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作者:没落皇朝
第四百一十九章 节节败退
乔孤乃带着杨猛的建议,徐子渭带着蓝旗军的橄榄枝走了,杨猛也在准备着面对自己的战争。
僵局只是更惨烈战争的肇始,接下来的英缅战争,就会变得更加残酷,暹罗参战是必然的,但这头带着仇恨的凶兽,会把英吉利的谋划,搅成一坨狗屎。
英吉利的目的是殖民缅甸,而暹罗的目的则是灭掉整个缅族,殖民是需要劳动力的,而灭族大战需要的只是杀戮。
英吉利与暹罗之间的利益,有着极为突出的矛盾,从短时间来看,英吉利引入暹罗军队,对于他们打破面前的僵局有莫大的好处,但之后的结局就不好预料了。
暹罗的加入,只会让缅甸的反抗越来越激烈,现在的缅王有几十万青壮,暹罗参战之后,就会有更多更多,毕竟暹罗要灭掉的是所有缅甸的百姓,有了灭族的压力,缅王的凝聚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如今的莫塔玛,几乎就是无人区,缅甸的百姓,能撤走的早就撤走了,剩下的也大多藏在深山之中,想要从莫塔玛搜刮补给很难、很难!
得到了英吉利的邀约,早有准备的暹罗王,也慨然应诺,十万暹罗大军带着粮草,三天的时间,就在毛淡棉集结了。
战争之中的学习,互为对手的双方是最好的师徒,缅甸和暹罗之间更是如此,暹罗大军携带的粮草,只有区区半个月的,这对于现在的战争规模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上一次缅泰战争,缅军实打实的教了暹罗人一把,打仗是不需要补给的,只要有敌人就好,遇到了敌人,补给的问题。就解决了。
暹罗王摆出的架势,大出英军将领的预料,本以为暹罗能派个两三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是十万大军。
米实塔的战况堪忧,对英军来说,暹罗友军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虽说暹罗军队,用的大多是冷兵器,但这对英军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英军在缅甸的阵地上撕开了口子,近战的时候用枪还是用刀,区别不是很大。
陪着十万友军,驻扎在莫塔玛的英军欢欢喜喜的上路了。有了绝对数量的军队,阵地战,就变得很鸡肋了,任何缅军的阵地,都挡不住十万暹罗大军的冲击。
破阵、屠杀。身为前锋的暹罗大军所过之处,唯有遍地的尸骸。对此英军上下,也没做出多大的反应,英帕尔的事情,虽说印度总督那边封锁了消息,但屠城之事,还是在印度兵中。传的沸沸扬扬,因此暹罗军队大肆屠杀投降的缅军,并没有遭到友军的制止。
对于这方面的情报,也是缅甸上下极为关注的,杨猛的人更是如此,暹罗军队只是在前线屠杀了几降卒。暹罗大军要灭掉整个缅甸的消息,就在上缅甸传的沸沸扬扬。
走漏这样的消息,对缅王来说也是件好事儿,暹罗屠杀降卒的消息走漏之后,缅王也做起了表面的推手。一张张告示贴遍了上缅甸,一场殖民战争,直接就变成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有了乔孤乃的提示,缅王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继续往曼德勒迁移人口,而一部分缅军主力,也开是向曼德勒附近转移。
虽然军民都在后撤,但缅王并没有放弃米实塔防线的意思,十万青壮又被补充到了米实塔防线,这个底气是英帕尔的那三万缅军传递给缅王的,英帕尔的英军不堪一击,这就是那三万缅军,给缅王的答案。
而且面对咄咄逼人的暹罗,缅王也需要时间来做完坚壁清野这件事,上次的暹罗大军,就是败在了补给线上,这次缅甸的军方高层,决定再给暹罗来上这么一下,在原地将暹罗放倒两遍。
面对缅军的阵地防御,英军也在想着解决的办法,这个法子,依旧是缅军给提供的,几十门火炮齐射的威力不同凡响,用火炮推进,也成了英军的一个策略。
但是英军的火炮配比很少,三万军队只有几十门十二磅以下的野战炮,这与缅军的近百门大小火炮相比,就差的有些远了。
英军也不可能像缅军那样,拆了舰炮来打阵地战,有了印度这个后援基地,面对缅军的近百门火炮,英军表现的也很镇定。
勃生一线的英军,停止了动作,但暹罗大军,却打得酣畅淋漓,十天时间推进到勃固,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虽说打得酣畅淋漓,但暹罗军队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溃退的缅军虽说不少,但投降的缅军却越来越少,逃不掉就拼死作战,成了缅军上下的一个习惯。
跑掉了最好,跑不掉与其被暹罗军屠杀,不如拿命搏上一场,暹罗军队屠杀降兵,已经成了事实,对此缅军的士兵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之前暹罗军队,就在缅甸做过同样的事情。
战斗的压力,对暹罗军队来说还是次要的,最重要也最危险的是补给的压力,大军携带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可是暹罗军队攻陷的地方,却没有任何村寨能够掠夺,第一次失败的阴影,又一次笼罩到了暹罗军队的头上。
偷师学艺的坏处,也体现了出来,没有师傅高明,就不能随便使用师傅教的招数,无奈的暹罗王,只能从国内调集大批的粮草,支援前线的大军了。
但是十万大军的补给,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暹罗的富庶地区,被缅军扫荡了一小半,实力大损的暹罗,想要维持十万大军的补给,很难、很难!
一边筹备粮草,一边命令暹罗大军,拿出最快的速度推进,这次暹罗王依旧在学习缅甸,上次缅军进攻暹罗,杀了太多人,许多暹罗军人,都有亲人死在了缅军手里。
十万暹罗大军之中,这样的人占了一多半,复仇先锋就是他们,这次攻击,暹罗王将任务交给了这些缅军的仇人。
仇人就在面前。虽说没有犀利的火枪,但手里的钢刀一样可以杀人,五万暹罗前锋,也拿出了复仇的悍气。对着缅军的阵地,发起了一次次不要命的冲锋。
最先溃退的不是面对英军的把一部分,而是面对暹罗大军的缅甸军队,这对缅王来说有些出乎意料,但兵败如山倒,大面积的溃退如同传染病一样,开始在缅军之中蔓延。
暹罗军队五天之内攻陷米实塔,导致了整个米实塔防线的溃败,溃败与撤退不同,很难止住的。虽说撤回了大部分的士兵,但缅军在粮草上的损失却不小。
得了缅军的粮草,暹罗军队的压力立马就小了很多,在米实塔屠杀了五万多缅甸青壮之后,作为英军的先锋。暹罗大军极为主动的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复仇冲锋。
十天的时间,继米实塔失守之后,缅军又丢了卑谬,虽说暹罗前锋的损失不少,但缅军根本止不住暹罗大军的攻势。
米实塔、卑谬相继失守,缅王也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若不是了乔孤乃的建议。自己恐怕也会死在暹罗人的手里。
面对节节败退的战局,乔孤乃就成了缅王手里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朝堂之上,缅王问计于乔孤乃,这位傈僳族的当家人,心里早就有了腹稿。边退边打,一路练兵,缅军固守曼德勒地区,就是杨猛事前做出的谋划。
对此缅军的高层虽说有些异议,但战局如此。也由不得他们辩驳什么,以马圭为第一道防线,沿途布置缅军练兵,就成了缅甸上下一致的决策。
而作为英军的先锋的暹罗大军,也算是杀得畅快,攻占卑谬之后,屠杀了五万多缅军,也让暹罗军队上下,熟悉了血腥的味道。
随后而来的英军,虽说发现了不妥之处,但暹罗大军走在英军的前方,虽说怀疑是屠杀,但现在战争的胜利是最重要的,英军的将领,也就自动忽视了这样的不妥之处。
打米实塔暹罗大军用了五天的时间,打卑谬是十天,下一站的马圭,算上行军,暹罗王给前线将领们的时间是二十天。
暹罗王也发现了缅军的弱点,那就是撤退需要时间,打的越早给养越多,米实塔缴获的给养,是卑谬的十几倍之多,快速打下马圭,就成了摆在暹罗大军面前的首要任务。
可马圭并不好打,一路上的障碍太多了,每隔十几里就有一处缅军的阵地,二十天的时间,别说打到马圭,从卑谬到马圭的路,暹罗大军仅走了三分之一。
虽说缅军依旧在败退,但却越来越难打了,暹罗军队的死伤也越来越多。
打退两三万缅军,暹罗至少要付出几人的死伤,四十天的时间,暹罗大军攻到了马圭城下,但十万大军仅剩了五万不到,望着马圭城头上层层叠叠的缅军,暹罗大军的高层,也有些无力了。
从米实塔开始,一直处于看客位置的英军将领们,也一路观看了暹罗大军的战斗,越看越是胆寒,英军的将领们,突然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之中,引入暹罗好像是很大的一个败笔。
缅军死战不退,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在英军的眼中,一旦出现一成以上的伤亡,亚洲的土著军队就会崩溃,可与暹罗大军作战的缅军,却是打破了这个魔咒,别说是一成,英军的将领们见过几乎要全军覆没了,还在血腥搏杀的缅军。
暹罗人的介入,无疑是增加了缅军的血性,这对英吉利将来统治缅甸,是极为不利的。马圭聚集了更多的缅军士兵,为了试试缅军面对英军的表现,一直在观战的英军,决定攻打马圭城。
战争开始了这么长时间,英军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十几艘炮艇,近两百门火炮,就是英军用来对付缅军的利器。
马圭的攻城战,从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的在进行着,英军的炮火虽然犀利,但缅军的反攻,打的一样有声有色。
伊洛瓦底江上的十几艘炮艇,攻城的当夜,就被缅军的战舰给偷袭了,十几艘炮艇,只跑掉了两艘,对于炮艇,缅军很是重视,这玩意儿对缅军的威胁远大于英军的火炮。
为了偷袭这批炮艇,缅军付出了近三万的死伤,对敌的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多艘炮艇被弄沉,前线的死伤也超过了八,这一仗应该算是缅军赢了。
在伊洛瓦底江小胜了一场,这并不能改变缅军的溃败之势,马圭在英泰合力之下,还是在攻城开始后的第二十天陷落了。
虽说大局上是溃退,但缅王手里经历过战火的士兵却超过了三十万人,虽说跟暹罗人一样,这三十万人没什么装备,但手里钢刀一样能杀人的。rp
第四百一十九章 节节败退
第四百一十九章 节节败退
乔孤乃带着杨猛的建议,徐子渭带着蓝旗军的橄榄枝走了,杨猛也在准备着面对自己的战争。
僵局只是更惨烈战争的肇始,接下来的英缅战争,就会变得更加残酷,暹罗参战是必然的,但这头带着仇恨的凶兽,会把英吉利的谋划,搅成一坨狗屎。
英吉利的目的是殖民缅甸,而暹罗的目的则是灭掉整个缅族,殖民是需要劳动力的,而灭族大战需要的只是杀戮。
英吉利与暹罗之间的利益,有着极为突出的矛盾,从短时间来看,英吉利引入暹罗军队,对于他们打破面前的僵局有莫大的好处,但之后的结局就不好预料了。
暹罗的加入,只会让缅甸的反抗越来越激烈,现在的缅王有几十万青壮,暹罗参战之后,就会有更多更多,毕竟暹罗要灭掉的是所有缅甸的百姓,有了灭族的压力,缅王的凝聚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如今的莫塔玛,几乎就是无人区,缅甸的百姓,能撤走的早就撤走了,剩下的也大多藏在深山之中,想要从莫塔玛搜刮补给很难、很难!
得到了英吉利的邀约,早有准备的暹罗王,也慨然应诺,十万暹罗大军带着粮草,三天的时间,就在毛淡棉集结了。
战争之中的学习,互为对手的双方是最好的师徒,缅甸和暹罗之间更是如此,暹罗大军携带的粮草,只有区区半个月的,这对于现在的战争规模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上一次缅泰战争,缅军实打实的教了暹罗人一把,打仗是不需要补给的,只要有敌人就好,遇到了敌人,补给的问题。就解决了。
暹罗王摆出的架势,大出英军将领的预料,本以为暹罗能派个两三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是十万大军。
米实塔的战况堪忧,对英军来说,暹罗友军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虽说暹罗军队,用的大多是冷兵器,但这对英军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英军在缅甸的阵地上撕开了口子,近战的时候用枪还是用刀,区别不是很大。
陪着十万友军,驻扎在莫塔玛的英军欢欢喜喜的上路了。有了绝对数量的军队,阵地战,就变得很鸡肋了,任何缅军的阵地,都挡不住十万暹罗大军的冲击。
破阵、屠杀。身为前锋的暹罗大军所过之处,唯有遍地的尸骸。对此英军上下,也没做出多大的反应,英帕尔的事情,虽说印度总督那边封锁了消息,但屠城之事,还是在印度兵中。传的沸沸扬扬,因此暹罗军队大肆屠杀投降的缅军,并没有遭到友军的制止。
对于这方面的情报,也是缅甸上下极为关注的,杨猛的人更是如此,暹罗军队只是在前线屠杀了几降卒。暹罗大军要灭掉整个缅甸的消息,就在上缅甸传的沸沸扬扬。
走漏这样的消息,对缅王来说也是件好事儿,暹罗屠杀降卒的消息走漏之后,缅王也做起了表面的推手。一张张告示贴遍了上缅甸,一场殖民战争,直接就变成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有了乔孤乃的提示,缅王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继续往曼德勒迁移人口,而一部分缅军主力,也开是向曼德勒附近转移。
虽然军民都在后撤,但缅王并没有放弃米实塔防线的意思,十万青壮又被补充到了米实塔防线,这个底气是英帕尔的那三万缅军传递给缅王的,英帕尔的英军不堪一击,这就是那三万缅军,给缅王的答案。
而且面对咄咄逼人的暹罗,缅王也需要时间来做完坚壁清野这件事,上次的暹罗大军,就是败在了补给线上,这次缅甸的军方高层,决定再给暹罗来上这么一下,在原地将暹罗放倒两遍。
面对缅军的阵地防御,英军也在想着解决的办法,这个法子,依旧是缅军给提供的,几十门火炮齐射的威力不同凡响,用火炮推进,也成了英军的一个策略。
但是英军的火炮配比很少,三万军队只有几十门十二磅以下的野战炮,这与缅军的近百门大小火炮相比,就差的有些远了。
英军也不可能像缅军那样,拆了舰炮来打阵地战,有了印度这个后援基地,面对缅军的近百门火炮,英军表现的也很镇定。
勃生一线的英军,停止了动作,但暹罗大军,却打得酣畅淋漓,十天时间推进到勃固,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
虽说打得酣畅淋漓,但暹罗军队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溃退的缅军虽说不少,但投降的缅军却越来越少,逃不掉就拼死作战,成了缅军上下的一个习惯。
跑掉了最好,跑不掉与其被暹罗军屠杀,不如拿命搏上一场,暹罗军队屠杀降兵,已经成了事实,对此缅军的士兵也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之前暹罗军队,就在缅甸做过同样的事情。
战斗的压力,对暹罗军队来说还是次要的,最重要也最危险的是补给的压力,大军携带的粮草已经不多了,可是暹罗军队攻陷的地方,却没有任何村寨能够掠夺,第一次失败的阴影,又一次笼罩到了暹罗军队的头上。
偷师学艺的坏处,也体现了出来,没有师傅高明,就不能随便使用师傅教的招数,无奈的暹罗王,只能从国内调集大批的粮草,支援前线的大军了。
但是十万大军的补给,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暹罗的富庶地区,被缅军扫荡了一小半,实力大损的暹罗,想要维持十万大军的补给,很难、很难!
一边筹备粮草,一边命令暹罗大军,拿出最快的速度推进,这次暹罗王依旧在学习缅甸,上次缅军进攻暹罗,杀了太多人,许多暹罗军人,都有亲人死在了缅军手里。
十万暹罗大军之中,这样的人占了一多半,复仇先锋就是他们,这次攻击,暹罗王将任务交给了这些缅军的仇人。
仇人就在面前。虽说没有犀利的火枪,但手里的钢刀一样可以杀人,五万暹罗前锋,也拿出了复仇的悍气。对着缅军的阵地,发起了一次次不要命的冲锋。
最先溃退的不是面对英军的把一部分,而是面对暹罗大军的缅甸军队,这对缅王来说有些出乎意料,但兵败如山倒,大面积的溃退如同传染病一样,开始在缅军之中蔓延。
暹罗军队五天之内攻陷米实塔,导致了整个米实塔防线的溃败,溃败与撤退不同,很难止住的。虽说撤回了大部分的士兵,但缅军在粮草上的损失却不小。
得了缅军的粮草,暹罗军队的压力立马就小了很多,在米实塔屠杀了五万多缅甸青壮之后,作为英军的先锋。暹罗大军极为主动的发起了一场又一场复仇冲锋。
十天的时间,继米实塔失守之后,缅军又丢了卑谬,虽说暹罗前锋的损失不少,但缅军根本止不住暹罗大军的攻势。
米实塔、卑谬相继失守,缅王也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若不是了乔孤乃的建议。自己恐怕也会死在暹罗人的手里。
面对节节败退的战局,乔孤乃就成了缅王手里的一根救命稻草,在朝堂之上,缅王问计于乔孤乃,这位傈僳族的当家人,心里早就有了腹稿。边退边打,一路练兵,缅军固守曼德勒地区,就是杨猛事前做出的谋划。
对此缅军的高层虽说有些异议,但战局如此。也由不得他们辩驳什么,以马圭为第一道防线,沿途布置缅军练兵,就成了缅甸上下一致的决策。
而作为英军的先锋的暹罗大军,也算是杀得畅快,攻占卑谬之后,屠杀了五万多缅军,也让暹罗军队上下,熟悉了血腥的味道。
随后而来的英军,虽说发现了不妥之处,但暹罗大军走在英军的前方,虽说怀疑是屠杀,但现在战争的胜利是最重要的,英军的将领,也就自动忽视了这样的不妥之处。
打米实塔暹罗大军用了五天的时间,打卑谬是十天,下一站的马圭,算上行军,暹罗王给前线将领们的时间是二十天。
暹罗王也发现了缅军的弱点,那就是撤退需要时间,打的越早给养越多,米实塔缴获的给养,是卑谬的十几倍之多,快速打下马圭,就成了摆在暹罗大军面前的首要任务。
可马圭并不好打,一路上的障碍太多了,每隔十几里就有一处缅军的阵地,二十天的时间,别说打到马圭,从卑谬到马圭的路,暹罗大军仅走了三分之一。
虽说缅军依旧在败退,但却越来越难打了,暹罗军队的死伤也越来越多。
打退两三万缅军,暹罗至少要付出几人的死伤,四十天的时间,暹罗大军攻到了马圭城下,但十万大军仅剩了五万不到,望着马圭城头上层层叠叠的缅军,暹罗大军的高层,也有些无力了。
从米实塔开始,一直处于看客位置的英军将领们,也一路观看了暹罗大军的战斗,越看越是胆寒,英军的将领们,突然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之中,引入暹罗好像是很大的一个败笔。
缅军死战不退,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在英军的眼中,一旦出现一成以上的伤亡,亚洲的土著军队就会崩溃,可与暹罗大军作战的缅军,却是打破了这个魔咒,别说是一成,英军的将领们见过几乎要全军覆没了,还在血腥搏杀的缅军。
暹罗人的介入,无疑是增加了缅军的血性,这对英吉利将来统治缅甸,是极为不利的。马圭聚集了更多的缅军士兵,为了试试缅军面对英军的表现,一直在观战的英军,决定攻打马圭城。
战争开始了这么长时间,英军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十几艘炮艇,近两百门火炮,就是英军用来对付缅军的利器。
马圭的攻城战,从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的在进行着,英军的炮火虽然犀利,但缅军的反攻,打的一样有声有色。
伊洛瓦底江上的十几艘炮艇,攻城的当夜,就被缅军的战舰给偷袭了,十几艘炮艇,只跑掉了两艘,对于炮艇,缅军很是重视,这玩意儿对缅军的威胁远大于英军的火炮。
为了偷袭这批炮艇,缅军付出了近三万的死伤,对敌的英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十多艘炮艇被弄沉,前线的死伤也超过了八,这一仗应该算是缅军赢了。
在伊洛瓦底江小胜了一场,这并不能改变缅军的溃败之势,马圭在英泰合力之下,还是在攻城开始后的第二十天陷落了。
虽说大局上是溃退,但缅王手里经历过战火的士兵却超过了三十万人,虽说跟暹罗人一样,这三十万人没什么装备,但手里钢刀一样能杀人的。rp
第四百一十九章 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