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八卦周刊 作者:肉书屋

    红楼八卦周刊 第8部分阅读

    皓腕凝霜;乌丝若水,亮可见物;步履纤纤,更显得婷婷袅袅。虽不见面貌,却是可谓见之忘俗,无人不暗自喝彩,谁家的姑娘如此风流品格。

    两侧侍女,一个娇俏明媚,身着柳黄夹袄,葱绿石榴裙,樱草色腰带束着不盈一握的柳腰;一个月白上襦配雪白留仙裙,更衬肌肤如白瓷,精致端庄。

    黛玉出来见了外头情况,顾不得街上人的目光了。吩咐:“让……她们把后头的车清出来,把伤者抬上去,到医馆治伤。还有赶紧到林家去叫人再派车来。”

    这里她们都尽量回避称呼名字,就是丫鬟们的名字也不好当街叫出口,这是这个男女之防极严的时代高门大户的矜持尊重。晴雯就想了宝玉那活宝怎么把准屋里人的名字弄的妓女都知道了,也不知道什么个道理。

    旁边一人说:“不知道小姐家远近,但是以小姐的尊贵,不好站在街上等待,不如让你家家仆先在附近租上小轿,就是要等家里来接,在轿子里头等也好。”

    街上就有租轿子的?难道和21世纪的出租车一样,满街都是随时等待客人?

    黛玉也不知道,她问身边的小厮:“能租到么?”

    小厮说:“林姑娘,这里离荣国府不远了,小的一口气跑回去报信,让他们来接比找轿子容易的。这街上哪里就马上能找到了,就是找到了那个也不干净的,您哪能坐?”

    黛玉本来不想这么狼狈的到贾府,还是想让林家自己人来收场,但是现在离林家远,贾家近,不能老在街上站着吧。就说:“那你去吧。”

    这时候,雪雁和春纤正把东西取出来,婆子等帮着拿,晴雯就说:“姑娘,我去把咱们车上的东西取下来。”

    黛玉说:“车都这样了,多危险啊。还是不要去了。”

    晴雯想她和紫鹃带的包袱里都是黛玉常用的衣物,不能让外人看见,就说:“没事,咱们刚才刚下来过。”就爬上被撞坏的车,去拿那两个包袱。

    偏这时候,巡城的京城巡捕来了。那头领看了贾府的马车和另一辆马车都是上好的车辆,知道都是上等人家。那辆车的小姐已经出来了,那通体的气派可了不得。就连旁边看热闹的也是豪门公子。

    所以这捕头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而贾家的仆人也都是见过世面的,早过来搭话:“这是荣国府的车,我们是贾家的下人,奉我们老太太的命去接我们我们老太太的外孙女林姑娘。这不我们姑娘的车走的好好的,我们都在后头跟着。偏偏这车就撞上来,撞坏了车,撞伤了车夫都是小,可是我们姑娘可是受不了这惊吓啊!车子坏了我们姑娘在街上就得下车,我们林姑老爷生前是巡盐御史,最是讲究的人家了。”

    捕头想了已故大员的女儿,荣国府的外甥女,可是不能得罪。可这情况也是这样,不过还是问了:“可有证人?”

    那墨绿春衫的少年说:“我可以作证。是这车惊了马,撞上那位姑娘的车子。”

    这时候,撞人的车子里头传出呻吟声,可能刚才撞晕过去,才醒过来,也是女子的娇吟。

    捕头问:“车里是谁家的家眷?为何撞上她人车辆?”

    里头呻吟声渐大,却不答话。

    那开始就批评贾家的那个被叫做小韦的公子对黛玉说:“里头是女眷,有所忌讳,你们家的丫鬟进去看看吧。”

    不过黛玉在伞下根本看不见他对谁说话,不过以晴雯对黛玉的认识,她可能会因为同情而看看那车里人的伤势。所以晴雯先说了:“我们现在可是她们的冲突方,她撞伤了我们的人,害的我们姑娘半路下车。人家恐怕我上去对人家不利吧。当然我是不会做什么,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要是进去了,外头又看不见,她赖上我怎么办?”

    “这姑娘太有心思了。”

    “出什么事了?”这时候过来三骑,马上是一个年轻公子和两个随从,不过晴雯感觉他们是军人,晴雯前世的父亲就是军人,所以对军人有一种敏感性。

    “这辆车惊了马撞上来荣国府去接她们表小姐的车。撞伤了车马、下人。人家姑娘也走不了,只能在车外头等着。”

    “所以你们就不进我家了,呆着门口看热闹。”

    “你家门口撞了车,我们从哪里进去啊?”

    38、车祸处理的奇怪处

    “这是贾家姑娘,那车上是谁家的家眷。”

    “我们是贾家的下人,我们姑娘却是林家的小姐。到外祖家看望外祖母的。”晴雯的直觉告诉她林黛玉的身份一定要说明,她的直觉一直很准,就是有直觉的时候不多,所以只要有她就会按直觉办事。

    “恩?”对方不由看向晴雯,只见一个俏丽的少女一手抱着一个青缎包袱,腕上还挎着一个水红色的绸布包袱,另一只手扶着一个白衣女子,傍边的如同月下梨花般持伞美人应该就是她们小姐了,那白衣姑娘应该受了伤,倒是她们小姐一手持伞一手扶着她。

    不由一时同情心起,这个持伞的姑娘应该是个教养良好的名门闺秀,却因为事故站在街边上,虽然用伞挡住了容颜,但是终归不好。一个丫鬟也受伤了,另一个倒是厉害的,突发意外,还如此坦然爽利,定是见过世面的。就说:“小姐和姑娘们站在外头也不好,要不先到寒舍小坐。在下家中只有在下一人住在这里,小姐进去暂避的话,在下就在外头好了,不会给小姐惹来麻烦。”

    黛玉是不愿意到陌生人家去的,不过站在街上也不是事啊,何况紫鹃伤的不轻,伤在肩背又不能随便找人看诊。所以黛玉说:“公子好意,小女子感激不尽。请暂借门房一用就好。”

    “小姐自然到正厅休息。只是家中没有女眷,恕不能接待了。霜红你进去说,让丫鬟们来服侍这位小姐和她的人。”

    黛玉又吩咐贾家下人让先把受伤的车夫送回去医治,刚才她就让了,不过一时混乱,下人们也没能走。黛玉其实还想看看那辆车里的人如何了,但是毕竟去人家家里,现场又有巡捕,不好自己决定。

    这时候,那辆撞她们的车的车帘掀开了,里头一个丫鬟打扮的女孩子扶出一个少女,那少女看来伤的不轻,走路都有些摇晃,那丫鬟也不利落,根本下不了车。

    黛玉还说:“去扶一把。”雪雁和春纤帮着扶下来。黛玉就带着人进了身后那开了门的府第。

    捕头看那家的丫鬟还清醒,问:“你们是谁家家眷?”

    丫鬟说:“我家小姐是东平王的女儿。”

    东平王?好的的来头!

    不过捕头看看林家姑娘,四个丫鬟,个个穿金戴银,遍体绫罗不说,那两个紧跟着的更是美貌气质都不输与一般小姐。驷马华盖车,后头还跟着丫鬟们的车和行李车,跟着的婆子小厮有一堆。再看那个东平王的郡主——应该是郡主吧,只有一辆两匹马的车,车马倒都是好的,不过只有一个车夫,一个老仆,里头带着一个丫鬟,这丫鬟和林家姑娘的丫鬟没法比。这也太奇怪了吧,不过应该也没人敢冒充东平王府的主子。

    这几个贵公子都是多少知道一点东平王府的辛秘事,不过这个“郡主”还头回见。

    那主人说“还请先到寒舍休息,等在下派人去东平王府报信。”那丫鬟就扶着她家姑娘进去了。主人派了随从去东平王府。

    几个贵公子们对视一眼,有默契的一笑。

    纵马一处说私房话。“还是林家那丫头利落啊。”

    “生的也漂亮,一般人家的小姐也比不上呢。”

    “可惜主意太大。做丫鬟,主人累。做女人,男人累。”

    “林家姑娘也不像没主意的,怎么调教出这么个丫鬟?”

    “已故巡盐御史的女儿?是林如海的女儿吧。”

    “林如海的夫人不是姓楚么?铁贵妃的表姐,去年楚状元的姐姐。”

    “楚夫人是继室,贾夫人是原配。”

    “林家姑娘不知道生的如何,不过谁娶了她去,冲那两个丫鬟也赔不了。”

    “人往那一站,就知道好了,反不用看脸了。很有些沧澜郡主的款。”

    “沧澜郡主她如何能比的。”

    “你自然说没人比得的,可是也白费心。听说沧澜郡主要入宫封贵妃了。”

    他们都是低声私语,没什么人听到,要是有人听到了有心就注意到他们回避了东平王的女儿的话题。

    一时,贾府的人来了,接走了林黛玉等人。毕竟她们是受害方,虽然牵扯到了东平王府,捕头也客客气气的送她们走了。

    黛玉上车前给主人道了谢。

    回来贾府,紫鹃的伤还挺重,背后和右肩都青黑了。晴雯庆幸自己倒向黛玉时,本能的用手撑了一下,虽然自己手些挫伤,但是黛玉没被撞伤。晴雯才发现自己的金镯子少了一只,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

    紫鹃受伤了,所以晴雯自然继续留在蘅芜院。

    傍晚,东平王府派了人来,说慰问一下黛玉。来人是四个体面的婆子,送了一份子丰厚的礼物,足够赔贾家一辆新车了。又拉着黛玉说了些闲话。真的是闲话,除了开头问了有无受伤之类的几句,后头一点不涉及这场车祸,从黛玉的表姨妈铁贵妃,一直说到扬州流行的绣花样子。黛玉是个乖觉的,自然知道人家不想提什么,自然也不会找人家的不自在。

    等她们告辞了,贾母留下王夫人和凤姐、黛玉说话。晴雯等在外头和鸳鸯、琥珀、玉钏、平儿她们几个聊天。

    玉钏说:“这东平王府好生奇怪,一直就是不提撞了林姑娘的事,和老太太和太太从那个寺庙的菩萨灵验到春游的哥儿们穿什么好都说了,就是不提那事。”

    平儿说:“人家是王府,估计要面子。你看她们带了那么丰厚的一份礼物,又不逢节又不过事,不就是来赔偿咱家么,可是人家不说赔偿啊,人家就说是来看望咱家老太太的。”

    晴雯说:“给林姑娘的,不也是说是礼物么。我看她们家的姑娘有些个奇怪。一个王爷家的女儿不是应该是郡主么?可是她的丫鬟一直不提郡主两字。”对于那“郡主”轻装简从晴雯倒没什么感触,非要一堆人围着有什么好,再说人家可能进行什么私密活动,所以低调了。

    好奇归好奇,别说那些丫鬟们,就是黛玉晚上回来也八卦了一把,说听老太太的意思那“郡主”是庶出的,可是也不大合适啊。

    39、这就完结了?

    宝钗是最周到的,派莺儿送了药来,不知道和宝玉挨打后用的是不是一种。不过东平王府也送了一瓶药膏。

    黛玉和晴雯商量了,还是先用东平王府的药吧,看着雪雁给紫鹃上了药。黛玉让晴雯也在手上涂些,包上布睡觉。

    第二日,老太太要王夫人带着黛玉到东平王府去谢恩——什么事啊,把我们撞了,给了赔偿费还得谢恩?

    王夫人说:“要不带上探姐儿,给大姑娘做个伴。”

    老太太想了想就同意了。

    晴雯听说了,心想贾老太太果然还是更重视贾家啊。这种到名门王府的好事,还是要想到自己孙女的。

    可是真的是好事么?王夫人真的肯抬举庶出的女儿了?还是有什么贾母不知道,但是王夫人知道的凶险处?晴雯对王夫人可是十二分的戒备。王夫人现在日子不好过啊,这次晴雯跟去林府的时间,一次老太太不知道怎么提起来给贾政再挑个妾。王夫人别被气的变态了吧?

    还有东平王家女儿的奇怪处,晴雯私下问黛玉,东平王妃是不是公主啊。驸马自然不能纳妾,偏偏这东平王风流,就有了沧海遗珠,所以就如此境况。

    别怪晴雯这么构想,她前世跟着她老妈老妹的看过不少苦情大戏。为了达到苦情效果,编剧都是煞费心思,设计各种豪门辛秘,势必要达到催人泪下的境界。

    黛玉想了想:“我听说本朝的公主一般不嫁入权贵之家。现在的东平王也罢了,可是当年老东平王可是个英雄得了的,所以东平王应该不会娶到公主的。”

    也是,帝王家最多的是猜忌,哪能让权贵豪族流上皇家的血啊,这不是授人以柄么?前朝有过公主乱政的实例,所以公主的婚姻一般避开要害权势人家的。

    帝王家果然不好混,都是高智商人士的博弈场,不关晴雯这种小民的事。事实上,晴雯不知道她们这些做人仆役的,在这不讲人权的地方,有没有资格做小民。

    紫鹃不能动,所以晴雯跟着黛玉去了东平王府。东平王府不亏是王府,果然亭台楼阁无不峥嵘轩峻、气象万千,比贾府更多一些肃重之气。

    王妃也没在正厅接待她们,不过是在一个小花厅见她们。不过即使一个小偏厅,也精致典雅,廊下站着一排娇花软玉一般的齐整丫鬟。

    晴雯没资格跟着进去,和玉钏、侍书一起站在门外阶下。

    一会儿见几个侍女出来,在一会儿,一队光鲜亮丽的女子们过来,晴雯等知道是人家家的女眷,都低头肃立,不正视那些来人。

    听门外丫鬟报告,果然是东平王府的女眷,有东平王妃的儿媳妇,女儿等。

    站了半上午,王夫人带着黛玉和探春出来了。看了王夫人地位真的不高啊,王府的主子们连送送都不待送的。

    回来贾府,晴雯问黛玉怎么回事啊。黛玉说还是什么也不知道啊,见到了郡主,不过不是那天的女子。至于那天的事人家不提,贾家人和黛玉也不好说,所以根本怎么回事不知道。

    黛玉说:“人家既然瞒着一定有人家的理由。母亲说不管自己的私密事,知道多了反招人恨。”晴雯一想可不是,就算了。

    至于那天见的公子们,更不是她们应该知道是谁的,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晴雯知道要想活的好,就要遵守该时代的法则才行。

    40、湘云的立场和站队问题

    黛玉说:“你那镯子丢了,怕是找不回来了。这个是我今天刚得的,补给你吧。另一对给紫鹃好了,她受了无妄之灾,王府给的东西,正好赔她。戒指给雪雁和春纤一人一个。”

    这是今天东平王府给的见面礼,黛玉素来大方,晴雯她们就安心收下了。恩,比丢的那个要好呢,金镶真珠摺丝手镯,果然是王府里出来的东西。晴雯就戴上了,精致的镯子配她白玉雕琢般的手腕,黛玉她们都说好看呢。

    晚饭后,黛玉拿出上次东平王府送的白玉雕绞丝纹手镯、金累丝镇宝蝶赶花簪、红珊瑚猫戏蝶钗、玉兔捣药耳坠,和晴雯说:“你去给云妹妹送去吧。我看她挺喜欢今年开春府里给姑娘们新打的头面里这个红珊瑚的猫戏蝶钗的,可巧我这回得了个相似的,就送给她吧。就说王府里给的,分给姐妹们沾沾贵气,别嫌粗陋就好。”

    这里就涉及贾府内部斗争了。贾府三艳的衣服头面都是一样的,黛玉刚来的时候,因为带着孝,所以衣服是另做的,后来因为贾母关照,就成了例,就是黛玉的衣服和三春同样多,不过颜色样子另外;但是头面物品都是和三春同样的,当然贾母私下给的不算。

    等林如海殁了,因为付了大笔抚养费,所以贾母虽然对黛玉淡些了,可是份例上就是王夫人也不好裁减——人家付了钱的。黛玉就是回家住去,她的衣服首饰也是一样不少她的,这就是钱一定要花到明面上的好处。

    可是湘云就不享受这样的待遇了,她是来做客的,没有主人给客人备上和自己家姑娘一样的衣服首饰的,这不是寒谗人么?王夫人就心安理得的不给湘云任何份例了。

    好在史家到底是世家名门,面上的事都过得去,和贾府一样姑娘们一样的份例,衣服、首饰、月银都是一样的,没亏了湘云。但是史家已经明面上显出败落的状态了,不但针线上头都是自己动手了,连姑娘奶奶们的份例也不比贾家了。

    湘云小孩子心性,难免羡慕贾家姑娘们。当然不会明里表现出来,但是细心的还是看的出来。

    晴雯前世看原著时,一直觉得湘云对黛玉是嫉妒的,不光是宝玉的爱情,还有黛玉看上去比她好的处境。

    其实在原著上,她实际上比黛玉要幸福的。黛玉的婚事注定没有好结果,最好的不过是贾母能击败王夫人让黛玉嫁给宝玉,可是这样以后黛玉的日子也好过不了。最后连这也实现不了,可是黛玉连家里的下人都知道要定给宝玉的,还能有什么人来提亲?贾家考虑他们吞没了黛玉的嫁妆还不上,也不能给黛玉一个好亲事。所以黛玉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史家可是认真的给湘云挑选了一个才貌仙郎,也是世家子弟。小事上头能有什么可计较的,终身大事上就看出史家的厚道了。要是知道结果让自己选择,无论是谁都会选择湘云的。做姑娘时苦一点,可是一辈子的事上不被敷衍。至于卫若兰死的早,就不是史家人选侄女婿的时候能预料到的了。

    不过,湘云是看不到这些的,这个也不怪她,当局者都不一定能想到的,比如林如海先生。

    因为宝钗也不享受贾家的份例待遇,所以贾母就是知道也说不上什么,况且贾母随着年纪增长也顾不到这些小事了。

    宝钗本来是不爱这些首饰佩戴的,不过不知道是自己的主意还是王夫人薛姨妈的想法,因为湘云少这些,她就要压过湘云去,反而在衣服头面上讲究起来。恋爱中的小姑娘,也可以理解的。也不算什么歹毒的念头,不过是被爱情冲昏了头,非要压情敌一头才好。

    晴雯就到了潇湘馆,等屋里只有湘云和翠缕的时候,把黛玉给的东西拿出来:“林姑娘说这是王府里赏的,分给姐妹们沾沾贵气,让云姑娘别嫌粗陋。”

    湘云看了那红珊瑚的猫戏蝶钗和金累丝镇宝蝶赶花簪,又见晴雯一个人悄悄过来,哪还不明白是黛玉私下贴补她,说是分姐妹们,不过是为的自己面子好看说的好听话。

    她还真的喜欢过年节里贾府姑娘们一人一只的那只红珊瑚的猫戏蝶钗,虽然珊瑚不是什么珍贵宝贝,但是真的精巧可爱。还有那个金累丝镇宝蝶赶花簪,宝钗就有好几只,自己却没有。湘云的好处是从不扭捏,就让翠缕收起来。

    黛玉送东西给湘云,不光为的湘云,也是贾母的面子好看。黛玉和湘云不同,知道自己站在那个队列中。和宝钗关系好是一方面,可是贾母的面子一定要顾及的。

    贾母也不是不关注湘云,比如年里给湘云的那只翡翠钗比其他姑娘们份例的珊瑚钗要值钱的,不是小姑娘们的喜好不是贾母这种老太太能知道的。黛玉就暗自贴补一下,湘云可是贾母的娘家人。这个时代,女人的娘家很重要,娘家的脸面就是自己的脸面呢。湘云体面了,贾母就长面子不是。

    原著里湘云就是弄不清自己是贾母的人,必须要坚定的站在贾母一方,反而被宝钗收服,贾母不待见,多时不接她去,还得她自己求了宝玉;可是在王夫人一方也没沾到任何好处,她和王夫人没任何直接关系,王夫人根本对她无感。

    宝钗替她请了一次客,可是还是宝钗自己落好,还让贾母更不待见湘云了(不是打史家的脸么?待见才怪!)。更别说查抄大观园以后,宝钗飞奔回家避嫌,把她抛弃了,从那以后,她才和黛玉好起来,才知道黛玉是真心的好。何况宝钗对湘云的好,完全比不是对黛玉用心,她给黛玉的燕窝可是私下送的,比湘云的螃蟹宴好的多。

    不得不说黛玉是个比湘云聪明的姑娘。就是没人教导过她,十几岁养在深闺里的小姑娘能自己悟出多少来,经验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宝钗为什么显得比贾家的姑娘(包括黛玉)精明世故,因为她有薛姨妈教导着,有着薛姨妈一生的经验教训,还有从她外祖母、曾外祖母……那里传承下来的人生经验。原著上没任何人指导过的黛玉哪里是对手?

    多么苦大仇深才能让宝玉宁可挨棒子也不读书

    楚盈在家的时候,有祖母和大伯母指导过的。楚家后来败落了,但是当年要是大员朱门,祖母、伯母都是在鼎盛时期娶进门的闺秀。楚家的姑娘们也要是养在祖母跟前,不过楚家对女儿的教育十分重视,为人处事,礼尚往来,记账算账,针黹女红,茶道烹调,都要样样精通。

    所以楚夫人在贾敏死后接掌了林家,应付自如,周全稳妥尤胜贾敏,就是林如海也叹服。不过两人相差二十来岁,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了。林如海觉得楚盈是个当家主母的人才,等自己死后,就让楚盈改嫁吧,不要一辈子都耽误在自己这里了。他还给楚盈准备了一份十分丰厚的财物和地产做楚盈以后的嫁妆,算作对楚盈多年操持家事的报答,想楚盈怎么也能再嫁到富商人家当继室。没想最后为了女儿和香火还是扶正了楚盈,也决定了楚盈的守寡半生。

    楚盈为人厚道,既然做了黛玉的继母,就把黛玉当女儿看待,所以按自己在家的规矩教导黛玉。黛玉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如今人情世故是和宝钗可以分庭抗礼了。

    晴雯从湘云处出来,在路上遇到了侍书。离秋爽斋不远了,侍书邀晴雯到自己房里做客。

    到了侍书房里,两人闲聊,正好侍书给晴雯一杯茶,结果没放好,晴雯赶紧帮着扶,才扶住了,把杯子放好。侍书就看见晴雯腕上的镯子:“林姑娘给了你了?”因为探春跟着去了,所以两人的见面礼是一样的,两对镯子、两个戒指共四样礼,最常见的给小姑娘们的见面礼的规格。回来的时候,晴雯拿着黛玉的那份,侍书拿着探春的那份。所以一看就知道。

    晴雯说;“我那天撞车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的就丢了一只镯子。这回林姑娘赏了这个,另一对给了紫鹃。”

    侍书眼光里有些羡慕:“林姑娘就是大方。听说紫鹃的爹死了,就赏了许多银两。你丢了一个,就赏了一对。”

    晴雯奇怪了:“你们姑娘平时也对你们不错的,羡慕我们做什么。”

    侍书:“我们姑娘自是好的,不过和林姑娘不一样。姑娘也没法子,环三爷那……”突然打住不说,然后就转移话题了,说起绣花来了。

    晴雯想探春是庶出,除了自己的份例也没人贴补,手紧些也有的。不过没想到她还贴补贾环,不是看上去那么无情么。前世的时候,晴雯看原著还想这赵姨娘的上辈子造了多少孽,才生出探春这么个女儿啊?

    才两日,楚夫人又来接黛玉回去。原来楚夫人的堂兄楚谦外放任满,调回京中任职。这为堂兄是楚盈的大伯独子,当年楚家姐妹一直有大伯母教养,楚家姐弟都受这位伯母的恩惠。而楚盈的弟弟楚言更是娶的大伯母的侄女为妻,虽然这位夫人早早难产过世,但是与岳家情分极好。楚家姐弟早就帮忙收拾房舍,准备得当。楚谦一家到京安顿好了,楚夫人就想带着儿女去舅舅家探望。

    贾母年纪大了,最喜欢孙子、孙女们都围绕膝下,这才接了黛玉来,不想黛玉回去,但也不能不让去,名分上也是堂舅呢。

    要说这楚夫人也是厉害的,温言细语的,但是每次都能找出贾母拒绝不了的理由接了黛玉家去,从去年春末林家搬进现在的林府,黛玉姐弟大半日子都是在家过的。

    黛玉是个明白人,知道在贾家虽然轻松,但是在自己家努力学东西才是以后安家立命的能力,所以也乐于在家跟着楚夫人学习。比如楚夫人讲的许多东西都是自己不明白吃了亏的,现在才知道缘故。

    所以黛玉收拾了东西要回去。因为紫鹃还不好,黛玉带了晴雯去贾母处辞行。贾母见黛玉穿着挑丝云雁细锦上襦,流彩飞花蹙金裙,一头乌云般的秀发用硬玉红梅金丝镂空钗挽住,插着点翠嵌珠孔雀步摇,好似神仙妃子,光彩夺目;身后跟着穿绣折枝海棠小衫,软银轻罗百合裙的晴雯;娇花嫩柳一般。贾母说:“也是这丫头配的你。你那紫鹃还不好,就把晴雯给了你吧。”黛玉谢了贾母,晴雯也上前磕头谢恩。(没人权啊!打倒万恶旧社会!再磕头下去,晴雯的觉悟就要赶上特殊时期的红卫兵了。)

    贾母这回倒利索,一句话下去,紫鹃、晴雯的身契就姓林了。晴雯暗想这下不用担心贾家被抄家的时候自己被拉到街上发卖了。

    到楚家拜访,这楚谦是长子长孙,也是嫡子嫡孙,虽然年纪不大却是楚家族长。当年也是二甲进士,在京中做过御史,最是舌笔如刀,正直犀利。其妻子是他舅家的表妹,也是楚言亡妻的姐姐,所以情分上自然亲近。

    林家小林栖开始正式读书了,两个伴读的小厮。楚夫人不但对林栖严格要求,就是伴读小厮也亲自检查功课,不许懈怠。林栖小小年纪读书时间比宝玉要长的多,但这孩子却不以为苦,天生的爱学习,楚夫人说她弟弟当年也是这样。

    晴雯想和着状元之才们都是从小天生爱学习的,宝玉同学这把年纪连四书的没记住,估计科举是没戏。不过据说(好像记得原著上也有相关记录)宝玉小时候也是爱读书的(?这个现在真的看不出这方面的影子,所以只能打问号),要不光凭聪明,不会几岁上就认得几千字。不过元妃的教育方式确实可怕,把一个聪敏好学的大好苗子教成了厌学儿童,并把这种逆反情绪延伸到少年时代。想想宝玉软趴趴的性子,得多么的苦大仇深才能变的他老子拿大棍暴打也不肯学习的逆反状态。真不容易啊!

    美好的日子总过的飞快。这不就进行到了某那位老太妃薨天。晴雯一直想不通这老太妃怎么这么的体面,难道是皇帝的亲娘?

    不过是皇帝老子的亲娘还后娘还是姨娘,反正要国丧了。

    42、说怡红院出来的还以为是某某从良呢

    老太妃薨天,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此,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

    以上是贾府的安排,林府只有三个主人,而楚夫人也是诰命夫人。林如海临终前上过书为继室楚盈请封。做官的,元配是一定有相应品级的诰命身份的,而继室就不一定了,是酌情给予诰命身份的。不过林如海临终上书给续妻请封,毕竟林如海临终请封,加上考虑到他的遗孀要是有诰命身份在身上,孤女幼子也就有所依靠了,所以朝廷就下表赐谥的时候,封赐了楚盈二品诰命的身份。这个身份就是楚盈出入京城上层贵妇圈子的基础,二品诰命夫人啊。林如海为楚盈请封一方面是对楚盈的一种补偿,人家跟了你多年主持家务你都没把人家扶正,到临死扶正了,要人家守寡抚养你的孤女继子,怎么也得给人家补偿吧;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儿女考虑,有楚盈的诰命身份在,孤儿寡母就不会被人欺负了去,将来儿女议亲也有身份说话。

    楚夫人其实也算可去可不去的,她虽然是诰命,但她先夫的是外任的,自己又是没出孝的寡妇。但是她娘家人认为她还是应去的,皇家的事殷勤些没错,何况这对她母子在京城立足也是有好处的,这是丧事,不忌讳寡妇出席的。

    于是楚盈就安排黛玉在家管家照看弟弟,自己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贾母却想楚盈不在,黛玉没人照顾,想接过贾府来。

    这就是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一个认为要学习当家理事,能独当一面,到了婆家能马上管家掌事;一个认为姑娘还小又尊贵,要娇生惯养才好,将来到了婆家就再没人宠爱着了。一个是打算长远,一个是溺爱孙女,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毕竟能千娇百宠的做姑娘的日子就那么几年,到了人家家就得谨言慎行,低首付小的做媳妇了,留下一段好时光也是不错。可是要了婆家撑不起来,就会被婆家看低,管家理事是豪门主母一辈子的事业,总得有知识基础吧。

    好在黛玉自己明白,主动要求在家管理家务、照看弟弟。贾母心疼不已,说:“蘅芜苑给你留着,没事了你就回来住。”

    最忙的晴雯,因为她现在归属黛玉了,所以要从怡红院搬出来。她的日常衣物都带着到林家,再回贾家,两头搬,黛玉、紫鹃的日用也一样的随身带着走。可是还有一些不是必须用到的,留在怡红院,现在都得搬到蘅芜苑去。

    晴雯在蘅芜苑选了一间空房,有些小,所以没人用,但是阳光充足——晴雯选房子的原则就是阳光足,一来是个人爱好,二来她要做针线,都是用眼睛的细致活,要求光线足。

    林大娘帮着安排了家具,怎么也是一等的丫鬟,不能用小丫头们用的布置吧。晴雯虽然是林家的人了,可是先不说老太太还是看顾黛玉的,就是林大娘这个人是个精明人,不会明面是捧高踩低的,该什么规矩就是什么规矩。他们夫妻能做到大总管,也是有成算的,当然不和那些个眼皮浅的婆子丫鬟一样。

    不过房子真的小,一张架子床,一张斗桌加一把椅子,一个立柜,加上一个绣架这些不能少的东西就满了。好在晴雯不讲究,盆架是要的,衣架就不要了,衣服搭在椅子上好了。搬了一个高几做饭桌就好,座位就配上个胡椅——其实就是高个马扎。

    家具搞定了,晴雯兴高采烈的去怡红院搬东西。可是这些人都是什么眼神啊?同情的,幸灾乐祸的,惋惜的,轻蔑不屑的。好像从怡红院搬出来就是从天到地了,至于吗?别的不说,光凭怡红院那名字叫的,本姑娘就早想搬走了,省的以后说起来,从怡红院出来的,还以为是某某从良了的。

    到了怡红院,袭人那个热情,好像见了自个亲妹子。一点看不出来是谁半夜扎我小人的,好像怡红院的芭蕉树地下埋的偶人都是自己到土里去的——你以为是知了的幼虫么。倒是麝月有些不舍,其他人还是不看她们的好,就是我生的比你们漂亮,针线做的比你们好,王夫人赏给我的旧衣服比你们多,你们也不用这么个送走了瘟神的脸色吧。

    姑娘我吸取原著上晴雯的经验教训,低调做人,本分做事(事实上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么)。自认做人还算成功,证据就是怡红院外头的表现,凡是幸灾乐祸的,轻蔑不屑的都是怡红院丫鬟们的家属亲戚(考虑到怡红院的丫鬟人口基数,和贾府下人几辈子繁衍的沾亲带故,所以这些人口还真不少),而和怡红院丫鬟没关系的人都是同情惋惜,乃至几分兔死狐悲似得感情的。

    晴雯想想被袭人明里暗里害了这么多次(还安然无恙,袭人你也够没用的),怎么要走了也得给她添点堵。所以就拿了一个袭人马上要完工的荷包,“袭人姐姐照顾我这么久,我要走了。这个就给我做个念想吧。”袭人当着一屋子的丫鬟,也只能认了。

    蘅芜苑到怡红院才几步路啊,还念想,找荷包的功夫都不比走来看活人快。知道你做活慢,这么费工精致的荷包定是做给宝玉的,我拿去了,你怎么也得在用个十天半月熬灯费蜡的才能再做一个。想想你在针线活上为难了我多少,给我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我还是好的。孔子说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可是谨遵圣人言。

    43、从嫁祸黛玉推断宝玉爱不爱黛玉

    晴雯美滋滋的带着东西回了蘅芜苑,不想司棋、侍书、入画等都以为她一定不自在,都来慰问她。姐妹们的心意我领了,可是不过从宝玉的准姨娘的候选名单里除了名,有什么可伤心的?

    紫鹃已经能动了,来帮着晴雯收拾,两人一边收拾一边聊着天,紫鹃说:“咱们家的戏班子撤了。那些小戏子们好多不愿意回家的,都要分到园里来。听说要把藕官给咱们姑娘。”

    晴雯第一反应是还是算了吧。不是晴雯有职业歧视,否则也不会认蒋玉菡当弟弟。可是贾家的情况与一般人家不一样,那些个戏子都是自认是大佛。原来的晴雯怎么说的“不知狂的什么也不是,会两出戏,倒象杀了贼王,擒了反叛来的”。

    头一个不省事的当然是芳官,原著上晴雯个性是不好的,算的上是张扬任性,而那芳官根本是不知天高地厚。一个不过是刁蛮,一个压根就是嚣张。

    贾府繁衍了这么多代人,几辈子的陈人有的是,里头关系错综复杂,一个看门的婆子也可能有得势的近亲,谁是能得罪的,谁是不能的,根本看不出来。所以要想做稳好位置,先的会低调做人,看鸳鸯、平儿了么,那才是有权势有体面的丫鬟,没个错处要她们管的时候,对谁不是客客气气的。

    原本的晴雯那个在老太太跟前挂着号的大丫鬟、姨娘后备军都翻了船,何况你一个无根无凭的外头来的小戏子,张狂的结果是不但害了自个,连其他的小戏子也连累上了。也不知道她们明白了缘故,恨不恨芳官?八成是恨的。

    那藕官就是第二个不省事的,你老烧个纸钱祭奠一下老相好,也算是有情有义,可是你也不能连累黛玉啊。的确贾宝玉先提起来嫁祸黛玉的,不过你烧纸是根源吧,不会找个理由外头烧去?

    就是贾宝玉为了维护藕官嫁祸黛玉这件事,让晴雯认为黛玉就是出了家也不能嫁给贾宝玉。别说什么爱情,这一件事上,晴雯认为贾宝玉同学根本不爱黛玉。

    原著上嫁祸黛玉的有两处。一些人认为凤姐和邢夫人说平儿在黛玉处也是嫁祸,这晴雯不认为是,平儿是不是爱去找黛玉,压根不在邢夫人的考虑范围内,就是凤姐把平儿送给了黛玉,邢夫人也不在乎。倒是凤姐说在李纨、探春处,邢夫人就意见大了,你的丫鬟都靠拢王夫人的女儿媳妇?!所以不能算是嫁祸,根本没有祸。

    可是宝钗和宝玉这两次可是实打实的嫁祸了。宝钗作为黛玉的情敌,嫁祸一把也罢了,而且为这被看客骂的还少么?倒是宝玉反倒不怎么被骂,不知道什么缘故。

    其实以晴雯看来,就是不谈感情问题,宝玉的嫁祸比宝钗要严重。宝钗的嫁祸事件中,小红和坠儿这两人最怕别人知道,绝对不会自己往外说的,如果这事一直没被捅破,只有小红一人猜忌着黛玉。而且还有时效性,等小红嫁给了贾芸这个秘密就无所谓了,没准小红还会暗自感谢黛玉守口如瓶呢。也就是这事的危害性是潜伏的,只要不东窗事发就不会有什么太大问题。当然小红的想法和能力是潜在危害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可是藕官事件,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婆子要是被黛玉的名头吓住了,只好灰灰的走开,心里能不记恨黛玉?这可不是她的亏心事,她大可以四处说,黛玉的名声啊,能好了去?根本就是败坏黛玉的名声么。这还罢了,偏偏这藕官不是省事的,和那婆子结了仇,那婆子就已经在李纨、探春、宝钗甚至凤姐处告下了藕官。原著写着“婆子道:‘我已经回了,叫我来带他,我怎好不回去的。也罢,就说我已经叫到了他,林姑娘叫了去了。’宝玉想一想,方点头应允。那婆子只得去了。”就是说那婆子看出个眉高眼低,知道宝

    红楼八卦周刊 第8部分阅读

    欲望文

章节目录

红楼八卦周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书屋只为原作者肉书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书屋并收藏红楼八卦周刊最新章节