数幽云十六州的历史归属问题,再谈幽云十六州的汉人百姓如今处于何等的水深火热之中,再说辽国部落这么些年来打草谷、劫掠犯边的劣迹,最后再提一下女真、室韦千里来投,我朝圣天子的仁义王道。
在赵光义的催促下,满朝文武的通力合作下,再加上这么多年来为了北伐早已开始的先期准备,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所有准备工作便一切完成,赵光义御驾亲征,统率战将百员、健卒虎士三十万,挥戈北向,浩浩荡荡直奔辽国。
赵光义主意既定,便召集众臣早已商量妥当,幽云十六州地理,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北支的东南方,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方。幽州居中,最是险要,他的主意就是挥军北上,直取幽州,夺下这一点,便可以此向两翼扩张,东与女真联通,再藉女真与室韦联通,形成一张鲸吞大辽的钳口。
辽朝众臣得知宋国大举兴兵北伐,不禁吓了一跳,消息急急传到宫里去,萧绰闻讯不禁勃然大怒。
她立即召集文武商量对策,文武百官在宫中计议半日,一道道征调钱粮、兵马的诏书便飞出了上京城。
萧绰令韩侼、耶律善布、耶律漭等兵发固安、涿州,命北院大王耶律希达、伊实王萨哈等率兵戍守燕地,辽在幽州屯驻的汉兵有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军调拨北院大王麾下;又有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的族帐军尽皆听用。与此同时,马不停蹄地从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调集兵马,预计总兵力可达二十五万。
军事上如此安排,嘴仗也是要打的,辽国文人殚精竭虑,也炮制出了一篇讨伐宋国的檄文,同样先从历史上讲唐亡近五十年后,契丹已然立国,彼时世间尚无宋国,晋皇帝石敬瑭当年割“幽云十六州”与契丹,从法律上、事实上,该地都已成为契丹领土,而此时周和宋还没建立。不管是周世宗北伐还是赵光义北伐,实际上都是对契丹的侵略。
檄文又讲宋立国之初,国小力微,故交好契丹,开宝七年主动遣使至辽,与辽签定和约,两国友好,互不侵犯,如今一统中原,立即撕毁和约,兴兵侵略,出尔反尔,利欲熏心,尽丧大国风范云云……
赵光义亲率大军闯入辽国,待见了辽人的这篇檄文,通篇看罢不见一字提起永庆,心中稍安。他本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准备一旦辽国祭出永庆公
步步生莲 全集第266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