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清 作者:没落皇朝
第四百四十章 血腥
信息不通畅,丝毫没有影响杨猛的布局,不到半年的时间,天翻地覆的暴乱席卷整个印度,对此杨猛只能感叹,英吉利的前期工作做得太好了!
没有英吉利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压迫,没有一个个贪婪的王公贵族,老百姓的心里是不会积压太多的愤懑之情的,杨猛做的只是让复兴团揭开这个盖子,后面的事情,多半都是顺其自然的。
印度的狂暴,也让杨猛重新认识了一边百姓的力量,对于洪秀全的三点教,杨猛发现自己之前是太过仁慈了,洪秀全的三点教跟复兴团的性质没两样,都是煽动百姓暴乱的邪教组织。
大清的百姓,活的是个什么样子,杨猛也很清楚,看来在处理三点教的事情上,他自己做的有些失误了,以后这三点教必须要强力压制了。
“李海,有三点教的消息吗?”
索朗白玛三女,坐胎满三个月之后,就被杨猛送出了藏边,现在的杨猛也是孤家寡人一个,秘的营生,也被影子的统领李海接了下来。
“没有!怕是信鸽又出了毛病,要等马队带来消息,起码一个月之后。”
藏边苦寒,即使是信鸽也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一个消息十只信鸽,可能顺利到达藏边的信鸽,数量少的令人发指。
要想得到云南和大清的情报,杨猛只能等着马队的到来,或是长途行军的信使,但是这些情报,在时间上,就差的有些离谱了,从昆明到阿里,至少三个月,从滇西到阿里,也得两个半月的时间。
为了传递消息。这半年的时间,杨家已经损失了上百人了,信鸽恐怕也得上只了。为了减少信息传递的损失,杨猛无奈只能让昆明那边。发送最紧要的消息,其他的事务,他全部拜托给了老爷子和自己的幕僚团。
“让复兴团赶紧对印度的海港城市,发起突袭,老子不管他们损失多少,老子要的结果就是之后的印度再无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告诉复兴团的那几个首脑,对于涉阿拉伯的人员和宗教,即使复兴团的损失再大,也不能给他们上位的机会。”
印度的暴乱,让杨猛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有些东西,自己的老泰山说的不错,见多了玩遍了,就不会觉得稀奇,印度的暴乱。就是三点教的未来。
杨猛可不想三点教对大清造成几百上万的人口损失,印度的人口之前是不少的,可短短半年之内,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在了暴乱之中,这就是实例,三点教要是在大清来上这么一下。三十年的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在缅甸杨猛用的是挑拨国家仇恨的法子,在印度杨猛用的是挑拨阶级仇恨的法子,做这些最大的目的是对付英吉利,可杨猛也有做实验的心思在里面。
这些问题也是大清实际存在的问题,杨猛所知不多的历史中。这些也被列强用了个遍,历史多是虚假的东西,杨猛通过东南半岛和印度两场棋局,也见识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印度的事情,要想收盘。必须要让印度的复兴联军与英吉利的本土军团干上一仗,根据杨猛的情报,一些海港城市,已经有英吉利的舰队到达了,英吉利不是在一处登陆,而是选在了多处登陆,看来英吉利的情报也是滞后的。
这一个多月的滞后期,就能决定英吉利援军的生死存亡,相较于复兴联军,英吉利本土军团的战力,无疑是强悍的,可复兴联军却有一个绝对的优势,那就是人数。
复兴团二三十万,地主军团十几万,反抗军几十万,现在这个阶段,正是复兴联军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与英吉利干上一场,全歼英吉利的援军,那两国就只能死磕了。
印度的英吉利人有多少,杨猛也没有一个详细的数字,几万或是十几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复兴联军必须杀光他们,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殖民地,还是为了复仇,英吉利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要被拖在印度了。
而复兴联军,在稳定了国内局势之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裁军,现在印度的三大势力,都无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三十万到五十万,应该就是他们的极限,不恢复粮食生产,这个数量还要大为缩水。
印度有两大主力宗教,印度教还算是可以的,但阿拉伯人的宗教,却是杨猛打心里不喜欢的,不是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是这个宗教的独立性和同化能力。
极度排外,不是教民,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同化能力、洗脑能力强悍,这与大清的儒教相比,也是不逞多让的,他们有一点可比儒教厉害,那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印度是大清的邻国,杨猛是断然不会让他们发展起来的,遇到了杨猛创立的复兴团,只能算是他们倒霉了。
大清的西北之地,还有无数这样的教民,打压他们在国外的盟友,杨猛也是不遗余力的。欧亚两洲的交接点上,还有一个大帝国,那是杨猛的长远目标,如今杨猛对于西北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篡改他们的教义,让他们成为土生土长的华夏宗教。
身在阿里的杨猛想的很长远也很杂乱,但印度复兴联军的任务就简单多了,现在的三大势力,都在谋求新的地位,莫卧儿皇帝的回归,对三大势力来说不过是个幌子,实力最强的是复兴团,地主军团和反抗军,要想谋求在新国度的地位,唯一联合了。
狂暴的反抗军与地主军团联合,堪堪能与复兴团打成平手,而为了这个,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要背起煽动印度暴乱的这个责任。
什么立场都敌不过利益的,为了谋求政治地位,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只能捏着鼻子,把复兴团的罪孽背了下来,而且还得出手。把复兴团上下清洗的干干净净。
舆论只是谋求地位的一个次要因素,要想在新国度里,占据有利的地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实力,要想彰显实力,在如今的印度,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打英吉利人占据的最后据点,海港城市。
打这样的城市,很难!很难!停泊在码头的炮舰,就是很难越过的一条天堑,想要凭着手里的火枪,干死炮舰守护下的英吉利人。这样的战争,只能用人命取胜。
印度的三大势力,现在可以说成是两大势力,地主军团已经跟反抗军,结成了生死同盟。这只能算是一个势力了,复兴团与地主军团,现在这两大势力,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只能通过战争手段。
依旧是东西分割,这次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也很仔细的划分好了地盘。以德里和班加罗尔为南北两端,划出一条直线,复兴团的地盘在东,地主军团的地盘在西。
这样划分地盘,对地主军团虽说没什么好处,但东部的海港城市更多。印度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外敌还没有肃清之前,就打响了。
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巴不得复兴团占据这些地盘,只要复兴团的实力大损。以后地盘怎么划分,还不是实力最强的说了算?
对此杨猛只是洒然一笑,复兴团最不缺的就是青壮了,这次针对英吉利的战争,杨猛给复兴团下达的命令依旧是练兵,北方平原的锡克人,就成了最倒霉的存在。
复兴团临时扩军二十万,一人一把弯刀,就是这些锡克人的武器,他们的任务,也简单,冲进去杀光英吉利人,活下来的就是复兴团的士兵。
这就是不用自己人的好处,不是自己人,那就可以随便牺牲了,复兴团要的不是万民敬仰,他们要的只是实力而已,有了实力,也是可以压服万民的。
对于英吉利,印度的王公贵族们,也很了解,快打不能慢打,一旦让英军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数,那就麻烦了。
现在复兴联军与英军打的就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战争,海港城市的英军虽说知道了印度的实际情况,可英吉利的政府并不知道,英吉利想要做出合理的部署,起码要在一两个月之后,这段时间,就是歼灭印度英军的最好机会。
一旦这些英军全军覆没,英吉利想要再次组织对印度的战争,起码也要半年之后。
最先对海港城市发动攻击的不是复兴团,而是反抗军,反抗军或许在战场上能跟地主军团打个平分秋色,但玩政治,反抗军的首脑们,只能做那一群被王公贵族们随意操弄的货。
一句可以提高反抗军在新朝的地位,不怎么在乎人命的反抗军首脑,就心甘情愿的成了地主军团的马前卒,而地主军团要做的只是督战而已。
为了保卫最后的殖民地,也为了保住收复印度的前哨,盘踞在海港城市的英军,也拿出了十二分的战力,虽说没有政府的统一指挥,但英军并不缺乏有远见的将领,互相通了一下气儿,以港口停泊的战舰为后盾,就成了英军保住这些前哨基地的唯一手段。
搜刮城内的粮食,建造简单的工事,誓死一战的英军,对上渴求地位的反抗军将领,这样的战争,只能是血腥无比的。
以冷兵器大军,冲击热兵器阵地,或许很多人不看好这样的战争,但反抗军还是胜了,而且胜得很快,第一战,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守护码头的几英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全部死在了屠刀之下。
而反抗军付出的死亡,却是英军的十几倍,冒着炮火,不断的冲锋溃退,死伤能少的了吗?
随后复兴团的第一战,也在克勒格布尔打响,这里盘踞的英军,是最多的一支,一万五六人,这对复兴团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考验,依旧是人海战术,复兴团在第一时间,就把十几万锡克新兵,全部派到了前线。
打胜了,生!退下来,死!简简单单的命令,拿着弯刀的锡克新兵,就成了复兴团的炮灰。
复兴团与地主军团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战前,让这些锡克新兵,屠掉了克勒格布尔附近,所有与英吉利有关系的人,现在这些锡克新兵的怀里,都揣满了金银,想要享用这些金银,很简单!打胜了,活下来。
克勒格布尔,也是英军舰炮最多的一处海港,对此复兴团没有任何的惧怕,火炮的射击频率终究是有限的,在锡克新兵,冲到英军阵地前的这段时间,炮舰的炮火,能杀死万余人,就是奇迹了,相比于十几万的锡克新兵,万余人的损失,太少了些!
冒着炮火,揣着金银的锡克新兵,也让英吉利人,瞧了一遍,锡克人的悍勇,一次冲锋就撕破了英军的阵地,接下来的就只有血腥的屠杀了。
一次一发的火枪,近战的时候毫无优势可言,最前线的英军士兵,一个人至少要面对十数把弯刀,死都死成一地,这样的战争,已经不能算是战争了,只能算是彼此相互的屠杀而已。rp
第四百四十章 血腥
第四百四十章 血腥
信息不通畅,丝毫没有影响杨猛的布局,不到半年的时间,天翻地覆的暴乱席卷整个印度,对此杨猛只能感叹,英吉利的前期工作做得太好了!
没有英吉利政府和东印度公司的压迫,没有一个个贪婪的王公贵族,老百姓的心里是不会积压太多的愤懑之情的,杨猛做的只是让复兴团揭开这个盖子,后面的事情,多半都是顺其自然的。
印度的狂暴,也让杨猛重新认识了一边百姓的力量,对于洪秀全的三点教,杨猛发现自己之前是太过仁慈了,洪秀全的三点教跟复兴团的性质没两样,都是煽动百姓暴乱的邪教组织。
大清的百姓,活的是个什么样子,杨猛也很清楚,看来在处理三点教的事情上,他自己做的有些失误了,以后这三点教必须要强力压制了。
“李海,有三点教的消息吗?”
索朗白玛三女,坐胎满三个月之后,就被杨猛送出了藏边,现在的杨猛也是孤家寡人一个,秘的营生,也被影子的统领李海接了下来。
“没有!怕是信鸽又出了毛病,要等马队带来消息,起码一个月之后。”
藏边苦寒,即使是信鸽也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环境,一个消息十只信鸽,可能顺利到达藏边的信鸽,数量少的令人发指。
要想得到云南和大清的情报,杨猛只能等着马队的到来,或是长途行军的信使,但是这些情报,在时间上,就差的有些离谱了,从昆明到阿里,至少三个月,从滇西到阿里,也得两个半月的时间。
为了传递消息。这半年的时间,杨家已经损失了上百人了,信鸽恐怕也得上只了。为了减少信息传递的损失,杨猛无奈只能让昆明那边。发送最紧要的消息,其他的事务,他全部拜托给了老爷子和自己的幕僚团。
“让复兴团赶紧对印度的海港城市,发起突袭,老子不管他们损失多少,老子要的结果就是之后的印度再无一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
告诉复兴团的那几个首脑,对于涉阿拉伯的人员和宗教,即使复兴团的损失再大,也不能给他们上位的机会。”
印度的暴乱,让杨猛有了一种很不好的预感。有些东西,自己的老泰山说的不错,见多了玩遍了,就不会觉得稀奇,印度的暴乱。就是三点教的未来。
杨猛可不想三点教对大清造成几百上万的人口损失,印度的人口之前是不少的,可短短半年之内,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在了暴乱之中,这就是实例,三点教要是在大清来上这么一下。三十年的时间,都很难恢复元气。
在缅甸杨猛用的是挑拨国家仇恨的法子,在印度杨猛用的是挑拨阶级仇恨的法子,做这些最大的目的是对付英吉利,可杨猛也有做实验的心思在里面。
这些问题也是大清实际存在的问题,杨猛所知不多的历史中。这些也被列强用了个遍,历史多是虚假的东西,杨猛通过东南半岛和印度两场棋局,也见识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印度的事情,要想收盘。必须要让印度的复兴联军与英吉利的本土军团干上一仗,根据杨猛的情报,一些海港城市,已经有英吉利的舰队到达了,英吉利不是在一处登陆,而是选在了多处登陆,看来英吉利的情报也是滞后的。
这一个多月的滞后期,就能决定英吉利援军的生死存亡,相较于复兴联军,英吉利本土军团的战力,无疑是强悍的,可复兴联军却有一个绝对的优势,那就是人数。
复兴团二三十万,地主军团十几万,反抗军几十万,现在这个阶段,正是复兴联军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与英吉利干上一场,全歼英吉利的援军,那两国就只能死磕了。
印度的英吉利人有多少,杨猛也没有一个详细的数字,几万或是十几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复兴联军必须杀光他们,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殖民地,还是为了复仇,英吉利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要被拖在印度了。
而复兴联军,在稳定了国内局势之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裁军,现在印度的三大势力,都无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三十万到五十万,应该就是他们的极限,不恢复粮食生产,这个数量还要大为缩水。
印度有两大主力宗教,印度教还算是可以的,但阿拉伯人的宗教,却是杨猛打心里不喜欢的,不是因为个人的好恶,而是这个宗教的独立性和同化能力。
极度排外,不是教民,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同化能力、洗脑能力强悍,这与大清的儒教相比,也是不逞多让的,他们有一点可比儒教厉害,那就是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印度是大清的邻国,杨猛是断然不会让他们发展起来的,遇到了杨猛创立的复兴团,只能算是他们倒霉了。
大清的西北之地,还有无数这样的教民,打压他们在国外的盟友,杨猛也是不遗余力的。欧亚两洲的交接点上,还有一个大帝国,那是杨猛的长远目标,如今杨猛对于西北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篡改他们的教义,让他们成为土生土长的华夏宗教。
身在阿里的杨猛想的很长远也很杂乱,但印度复兴联军的任务就简单多了,现在的三大势力,都在谋求新的地位,莫卧儿皇帝的回归,对三大势力来说不过是个幌子,实力最强的是复兴团,地主军团和反抗军,要想谋求在新国度的地位,唯一联合了。
狂暴的反抗军与地主军团联合,堪堪能与复兴团打成平手,而为了这个,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就要背起煽动印度暴乱的这个责任。
什么立场都敌不过利益的,为了谋求政治地位,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只能捏着鼻子,把复兴团的罪孽背了下来,而且还得出手。把复兴团上下清洗的干干净净。
舆论只是谋求地位的一个次要因素,要想在新国度里,占据有利的地位,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实力,要想彰显实力,在如今的印度,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打英吉利人占据的最后据点,海港城市。
打这样的城市,很难!很难!停泊在码头的炮舰,就是很难越过的一条天堑,想要凭着手里的火枪,干死炮舰守护下的英吉利人。这样的战争,只能用人命取胜。
印度的三大势力,现在可以说成是两大势力,地主军团已经跟反抗军,结成了生死同盟。这只能算是一个势力了,复兴团与地主军团,现在这两大势力,要展现自己的实力,只能通过战争手段。
依旧是东西分割,这次复兴团与地主军团,也很仔细的划分好了地盘。以德里和班加罗尔为南北两端,划出一条直线,复兴团的地盘在东,地主军团的地盘在西。
这样划分地盘,对地主军团虽说没什么好处,但东部的海港城市更多。印度内部的权力斗争,在外敌还没有肃清之前,就打响了。
印度的王公贵族们,巴不得复兴团占据这些地盘,只要复兴团的实力大损。以后地盘怎么划分,还不是实力最强的说了算?
对此杨猛只是洒然一笑,复兴团最不缺的就是青壮了,这次针对英吉利的战争,杨猛给复兴团下达的命令依旧是练兵,北方平原的锡克人,就成了最倒霉的存在。
复兴团临时扩军二十万,一人一把弯刀,就是这些锡克人的武器,他们的任务,也简单,冲进去杀光英吉利人,活下来的就是复兴团的士兵。
这就是不用自己人的好处,不是自己人,那就可以随便牺牲了,复兴团要的不是万民敬仰,他们要的只是实力而已,有了实力,也是可以压服万民的。
对于英吉利,印度的王公贵族们,也很了解,快打不能慢打,一旦让英军聚集了足够多的人数,那就麻烦了。
现在复兴联军与英军打的就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战争,海港城市的英军虽说知道了印度的实际情况,可英吉利的政府并不知道,英吉利想要做出合理的部署,起码要在一两个月之后,这段时间,就是歼灭印度英军的最好机会。
一旦这些英军全军覆没,英吉利想要再次组织对印度的战争,起码也要半年之后。
最先对海港城市发动攻击的不是复兴团,而是反抗军,反抗军或许在战场上能跟地主军团打个平分秋色,但玩政治,反抗军的首脑们,只能做那一群被王公贵族们随意操弄的货。
一句可以提高反抗军在新朝的地位,不怎么在乎人命的反抗军首脑,就心甘情愿的成了地主军团的马前卒,而地主军团要做的只是督战而已。
为了保卫最后的殖民地,也为了保住收复印度的前哨,盘踞在海港城市的英军,也拿出了十二分的战力,虽说没有政府的统一指挥,但英军并不缺乏有远见的将领,互相通了一下气儿,以港口停泊的战舰为后盾,就成了英军保住这些前哨基地的唯一手段。
搜刮城内的粮食,建造简单的工事,誓死一战的英军,对上渴求地位的反抗军将领,这样的战争,只能是血腥无比的。
以冷兵器大军,冲击热兵器阵地,或许很多人不看好这样的战争,但反抗军还是胜了,而且胜得很快,第一战,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守护码头的几英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全部死在了屠刀之下。
而反抗军付出的死亡,却是英军的十几倍,冒着炮火,不断的冲锋溃退,死伤能少的了吗?
随后复兴团的第一战,也在克勒格布尔打响,这里盘踞的英军,是最多的一支,一万五六人,这对复兴团来说也是个极大的考验,依旧是人海战术,复兴团在第一时间,就把十几万锡克新兵,全部派到了前线。
打胜了,生!退下来,死!简简单单的命令,拿着弯刀的锡克新兵,就成了复兴团的炮灰。
复兴团与地主军团唯一的不同,就是在战前,让这些锡克新兵,屠掉了克勒格布尔附近,所有与英吉利有关系的人,现在这些锡克新兵的怀里,都揣满了金银,想要享用这些金银,很简单!打胜了,活下来。
克勒格布尔,也是英军舰炮最多的一处海港,对此复兴团没有任何的惧怕,火炮的射击频率终究是有限的,在锡克新兵,冲到英军阵地前的这段时间,炮舰的炮火,能杀死万余人,就是奇迹了,相比于十几万的锡克新兵,万余人的损失,太少了些!
冒着炮火,揣着金银的锡克新兵,也让英吉利人,瞧了一遍,锡克人的悍勇,一次冲锋就撕破了英军的阵地,接下来的就只有血腥的屠杀了。
一次一发的火枪,近战的时候毫无优势可言,最前线的英军士兵,一个人至少要面对十数把弯刀,死都死成一地,这样的战争,已经不能算是战争了,只能算是彼此相互的屠杀而已。rp
第四百四十章 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